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纹饰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学难点:对彩陶纹饰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上图的三张图片,大家能说一说这上面的三张图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张图片,例如绘画写生时候的陶罐,博物馆中的人面鱼纹盆,生活中烧制中药材的陶罐,让同学们熟悉陶器)陶罐,陶盆总称为陶器(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对就是陶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器)
2.讲授新课:
(一)陶器常识:(讲道陶器,首先老师又一个问题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们来重点讲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从纹样,构图,色彩,用笔技法讲授)图片展示
(1)欣赏《人面鱼纹盆》(让同学们通过从纹饰,色彩观察)
造型:结实敦厚作画地点:盆内壁
色彩:红、黑色
纹饰:人纹和鱼纹相结合了,产生了一种新的纹样,人面鱼纹。
用笔技法:简洁
绘画内容: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在游动两条小鱼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话,是不是像小鱼在水中嬉戏呢?
(2)欣赏《彩陶瓮》(同学们说说看)通过老师上面带领同学们欣赏的`人面鱼纹盆的方法,现在同学们欣赏下这个陶器。造型:圆浑,饱满
作画地点: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红、黑色
纹饰:几何纹样,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用笔技法:简洁,大胆
总结: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现出的陶器,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3.巩固提高:
对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学们看上图)观赏从彩陶的地点时大家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同桌)
作画地点:大部分内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问:为什么只在这些地方有画?)
4.小结作业:去网上找些你喜欢的陶器上的纹饰,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3
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法国近代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法国近代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是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的浮雕。它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整个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女神,她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是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加莱义民》,是一座表现爱国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纪念碑。它取材于十四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的六位市民为挽救全城人的生命勇于牺牲的历史事件。罗丹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以单独的一座人像和运用象征的手法的框框,采用了以写实的手法着重表现六位义民即将英勇赴难时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布朗库西的肖像雕塑《波嘉尼小姐》是西方现代主义雕塑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它的特点是形体的高度的单纯化,即形体的塑造只要能表现出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即可,不必再考虑其他的细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雕塑艺术的传统观念。所以,西方美术家称布朗库西为“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也是一件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雕刻。它被安置在苏格兰的丘陵地带的一个山坡上。作者不仅运用现代主义美术常用的夸张、变形的手法,而且从原始艺术中吸取灵感,把原始艺术的稚拙的风格与现代单纯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而又神秘的气息。
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纪念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重建被德国法西斯严重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大胆地运用了立体主义美术的手法,对形体作了夸张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处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的呼喊”,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使人久久难忘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与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情感有机的统一,成为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中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杰作。
里维拉的雕刻《无限大》是安置在美国纽约市国立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雕刻。作者利用现代流行的不锈钢材创造了一个似乎无始无终、一直处在运动状态的曲线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阳光照射下,不锈钢材的不同的曲面会反射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它与不断变幻着的曲线形态给人以种种奇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像《无限大》这样的抽象雕刻,虽不表现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但通过它的有意味的形式,仍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并使人感到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从西方传统的写实的雕塑演变到现代的各种形式的雕塑,无疑是雕塑艺术的重大发展。它生动地展示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复习思考题:
1.罗丹的《加莱义民》的思想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2.西方现代雕刻的发展趋势。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体验与感悟(二)畅谈与交流(三)理解与探究(四)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三)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5
一、引人新课
观赏石膏像《米罗岛的维纳斯》,阅读诗歌,讲述相关神话,谈论雕塑的审美感受。引入话题,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二、新课讲授
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重点作品:《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炼铁饼者》《三女神》、《刮汗污的运动员》、《里切亚战士》、(古典时期)
《拉奥孔》《尼开神像》(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的建筑
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
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
重点作品:《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奥里略骑马像》
5、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
重点作品:《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
三、小结与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2、教师谈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3、思考希腊、罗马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4。应学生写短文波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忌空谈,多联系实际。建议阅读希腊罗马的神话。后记:这是我多年前的一节对全省的公开课,标志着我美术欣赏课风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附:优秀学生作业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6
目标:
使学生对欧洲17|18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主要了解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凯兹等画家及作品。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7世纪三大油画家介绍。
难点:
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
准备:
课件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学生有关伦勃朗的资料介绍。
(问题)伦勃朗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或作品出现引出课题
展开:
1、《夜巡》又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群像》(1642)(画布油画)
(内容)作者画的是什么?
(教师介绍)
幻灯比较:集体肖像画形式
思考:《夜巡》的画面构成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伦勃朗这样画,你觉得好不好?
讨论——表达
得出伦勃朗作品的特点。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画布油画)
请学生欣赏
(分析)伦勃朗的成名作
2、《宫女》(1656)(油画)肖像画
欣赏作品(教师介绍作者)
作品特点分析画风写实,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
其它作品欣赏
3、《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1617)
神话故事画
介绍鲁本斯(教师)
欣赏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的特点(学生)
总结特点(师生)
提示:是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弘的特点。
鲁本斯其它作品欣赏。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
达维特(历史画)
题材介绍
分析作品人物、神态、动作
学生小结主题
5、《1808年5月3日的屠杀》(1814)哥雅(历史画)
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莎斯基亚)。妻子富裕的家庭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展开:
1、《夜巡》(1642)(画布油画)
(内容)是当时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一种保安武装)请伦勃朗绘制的一幅生活群像画。伦勃朗把它处理成以队长班宁·柯克为中心,射击手连执行一件紧急任务即将出发的场景。
伦勃朗作品特点: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
2、《宫女》(1656)(油画)
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塞维拉。12岁学画。1623年应召到首都马德里为国王菲利普四世画像,一举成名,被任命为宫廷画师。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画了《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终身在宫廷工作。最后在繁杂的事物中劳累而死。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神化故事、风俗画。早期作品《煎鸡蛋的老妇》(1618)、《塞维尔的卖水者》(1619)。
《宫女》是晚年挤时间完成的本人一幅特殊形式的肖像画。作品特点:画风写实,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
3、《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1617)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比利时)最著名的画家。擅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和风景画。宗教信仰上,他是保守派。但绘画上,努力吸收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加上他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形成了一种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鲜明画风。
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孪生子劫夺迈锡尼国王的孪生姊妹的故事。鲁本斯的兴趣不在于情节本身,而在于通过劫夺和反劫夺的戏剧性激烈斗争构成的强烈动势的构图。热烈明快的色彩和富于肉感的人体,是鲁本斯绘画的特点。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积极肯定和歌颂。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历史画
题材:罗马城和邻城阿尔巴交战,双方各派三兄弟格斗,以定胜负。而双方之间又有姻亲关系。但是,罗马城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义灭亲。
主题: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5、《1808年5月3日的屠杀》(1814)哥雅(历史画)
小结:
后记:9班:今天上课教学效果较好,原因多方面。
1、学生查找的资料是一个网页,学生较有兴趣,且图片较多。学生的图片给同学有一种吸引力。
2、导入的方法较合适。顺着学生的讲解,从伦勃朗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代1642年入手,提出设问:为什么说1642年对伦勃朗一生来说有转折性的意义。然后讲解欣赏《夜巡》,采用与《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夜巡》受冷遇的原因。
3、主次较为分明。伦勃朗、委拉斯凯兹、达维特作为重点。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7
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B、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C、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D、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动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动物的设计与印制。
建议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二、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里画的是什么内容(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是演戏的人,有的说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连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画面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的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你们想做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刻版画。
2、感授新知(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投影出示上图)
幻灯片出示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一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二黑白木刻可以表现很多可爱的动物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设计。
3、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
⑴起稿:
①把你想要表现的动物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②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也可以画在复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③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⑵刻制:
①由于版上涂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的显示刻作效果。
②刻作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板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③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⑶上墨:
①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粘于油滚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②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⑷磨印:
①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②用木蘑菇或瓶盖摩擦拓印。
⑸完成:
①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②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三、评价阶段:
⑴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学生的评价:
我感受到了木刻版画的艺术美;
我掌握了黑白木刻的制作技法,制作出了有趣的作品;
我的套色木刻作品虽然粗糙,但下次再做就有经验了;
我的动物可爱极了。
⑵互评: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的评价:
是否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木刻版画的感受;
是否理解版画的特点并能运用木刻版画的不同刀法;
是否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是否有成功的体验;
是否能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是否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⑶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四、拓展延伸:
⑴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年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邀请老师和家长参观。
⑵为自己和朋友制作动物、花卉、人物、藏书票、贺年卡,互相赠送,表达美好的祝愿。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园教案《高中美术优秀教案PPT内容(优选八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美术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