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雏、巢,理解运用相关词语。
2、积累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类结构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阅读芳草地中的两句话。
4、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5、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
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
给自己,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2、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
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习第四小节。
(1)男生读第四小节。
(2)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练习。
(4)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习第五小节
(1)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师读第六小节。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起。
3、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2
教学重点:
体会白发老者的鼓励和观众的支持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上节课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转入本课的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1、如果你是顶碗少年,在表演结束后,需要你向观众做一段谢幕致辞,你觉得要说些什么?(可以小组讨论)(5-10分钟)
(大意:感谢观众热心的支持、师傅的安慰和鼓励,伙伴们无怨无悔的协作)
二、精读第2到6段。(体会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3分钟)
2、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观众们、他的表演伙伴们都有哪些表现?描写他们表现的变化各有什么意义呢?(10分钟)
(观众们由喝彩、惊羡到惊呆再到陶醉,几个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再到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后一片喧哗,有人大声的喊,好多人附和着喊,再到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伙伴们以一位姑娘为代表,不慌不忙扫掉碎瓷片。
观众的变化烘托出这场表演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因为连续失败,变得离成功远了,难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顶碗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难能可贵。伙伴们的表现揭示了少年有勇气的来源。)
3、在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白发老者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作用的?(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10分钟)
(老者的出现首先是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励下,顶碗少年继续进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顶碗少年勇敢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描写了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外貌抓住了体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台的`目的;神态和动作抓住了微笑,抚摩肩胛、轻轻摇撼,表现了老人的镇定和安详,稳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绪,给予少年鼓励和安慰;板书划横线的内容。
因为这样留下了悬念。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老者不管说什么,最终还是要靠顶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气再表演。所以不写是为了不喧宾夺主。)
4、除了观众、表演的伙伴、白发老者,文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当着配角,烘托了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是谁呢?(5分钟)
(一叠12只的金边红花白瓷碗)
5、我们把文中对顶碗少年的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把文中其他烘托顶碗少年精神品质的人和物的描写称为间接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担当的作用虽然不同,但都是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服务的。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生动感人。(5分钟)
三、反馈(2分钟)
学习了《顶碗少年》中的侧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有无需要加入或修改的侧面描写,并进行修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4
一、导入: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爱之链》。爱是什么?有人说,爱如茉莉,洁白纯净芬芳怡人;有人说,爱如港湾,可以遮风挡雨;有人说,爱如大海,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人说,爱如珠链,串起生活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爱是什么?今天,咱们就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爱,感受温暖。
二、复习: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指名说,板书:乔依——老妇人——女店主(成心形上半部分,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斜着画)
三、学习1——8节: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8节,老妇人的车胎瘪了,她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指名说。又冷又怕紧张无助几乎完全绝望了
从“几乎”这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老妇人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有人来帮助她的。
2、乔依是怎样帮助老妇人的?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节,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一幅画面?
3、交流。
4、如果你就是那位老妇人,看到这一切,你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你眼中的乔依是怎样一个人?(感激,感动。助人为乐,热情,真诚)
5、所以,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言下之意就是——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老妇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6、导读第六节,出示小黑板:“乔依愣住了……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7、理解“天经地义”。
从“常常、从来、一直”你体会到什么?
8、因此,乔依压根没想到应该得到钱的回报,(导读第七节),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其实,乔依这个时侯也遇到了麻烦事,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
指名说,乔依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家境本来就不好,工厂又倒闭)
简单讲解环境描写作用。
9、过渡:在这种情况之下,乔依还那么真诚、热情的帮助老妇人,他从没想得到过钱的回报,只希望老妇人能够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这使老妇人深受感动,于是在他的影响之下,第二个感人的故事发生了。
四、学习9——11节:
1、默读9——11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小黑板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什么,会想起什么?思考,同位交流。
2、全班交流。
点拨:老妇人留下钱和纸条,仅仅是因为女店主怀有身孕吗?(引导学生体会女店主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五、学习12节:
1、引读。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的脸颊……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这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爱的奉献》。
六、总结全文。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做题目?
乔依在困难时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时伸出友爱之手是天经地义的。他帮助了困在风雪中的老妇人,老妇人又帮助了女店主,女店主反过来关心乔依,一切因为爱,形成一条美丽的珠链。
2、想想课文内容,是不是仅仅这三件事形成的珠链?(不是,之前乔依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常常帮助他人,以后,相信这种爱的故事还会发生,延续。)
3、师小结,丰富板书内容。在爱心串成小珠链的外侧画一条大的心形珠链。
4、结束语:
是啊,即使我们身处困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不要忘记帮助别人,把温暖带给别人。
七、作业: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注意构思的巧妙性,与课文情节发展能够吻合。
(4)要升华“爱”的主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锦集四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语文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