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10篇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月围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1
在20xx年即将过去时,《十月围城》终于给20xx年灰暗的华语电影一个光明的结尾。
这部电影,让我看得荡气回肠,心绪难平。
豆瓣上已经有那么多5星的夸奖了,不多我这一个,所以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但对我来说,今天这70块钱是我今年在电影院里花的最高兴的70块钱。
《十月围城》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在每一个环节上,它都做到了优秀。而且,它还让我感动。对于20xx年的华语电影,我也不想要求更多了。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我作为一个观众被真正的感动,我就觉得值得向大家推荐了。(我得说明一下,我对华语电影和外国电影的评分标准是不同的,华语电影的标准我肯定会更宽松一些。)
对于那些期待着看到一部“武打片”的观众来说,你们可能会失望,因为“武打”场面很少。但对于期待着看到一部精彩的剧情片的观众来说,你们一定不会失望。2个小时飞快地就过去了,你不会想到要去看表。
所谓“文戏”“武戏”的分别,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些动作场面终于没有脱离剧情为打而打了。每一场动作戏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炫技的`成分已经被减到最少。
对于这个故事,我想说的太多,结果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每一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出自己想要看出的东西来,而这就是好电影带给观众的礼物——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观影乐趣。这就足够了。
《十月围城》马上就要面临着《阿凡达》的竞争,虽然我非常非常期待《阿凡达》,但我还是希望,《十月围城》能够在票房上战胜《阿凡达》。
因为,《十月围城》里有中国人的情感,再华丽的视觉特效,在那些能够打动国人内心最隐秘处情感的电影面前,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2
今晚和网友们一起见证了这部12月最精彩的电影镜头,之前也看了《三枪》《刺陵》,谁实话,不是我批判那位导演,那两部片子是我今年看过最烂的(风云2没有看,无法评判)。《十月围城》中在开始的铺垫过程中,我几次想掉泪,不过男儿有泪不轻流,所以在公众场合还是忍了,呵呵!
在这部影片中,我注重要表扬一下两位:巴特尔、谢霆锋
巴特尔,说实在的;在他打篮球的时候我是没怎么注意过他的,可没想到他在本片中的本色演出还是比较到位的。不过这可以从侧面看出导演在幕后精心为他们做好了安排。尤其是在巴特尔对着李宇春扮演的角色说着那段似黑非黑的黑色幽默的那场戏,所体现出来的是导演想要在本片中要变现的东西。
重头戏-谢霆锋。自风云2以来,谢霆锋真是走运。连续挑中了2个非常适合他的角色。拿捏人物从外表透视内心在从内心散发到外表。相信如果常此下去香港下一个终生成就奖非他莫属。
最后十月围城假使获得了成功,那必定是导演的.成功,是他在正确的时间下把剧本和演员揉和在了一起,从而得到了一部让大家觉得值得去看的一部电影。
建议大家有空都走进影院看看,虽然剧情有点夸张,不过故事解除还是比较流畅,也比较感人,特别是王学圻,最后他的儿子牺牲了,而他的泪让我想到今天生活的不易。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去上海影城看了一部电影:《十月围城》。电影感人肺腑,让我热泪盈眶(终于知道徐老师为什么叫我们带纸巾了)。
《十月围城》以孙中山赴香港与十三省革命代表会谈险遭刺杀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轴线,讲述来自香港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如何自发成为保护孙中山的死士,在实现个人梦想、承诺的不经意间共同完成了关乎民族大义的伟大任务。
影片整个色调偏灰暗,本身就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再加上张学友所饰演的杨教授刚出场就被暗杀,使人感觉到整个影片危机重重,在影片一开始就让观众进入紧张状态,在这一段落,国父孙中山不是主角,负责整个策划的陈少白也不是,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小人物们:被少林寺赶出来的臭豆腐,一心为父报仇的方红,简简单单的车夫阿四,被亲情打动的赌徒,还有一群有赤诚之心的报社职员……《十月围城》让观众十分揪心。
17岁的孙文的替身重光;2米多的王复命,从未打过架的少林弟子;拉车的阿四;潇洒的`刘公子······这些都是为“血色革命”牺牲的人。
我觉得片中最感人也最震撼人的一个镜头:李玉堂抱着儿子的尸体嚎啕痛哭,相信影城里的所有小观众为之动容。李老板一定在泪眼泼洒中自问,自己纠结起来的自卫队,还有自己的独苗儿子,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死,到死都不知道为何而死,为谁而死,到底值得吗?片尾,孙中山安全登船离开香港,他站在甲板上回望港岛,眼中噙满泪水,说了这么一句话:“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我想,只能由这句话来诠释这个问题了。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4
这天挤出中午的时刻看了《十月围城》觉得很好。最喜爱谢霆锋扮演的阿四,阿四的天空比任何一名主角都小,小却赤诚纯真,简单的执着,不管是为了多伟大的目标,他只是忠诚的想老爷和少爷安全,他们不光是收养雇佣他的主子,更是他的家人,他的家人最重要,还有他对瘸瘸的阿纯那种不计较的爱,对她宠溺的笑时让人真的很温暖。一向喜爱谢霆锋,可能正因喜爱那种玩世不恭的气质,不管他有什么负面正面的消息,都挺喜爱,大概主要还是正因他长的帅啊,呵呵。李宇春的主角很讨巧,出场很一般,但结局设计的很好,但是她戴的那个女扮男装的帽子真是怎样也不如画皮里的孙俪可人,怎样看也是十足的男生相。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阳是一个只有输赢的赌徒,他的人生全在赌桌上,但是在为了女儿长成能够认可他这个父亲,他不管革命、国家,用自己的命迎接最后一场赌局。
看完电影眼睛哭的有些肿,明明知道革命题材总是要牺牲,让人动容,还是正因每位义士的惨烈而难以自持,最让我难受的是阿四知道少爷是替身时的痛苦,还有陈少白目睹亦徒亦子李重光被杀时的无奈和心痛!这部电影真的不错,情节和视效,陈可辛的电影还真是部部值得看。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5
相比那样不能选择的时代,现在慢慢走向更加富强的祖国,有能力在国际上站定脚跟,有能力选择要走的道路,但是从始至终,进步仍然是不变的主题。在新的.时代,在由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也许很简单,不用拼命,不用那样悲壮,更不用那样地不由得选择。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仍然要想到那个晦涩的年代,用心为党为国家为自己选择最好的道路。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6
《十月围城》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牺牲性命也要换来起义的成功、换来革命的成功、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冒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活下来,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痛苦吧。当然不仅他一个,还有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的.毫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仔细想想革命先烈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同时也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7
《十月围城》故事的背景发生在辛亥革命前,英租界的香港。内容很简单,如同预告片里说的一样:“他们舍生取义,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保护孙中山,一群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完全卷入了革命,最终为着各自不同的原因与对手血战,义士全部牺牲。
大腕云集也是本部电影的最大亮点,用半场的文戏细细的讲了每个人物的前史。然而离孙文到港时间越紧迫,接下来的节奏明显加快,越能够隐隐感觉到笼罩的`死亡阴影。这是刻意暗示我们危险的逼近。因而已暗自垂泪,为戏中人不知未来命运而揪心。
只想让人记住他叫王复明而不是臭豆腐的大个子;一心为父报仇,父亲做什么她就做什么的方红;得知有一个女儿,想做一件有尊严的事的沈重阳;一心想娶阿纯,只要老爷少爷安全的阿四;为情所困但求解脱的落魄公子刘郁白,以及活了十几年只为这一小时的李重光。他们力量其实微弱,完全在用自己的血肉与黑暗进行极不平衡的较量,最终只能是全部牺牲。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为之文明,为之幸福,有此产生主义,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内心中的主义,而每个人的主义共同构成推动革命进行的动力。
窥其电影的本身,我觉得更突当每个人的主义站到一个共同的立场时,所表现的力量是很震撼的。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8
革命,就需要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这么一群人聚在一起,大半的人都不知道这次行动的危险性,他们只凭着一股满腔热血,只知道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就冲在了最前线。老一辈人的革命激情,我们当今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但其实做每件事都需要那种激情。阎孝国对沈重光说:“有喜好,就会有执着,有执着就会不顾一切。”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在孙先生身上,他对革命救世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亦是喜好,继而他就会执着的去实现它,于是就不顾一切了。借鉴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我们平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要先对所做的事产生兴趣,那么接下来自然而然会为它奋不顾身,成功完成任务。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9
十月是一部让人非常感动和引人思考的电影,那些为生民舍身忘死的革命者,青年学生,那些为爱情,为报恩,为亲情牺牲奉献义无反顾的市井小民,还有为了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曾经的失败者,总之,影片对中国民情的把握和理解达到了很高超的地步,虽然这些小民们生活中是什么也不是的边缘群体,但是无意之中干了国家大事。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清楚的交代为什么胡军扮演的朝廷将军为什么西学归来却投向了保守派的.怀抱——只是说他认为知识分子什么也干不了——但这解释不了他“孝国”而死的忠心,也解释不了他残暴到底的决心。
影片最核心的主题我认为是敬仰革命者和为普通小人物立传,反对革命——革命不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革命就是痛苦。中国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革命什么也没解决,代价巨大,革命完了还是得一切从头。革命是混蛋。
比起其他贺岁档,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片子,而且主题视角非常具有人文情怀,作者是痛苦的,思考的,观众如我也是思考的痛苦的。
影片中王学圻的表演真可谓是出神入化,他把一个阅历丰厚,同情革命向往民主新国家,新思想旧情感融于一身的老人演得无比真实感人,尤其是最后儿子死了,他抬起眼睛看了一下革命者陈少白,不知道是该埋怨革命还是什么的眼神,唉真是神了,这老头是戏神了,是我见过的演技最好的演员了。霆锋也很可爱。巴特尔则把一个"异人”表现的让人震撼,大概只有运动员才能有那种强大的力量感,而且篮球出身的他一点都不笨拙。演得最滑稽的就是春春和曾志伟了,不过春春打得还蛮好的。
中国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腥风血雨,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是让这些活生生的、可爱的百姓真正做国家的主人。但影片没有说如果某些人就是不愿意该怎么办呢?影片中,知识分子有点脱离大众,洋鬼子也是不安好心,反动派更是凶残无比,革命又得牺牲,怎么办呢?不革命就要当奴隶,因为国民都当着奴隶而不能自拔,统治如铁桶般密不透风,而且愈益勒紧渴望自由的人们的咽喉,要么向权力跪伏乞求,要么被勒死。而革命就要承受巨大的牺牲和痛苦,甚至当这些血流过,山河依旧冷漠,黄沙仍然弥漫古老大国。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10
就需要这种奋不顾身的,这么一群人聚在一起,大半的人都不知道这次行动的性,他们只凭着一股满腔热血,只知道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就冲在了最前线。老一辈人的,我们当今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但其实做每件事都需要那种。阎孝国对沈重光说:“有喜好,就会有,有就会不顾一切。”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在孙先生身上,他对救世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亦是喜好,继而他就会的去实现它,于是就不顾一切了。借鉴老一辈家的,我们平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要先对所做的事产生兴趣,那么接下来自然而然会为它奋不顾身,成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