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
之一
佚名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000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2000,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000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 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一共有3000余尊,每一尊都很精美,每一尊都各不相同,你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在充分感知课文之后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两千多年以前)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 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
1、出示生字词(一类)。
银弦 记录 陈列 威风凛凛 神态各异
瑰丽 殿堂 腐败 精妙绝伦 慈眉善目
⑴指名读。
“凛、陈”前鼻音,“凛、伦、录”声母是“l”。
⑵开火车读。
⑶齐读。
⑷指导书写。
殿:第十一画是“ ”不是“乙”。
腐:“广”的一撇要写得长些,里面的“付”与“肉”要写得扁一些,靠得紧一些。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2、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了吗?出示:
敦煌 卧佛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
指名读,相机指出,“佛”是一个多音字。
出示: fú( )
佛 。
fó( )
指名组词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读)。
喜爱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其余学生仔细听,评价。(读得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
4、让学生谈谈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三、理清脉络,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出示:⑴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文物?
⑵课文第1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⑶哪些自然段可以合成一段?
2、讨论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彩 塑
壁 画
藏经洞
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写出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⑵自由轻声读第2自然段的其他语句,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用“——?”画出来,过一会儿提出来讨论。
⑶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①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威风凛凛”、“慈眉善目”、“强壮勇猛”的样子。帮助学生理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这尊卧佛是什么样子?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啧啧称赞时会说些什么?
学生练说。
⑷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
出示:先 再 然后 最后
按顺序背诵。
⑸小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出示)
①读课文画中心句→②读课文,质疑,讨论→③朗读体会,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⑵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第4句。
引导学生抓住某一方面通过想象加以丰富,并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表述出来。
⑶朗读体会,想象画面,直至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⑴学生用以上学法自读、质疑、讨论。
⑵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⑶指导朗读、背诵。
突出“各种”、“六万多件”读出自豪感。
第三句要读出惋惜和对帝国主义分子憎恨的情感。
三、小结
课文第二段3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洞窟中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其藏物之丰富、精美,无不令人赞叹;莫高窟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敦煌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让学生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组织学生评议。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壁画 4万5千多平方米 宏伟瑰丽
藏经洞 6万多件 面积不大
(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3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教科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师范读第1自然段。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导语以及莫高窟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铺垫。】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天王呢?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
(1)(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视频。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课件出示,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④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⑤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3、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板书:藏经洞)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师: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3、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4、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德国教育家第苟嗷菟倒骸敖萄у囊帐醪辉谟诖诒玖欤谟诩だ叫眩奈琛!贝嘶方诮萄е薪淌νü卣棺柿辖徊揭佳惺芏鼗湍呖叩奈幕芳壑担佣匀慕小胺篡弧保寡阅呖哂幸桓鐾暾⑸羁潭智逦挠∠螅し⒀楦械墓裁!俊 ?br /> 四、拓展延伸,构建联系。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现在你对莫高窟还想有进一步的了解吗?想了解什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学校专题网站去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链接学校专题网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到这儿,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斥着。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回复 引用
top
返回列表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师范读第1自然段。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导语以及莫高窟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铺垫。】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天王呢?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
(1)(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视频。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课件出示,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④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⑤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3、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板书:藏经洞)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5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
二、复习词语:感受词语的美丽。
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美丽的词语,想一想,该怎样读,谁读的好,一副精美的图片就奖励给你。
像这样的建筑我们可以称它为(金碧辉煌)。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一个词语就是一副活的画。
翩翩起舞:(它是形容什么的?不但动作美,而且轻盈。)欣赏着画面,我们再来读这个词。
轻轻飘动:想一下红领巾再胸前飘动是什么感觉?、
莲花朵朵:不是一朵莲花,数量很多,朵朵应该中毒。
池水清清:想象池水清澈见底的样子。
流水淙淙:这是一个象声词,听到画面的声音,你就会读这个词了。
琴声叮咚: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把词语读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每个词语你们读的这么生动,相信课文你们一定会读得更精彩。
三、品读课文,感悟艺术美。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作者是从那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丽?(板书:神奇,美丽)
2、分层感悟,精读、美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丽?(同学们边读边画,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2)学生汇报
a、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学生回答)体会的真好,你能读读吗?
b、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
(学生体会后)老师告诉你们,那还不是最小的,据最新资料记载,最小的菩萨只有2厘米,听了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吗?(太了不起,太神奇了)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这句话吧!评价:刚才同学们不但读的好,还说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谁能接着说说。
c、敦煌的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师:那你能把这句话读的像花一样美吗?指名读。谁还能读,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d、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佛教故事。(生理解万紫千红,颜色多,鲜艳,种类多。那你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万紫千红呢?)
指导朗读:莫高窟的壁画真是丰富多彩,生动的文字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下面就请你用充满深情的朗读,把文字变成画面,把你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的只是佛光掠影,在整体上感觉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丽,现在一副精美的壁画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幅壁画的神奇与美丽呢?让我们出声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汇报)
1、理解:金碧辉煌(出示画面)装饰的这样华丽,耀眼的建筑,在清清的池水的映照下该多美啊,大家应该以边想象着画面,一边把词语读美。(指名读)谁还能像他这样读。
2、大家再来回忆一下,这就是翩翩起舞的动作,我们班开班会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想象一下,你能把少女们轻盈优美的舞姿读出来吗?
评价:读出了你的感受,听到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少女们飞扬的舞姿,动人的笑容,在这其中,有一个高挽发髻的弹琵琶的女子的姿态更是妙不可言,同学们快速地在书上找到描写弹琵琶女子的句子。(指名读)
师:老师能问问你,你为什么读的这样好吗?(抓住了描写动作的词)
老师带学生逐个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
指导读:刚才大家说的真好,我们在读这几个动词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舒缓,还要想想她的动作。(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女生读。)
指导习作:在习作中,我们也应该恰当地使用动词,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3、欣赏画面: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壁画和塑像,(课件出示)画外音:这是敦煌的塑像,惟妙惟肖,看这一尊,神态安详,笑容可掬,这是卧佛,它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池水清清,莲花朵朵,映着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身着华丽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泉水叮咚,流水淙淙,这是古代劳动人民雨中耕作图,这是……,一幅幅,一面面,都是盛开的鲜花。
过渡: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彷佛活了起来,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导语:笑语盈盈,倒持琵琶,飞天的飘带是她的翅膀,动听的音乐是清澈的泉水,看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彷佛都活了起来,让我们齐读
导语:池水清清,莲花朵朵,身着华丽衣裙的少女翩翩起舞,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杰作。让我们再读。
导语:色彩的漩涡,夹杂着魏晋的青褐,盛唐的瑰丽,明清的宁静,挟裹着中华民族五千年飞天的梦想,千年不枯的色彩和线条,让你情不自禁地发出心底的惊叹!
4、体会列数字描写的好处:莫高窟这么神奇和美丽,到底有多少塑像和壁画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仔细品味一下变红的数据,(准确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写出了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之多,这就是列数字描写的好处。)
5、过渡: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彷佛让我们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宝库,让我们带着自豪感,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总结
这就是莫高窟,沙漠中一颗闪光的珍珠,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回味它的神奇与美丽!(回味全文)
五、茫茫沙漠,滔滔流水,莫高窟如大漠中一颗闪光的珍珠,以她的神奇和美丽,吸引着中外学者游人,然而代表中华民族文明与梦想的莫高窟,在岁月的侵蚀下已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怎样保护莫高窟这颗沙漠中的明珠,责任就落在我们身上,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了解莫高窟的过去和现在。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6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同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俺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同学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同学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同学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同学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同学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俺国古代绚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同学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同学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同学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同学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同学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同学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同学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俺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莫高窟充溢了神秘感,它绚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同学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同学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同学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协助同学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观赏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俺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同学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同学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同学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同学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同学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同学图文对照,协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干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同学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同学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同学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发明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同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同学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俺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绚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俺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俺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同学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同学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同学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同学与文本对话,是俺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俺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让同学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同学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同学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同学的情感积累,让同学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同学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同学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同学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同学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同学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布置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敦煌莫高窟。现在请你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情况。
生:……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不少同学很会学习。不过呀,有一位旅行家比起你们还要略胜一筹,他不光亲身去莫高窟观赏体验,而且还动笔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莫高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1、整体感知
①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甘肃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
②观赏录像(配课文朗读)
③学生议论
④大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在文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⑤交流、板书(彩塑、壁画)
2、欣赏彩塑
师: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咱们先来欣赏这里的彩塑。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话。
⑵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怎样展开具体的描述?
⑷自由读,想象的彩塑的形象。
⑸指名读,边读边表演,齐读(配乐)
⑹作者真了不起,用一个词就写出了一尊彩塑的特点,用词多么准确,多么生动啊,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
⑺图文对照,你觉得这一尊尊彩塑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⑻想象: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外国游客呢?
⑼小结,带着自豪的语气朗读。
3、欣赏壁画
①引读:“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欣赏壁画
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壁画的宏伟瑰丽?
④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自然风光。”
a、看图理解内容 b、齐读体会
⑤文中还有哪儿采用排比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翩翩起舞……”
a、改变句式说话 b、欣赏飞天图 c、品读这句话
d、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象飞天还有哪些姿态?
用“有的……有的……”句式来介绍
e、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⑥壁画上的飞天确实美得令人陶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这样的诗篇来赞美它:“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三)沟通生活,迁移运用。
师:是呀,多么美妙的飞天,多么神奇的莫高窟。今天敦煌莫高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的游客,老师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
大家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
注意选择一方面作介绍,要有礼貌,语言要生动、流畅。
(四)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1、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安详,令人神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家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
2、有一篇著名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也有这么精彩的一段: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在。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学生谈体会
4、师总结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9
之一
设计者:淮阴师范附属小学 顾琴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 ,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0
之一
佚名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这片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读题)。
作者在描写莫高窟时,用了大量美伦美奂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回忆。请拿出你的本子,默写,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听写词语: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共同评价,如果能做到书写大方、美观,就更好了。
集体朗读。
3、这么多的好词,你能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运用上其中的一部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吗?
请学生介绍。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彩塑的风采,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二、品读感悟,交流展示。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名同学说。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是一个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递进句,说明莫高窟的壁画更值得期待。多好的写作方法啊,你记在心里了吗?}
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2、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壁画宏伟,请读
3、集体交流
(1)“宏伟”
我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同学们,你们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该有多大呀?我们的教室有50多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足有90个教室这么大,闭上眼睛想想,这该是多么宏伟的场面呀。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我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是的,(出示图片)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引读)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这是一个排比句,先概括写,后具体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壁画的内容真可谓包罗万象啊,你们看壁画不仅面积大,而且内容如此丰富,包罗万象,场面真可以用宏伟这个词来形容她。难怪敦煌的壁画被人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九色鹿》的故事就来源于此。
(2)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匠正向我们走来,他们拿着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的故事,画下了华夏儿女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
谁来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
我们一起读好它。
(3)敦煌的壁画不仅宏伟壮观,而且瑰丽无比。
知道瑰丽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说。(瑰丽就是异常美丽)
莫高窟的壁画异常地美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大家读读这段文字,从句中你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想到哪些内容?开始。
我读到……仿佛闻到了芬芳的花草香。听到了悠扬悦耳的琴声,看到了仙女翩翩起舞。
①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指名1-2生读。
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想到一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学生练笔,交流。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总导游”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我是这次旅行的“总导游”。我们要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随机指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当“游人”。
二、分析课文
1、展示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莫高窟,请“导游甲”为我们介绍一下概况。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莫高窟概况,读课文第一段,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导游乙”介绍“彩塑”。
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你最喜欢什么?请你来当导游介绍一下。
(1)展示“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瞧,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再看,这就是那尊长长的卧佛,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卧佛的头部,这尊卧佛长达16米,你知道有多长吗?大概有我们的两个教室那么长呢!
(5)你能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你能把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是的,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的彩塑,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
4.“导游丙”介绍“壁画”。
走出彩塑,让我们一起走进壮丽的壁画艺术。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是的,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
(2)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
是的,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能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吗?
(4)“总导游”请“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飞天吗?你们用喜欢的语气来读一读,好不好?
指名读,齐读。
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告诉我,在读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是的,成千上百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指名分说,然后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它连起来)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请“导游丁”给我们介绍一下。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一个另人神往的艺术圣地;有人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有人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有人说莫高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写作指导并配乐朗读
1、今天,我们能够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莫高窟的无穷魅力,缘于影像上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更缘于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同学们浏览2~4自然段,看看每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把每个自然段的总起句画出来。
指名说。
2、这三个自然段分别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来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条理多清楚啊!请同学们再仔细研究一下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是的,这两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好的写作方法啊,你记在心里了吗?
3、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2~5自然段读一读,再次欣赏每一尊精妙绝伦的彩塑,每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感受古代艺术匠的巧夺天工,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2围绕“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写一段话。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跟随作者一起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瑰丽 记录 银弦 艺术殿堂 腐败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
2)解释词语意思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再分别读读彩塑、壁画、藏经图三个自然段,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4
2、根据板书提示分段,讨论段意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分析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
(1)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这些彩塑是什么样子的?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4)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词语形容敦煌的彩塑?
④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5)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6)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3)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3.学生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还有那些形容很有名的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三、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4. 指导朗读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像资料,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2.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板书设计:
彩塑 精美绝伦
18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是艺术宝库
藏经洞 珍贵文物 是智慧结晶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14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莫高窟,这节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样,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精读研究
﹙一﹚、复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每个方面重点介绍的是什么?﹙彩塑、壁画、藏经洞﹚彩塑重点介绍什么?﹙卧佛﹚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继续分析理解第三自然段。
﹙二﹚、分析理解第三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4句﹚
﹙1﹚分析第一句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这句话是怎样从上一自然段自然过渡到这一自然段的?用了什么词?﹙不仅…还有…﹚壁画有多少呢?﹙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什么样的壁画呢?﹙宏伟瑰丽的﹚宏伟瑰丽是什么意识呢?﹙宏伟:规模宏大雄伟。瑰丽:异常美丽﹚究竟美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继续分析。
﹙2﹚分析第二句话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句话,这句话写了壁画的什么?﹙内容丰富﹚ 丰富到什么程度?﹙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涵盖各个领域的内容。
﹙3﹚分析第三句话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话,上一句话的壁画内容那么丰富还不是最好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呢?﹙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是什么?﹙飞天﹚是什么样的飞天呢?﹙成百上千:说明飞天之多﹚
﹙4﹚分析第四句话
师:下面的这句话就是具体说明飞天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出声读课文。飞天形态各异,非常美丽。﹙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展示说明,学生表演﹚这段的最后一句高度赞扬了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
﹙5﹚总结这一自然段:介绍来了宏伟瑰丽的壁画,重点突出飞天。
3、简要概括莫高窟藏经洞内面积小、文物多。
4、概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练习
﹙ ﹚的菩萨 ﹙ ﹚的天王 ﹙ ﹚的力士
﹙ ﹚的彩塑 ﹙ ﹚的壁画
三、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了解了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加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好好学习,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
板书设计:
彩 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莫高窟 {壁 画: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藏经洞:面积不大文物之多
学习内容:教科版第六单元第12课8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10个生字,会写“绝、价、值”等3要求会写的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相信《敦煌莫高窟教案十四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莫高窟课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