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摘录七篇)

发布时间:2024-10-04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导学案12.1唐诗7首野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课唐诗7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这一特点。

3.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4.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一边导入: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他们的奥秘。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产生探索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三、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业: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4、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三、情感目标

1、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

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课件展示)

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走近作者

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

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⑵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3、读后学习小组讨论明确: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五、研读赏析

1、请你来当设计师:了解屏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2、但是,你能告诉我,我应该买什么样的屏风呢?它有什么样的分类吗?

明确: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们能告诉我,总的说来,屏风的设置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呢?

明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4、所以,难怪作者说,“屏风”,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可见,作者对“屏”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与“屏”相关的诗句,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

⑵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放在屏风定义后是起了……的作用)

⑶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结尾是为了说明……)

6、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加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所介绍的古色古香的屏风相称,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

7、赏析归纳

⑴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⑵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①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②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六、总结拓展

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七、课堂拓展活动:“屏风”推销会

1、根据文中所介绍的关于屏风的知识,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座屏风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2、分组准备发言材料:画好设计图、写好发言提纲。

3、学生听完介绍后投票评出最具创意设计奖,并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风一样,曾牵动过古人丝丝情怀,但已经在今天这个主流生活中逐渐退却的物品呢?请以“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提示:可以写扇、铜镜、绣、瓷、墨、砚、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3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二、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4.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三、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四、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4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2、学习作者抓住自然景物特点进行形象而细致描绘的手iuofa,品味其艺术魅力。(重点)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徐志摩曾带领我们于泰山之巅观赏雄伟、壮观的云海,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位女作家的视角,观赏另一种风格的云海。(板题)

2、作者简介:

唐敏,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上海,1959年随父母迁居福州。曾当过知青,后相继在福建图书馆、作协福建分会、厦门市文联工作。1979年以来发表了若干散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太姥山妖氛》、散文《女孩子的花》等产生过一定影响,已出版《青春缘》等散文集,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90年因小说《太姥山妖氛》入狱。近年来著作不断,《走向和平》等作品一再轰动文坛。唐敏与一些作家一起进行着散文创作的新探索:让散文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独特感知和人的自然性灵。著有《远山远水》、《心中的大自然》、《诚》、《青春梦》等。

3、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完成自主学习1、2题。

核实重点字词:

怄气(òu) 婆娑(pó suō) 懊悔(ào) 汩汩(gū gū)霓裳(ní cháng) 纤纤(xiān xiān) 憧憬(chōng jǐng)粗犷(guǎng)

4、初步把握课文,完成合作探究3题,将不会的地方标示出来。

5、合作探究:

互动1: 作者笔下的云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赏析。

明确:变幻多端、形态美、富有动感。

互动2:作者青年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到?

明确:与世隔绝,人与人交往少。(文中记叙性的话语中找)

互动3:

年少时我为什么喜欢云?而成年之后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激情? 结合温馨提示探究。

明确:年少时我是在宁静中度过的,与人交往的很少,有隔世之感。单调、乏味的生活,使我格外关注天气,也因此喜欢上了云,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云海之中。而成年之后晚饱经沧桑,以彻底地融入了世俗,没有了心静,自然也没有了当年爱云的激情了。

6、小结全文:

本文回顾了自己青年下乡当知青时在山中的一段生活,以

为线索,选用 、 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对山中云

海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

之情,抒发了 的.人生感悟。

7、拓展延伸:

1、写出你所知道的描写“云”的诗词名句。

2、要体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就必须进行形象而细致的描绘。你能模仿本文第3段的写法也写一写天上的云彩吗?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的四个部分之间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从中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由学生们快速阅读全文,学生给课文各部分取上小标题。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三、问题探究

1。由学生齐读引文,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同时明确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问题1: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心情。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人们的抗争是美丽的:如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塞尔维亚人的英勇。

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问题2:对照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

分析: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问题3: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分析: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安格尔的反驳;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鄙弃)

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四、总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五、拓展与作业

1、在正文中中,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聂华苓为什么不反驳那个日本人?如果是你在场,你会对日本作家说什么?又会对明赫白说什么?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文正文

↓↓

沉重法西斯的残酷

美丽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6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纯朴、简洁、深情、睿智、哲理性的语言风格

2、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3、学习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技能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培养学生能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的.能力

3、赏析蕴涵深意的句子的方法技巧

情感目标:

1、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让学生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情感体验。

3、学习作者“善忘”与“静默”的人生态度,陶冶性情。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2、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3、体会简洁纯朴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及人生哲理

三、学法指导:

1、用草原歌曲创设意境,背诵《敕勒歌》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提问练习一)

2、用“纠错法”分组分段读课文,锻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书的能力(练习二)

3、用“小组互测法”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结合练习三)

4、用“小组讨论法”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结合练习四)

5、用“启发式”研讨探究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练习五、六)

6、“小组交流式”完成本节写作训练题。(练习七)

四、研讨下列问题:

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五、品味下列句子

1、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2、 “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3、 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4、“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六、写作训练:

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你心目中的草原印象,一百字左右。

参考题目:《梦中,我来到草原》、《假如我是草原人》

七、学习反思与归纳小结: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草原雄鹰”的称誉,马和诗歌是蒙古人的两只翅膀。当我们想到蒙古人,当们想到蒙古人,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

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 画家朝戈 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鲍吉尔原野。他们三人在创作中都充满了细腻与柔情,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念念不忘,他们的个性谦逊低调,本色质朴。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 篇7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Z&;xx&;]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科网]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相信《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摘录七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语文教师,持着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的态度,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这样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才会更加好!您是不是不太清楚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2-05-19 阅读全文
  • 2024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有没有哪篇文章一直在脑海挥之不去,有没有哪篇文章吸引了你注意力,小学的许多文章,虽然看起来简短,但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欢迎阅读。
    2021-11-23 阅读全文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 老师如同园丁,辛勤播种努力浇水不求回报。想让课堂生动有趣,就必须要做一份优秀教案,教案可以更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的层次是怎样的呢?以下由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1-16 阅读全文
  •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
    2024-09-07 阅读全文
  •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000字9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000字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
    2023-01-27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语文教师,持着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的态度,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这样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才会更加好!您是不是不太清楚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2-05-19 阅读全文

有没有哪篇文章一直在脑海挥之不去,有没有哪篇文章吸引了你注意力,小学的许多文章,虽然看起来简短,但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欢迎阅读。

2021-11-23 阅读全文

老师如同园丁,辛勤播种努力浇水不求回报。想让课堂生动有趣,就必须要做一份优秀教案,教案可以更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的层次是怎样的呢?以下由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1-16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

2024-09-07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000字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

2023-01-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