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观后感 篇1
地球这部电影是由阿拉斯泰尔·福斯基尔(Alastair Forthergill)和他的团队穿越7大洲、62个国家、用45部摄像机耗费5年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向我们展现了全球变暖时代动物的迁徙和生活的改变,大自然的宏伟壮观、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变迁的无常。整部影片的场面和音乐从头至尾都让我们深深震撼。
影片空间上从地球的北极开始,以一个北极熊家庭为开端,逐步南移,直到地球南极,最后回到北极,以北极熊家庭告终。时间上从年初北极的极夜开始,一直到岁末南极的极光。
看到北极熊母子在薄薄的浮冰上努力求生存,一大一小的鲸鱼为了填饱肚子而进行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鹤群在万米高空拼命穿越喜马拉雅的风暴,落单后被饿了很久的狮群咬死的大象,被猎豹优雅扑倒的羚羊,因浮冰溶化找不到落脚地、在海里游了几天没体力捕到海象最后饿死的母北极熊,又让人感叹自然的残酷、生存的不易——和为了活下去而捕食其他生物的动物相比,人类的滥杀和破坏环境显然要自私多了。
北极,气温回转,冰雪消融,冰层是如此的薄,以至于无法承受北极熊爸爸的身躯,熊爸爸必须迅速返回陆地,否则将会深陷浩瀚的海洋。几天之后,精疲力竭的熊爸爸最终还是到达了一片陆地,一片有成千只海象的陆地。不过熊爸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在这片庞大海象栖居之地,它显得如此渺小,数次捕杀均以失败告终。它竭尽全力与饥饿搏斗,与自然抗争,但最终还是倒在了大自然面前,夕阳西下,它孤独的死去。
动物们哺育和保护下一代的行为很感人,比如北极熊妈妈五个月不吃不喝喂养小宝宝,体重减轻一半;比如驼背鲸妈妈在鲜有天敌的热带水域哺育刚出生的小鲸鱼,自己甘受没有食物之苦;比如大象群集体对付狮子和海象群集体对付北极熊。不禁想起父母对我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呵护了,绝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心里软软的,想哭。
正是这个巨大的星球,孕育了如此丰富多彩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华丽的乐章。它们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它们却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星球增光添彩!人类应该开着飞机和坦克去营救迁徙过程中迷路的大象,应该去北极救就快饿死的熊妈妈和熊爸爸,去研究水循环和兽医神马的,去给非洲通水种树遏制沙漠的扩张,往北极撒鱼种和制冷剂往南极撒磷虾……我们好自私自然赋予了我们智能,而我们却对自然都做了些什么? ——破坏、无休止的杀戮和霸占,不停地浪费和挥霍。
看了这部影片,唯一的感慨是,不要再抱怨做人有多辛苦了,动物们可是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啊!以前顶多只是被其他动物吃掉,跑得快一点也就免了,现在威胁它们生命的还有人为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关于环境问题,人如果不改变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态度,不理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无法改善环境恶化的状况的。
联想观后感 篇2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影片却给人带来无尽的欢笑与心酸,然而,这种喜剧却与周星驰的有很大不同,周氏喜剧主要是靠无厘头语言来取得喜剧效果,而卓别林的却完全凭靠滑稽性的动作和情节取胜(也许这与当时电影还处于默片时代有关系)。喜欢卓别林扮演的小人物角色,在那一个个小人物身上,闪现着的却是人性的光辉和普世的价值与情感。面对生存的困境,他会竭尽办法坚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心爱女人的赏脸,他宁愿出去帮人扫雪挣钱以备除夕夜的晚餐,甚至在满心期待的时刻会幻想美好的宴会,(这种心情我相信只要恋爱过的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幻想。)
影片虽不长,仅有一小时十分钟,但影片却给人留下了众多经典搞笑的场景,诸如两个人争枪却把枪口始终对着另一个人的场面,又如带着狗跳舞、用叉子和面包作跳舞状的那几段,以及最后在小木屋里惊险的场面等等,看着看着,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但影片不像一般的纯粹搞笑片,它在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产生一种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例如,在饥饿困扰的时候,吉姆由于神志不清所产生的幻觉,把卓别林当作鸡,想杀了他来填补饥饿。当看到这一场景时,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也许那种幻觉根本就不是由于神志不清,而是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性潜意识中的一种求生的本能。我又不禁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三年贫困时期曾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幕幕人吃人的惨景。我们并不能去责备谁,当人的生存都成问题时,道德又有何用?也许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所致。正如今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时,范美忠老师在那种非常时刻做出了有违社会公认的所谓“道德”的举动,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国内一片骂声如潮,也有不少人为其辩护。对此我只能用一句话,也许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求生本能的缘固吧,在那种非常时刻,我们无权要求他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联想观后感 篇3
我生活在一个五彩的世界里,电视是家庭里不可少的东西,虽然我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孩子,但是我看过的电视,电影已经不记其数了,记忆中,《小兵张嘎》让我最爱的教育,《变形金刚3》让我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永不结束,《喜羊羊与灰太狼》让我知道羊羊的聪明。《三国演义》是我心中最深刻的电视剧,让我知道了历史。
《三国演义》这部动画连续剧是前几天,在少儿频道播出有不少集数,直到这时也没放完。这部电视讲的是三个国家?——蜀、魏、吴、这三个国家的争斗,其中也有三十六个计划,有关羽刮骨辽毒,众人火烧赤壁,诸葛亮情孟获的故事,最众大的一战就是蜀、吴联合火烧赤壁,还有18路诸侯齐心灭董卓的著名故事上演了,我一定要学习刘备一样仁德,诸葛亮一样聪明。
这就是我看三国演义的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个深刻的道德。还是个人生幸力的目标。
看《三国演义》有感(修改稿)
我生活在一个五彩的世界里,电视是家庭里不可少的东西,虽然我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孩子,但是我看过的电视,电影已经不记其数了,记忆中,《小兵张嘎》让我最爱的教育,《变形金刚3》让我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永不结束,《喜羊羊与灰太狼》让我知道羊羊的聪明。《三国演义》是我心中最深刻的电视剧,让我知道了历史的兴衰演变。
《三国演义》这部动画连续剧是前几天,在少儿频道播出有不少集数,直到今天也没放完。这部电视讲的.是三个国家?——蜀、魏、吴、这三个国家的争斗,其中也有三十六个计划,有关羽刮骨辽毒,众人火烧赤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最众大的一战就是蜀、吴联合火烧赤壁,还有18路诸侯齐心灭董卓的著名故事上演了,我一定要学习刘备一样仁德,诸葛亮一样聪明。
这就是我看三国演义的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个深刻的道德。还是个人生致力的目标。
联想观后感 篇4
回眸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它承载的文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21世纪,大快人心的手机和电脑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境界美。所以,为了让历史不断线,为了使传统经典中的知识和精神更好的传承,我省举办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比赛。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样的开头,每天都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我是一名初中生,很享受诗词朗诵,享受其中的.韵味,享受投入其中的感情。可以说,虽然我不是一位古典美女,但我对经典的古诗文非常喜爱,喜欢它的抑扬顿挫,喜欢它的朗朗上口。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一字一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可是,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就是一些极难理解而又极适合于写在试卷上的句子。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国学小名士》中的参赛选手用他们稍加思索,便可回答问题的速度真切地告诉我们:古诗词,是需要理解的。
所以,我们要放弃传统的不求甚解的观点了,我们应该试着理解经典,与诗为友。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融入到古时的意境中,和诗人一起漫游于它的意境。和李白一起观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与吴均一起享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有趣生活;和刘方平一起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夜色下等待春天的到来。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顾名思义,古人擅长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我们还要用心体会诗中的境界。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一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道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曾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与坚贞。
意境与境界的结合,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作,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把古人的智慧接过来,并传下去。
我们应该向《国学小名士》中的同学学习,让古诗词陶冶我们的情操,让经典在心中永存
联想观后感 篇5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联想观后感 篇6
作为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学作家,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曾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件,字里行间,不但有麦家对儿子的叮咛嘱咐、有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切切爱子之心。
联想观后感 篇7
时光带不走优雅,生活永远慈悲!我们用一生追求,如何成为一个生活家,生活的艺术家。
很喜欢的一本书,终于拍成了电影,昨天去影院看《头脑特工队》的时候看到《小王子》是今天上映,但是今天还没有时间去看,明天一定要抽空去看一下。其实今天是为了总结一下《头脑特攻队》的观影感受。昨天晚上20:00的场次,空荡荡的影厅算我们一共只有六个人,合伙包场的节奏,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评价蛮好的影片硬是没人看。
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尤其是茉莉去旧金山的新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也是整部电影开始高潮的地方,我已经被电影里的人物带入了那个大脑中。导演成功的让我讨厌了“忧忧”,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搞砸的,我恨不得已经把眉毛拧的跟“怒奴”一样了!我真想不要忧忧了!但是我转念想,如果没有“忧忧”,茉莉的生活会怎么样?一直处于极端的状态么?不是快乐的大笑就是生气发怒,那她就没有静下来发泄自己的委屈的时候了。果然到最后,忧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辛巴为我解开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一个点,为什么只有忧忧能把茉莉离家出走的“点子”灯泡从控台上拿下来?他说“因为只有忧忧会为未来担忧啊!乐乐想到未来是美好的,即使出走也会有快乐的未来,怒怒只有愤怒,只有忧忧担心离家出走后的结果不好,你说呢?”成长就是一场旅程,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开心的',不开心的,恐惧的,厌恶的,但是我们还是一路走来了,我们随着列车的越走越远,渐渐忘记了许多令我们开心的、伤心的事,甚至有些记忆将永远不复存在,但是我们边走,又边组建了新的记忆世界。晚安,愿每个人的童心都能躲在潜意识里,而不是记忆埋葬场。
联想观后感 篇8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联想观后感 篇9
《头脑特工队》是20xx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的一部迪士尼电影。电影永远充满了强烈的幻想主义色彩,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童话中的心理世界。和以往的迪士尼出产的影片一样,该片在场景的营造上细腻而真实,在脑洞构思上又具有新意,超出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影片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2岁的少年。而在她的头脑中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努力构造莱莉的每一个生命片段的记忆。他们代表着莱莉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这个团队的总部里,有着5种不同性格的掌控人,名字叫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分别代表着人潜意识里五种不同的情绪。乐乐永远积极乐观,她擅长给莱莉带来快乐,让莱莉的每一段记忆都充满欢声笑语;怕怕比较怯弱,对于事物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恐惧;怒怒代表公正之心,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会展现生气和怒火;厌厌代表批判,对待事物的态度是谨慎,不愿意降低标准;忧忧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观情绪,永远都在哭泣和伤感。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有好几次,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时候,就好像在每一种情绪里看到了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像影片的主人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记忆的城堡。这里面有着回忆相关的捣蛋岛,有友情岛,有家庭岛,还有我们的价值观相关的,有诚实岛。每一个岛都是我们的核心记忆,藏着我们对生命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件的独一无二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会随着时间线的推移,我们的过去的经历与记忆会坍塌,又会重铸。这暗喻着,有时候成长也必然意味着放弃。就像莱莉曾经也有一个幻想中的好朋友,叫做冰棒,为了使乐乐重新返回到控制台,也牺牲消失在了记忆里。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也许我们会失去捣蛋岛、友情岛,但我们又会重建新的时尚岛、悲伤岛,而正是这些经历和变化,铸就了今天的我们自己。片中有一段时间乐乐和忧忧失联的片段,尤其震撼我的心灵。我们现实的'生命里,是不是常常也有一些无精打采的日子?那些日子里,我们慵懒,无悲亦无喜;我们麻木,像黑暗里迷失方向的孩子一样,找不到出路;我们只剩下愤怒、厌恶和害怕,常常很暴躁。真是像极了我的那些灰暗的日子。不过我们最终要学会能和自己和解,就像乐乐一开始给忧忧划了一个圈圈让她不要出来,后来却主动与忧忧握手言和,共同操作情绪一样。我们有时候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只有看见它,才能解决它。有时候,悲伤也有它震撼人心的力量。片中,乐乐将核心记忆球交给忧忧,莱莉终于失声痛哭起来,向父母述说着所有这一切的怀念和伤感,下一秒莱莉的嘴角又扬起了笑意,这就是一个在悲伤中重新解构的过程。
它能让我们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让我们重新解构自己,赋予我们的经历以独特的意义。我们需要被倾听,被理解,利用悲伤发泄心中的积郁。我认为这部电影是非常温暖、治愈的一部心理学的佳作,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联想观后感 篇10
昨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两个短片,是有关科普知识的。一个影片是解答“鸡蛋怎样才能立起来?”这个问题的。还有一个是围绕“人被蒙上眼睛为什么会向左走?”这个问题展开讲的。
“鸡蛋怎样才能立起来?”这个问题可是有点难度,记者们先买了几个鸡蛋,然后又摆了几张桌子,让周围的人都来立鸡蛋。最后还是一个姓董的先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了。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立鸡蛋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1、静下心来;2、双手立鸡蛋时不能发抖;3、平常要多练习。”为了验证董先生的'话,一位男记者立了半个多小时的鸡蛋,最后一松手,鸡蛋还是倒了。后来才得知,原来鸡蛋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小孔,只有这些小孔连为一线,鸡蛋才能立起来。
第二个问题“人被蒙上眼睛为什么会向左走?”要想解决它真是难上加难啊!所以连电影里的人也未解出来。我想这可能是由于人体的神经系统控制的缘故吧,所以人被蒙上眼睛就会不由自主地向左走。
看完了这两部影片,我深受启发。同时我在想,现在的科技水平虽然很发达,但仍有许多未解的谜。回到家,我兴奋地将这两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他们说,你快去做个实验吧。我马上就行动起来。我先拿了一个鸡蛋,照着董先生说的那样,鸡蛋很快就立起来了,真是太神奇了。由此使我又联想起一件往事。一次我和同学打乒乓球,一不小心将球踩扁了,我很沮丧。回到家,我拿给妈妈看已经扁了的乒乓球,谁想妈妈二话没说,马上往锅里放了些水,当水烧开后,妈妈将球放入锅内,只见那球马上鼓起来了,跟新球别无两样,我高兴极了,忙问妈妈这是什么道理,妈妈说这就是物理学所说的热胀冷缩和大气压力的原理,以后你们学习物理会接触到这些知识。第二天,我把涨起的乒乓球还给同学时,她很惊讶地看着我,我告诉她这里面有很深奥的原理,以后你才能知道。同时我也想,这应该也与科技有关呀。
我曾经看过一篇小女孩写的作文,文中写到:只要将一根火柴的头沾一点502胶,再将它扔进水里,它就能轻盈地在水上跳舞。“水上芭蕾”真是太漂亮了,小女孩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同时她深感科技发展得真快啊!
是啊,大千世界,还有许多奇妙的东西等着我们去用科学方法将它探索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