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言叶之庭》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叶之随想作文 篇1
《言叶之庭》的故事发生在现代东京,故事讲述了以制鞋人为目标的少年秋月和神秘女子雪野邂逅恋爱故事。故事源于万叶集开篇的“孤悲”之恋,作品中透露出鞋、万叶集、日本庭园、雨等意象,使人回味许久。
46分钟的《言语之庭》带给我的清新芳香气息沁人心脾,画面绝对是美轮美奂,光与影的完美结合,一帧一格便是画。这部作品延续了《秒速五厘米》的小清新,唯美的风格,全剧都在雨的世界中展开,雨的表现近乎真实并且比真实更具美感,消除了夏日的炎热,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作者巧妙地将故事的地点从喧嚣的城市转移到宁静,清凉的公园凉亭之中,周围随风起舞的.郁郁葱葱的树和微起涟漪的湖水,使得气氛更为融洽,为爱情的产生创造了绝佳的条件。画面美,人更美,人物形象生动,作者在人物表现的细节方面更为细腻入微,尤其是女主人公足部及其一系列动作,摇荡人心,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结尾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总爆发,足够震撼人心,敲打着我们的心扉。
我觉得这部作品虽然内容俗套,但好在导演通过唯美的画面,忧伤的配乐使整个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看起来整个人仿佛沉浸其中,让一段不伦不类的爱恋似乎都变得合情合理。
叶之随想作文 篇2
朋友说:“你要看《言叶之庭》吗?”没有。于是,我看了第一遍,没有看懂,因为忙着与人聊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于是,再看一遍,终于完整地看完了。原来,结尾的片尾曲过后,还有结尾的!幸好,我看第二遍是真的把它完完全全地看完了。看来,耐性很重要,对我而言尤其重要!
与朋友聊起,她说唯美,确实!可我们两人,对于文中的内容——姐弟恋确是不甚赞同!她的说法是两个人年纪相差太大(相差12年),即使秋月仍记得老师雪野,也不会在一起的。我的说法也是不会在一起,但我觉得秋月可能会找一个类似于雪野老师的人作为人生伴侣,因为很多人说初恋总是令人回味的。但讨论到最后,因为结尾秋月说:”回望当初,那时我一定也一直在训练自己迈步。如果有一天,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了,就去见她吧!“这个结局留了两个可能性的空白给观众,我们两人说的就是最切合现实的问题;但对于它的另一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就是他们两人可以在一起,毕竟在超越现实的束缚之下,有这个轻微、微弱的可能性存在。貌似在西方,恋爱不考虑年龄比较司空见惯!
好了,她说让我做第一吃螃蟹的人,就写吧!
抛开我和她的讨论,讲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我选择看这部《言叶之庭》只是因为在微博上看到,说——新海诚是继承了宫崎骏的日本新生代动画导演!冲着这个,我才看的。首先,片子开头我看到一点一点的水滴跌落进湖的景象,那一圈圈的涟漪飘荡开来,可惜没有青蛙,不然就可以”青草池塘处处蛙“了,呵呵!接着,地铁的轮转,表示地铁急速地行驶,过了一会儿,画面又回到了湖边的枝条上,这里的绘画,我觉得挺假的,没办法,我太挑剔了!
然后,展现了一幅日本人挤地铁的生活景象。渐渐地,画面定格在故事叙述的重要地点了。
湖中的亭子,相遇的时刻竟是男主角(秋月)撑伞,而女主角(雪野)在喝着啤酒并且甩着中跟鞋,优哉游哉地晃悠着。情节,我就不再赘述了。只是,因为秋月不小心把橡皮擦掉落,而雪野把它捡起,这成为他们两人相识的契机。我不想说太多有关他们两人的经过、结果。
但我找了一下资料说——新海诚的解释:
在万叶假名时代,日本曾有过直接用汉字来表示“大和言叶”的时期,例如“春”(HARU)写作“波流”、“堇”(SUMIRE)写作“须美礼”,这是比现在的“春”和“堇”等汉字更有绘画性的语言表述方法。
而在当时“恋”则写作“孤悲”。在700年代,遥远的先祖就已经对恋的现象有了很深的认识。顺便一提恋爱是近代自西方输入的概念,过去的日本没有恋爱,只有恋。
本作虽然是以现代为舞台,但描写的'却是这种恋——在爱到来之前孤独地希求着谁的这种感情,被融入了这部新作中。并非是与谁的爱或羁绊或约定,仅仅是想描写那伫立在遥远的身边的人。虽然暂时还不能传达更多的内容,但至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鼓舞身怀着(过)“孤悲”这种感情的人。
看了这个,再对应结尾秋月和雪野的对话——秋月:”如果知道你是老师,我也不会提起制鞋的事了。反正也做不到,不可能实现。为什么不这么告诉我呢?是不是觉得小孩子的梦话随便敷衍一下就行了?我再憧憬什么,再爱慕谁,也无法传达,不过一厢情愿。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省略几句),你就这样孤单一人度过一生吧!”(节选)雪野:“每天早上,穿戴整齐去学校,但总是被恐惧压得迈不出脚步。在那里,是你,是你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这段话,确实是应了“孤悲”一词的感觉。最后,点出了新海诚给的解释。
但我不懂的是标题,它的蕴含是什么。《言叶之庭》又可译作《语言之庭》。那我姑且做自己的解释吧!“言叶”可译成“语言”,是指人与人应多交流吧,而不是把自己困在自己做的笼子里头胡思乱想,因为“孤悲”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再来,“庭”这个字,在日语只有“家庭”或“(前)庭”之类的意思(我不懂日语,只是百度了一下,有错的请指教哦!),但在中国的谐音中可为“亭”,因为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在湖的亭子,若改成“言叶之亭”,没有“言叶之庭”那么好听、优雅。如果,这么想,就大概可以对这部电影解释成这样了。
不得不说一句,新海诚再接再厉吧!希望青出于蓝哦!
叶之随想作文 篇3
在片中的幸福时刻几乎都在下雨天:雨中凉庭的温暖相遇和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对。
雨,隔绝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给他俩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释放,当她碍于世人眼光对他口是心非时,漫天大雨彷佛无言的抗议;当她压抑多时的眼泪随着雨声倾盆而下时,也终于释放了内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飞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拥而泣更是两人打从心底的释然,不管以后会如何?至少此刻当下,在心里那个人的面前,不再隐藏自己,不再说谎逃避。这是全片的泪点,因为我们都明白两人真心相对的那一刻有珍贵!而后,他们一起看见了雨过天晴的美丽彩虹。
看完本片后,突然对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别在这炎夏午后,突如其来的阵雨如天降甘霖,清凉了燥热的此刻。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男孩的回答,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见的惯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线,心灵真正融合。只要想见,就能见,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开。跨出艰难的那一步,爱就成了简单的事。时晴交替,其实才是人生常态。若无雨,燥热难耐,若天不晴,阴霾难散。晴雨都相见,也才有机会一起看到难得一见的彩虹。
我喜欢最后他在雪中凉庭读她自远方寄来的信。最寒冷的季节,最温暖的问候,两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这段感情的'关键。 这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男孩带着初恋的情意温暖心伤的女子,与爱情有关,更与爱有关。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见真心陪伴之人,内心的阴霾与恐惧似乎也随之散去。短暂的相遇也因长久的牵挂成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欢的人挂念着,即便不在一起,其实也从未分开过。
叶之随想作文 篇4
《言叶之庭》新海诚作品。其实按日文直译,应该是言之叶之庭。虽然莫名其妙却好是贴切。这是部动画,是画的,画的。背景画得华丽以极。人物却相比粗糙得很,像是刚准备上色,刚上好调子,好像没画完一样。因此,想起陈丹青《局部》里所说,一张画怎样算画完了?作者觉得画完了,表达清楚了,就画完了。
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表达。整部动画无处不在的都是光,光,光。监督简直像是一个初复明的盲人。对光的感受细腻到分毫。像极了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天光,水光,叶光,艳阳下小雨蒸腾起的水汽,居然事无巨细地表达出来。
相反人物到更像景色的陪衬。充盈着环境的`光影。但,要表达得却已经足够。初观影时只感觉到好似一种腐烂的气息,水草,沉积的池塘,腐坏的人世的味道。而当女主冲出房间的那一刻却神奇般地闻到了雨的味道。清新,凌冽,瞬间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了。我想新海诚真得是相当了不起。我以一个视觉唯美控的角度阐述了这部作品。而电影中表现出的日式传统文化的那种隐忍,隐忍,爆发。
那些个感觉,还是看官自行体会吧。另外,主角这清新的恋脚感真是毫无违和啊。最后,感觉,如果不是清楚明晰地认识自己,洞悉黑暗的人,是不会做出如此,光感满溢的作品的。拍摄画面直接曝光过度好吗。那么,推荐慢慢品味。如上。谢谢。
叶之随想作文 篇5
最让我在意的是文中的一句对话。“人嘛,总有哪里不正常。”
这句话在我看来简直是点睛之笔,是文眼(原谅我没有把言叶之庭当做单纯的都市爱情童话来看)。这句话也是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存在的。
纵观文中的所有角色。无论是渴望长大、不想变得迷茫平庸的秋月孝雄;还是濒临破碎、寻求安慰和依靠的雪野百香里;亦或者梦想被平凡的现实击垮、在女友和弟弟身上汲取热情又因此觉得不安和羞愧的秋月翔太;追求梦想、释放自我的寺本梨花……等等。
这些角色,或者是在人前扮演着正常,内心却饱受压力与困扰(孝雄,翔太,雪野,阳菜子老师);或者是被人定义为不正常,却坚持自己的神秘(雪野,宵峰,叶子,梨花)。这其中有文化的碰撞,有集体与个人矛盾,有恶意交织,有善意支撑。这些人的内心与外表体现出的差异,和差异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才是这部作品试图去探寻挖掘的深处。
结合日本僵化冷漠集体主义的社会现状,不难发现文中角色的确是社会的剪影。理想缺失的年轻人,沉重的工作压力,校园霸凌,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种.种现实问题在这篇看似轻松的作品里都有着体现。在加深联系感的同时,也让作品的内涵不仅仅只是单薄的现代童话。
“人嘛,总有哪里不正常。”这是每个人都体味得到的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被不正常带来的虚假的罪恶感所拖累而裹足不前。雪野最后选择回到老家,试着靠自己的力量和思念重新行走;孝雄不再迷茫,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事物,成为了大人;翔太和梨花开始同居,一个开始甘于平凡并做好这样的自己,一个继续坚定不移的追求梦想。他们接受了彼此差异,也学会了互相妥协。各个角色也有他们的成长,这个贯穿整本书的主题,无时无刻不在每一个角色每一点细微的变化中体现出来。
成长,不一定是美好的,但一定是生活必需的。诚哥用一个爱情故事告诉我的东西,大概就是这些。巧妙的糖果包装,吃下去的全是玻璃渣,这就是诚哥作品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