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需要认真地为此写10篇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日记优秀3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1
今天,我学完奥数回到家,哇!原来空空的玻璃缸里面有一条小金鱼。
它和其他的鱼不一样,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长长的,可爱极了!
过了一会儿,他浮到水面上张开嘴,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快给我吃的!’看到小金鱼的,神情,我飞快的把鱼饲料拿到小金鱼面前,只见它一跃而起,吓了我一大跳。我只好抓了几个。鱼饲料放到鱼缸里。急不可待的小鱼就吃了起来,它吃东西的速度让我目瞪口呆。
饲料吃完了,我对小金鱼说:‘你吃饱了吗?’小金鱼点点头,好像在说:‘我吃饱了,谢谢你。’
又过了一会儿,小金鱼左摇右摆,好像在说:‘你和我一起玩,好不好?’‘好呀!’我说。
我找了一根绳子放到水里,我拿着绳子往那个方向走,小金鱼就往那个方向走。我们玩地快活极了!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2
9月26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下午朋友和我们在逛集市。朋友买的是皮卡丘图形的麦芽糖。我想反正平时不买,现在买了就买一个吃吧。我看了看字牌,问:“这个名字是不是用麦芽糖把字写出来呀?”老板说:“是的,但是把字画出来哦!”于是我就买了一个。
我们逛完集市之后就来到了一家餐厅。我们一开始可找了很久这家餐厅,因为有人说……哇!这家餐厅的.饭好香,好好看呀!而且饭也好好吃呀!不过如果要问这家餐厅的名字,我可不知道。
吃完饭后,我来到了游乐场。那里有很多娱乐设施,有波波池,有秋千,有滑梯,有独木桥,还有镜子迷宫。我们先去玩波波池,我们在游乐场找了一个小伙伴,你前我后地赛跑。
真是开心又美好的一天呀!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3
早自习,黄老师组织默写《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哈哈,我昨天在爸爸的监督下已经默写过了,而且全都默对了,今天肯定也能默对。我拿起笔,开始默写,前面默得挺顺利。突然,我忘记写“举”字了。左思右想之后,我终于想出来,接着默写后面的。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黄老师在台上喊:“时间到了,请最后一个同学把默写纸收上来。”望着最后两段注释还没有默写完,我急得心脏怦怦直跳。早知道这样,我就应该快点、快点、快点写完就好了。
到了下午,老师又叫我们重新默写一遍。我汲取了早晨的教训,这次默写得很快,都不敢停一下笔,一直写、一直写、一直写。我刚默写完,就听到老师在喊:“时间到了,请最后一个把默写纸收上来。”好险!好在我够快。
等待检查完发下来。看着全对的默写纸,我不由得笑了:不用再受抄二默一的处罚了,真好。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与一位数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5 30×50
50×4 6×700
70×3 10×40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大卖场去逛一逛。
二、新授引入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老师在昨天也就去过
家乐福超市(出示:14、15页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买你喜欢的.物品呢?
出示:巧克力的图
“一袋里面有4包,23袋里面有多少包?”
问:这题你能解决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23×4=
师:23×4等于多少呢?你能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吗?
生:4+4+4+4+4+……4=92 或 23+23+23+23=92
23个
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就可以用乘法。
出示:薯片图
师: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生:“12罐一箱,每箱42元。小胖要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解答
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 42×3
② 12×3
讨论纠错
(指出错误,着重“多少钱”每箱42元。指出12元罐一箱这一条件对问题来说没有用处。)
师:强调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问:根据题中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3箱一共有多少罐?
(尝试解答,说理)
师:大卖场中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其它的信息,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信息再来提一些数
学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
总结:今天我们到大卖场中找到了许多的乘法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平
时我们要善于动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课后检测: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① 38×3=
② 103×6=
③ 328×4=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5
星期二,天气晴朗,既不热,也不冷,是秋游的好日子。我们三年级的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秋游活动终于等到了。这次,我们要去花港观鱼秋游。
坐上车,同学们欣喜若狂,一起背课文,背古诗,唱歌儿,不知不觉就到了花港的门口,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跑进去,忽然,老师拦住了我们说:"大家排好队再进去吧!"于是,我们就排着队秩序井然地进了公园。走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金桂飘香,秋色宜人,层林尽染,使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们先来到鸽子区,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鸽子。它们有的成群结队在玩,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在互相追逐,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又来到红鱼池,那里已人山人海了。我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看!许多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惹人喜爱的金鱼啊!
时间过得真快,要回学校了,我们真有点儿舍不得呀!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6
经过很长很长的山路,在我走得不能再走得时候,我听见了远处传来鹅的叫声,我们才知道目的地要到了,我们加大马力一口气冲了上来。
来到舅公的养鹅场,有一条大白狗,我们刚上来它就对我们汪汪大叫,它是这个养鹅场最忠实的门卫。“门卫室”对面的第一间就是舅公休息的地方,第二间里面有很多的鹅饲料和一些食物。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鹅宝宝的屋子。鹅宝宝的家很小,四周都是墙壁,把鹅宝宝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防止它们感冒。看完了鹅宝宝的家我们又去看大鹅。大鹅的家和小鹅的家不一样,它们是住在第二层的,而且它们家没有墙,只有屋顶,地面还是网状的,看完后我大吃一惊。舅公告诉我这样可以让鹅呼吸到更多的空气,而且它们的粪便可以从楼上掉下去到一楼,方便清扫。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7
5月31日上午,我们学校提前庆祝六一儿童节。整个操场热闹非凡,全校师生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了2016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
出人意料的是,一些爱心人士也来参加了我们学校的文艺汇演活动。他们不仅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带来了节日的祝福,还特别为我们学校的贫困学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爱心助学金,让贫困学生在节日里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除此之外,令我感兴趣的自然是文艺汇演中的那些精彩的节目。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她们那天真活泼的舞蹈,给这次文艺汇演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一年级小朋友的T台秀表演,活泼可爱,令人忍俊不禁。四年级学生的相声,逗得观众不时哈哈大笑。六年级学生的独唱,声情并茂,动作欢快,给人一种活泼奔放的感觉。七年级学生的葫芦丝吹奏,悦耳动听,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最后,演出活动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个“六一”儿童节,我觉得过的实在是太快乐,太有意义了,期望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快快到来。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8
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它在金谷小区3栋3单元501室。我有一个妙手回春的爸爸和一个勤劳好学的妈妈。
妙手回春的爸爸
9点15分,爸爸还没有回家,这使我很担心。突然,一阵开门声把我从想象中惊喜。老爸向我们讲了在医院发生的一件事:随着“嘀嘟,嘀嘟”的救护车声,一名病人从救护车中抬出,他的家属以离弦之箭的速度向抢救室飞奔而去。爸爸和抢救人员穿好手术服,对病人进行抢救。这个病人的病情危急到生命,在与死神的搏斗中,“白衣天使”平安无事的.带回了病人。日复一日,爸爸的头上长满了白发。
勤劳好学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好学的人,为什么说她勤劳好学呢?因为她为了考到自己想考的学位,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看书。说她勤劳是因为妈妈每天一个老早起来烧饭,一点也不叫苦,把家中打扫的干干净净。
快乐的我
我生活在这个自由自在的家中,生活的很快乐。我最喜欢爸妈的房间,因为那里有电脑。我最喜欢画画,写日记,写字。尤其是日记,我写的有一整箱呢!
我的家庭生活很快乐!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9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
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
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
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
(2)在分物品时,一般采取“平均分”的方式。
(3)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得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1)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小精灵话中的“平均分”和“它的”是关键词,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
(2)(3)在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面积模型——圆和长方形,认识、 。
(3)通过上述活动积累一定具体认识后,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以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怎样正确地读、写分数。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C}{C} {C}{C},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1)例4,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四分之几,加强了四分之几和的联系。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1)例5,通过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说明十分之几的含义。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小数做初步的准备。
7、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3)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习分数加减法作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2、例2(分数减法)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1)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直接出示算式后,小精灵提示思考方法:通过平均分,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借助直观图、提示语及小女孩的动作等,再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
(三)分数的简单应用
1、例1
(1)例1,教学由多个同一事物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整个集合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情况。
(2)例1的第(1)题,调用学生学习几分之一的经验,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情境,实现了“1”由一个物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
第(2)题,指导学生借助分数的含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
2、例2(问题解决)
(1)例2,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既能让学生学习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又可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2)理解题目中两个分数的含义,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3)给出了借助直观图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时结合分数的含义,应用整数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小精灵的话,提示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五、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C}{C} {C}{C}{C} {C}表征转换能力代表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水平。通过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如分割操作、画图、数学符号等之间的转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最初接触分数时,先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再通过图形表征认识分数,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行为”“图形”“符号”等表征方式的关系,努力做到“有来有回”。
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生对分数的抽象理解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学生的活动要与直观模型紧密结合。一开始就要利用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对分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不抽象分数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的呈现方式,除实物、面积模型外,可适当采用集合模型、“数线”模型,丰富学生的认识表象,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含义提供多种直观支持,避免思维僵化。
让学生在不同的动手活动中体验、认识分数。如“分一分” “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数一数”等,完成这些动手操作。
尤其在认识在认识“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时,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被平均分以后,每份里的物体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部分-整体”的关系感到不习惯。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初步形成认识:与“1”是一个物体是相同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1份那么多。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篇10
今天我的心情很好,因为暑假来了,我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学校真的很讨厌,各种补课,不过终于结束了。
唯一有一点不好的是有好多作业。哎。真的很苦恼。
本来想说把暑假过的积极一点,打一下羽毛球什么的,但是最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桌子边写作业。
如果我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的话,我应该会选择早上早起去跑步,然后回家把衣服洗了,然后我开始吃早饭,做完一张卷子之后,我就开始看综艺节目。
但是在生活面前,我根本没有自主权。
早上我早起是被家里人逼的,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写完就吃饭。然后继续重复。
当小孩真的很苦恼。既要为成绩烦恼,又要过一个不愉快的暑假。
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人生呢。
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变成独立自主的那种女孩。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