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中班认识5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中班认识5教案 篇1
中四班一、活动设计意图
数学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知识,这学期我经常用多**上数学活动,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他们认为我一旦用电脑就会有数学方面的内容,经常“要求我用电脑上课”。也就是说,活动内容的设计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符合孩子们最近的开发区,符合孩子们的期望。
2、说活动目标
根据分析,考虑到儿童认知结构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学会区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本活动,学会区分10以内的单数与双数是重点,区分是外在技能,幼儿可以通过活动设计的层层训练记住10以内单数和双数。理解需要心灵的参与来理解内在的意义,因此这种活动使理解单数和偶数的意义变得困难。即:
重点:学会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的区别;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3、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为活动服务,取得更有效的效果,让过程更有趣,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儿童初步认识到数字具有物理代表意义,玩过单数和偶数游戏
2.物质环境准备
教学课件ptt,操作一些托盘和玩具
4、说活动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游戏法。直觉和游戏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学习方式。直观的**和直观的操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单数和偶数的含义;游戏增加了活动的兴趣,验证了学习的效果。
采用的学法是讨论法和操作法,讨论促进师幼和同伴的互动,牵引出数字的含义,促进思维碰撞进而理解数字的含义,而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则促进理解和增加记忆。
5、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总共分为环节:谈话导入——理解单双数含义——发现单数双数的排列秘密
--接触生活,单双数生活使用-难度扩大-游戏结束。
1会话介绍:通过对话,主要目的是了解儿童原有的知识。
2.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此环节分为三个小环节,层层递进的促进幼儿把握难点,首先是让幼儿通过**理解双数,再次是理解双数,最后是通过操作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3.发现单双数排列的秘密:通过单双数排队,使幼儿发现,单数和双数是有规律的一单一双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的回归点在于生活的运用,简单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单双数用法,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5.难度扩展:为了让有余力又好奇的幼儿有提升的空间,简单摆出几个超出学习范围的数字,让幼儿猜一猜怎么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提高活动的挑战性。
6游戏:通过游戏验证学习效果,让孩子听**指令玩,同时达到放松的效果。
中班认识5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胡萝卜。
通过学习知道胡萝卜的吃法。
胡萝卜生长的环境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胡萝卜图片
胡萝卜汁
教学过程
一、胡萝卜图片,说外形及颜色。
1、胡萝卜:小人参。
2、有绿色的叶,根部是桔红色。
3、胡萝卜花果是白色或淡黄色。
二、胡萝卜营养价值
1、让幼儿知道多吃蔬菜的好处。
2、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
3、胡萝卜的营养补充到我们身体里,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更健康!
三、胡萝卜吃法和生长环境
1、我们都吃过怎么做的胡萝卜啊?
(幼儿:我家炒菜、汤里、炖菜里都有。)
2、你们看过胡萝卜长在那里吗?
(幼儿:我奶家的菜园子里。师:胡萝卜是长在菜园子的土里面,它的根部是在土埋着。)
四、出示胡萝卜汁
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啊?
师:这是胡萝卜榨成的汁。
师:我们来一起品尝吧!
(在品尝胡萝卜汁中结束活动。)
中班认识5教案 篇3
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的方法,比较不同菊花的颜色、形状、大小及花朵、花茎、花叶的区辨。
2、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初步了解菊花的药用、欣赏价值。
准备:小区小花园种植菊花处;家长提供的菊花几盆。
过程1、带幼儿到小区种植菊花处。
1)师:看看菊花长什么样的?像什么呀?
2)让幼儿自由结伴看不同的菊花,和同伴说说菊花的特征。
2、集中:带领幼儿观察菊花,学习按顺序观察的方法,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1)师:花朵是怎样的?这里的菊花的花朵都长得一样吗?像什么?(鼓励幼儿说说菊花不同的外形——妈妈的卷发;萝卜丝状;太阳光芒状等)。
2)师引导幼儿从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上来进行比较。
3)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区辨花叶的特征。
4师在幼儿观察时引导幼儿闻闻菊花的香味:风吹过来了,你闻到了什么好闻的味道?(丰富词:清香)
3、回园:看看家长提供的菊花。
1)师:这几盆菊花和刚才在小花园中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师:你知道菊花有什么用吗?(观赏作用)
3)让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药用价值。
师:你知道吗?菊花不但可以让人们观赏,还可以当药用呢。
4、在大屏幕上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
中班认识5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调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品。它贴近幼儿的生活,但往往被忽视;调味品具有比较独特的口味,鲜亮的颜色,是幼儿感兴趣的。在日趋注重饮食的当今,调味品的地位就显得更为突出。根据《纲要》探索求知部分所提倡的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发现,并结合幼儿实际水平,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通过认识调味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比、尝、闻,使幼儿了解调味品的显著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调味品。
2、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三人一份调味品(盐、糖、醋、酱油、辣椒面、五香面)。
2、每人半杯水,盘、勺各一套。
3、每桌一份菜肴:盐拌胡萝卜丝、糖拌西红柿、醋拌黄瓜丝、酱油拌豆腐、辣肉、五香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味道。
小朋友,你们知道一些什么味道?
二、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比、尝、闻等手段说出调味品的特性。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
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有什么味道?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品尝东西要少一点。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自由交谈。如:这些东西除了尝(闻、摸、放入水中、混起来搅拌),还可以怎样玩?
2、引导幼儿表达操作结果并逐一认识调味品。
刚才你玩什么了?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调味品的特性附后)
三、引导幼儿正确分辨调味品(糖与盐、醋与酱油、辣椒面与五香面)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分辨的缘由。
如:分辨糖与盐可以从颜色、粘手程度、看、尝来快速辨别。
四、请幼儿品尝菜肴,进一步加深对各种调味品的认识。
老师给小朋友做了几道菜,请你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看看还有什么调味品,那些调味品有什么特性。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以调味品独特的味道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比、尝、闻展开一系列探究、研讨活动。从活动进程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对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活动对幼儿的情趣、语言、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师生互动式的活动。
附:调味品的特性
名称颜色味道特征
盐白色咸像细沙子一样、放入水里会化、水变咸了
糖乳白色甜像粗沙子一样粘手、亮晶晶、放入水里会化、水变甜
醋浅褐色酸会流动、放入水里颜色变浅、味道很淡
酱油深褐色咸、甜会流动、放入水里颜色变浅、味道很淡
辣椒面红色辣软软的像面一样、很刺鼻
五香面褐色有点麻嘴软软的像面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中班认识5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难点: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1.竹林图片若干。2.竹笋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引出主题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猜吧!
一头尖,一头圆。身穿多件棕色衣,真像一枚小火箭。脱去十七件外衣,露出嫩黄黄的肉。(谜底:竹笋)
2.你们见过竹笋吗?在哪里见过呢?竹笋长的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认识竹笋
(一)观察竹笋的外形
1.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2.竹笋外面有什么?笋壳是怎么长的?竹笋里面是怎么样的?我们吃竹笋是吃它的哪里呢?
3.你会剥竹笋吗?请你来试一试,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剥竹笋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一剥,发现竹笋里面与外面的不同。
(三)好吃的竹笋
1.你吃过竹笋吗?妈妈是怎么烧来吃的?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菜,让幼儿说一说。
3.竹笋有什么营养?
(四)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1.出示竹子图片,竹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竹笋宝宝长大变成竹林,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2.竹子有什么用?
三、品尝竹笋
1.教师小结竹笋的特点,竹笋的营养价值,竹子的用途。
2.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竹笋。
幼儿园教案《中班认识5教案精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认识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