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欣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2.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1中数卡1-7,糖果卡片5张。
2.数学操作材料1、3中点卡1-7,数卡1-7,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游戏:看数拍手。
教师从1一7的数卡中任意抽取几张逐一出示,说: 我们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我出一张数卡,你们看看是几,就拍几下手,拍到最后一下时把双手合起来,说"数字x,我拍了x下"。
以小组为单位玩该游戏几次,一名幼儿出示数卡,其他幼儿拍手。
2.点数7 以内糖果的数量。
教师将5张糖果卡片贴在黑板上,说: 请你数数每个糖果罐里有几颗什么颜色的糖果,想想怎么数可以一颗也不漏掉,还能数得又快又准确。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数糖果,提醒幼儿按照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的顺序点数。
引导幼儿讨论、比较、总结不同的点数方法,发现按序点数不易漏数和重复数。
3.为糖果罐匹配数卡。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每个糖果罐里糖果的数量找相应的数字和它做朋友,想想几颗糖果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呢?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为糖果罐匹配数卡,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4.幼儿操作活动: 点卡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们取出你的点卡,数数每张上有几个点,然后按顺序把它们排排队,再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遥回指导,发现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
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鼓励大家学习好的方法,讨论并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对花欣赏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作者:扬光涛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春暖花开的图片,配以歌曲,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楔子: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出示学习目标: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你手中的花的基本结构,画出你喜欢的花,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花的哪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画出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4、教师释疑:教师巡视、指导,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与点拨。
5、当堂反馈:①出示桃花图片,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板书)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三)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1、目标引领: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3、目标引领: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自学受精的过程。
4、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播放受精的过程动画,让学生观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受精的过程。
(四)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目标引领:首先教师创设情境:花开花落,似水流年,盛开是一种美丽,凋谢也是一种美丽,只有花凋谢了,新的生命才会诞生。那么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结构会凋谢呢?继续发育的是什么结构?发育成什么?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①你知道我们平时吃的农产品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吗?②你是否知道我们平时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现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瘪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怎样弥补呢?学生自由谈,引出人工辅助授粉的知识。使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五)情感教育
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看来植物要产生后代还真不容易啊!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不尽人意的现象发生:随意的采摘鲜花、攀折树木的现象屡有发生。小花也有情,它们也会流泪。假如你是一朵花,虽然你每天用笑脸迎接着人们,但有时仍难逃厄运,那么你将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让学生抒发情怀,谈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花护花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七)当堂反馈:(出示测试题,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七、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和我校的“十六字”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引领下,我设计并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通过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导入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情趣。
抓住学生易受感染的心理,运用图片和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观花、赏花中引出课题。引入既自然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探究活动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
在学习花的结构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花的结构,通过切身的体验真正的认识了花的结构。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又记忆了知识。
3、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中对玉米的缺粒和向日葵空瘪的现象进行了讲解,传授人工辅助授粉的知识,达到了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对学生适时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以一朵花的身份向人类发出呼吁,教育学生要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做环保小卫士。
对花欣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按颜色分类,将不同颜色的花"种"在相应颜色的花坛里。
2、会按颜色标记印出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体验数学活动带累来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ppt:各种颜色花朵图片。
2、红色、黄色、蓝色花朵若干,红色、黄色、蓝色花瓶。
3、带有颜色标记和数量的"贺卡"、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颜色的花。
师:前几天我们讲了"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原来是春天来了",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认识这些花的颜色吗?
师让幼儿观看花的图片,幼儿能说出花朵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等。
2、按颜色分类
(1)老师这里也有几朵花,出示花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朵花,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可能回答:"有三朵花,红色、黄色、蓝色。"
(2)出示花瓶,师:"老师想把花插到花瓶里,仔细看一看有几个花瓶?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可能回答:"三个花瓶,有红色、黄色、蓝色。"
(3)师:"老师想把不同颜色的'花插到相同颜色的花瓶里,请小朋友上来把花朵插到花瓶里。要记住花和画的颜色要一样。"幼儿亲自操作插花。
3、观看图片:小动物的秘密。
(1)师:"图片里有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们怎么这么开心?他们在说什么呢?"引导幼儿听一听,想一想。
师:"老师听到了它们的秘密,原来他们在说: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想给妈妈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它们想做几朵花贴在贺卡上,可是它们不会做,我们能帮助他们吗?"
(2)出示有颜色标记贺卡、小花。老师帮它们做了贺卡、小花。请小朋友帮它们贴在贺卡上。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贺卡上有什么?有几朵什么颜色的小花?"让幼儿按按颜色标记亲自贴花。
(3)出示有颜色标记和点子数的贺卡。师:"看一看这几张贺卡和前几张贺卡有什么不同?"小结:颜色标记和点子数就是要贴在贺卡上的花的颜色和花的数量。
幼儿亲自操作贴花。提醒幼儿要仔细观察贺卡上的颜色标记和点子数。
看一看幼儿贴的是否正确,及时鼓励、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结合生活,到家人过生日时,可以给他们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自己动手做小花贴在贺卡上,为什么要亲自做呢小花呢?无论在学校、在家中或是在公园,都不能去摘小花,因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花草,做一个好孩子。
小班科学活动《春天的花》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认识了更多颜色的花,学会了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分类,学会观察并认识了颜色标记,能按花的颜色标记和点子数进行粘贴。但这次活动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语速较快;没能及时组织幼儿课堂秩序,秩序有点乱;没有让每个幼儿都参与,锻炼一下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幼儿在学习资源上仔细观察一下颜色标记和点子数,然后动手画一画,巩固所学知识。
对花欣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二、新授。
1. 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号。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问:a. 小姑娘珍妮是怎么得到七色花的?b. 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朗读指导。)
2. 课件出示:填空:这真是一朵 的花。(神奇)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a.引导学习老婆婆说的话。(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朗读指导)
b.引导学生知道七色花为珍妮完成了七个心愿。
3.自读课文。
要求:找一找珍妮分别用七色花瓣完成了什么心愿?
4.师:课件出示:“珍妮想试试看,就撕下一片黄花瓣扔了出去,唱到: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绕一个圈儿飞回来,让我带着面包圈回家去。”
a.指名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b.这一段是怎样来写的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小结:原来这一段是通过先写使用花瓣的原因,再写使用花瓣的过程,最后写使用花瓣的结果三部分来写的,写得多么有条理啊!
d.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体会珍妮当时的心情。
5.学习珍妮用第二至六片花瓣完成自己心愿的内容。
6、重点学习珍妮用第七片花瓣完成的心愿。(朗读指导)
三、拓展升华,写作指导。
1、师引导学生分析:珍妮用七色花完成的心愿是不是都让她感到
快乐呢?那么你觉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师: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小朋友有没有新的愿望呢?为什么
呢?(交流部分愿望。)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的愿望还没有说,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朵美丽的“七色花”,让我们学着课文中的说法用七色花瓣来表达我们刚才许的心愿。
2、指导写作。
课件出示写作范例,教师知道学生完成写作。
3、展示评价。(边说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对花欣赏教案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 ,复述课文。
对花欣赏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有关开花和结果的知识,在教材中,占一节课的内容,知识高度浓缩,突出了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花和结果现象比较熟悉,但对花的基本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康乃馨,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实物教具指各类果实种子等。(学生自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若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把每个小标题改为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吗?”“从花到果要经历哪些重要过程?”“果实和种子由什么发育而成?”这些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学习。
在课文第一个知识点“花的结构”中有一个“观察与思考”的学生活动,其中要讨论两个问题: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1、子房发育成果实。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识。
六、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导入
1、多媒体展示几种美丽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满桃的情形,并同时提出问题,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这些花很美丽,只是为了赏心悦目么?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植物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哪些过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
说明:首先学生被那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从开花到结果非常感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很自然联想到花开的美丽更重要是为了吸引昆虫为它传粉,这又为传粉和受精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同时提出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这为后面的学习传粉的方式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新授
Ⅰ.提出思考的问题:你知道花的各部分结构么?
说明:采用问题的形式给出知识点,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1、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知识点的要求,并展示桃花的模型。
观察和思考
对照图观察桃花的模型,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讨论:(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的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
2、指导学生观察花的顺序,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
3、赛一赛: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花的各种结构,比赛辨认花的基本结构,并利用可拆开的桃花模型重点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4、讨论:四人一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提出的两个问题。
说明: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1、子房发育成果实。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识。
5、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Ⅱ.从花到果实要经历哪些过程?
说明:通过标题让学生思考,花到果实必经的途径——传粉和受精
1、多媒体展示雌蕊的放大结构,并出示阅读提纲。
2、讨论交流阅读结果,在总结传粉方式时,用多媒体展示玉米用风传粉(即风媒花)和桃花用昆虫传粉(虫媒花),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花的传粉方式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3、受精过程十分抽象,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更易理解。
4、小结: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出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Ⅲ.果实和种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1、多媒体展示花到果实的过程。
2、讨论后总结果实和种子的由来。
3、拿出自备材料,区分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3、小结: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Ⅳ.分析推理:
我们吃的玉米,常会看到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怎样预防?
说明:不仅可以引出人工辅助授粉,而且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讨论并总结: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主要是传粉不足造成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归纳为主,老师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四个环节:检测反馈
Ⅰ.判断
1、花冠是花最明显的部分,也是花最主要的部分。( )
2、只要有雌蕊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因为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
3、一般情况下,一枚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
4、受精完成后,除雌蕊以外,花的其它部分全部凋落。( )
说明:让学生区分明确易错、易混淆点。
Ⅱ.拓展和延伸:
1、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六个种子,至少需要花粉( )
A、1个 B、6个 C、3个 D、12个
2、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 )
A、外果皮、内果皮和果实 B、外层种皮、内层种 皮、种子
C、果皮、种皮和胚 D、果皮、种皮、种子
3、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 )
A、甲不结实,乙结实 B、甲能结实,乙不结实
C、甲、乙都结实 D、甲、乙都不能结实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我认为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请“小老师”上台讲解,使学生有新鲜感;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书本的充分运用,媒体不能滥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自学的,就给时间他们阅读自学,在书中寻找答案。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过程,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实的形成”视频时,有一段话教育学生“在品尝美味的果时,别忘了说声感谢你,花朵”;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对花欣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谱。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 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体创编《春晓》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对花欣赏教案 篇8
课题:第8课 鸟语花香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学具: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对花欣赏教案 篇9
之四
佚名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 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对花欣赏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 ,复述课文。
对花欣赏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分类,并进行3以内的等量匹配。
2.按颜色标记和点子数贴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并对3以内相等数量的物体进行匹配。
3.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够按颜色分类。
活动难点:
能够对3以内相等数量的物体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1.情境布置:森林、野花。
2.红、黄、蓝3种颜色的花朵,红、黄、蓝花盆3个。
3.教学课件。
4.小猫、小兔、小羊,若干朵花(有颜色标记和点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以“森林采花”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将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插到相应花盆里。
提问:这里有几个花盆,都是什么颜色?你采的小花是什么颜色?
你的小花应该插到哪个花盆里?为什么?
3.教师小结:红花找红色花盆,蓝花找蓝色花盆,黄花找黄色花盆。
4.出示幻灯片(创设小动物订花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和数量进行分类。
提问:小猫(小兔、小羊)要订什么颜色的花?要订几朵?你是怎么知道的?
5.教师小结:小猫的房顶上有一个蓝色的点点,所以要送给小猫一朵蓝色的花。小兔的房顶上有两个黄色的点点,所以要送给小兔两朵黄色的花,小羊房顶上有三个红色的点点,所以要送给小猫三朵红色的花。
6.根据记录单贴花朵,进行点、物匹配。
(1)出示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根据点数配相应的花。
(2)幼儿分享:请幼儿说出是怎样为小动物送花的。
(3)教师小结: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点子要贴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
7.小熊为幼儿送花朵手环,进一步巩固颜色、数量的匹配。
请幼儿根据桌面上的点子数,找出相应的花朵手环,并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李瑞青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小班数学活动《春天的花》就要借助于观察、操作等方法来进行。如果教学方法设计不当,会使整个教学活动枯燥乏味。
教学过程用游戏贯穿整个活动:
以森林里采花导入,邀请孩子们将花宝宝送到花盆里,红花找红花盆等,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听电话,猜猜小动物要什么花,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以“帮花店小熊送花”、“找花环”等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的快乐。这节数学教育活动,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数学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反思整个活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已达成,启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究、大胆表述观点等也很好。但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如:活动中我的引导和回应还不够,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指南》、《纲要》,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对花欣赏教案 篇12
课题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明确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2. 能力: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护花的情感。
重点 1. 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难点 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提前一个月左右把“白菜疙瘩”浸泡在水中,使其抽莛、开花。还可以带领生物小组的学生种植盆栽草莓,观察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上课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
2.花的结构模型及结构图,果实和种子的解剖图。
3.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形成的动画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1、 引题:开花和结果
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被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所感染,进入状态。
兴趣盎然,认真观察。 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天》创设意境,将学生带入那百花盛开的季节。
让学生观察正在开花结果的盆栽草莓。
2、花的结构 欣赏、观察。
参照教材上的图注,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认识各部分的基本结构。 用多媒体展示多种花卉的照片,并指出其基本结构相同。
指导学生观察解剖白菜花。
3、传粉和受精 通过看动画理解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理解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利用动画课件或花的结构图和果实的解剖图对应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单性花、两性花
风媒花、虫媒花及人工辅助授粉 了解单性花、两性花
了解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及人工辅助授粉 提问:所有的花都能结果吗?引出单性花、两性花。
提问:为什麽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引出风媒花、虫媒花。
6、小结 进一步明确花的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讲一个花生的谜语,让学生说出各指花生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分别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教学后记:
对花欣赏教案 篇1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对花欣赏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 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 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网页,做了预习工作。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 出示墙角的梅花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这两句诗中,你们有哪些词不理解?
3、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枝、凌、寒、独自
4、 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随机指导。
5、 指导学生交流。
6、 在数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为畏惧寒冷而凋谢了,可墙角的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盛开着,这说明了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7、 指导朗读。
8、 作者看到洁白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联想到什么呢?
9、 教师随机个别指导。
10、 指导交流。
11、 指导朗读。
12、 播放音乐激发情感。
三、创意配音表演,巩固学习,
1、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下面我们进入“小剧场”,在这里有一段关于这首诗的动画,但没有声音,请你们分组根据画面和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配音。
2、 指导交流评价。
四、总结学习,激发探究。 今天,我们欣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我们也要学习梅花的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宝库中,还有不少诗人写过赞美梅花的诗,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进一步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的浏览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言。
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然后齐读1、2句古诗。
学生思考,质疑。
分组学习1、2句,着重学习理解这些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交流学习情况。
自由发言,体会情感。
根据课件中的提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学习步骤自学三、四句。
交流学习的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根据课件提示,分组准备。
配音表演,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现”,有利于知识建构。
通过画面的展示和提问,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通过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学生围绕重点在媒体的帮助下合作学习,对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效果。并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以及学习的热情。
学生间的交流能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理解的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作者对梅花顽强精神的赞美。
在分组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独立操作课件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件中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提示以及相关的练习,为不同程度的学习提供帮助。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领会诗句的含义,体会梅花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课件中音乐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配音表演这环节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
相信《对花欣赏教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对花赞美短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