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数学教案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9-16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是不是很多人对“数学教案”有些疑惑呢编辑为您一一解答,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这篇文章会让您受益匪浅!

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双数,理解其实际的意义。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平衡木、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圆点找朋友

(1)出示图卡,请幼儿点数出图卡上圆点的数量,并圆点找朋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图卡分类,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

(3)小结单双数的意义。

二、游戏:找单双

幼儿在自己身上和生活中寻找单双数

三、10以上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发现10以上的单双数的分辩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单双数

四、游戏:的士过桥

幼儿扮演小司机,教师扮演交警,司机根据交警出示的日期牌,按单双号过桥。

活动思考:

《认识单数和双数》对幼儿来说是新知识,因此为了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引入生活中单双数的实际应用。使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最后的游戏活动也把活动推向的高潮,让孩子们能运用单双数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活动溶入了日常生活中。

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 )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模拟的情景中,初步培养幼儿正确使用货币的能力。

2.进一步学习对商品进行分类。

3.通过购物游戏,增进幼儿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缩减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活动准备:

将环境布置成大卖场的情景、幼儿人手一个塑料袋和纸币(样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购物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在购物游戏中能初步地正确使用货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过程:

一、整理商品(分类)

1、进入场地,观察大卖场,里有些什么商品。

2、请幼儿讲讲,可以怎样整理商品。

3、将商品分类摆放(水果类、蔬菜类、饮料类、食品类、服装类等)

二、比较商品的数量

1、数出不同类别的商品的数量,并找出相应的数字贴上去。

2、比较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哪两种商品一样多?

3、最多的商品比最少的商品多了几个?

三、购物游戏

1、教师说明购物游戏的要求(1、每人用纸币购两样不同类别的物品。

2、购物要有秩序、要有礼貌

3、仔细计算物品买卖价格,计算错误不能购物,再次排队直到计算正确才能购物。)

2、集体购物(一个教师和两个幼儿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当顾客进行游戏)

3、教师小结并讲评

对能购到两样不同类别物品的幼儿进行表扬或奖励。

四、延伸活动

已购买到两样物品的幼儿帮助那些未购买到的幼儿一起购物。

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具体编排

1.加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

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

(2)例1。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例2。

加法结合律。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

(4)例3。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2.乘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

(2)例1。

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

(3)例2。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

(4)例3。

通过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

3.简便计算

(1)例1。

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

(2)例2。

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例3。

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例4。

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4的三个问题,可以一次给出,或依次给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5)例5。

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数学教案 篇6

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67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

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

9:54

34∶67

5.8∶2.9

200∶150∶26

讨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4.拓展练习。

(1)六(3)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数学教案 篇7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1) (37C28)×4 (2) 8×6C30(3) 42C30÷6

===

===

(4) 19+6×5 (5) 35÷(28C21) (6) 5×(28÷4)

== =

== =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1、能按数量多1和少1的方式表示一个数的两个相邻数。

2、理解10以内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爱护学具不撒落,不丢失。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准备:活动单8A、8B《数的邻居--画圈》、活动单9《数的邻居--组块》(已裁好),组块21个,笔1支(自备)。

学具:活动单8A、8B《数的邻居--画圈》,笔一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一、介绍“数的邻居”游戏引出按“左边比它少1、右边比它多1”判断某数相邻数的问题。

1、引出问题:教师:“今天,派派麦麦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名叫'数的邻居'。(出示活动单8A《数的邻居--画圈》,指数字3)这是数字几?(3)如果我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这个数,应该画几个圈?(画3个)”教师在对应数字3的网格上画三个圈,每格一个圈。 教师:“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比如3(用教棒圈一个3个圈)你知道比它少1的是几(指3个圈的左侧),比它多1的是几(指3个圈的右侧)吗?”2、演示规则: 教师:“谁会用画圈的方法把数量3的'邻居'画到网格上呀?”请一名幼儿在三个圈的左右两边添画圈圈,并提示他在圈圈下方填写数字。

教师带领全班幼儿检查:“看看他画得对不对?左边画的比3少还是多?少几个?右边画的比3个少还是多?多几个?3的'邻居'是--(2和4)”教师指下方数字:“再看他给数字3填写的'邻居'对吗?2和4的位置填得对吗?”教师:“好,3的两个'邻居'找到了。(指数字7)如果请你用画圈的方法找出7的两个'邻居',你会吗?”教师出示活动单8B《数的邻居--画圈》:“今天的这个新活动就叫'数的邻居',请你先给对应数字画圈,数字是几就是画几个圈,然后再按左边少1个、右边多1个的要求画出它的两个'邻居'的数量,并在下面写出数字,最后说一说这个数的'邻居'是几和几。大家会做了吗?”3、介绍平行活动:出示组块筐:“找'数的邻居'还可以用组块来帮忙,做法和画圈差不多,只是把画圈改为查组块来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说说怎么做,先要插几,按什么来插?(先按活动单上的数字插组块)再插出左右两边的'邻居')还要在下面填写什么?(填写数字的'邻居')最后怎么说呢?(说说这个数的'邻居'是几和几)”教师:“做完一张,你还可以再做一张。”4、介绍巩固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我们以前玩过的活动。”出示活动单7A《小企鹅游泳队》:“这是什么活动?老师把它放在了墙上。请小朋友继续猜冰山挡住了几只小企鹅,然后记在冰山上。”5、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做完要请朋友检查一下,把材料收好再换组。”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数学教案 篇9


幼儿园数学教案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基础数学概念和技能而设计的教学计划。通过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一份充满趣味和生动活泼的幼儿园数学教案,旨在引导幼儿在互动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


一、教案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并学会数数;


2. 培养幼儿的分类和配对能力;


3.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几何形状的认知;


5. 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考。


二、教案内容:


1. 数字认知和数数:


活动1:数字卡片游戏


准备一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数字。让幼儿们抽一张卡片,并根据上面的数字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数数。通过游戏,帮助幼儿们认识数字的符号和顺序。


活动2:数字配对


准备一组数字卡片,将每个数字卡片剪成两半,让幼儿们进行匹配,把相同数字的两半放在一起。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加深对数字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幼儿们的视觉记忆和配对能力。


2. 分类和配对:


活动1:物品分类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玩具或者图片,让幼儿将它们按照颜色、大小或者形状进行分类。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活动2:配对游戏


准备一组互相匹配的卡片或者图片,例如动物和它们的食物、衣服和相应的天气等等。让幼儿们进行配对,找出相匹配的卡片。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锻炼记忆力和注意力,并提升他们的配对能力。


3. 加减运算:


活动1:数字拼图


准备一些数字拼图或者磁性数字卡片,让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加法操作。例如,给幼儿一个数字卡片,然后让他们找到可以与之相加的数字,直到拼出正确的结果来。这个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加法计算技能,又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2:小贩游戏


设置一个小贩角色扮演的活动,给孩子们发放一些物品,例如水果或者小玩具,然后让他们进行买和卖的角色扮演。通过出售物品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学到减法的概念,同时还能培养幼儿们的数学技能和社交能力。


4. 空间感知和几何形状:


活动1:图形拼贴


准备一些彩色纸片和形状卡片,让幼儿们利用这些材料拼贴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在拼贴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们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形状,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活动2:空间模型


利用纸箱、积木或者其他玩具材料,让幼儿们尝试制作一些三维空间模型,例如房屋、桥梁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可以通过亲手制作的方式感知到空间的概念,并对几何形状有更深入的认识。


5. 问题解决和逻辑思考:


活动1:数学游戏


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例如数独、数学谜题等等,让幼儿们参与解决。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考。


活动2:数学故事


讲述一些以数学为主题的故事,例如《三只小猪》、《大卫和最后一块蛋糕》等等。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互动,幼儿们可以从中学到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结尾:


幼儿园数学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数字认知、分类配对、加减运算、空间感知和几何形状的认识以及问题解决和逻辑思考,幼儿们可以逐渐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数学教案 篇10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数学教案 篇11

2.能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2100+1)是奇数,

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tan是三角函数,

所以,tan是周期函数。

二、学生活动:

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3.三段论推理的依据,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

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

例1、把“函数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恢复成完全三段论。

lg(a/b)=lga-lgb(a>0,b>0)——大前提

例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BE⊥AC,

解:(1)因为有一个内角是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所以DM=EM.

五、回顾小结:

1.大前提不成立;2,小前提不符合大前提的条件。

(1)观察数列1,1+2,1+2+3,1+2+3+4,…,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an=.

(2)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推广到空间,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3)如图∠1=∠2,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生1、(1)an=1+2+3+…+n=.

(2)锥体的中截面平行底面,其面积等于底面积的.

∵∠1=∠2,

∴∠1=∠3.

∴a∥b.

师:(1)(2)小题得到结论的过程是用的什么推理?

众生: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

师:(3)得到结论的过程不是合情推理,那么这种推理方式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演绎推理

师:为了证明这个命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应先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请一位同学完成一下?

生4、已知,△ABC中,AB=AC,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证明一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在Rt△ABD与Rt△ABC中,

生6:可以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也可以取BC的中点D,连接AD,再证明△ADB≌△ADC。

师:很好(师顺便将生5证明的主要步骤标上P1P2P3,q),请同学们再观察生5的证明,P3是怎样得出的?

生7:根据P1P2两个条件为真,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推出P3为真.

生8:由于P3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到q真.

师:像这种推理的方法叫做演绎推理。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演绎推理,并尝试说一说什么是演绎推理?

生9:由概念的定义或一些真命题,依照一定的逻辑规则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通常叫做演绎推理(这一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完善下完成).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前面学习的利用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师:而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其基本特征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

师:我们再看前面证明的步骤P3,q,由P3得到q的依据是什么?

师:很好,上面由P3得到q的过程,我们可以详细的写为: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经常使用的推理形式。其中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师:很好,这里“M是P”是什么?“S是M”是什么?“S是P”是什么?

生10::“M是P”是大前提—----提供一般性原理,“S是M”是小前提—-----指出一个特殊的对象,“S是P”的结论.

师:大前提与小前提结合,得出一般性原理和特殊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S是P”的结论.

在实际使用三段论时,为了简洁起见,经常略去大前提或者小前提,有时甚至都省略去。例如前面“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证明中,由P3得q就略去大前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引例(3)的证明中,得到∠2=∠3时,略去了大前提“对顶角相等”,小前提“∠2,∠3是对顶角”等.师:下面再看几个例题

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如图),求证EF∥平面BCD.

(处理方式,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之后师生一起点评,并强调在数学解题的书写时一般是略去“大前提”.除非“大前提”很生疏.从而使学生养成书写严谨的好习惯,并且师生一起小结:线面平行的基本方法.)

㏒a(a+1)>㏒(a+1)a,

师: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你能想到经常是用什么知识、方法吗?

师:证明此题能直接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吗?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对数的差异、特点。

生12:第一,这两个对数的底数不同,第二,不等式左边对数的真数大于底数,不等式右边对数的真数小于底数。

∴㏒a(a+1)>㏒aa=1,

从而㏒a(a+1)>㏒(a+1)a.

师:这里用到的推理规则是“如果aRb,bRc,则aRc”,其中R表示具有传递性的关系,这种推理规则叫做传递性关系推理。当然有些“关系”不具备传递性关系,同学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生14:“≠”关系不具有传递性.∵1≠2,2≠1,但1≠1是错误的,∴“≠”关系不具有传递性.

例3:证明函数f(x)=x6-x3+x2-x+1的值恒为正数。

师:要证明一个式子的值恒大于零,一般情况下我们如何处理?

师:对生17变形得到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对我们证本题有什么帮助?

生18:x6≥0,x2+1>0,要证明f(x)的值恒正只要再加一个条件

生18:当x≤1时,x6≥0,(x2+1)(1-x)≥0,且这两个式子不能同时取到零.

生19:没有,只证明了当x≤1时,f(x)的值恒正;x>1时还未证明.

师:x>1时如何证呢?还能用生17变形后的式子证明吗?

生20:生17变形后的式子不能证明当x>1的情况,应回到原来的式中去.

生21:∵x>1,∴x6≥x3,x2≥x------------(A)

师:这样此题就解决了,请同学们完整写出此题的证明.

师:在这个证明中,对x所有可能的取值都给出了f(x)为正的证明,所以断定f(x)恒为正数,这种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在内的演绎推理规则叫做完全归纳推理.

师:请同学们举出以前用完全归纳推理解决过的问题的例子?

生22:“一条直线与两平行平面所成角相等”的证明。

师:很好,这个证明分三种情况①直线l与一个平面垂直;②l∥或l,③l与斜交.不再多说了.请同学们做练习A、B的各题.

1、什么是演绎推理?三段论?

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曲区,作用?

3、体会传递关系推理及完全归纳推理.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师生一起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师:(结束语):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如:“你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这一结论,是略去大前提“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略去小前提“你是学生”的三段论推理.事实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思考便能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用数学.下面布置作业.

作业:P62,习题2-1A,T1,BT3,下课.

数学教案 篇12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模型、圆规、投影仪、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什么叫做圆面积?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比较哪个圆的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比较大小。)相差多少呢?

3.引出课题。

二.推导

1.问: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半径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谁大谁小?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呢?2倍呢?

2.师生共同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按要求对折4次(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对分地折),然后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开,得到一个近似于圆的纸片。

3.教师操作: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5次,剪一刀展开。与前一次剪的作比较,使学生知道,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也就越接近圆。

4.分析推导。师生共同拿出剪好的图形分析:这个图形等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是什么形状?(等腰三角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什么图形的面积?

板书:图形面积=等腰三角形面积n=底高2n=Cr2n

=2rn

圆的面积=r2

边板书边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C)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什么?(半径r)

5.在上面推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4人小组动手把准备的圆分成相等的16个小扇形,再拼成其他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教师巡视,取学生拼成的各式各样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选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三.巩固

试一试。

四.总结

五.作业

学生口答

师生共同操作

师生共同操作

教学反思

已经是第2次教毕业班了记得第1次教的时候,还是幼儿园的院长一早每天都要过去一下,课前准备就不够充分,上课就照本宣科。而现在教这个知识的时候,不仅教具演示而且学生实际操作,所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可以说连中下生都能灵活应用这个知识。

数学教案 篇13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1-5节。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1、学习1-20按群计数,5个5个数;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5个红棋子,再插5个黄棋子,5个蓝棋子,5个绿棋子,一共2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具、学具:1~5的数字卡片,5个正方形(其他学具均可),5颗豆豆。

1.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拿出4个正方形,然后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分看,有多少种分法,看谁的方法多。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同位互相帮助。分好后,可以同位交流。

2.交流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4个正方形分成两份,现在谁愿意告诉老师你自己的分法。(让学生回答)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现在,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请他来教教大家。(让这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如下:

3.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4.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

5.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教案《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1-5节》。

6.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正方形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5的组成你们会吗?

7.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8.检查学习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整理如下:

9.自学3和2的组成。

10.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1.玩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示范:告诉学生老师有5颗豆豆,现在老师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请你们猜猜老师的左手有多少颗豆豆。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5可以分成1和4,所以左手有4颗)再变着数猜。

(3)师:老师再请你们和书上19页的这位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把猜的结果写在书上。

2.举数字卡片练习: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

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然后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5以内数的组成,又通过各种练习,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②为什么1+4=5?写出算式1+4=5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②为什么1+4=5?写出算式1+4=5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数学教案 篇14

1 、指出手中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出示梯形)同学们看,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抽一生指)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这个呢?

(抽一生指)

师:大家指得非常准确。这次呀,我出个难点儿的图形,你们看,能指它的周长吗?(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抽二生指)

师:这么复杂的图形都能指出周长,真不简单。你们桌上还有许多图形,快拿出来在小组中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指出周长。

(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在小组中讨论得很热烈,谁想上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图形?

生1:我最喜欢三角形,它的周长就是这三条边的长。(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上指出周长)

生2:我喜欢五角星,它的周长在这儿。(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上指出周长)

生3:我喜欢圆形。(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上指出周长)

2、描出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指出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能把你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描出来吗?

(生动手描,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好办法?

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把图形放在纸上,一只手按住图形,另一只手沿着边描一圈就可以了。

师:你真聪明,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

3、找出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周围呀,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从它的表面找出它们的周长吗?请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铅笔盒的面,它的周长在这儿。(边说边指)

生2:数学书的面,它的周长在这儿。(边说边指)

生3:黑板面的四周,课桌面的四周就是它们的周长。

……

师:是呀!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4、知识的扩展:

电脑演示两种图形,有两只小鸡,分别围绕两个图形的边缘走一周,两只小鸡走的路线长度相等吗?

数学教案 篇15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等分的含义。

1、教师:在活动之前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两只笨狗熊》。

2、教师简单重复故事内容。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

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对吧!

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2、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分出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

并且引导幼儿把分开的两份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来的要小。

(1)把这些图形分别发到每个孩子手里,每人一个,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幼儿操作。

4、教师总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1、教师:刚刚我们把正方形的面包分成了两等分,就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

如果有四个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分呢?

2、刚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一个物体,分给两个或者四个小朋友,

现在呢,老师这里呀有些糖果,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一下,怎么分呢?

班上有这么多小朋友啊,怎么办,老师想每个小朋友都分一点,你们来帮帮老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小结。

(2)把幼儿分组,每组请一个幼儿来拿盒子,其余小朋友从盒子里自己拿糖果,

每位幼儿只能分两颗糖果。

(3)鼓励幼儿介绍平均分的意思,并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4)请幼儿相互检查是不一样多,对了就鼓励,不对就请其余幼儿帮忙。

(5)教师小结: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或者一盒整个的物体分成一样大小或是一样多的物体。

1、向幼儿介绍糖果的好处和危害。

喜欢《数学教案十五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24小学数学教案十五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如何写优质课的教案?这篇“小学数学教案”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独家推荐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此篇内容仅限参考阅读!...
    2024-04-0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数学教案十五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数学教案十五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
    2024-05-05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教案(内容十五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针对您所需的资料“大班数学教案”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资源,我们很高兴地提供本文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
    2024-06-25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十五篇 希望这篇“大班数学教案”能够符合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满意。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如果你喜欢这个网站请记得将它添加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
    2024-08-04 阅读全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十五篇 您提供的信息让小编找到了以下有用的资料:“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下列的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4-04-17 阅读全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如何写优质课的教案?这篇“小学数学教案”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独家推荐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此篇内容仅限参考阅读!...

2024-04-08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数学教案十五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

2024-05-05 阅读全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针对您所需的资料“大班数学教案”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资源,我们很高兴地提供本文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

2024-06-25 阅读全文

希望这篇“大班数学教案”能够符合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满意。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如果你喜欢这个网站请记得将它添加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

2024-08-04 阅读全文

您提供的信息让小编找到了以下有用的资料:“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下列的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4-04-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