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4一只贝课件(范例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10-16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一只贝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一只贝课件 篇1

惊弓之鸟ppt课件资料

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考虑到学生已经上过这篇课文的学情,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特点,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会认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惊弓之鸟、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3.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目标1的是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二学段识字的要求,“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三年级作为过渡年级必须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在第二学段要学会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我确定了教学。

目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特别之处。

目标3也是不容忽视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要“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学习致用才是语文学习的不懈追求。

说教学过程

1、揭示文体,检查预习

在这个部分设计中,我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课堂刚刚开始,我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我觉得这是一种“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法”是因为面对《惊弓之鸟》这样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更想印证的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出示词语 裂开 愈合 这是一组反义词,也是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再学习中学会积累和运用。同时出示多音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一是对课文朗读的考察,在朗读中点拨,同时为引入下文做了铺垫,一举两得。

2 、细读品味,感受人物

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要让学会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让学生在与文章的交流中感受关键语句,对突出更羸特点的作用。同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一点就是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的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所以在教学中适时点拨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成语故事在表达中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再次关注文本,渗透给学生文体意识。同时关注两个直的意思,让学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在学生对更羸有一定的了解时,提出魏王是怎么怎么说的,关注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从侧面感受魏王对更羸的评价,更加突出更羸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虽是细节,但是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职责所在。

3、自读感悟,体会更羸的分析推理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更羸的观察 分析 判断,这样有层次的阅读要求,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习惯,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渗透。同时,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文章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老师是主导,所以老师一定要在关键的时候扶学生一把,给学生慢慢向上攀爬的梯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因为……所以……,一是对学生课文理解的一个考察,同时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后回归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说说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突出重点,点明主题。

4、拓展练笔,深化主题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是怎么说的,这是课文的留白,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表达,说说魏王是怎么说的。语文课程的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5、作业布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引子,通过《惊弓之鸟》一个故事的学习,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40万字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推荐和引导。

一只贝课件 篇2

一只贝教学反思:

《一只贝》教学反思:

1、在矛盾处置疑,激活学生的思维。

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者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这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兴趣很浓。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2、读悟结合:

这篇课文作者采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特别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贯穿于我教学的始终。并通过词语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方法,达到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让有效性落到实处。

3、注重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课堂上,我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语言,较好地调控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只贝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 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咸、涨、虹、泽、稀;要求会写的字有:咸、拢。漂、虹、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2、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1、写生字词。

2、课外练习朗读课文。

一只贝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贝的可敬与伟大。

2.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感受贝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3.充分理解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与肉的折磨,去体会贝壳的伟大与可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精神品格,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你能不能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丑陋的、可怜的、可敬的,教师相机板书这几个词语。

二、新授

(一)理解、感受贝的丑陋,激发对贝的同情。

1.文章的哪一部分描写了贝的丑陋呢?出声地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从哪能看出这是一只丑陋的贝?

(出示第三自然段: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他;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当学生谈到贝丑陋的语句时,特别提示: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2.思考:对于贝来说,值得他们骄傲的荣誉到底是什么呢?(是美丽的外壳)会是怎样的美丽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描写贝壳美丽的语句?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二)自主感悟贝的美丽。

1.学生谈到关于贝美丽的内容时,相机提示。

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2.朗读、想象这美丽的贝壳的样子。请学生充分地谈谈,在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美丽的贝壳。

3.出示多张美丽的贝壳的图片,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令学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引导学生练习表达:同学们,当这么美的贝壳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赞叹?

4.学生抒发赞叹之情,进而带着这种赞叹的语句再来读描写贝壳美丽的语句。

5.对比朗读描写贝丑陋的语句。对于漂亮的贝壳来说,即使生命结束了,他们的壳上还留着人们喜欢的色彩和线条,而对于这只丑陋的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描写这只贝的语句。

三、练习变文为诗,再读文章,升华感情

如果说贝的这种不屈于磨难的精神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诗篇;如果说是一首歌,那么它一定最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让我们饱含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贝与石子较量,与命运抗争的语句吧!

师生共读

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

无论如何不能挤碎他,

又带着棱角,

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

没有了图案,

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但他默默地,

他说不出来,

课堂小结

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不是的,这种写作手法就叫以物喻人。

相关链接: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运用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物与人的相似点。

一只贝课件 篇5

教学目标:yjS21.COm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 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咸、涨、虹、泽、稀;要求会写的字有:咸、拢。漂、虹、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准备:

1、准备贝壳和珍珠的图片。

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课外练习朗读课文。

一只贝课件 篇6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

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们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1.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3.归纳文言字词。

(1)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2)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3)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及: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积累并运用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

4.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

5.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2)理清课文思路。

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

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

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现。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2.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

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第一部分(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就学,才略有长进。

1.剪裁精当。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一只贝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一只贝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1.卡片认读生字词。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11课。

一只贝课件 篇9

5年级上册英语ppt课件资料

5年级上册英语ppt课件资料

活动内容:1.单词 hospital. Post office.

2.句型where to? go to……

活动目标:1.幼儿能初步掌握单词发音。

2.能正确理解句型含义。

3.踊跃地参加游戏,大胆大声练读。

活动准备:1.挂图[park zoo hospital post office]

2.卡片[park zoo hospital post office]

3.长绳5条。

重难点:1.post office的发音。

2.句型的理解。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 操练单词:出示挂图

T: what s this?

C: park.

T: what s this?

C: zoo.

一,[新单词] 出示挂图

T:有一个人告诉你他生病,你应该告诉他上哪去呀?

C:医院。

T: hospital C: hospital

T: go to hospital. C: go to hospital.

T:我想去寄信应该到哪去呢?

C:邮局。

T: post office C: post office

T: go to post office. C: go to post office.

二.游戏部分

1. 悄悄话.

分成4组,每组第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小声读给后面一位小朋友。依次往下,最后一位大声站起来读单词。看谁读得最准确。{反复操练2次。}

评价:读得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2. 情景表演

两位老师情景对话“ where to? ”

“ go to …… ”

T: 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幼儿简单回答。

{操练句型}

T: where to? C: go to park.

T: where to? C: go to hospital.

T: where to? C: go to zoo.

T: where to? C: go to post office.

3.火车嘟嘟嘟!

两位老师拉着长绳当火车。

“现在我们就搭上火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交代游戏规则:司机问:where to? 乘客答: go to……招手上车,到站下车。{游戏最后请小朋友当司机,以对话为主,自由进行。}

三.结束活动

在愉快的火车旅途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总结

一. 情况分析

通过进行本次活动和对活动的评价给我自身带来很大的`收获。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开展,给幼儿也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本次活动,我只注重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对目标的体现及幼儿掌握情况不够仔细。在开始部分中,操练单词的时间较长,幼儿显得有点枯燥,而且两个新单词发音都比较长,幼儿掌握起来很困难。后来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才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 小结

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会特别注重内容的选材,适合本班幼儿掌握,以达到目标为重点,多种游戏形式丰富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丰富课堂用语,让英语活动更加有色彩!

一只贝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一只贝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5个字,掌握“围拢、漂亮、长虹、荣耀、稀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珍珠形成的资料,以及珍珠的'价值。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识记生字词,理解“围拢、荣耀、稀罕”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第一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课题。

出示画面:(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大海边,倾听悦耳的潮声,欣赏美丽的海景。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小组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4、、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一只贝课件 篇12

最小公倍数ppt课件资料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教材第88-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和公因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提供了最小公倍数ppt课件资料给大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

(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

(2)反馈结果。

2、找4和6的公倍数。

(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

(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第3题,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第4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先理解“4分钟发一次车、6分钟发一次车”怎么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探索解决策略,并逐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数12,24等。

四、你知道吗?

还可以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50以内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5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4和6的公倍数:12、24、36、48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一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震撼很大。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复习旧知,巧妙无痕揭示新概念。

在课一开始,我利用小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比赛写出50以内4的倍数和6的倍数。学生写完后,让他们从写出的4的倍数和6的倍数中挑选出两数的相同倍数,并让学生尝试给4和6相同的倍数取名字,有的同学起名“4和6的同倍数“,有的取名“4和6的共倍数”,还有的取名“4和6的公共倍数”等,我表扬孩子有创意之后,在“4和6的公共倍数”的`基础上给孩子统一了一下,叫做“这些相同的倍数叫做4和6的公倍数”,接着说道,4和6这两个数有公倍数,其他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倍数,并追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两个数倍数中相同数,既是一个数的倍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这样的数叫做两个数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已经明白公倍数的含义,我接着说道,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多,也没有最大公倍数,但是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呢?(12)为了让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有个确切的认识,让学生看课本109页的内容.就这样一边复习,一边谈话,巧妙无痕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概念。

二、让学生体会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的特殊功能,让学生集观察、思考与一体,并动手操作,体会最小公倍数学习的意义。(课件出示:)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数。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

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和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趁次机会把找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与找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作了对比,使学生有个较清楚的认识;

4、短除法同时分解两个数,求最小公倍数,因为这种方法仅仅是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合并在了一起,所以没多做介绍,重点说了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所有除数(即公有质因数)和商(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一只贝课件 篇13

动物英语ppt课件资料

动物英语单词大全

A

ant 蚂蚁

ass 驴子

alpaca 羊驼

albatross 信天翁

antilope 羚羊

anteater 食蚁兽

B

bat 蝙蝠

bee 蜜蜂

bear 熊

bird 鸟

bull 公牛

buffalo 水牛

beaver 河狸

bald eagle白头鹰

bird of paradise 极乐鸟

giant salamander 娃娃鱼

C

cat 猫

crab 螃蟹

camel 骆驼

cow 母牛

calf 小牛

cock 公鸡

chicken 小鸡

crocodile 鳄鱼

cricket 蟋蟀

crane 鹤

carp 鲤鱼

cetipede 蜈蚣

cobra 眼睛蛇

crow 乌鸦

cuckoo 布谷鸟

crayfish 小龙虾

D

dog 狗

duck 鸭子

duckling 小鸭

deer 鹿

dove 鸽子

donkey 驴

dolphin 海豚

dragonfly 蜻蜓

drone 雄蜂

E

eagle鹰

eel鳗鱼

elephant 大象

F

fish 鱼

frog 青蛙

fox 狐狸

fly 苍蝇

firefly 萤火虫

flea 跳蚤

ferret 雪貂

G

goose 鹅

giraffe 长颈鹿

goat 山羊

gazelle 小羚羊

grouse 松鸡

grasshopper 蚱蜢

grass snake 草蛇

K

kitty 小猫

koala 考拉

kingfisher 翠鸟

kangaroo 袋鼠

H

horse 马

hare 野兔

hedgehog 刺猬

heron 苍鹰

hermit crab 寄居蟹

hippopotamus 河马

L

lark 云雀

lion 狮子

leopard 豹

lamb 羊羔

lizard 蜥蜴

lobster 龙虾

large prawn 大对虾

locust 蝗虫

ladybird 雌鸟

M

magpie 喜鹊

monkey 猴子

mouse 老鼠

mole 鼹鼠

marmot 土拨鼠

mantis 螳螂

mosquito 蚊子

moth蛾子

mallard 野鸭

mare 母马

N

nightingale 夜莺

nanny 雌山羊

O

ox 牛

owl 猫头鹰

ostrich 鸵鸟

octopus 章鱼

oyster 牡蛎

otter 水獭

P

pig 猪

panda 熊猫

penguin 企鹅

peacock 孔雀

parrot 鹦鹉

pigeon 鸽子

platypus 鸭嘴兽

python 蟒蛇

pheasant 野鸡

puma 美洲豹

Q

quail 鹌鹑

queen ant 蚁后

queen bee 蜂王

R

rabbit 兔子

rat 老鼠

robin 知更鸟

reindeer 驯鹿

rattlesnake 响尾蛇

rhinoceros 犀牛

S

swan 天鹅

swallow 燕子

swallowtail 凤尾蝶

sparrow 麻雀

starling 八哥

sheep 羊

snake 蛇

squirrel 松鼠

spider 蜘蛛

scorpion 蝎子

snail 蜗牛

seagull 海鸥

seal 海豹

shrimp 虾

sardin 沙丁鱼

shark 鲨鱼

swordfish 剑鱼

sea horse 海马

sea turtle 海龟

sea wrchin 海胆

T

tiger 虎

turkey 火鸡

tortoise 乌龟

tuna 金枪鱼

turtledove 斑鸠

V

vole 田鼠

vulture 秃鹫

wall lizard 壁虎

W

wolf 狼

whale 鲸

walrus 海象

woodpecker 啄木鸟

worm 蚯蚓

Y

yellow weasel 黄鼠狼

yak 耗牛

Z

zebra 斑马

动物英语儿歌

Old McDonald (Play With It) Lyrics and Actions

Key Gestures

Farmer - Pretend to hold on to your overall straps.

Cow - Pretend to milk a cow.

Horse - Use the ASL sign. Place your thumb on your right temple and bend your index and middle fingers up and down.

Pig - Push the tip of your nose up with one finger.

Sheep - Pretend to pet a sheep.

Duck - Open and close your full hand in front of your mouth, imitating a duck's bill.

Rooster - With your fingers spread wide, touch your thumb to your forehead, representing a rooster's comb.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Farmer gesture.]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a COW. E-I-E-I-O. [Cow gesture.]

What does a COW say? [Shrug your shoulders to indicate asking a question.]

Meow? [Elicit, “No!” answers by shaking your head “no.”]

Oink? [Elicit, “No!” answers.]

Moo? [Elicit a big, “YES!!!” answer by nodding your head up and down.]

With a moo moo here. [Continue making the cow gesture and “moo, moo” to the left.]

And a moo moo there. [“Moo, moo” to the right.]

Here a moo. [“Moo” to the left.]

There a moo. [“Moo” to the right.]

Everywhere a moo moo. [“Moo, moo” as you move your head in a circular motion.]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Farmer gesture.]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2024一只贝课件(范例十三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只贝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最新一只贝课件(分享5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在撰写“一只贝课件”时力求将内容讲解得深入浅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如果写好,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2024-04-17 阅读全文
  • 节约课件(范例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教学质量不仅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也和学生的反应有关,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栏目小编认真比较后决定推荐这篇内容充实的“节约课件”,我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正能量!...
    2024-04-22 阅读全文
  • 三字经课件范例十二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三字经课件范例十二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
    2024-03-27 阅读全文
  • 二年级课件(范例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创新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栏目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篇网络上优秀的“二年级课件”文章,继续阅读下文以深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2023-08-27 阅读全文
  • 一只小鸟课件范本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一只小鸟课件范本,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教...
    2023-05-1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在撰写“一只贝课件”时力求将内容讲解得深入浅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如果写好,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2024-04-17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教学质量不仅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也和学生的反应有关,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栏目小编认真比较后决定推荐这篇内容充实的“节约课件”,我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正能量!...

2024-04-22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三字经课件范例十二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

2024-03-27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创新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栏目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篇网络上优秀的“二年级课件”文章,继续阅读下文以深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2023-08-27 阅读全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一只小鸟课件范本,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教...

2023-05-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