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情态动词课件分享4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情态动词课件 篇1
情态动词:
①常见的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dare (dared) , need等,另外,have to、had better也当作情态动词使用。情态动词后面必须加动词的原形。
②can表示体力、脑力方面的能力或客观的可能性。口语中, 在询问或说明一件事可不可以做时,常用“can”代替“may”。情态动词“can”的过去式是“could”,否定式是“cannot”通常缩写成“can’t”,“could”的`否定式是“could not”,通常缩写成“couldn’t”。如:Can I help you?(要帮忙吗?)/ He can swim.(他会游泳)/ That can’t be Mr Li.(那不可能是李先生)
③ may表示允许、请求或可能性,用may提问时,肯定回答一般用Certainly或Yes,you may.;否定回答一般用can’t或mustn’t. 如:May I ask you a question?―Certainly.(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 You may go now.(现在你可以走了)/ It may be in your pocket.(它可能在你的衣袋里)
④ must表示“必须”、“一定”的意思。表示“必须”时否定形式是mustn’t;表示“一定”时,否定形式是“can’t” 如:We must be very careful when we cross the road.(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It must be Jack.(那准是杰克)/ I haven’t seen Kate today. She can’t be here.(我今天没有看到过凯特,她不可能在这里)
[注意]用must(必须)进行提问时,肯定回答用must,否定回答用needn’t;用must(一定)进行提问时,肯定回答仍用must,但是否定回答用can’t.如:Must we clean the room before we leave? CYes,you must.或No,you needn’t.(我们走之前必须要打扫房间吗?是的,必须打扫。/ 不,不需要。) / Must she be in the romm? CYes,she must.或No,she can’t.(她一定在房间里吗?是的,一定。/ 不,不可能在。)
⑤ “have to”表示“不得不”、“必须”。We’ll have to leave now for it is very late at night.
have to的疑问形式是:助动词+…+have to,否定形式是:助动词+not+have to或者用needn’t.如:Do you have to stay until 8 o’clock?(你得呆到8点钟吗?)/ You don’t have to do so.(=You needn’t do so.)(你不用这么做)
情态动词课件 篇2
1) 情态动词不能表示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表示期待或估计某事的发生。
2) 情态动词 除ought 和have 外,后面只能接不带to 的`不定式。
3)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数的变化,即情态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
4) 情态动词没有非谓语形式,即没有不定式,分词,等形式。
1)can could 表示能力;可能 (过去时用could),
只用于现在式和过去式(could)。be able to可以用于各种时态。
They will be able to tell you the news soon. 他很快就能告诉你消息了。
a. 位于助动词后。
b. 情态动词后。
c. 表示过去某时刻动作时。
d. 用于句首表示条件。
e. 表示成功地做了某事时,只能用was/were able to, 不能用could。
He was able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
= He managed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
1)提出委婉的请求,(注意在回答中不可用could)。
--- Could I have the television on?
--- Yes, you can. / No, you can't.
I. 情态动词基本用法:
在英语中主要的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have to, need , ought to, dare (dared),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
(1)情态动词本身有词义,但词义不完成,因此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其他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
(2)情态动词后接的动词不定式一律不带to。
(3)情态支词不随人称变化而变(即不管是何人称,后面接的情态动词都一样)。
(4)含有情态动词的否定都是由“情态动词+not”构成的,如:can-can not may-may not need-need not
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 Can you lend me some money?你能借给我一些钱吗?
注意:含有have to 的句子变成疑问句时不同。如:
I have to go today,今天我必须走,
Do you have to go today?你今天必须走吗?
①表示体力或脑力方面的“能力”
Can you drive?你会开车吗?
Can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说英语吗?
Can you lift heavy box?你能将这个重箱子拎起来吗?
You can skate on the lake.(The ice is thick enough.)
The airplane can take off now.(The storm has stopped.)
You can’t park your car here. 你不能在此停车
③can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时,有时表示说话人的怀疑,惊异、猜测或不肯定:
no, no, it can’t be true.不,不,这不可能是事实
How can you be so careless!你怎么会这么粗心
He can’t be in the library。他现在不会在图书馆
注意:a,在口语中can常可用来代替may,来询问或说明一件事能不能做
b, can 和 be able to在表示能力这一点是同义词,
I can speak English.=I am able to speak English.
①表示过去的能力或“可能性”
I could run very fast when I was young. 我年轻时跑得很快
I couldn’t understand what he said at all. 我一点也听不懂他说的话
How could you be so careless? 你怎么会这样粗心
We thought the story could not be true. 我们当时以为那个故事不会是真的。
③可以代替can用于现在的动作,但语气较为婉转,如:
Could I use your bike?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自行车吗?
You could do it this way.
①用来询问或表示允(在此用法中may和第一人称连用时都以疑问句形式出现)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You may take the boy there.你可以把这个男孩带去。
He may come if he likes.如果他想来,可以来
They may stay in our house.他们可以在我家歇息。
Might 是 may的过去形式,表示询问或允许或可能、推测等。如:
Might I give you a piece of advice?
He told me he might come.
I was afraid he might not like this place.
我当时担心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地主(Might 与was相呼应,都是表示过去。【注意】:A。有时Might也可用来表示现在的事情,只是语气较may更弱一些,可能性更小一些,如:
He might know her address. 他也许知道她的地址。
Be careful, you might break it. 小心点,要不你可能会将它打碎
B.May(might)后加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可以表示对过去的推测、认为某事在过去“可能”发生,这一用法中may和might都指过去,不过might较may更含蓄或更不肯定。如:
He may (might) have watched TV the whole night.(For he looks very sleep)
They might ( may) not have caught the train.他们可能没赶紧上车。
①表示“必须”或“应当”。如:
We must rely on ourselves.
You must finish the work before four o’clock.
【注意】:A,在回答用must引的的疑问句时,否定结构只能用needn’t如:
Must I do this? No, you needn’t Yes, you must.
B,在表示“必须”这个意思时,must的意思和have to是很接近的,只是have to 比较强调客观需要,而must侧重说明主观看法,在下面情况下两都就不宜换用:
It’s raining heavily, we can’t go now. I think we’ll have to wait till the rain stops.
We must ask for permission if we do it.
如果我们要干,一定要先征得同意。
②must只有现在式而无其他时态变化,通常也只用来表示现在,但有时出可以用must表示过去(多用在间接引语中),如:
He told me I must do according to what he said. 他对我说,我必须按他说的做。
③must也可表示推测,但比may肯定得多,可译成“一定”或“准是”,如:
He must be in the library.他现在准在图书馆
It must be four in the morning now.现在一定是到了清晨四点钟了
后接动词原开,表示“不得不、必须”的意思,它比must更含有“客观条件使得必须如此做”的意思。并有较多的时态,如:
We have to get up early.
We will have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我们明天必须早起
We had to get up early at that time. 我们那时不得不早起
【注意】:在口语中常用have got to 来取代have to,如:
You ought to finish your work before you go home.
You ought not to be so careless. 你不应当这样粗心
His father ought to know his address.
If we start work right now, we ought to finish it before lunch.
③ought to 后接动词不定时的完成时,如用肯定结构,表示过去某事该做而未做,如用否定结构,则表示过去不该做的事情发生了。
You ought to have been more careful.
You ought not to have interrupted them.
你当时不应当打断他们(的谈话),(但当时的事实是打断了别人的谈话。)
【注意】:此用法相当于”should (not) have done”结构
情态动词课件 篇3
基本助动词与情态助动词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基本助动词本身没有词义,而情态助动词则有自己的词义,能表示说话人对有关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表示主观设想: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since? (构成完成进行体,本身无词义)
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一定要)
You may have read some account of the matter. (或许已经)
除此之外,情态助动词还有如下词法和句法特征:
1) 除ought和used以外,其他情态动词后面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如果我们把ought to和used to看做是固定词组的.话,那么,所有情态动词无一例外地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
We used to grow beautiful roses.
I asked if he would come and repair my television set.
2) 情态助动词在限定动词词组总总是位居第一:
They need not have been punished so severely.
3) 情态助动词用于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的时候,没有词形变化,即其词尾无-s形式:
She dare not say what she thinks.
4) 情态动词没有非限定形式,即没有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形式:
Still, she needn't have run away.
5) 情态助动词的“时”的形式并不是时间区别的主要标志。在不少场合,情态助动词的现在时和过去时形式都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将来时间:
Would you mind very much if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She told him he ought not to have done it.
6) 情态助动词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在一个限定动词词组中只能出现一个情态助动词,但有时却可以与have和be基本助动词连用:
You should have washed the wound.
Well, you shouldn't be reading a novel.
情态动词课件 篇4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
1. 情态动词有一定的词义。
2. 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它必须和其他动词的原形一起构成谓语。
3.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数的变化。
否定句: 主语+情态动词+not+动词原形+......
must“必须” ; can/could“能,会” ; may/might “可以”; should“应该”; would“愿,要” ; have to“不得不” ; need“需要”
1) 表示人或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意为“能,能够,会” :
Two eyes can see more than one. 两只眼比一只眼看得清。
2) 表示可能(理论上或是逻辑判断上) He can’t (couldn’t) have enough money for a new car. 他不可能有足够的钱买新车。
3) 表示允许: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4篇
基于您的需要,我们整理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出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什么?
讲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
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旧知识并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牛吃草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草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2)草的能量将何去何从?
(3)牛吃草后,草的能量能被牛全部利用了吗?
(4)牛是如何利用草的能量?
阅读“能量流动的过程”,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的,为什么起点不可以是动物?
(3)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如何传递和散失的?
(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多媒体播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动态图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
以草与兔两者之间能量的关系讨论能量流动的途径。
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使“能量流动”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深入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研究的知识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知识目标】:
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能力目标】:
ⅰ、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二、教法分析
2.1教学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许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针对本校高二学生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等情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讨论法。此外,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学案、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力求使知识更为直观,使课堂更加有趣。
2.2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提前让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预习本节课,为学习本节做好准备。
(2)上课前发给学生课堂导学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
(3)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建构能量流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以及教师的修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建构模型的重要性。
(4)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重视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5)通过设置几个命题进行分组讨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2.3教学工具:课堂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具。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ppt】大家看到这个班次的飞机应该并不陌生,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有三个多月了,人们对此有很多的联想和猜测,那么飞机去哪儿了?假如飞机安全的降落到了印度洋一个美丽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任何食物,飞机上每一名乘客随身携带的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你认为以下哪些生存策略能让乘客们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教师:(分组讨论并统计各个选项的人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种策略能使乘客们获得最多的能量,从而能维持最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为了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择,这一节课咱们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
【ppt】能量与能量代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学生回答:糖类、脂肪、atp、热能、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ppt】与能量有关的概念
糖类、脂肪、atp、热能、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教师:糖类、脂肪、atp是能源物质;热能、光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与能量相关的生理过程。
教师:图中a、b分别代表什么生理过程,c、d分别代表什么形式的能量?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与能量流动相关的概念:能量输入、储存、转化和散失等,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和顺延。)
教师:朋友聚会时,经常玩一种“老虎、杠子、鸡”的游戏,大家有没有知道这个游戏规则的?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游戏规则。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生物之间有制约作用。其中除了杠子对老虎的机械作用外,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靠捕食起到制约作用的。它们之间的捕食可形成完整的食物链。
【ppt】“杠子、虫、鸡、老虎”的食物链
教师:说出食物链中各生物所属营养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学生集体回答。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来源是什么?能量去路又有哪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教具。然后指导学生以杠子为例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卡片指定的位置写出它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并用箭头标示清楚。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把构建好的概念模型按照营养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粘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而且在每一个小组中,学生推荐一名代表来讲解自己的成果。
【ppt】屏幕上打出正确的第一营养级的概念图,学生自主对比并作修改。并总结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左图为原图,右图为简化图。)
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
去路:
(1)自身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散失);
(2)随残枝败叶等流入到分解者中(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3)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找出第一营养级(杠子)和第二营养级(虫)的异同
学生:三条能量去路完全相同,只有能量来源有差别。
教师:生产者能量从哪里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
教师:第二营养级 (虫)的摄入和同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教师:把每个营养级通过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师:每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定义就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回答出屏幕上的问题并写在学案上: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2.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在食物链(网)中能量以什么形式传递?
4.能量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5.在“杠子-虫-鸡-老虎”的食物链中,能量是沿着“杠子-虫- 鸡-老虎”途径单方向流动的。该食物链能否发生能量逆向流动?或者是循环使用?
学生回答:
1.太阳能;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
4.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 不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逆转的,因而能量传递的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这部分散失的能量是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的。
【ppt】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一:单向流动
教师:以上对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使我们对能量流动有了定性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赛达伯格湖的学习,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的分析。
【ppt—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老师:仔细观察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学案中“知识探究”中的表格。
营养级
流入能量
输入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
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教师:在刚才的赛达伯格湖预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这样几个知识点不是很了解,现在我将这几个问题反映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1、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
2、赛达伯格湖中“未利用的能量”是哪一部分的能量?
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引导、总结:
1、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后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本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
2、未利用的能量:未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可依然存在于生物体内,也可能以煤、石油等形式存在。
【ppt——赛达伯格湖数据的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流入” 和 “流出(包含未利用)” 是否平衡?
(2)随着食物链的延伸,能量在各营养级的含量上有什么特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中哪些方式表现了该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1)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总量是相等的,遵循了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的数字和箭头面积逐渐减小。
教师:表格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学生: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占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13.5%;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20%。
结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学生思考讨论:
(3)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为什么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学生讨论、回答: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的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③各营养级的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流入到分解者被利用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另一个特点是什么?
学生: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ppt】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二:逐级递减
教师:请大家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分析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选择哪种策略?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选用策略a。用玉米喂鸡,增加了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增大了能量浪费,违背了人对有限能源的最大利用原则。
【ppt】随堂检测
教师:(课后思考题)结合以上实践经验,考虑到中国国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做到粮食类能源的节约呢?
【ppt】以第一营养级为主的饮食结构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摒弃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意外收获了很多。采用以上教学模式,通过教具模拟、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时间长短不易把握,课堂时间稍显紧张,因此教师要果断安排学生讨论时长。学生表达不清楚和不规范时,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在教学中毫不吝啬的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让学生都有一定的表现机会,但要控制好时间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预设好每一节课。
五、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生成果展示
一、定义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
二、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10%---2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篇3)
一、教学设计思路
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四、课后反思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并加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名词: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生态学观点,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了解得很少,特别是对每一个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向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这一章节一大难点。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应提供各种教学素材,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
1.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自学提炼,梳理要点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和 的过程。
二、能量的流动过程
1.能量的来源
除极少特殊空间以外,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生 产者固定的 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和 。
3.能量流动的形式
有机中的 。
4.某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如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①输入: 中的能量被摄入到初级消费者体内。
②散失:初级消费者通过 作用散失大部分能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中的 能量被 分解释放。
③传递:部分初级消费者被 捕食。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和 。能量在相邻
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
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
活动3【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投影能量流动示意图,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能量的输入
①能量的来源?②能量流动的起点?③能量输入的总量?
2、能量的传递
①传递的途经?②传递的形式?③传递的过程?
3、示意图中的箭头的含义?
4、 能量能否逆向流动、循环流动?
学生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并用实物展示仪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教师点评并重点引导分析:
①在方向上:单向流动
(由于捕食关系不能颠倒,营养级也不能逆向,所以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②在数值上:方框大小、箭头大小→逐级递减
(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是不可再利用的,因此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二、定量分析能量流动
投影赛达伯格湖的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图解,并用一个表格来处理赛达伯格湖的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和流出途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能量在流动、转化后,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总和是多少?
3、通过上述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让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三、分析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投影以第二营养级为例的能量来源与去向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并建立能量流动模式图。
学生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投影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活动4【测试】反馈矫正与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带入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
2.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5.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 kg要吃1000kg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 )
A.0.05% B.0.5% C.0.25% D.0.025%
6. 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7.“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 )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测绘课件(分享3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特别编辑了“测绘课件(分享3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测绘课件 篇1
测绘课件是指用于传授测绘学课程相关知识的电子文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测绘课件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测绘课件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对测绘教育的影响。
一、测绘课件的定义
测绘课件,是指将测绘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要点等内容编制成电子课件,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其包括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实时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绘知识。
二、测绘课件的特点
1.多媒体性:测绘课件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互动性:测绘课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和反馈,例如答题、讨论、互动游戏等。互动性强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易于更新:相比传统的教材,测绘课件更容易进行修改和更新,及时更新的课件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最新的测绘知识,并且可以随时适应课程的教学变化。
三、测绘课件的应用
1.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测绘课件作为课堂讲义或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授课质量。
2.实验教学:测绘课件可以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质量。
3.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测绘课件进行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地阅读、学习测绘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测绘课件对测绘教育的影响
1.提高了教学质量:测绘课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精准、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测绘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和互动游戏等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测绘课件具有互动性强、个性化教育等特点,能够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测绘课件在现代测绘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测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测绘知识与技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测绘课件 篇2
测绘课件-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测绘课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用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以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可在人机界面上进行学习互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现代教育中,测绘课件已成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新形式,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测绘课件通过模拟实验、工程项目、实地调查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测量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界面上进行各种操作,如绘图、测量、计算、分析等,通过多次练习和实验,掌握生动、直观、操作简便的技术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操作技能。
测绘课件还具有适应不同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特点。它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进度进行模块化设置,同时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测量任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材料和实验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同时,测绘课件也是一种便于交流和合作的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技巧和经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测绘课件是一种具有强大教学功能和应用效果的实用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其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测绘课件,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测绘课件 篇3
测绘师课件:引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测绘师课件的制作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测绘师的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挑战。测绘师课件的编制,不仅能够提高测绘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能够有效地传递先进的测绘理念和技术。
一、课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测绘师课件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绘技术。课件的制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学习的乐趣。课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二、课件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制作测绘师课件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要素,以保证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简洁明了:课件要重点突出,能够准确传达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使用文字,可以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2. 层次分明:课件内容应按照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和体系。可以采用目录、标题等方式,将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和章节。
3. 图文并茂:图文并茂是测绘师课件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图片和图表能够直观地揭示复杂的测绘原理和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关键信息。
4. 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在课件中设置问题、案例和练习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5. 更新维护:测绘师课件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工具,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测绘理论和技术。
三、课件的应用和效果
测绘师课件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和改善。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测绘理论和技术呈现为形象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件可以以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件的互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参与度和记忆力。
测绘师课件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制作和更新课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存在一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测绘技术的特殊性,课件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准确传达最新的测绘理念和技术。
测绘师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图文并茂;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只有不断推进测绘师课件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引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敦煌课件(分享15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敦煌课件(分享15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敦煌课件【篇1】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敦煌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
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
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教材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装饰等方面,
再现了壁画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时教师应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提示,从夸张、
变形的艺术手法欣赏飞天形象,从新颖的构图形式、平面性装饰美上欣赏九色鹿的故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领会敦煌壁画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
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
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 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
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
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
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
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
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
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
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 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
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敦煌课件【篇3】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标自然段、圈生字、划新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是:总写分述。)
3.学习生字、新词。
A、容易错的字:尊遵奏揍、凑
B、多音字:佛(佛像)、(仿佛)
C、词语:亭台楼阁亭子、平台、楼房、高阁(四周开窗可凭高远眺望的楼),泛指风景区或庭园里的各种建筑物。
舒展伸展。
(三)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总写莫高窟。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具体写法:用数字说明。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第4自然段。重点段。着重描写了一幅画。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敦煌课件【篇5】
敦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
池水
鲜花
亭台楼阁乐队
少女
翩翩起舞
优雅端庄女子
轻提
舒展
举到
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4)指名背诵。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敦煌课件【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敦煌莫高窟》一课时,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壁画的段落,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壁画?(生自读课文)
生:3、4、5自然段。
师:3、4、5自然段写的是壁画,先来欣赏一幅明画。(出示第4自然段)
师:这是一幅画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幅画,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这段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身穿华丽衣裙的少女随音乐跳舞,一个弹琵琶,一群少女为她伴舞,一个领舞。
生:我看到了池水,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
师: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喜欢的部分重点读一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生读。(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师:很美,但听起来池水不够清。
男生读。
师:是不是感觉清一点。
生读。
生:更清了,我仿佛看见了池底的鹅卵石。
师:仿佛连我也看见了鹅卵石。(善用评价语,鼓励学生大胆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生-齐读。
师:金碧辉煌的地方是谁住的?
生:皇帝。
师:那能读出气派来吗?
齐读。
师:这幅图有亭有台有阁,是不是设计得很好?(是)那下面的谁读?
生读(特别欣赏优雅端庄的动作)
生读
生:读的很正确,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
生读。
师:飘起来了吗?(飘起来了)多美啊!想不想一起享受?
齐读。
师:刚才展示了舞台的无穷魅力,谁往下读?
生读。
师:齐读,把瞬间的美刻在心里。
师:这群美丽的少女离开舞台,来到今天的舞台,正翩翩起舞呢!(欣赏这幅明画第4自然段)
师:你觉得什么很美?
生:动作美。
生:景色美。音乐美舞姿美表情美
师:印证了这句话,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这就是艺术。(齐读)
师:欣赏到这儿,想不想看这幅图?(出示图片)站在壁画前,哪些艺术家感兴趣?
生:音乐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地质学家雕塑家
师:是呀,多美的壁画呀!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在设计本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出示第4自然段)这是一幅画吗?因为出示的文字,学生都摇头说是不是。接着,我说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读看。利用这个阅读期待的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充分阅读,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阅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课文的内涵,感受了语言的美。在朗读中,我还善于利用批判。如在朗读池水清清时,我说听起来不够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跃跃欲试,一个比一个进步。这样,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后面朗读衣衫轻轻飘荡时,学生已会自己评价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这就是学法的迁移。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提高。
2、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巧妙地预设这是一幅画吗?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品析、朗读重点词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了壁画的美。真正体现了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刻钻研教材,预设巧妙,为学生的及时生成培育更多的土壤。
但在教学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1、朗读要具有层次性,该如何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2、对于图文结合进行教学的课文,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这节课上,图片也许出现得太晚,可能让学生有些失望。
敦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图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 (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图片)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 (兵马俑图片)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 (莫高窟图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 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 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 (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 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 (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 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 [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 [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 “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 “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 “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 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 [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 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六、作业自选厅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敦煌课件【篇10】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
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
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敦煌课件【篇11】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课件【篇12】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 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
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 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
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敦煌课件【篇1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敦煌课件【篇15】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课业类别:欣赏
评述课
二、课时:两节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几个主要时期的作品特点。能力培养:
学会从资料整理中对艺术作品形象塑和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情感激发:从文物的散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六、教学方法:引导、欣赏、讨论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清点学生人数,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二)引入新课: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一个关于敦煌飞天舞蹈表演的图片,启示敦煌在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上的重要地位,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三)新课学习:
初识敦煌:课件展示敦煌莫高窟的世界地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东方卢浮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
一、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佛教石窟艺术等。世界赋予敦煌莫高窟那么多的美誉。有外国人说:游览了敦煌,就等于了解了全世界的古代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莫高窟的世界。
超级链接播放一段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视频。并让学生从视频中去寻找老师出示的问题的答案。板书:
问题
1、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问题
2、敦煌莫高窟是集()()()于一体的佛教石窟艺术。问题
3、敦煌莫高窟的规模: 问题
4、敦煌莫高窟的开凿历史: 问题
5、不同时期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 师生一起观赏视频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抄写在图画本上
师生一起讨论问题的答案,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答案,便于学生分辨和笔记。(生先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答案,并板书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问题1答案:距甘肃省敦煌市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
沙漠 问题2答案:建筑
壁画
雕塑 问题3答案:现存732窟
45000平米
3000余身(对应问题2答案讨论敦煌莫高窟规模)
问题4答案:公元366年到元朝
共经历1000年
始开凿:乐僔和尚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北朝
隋唐
五代和宋
西夏和元(根据各阶段代表性图例来讨论各时期的艺术特色)得出: 问题5答案:
早期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四)课堂小结:欣赏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了敦煌的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是不是觉得为身为中国人而更加的骄傲。在敦煌还有一个让国人亦喜亦忧的地方,那就是被誉为“人类历史海洋”的藏经洞。我们下节课将走进藏经洞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清点学生人数,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二)引入新课:简述上次课内容:公元366年,一名和尚乐僔化缘在距甘肃省敦煌市25公里的鸣沙山下开凿了第一个石窟开始,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信任,敦煌莫高窟迅速发展,由早期的西域风格发展为中原风格,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宋朝开始逐渐衰退,到元朝淡出人们的视线。为我们留下了两公里长,732个石窟,45000平米绘画,3000余身雕塑。直到1900年的一天,一位道士王圆箓“开启”了现被编号为17窟的藏经洞,敦煌莫高窟再次闪现于世界。
(三)新课学习:
藏经洞的发现,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藏经洞里面究 竟有些什么宝物,这些宝物的命运又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超级链接播放藏经洞视频
(师生一起观看视频,教师从视频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板书)观看完视频后和学生一起根据板书归纳,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藏经洞:
发现:1900年,王圆箓
藏品数量:60000余件
内容涵盖社会各方面的内容,人类历史的海洋
莫高窟艺术品及藏经洞文物流失:
英国:斯坦因
200两银子从王圆箓手中买走29箱,后来还来过一次。
法国:伯希和
500两银子从王圆箓手中买走6000余件精品 日本:大谷探险队
日本经历了二战以后,很多文物流失民间,无从考察
俄国:奥登堡探险队
俄国莫高窟艺术品及敦煌文物编号达19000多件
美国:华尔纳
用特制胶水粘走敦煌壁画,拿回国家复原,还盗走雕像中的精品
现状:中国8696件。1909年,法国的伯希和在京城炫耀他的在藏经洞中获取的宝贝,被中国有识之士发现,报告京城,下令将藏经洞剩下的40000件左右的文物运往京城保管。可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人员极不负责,草率装运,掉了不会拾起,每过一站还要被当 地官员掠夺,到京城还被负责押运的人的亲戚挑选。数量太少就将完整的文物撕开来凑数。所以最终只剩下8697件了。
讲完以后老师心情很沉重,相信同学们的爱国心也激起了悲愤。曾经辉煌的中国古代人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财富,而腐朽的清王朝竟然一败涂地。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容世界小觑,要让中国更加立于世界东方,希望寄托在在座的各位同学这一代身上,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带着一颗强悍的中国心再次来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课件出示一组图片,从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雕塑两方面来欣赏,再次加深对各个阶段不同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两节课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和了解,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敦煌莫高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敦煌莫高窟现在已经是中国很著名的旅游景点了,每年的七月是敦煌莫高窟旅游的高峰季节。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敦煌旅游一下,亲身领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八、板书(两节课板书内容多
略)
九、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的赏析,对初一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本课涵盖了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中国大的历史朝代和教材分裂时期的历史,学生没学中国历史就不容易理解。还有,欣赏的角度来看那些作品,初一学生年龄不一定能真正发现其中的美。这对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来说就是一个难点。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对激发学生星期是个不错的办法。
班队课件(分享15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师的成功备课离不开完备的教案。推荐一篇网络文章讲述的是“班队课件”希望各位喜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别忘了收藏哦!
班队课件【篇1】
今天是星期三是我们班最喜欢的“游戏课”,也是我们增长知识的课,更是我们一节放松课,我们在教室里很开心,很快乐。 今天老师又叫我们做什么了呢?大家猜猜看?大家一定猜不到了是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画画。第一次的时候老师随便叫了四个人上了画画,老师先问他们画什么,有夏鑫怡、汪雨青、袁佳美、陆佳荣、夏鑫怡在黑板上画了?,汪雨青在黑板上画了火柴人,袁佳美在黑板上画了树,陆佳荣在黑板上画了硬币,大家画完了以后老师问谁画得最好,陆佳荣说:“不用看了,我最烂”。袁佳美说:“夏鑫怡”。汪雨青说:“夏鑫怡”。夏鑫怡说:“汪雨青”。的确夏鑫怡蒙住眼睛画画都花的超好,不蒙住眼镜就画得更好了。 第二轮嘉老师叫了学号,叫了5、13、40、7。竟然把我叫上了,我好惨啊!我把眼www.99zuowen.c选自.小学生作文 om睛蒙住了,蒙的严严实实的下面的人却说瞿蔚看得见的。当时我还想说,我明明看不见你们却说我看得见,我快气死了!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画的还好,赵怡晨画了不知道什么东西,有树,有不知道的东西,还有的我忘了。。。。。。。。反正有好多呢! 这就是我们班最喜欢的用蒙主红领巾画画。虽然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但大家都很喜欢玩,希望下次还有这门好玩的用蒙主红领巾画画。
班队课件【篇2】
紧张的班队课
今天的这节班队课老师宣布重选班干部。
上课铃响了,祝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
之前班干部和7个候选人的名字,祝老师走开了,7个候选
人里,居然有我的名字!我不敢相信,使劲揉了揉眼睛,
是真的!
祝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了8个自己觉得可以当班干部
同学,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开始选举啦!当快到我的时候
我的心像装了十五只兔子似的——碰碰地跳,票数出来了,
我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心想:哎呀,我的票数是多少呢?
能当上班干部么
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中闪过,“王涵的最后投票是
36票(自己也没想到票数居然比班长多)!我那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简直不敢相信,
从1到3年级从来都没当过班干部的我得到同学们的信任,
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一阵阵掌声响了起来,我高兴极了!
这节班队课真是又兴奋又紧张啊!
班队课件【篇3】
这个星期五,我们班举行了既新奇又有趣的班队课。
这次的班队课跟上次的班队课迥然不同。只见两位主持人大声地说着内容,后来,猜字谜开始了,班级里顿时热闹起来。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太简单了!”有的说:“我会,快叫我!”还有的说:“哎,好难啊,到底是什么字?”只见宋晓蝶脸色一变,马上说道:“都把手放下,等我说完题目,你们再举手。”同学们一听到这句话,马上把小手纷纷地收回去。在宋晓蝶读题目的时候,有的人若无其事,自己干自己的事,有的人郑重其事,倾听着她说的话,时刻准备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有的人在翻着书寻找答案。一说完,马上就有小手举了起来,两个主持人都笑了。
在班队课快要结束时,朱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个字谜:水落。大家说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是正确的,最终还是朱老师告诉了我们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这节班队课真有趣,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班队课件【篇4】
一次难忘的班队课
今天班队课,大家都很期待这次班队课会举行怎样的活动。大家迫不及待的问沈老师,这节班队课有什么活动?沈老师笑而不答,说:“你们等下就知道了!”大家猜不透沈老师的想法,只好默默地等到班队课的来临。
班队课就要开始了。老师神秘地叫何前鹏和俞含蕊去拿东西。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一会儿,两大袋子的东西拿来了。老师让大家猜里面有什么。真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来了。什么书呀,吃的呀,玩的呀,文具呀……老师为了饱饱大家的.“眼福”把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得我们是应接不暇。还真是什么东西都有呢!什么铅笔盒,饼干,乒乓球……老师紧接着又让大家说此刻的感想。有人第一个提出了疑惑。“这么多东西,不会是老师自己用的吧?那可真是摆给我们看的呢!”老师很快去了这种疑惑,说:“这东西既然拿到这里来,自然是给你们的。是为了我们全班的进步而给你们的奖励!”“耶!”全班都欢呼了起来。说的感想嘛……有人说:“这么多琳琅满目的东西,看得我真是眼花缭乱呀!”;有人说:“真希望得到这些东西呀!”;有人是直接放了狠话:“这些都是我的了,你们谁都别跟我抢!”……沈老师也笑地前仰后合。说:“这里的奖品可只有30份哦!而且得抽签才行。剩下十份则是去楼顶拔萝卜哦!”相对琳琅满目的奖品,大家自然就是想要奖品了。大家抽签时,一个个心跳的像兔子,而且还不能揭开纸条,更是让大家十分激动。等老师到倒数三二一揭的时候,每个人都十分紧张地看着手里纸条,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品。揭开的时候,先是一阵寂静,然后爆发出“耶”,随后就是“哦,不”!同学们有的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则是不太幸运地抽到了“拔萝卜”。真是有喜有悲呀!
下课后,有的是换到了自己心爱的物品,有的依旧……这次班队课让人激动,让人忧,让人喜。真是一节难忘的班队课呀!
班队课件【篇5】
这周星期四下午的班队课是“才艺表演”,可真是难忘,有时候那些画面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它像刻在了我头脑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下午。
“才艺表演”是为了展示每一位同学的才艺,所谓的“真人不露相”,现在要“亮相”了。
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才艺,是肯定会紧张的。第一个上台的是楚婧,她表演的是吹葫芦丝,她紧张得手不停地抖,虽然如此,但是她吹的那首不知名的曲子依然是如此动听,此时全班都鸦雀无声,当“班上的小小音乐家”演奏完了,同学们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她用自己的才艺来让同学们心服口服,我也为她的才艺十分羡慕。
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有我的同桌——陈创新,他表演的是“转书”,怎么样?他表演的这项很有意思吧?他把自己的本子拿在手上转,他还说要破“世界纪录”,他可以用五个手指头顶着转,同学们帮他计时,几分钟慢慢地过去了,他突然用手把本子顶飞,然后再接住,这让全班同学为他喝彩,我也目瞪口呆,一不小心,书快掉的时候,他又巧妙地把它从悬崖边上拉上来,同学们看了立刻为他喝彩,当然,爱耍酷的他又表演了一次他的“高难度动作”,因为一时不小心失手了,所以书掉了下来。虽然这位“高人”失手了,但是他还是取得了一个“好成绩”——5分钟。不愧是“江湖老高手”啊!这次真是让“晚辈”开开眼界了。
这节可真是有趣啊!我要将这节课刻在我的脑海里。
班队课件【篇6】
今天,陆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难忘的班队课。
陆老师先带我们进入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很大,前面和普通教室差不多大,后面却有好几排蓝色的座位,可以坐一百人。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坐在位子上,这时,一些老师和学生三三两两地进入了教室,我往后看了看,哇!好多老师!
陆老师见坐在后面的老师还没有到齐,就让我们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更紧张了,因为我就是这首歌的伴奏者。当老师说:“唱!”我就立刻开始吹了“332,116......”时间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似的,我总算顺利地吹完了歌曲。接着,陆老师开始正式上课了,在课上,陆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比如:“诚信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来。”同时,也问了我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都答出来,但是不敢举手,只能呆呆地坐着。一节课的时间里,我一次都没有发言,有些同学回答了三次,我觉得有些后悔。
这次班队课,耆老师告诉了我们公民要做到这四点: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其中,我对诚信理解得最深刻了,诚信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课上,老师还给我们做了诚信大考验,其中,有一道是这样的:“小明答应送小红作文本,却发现自己还有用,小明怎么办?”下面有三个选项,第一个是还是送给小红,第二个是不送了,第三个是用完再送。我立刻伸出食指,向老师表示我选择1,因为如果选2的话,小明会失去诚信,选3的话日子长了,小红见小明不给她作文本,也会对他失去信心,所以我选择1。老师听过同学的发言,告诉我们一句话:“诚信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我听了这话,深有感触,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别人不会再相信他,那么当他有困难时,别人不会管他了,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做到诚信。
这节课有难忘!
班队课件【篇7】
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我们的班队课,本周的主题是“消防安全”。因为11月9日的消防日马上就要到了,再加之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所以从上到下是怠忽不得的。星期一,我们班的吴许乾代表学生在国旗上发表演讲,呼吁大家记住消防安全。
今天的班集体课,我打算让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这种能力。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的课件,然后打**给xx和xx班干部。
我大致把本次班队的主题跟他们俩交代了一下,她们利用中午时间在我的位置上进行着设计,我则在教室里批改着作业。
下午班队课的时间到了,首先我上台简单把本次班队课的主题与大家交代了一下。下一次是给这两个小主人的。她们不慌不忙、一唱一和地进行了一段开场白。
我心里默默地表扬了两位助手。整堂班队课在她们两个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学生参与,有个人介绍,也有小组交流,评价六年级孩子的水平,那就是超常发挥。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时间上有些小小的没掌控到位。但我怎么能要这么两个孩子呢?结尾时,我上台问孩子们,通过今天的班队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来从短短几十分钟他们了解了好多关于消防的知识。我想这样的课对于孩子的生命是有极大的人文关怀的,也许在未来某一天他们会因为今天班会课上的一点所得而沉着面对火灾,能够成功的紧急避险。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队员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
活动准备:1。准备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和课件。
2、排练小品等节目。
三。活动设备:道路交通标志(红绿灯)。
4收集各种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2、 每个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指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展开联想,揭示活动主题
**课件:各种车辆的噪音,然后是紧急制动的声音,然后是人们的尖叫声。屏幕从黑色变为鲜红色。
队员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看着……
主持人1:朋友们,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队员1:我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和刹车声。
第二组:我还听到一个男人的尖叫,我看到血出来了。
队员3:我想我看到了一汽车祸,车下的人被压死了。
主持人2:是啊!多么可怕的事故,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注意交通安全。(引出活动主题)
(2) 游戏:体验交通规则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1主持人1:伙计们,我们坐的是什么阵型?
团队成员:我们坐在像十字路口的队伍中。
主持人2:十字路口的知识太多了,现在让我们在十字路口玩一个游戏。我打算雇三个司机,三个骑自行车的和五个行人。
(队员到位)参加游戏活动的队员听到我说完“开始”之后,立即向自己的对面出发。其他玩家仔细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队员开始走动,车辆和行人可以自由穿梭。
)2。主持人2: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们想说什么?
队员1:我看见走路的人和自行车撞在了一起,我想说:“如果大家慢一点就好了!”
主持人2:你的建议挺不错!
第二组:我看见自行车撞上了汽车。我想这一定会伤害他们。
主持人2:我想也是。
队员3:我看到汽车和行人挤在一起。没有人可以离开。那一定是浪费时间。
3、主持人1:是啊!如果生活中也是这样可不行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球员1:我想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
团队成员2:我认为是因为没有人指导他们。 如果有人指示他们如何去,就不会有汽车赌博。
主持人1:对啊!要是有人指挥就好了!
4主持人2: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可是演之前得先回答出我的问题来。你知道这种标志吗?
队员1:是红绿灯。
主持人2:当红灯亮时?我们怎么做?
第二组:红灯亮时,车辆和行人必须停车。
主持人2:绿灯呢?黄灯呢?
队员3:绿灯亮了,人就可以走了。
队员4:黄灯亮了。人们必须等待。
主持人2:大家回答真棒!现在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谁来演警察?谁来演行人?(队员们演一演。)
(三)和交通标志交朋友
主持人1:为了停止流血的代价,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学习交通规则,和道路交通标志交朋友。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交通标志(**或**),让其他小队的队员说说这是什么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并向大家简单介绍。答对了的一组可竖一面小旗。
(四)擦亮眼睛辨是非。
主持人2:这些队员真棒!再来看一看,我们的眼睛是不是雪亮的,请大家“擦亮眼睛辨是非”。
看看哪些行为有交通安全意识?哪些行为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全体队员分为小队,进行抢答。
)1、看小品表演《踢球》两个小朋友在路边踢球,球不小心踢到了马路**,一个小朋友因为捡球断送了一条腿。
2看**:在没有画人行横道的路上,有人突然改变路线,狂奔而退;有的人坐在人行道和道路护栏上休息;有人为了图方便,从车行道的护栏上跨过去。
3、队员表演:《红绿灯下》(表演在**的伴奏下配音):行人道上,人人有秩序行走;车道上,车辆分道行驶;十字路口,小交警在指挥交通;红灯亮时,直行方向的车辆和行人停车;绿灯亮了,车辆和行人才通行;……
主持人2:你看,学习了交通法规,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都增强了,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愿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懂得交通法规,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六、辅导员讲话:
队员们,今天中队的活动很成功,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当警察叔叔,也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觉维护交通安全。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珍惜生命,当好交通警卫。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活动结束
观班队活动有感
今天颜老师给我们看了丹溪小学的一节主题班会**,让我们在实习前熟悉班队活动课程的形式,为上班队活动课有个准备,使我感受颇多。
这次主题班会的形式非常独特,表现在少先队学习班的形式上。每次班队活动都定有一个主题,这节课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伴我行》,通过这节课,小学生能够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对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本( 次活动大致分为仪式、游戏、宣读倡议书、讲话四个环节。
而开始和结尾的仪式是班队活动课必不可少的形式,出旗、唱少先队队歌能够带领学生融入课堂,体现班队课的庄严性。开头各小组的名称新颖又有趣,各小队的名字取得就非常有创意,而且与班队课的主题非常吻合,他们分别叫做:矿物质小队、蛋白质小队、维生素小队和纤维素小队。
游戏的中间环节也很丰富,有猜菜、表演小品、相声、比赛等。其实,这些不仅仅是游戏,另一方面,它们都在学生的某些方面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猜食品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小品能够使训练学生的胆量和团队意识……末尾的宣读倡议书升华了班队课的主题——健康饮食,最后辅导员的讲话总结本次活动,整个活动策划的很严密有充实,总之是一个很完整很不错的班队活动,给我们接下来的实习打下了基础。
而整堂课中班主任都是站在讲台一边,有需要是才会出现,这就要我们思考班主任在班队课中扮演的角色了。
班队课件【篇8】
“零零零”上课了,我们飞快地跑回教室。一抬头,黑板上几个醒目的大字一览无余:“环保主题队会”。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让我们行动起来”。接着画面上显示出一大片的黄沙,象狮子大开口一样,瞬间吞没了万顷良田。慢慢地图像又变成了两幅特写,一幅是金丝猴,一幅是国宝大熊猫。然后出现了一行字:大自然的物种在慢慢地变少。看到这行字,我不禁想到:难道大熊猫、金丝猴也要灭绝?
接下来是一幅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画面,站在旁边的人们不仅不捡垃圾还一边嗑瓜子,一边把瓜子壳吐在地上。我心里想:怎能这样,我们小孩子都知道瓜皮果壳要仍进垃圾箱里,大人了怎么都不知道?
后面的图片很搞笑,是一把刷子和一块肥皂正在给地球洗澡。我虽然也哈哈地笑,心里却又想:对呀,我们是应该给地球妈妈洗洗澡了。
班队课件【篇9】
今天,晴空万里,万里无云,我高兴奋兴地去点滴作文上课。老师说今天上课要带豆子!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带豆子?我带着问题去了那儿。
一进教室就拿出了预备停当的东西,分别是铅笔、橡皮、白乳胶、卡纸、白色硬纸板、小镊子、水彩笔、红豆、黄豆、绿豆、花生米、大米、小米、黑米、黑豆、玉米……看这装备,就有了干劲,似乎我也要干一件伟大的事一样,于是我们开始了做豆贴画!
我先画了三架直升机,很好看,再看了一下豆子,心想:选什么豆子好呢?忽然,绿豆说:“选我吧!漂亮、可爱、我的兄弟千军万马,绝对够用!”红豆说:“我也不差,鲜艳着那!”黑豆说:“俺老孙也很好看!”一下子,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唇枪激辩,最后,我使用了我的独门绝招,无敌,“点名点将”,点到谁就是谁!最后点到了绿豆,我小心翼翼地围着轮廓将它们弄了上去,而后把剩下的也一个一个粘上去。就这样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大功告成了!
这一节课,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做豆贴画呢!真是一节有趣的课!
班队课件【篇10】
在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里,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难忘的班队课,节目可丰富了,有演小品的,有背古诗的……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最有趣的是《我》这个小品了。王熙然演“我”,金千荟扮演金老师,黄昊、演“爸爸”,宋瑜演“妈妈”,陈刘苏津和张可宇分别扮演姐姐和哥哥。一天,金老师问“我”1+1=几?“我”回答说:“等于不——知——道!”金老师气得满脸通红,叫“我”回去问爸爸妈妈。这时我们都哄堂大笑。“我”回到家后先去问“妈妈”,“妈妈”正在炒菜,她回答说:“我正忙着呐,快滚开!”“我”只好又去问“爸爸”,“爸爸”正在看球赛,他回答说:“爽!”我们都笑得前伏后仰。“我”又去问“姐姐”,“姐姐”正唱着歌呐,她回答说:“baby(宝宝)”。第二天,金老师又问“我”1+1=几?“我”回答说:“等于爽!”这可把我们大家眼泪都笑出来了。你看这小品演得还不错吧!
竞争激烈的就是背古诗了,首先是黄昊和茹豪威进行pk,结果茹豪威赢了,他正满面春风呢!这时我的同桌杨正晖高高举起了手,他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地走上台,一口气流利地背了好几首,把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了,掌声绵绵不断。茹豪威长叹一口气说:“张冠李戴啊!”
就这样,这堂生动有趣的班队课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
班队课件【篇1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图假借“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3.28日――4.3日
五、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生物、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8个学科
六、参加范围: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
七、活动程序:
1.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务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2、教学观摩。
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便成了一篇一篇的教研论文。
6.分工负责
每一次活动都由学校领导具体负责并参与全程管理调度,具体分工为: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物理
生物
体育、美术、信息技术
7、组织实施
(1)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负责落实。
(2)九年级各学科老师为各学科评委,请准时参加。
(3)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评课。
八、活动安排
时间年级学科人员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7篇《班队课活动方案小学》,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班队课件【篇12】
“哈哈哈,哈哈哈!”一阵阵笑声从我们班里传了出来。那可是我们在举行班队课呢!
今天这一堂班队课的主持人是王沈科和励逸文,他们俩人还准备了礼物,所以啊,他们一上场大家就纷纷鼓起掌来,那场面太热烈了!
PPT里面就只有一个内容,那就是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共4个人,2个人背对着屏幕,2个人面对着屏幕,面对着屏幕的人根据屏幕上显示的词做动作,让背对着屏幕的2个人来猜,猜对了就赢……
我和冯婷婷、徐宁、林皓翔一组,由冯婷婷和林浩翔来猜,我和徐宁来做动作。游戏结束后,励逸文拿出纸让我们来抽,我抽到的是一只水笔,冯婷婷抽到一块橡皮,林浩翔和徐宁抽到一个修正带。最搞笑的就是李洋了,它做出了跳舞动作,让大家笑翻了天……
我的好朋友邵颖居然失败了,好在她和其他失败的人来了一局,最终获得了水笔一支,而董飞翔他也是失败者,但没有获得任何奖品,感到很不服气。后来励逸文说:“没有奖品的人,来拿一块橡皮。”董飞翔这才高兴起来呢!
最后这堂搞笑又有趣的班队课在大家的欢笑中结束了……
班队课件【篇13】
跨进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幢幢的教学楼里散发出浓浓的墨汁香,一朵朵的鲜花中躲藏着书的气息。每一朵花,每一条路,每一棵草上都留下我们快乐的踪迹。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文昌廊了!它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题记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迫切的心情。原来我们班队课与往常有所不同,正是在文昌廊里举行。我的心里充满了欢乐,同学们和我的心情是一致的,我们叽叽喳喳地向文昌廊走去,文昌廊依旧那么美丽!我在文昌廊里幸福地穿梭着,轻柔地抚摸着一片片光滑的叶子,不经意会有一颗两颗晶莹的水珠滑落到我的手心,凉丝丝的。
班队课正式开始了!我们挑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表演节目,仿佛置身与仙境里一般。瞧!碧绿的草丛中不时冒出许多花朵来,这儿一片“粉红的彩霞”,那儿一簇“洁白的云朵”,花儿汇成了一条“绚烂的彩虹”。“各位同学,中午好!”主持人甜美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思绪,我静静地看着同学们表演精彩的节目,有“有趣的争吵”、有“快乐的玩闹”……当轮到我表演时,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同学们都为我鼓掌加油,热烈的掌声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我清了清嗓子,两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面带着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扮演一位在公园里漫步的小姑娘……我演得十分投入,主持人示意我赶快摔跤,我急忙脚一歪,一屁股摔在地上,“哎呦!”我痛苦的呻吟着,用乞求的目光转向了同学们,迎面走来了一位高大的同学,她伸出了友谊之手,将我扶了起来,并问我哪儿摔疼了没有?我握住她的手,感激地说不出话来,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哈、哈、哈……”地笑声久久地回荡在文昌廊里……
这次班队课,我尝试着第一次表演,同时也品尝到了快乐的源泉!
班队课件【篇14】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我们班上了一堂隆重的班队课,主题是礼乐少年,与书为友。班队课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大拇指小队表演背弟子规,他们背得整齐流利,使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我们小队表演背弟子规的意思,首先是我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因为我练习过很多次,所以我背的很响亮,很流利。第三个节目是绿叶小队表演小品《小小书柜大收获》,一个一个精彩的表演结束了,只听见主持人说:“在这里,请欣赏吴丽娜、方嘉美和李宜容的软笔书法作品。
因为我在艺术周软笔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所以我骄傲地拿起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家长们看了我的书法作品,都连连称赞:“方嘉美写得毛笔字可真漂亮啊!”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凌老师宣布在艺术周中的获奖名单。我认认真真的听着,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我听了很久,一直没有听见方嘉美这个名字。心想:自己会不会没奖状啊!正在这时,凌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迫不及待地上台领奖状,拿到奖状时,我是多么高兴啊!
虽然我获得了4张奖状,但我还要在以后的艺术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奖状。今天,我真开心啊!我要努力争取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班队课件【篇15】
终于到了星期五了,最令人开心的不是明天就放假了,而是今天下午的一节班队课
转眼间就到了下午,瞧!李开石那自信满满的眼神。望!陈黄心怡那笔直的坐姿,看!经俊浩那美观又整齐的字啊!
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写好规范字,我已经期待很久了。随着陈老师点讲述,大赛开始了,我一笔一划的写着每一个字,哎呦!把红军不怕远征难写成了红军不怕远难征了,瞧我这粗心的毛病,快速改正后,我又开始了奋斗,我边写边想会不会得一等奖,哟!又错了,真不该写字的时候开小差,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我一心一意,一笔一划的慢慢写。
写完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交给老师,然后我快速回到座位上,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我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噢No!没有我的名字…
放学后,我有点伤心,不过这时我总会想起妈妈对我讲的一句话“只要你努力过了,就没有遗憾”。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情态动词课件分享4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情态动词课件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