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缝纫机乐队》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篇1
其实对于很多制作精良的大牌电影,我们总是会给予很多的期待。可是当电影没有过硬的质量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口碑就会扑街,所有人都会失望。但是当电影有着过硬的质量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理所当然地大爆了。
而《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却与上面所说的情况完全不同。《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乔杉和大鹏。大鹏曾经拍了《煎饼侠》这部电影,虽然票房很理想,但是口碑却崩塌了。《煎饼侠》这部作品,让大鹏的名声受到很多的损失。所以,这次大鹏又带来了他自编自导的新作品,还是有很多人抵触他的电影,所以《缝纫机乐队》的票房可谓是一路惨淡。
一开始,我也是觉得《缝纫机乐队》肯定不是什么好的作品,这一定又是大鹏拿来赚钱的工具。可是,当我看完了这部作品时,我还是被打脸了。《缝纫机乐队》这部作品,远比我想象的要好看。我以为《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无非只是一个无厘头的搞笑喜剧而已,但是我才认识到《缝纫机乐队》并不只是喜剧,我看见了很多真情实感在里面,以及大鹏的努力和用心。
《缝纫机乐队》不像其他的喜剧作品一样,它带给我一种人性的思考。究竟是理想重要,还是现实重要。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总是遐想着理想。理想中的我们,却总是耽误了现实。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的一个点。所以,《缝纫机乐队》真的惊艳到了我。
《缝纫机乐队》这个电影,故事很简单,一支叫缝纫机乐队的摇滚乐队,想要在集安这个摇滚之城举办演奏一首歌,剧情就是这样。只不过中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这也是电影的跌宕起伏。一群有理想的青年,想要重新燃起人们对摇滚的热情。可是,一些所谓利益的东西,出来阻挡这些人前进的步伐。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可能我们本身就是现实的吧,理想也不过只是想想的。但是我们的现实也不过如此,那不如疯狂地理想一次吧。
《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让我对大鹏又多了一些好的印象,他其实是个很努力的人,他从《煎饼侠》到《缝纫机乐队》已经成长了太多。其实大鹏迈出这步也是很艰难的吧,因为万一《缝纫机乐队》没拍好,大鹏这一名字可能还会使人唾弃。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篇2
《缝纫机乐队》是我最近刚看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由大鹏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继《煎饼侠》的风气,这部电影讲述了住在集安里的胡亮因为破吉他乐队的摇滚,让他想自己组建了一个乐队,就找了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来帮助他,经历了一番波折,有了鼓手炸药,贝斯手丁建国,吉他手杨双树,与钢琴手希希,主唱胡亮。但是由于程宫拿了开发商的钱要把胡亮喜爱的大吉他建筑拆了,这个乐队就解散了一段时间,最后程宫回去找到了胡亮叫他继续干,最终,梦想成真了,缝纫机乐队正式演出后,集安的摇滚又有了希望,这部影片,从我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教育励志片。在影片中程宫因为钱而差点破灭了胡亮的音乐梦想,整部影片程亮色主板,而之中仅有大吉他被拆时的悲惨,乔杉所饰演的胡亮很有张力,也很幼稚,这就是追梦者。
缝纫机乐队,在这个乐队中都是完全不同经历不同理由的人,最后每个人都回心转意,比如影片中建国的父亲,与希希的母亲,本影片由各种黄金阵容展现,却不失人气口碑,比起影片的黄金演员阵容以外,更让人观众惊喜的是影片的内容,虽是励志片却不失内涵与喜剧。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篇3
好了,推荐也推荐完了。进入我们今天谈论的正题吧。《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其实是我觉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逆袭,因为我一直都不怎么看好大鹏导演的作品,没想到这一次他交了一份满分的答卷,让我觉得有些惊奇。看来,人都是会成长的,不能老是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讲的不是什么大故事,里面的故事很简单,也很普通,没有太多的好奇。所以《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的票房很惨淡,不过它在我心目中,还是很好的,毕竟我认为一部好电影,不需要票房来证明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观众心里怎么想的。可能是《缝纫机乐队》这名字没取好,导致让观众觉得与音乐有关,所以对它的期待很低。又或者《缝纫机乐队》的受众范围很小,导致没有多少人观看。总之,很多因素都是导致电影票房低的原因,完全不必太在意票房。
这次大鹏很聪明,从一些小人物入手。故事很平淡,夹杂着成长,夹杂着笑点,也夹杂着心酸。从这部电影里,我看见了许多人性的解读。其实这个世界也不过三派人。一派以理想为主,他们整天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却忘记自己的现实,所以到头来满盘皆输。而一派以现实为主,他们整天谈论着自己的现实,却忘记自己的理想,到头来虽然失去了心中的热情,却拥有了生活。但还有另一派,他们拥有这现实和理想,他们到头来获得的是最好的自己。而《缝纫机乐队》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展开故事的。
在电影里,有许多人物对碰的时候。同时让我觉得很惊艳的是,电影对小人物的塑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让我觉得这些人物都会很真实,没有失去本真。这也是大鹏的进步之处了吧。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要现实和理想里徘徊着,犹豫着,选择着。但是我们却始终也挑选不出最好的答案。如果你真是这样的,那么就别选择了,干脆全部一起拿下。为什么要现实不要理想?为什么要理想不要现实?不好意思,我都要。也许,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现实与理想并存,我们才会更加明白人生的奥义吧。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篇4
今天把电影缝纫机乐队看完了,本以为是部搞笑片,实际上是个励志片。
作为经纪人的程宫为了钱财帮小镇胡良组织乐队,并要帮助徐良维护建筑大吉他不被拆除。
老中医,小学生,富家女,痴情男与他们组织了一个叫缝纫机的乐队,眼看马上就要达成梦想,只因程宫的贪财而夭折,建筑物大吉他也因此被拆。
后程宫良心发现,开始弥补自己的过失,只为了追逐的梦想。
片中许多情节增加了很多包袱笑点,渐渐引人发笑,但让我印象最深而且比较感动的地方有三点:
1、胡亮因为支付不起程宫的经纪人费用,每天白天除了排练,晚上竟然操作挖掘机继续工作;
2、摩托车车手放起缝纫机乐队的歌曲并在大街上驰骋,同时程宫看到他们的这一幕,也正是这一点让程宫良心发现,决定逐梦;
3、就是最后缝纫机乐队在残破的大吉他建筑下引吭高歌,数百人来施工场地来听他们的演唱,也就是他们梦成功的时候。
片中有两点引人深思:
1当梦想与金钱(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坚持梦想还是以钱为重?
2、此片是致敬摇滚音乐的,尤其是影片最终唱起Beyond的歌曲不再犹豫而使影片达到高潮,致敬曾经的前辈。
可如今呢,中国名镇四海的摇滚音乐又有谁能继续发扬光大呢?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篇5
昨天看到大鹏的《缝纫机乐队》上映了,抽出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了,哭了,感动了!
总的感觉就是,本来一个喜剧的电影,为什么看哭了我,看着看着,不自觉的笑着泪流满面。
梦想总是在有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当真呢?
当真的人或许都成功了,曾经的梦想,又曾经是多少人眼里的笑话呢?又曾经遭到过多少的阻力和谩骂呢?
坚持的人就是别人眼里的250,可以谁有有那个250那样明细的人生线路呢?不会跑偏呢?
谁有那些坚持梦想的人活得明白的?
就在丁建国的爸爸丁总在和成宫对话中,我们知道多少的梦想败给了现实,关键时刻,钱可以救命,梦想不可以。将梦想和生活放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迷茫了,因为人生始终是一条单行线,直至生命的终点,我们不会知道自己的对与错,只知道遗憾不遗憾。
或许幸运的人可以将梦想安放在生命的一段时光中,然后沿着生活的轨迹走下去,年老时将这份记忆从时间的流年中拿出来慢慢的品味,回想,这样的人生是幸运的。还有一种就是需要极大地勇气,不顾世俗的眼光,排除万难,按着梦想的轨迹,不计后果的走下去,或哭或累,但是获得了一个真正 的自己,这样的人将生命绽放。还有就是放弃了最初的自己,活成别人眼里的幸福的样子,也是自己自认为幸福的模样,梦想不过是儿时的玩笑,这样的人也是幸福的,最起码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满足的。
当我看到那一瞬间,丁建国的父亲和小美女练跆拳道的妈妈从两侧奋不顾身的 冲出来的时候,我哭了,一是感觉这个世上只有父母是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冲出来保护你的人,二是,这样至上感情的承载者的父母,却是最初梦想的阻挡者,用着他们的经验的人生,时刻给你提醒着正确的人生方向,梦想者是要冲破层层的阻隔,一路跋涉,一路成长,站在世俗人的对面将荒地踩出路,然后沐浴到第一束成功的阳光,摘得成功路上的朝阳下垂垂欲滴的晶莹露珠的时候,才会有人发现你走的也是路,路的尽头也有美景。但是要耐住成功前的那一段泥泞,路不好走,还要抵制舆论,低头努力的走过,前面终将是美景。
生命的意义在于要在幸运的前提下,将真实的自己绽放。赋予生命独特的定义。
对于生活,对于梦想,对于生命,我们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