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文章中幼儿教师教育网发现“老师也疯狂观后感”是非常优秀的一篇文章。要想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抓住哪些精髓呢?记忆中有许多相当经典的桥段都来自于一些经典影像,优秀的影视节目能够让我们观看完后充满力量。 记录观后感,分享心得体会,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品位影片中角色的感情和精神状态,相信您浏览完本文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电影《老师也疯狂》。它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肖子恩的老师的故事。肖子恩被教育局派到一所学校的六年级1班实验班做班主任。他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因为他每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和书本无关,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
有一次实践,因为学生去帮清洁工扫地把身上的衣服弄得很脏,老师就去酒店开了两间钟点房让学生洗澡。因为孩子没有在正常放学的时间及时回家,家长很着急,跑到学校,校长知道这事后,因为这个事情先把肖子恩老师进行了停职,等调查清楚这件事以后再做最终决定。
几天后,学校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是,把肖子恩老师调回教育局。
自从肖老师被调走以后,学生们又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几天后,数学老师让班长上台去在黑板上写一道数学题。可发生了一件万万没有想到的事,班长走了几步,不知道为什么就意外的倒下了。救护车到达学校,马上拉着班长到医院抢救。抢救了几分钟,医生推着床上的班长走出抢救室,说:“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才倒下的,估计没有什么事情,休息几天就可以正常上学了。”
第二天早上,校长给老师们开会,老师们早已坐在座位上,校长一来,只见现在带六1班的那个老师站起来,给校长辞职,那个老师一辞职,校长就不知道再让哪个老师带六1班。有好几个老师说:“让肖子恩老师回来带这个班吧”。校长思考了一会儿,同意了。
考试完几天后,突然广播里说道:“全校同学请注意,全校同学请注意。六1班各科成绩平均分全校第一。”广播里一说完,六1班一下就沸腾了。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和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这部电影也属于一部喜剧,中间的笑点也是不少。比如最早肖老师骑摩托车摔倒的原因:骑着摩托车看路边美女,然后不小心摔倒了。还有后来学校的外教老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部电影还告诉了我们几个道理:有的时候我们的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学习和精神的压力不能太大。我们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不能因为要在期末考个好成绩就不休息,不吃饭,不能为了孩子在期末考100分而去把作业量加大,更不能逼着他去写,强迫他去写。先和学生做朋友,让他知道学习的乐趣,让他自己去写,主动的写。让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写,这样才能让他记住,不然的话他自己永远都记不住,就像是后面学着前面忘着,前面的就跟没学差不多。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2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都会被学生们所称赞,称之为“知识的灯塔”,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想过我们老师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喜怒哀乐。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一部影片——《老师也疯狂》。这一部作品让我们老师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能更好地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这部影片的视角真实而独特,就像是我们教师们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值得一看。
这部影片诠释了教师行业的真实和辛酸。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老师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良苦用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责任都非常大,可是,他们仍然奋力坚持着、为学生成长尽心尽力。影片中,老师们的呈现也非常真实,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性的一面,更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常常被低估,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全天24小时都在走班台阶的老师,每个孩子的成绩,是花心思、用精力、用汗水和甜言蜜语,最终唤醒的结果。《老师也疯狂》的出现,让人类能够了解和尊重那些默默耕耘于课堂的教育工作者。慢慢的,社会上也开始更多的给予老师们关注和支持。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我们教师尊贵、富有、权威的作品,反而微妙地将教育工作者深藏于内心的压抑、紧绷,放大了出来,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老师痛苦经历。影片中的炫酷特效、慌乱狂乱的情景和紧密刺激的情节,若不是来自于心底的哀愁,都无法避免成为《集体秃顶》一系列电影的老师版式。但是,导演的巧妙用心设计并表现了这些人性和情感,成功地让本片跳脱出爆笑桎梏,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老师题材之一。
总的来说,《老师也疯狂》是一部好片,尤其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让我们从影片中看到自己,进而找到自我。相信,他们抱怨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同僚,以及我们那些抛头露面,秀神通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在教育这个广阔的领域中,获取到的只是一个个平凡而又深刻的人生教训,更是对我们职业的莫大尊重。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3
故事发生在卡拉哈里是一个距离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有6000公里的非洲土著部落,而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对于现代大都市的事物却一无所知,过着原始的生活。贫瘠而荒凉的卡拉哈里看上去就像是人类无法生存的沙漠,在那里,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就连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而纷纷离开。然而,在乐观的卡拉哈里人看来,这里却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祖祖辈辈都快乐的生活在这里,他们靠挖树根、收集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来解渴,共同分享捕猎来的动物以维持生命。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和纷争,有的只是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部落居民基的两个孩子不小心搭上了途经卡拉哈里的偷猎者的卡车,由此开始了他们一场短暂而奇妙的旅行。一路上,他们和车上的一堆象牙作伴,不小心掉入水箱,更欣喜的是,他们见到了这一辈子从没见过的水。摘食树上的果实,哥哥不堪从车上跌下车,为了找寻弟弟,哥哥不惧艰险向前追踪。这时弟弟也下了车,正碰到豺狗的追击,跺到了山石上,哥哥的到来为弟弟解决了危极,两兄弟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让人感受到执朴的亲情。
发觉两个孩子丢失了,为了寻回亲人基踏上了征途.,不辞辛苦沿着车轮印一路的奔跑。植物学家和他的女博士妻子驾驶着飞机不幸误入沙漠,为了求生,他们不得不开始在沙漠种中艰险的行进,开始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一路上,两个来自于大城市的人遭遇了从未想象过的奇趣经历,与猿猴、蜜獾、蝎子……这些看似危险的动物展开了一连串惊险的而奇妙的故事。植物学家一度脱水,幸运的是遇上了寻找孩子的基,基用最原始的方式救了他,3人结伴而行。
而带着两个孩子免费观光旅游的偷猎者仍毫不知情,他们还在盘算着带着满车的象牙去与传说中的老大接头。于是,这些来自于不同地方的三类人偶然碰头,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正义战胜了邪恶,寻亲的终于一家团圆,逃难的总算性命无忧,作恶的也不免作茧自缚。
影片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的人间的执朴亲情,在危难中求生的愿望,和人世间存在着的“爱”。
也使我联想到前些日子有两名矿工被埋在矿井下,凭着生存的欲望,靠着吃煤喝尿,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一片天;也联想到山西小煤窑,小砖窑的童工事件。蝼蚁尚知苟且偷生,是谁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力?值得我们深思。古人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国父孙中山一生宣传博爱观,是通过对人们的道德感化,使人们在“互助”与“博爱”的精神启导下,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贫富的差别,实现人类的和谐、幸福和大同。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为之而奋斗吧!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4
《老师也疯狂》是一部贴近现实、刻画出当代中国教育现状的电影。影片中,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最终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影片所传递的教育精神和价值观,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1.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品德的塑造
影片中所表现的黄教授是一位追求卓越的教师,他不仅以学科知识为己任,更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他在课堂上力促学生的参与、思考和创造,他不仅教授学科知识,更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他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赞扬。
2. 课堂需要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影片中黄教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创造。他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教育实践的艺术特征。而另一位老师则是靠着掌声和口哨来让学生们兴奋起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成长。因此,理性思考和积极沟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3.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在影片中,黄教授发现在他的班级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却深受排斥,于是他主动发现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积极发展,成功让这位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也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能力和兴趣,教育不能简单地套用模板,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 教育中需要有表扬和赞美
在影片中,黄教授在课堂上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嘉奖学生的才华和努力,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像黄教授一样,在教育中注重表扬和赞美,这是从正面激励学生获得进步、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
5.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黄教授和他的班级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长期的发展。与学生结交朋友、抛却枷锁、尝试新事物,黄教授都大胆尝试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体制。这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尝试真实生活中的事物。
总之,看完《老师也疯狂》这部电影,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成就人才的过程,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过程。我们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要更加注重把握教育创新的思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5
老师也疯狂?到底有多“疯狂”?抱着学习创新的念头,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完电影,却感觉“疯狂的老师”不疯狂。
电影着力刻画了六年(1)班班主任肖子恩老师的疯狂之举,比如,把学生带到湖滨的草坪上课、带学生到废品收购站给垃圾分类、带学生到敬老院去看望慰问老人等等,这在导演看来或许已经是非常出格的“疯狂”之举,其实,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早已经有这方面类似的实践,所以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疯狂的。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最终要在学生的身上来体现。在电影中,肖老师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正是他对两个男生的转化。
“书呆子”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父母相继因公殉职,留下他与奶奶相依为命,而奶奶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靠自己当保姆打零工苦苦支撑,供养着小男孩上学。肖老师通过学生的档案资料了解到信息之后,到小男孩家家访,鼓励他做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帮助爸爸照顾好年迈的奶奶;他又找到校长,请求校长把小男孩的奶奶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以帮助和照顾烈士的遗孤。肖老师的情怀真的让人感动。教育如果只看到分数,如果只是应试的训练,那么,学生就会异化为“考试的机器”。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继往开来。那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应改是人而不是分数,应该是人的发展而不是技能的训练。教育要看得见“人”,只有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关心才能真正到位。电影的开头说,六年(1)班原来是一个“乱班”,“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原来的班主任都像电影中的宋老师那样,只要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没有真正的关心。
电脑“天才”是一个憨憨的男孩,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就没有一天是欢乐的,继母对他也算是极尽关爱,他却根本不买账,始终冷脸相对。妹妹的笑脸,父亲的呵斥,都没有让他有半点改变。生日那天,父亲原本安排一家人到餐厅为他庆贺,他却跑到了母亲的墓前去祭奠。折翼的天使让人倍加心疼,孩子的迷惘也深深地刺痛着肖老师的心。他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境况,心情会是怎样?正是他的点拨,让孩子打开了心结,理解了爸爸的苦衷,也接受了自己继母,第一次自然地喊了一声“妈”,第一次主动牵起妹妹的手带妹妹去玩。继母欣慰之余,不由的感慨:“还是肖老师有方法啊!”其实,我想说,肖老师用的不是方法,而是一颗真诚的心!教育是需要直抵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很难被量化的,如果用标准化来衡量评价教育,客观的数据也许并不一定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如果只想用一些所谓的“方法”就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就足够面对个性截然不同的学生,那也是荒谬可笑的。
老师没有“疯狂”,那么,是谁“疯狂”了呢?又是什么“疯狂”了呢?这部电影并不能反应教育的全部,但难得的是,在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能够关注到社会现实中的教育领域。家长、学生、老师……不同的人走进电影院,看完电影会有不同的思考,也许这就足够了。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6
最近,我阅读了《老师也偷偷看的科学书》这本书,这本书有读后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地方,不信,听我徐徐道来。
一、生动。这本书采用了一问一答的讲述方式,让读者在带着疑问阅读后获得了许多知识。如一位小朋友问: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作者答道:“因为地球外围笼罩着大气分子和其他的微粒,当阳光射入大气时,它们散射了太阳光,所以了呵,小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原因了。”作者懂得这么多知识,让我在心里暗暗的佩服。
二、新颖。以前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看科学类的书,因为我觉得这类科学书既晦涩难懂,又很无趣。而这本书用通俗易懂、新颖的语言让我读了这个故事还想读下一个,读了这一个又想读另一个……总之,整本书看完了,我觉得意犹未尽,让我大呼“不过瘾,不过瘾。”
三、奇怪。在平常,我们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想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问,也可能是身边的人根本不能解答这样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根本就不拘小节,如“在航天服里放屁会怎么样啊”、“兔子会放屁吗”等许许多多从来都没听说过的奇怪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勇于思考问题,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尽管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我们仍然要进一步的了解问题,“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说,我们要多问问题,勇于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海洋里取到真经,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7
电影剧情:
光正实验学校“六一”实验班,是一个终日充斥着自私、鬼马、娇气、难缠、集结了全校超级不良学生的问题班级。为了整顿这个宛如毒瘤一般的班级,校方请来了有过海外教学背景的热血教师肖子恩来担任“六一”实验班的班主任。不服管教的问题学生们轮番给新来的班主任肖子恩下马威,企图吓跑这个毫不起眼的新老师。肖子恩却始终不以为然,一心想要积极拉近与大家的关系,并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激发、引导、打动这群问题学生,他不按常理的教育方式亦引起了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不满,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陷入窘境的肖子恩却始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们,并努力将他们领向正途,达成学年总成绩第一的目标。
背景介绍:
作为“青春中国”历年来的总导演,赵宏丽表示从晚会和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小演员们首要的任务不是要去想如何去在表演方面提高,而是要忘记表演的痕迹,完全的还原到最天真原始的状态。赵宏丽导演称,现在的时代是跨越度相当大年代,不同于此前的青少年电影的拍摄技法。
电影出品人、总导演赵宏丽女士一直从事着跟艺术相关的工作,曾参与策划、制作,执导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汉语桥、孔子学院大会和青春中国大型系列活动等多台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艺术活动,在这么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赵导发现了很多有艺术天分的人才,她希望能为这些青少年艺术人才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站到屏幕前,把他们的才华展示给观众,正好李永媛编剧手中有这样一个关于青少年教育改革的剧本,赵导看过之后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剧本,便着手筹备了这部影片。
赵导也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给那些因为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亲情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饱受煎熬的学校、家长、老师一些启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面对学习、生活当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这部影片,使学校和家长能够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更多的从心理上关爱孩子。
角色概述:
片中的演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小演员。这些能歌善舞又好动的小演员,聚在一起就是一出喜剧。很多剧组人员都乐得工作之余与这些天真的小演员打成一片。
幽默、张扬、个性独立、不符群规、现行教育体制的受害者,也是挑战者,认为孩子教育要遵循成长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亦不可压制个性,秉承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践行者。
肖子恩的支持者之一,温婉、漂亮,是孩子心中“女神”,饱受传统教育体制只重视主课,不重视副科之累,渴望改革,却力不从心,欣赏肖子恩的做派,却不敢直面表达出来,多疑,猜忌,小女人情怀。
家长眼中乖乖女,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踏实、正直、善良的代名词,为了把好学生、好女儿的角色扮演好,压制内心的激情与渴望,肖子恩的到来,改变了=====
电脑“天才”,叛逆、孤傲、内心封闭,冷漠并仇视家人,肖子恩以独特的“破冰”之法,打开了闭合的心灵====
鬼灵精怪,话唠,老师同学眼中的“不着调”,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经常“鬼话连篇”=====
“臭美妞”,孤傲、讲究吃穿、喜欢攀比====
怕老婆小男人,喜欢“小算计”,是女儿的“同盟军”,“技俩”经常被老婆“揭穿”,后果?不可想象!
女企业家,强势妻子,传统教育理念的拥护者,“为分论”者,以“恩威并济”的方法“胁迫”女儿服从。
女儿秉承了他的“精怪”个性,常年不在家,用金钱和物质替代父爱。
传统教育体制的代表者、拥护者,践行者,理所应当地认为学习、分数是孩子的天职,其它均属不务正业,与肖子恩势不两立,喜欢打小报告,经常添油加醋制造冲突和矛盾。
体制内开明校长,寄希望改革,遇到问题又怀疑改革。
英语教师,中国通,热爱中国文化,肖子恩铁杆支持、爱慕者,漂亮、开朗、大方,因为率真,肖子恩的情感世界经常被搅扰起阵阵涟漪=====
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8
《上帝也疯狂》是个挺好玩的电影,基本处在石器时代(这个词用在布须曼人身上还不大准确,他们生活的沙漠里面没有啥石头,只有点木头)的土著人,成天乐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裕或者是怎么贫穷都跟他们没啥关系。突然有一天有个闲着没事的飞行员“叭”把一个可口可乐瓶子扔给了他们,于是那个叫“凯”的土著人可高兴了,这是上帝的大礼啊!没别的东西比这个玩意儿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头还可以吹出点声音啥的,可是这个好东西好是好,却——催发出了这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个,凯哥很生气,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为这个干起来了,不和谐了。
凯倒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好战士,觉得这个玩意儿不是啥好东西,是上帝给他们的不祥之物,坚决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给刨出来了,没法子,凯索性去寻找“世界之尽头”去解决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师汤普森小姐,外面有会“收集肥料”开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须曼话的“白毛神”修车师傅,哦,最重要的一点,外面还有一开枪干掉半个政府的坏人,所有的这些,对于凯来讲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须曼凡人,要泡妹子,开破车和搞得教室叮当响是不行的,因为一点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开车,把车挂到树上也是不行的,与洪荒状态的布须曼人相比,文明社会有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