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峰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 篇1
星期四老师发了紧急通知,明天集体去滨河路捡垃圾。我一回到家就絮叨开了,晚上我兴奋的睡不着觉。星期五终于到了,我早早的来到学校,“叮叮叮”上课了,老师把帽子发了下来,带着我们去操场整队。然后出发去步步高前坪,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不一会就到了步步高。
领导讲完话,我们便走向滨河路,我们领了手套、袋子,大家开始在下面捡起垃圾来,不过一会,快的`都捡了一袋了,慢的也捡了半袋了,我努力的捡着,可不知为什么,陈一冰捡的这么快,都第二袋了可我一袋都没装完,于是我向陈一冰请教,她说:“你一看见垃圾就捡起来,一点一点堆积起来就会变多。”我记住了她说的话。我看见了一个捡一个,看到两个我捡了一双。
虽然我们对母亲河做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如果,人人都出一份力,母亲河就会变得干净、清洁。
学雷峰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 篇2
“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由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在因公殉职之前,雷锋事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专拣重担子挑,主动给灾区人民捐款,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从不留姓留名……1961-1962年间,这位可爱的小战士的照片和感人事迹已在军内的'《前进报》和辽宁的几家地方报上多次发表了。许多单位邀请他去做忆苦思甜的报告,还有一些小学校聘任他为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后,全国各地、军内军外对雷锋的宣传掀起了新的更加浩大的声势。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这个名誉很高,极少有人能够得到。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毛泽东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学雷峰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 篇3
“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
每年的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WWw.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于是每年的3月5日也便成了雷锋纪念日。
学雷峰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 篇4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我们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崇高的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在我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情,好人好事一件件不定时地在脑海里重播,不断的回味着一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事情。
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岗敬业乐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近阶段来,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持教学先教德的教学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树新风”的德教活动,使学生们在平日生活学习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现在学生积极学习的多了,积极上进的多了,做好事的多了。
今天一大早,就看见操场好像干净了许多,平日里的果皮纸屑都消失了。哦,原来是六年二班的班长李腾带领着全班同学正在作值日啊!只见地上纸屑少了,尘土少了,而值日生的脸上趟满了汗水。这可全是他们得功劳呀!
不只他们班,全校的同学都很认真,只见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很干净。我想,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大家会学习得更好,能更加茁壮成长!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仿佛要把大地烤化了。我和妈妈上了公交车发现车厢里非常拥挤,过道里也站满了人,憋闷的环境和汗湿的氛围几乎把我的游兴给淹没了。我和妈妈只好站在上车门附近。车走了一半,上来了一位老得连眉毛都白了的老奶奶,她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上了车。司机看到这种情况,回头喊了一声:“上来一位老人,谁给让个座?大家把司机的'话都当做了耳边风,整个车厢随之陷入了沉默。突然,车厢深处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老奶奶,来我这里坐吧!”随即挤过来一个小姑娘,拉起老奶奶的手来到自己的座位前。望着这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老奶奶既感激又愧疚地说:“小姑娘,谢谢你。”“老奶奶,到站了,我先回家了,再见!”说完,小姑娘就向门口挤去。
你看,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的精神,他们实践雷锋的精神,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