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1
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读完了老舍先生的这本中短篇小说集,真的很精彩。
我这一辈子故事中,那种自己是巡警,儿子没办法也做了巡警,女儿最终也嫁了个巡警,现实无力充满了宿命感。老巡警,儿子死了,五十多岁出去卖力气,吃不饱穿不暖,但也不能死,因为家里还有儿媳和嗷嗷待哺的孙子。
“我等着饿死,死后必定没有棺材,儿媳妇和孙子也得跟着饿死,那只好就这样吧!谁叫我是巡警呢!我的眼前时常发黑,我仿佛已摸到了死,哼!我还笑,笑我这一辈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月牙的故事也是命运感很浓厚,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贫穷女性的一个缩影了,为了生存困苦的挣扎。“自从遇上那个小磁人,我不想把自己专卖给一个男人了,我决定玩玩了;换句话说,我要‘浪漫,地挣饭”吃了。”“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她养着我的时候,她得那样;现在轮到我养着她了,我得那样!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
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个故事我觉得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农场的故事,却是大的社会缩影,会干的能干的不如会耍嘴皮子会捧会吹的,所谓人际关系,不外乎是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挂钩,为了不使我利益受损,我必得使你不受损,所以什么问题都不成问题,直肠子始终玩不过弯肠子。
里面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真心推荐!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2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我”的这一辈子,通过写我这一辈子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我对社会的痛恨不满。
我幼年读过书,虽然不多,可足够读七侠五义与三国演义什么的,我的字写的也不坏,可以做个很好的笔帖式。凭我的本事,本该去当差。可是当我十五岁的时候,家里叫我去学徒,学手艺。一辈子逃不出艺人去,但我没反抗。学了裱糊匠。在那太平年间,是不愁没饭吃的,也正是靠着这门手艺,我的精明与和气,给我带来好运,娶了个满意的媳妇。但也是因为我的精明与和气给我带来背运,我的妻跟人跑了,跟着我的师哥跑了。从这之后,我的心里有了个空,有好长时间,我连屋门也不肯出。我怕见那个又明又暖的太阳,于是我又抽烟喝酒了。可我并没有变成忧郁的人,我决定扔下手艺去当差。
慢慢的,我明白过来,原来当差不是给有本事的人预备的,想做官第一得有人,我自己是个手艺人所以认识的也都是手艺人。但是事情要是逼着一个人走上哪条道,他就非去不可,就像火车一样,轨道已摆好,照着走就是了,一出花样,准得翻车。我也是如此,决定扔下了手艺,而又得不到差事,我又不能老这么闲着。好啦,我的面前已经摆好了铁轨,只准上前,不许退后。
我当了巡警,六块钱拿着,好歹是个差事。除了这条道,我简直无路可走。生命简直就是自己和自己开玩笑,一点不假。我经历了兵变,后来大清国又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这对我没什么影响。饷银没有增加,天天出来进去还是那一套。后来我当了护院,被拔升为三等警,可是好日子没几天,我又被调到别处。后来我们另成了警卫队,我的工钱也长成七块钱。但是孩子也该上学了,得花钱,我简直没办法,这么大个活人,就会瞪着眼睛看自己的儿女在家里荒荒着。我这辈子无望了,难道我的儿女应当更不济吗,可是人就是别入了辙,入到哪条辙上便一辈子拔不出腿来。好歹混着吧。
后来,又经过几波几折,我终究是个巡警,连我的儿女也摆脱不了做巡警的命。儿子做了巡警,女儿嫁了巡警,一家子巡警,好不容易攒了钱,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可好日子不长,儿子死了,把灵带回来,我手中连一个钱也没有了,以前的力气都白卖了。五十多岁了,我出的是二十岁小伙子的力气,肚子里可是只有点稀粥与窝窝头,身上到冬天没有一件厚实的棉袄。我不求白给点什么,还讲仗着力气与本事挣饭吃。豪横了一辈子,到死我还不能输这口气。
我等着饿死,死后必定没有棺材,儿媳妇和孙子也得跟着我饿死,那只好就这样吧。谁叫我是巡警呢。我的眼前时常发黑。我仿佛已经摸到了死!哼,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道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吧。
我这一辈子,命运早已注定的一辈子,无论我怎么努力,结果还是一样,一样……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3
断断续续的,分了三次看完。
也许那个年代只有苦。每个活着的人都是尝着苦,咽不下去。
或是那个有颜有才却穷了一辈子的巡警,虽然很努力的生活,工作,但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他没有错,可他依旧平淡入场,又惨淡出场。一辈子又似乎太单调,匆匆几十年过去,随着大背景的更替,频繁在各色环境中求生存,可是这一辈子又似乎太单调,匆匆几十年过去,巡警、打铺盖;巡警、打铺盖;还是巡警、然后被彻底轰出去,用被摧残的剩余的力气来维持着艰难的生存。
或是在我们眼中迂腐的掌柜和伙计,不懂得所谓生意的“策略”,只知道生意以诚为贵,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其实老字号没有变,变的是时代和人心。
或是那个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那个女孩。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沦为暗娼,她讨厌这样的母亲,却提不起恨意。然而人生的齿轮不会为了她停止,她最后为了生活,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最后死在了监狱。
每个人故事都是一种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苦涩,却不得不走完。
看见恰到好处的一句书评:“书很薄,却写满众生百态,写的平淡,却显苦涩。却道天凉好个秋,人这辈子,可能确实如此吧。”
一言蔽之,这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4
前不久读了老舍的力作《我这一辈子》,读后颇有感触。
书中描写了一个旧时代的小人物,他平凡而普通,但他也要强,对生活他也是充满信心,可是生活却一次次的和他开着玩笑,心爱的妻子被朋友拐走,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他学习手艺,可是就这样他的生活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的变迁,他的手艺没有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只能做起巡警,困苦的生活一直眷顾着他,就是这样,他依然能笑对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
看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为什么始终不能摆脱自身的困境?生活为什么总是开他们的玩笑?他们的每一次的努力与付出,为什么最终终成泡影?总也走不出悲剧的命运啊?我想,老舍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带着我们去审视这个社会,告诉我们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生活要想变得正义与光明,除非变了天。
忆入往夕,看今朝,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人们丰衣足食,和这个旧巡警比起来,我们的日子简直是飘在云里一样,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5
《我这一辈子》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里面没有激烈的矛盾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他只是一幅浓淡相宜的风俗画。描写了一个由裱糊匠出身的“三等警”的平淡的遭遇,洞察到了纷纭复杂的人情世故,提炼出了城市贫苦市民的命运,描写了那个时期贫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阅读了这篇小说,我感受到的是心灵的震撼!
这篇小说讲的是民国前后的事,文章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谈起,便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读过一点书也有自己小小的心志,是一个渴望幸福并有一颗想干一番事业的心,可毕竟时间有太多的不如意,一些人一个字不识照样可以做大官,而主人公却依然只是裱糊匠一个,不过靠着他的一点小聪明倒也活的有趣。穷,但有人味!顺理成章的,他成了亲,有了漂亮的妻和自己可爱的孩子,生活虽然清贫可也充满了欢乐,阳光里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令人不快的是妻居然和自己的朋友跑了。朋友妻不可欺,人尽皆知的话在他身上破碎了,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理由的私奔让他体会到了不该有的痛。这个打击让他措手不及,狼狈不堪。自己的妻子跟自己最好的朋友私奔了,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都会让人难以启齿吧,更何况是那个年代,那个有一丁点丑事都会被指指点点,戳脊梁骨的年代!闲言碎语不在话下,谁又能受得了呢,更多的苦只能咽进自己的肚里。看着两个没妈的孩子,望着冷冷清清的家,生活过的是那样窘迫不堪。
虽然举步维艰,可路还得往前走,不能回头。年头的改变更让他的活路越来越窄。为了该为的一切,他改了行,当了巡警,开始了他另一段人生,虽然在那个年代里,依然苦的可怕!
当了巡警才算更加认清了那个年代的“世面”,也就学会了不得不学的“和稀泥”,对上面得无条件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对下面你想管但又没人服,没有人会去听一个当巡警的。夹在中间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黑暗笼罩着整片天空。里面有一句话让人看了心突然变得紧紧的,充满了无奈。“再这么个以蛮横不讲理为荣,以破坏秩序为增光耀祖的社会里,巡警简直是多余。凡是巡警以为该干的,人们都以为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啊!在那个时期里,一个无名无权的小伙子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就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所以人们也知道了,要想在这个地方站住脚,你只能无条件融入,即使它浑浊不堪。
当然,在他大半辈子的巡警生涯中,也有过升迁,也有过些许光亮,可到最后终究也是一场空吧。没能改变时代却让时代改变了自己。
和平常人一样,给儿子娶了媳妇,给女儿找了婆家,一切似乎都已经顺理成章了,自己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也许他自己也想不明白。“我这辈子大概是做不了文官或是武官啦!因为我糊涂的不够程度。”这难道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吗?难道不是每个人的悲剧吗?想做的做不了,还能做些什么!时代的黑暗将人们的棱角磨了又磨,当每个人都被磨的圆圆的,成了一个样子,才会有了那所谓的和平吧!听起来是那么的可笑亦是何等的悲哀!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应当有的月亮,可是被黑云给遮住了,到处都很黑,黑得可怕,黑的压抑。
一个风华正茂曾向做出一番事业的少年,如今到了不惑之年,思想与行为恐怕早已力不从心,默默的望着这个世界,没有目的的望着这片天空,又该说些什么呢,说自己的卑贱渺小?说上天的不公?还是说这个是个ijiede冰冷黑暗?无从说起、生命即将结束时,回首自己的这一辈子,一幅幅画面忽隐忽现。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气不公平的世界,笑到最后一声,就希望这世界换个样吧!
《我这一辈子》从头至尾,给了我太多的感触。那个时期的下层人民没有自己的思想,走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每个人都是熟悉的却又是陌生的可怕。真话不能说假话不想说,就这样默默的走过去吧!也就这样,世界失去了他原本的温度,也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变的单调不堪,毫无生机,那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还是回到作品最初的名字吧——我这一辈子!
可叹,可怜,可笑,可悲!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6
每天定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我这一辈子》,觉得每天两集的播出进度太不解渴。
与老舍先生的“京式幽默”神交了几十年,这回又一次品味了他老人家让人“含着泪花苦涩的笑”那种独特的滋味儿。
《我这一辈子》没有强加于人的概念,也不是那种几近于素材化粗陋之作。古话说:说书唱戏劝人的方。我想,这“劝人的方”大概就是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教化功能了吧。福海的厚道、死性,刘方子的阴险、钻营,赵二的庸俗、痞气,他们的处世为人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福海一辈子善良为人,尽管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赵二感召之下小小不严地学了点“汤事儿”的把戏,可该“汤”的大事却始终被巨大的“良心”所弹压,没有信心去“汤”。
而刘方子从小就是一个闹事放刁之徒,与福海正相反的是,他始终信奉“有奶就是娘”,谁有势力他“傍”谁,比他势力小的人惹了他,他一准往死里“灭”,那点聪明劲儿全用在逢迎巴结、投机钻营上了。可奇怪的是,我们在观剧时,并没有把福海作为道德楷模,也没有把刘方子视为十恶不赧,反而认为只有这两种人都存在才算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有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生活才能称其为生活。
主题与情节,情节与人物,内容与形式,在《我这一辈子》里,恰似一块巧手厨师和出的面,光滑、滋润,分不清哪些是面粉,哪些是水。我们感受不到被教化,可我们却在津津有味的观剧中品味着生活的真谛;我们总是试图为剧中人设计下一步生活道路或命运走向,却发现剧情的进展却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永远高我们一筹。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7
书是历史的记载,记载着一个时代的世故人情,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诉说着人们的控诉与心声。读过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初次拿到《我这一辈子》这本小说,有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让我能够在品读中渐渐靠近他们的世界,理解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凉。
《我这一辈子》反映了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书中主人公聪明,勤奋,善良,但这一切的品质却没有用,并不能让他摆脱困境,逃出悲剧的命运,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成梦幻般化成了泡影。他单纯善良,对于妻子与师哥的暧昧,没有产生丝毫的怀疑,有时觉得妻子有点“野”,但却不进行干涉。他的“善良”没有换取妻子的爱,给了她与别人私奔的机会。对于不如自己的师哥,他困惑,迷茫,始终被包围在雾霭一样的困惑之中。
当他做了巡警后,我们看到的是官场的腐败,军队的涣散,一片骄奢好逸的生活。在混乱的世界中,人格,尊严丧尽,甚至发生兵乱是,当兵的强盗抢东西,抢劫的百姓比当兵的还多。老舍先生没有对他们批判,命都没有了,还讲什么尊严与道德,不由让人心中生出悲哀。
文中写道“我”要强,自信,在“我”心目中,自己一直是聪明的,“我”记得好几段《聊斋》到如今还能说得很齐全动听,不但听的人都夸奖我的记性好,连我自己也觉得应该高兴,这样的一个聪明人,却一生坎坷,多灾多难。“我”的字写的不坏,自信可以做个很好的“笔帖下”,连字不如我好,连整句话都说不出来的人都可以做高官,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怀揣这样的梦想,却在十五岁是被家里送去作学徒,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整个故事表现了“我”的沉痛,委屈与义愤,却只能用笑来表达,当笑与泪碰在一起的时候,却分不清哪里是笑,哪里是泪,但是还是得笑,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笑着让世界换个样儿。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我”已经心死了,才会如行尸走肉般的存留在这样污浊的世界。
想想当今的社会,有多少人因为社会的不公平造就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品尝着世间的冷暖。用自己的悲惨命运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演绎着他们的悲欢岁月。人生苦短,也只仅仅数载,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用智慧与激情去逾越道道坎坷,用坚实的手掌托起自己的命运。回首往事时,看着自己曾经留下的奋斗足迹,也许会欣慰的一笑,能说自己的一辈子是有意义的,虽留有遗憾,却更能衬托出它的美丽。
这三天仿佛一辈子读后感 篇8
这本书是一个大杂烩,是将老舍先生各个经典作品的一部分选出来编辑成的,有小说也有散文,像《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我这一辈子》还有小学课本里曾学过的《猫》等。
书的封面和配图是一个叫老树的人的画,在微博上的ID叫:老树画画。虽然增加了书的趣味,可是总给人一种丰子恺的书的感觉。
作品里处处都可以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爱北京的。北京的春夏秋冬,无论你随时想感慨点什么,就会想到,啊,原来真是如老舍写到的那般可爱啊!
老舍的语言又是非常的贴近生活的,总让你感觉像是在听一位非常有趣的长辈讲述过去的故事。当你看到生活中的口语被一本正经的写进书里时,会不自觉的小小的笑一下,这不是老妈平日里说的话吗?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选节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想了解更多,最好还是找专门的作品来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