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节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1
这时间还真是过的快,好似还没从腊八节的氛围中走出, 眨眼的功夫便是三九第一天,虽说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但进入三九的头一天丝毫没有一丝寒气,许是连日阴沉的天影响了心情的缘故,竟也将数九的十个日子以来当作了冬的典范,不惜伤心费力地讨了词语诅咒着尚在一九晴朗的天。
那种阳光普照,枯草静默,情侣相拥的美景不知地被飞砂走石,枝草乱舞的景象所追逐,又怎地不叫人伤情。看了友人留言艳羡着北国之冬的我,我的城市,我的冬日暖洋洋,我的骄傲也似春风过后冰消雪融,流淌着暖暖的春竟。而这二九的天却丝毫未曾给足我以面子,未曾让我将这份北国的骄傲进行到底.
就连腊八节也未曾打破积存心头的这份幽怨,毕竟谁不爱着这似九九艳阳天的二九天呢?说起腊八节,各家自有不同的理解、寄托、向往。
生在北方的宁夏也少不了地方特色风情的独解。“过了腊八,糊了脑,大包小包往家扛东西,开始糟践钱了!”这是地域特色明显的宁夏回民对汉民腊八节的理解,做为一个传统节腊八节有着几千年的来历,也积淀了丰富的南北,民族,民风特色。而这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回民对汉民腊八节的总结可谓经典,腊八节过后,农历新年的脚步愈发近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可能停了手中的活儿,携了家人,将无限喜悦与期望寄托在春的时日,或祈福平安,或载以寄托,让来年五谷丰登,家业兴旺......
仿佛是为了将这份寄托早早抢回,今天大伙似乎比往日起的早了许多,拉好了腊八粥备料清单,什么红枣、枸杞、花生、黄豆、花豆、黑豆、芝麻、意米、葡萄干还有那营养的胡萝卜,再配以精瘦肉,还未熬到火候便已勾起你无限食欲。
寂静的走廊弥漫着混了各种食材散发的香气,蒸腾的热汽汇聚在窗玻璃上,不时划下滴滴水珠,流落窗台,滚到地面,汇成小水洼,引得猫儿狗儿竟相伸了舌头舔食,大约它的也嗅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感觉到了年的脚步。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2
腊八来到永泉风景度假区,我就被香甜的腊八粥所吸引。粥很浓,上面漂浮着两颗红枣,通体是红色的。打粥的阿姨说,粥里除了显而易见的红枣,还有黑米、桂圆、糯米、玉米、红豆、花生米和冰糖,甜甜的,香香的,我一下便爱上了腊八粥,一连喝了三碗。
抬起头来,才发现这里全是徽派建筑,十分古典。圆形的拱门、倾斜的屋脊、青色的砖瓦和木制的牌匾,无不彰显着这座山庄的韵味。放眼望去,水波粼粼的湖面映入我的眼帘,浅滩的石头长满青苔。
水十分清澈,隐约看见鱼儿在里面游动。湖中央的亭子更加美丽,亭顶是尖的',四个角落微微翘起。游客坐在亭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微风,充满诗情画意!
这里的小吃也应有尽有,其中最好吃的要算是粑粑。只见营业员摊开一块面饼,将农家土菜塞进饼中,放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捧在手心,暖手,咬一口,暖心,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饼中有一朵小花装饰。一口咬下去,又酥又脆,里面的菜香甜可口,可真有年的味道。
随后我又尝了另一种粑粑,这种饼是红豆味的,上面也有一种花,只不过很软,咬上去黏牙,但是那股甜味和年味更浓郁,令我回味无穷。
走出小店,来到广场,我回头望去,鲜红的灯笼挂在梁上,店里不时冒出阵阵热气和香甜的气味。下次再来吧,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年味十足的农家山庄。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3
腊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4
腊八节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呢?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5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水,轻轻放进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灰烬。
过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白气,锅中也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笑容,“好!”话音未落,我就捧出碗筷,叫唤起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6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讲,原来我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7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庞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8
时间可过得真快,想去年的腊八,我还呆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呵呵。昨天发短信的时候,居然有位大哥问我,腊八是什么?我汗,只好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不过我自己也是去年的腊八才知道他的典故的,也没好到哪里去。
腊八即我国农历的12月8日。这一天,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的起源和形成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仙之前,为寻求人生的道理,曾遍访名山大川。一天,由于旅途劳累再加上饥渴交加,释迦牟尼昏倒在人烟稀少的尼连河边。后来,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牧羊女将随身带来的各种杂粮,连同采集来的野果,再加上清澈甘甜的泉水,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将他救活。苏醒过来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深思,终于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修成正果。寺院的僧侣们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从此以后,每到农历12月8日,便用五谷杂粮煮成粥供奉在佛祖像前。民间也纷纷效仿,长此成俗。到清朝的时候,吃“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皇室还在雍和宫煮粥供奉,制粥和供奉的礼节都非常讲究。雍和宫的腊八粥是由内务府主办,一顿粥要用十万两银子!煮好后先恭呈给皇上,然后再分别赏给王公大臣。谁如果得到这么一碗粥,会认为是非常体面的事。
腊八粥的具体做法是:将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和粥果放在一起,加水熬煮。五谷杂粮有大米、小米、江米、薏仁米、大麦米、红豆、蚕豆等,粥果有栗子、红枣、核桃、桂圆肉等,一边煮,一边用长柄勺子不停地搅动。讲究一点的还要再另备一盘果料,如瓜子仁、杏仁、松子、葡萄干、蜜饯、青红丝,这是为了放在粥面上的。
不过好象北方喝腊八粥比较多,宁波还没怎么听说过,以后在家里自己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