中国出门访友礼仪常识 篇1
q:上周一个得到提升的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我欣然前往,到了他家才发现,很多被邀请的同事都带了礼物,弄得我好不尴尬。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场合应当送礼物,什么情况下不必送礼呢?
peggy:其实你不必感到尴尬,这种情况下送礼物与否都是有情可原的。通常来讲,如果接受邀请去别人家吃饭、参加party,那么应当带去一些小礼物,比如一束鲜花或者一篮水果。如果对方因为升迁、乔迁等理由邀请你去做客,那么只要带去你的祝福就可以了。如果朋友邀请你参加婚礼和生日庆典,那么即使你没有时间前往祝贺,也应当在事前送去礼物,因为这两个场合比较正式且重要。在西方礼仪中,参加订婚仪式、毕业庆贺仪式和主人的第二次婚礼是不必送礼物的,而参加婴儿的洗礼仪式是必须要送上礼物的。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参加任何场合的party,带上鲜花都不会犯错,只要注意鲜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即可。
中国出门访友礼仪常识 篇2
1、探望病人,应注意安静,要尊重医护人员的意见;
2、亲友、同事、同学、老师生病,应去探望,但不宜久谈;
3、平时不相识者,不可贸然造访;
4、说了告辞,应立即起身。
5、访问时间要选择主人方便的时候;
6、室中珍贵之物,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拿起来耍弄;
7、坐时要讲究姿势,注意适当和自然如坐得笔挺,不敢动弹,未免拘束,主人也尴尬,没有坐相,翘脚乱抖,就放肆了,主人也会难堪;
8、作客不可始终默不作声;
9、不要时常看手表,或做出心烦意乱的样子;
10、初访,不宜久坐;
11、进入客厅之前应窍敲门,未请进,不闯入;未请坐,不坐下;雨伞等物,应留于室外或主人指定处;
12、主人有事,应速告退;
13、未见主人,可留便条;
14、旧客去时,新客应起立相送;
做客礼仪介绍在新春佳节到来的时候,带上一点“薄礼”去走亲访友几乎是每个人在春节假期中的必修亲情科目。我们是带着诚意与祝福去的,可是却不一定能让主人心怀感激,因为,有时候做客时的失礼行为能让你的“善心”大打折扣。
正像清代人柴萼在《梵天庐丛录》中所描述的:“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拜年是我国民间一种传递亲情与祝愿的传统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街上随处可见提着礼物去拜年的人,甚至到了集中拜年的“时段”连打车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尽管我们在拜年时是带着一种祝福的善意去登门的,但我们毕竟是客人,毕竟需要尊重主人的建议,因此,我们在做客、拜年的时候也必须要遵循这个文明时代的做客礼仪,不合时宜的到访反倒会让你成为不速之客。
由于在过年期间,大家都对自己的假期有了预先的计划,而突然而来的客人势必会打乱主人家原定的行程安排。赶客人走吧,有违待客之道,是种失礼;陪客人聊吧,心中又装着心仪已久的计划。有时候,对于有“任务”在身的主人而言,这些唐突造访的来者似乎有一点“不速之客”的味道。即使主人没有外出计划,在做客前给主人打个招呼也是十分必要的。预先向主人家透露即将来访的计划,将给主人预留出相对充裕的时间来收拾、打扫房间,或者是更换掉比较不雅的家居服装,以整洁的个人仪容和家庭风貌迎接客人的到来。
因此,在有关做客的诸项礼仪中,给所要拜访之家的主人打个电话、通个气儿就是首要的要求。在拜访前,客人最好用电话或书信等方式与主人约好时间,然后依照约定的时间准时赴约。如遇特殊情况,要事先与主人打招呼,重新约定拜访时间。同时,讲究拜访礼仪的人还会注意选好拜访时间。尽量回避被访者的用餐时间。
到朋友家做客应该带些什么如果是集体活动,聚会或者party这种很多人参加需要活跃气氛的地方,可以带些酒制品或者饮料。
如果是闺蜜小聚,话话家常,那可以带一些甜点,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吃点心。
如果是长辈的话,可以送些营养品或者是保健品。
如果去不熟悉的人家中第一次做客,送花或者红酒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送花要仔细看好种类。
如果是到上司家去做客,挑选礼物就要重视一点,不能太寒酸,太贵重也不好。最好投其所好。
总之,无论怎样,心意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