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3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台北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 篇1
看完白先勇的《台北人》就想起章诒和,有点找对位的意思。这本虽叫台北人其实整本都是讲外省人,即国民党去台湾那些军人,眷属和相关人员等等,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心心念念“回”大陆,和台湾当地人没什么关系,感觉书名叫外省人似乎更贴切。
章诒和这本里人物都和反右有关,文革坐牢的,斗死的,从人间消失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官一代。
两本内容都很惨淡,《台北人》虽然中间也有对大段下层人的描写,甚至有几篇就是写女仆男仆等,但依然浓浓的上层阶级味道,这是天生就带有的军,官二代的因子,从小接触的就是锦衣玉食花红柳绿,而章议和《往事并不如烟》里她父辈那批人洋气万分,民盟原佬那些人哪个不是私货满满人又风流倜傥,光一个张伯驹的藏品就能让鉴宝节目羞愧的死去360次还不止。
章从小生活就是亲王府的派头,和袁世凯家族,康有为家族都来往频频。书里就算写落难,都一股子酸的不能再酸的:某~~你们欠我们的,你们这群SB(她确实能这样骂如果看过书能想象)。
白先勇的`文字儒雅细腻,就连悲情都很隐忍,淡淡的,写女人又写的极好(尹雪艳,金大班,朱青)。就好似男同中的O,有时比女性更会发嗲浪语眉眼勾人。白先生也确实是男同中的O,我以为这是好事,他细腻的落在实处。
而章议和刚好相反,文字呼呼冒着热气,像男人,似乎那常年监狱生活潜移默化融进笔墨,而不止是铭刻入血肉,她要“赔偿”,哪怕她嘴上说不需要赔偿时。可她有什么错!她耍大小姐脾气怎么就不可以,她有这个资本和底气。
两位高官后代,一个台湾一个大陆,一个去美,一个关监狱。一个“娘”,一个“男人婆”。一个“有家不能回”,一个“家已非昔日”。这种错位般的对应,只叹多少亭台泯于历史烟花里。
最后从文学上,从艺术上,白先勇的《台北人》写的非常好,章议和的《往事并不如烟》算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成分更多,应该不在文学和艺术考量内。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 篇2
在还没有读完《台北人》的时候,我就想把这本书吼着对周围的人说,快看看这本书。现在仍然这样想,像个祥林嫂一样,兜售这本书一样。本书作者白先勇,里面是一个个短篇小说,每篇刻画一个人物,讲述一段过往。
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合集,在我来说,失败之处是在最后的最后加入了一篇别人的读后感和分析,典型的学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欢的。所以,看这本书,或者看任何书之前,不要去看别人的评价,不要去看别人的分析,我喜欢自己去感受,也许你看完还是读不懂,但终究有一天,某一个瞬间,书中的一些情节,一句话会给予你一个解释,也许,这解释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传达作者的初衷,伟大之处也正在于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养分。我个人始终倔强的'觉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来的东西,兴许并不是作者的初衷,一个故事,分析出来各种目的,各种隐喻,其实也许作者就是单单纯纯的想说个故事罢了。所以,如果你读到个故事,但没有感受到深处的震撼,那并没有什么干系,我们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况,也许刚巧,作者就是告诉了你这么个故事,至于你的所得,谁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实在不想把它写成一篇我所讨厌的分析性读后感,也是因为没那个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传达的东西,所以就单纯的觉得很震撼,然后真诚的推荐个周围的人。让每个人自己去认识,结识,书中一个个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样的各色人等。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 篇3
《台北人》之于我,像悲歌,更像是挽歌。是悲叹,是悲悼;挽物是人非,挽昔盛今衰,挽沧海桑田白云苍狗。
《一把青》中的朱青,曾拥有单纯而美好的爱情和幸福,但物是人非之后,她变了。曾经的她,规规矩矩,腼腆而羞怯,如今她却变得孟浪风流,再看不出曾经纯真的影子。她似是要努力呈现自己的快乐,肆意而放纵,却不知道人越是缺少什么,越是表现出那样东西的富有。
表现得开心的朱青已经不会开心了。郭轸出事之前,她的师娘曾教她适应这离别的生活时,指了一个嫁过四次,丈夫均是空军小队裡的兄弟的周太太给她,朱青奇怪有这样经历的周太太怎麽会笑得出来,师娘说,“不笑,难道叫她们哭不成?要哭,也不等到现在了”。
当时,她无法理解这样的周太太,但丈夫出事后,朱青也成了这样。她笑了一整天,脸上没有一丝悲伤。这样一个快乐的朱清时让人感到难过,因为她让人觉得她再也不会真正幸福了。曾经声音也怕高了的朱青,如今却整日唱着的`《东山一把青》。
那歌虽是欢歌,唱得暧昧,让男人频频心动;却更似哀歌,她再让人喜欢,自己喜欢的人都不在了。残酷的生活夺走了她最爱的人和她的纯真和爱。
《台北人》中的人们,大多有过美好过去,却在经历无情岁月时,慢慢消散了美好。红尘可笑吗,曾经拥有的不知道那一日就会失去,可能物是人非,可能昔盛今衰,可能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台北人》中的角色共同都曾在大陆生活,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辗转来到台北。
大多数的他们曾经历辉煌过去,难以接受与之差距巨大的现在,于是有的衰败,有的沉浸在过去久久不能自拔......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好,也或许坏。对于那些坏的意外,我们在挽之,惋之之后,能做的只有活在当下,正面应对,而非逃避它,无视它。
这样,就不会有台北人那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