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6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1
今天再次翻阅了《习惯的力量》,没有全部看,只是翻阅了几个感兴趣的章节,其中,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这一章感觉适合自己阅读,学习并践行后有助于今后对照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
首先,把一些重要句子摘抄如下:
一、习惯的改变
原理: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惯常行为。
要改变旧的习惯,你必须处理掉旧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样的暗示和奖赏,并通过插入新的(也可称为竞争性惯常行为)惯常行为来满足这种渴求感。举例说明:让酗酒者找出他们从酒中得到了什么奖赏,这个项目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驱使着你的习惯回路。通常,喝醉本身并不属于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为酒让他们逃避现实,放松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缓解焦虑,情感也得到释放,这也就是主要奖赏,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奖赏之一。再举例,某人咬指甲行为,这个习惯奖赏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实质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竞争性惯常行为代替获得同样的奖赏。时间长了,针对咬指甲做出的竞争性惯常行为变成了自发行为,这时候,一个习惯代替了另一个习惯。再比如戒烟,吸烟是因为喜欢尼古丁,是能获得强烈刺激,还是社交方式一种?找出与吸烟相关联的暗示和奖赏,然后选择有相同回报的惯常行为来代替,更可能让他们成功戒烟。
找到暗示和奖赏,就能够改变惯常行为。
但有压力的时候,有些人又恢复了旧习惯。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在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队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二、总结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找另一个惯常行为替代。而且当你和一个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体中培养出来的,即使群体只有两个人,结果也是一样的。[笔稿范文网 gX86.com]
以上是摘抄的重要句子和实例,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习惯,要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近期要改变的坐的时候弯腰,走路的时候探腰低头的习惯,暗示就是坐在桌前或走路,得到的奖赏就是放松和舒服,用吃口香糖或敲桌子等可以代替试试,犹用吃口香糖代替。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我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人查尔斯·都希格。书中介绍了“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等关于习惯养成的方法。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习惯真的很重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企业的前景,甚至是一个社会的安定。
书中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了什么是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叫胡里奥的猴子,它在电脑面前,如果电脑屏幕上出现黄色、红色和蓝色这些颜色时,就拉动拉杆,然后就有一根导管中出现黑莓汁滴到它的嘴里,多次后,在它脑中就有一种习惯形成。当颜色暗示出现,惯常行为就是伸手拉动拉杆,然后就有奖励,喝到一滴黑莓汁。
但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一个抽烟的人,他是因为什么去抽烟?因为太累,那么他可以去慢跑5分钟,放松一下。如果因为无聊,想让自己快乐一点,那他可以和别人聊天,或者干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改变他们的惯常行为,而改变他们抽烟的坏习惯,获得健康的奖励。
在美国铝业公司,新上任的总裁保罗奥尼尔破坏了一个坏习惯,然后重新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就把一个机构臃肿、危机重重的公司转变成一个盈利的企业。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一名叫小马丁路德金的人,利用社会习惯的力量,来成功发起抵制公交车上种族隔离的运动。
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3
《习惯的力量》是由美国畅销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一本励志图书。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阅读了本书后,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我是谁?》的小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的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完全听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会有一半要交给我,因为,我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请准确地告诉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几次实习之后,我便会自动完成任务。我是所有伟大人们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饭,便坐在电脑前,从来不考虑那样长期会使自己的身体走样;平时不爱运动,出门也常常打出租车,这样既浪费又会养成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加管教自己的习惯。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总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强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所以,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使自己不成为空想家,让我们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吧。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4
闲暇之时我认真阅读了《习惯的力量》一书,令我收获颇丰。它让我深深认识到一种好的习惯它的作用和力量是无穷的,它将会带来积极和丰富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面提到,“好的习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坏的习惯则会摧残你的心灵”。仔细认真想想,的确是这样。试想,好的习惯它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坏的习惯有悖于事理的自然法则,那么,好的习惯将会带来积极进取的人生,而坏的习惯则会让自己消极甚至是一事无成。英国著名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遵循平日的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行动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日常习惯,并且习以为常,尽管有很多的学识和思想理念,但往往取决定影响的是我们的习惯。正如有句谚语说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或者是“行动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总之是,好的习惯将会带来精彩的人生,而坏的习惯将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培养。因为好习惯的作用已众所周知,养成好习惯需要下定决心,它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就像我们的青银厚德理念,需要从点滴做起,认真践行一样,认认真真从内心深出化作于心,认真实施,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身受益。好的习惯将会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习惯,通过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会让人从中体会到良好习惯所带来的好处和益处。比如所说的读书的习惯,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体会到读书所带来的乐趣,会懂得多,并且开拓视野。好的工作习惯,会让人工作有目标,有计划,会将日常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人时刻感悟生活的美好,用一颗感恩的心认真面对美好的人生。
如今,在青银厚德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通过点点滴滴认真践行青银厚德文化,形成良好的习惯,深刻体悟“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的文化精髓,从中会让人获益良多,懂得真善美,懂得奉献社会,实现自己价值。
好习惯所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用心去做,认真面对,相信我们的人生是精彩的!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5
有时我们刻意做出的选择会在自己停止有关思考后持续,而且是日复一日地持续。在某一刻,我们会有意识地决定应该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时去办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么时候去慢跑,然后就不再作选择,这些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持续。这是人类神经系统作用的自然结果。这就是习惯!通过弄清楚这背后的原理,你可以重新构建你的习惯。
当习惯前面加上定语,就变成好习惯或坏习惯,例如:菲尔普斯赛前减压的惯常行为;瘾君子的酗酒行为。多少鸡汤类书籍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培养好习惯,殊不知改变坏习惯同样重要,甚至比养成好习惯更具有研究意义。《习惯的力量》一书从严谨的科学研究开始到严谨的科学研究结束,教会读者如何发现习惯回路。
从脑受伤患者脑电波变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清楚地阐述了什么是习惯回路。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如果你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你就可以换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变习惯,仅仅行为上做到了还不够,许多戒烟戒酒者重新吸烟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要从心理上必须相信改变是可能的,但是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似乎有点吃力。同样的过程也让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疗屡屡获得成功,它利用团体的力量教人们学会去信仰,将人们聚集起来互帮互助,协助对方进行改变。因此,当处于团体之中时,信仰更容易建立。
总结起来,习惯是怎么改变的呢?
可惜,并没有一套对每个人都有效的方法。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的。而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体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读后感 篇6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性格决定行为。他将性格定义为精神上的态度体现,是个体在面对周围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特质和本能。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改变人生,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习惯改变人生!
书的序言中举了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也是科学家最喜欢研究案例。一个财务潦倒、婚姻失败、体重失控、嗜烟如命的年轻女性丽莎,用4年的时间重新拥有了让人羡慕的人生,而其中的转折点发生在她开始痛下决心实施戒烟计划,用跑步代替吸烟这个习惯,引发了瀑布式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将偏离轨道的人生轨迹回归正常。
科学家们认为最重要的契机是关键习惯的改变,有点及面,实现全面复盘,这些研究结果得到了大脑扫描图像的证实。
本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习惯的力量。
1、从个体层面。
2、从公司(单位)或组织(球队)。
3、从社会层面(让我想到了《乌合之众》)。
我仅从个体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在公司层面则略微知晓了习惯对团体的利弊,社会层面不敢妄加评论。
什么是习惯?
习惯由三个部分组成: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者组成了一个回路。
科学家通过老鼠反复走迷宫,最后奖励巧克力的研究发现,起初几次监测老鼠脑电图活动非常活跃,1周以后,老鼠脑活动明显下降,提示习惯回路越来越趋向自动化,这也是生物进化节能的表现,可以将能量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上。反映在生活中,这也解释了老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吃东西,而新手全神贯注还是会不适犯错误,我们的习惯是储存在大脑的基底核中。
习惯到底有多强大?
书中有一个病人叫尤金,因病毒性脑炎导致内侧颞叶毁损,记忆只有1分钟,比韩剧《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还要严重,他画不出自己家的地图,但是可以迅速的找到卫生间;他无法描述家附近的街区道路,但是可以准确无误的找到家门,开门到客厅打开电视。这足以表明习惯的力量!
如何创造新的习惯?
关键在于设立合适的奖赏机制,满足潜意识的成就感,用渴求来驱动习惯,最后趋于达到无人驾驶的完美状态。
知道为什么牙膏里要加各种香料,比如薄荷、绿茶等,其实是为了让使用者受到添加物刺激后自我反馈暗示完成刷牙这个动作,试想如果洗发水没有什么泡沫,你是不是觉得没有洗干净?恭喜你,挤洗发水、加水搓揉头发、起很多泡泡,这个习惯回路已深刻的印在了你的脑海中,奖赏就是最后的泡泡……
回想起3年前我开始跑步,每次完成一个新的里程目标,就给自己添置一件新的跑步装备,与习惯回路的奖赏机制有着惊人的巧合!
如何利用习惯强大的力量?
再回到序言中的丽莎,当丽莎用跑步代替了戒烟,跑步习惯一旦养成并固化后,逐步改变了她的饮食结构(少碰垃圾食品),工作习惯(条理化),时间利用(合理规划),未来的计划(远景目标),由微知著,从点到面,发挥了强大的杠杆作用,这让我想起了冯唐写的那篇《跑步救了我》,简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然!
术中所举的美国镁铝公司以安全生产为切入点,对公司架构、效率进行整改,当安全习惯养成,并影响到技术创新、效率分析时,企业获得火箭般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印证了习惯的强大力量。
最后谈谈意志力
问个问题,大家认为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提取还是无限供应的?还是举个栗子,桌上摆放的盘子里摆放同样数量的蛋糕和胡萝卜,两组实验者被要求分别只能吃蛋糕或胡萝卜一种,然后分组进行高难度解谜游戏并计时,吃胡萝卜组成绩和坚持时间明显较差。试验结果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就像是水塔里的水一样会耗尽。
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比如你去买新车,销售会先提供一些无关痛痒、便宜的赠送选项供你选择,待你选择的意志力被消耗一大半的时候,才会提供一些有利于卖方的选配项目,这时的你意志水塔已经接近干涸,大部分只能听从销售的安排。
总结
个人认为这是很值得一读的书,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习惯是什么?如何成功的养成好习惯?最后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