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7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与自然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1
最近我们学习了严春友的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文中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读后感触颇深。
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大片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其结果往往导致大自然的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征服自然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妄想。从历史看,宇宙已有200多亿年的历史,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人类从起源到现在仅是70——80万年的历史;从关系看,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部分;从智慧看,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小水滴;从生产生活看,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物,留下无数的矿坑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承认人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只要我们抬头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该惊愕地发现它早已不是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制得浑浊不清,昔日辽阔美丽的生命绿洲——罗布泊由于人们的短视如今已变成令人恐怖荒漠,成了“死亡之地”,河水的污染使鱼类锐减,森林的砍伐使许多珍稀动濒临绝种,酸雨、泥石流、沙尘暴……大自然早就对人类实施了它的报复行为!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2
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因没有玩具、没有电视等,恰恰一直在大自然中徜徉。春天,借着割草的时间,我们躺在油菜地里捉迷藏,以致玩到天黑才发现自己的草篮子里只有零星的几把草而已。无奈何,为了不至于挨骂,胡乱的扯上几把嫩草,惶惶然地回去,偷偷地溜进家门。假若父母劳作还没回家,这劫也算过了;反之,一顿臭骂肯定少不了。即使这样,第二天,这帮顽童又会凑在一起,玩磨石子、抛沙包、翻军旗、跳橡皮筋等一些自创的游戏。那时,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游戏规则也是几个孩子凑在一起一起决定的。那时,我们游戏的场所不在现在的公园和游乐园,而是身边的大自然。而大自然也给足了我们这帮孩子最富足的一面,让我们的童年在它的怀抱中自由舒畅地呼吸和成长。如今回想起来,所有美的场景都是在大自然中。而笔者不能肯定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回想童年最美的场景也会是在大自然中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言语为个人体验所充实。”李镇西老师说:“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用身心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
笔者想借着这些教育先行者们的谆谆教导,呼吁我们所有的老师,请让我们的孩子走向大自然吧!只要我们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会因为丰富多彩、一辈子也挖掘不完的大自然而富足一辈子!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3
这是作家张炜写的一篇文章,最深的一句是最后一句:我想一个不热爱大自然的人,也很难培养起很强的美的感受能力。我总觉得一个对大自然满腔柔情的人,很难是一个品行低下的坏人。”最初的想法是,为了成为一个人们心目欣赏的好人,我要坚持热爱大自然,这是一个正确的、值得坚持下去的爱好。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生活地方,胶东半岛,写了中学时代的生活环境和上学生活,周围美丽的树林草地和人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他热爱那时生活,热爱关于大自然的美好回忆。
中学时期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作者说的对,我们很多人中学要离开父母自己在学校独立学习和吃饭,虽然不像那大学那样,但已经是脱离幼稚时代的开始了,很多名人在这时都看了很多大自然的景象,像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等,他们作品中都有很多讴歌大自然的篇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大自然,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么热爱大自然,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和由于受工作等影响,有的人并不能经常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我想这会让他们容易压力大,容易走入不好的道路吧。
中学和学校都是每个人难忘的记忆,大自然也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东西,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空去欣赏、去观察大自然,就是时常让自己有空去看看大自然,那样自己会收获很多,也能培养起自己美好的思想见识。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4
最近在无聊时看了一下语文教科书里的《敬畏自然》这一篇文章,主旨是作者呼吁人类应该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但在阅读之后,对作者的某些观点感到不可理喻。
作者写到“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诚然,斥鴳所生活的空间确实无法与鲲鹏相比,但是,斥鴳和鲲鹏一样,都在生活中尽自己的全力去追求,尽管斥鴳的理想在鲲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是其不屑一顾的,但是对于斥鴳来说,这就是它的最大的能力:它们的能力不同,所追求的的理想当然也不同——如果让鲲鹏的灵魂寄居在斥鴳上,难道这只斥鴳还会遨游整个天空吗?——如此说来,鲲鹏又有什么理由来嘲笑斥鴳呢?
另外作者还提到“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那么请问,我们的科学观念认为地球近似球体、是立体的,难道在未来人们会认为地球是方的、是平面的吗?再者说来,也许我们的航天器在未来会显得非常简单,但也决不至于沦落到儿童玩具的地步——你见过哪个儿童把万里长城当玩具?
而且作者还说“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这些物质本来就是用来运用的,就算人类不碰它们,它们也会在太阳“死亡”时被摧毁,或者被地外生命所掠夺。与其如此,那还不如就让人类来使用,毕竟人类还是地球的产物。况且作者在文中提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资源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不就是大自然用大自然的资源——或者说人类与资源进行着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最后的胜者是人类,那么资源就理应被人类淘汰,这是大自然自己定下的法则——这么说来,人类破坏大自然,岂不是大自然在自作自受?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敬重自然”,而不是“敬畏自然”,作者说过“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那么“敬”自己还可理解,为什么我们要“畏”自己呢?我只能说:“作者的思维已经超越了我的理性限度。”【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残,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蝴蝶美丽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几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人类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6
大自然是美丽的,有花有草有木;大自然是神奇的,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大自然是可爱的,它给了我们欢乐;大自然是……
记得有一次,我到下面去玩,在地上看见一群蚂蚁正在搬一样比它们大十倍的庞然大物,这些蚂蚁十分团结,井然有序地搬进它们所需要的地方。这些蚂蚁教会了我:只要团结,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到花鸟市场游玩,我看见了含羞草,很好奇,就跑过去轻轻地碰了一下,它的叶子立刻合拢了。我从含羞草身上学到:做人要和含羞草一样,不能骄傲,一定虚心,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自然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如果没有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就没有今天那么幸福的生活!科学家经过仔细观察,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鲸鱼的身子呈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这一点让科学家们恍然大悟,难怪鲸鱼在水里能游得这么快。科学家把船也设计成流线型的,这样船在航行时可以开得更快,并节约燃料。科学家们还通过水母发明了风暴探测仪;通过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通过蜘蛛的“液压”结构发明了液压行走器;通过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大自然和科学家可真伟大啊!
大自然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呀!人们从大自然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我爱你,大自然,如果没有了大自然,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让我们手拉手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吧!
大自然的智慧读后感 篇7
说道乡下,我们就会感到十分亲切,或许还会想起一句歌词:“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当然,乡间的美丽远不止这些,快跟我去看看吧!清晨,第一缕晨光照进乡下人家的院子,公鸡就开始一亮歌喉:“哦哦啼——哦哦啼——”小鸟也不甘示弱,用清脆的嗓子唱道:“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仿佛在说:“快快起床,不许偷懒!”小狗也来凑凑热闹,用响亮的声音吼叫道:“汪汪汪!”鸡啼、鸟鸣、狗吠,给乡下人家合奏了一曲“起床歌”。上午,农民伯伯开始干活了!该锄草的锄草,该浇水的浇水,忙得汗水直流。这不正告诉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狗伸出了长长的舌头,鸡耷拉着翅膀,但是有一群扁嘴巴的游泳忠实爱好者却非常高兴。我想你已经猜出它来了,它就是鸭子。在清清小河里,石桥旁边,绿树阴下,准会瞧见鸭子灵活的身影。那份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谁见了能不嫉妒呢?夜深人静的半夜,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时,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昆虫大合奏。纺织娘的“织织”声,知了的“知了知了”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发出“吱咿呀——吱吱咿呀”的美妙歌声,组成了一曲为失眠的人创造的催眠曲。乡下,是一张连绵不断的画卷,里面描绘着自然、和谐、美丽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