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教案
发布时间:2024-07-13 泥人张教案泥人张教案推荐。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我们认真挑选为大家推荐这篇有收获的“泥人张教案”,本文内容丰富欢迎大家阅读!
泥人张教案(篇1)
教学建议
一、作品概述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君子于役》为《王风》的著名诗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思夫诗。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久投不归的丈夫的抒情诗。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中有画,富于田园生活气息。
二、《关雎》简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三、《蒹葭》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四、《君子于役》简析
本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头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经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涌。“鸡栖于埘”三句,转入写眼前生活实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阳西下时,禽畜纷纷归家,上窝的上窝,入圈的入圈,各归其所,悠然安憩,联想起万物皆定时有所归,只有自己的丈夫长期在外,徭役无期,归期难卜,因而“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最后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
第二章头两句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时间之长久和无尽期。“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团聚?无限的思念、无限的痛苦表现在这句深沉的发问中,并以家庭的温暖反衬出丈夫长年只身在外的孤苦与凄凉。再睹入暮时禽畜的各归其所,进窝入圈,饱食安息,联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劳苦无依,深情地发出“苟无饥渴?”的疑问与关心。这带有疑问与希望之句,内涵丰富,有对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温饱的担忧,更有对丈夫能够温饱的希望。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细腻,具体地表现出主人公对丈夫思念与关怀之情。
全诗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复咏叹,每句领起一层。
泥人张教案(篇2)
爸爸妈妈带我去古文化街游玩。一到那里,我非常兴奋。那里都是古香古色的文化小店,仿佛让我回到了古时候的街市。
其中有一家让我觉得很特别,就是中外闻名的“泥人张”店,店门口“泥人张”三个金色的大字,闪闪发光。里面的泥人应有尽有。它们色彩艳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摸摸这个,拿拿那个,都爱不释手。
听导游讲,天津泥人张创始人名叫张明山,他从小爱好捏泥人,练就一身绝技,18岁便得“泥人张”称号。192019年,张明山的作品《编织女工》获得了国际大奖,从此名扬天下。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泥塑艺术的代表。
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泥塑作品。孙悟空鬼灵精怪;猪八戒憨厚可爱;沙和尚不辞辛苦;唐三藏朴素善良。泥人张把他们塑造得好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使我不由得对泥人张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更有意思的是,“泥人张”店里还现场为客人做泥塑。爸爸说让我也切身体验一下。我便坐在了师傅的面前,师傅仔细地端详着我,让我侧脸、俯视、微笑......我很纳闷,为什么还不给我做泥雕呢?师傅笑了,告诉我说:泥人张之所以能够栩栩如生,就是能够抓住人物的细节,特别是眼神的塑造。一旦把眼神抓住了,整个人就活灵活现了。我恍然大悟,按照师傅的要求不断地变化姿势。最终,“我”的作品诞生了。哇,太神奇了,和我一模一样,就连我的发卡、蝴蝶结、鞋子都和真的一样。我手捧着它,就像捧着一个稀世珍宝一样,怎么也看不够。师傅这时候给了我一个水晶盒子,把泥塑的我装到里面。他告诉我说,泥人张雕塑的五十年颜色也不会变的,能够保存一辈子。我真的好喜欢泥人张,不光是因为这个泥塑,更为泥人张这个传统的艺术传到世界各地而感到骄傲!它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时代的穿梭,还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所以,我决定,我要每年给自己做一个泥人,这样就可以把我的人生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一直到老。那将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啊!让我们共同期待吧,到那时,可别忘了到我家来参观啊!
天津卫是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习风强悍。仅百余年来,凡是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有的在显耀上层,有的在市井民间。作者便把这些人物的怪异之处,奇闻妙事,一一记录了下来。《俗世奇人》就这样形成了。
这其中,有治牙的华大夫;有粉刷匠“刷子李”;甚至还有专门靠卖家产,卖出的天津首富:蔡二少爷等等。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者笔下的俗世奇人,就是各行各业都有。这些人虽然都出生于一个平凡的世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常常令人匪夷所思。在这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个捏泥人的,大名张明山。
生活中,我们也是一样,不但要勤奋、刻苦的学习,而且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会成功。
在《俗世奇人》中,我知道了一位名叫张明山的工艺大师,传说他所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张明山早已不在人世,但对他所带创出来,并流传至今的“泥人张”工艺品,我始终心驰神往。
这天,妈妈从天津回来,真的为我带来了一个“泥人张”。
只见妈妈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古朴而典雅的盒子,上面工整的写着“泥人张”的字样,盒盖用两只象牙签固定着,我仿佛可以体会到里面那件工艺品的做工精美。当我慢慢的打开盒盖,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泥人张”收藏证书,而证书背面竟然有着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对“泥人张”的评价题词,我不禁对“泥人张”的作品增添了一层深深的崇敬。
我小心翼翼的捧出盒子里的泥塑,据妈妈讲这是一个反映天津传统风味小吃制作过程的作品,只见一个伙夫模样的人,身着围裙,衣服的褶皱刻画细致,面带笑容的眼神和蔼可亲,连那一颗暴牙也刻画的那样清晰,他左手拿着一碗叫“茶汤”的小吃,右手费力地托倾起一个硕大的铜壶,正往左手的碗里倾倒滚开的`水,这只铜壶是最有特色的,壶嘴是一个做工精致的龙头,龙身蜿蜒连接到壶身,每片龙鳞都塑的清晰可见,壶身足足有半人那么高,妈妈说:这壶的名字就叫“龙嘴大铜壶”。
看着看着,眼前的泥塑仿佛鲜活了,我犹如置身在满是吆喝声的集市里,一个人一边热情招呼着来往的客人,一边熟练的为客人冲出一碗碗美味的茶汤,龙嘴吐纳着缕缕白色的热气,龙头上的两颗艳红的绒球,随着每次的倾倒颤动不已,在这烟雾缭绕的情境里,我感受到由张明山大师开始,穿越流传了百年的泥塑工艺的魅力,我相信“泥人张”的传人们会继续精湛并兴盛这门艺术,并使它永远的传承下去。
泥人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了解泥塑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欣赏地方性的小泥人作品,了解泥人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
学会运用黄泥等原始材料,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生动的小泥人。
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与讨论——探索与归纳——设计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方法: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泥人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表现手法,收集一些泥人的参考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泥塑语言、造型和装饰手法创作生动小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地方性优秀泥人作品,体验泥塑这种原始材料制作的乐趣,体会泥人简单质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古老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泥人等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用自制的泥人作品表现情感思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
设计思路:
注重欣赏与思考,强调直接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泥人的造型与表现能力。
课题导入一段视频可以吸引许多学生的兴趣,先是从教学中从采用的方法来切合课题。附加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图,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小泥人的造型理解更加深入。结合知识与技能和教学目标,在对作品图进行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设计与制作小泥人。
用原始材料制作小泥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在分析与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示范与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制作中观察与讨论,以便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小泥人的造型与表现。
由于黄泥等原始材料的稀稠程度不容易控制;因此为了教室整洁,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准备好稀稠适中的泥;同时学生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方便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
制作完成后,可让同学根据每组的作品展开交流、讨论与评价,在评价中,着重在于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观察和理解各种民间泥塑的造型风格与表现形式,掌握制作泥人 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时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造型与表现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学具:
教学设备及软件:
多媒体设备
基本材料与工具:黄泥、颜料、平铲、雕刻刀、刮刀等辅助材料:喷壶、砂布等
参考资料:
教师的示范作品;“泥人张”作品图册学生准备:绘画纸(或速写本)、颜料、各色碎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分钟)按常规进行。
2、前提测评/导入新课(8分钟)
师:同学们,(PPT)老师今天上课之前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打开视频)。师:谁能告诉我,从故事中他看到了什么?生:一个勇敢的小泥人在过河。
师总结:对。这个勇敢的小泥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主角(PPT——课题)。
3、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PPT。
4、教学活动(13分钟)
师:大家都知道,泥塑很早就存在了,大家知道什么是泥塑吗?它的起源距今多少年呢?师: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4千至1万年的历史了。(PPT)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泥塑?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泥塑?有哪些种类?生:讨论回答,列举出。师归纳:泥塑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作品来深入地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间泥塑。
无锡惠山泥人的起源与发展。(PPT)
2师:大家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天津“泥人张”起源与发展。(PPT)
师:下面大家欣赏一些“泥人张”的代表作品,并思考与讨论,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欣赏,我们来思考一下泥人的造型与表现需要运用哪些技法呢?(板书)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捏、压、粘、接。这四个字是塑造泥人造型最主要的技法。
师:那么在制作中主要需要那些步骤呢?又该注意哪些呢?(PPT展示制作步骤)师:在制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步骤:首先是和泥时应注意:加水要适中,然后反复揉捏至不黏手而有可塑性方可。当然,这一步老师已经替大家完成了,但同学们字啊以后的自己创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刻画细节时,对于细节部分在刻画及粘贴需小心谨慎,以免损坏以完成的部分。尤其在刻画中要注意安全。最后是晾干,大家需将做好的泥人放置在布、报纸(或其它吸水较好的纸)上面晾干。这是因为布、报纸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防止泥人在晾晒的过程中开裂。
师:关于小泥人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大家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吧。
5、作业要求(板书)
要求: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小泥人作品。
强调:重点放在运用夸张、变形等造型表现的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6、学生练习教师辅导(18分钟)
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了解小泥人的造型观念,培养审美观,加强动手表现能力。
生:小组间相互协作,充分运用已有材料,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耐心细致安全地完成作业。
7、教学评价和小结(5分钟)
归纳本科的教学内容,请每组同学将制作的小泥人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分组邀请学生谈论在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与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以深化理解,增加兴趣。
教学反思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制作时,和泥这一制作过程比较难控制且易污染教室,所以选择课前准备好;同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制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在引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去制作,不少学生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只要学生有想法、有个性,就应该适当地表扬,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课件设计力求简单实用。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开想像,并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不足之处是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研究的深度广度有欠缺,需要注重引导、帮助;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和研究积极性良莠不齐,教师要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泥人张教案(篇4)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全面深入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4.读懂文意,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1.理清故事情节,全面深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4.读懂文意,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主要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等职。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
“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阔绰( chuò ) 撂( liào )高的 怵( chù )
抠( kōu ) 戳( chuō ) 估(gù)衣 模(mú)子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象角色置换,穿越回到咸丰年间的天庆馆,当一回“撂高的”,以他的眼光看人物,用他的口吻述说当时发生的这个故事。
要求:
1.突出重点,准确体现原文的中心和重点;
2.条理清楚,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可以不受原文的束缚,有的地方可以详述,有的地方可以扩展,有的地方可以变序、变表达的形式,必要时可加入个人的想象。通过删节、充实、调整,使故事紧凑、生动。
4.人物语言可适当运用拟声造型手段,做到“言如其人”,还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的变化,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表达。
第一回合:海张五取乐泥人张──泥人张用鞋底的泥捏出了海张五头像。
第二回合:海张五侮辱泥人张的手艺──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第二步,摘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对六要素进行补充完善,适当加入个人的想象。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对比分析泥人张和海张五两个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泥人张:不动声色、沉稳内敛、清高自爱、不畏权贵,利用一手捏泥人的绝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发制人、一招制敌。人品奇、手艺奇、计谋奇,实不愧“奇人”之称谓也!
海张五:飞扬跋扈、狂妄嚣张、色厉内荏、愚蠢可笑。寻衅滋事,而又无计可施。人品俗、无手艺,计谋差,实为一“赖人”也!
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种写作手法的恰当运用。
除去对比手法,本文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归纳总结:
1.下雨天与泥人张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相照应。
2.两处肖像描写相照应。
3.第十段中“贱卖都没人要”与后面他自己花大价钱买泥人相照应。
4.泥人张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饭馆天庆馆,与后面故事发生的地方在天庆馆相照应。
1.第一段中“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的手艺到底有多高超,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2.第五段最后“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不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会有什么后果,设置了悬念。
3.第七段中人们的猜测:“一个泥团砍过去?”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设置了悬念。
4.第十一段中“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下面的故事到底如何,设置了悬念。
1.第三段中通过店小二的话侧面表现出海张五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
2.第四段中通过众食客的反应写出了海张五远近闻名,不凡的身份。
3.第十段中,“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从侧面写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绝伦。
1.十一段和十二段之间省去了:泥人张当晚回家怎样刻制泥模,怎样送给工厂,怎样给杂货摊,怎样写“贱卖海张五”等。
2 .十三段和十四段之间省去了海张五看到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后是如何的愤怒,如何派人去买,如何定价钱等。
3.整篇文章省去了对泥人张的外貌和语言描写。
文章结尾说:“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这传了一百多年的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师:传承技艺、传承精神,正如冯骥才先生一再强调的:
(屏展)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
师:作者为俗世奇人立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承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
师:因为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它们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和历史记录,是我们和祖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师:为了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已是古稀之年的冯骥才先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他不顾年老体衰,奔走呼号,卖画筹资,为抢救民间文化尽心竭力。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天津老城的估衣街才得以保存下来。冯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
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泥人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夸张的脸部表情,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夸张的脸部塑造。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板成型进行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用泥板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关心他人,欣赏烧好的作品,感受陶坚韧的品质。
教学重点:
用泥板成型来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板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游戏导入,对着自己组的同学做一个夸张的表情,选一个表情最夸张的同学上台给同学们欣赏。
学生:相互观看同学夸张的脸
二、课堂发展
1、什么是夸张——就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加深对夸张的理解)
2、出示课件,欣赏感悟夸张的表现手法。
设问:对比真人明星相片和漫画像,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夸张?学生:脸比真人的更圆,嘴巴更大。
学生感受局部特征的夸张,加深对夸张表现手法的认识。学生思考回答夸张的作用——人物有趣幽默更具有感染力。
教师小结:女明星比较圆润,丰满,抓住她比较圆润的特征,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脸变得更圆……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游戏:图中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
3、欣赏古代作品和学生作品。启发用泥板变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塑造夸张的五官,有很多的变化。
三、教师演示步骤教师演示步骤:泥板成型头像的步骤:
1、压一块长方形泥板
2、变成圆柱形
3、在圆柱体的表面扭曲塑造夸张的脸部表情,再添加上捏塑的五官。
(注意: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注意压泥板的厚度要均匀,脸部的表情要夸张。
四、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回想刚才看到的同学夸张的脸,你想重点夸张哪个地方呢?学生思考,小组派代表回答
五、反思评价
组织评价活动,教师将学生做的作品拍下放进电脑,进行展示评价。 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
六、课后延伸
注意观察生活,寻找更多有趣夸张的脸,引导学生欣赏经过高温烧成的作品。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9篇《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泥人张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字词,理清故事情节,能够抓住要点概括
课文内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体味小说创作手法。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 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概括小说情节。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知人形象,品泥人张的“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展示泥人张泥人图片)你能叫出街面上会捏泥人的
手艺人的姓名吗?在我国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人因为会捏形神毕肖的泥人而名声大噪,有外国人以重金购买置博物馆中以作观赏,以至于后来日本芦屋市的一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他的作品建立了陈列专室。这个人是谁呢?就让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一起见识一下这位俗世奇人——泥人张。 作者简介:
近年来,冯骥才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二、检查预习
阔绰chuó 撂高的liào 怵chù 抠 kōu戳chuō似的shì 估衣街gù 模子mú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抓取关键信息点,概括文章
内容,理清课文情节。
明确(1)起因:海张五侮辱泥人张。经过:捏海张五头像戏弄海张五。次日,摊上贱卖海张五。结果:海张五大价钱买走了所有泥人,连同模子。
开端:介绍泥人张的手艺高超及常去之处
发展:在天庆馆里被海张五侮辱,捏其头像戏弄海张五 高潮:次日,摊上贱卖海张五
结局:海张五大价钱买走了所有泥人,连同模子。 (概括小说情节方法 压缩式:起因、经过、结果 全面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一回合:海张五用脏话侮辱泥人张, 泥人张捏泥人回击。
第二回合:海张五取笑泥人张的手艺, 泥人张贱卖海张五泥像回击。 2、透过情节 你发现了泥人张的哪些特点? 明确:主要有手艺高超、不畏强权、机智等
四、1、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奇、手艺高超、沉稳、干练、不畏强权、镇定自若、敢于斗争、机智、后发制人、艺高胆大等 找出对应语句 泥人张虽是天津底层的小生产者,生活在俗世之中,却是俗世之中的“奇人”,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小结:巍巍中华,奇人辈出。市井俚俗,令人感慨;街头巷议,妙趣横生,民间文化就这样代代相传。
2、这篇小说虽情节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读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奇制胜。冯骥才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引导至: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引出下文、对比、等)(1)默读全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这些手法的地方,体会其曲折有致的效果。
小结:好的悬念和伏笔能强化故事情节,尤其能增强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读来引人入胜。
五、拓展
小说创作手法的探究
(1)结构方式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
(2)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人物描写的作用 动作描写的作用 六、小结 回顾
七、作业:我来写:我们身边的“俗世奇人”。
泥人张教案(篇7)
《泥人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俗事奇人》一书中的一篇小说。为使工作室语文组成员对“人物篇”文章在教学上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策略,常老师希望我们就《俗事奇人》一书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篇小说进行授课。为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挑选此篇内容较短、内涵较浅的《泥人张》。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由《俗事奇人》一书封皮引入,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书中所写人或事都是平凡世间的不平凡之人、不平凡之事,从而自然面然引出奇人——泥人张。
课标指出:语文除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此,教学之初,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品味中体会“奇”
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后,让其二读课文,找出泥人张“奇”的相关句子。学生找得很多、很全,汇报时语言也很丰富。我根据学生发言整理出如下板书:
介绍“福楼拜”教“莫泊桑”的片段,进一步了解“观察方法”
1、困惑:
学生在交流“课文写了什么?”时难度较大,有的学生一句话概括,有的学生详细复述,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课堂前松后紧,最后一个交流环节被迫舍之。
改进方法:
开头导入再简单些;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引导方法再策略些、科学些。
备课时本来设计的板书内容是“手艺高超、性格独特”,但课堂上学生回答比较零乱,我就依着学生回答板书,最后也没有让他们对板书进行修正、提升。
改进方法:
学生交流“奇”之后,让学生观察板书,并合并同类内容,使之进一步提炼文本内容。
总之,一节课总体感觉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自学时都找到不同句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汇报时并不主动,课堂比较沉闷。以后应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课堂教学方法上再下功夫,下大功夫。
泥人张教案(篇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
《泥人张》是一篇自读课文,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赏析精彩句子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护。
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撂、怵、抠、戳、(蛮)横
2、赏析几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2、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
(一)、 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学生活动,师适时点评)
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板书课题)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二)、自由朗读,
1、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音。放声朗读。
2、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给几个字注音:阔绰、撂、怵、抠、戳、(蛮)横
3、指名朗读,师纠正。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问题设计:
1、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四)巧妙的情节安排
问题设计:
1、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提问:你对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得不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
(五)、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六)、品味文章的语言
1、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
(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台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3、学习赏析上面句子的方法自主赏析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抓住“戳”字)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抓住“抠”、瞅“来分析)
4、补充:
A、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
(抓住“短短“、”瞪“、“叉”、“跺”等词语)
B、何满子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从修辞、地方色彩等角度)
(七)、探究课文
1、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2、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道正,站得直。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八)、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九)、作业
《泥人张》这篇短文情节性较,具有浓厚的戏剧性,请同学们把它编写成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泥人张教案(篇9)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编排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小说。《课程标准》指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来说的。要求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这一单元反映的是民俗文化。这篇小说写的是生活于天津市井里巷的泥人张——张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课标要求、单元教学要点及学生的学情,拟定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情节安排
2.品味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简洁明了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身边的俗世奇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2、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泥人张之奇;了解民间文化。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同学们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2、品读赏析
(1)这位俗世奇人,果真是高手,奇绝、妙绝,虽是市井里的凡夫俗子,但却有不平凡的智慧和本领,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他的形象的呢?
小组内先交流一番再请同学来说一说,注意结合相关语句来谈
学生谈看法,教师补充,
①善于抓住特征
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③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
学生齐读第5—9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泥人张”的“奇”及作者高超的写人技巧,读完后欣赏一组泥人张的手艺作品。
泥人张教案(篇10)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笔(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多媒体显示: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
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
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
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美读全诗,重在鉴赏;比读全诗,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伊人溯洄唏湄跻坻浚
选两个同学注音。
明确:jiānjiāyīrénsùhuíxīméijīchísì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多媒体显示: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滩。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成果展示: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渎。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泥人张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写的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泥人张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生
农村中有很多有绝活的手艺人,他们熟能生巧的故事学生肯定听说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在学习中多锻炼。
三、说学习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与语言品味感知人物形象并探究人物深层次的思想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普通人、尊重普通人的情感,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为人处世。
重点:利用语言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
难点:领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多形式的读与品与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五、说学习过程
1、导入:
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或听说的手工艺人劳动的情景及他们的技艺表现,从而导入到对泥人张的学习。(目的说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学习兴趣)
2、走进并复述课文:
⑴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生字难词
⑵生字词过关训练(包括生字词的朗读与难词的释意,特别要注意方言词语的含义以扫除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障碍)
⑶学生根据预习及听读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
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达成了目标1中的复述目标。
3、品文章语言,悟人物形象:
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泥人张的认识
参考句式:我从看出泥人张是一个的人
此环节着重对语言的品味与人物形象的探究,当学生提到应用了修辞的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突破难点目标。
⑵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最精彩?为什么?(用意:找出文章中的矛盾冲突)
⑶分角色朗读矛盾冲突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语速、语调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⑷小结:教师抓住俗和奇两个字去小结课文,泥人张是个凡夫俗子,他的生活非常的普通,与一般百姓无异,但他的手艺很奇绝,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与一般人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从里到外全面体会泥人张的思想性格,完成目标1、2的学习,并突破重点、难点。
4、感言收获:
⑴海张五为什么会被泥人张捉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⑵泥人张为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对此你又有何感想?
通过以上环节的讨论与表达,完成目标3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并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思辩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漂亮的、凝练的、有特色的板书则是一堂课的眼睛,学生通过这双眼睛可以洞察课文的精骨与血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一堂课的板书设计。这堂课可以抓住俗和奇去设计板书。俗表现为生活的普通,奇表现为手艺的奇绝与处世的奇特。
泥人张教案(篇12)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
二、设计思想
《泥人张》是一篇自读课文,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赏析精彩句子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护。
本文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 撂 怵 抠 戳 (蛮)横
2、赏析几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2、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四、教学重点
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六、教学准备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
七、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学生活动,师适时点评)
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板书课题)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二)、自由朗读,
1、 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音。放声朗读。
2、 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给几个字注音:阔绰 撂 怵 抠 戳 (蛮)横
3、指名朗读,师纠正。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问题设计: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 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四) 巧妙的情节安排
问题设计:
1、 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提问:你对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得不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
(五)、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六)、品味文章的语言
1、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
(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台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3、学习赏析上面句子的方法自主赏析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抓住“戳”字)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抓住“抠”、瞅“来分析)
4、补充:
A、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
(抓住“短短“、”瞪“、“叉”、“跺”等词语)
B、何满子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从修辞、地方色彩等角度)
(七)、探究课文
1、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2、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道正,站得直。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八)、 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九)、作业
《泥人张》这篇短文情节性较,具有浓厚的戏剧性,请同学们 把它编写成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泥塑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泥塑教案”,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泥塑教案 篇1
《生动的泥塑人物》教学设计
美术学 王辉
一、设计说明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是古代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多的艺术性,它蕴含着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泥塑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的泥塑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泥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作者:朱钰琦 时间:2012-04-25 20:00:2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物动态造型表现课,学习、赏析泥人张等艺术家的泥塑艺术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动态美,引导学生用动作、体态表现自己的情感,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儿童的动态美。
2.整个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泥塑人物写实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泥塑作品表现运动的艺术形式,对人物动态的审美感受,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兴趣。教科书展示了中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的《吹糖人》这一优秀的泥塑作品,表现了儿童喜爱的“吹糖”民间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吹糖人蹲着吹糖时的五官、身体四肢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欣赏泥塑作品《母与子》、《好喜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站立人物的动态变化特点,让学生观察直立人物动态的丰富变化,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人物运动特点,激发学生用泥塑来表现丰富生动的动态美。
第二部分通过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图,使学生了解泥塑人物的表现方法,探究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注意泥塑人物身体的稳定性。探索并启发学生用泥块、泥片等捏塑方法,怎样可以较容易地表现人物美好动态;并观察同龄学生的人物泥塑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儿童形象的动态特点,启发学生完成一件儿童动态的塑造。
3.本课作业形式多样,可独立完成人物动态塑造,也可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人物群像;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表演体验,可实践尝试,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
现力。
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课,巩固知识
(1)请学生回顾回答:制作陶泥作品的基本技法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教师小结:制作陶泥作品时用到捏、揉、搓、压、切等方法。(3)揭题。(板书课题)
2.赏析大师作品,学习泥塑人物
(1)课件展示吹糖人的真实照片(图一、二)和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
人》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并回答: A.吹糖人的姿势动作是怎样的?(图一)B.吹糖人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图二)
C.张兆荣的这件作品抓住了吹糖人的哪几个特点来表现的?
图一 图二
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
(2)教师小结:吹糖人在吹糖时以蹲坐的姿势,并且微微张开双臂;因为吹糖而鼓出的腮帮子,眼神全神贯注地盯着正在吹的糖。张兆荣的这件泥塑作品正式抓住了人物的这几个特点来塑造的,所以非常的形象生动。(3)欣赏泥人张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泥人张的相关知识和作品特点。
泥人张是近现代天津民间彩塑艺术世家的俗称。泥人张彩塑一般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等,艺术手法写实,造型准确入微,形象逼真传神。
(4)课件展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思考回答: A.作品中的人都在做什么?
B.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是什么样子的?
刘士铭《母与子》 卢波《好喜欢》
(5)教师小结:《母与子》这件作品中母亲用双手扶着小孩子的脸,小孩子喜笑颜开,非常的开心。《好喜欢》这件作品中中间的这个人两腿分开站着,双手高举敲着锣,旁边的两个人在随着节奏扭秧歌,姿势非常的优美,从他们的笑脸中可以看出来他们非常的喜悦。3.探讨人物的哪些动态可以用泥塑来表现。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回答: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人物来表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人物动态线的简笔画示范)(2)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人物动态照片进行小结:体育运动、表演、劳动、生活等等各种主题中都有适合用泥塑来表现的动态。
体育运动类:
表演类:
劳动类:
生活休闲类:
4.探讨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1)出示两个泥人,一个站不住一个站的住,让学生思考回答:
A.为什么其中一个站不住?(脚太细)
B.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站得住呢?(加粗腿部,或者添加底座)
(2)课件展示稳定泥塑人物动态的方法并进行小结: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还可以贴加底座稳定人物或者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加粗腿部
添加底座 互相支撑
5.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思维
(1)课件展示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提问: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从表情、动态姿势、服饰细节等方面进行巩固)
6.教师示范,学习制作步骤
(1)课件展示泥塑人物的制作过程图例,讲解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头部和身体四肢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头部和身体的衔接可以插牙签稳固。
1.制作头部和五官 2.将头部与身体组合
3.制作腿脚 4.将四肢与身体组合
7.构思主题,尝试制作
(1)要求:小组合作,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组群像。
(2)注意事项:A.适当地夸张表现动态,制作时注意泥塑身体的站立要
稳定。
B.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造过程中,播放不同的泥塑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欣赏借鉴)8.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快乐
挑选出色的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9.
泥塑教案 篇2
运城学院教案
美术与工艺设计系(部)
2017-2018学 年 第 一 学 期
教 研 室 名 称 设计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雕塑人像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类 型 考 试 授 课 教 师 周 霞 职 称 助 教
泥 塑 头 像 教 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进行泥塑头像概念的讲解了解
导入:自然界中,(植物,动物,人物)属人物最难表现。人物的表现包括了形态及动态。而头部是人体当中变化最丰富复杂的部分。需要表现人物的神情,精神状态。所以把人物的面部造型问题解决,可以说攻克了最难的难关,做其他的问题也就不难了。无论是头像、胸像、躯干,一般都先从临摹石膏入手,然后再到真人。因为石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静止的,便于观察比较,又是单色的,避免了视觉错觉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被雕塑家归纳概括处理过的,形体相对简洁而明确,利于学习。这也是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因此,课程会从临摹石膏头像入手,训练同学的造型能力。
虽然人形各异,男女老少有别,但头部骨骼是最固定的。biao基本的外型与构造是一样的。头部骨骼由脑颅和面颅两大部分构成,脑颅是由头部的眉以上耳以后的部分,包括额骨、蝶骨、眉骨、颞骨、顶骨、枕骨、乳突。这一部分的骨骼由于肌肉和脂肪的附着少且也很薄,所以对外形影响较大,乳突由于藏于耳下而被人忽视,但是它对准确的表现头部运动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胫部的主要肌肉胸锁乳突肌的起点;面颅是头部的眉以下耳以前的部分,包括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额骨。
头部的肌肉以功能划分咀嚼肌和表情肌两部分。咀嚼肌主要包括颞肌和咬肌两部分肌肉。颞肌起于颞线止于下颌骨的喙突,咬肌浅层起自上颌骨颧突及颧弓前言三分之二部分的下缘,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枝下前方三分之一部分的下外面。作闭口运动,当咀嚼时或切齿愤怒时紧张隆起,尤其以男性比较突出。负责表情肌肉主要有:降眉间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颧肌、口轮匝肌、下唇方肌、颏肌等。表情肌一端附着于头骨,另一端则连着皮肤,肌肉的收缩与伸展,牵动皮肤而造成了人的面部的喜怒哀乐及各种丰富微妙的表情变化,并影响外皮而造成面部的皱纹,而皱纹的方向与肌肉的方向成90°角,在这些肌肉当中,皱眉肌、笑肌、下唇方肌、三角肌、眼轮匝肌作用于表情的变化比较明显,外形特点比较突出。
“泥塑头像”,能培养学生以雕塑独特的艺术语言立体地理解和把握对象,同时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为今后雕陶专业所设置的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头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做泥塑头像写生需做好以下四点:
一、所需东西有:
① 选择头部结构较为明显,外形、转折较为明确的石膏头像 一件。② 准备一套模特儿转台和一套雕塑转台,便于同步转动。
③ 准备大量充足的质地细腻、粘合力强、水分干湿合适的泥土。雕塑的材料大致有如下几种:木头、石头、金属、陶等等。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用于雕塑的材料毫无疑问还会有更多种类开发,为雕塑事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宽阔的前景。用于雕塑基础训练最常用的材料是由一种黏土和制成的泥巴。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也不易黏结;太软,泥巴不仅黏手,也没有可塑性,一般头像泥塑都应该在20个小时左右,所以,在塑制过程中,需保持泥巴的最佳状态,要经常喷洒一些水,间歇时也一定要用薄的塑料布或湿布把进行中的塑像包裹起来。剩下的泥巴要包好或储藏于不透气不渗水的器物中,以便随时使用。
④ 头像架一副,木块若干,钉子若干,细铁丝一卷,钢丝钳、铁锤、斧子、卡尺各一把,喷水壶一个,塑料布一张,抹平用的抹板和深入用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工具等。
⑤ 确定光源和雕塑位置。光源一般采用自然光,位置应正对光,不要侧光或逆光,因为侧光由于阴阳的黑白对比会破坏体量和对称,逆光则会削弱体量感。雕塑与石膏像应处在同一高度,与作者成同一视角,有的同学在制作时,石膏是仰视,而雕塑是俯视,这样就会出现偏差。观察者的位置应在雕塑尺寸的两倍半远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看清细节,又可统观全局,照顾整体,另外观察者在比较石膏时应站在一个雕像和石膏
二、泥塑的步骤
(一)观察
观察模特儿的结构特点,明确模特儿本身传递给你的一种感觉,找到这种感觉能够给制作者一种精神状态即模特本身的你感觉到的一种精神面貌。观察的目的是使自己做到“胸有成竹”,为了获得模特的完整形象感受。在此同时根据模特的职业特点,精神气质,而设计其适应的姿势,这是无形的行为,却是有形行为的先决和基础。
(二)扎头像架
头像骨架的扎制是雕塑中最简单的和最基础的。
先测出石膏头像的长、宽、高的尺寸,颈子的长和直径,再用线垂观察对象动态,是仰是伏,是左倾还是右倒。有了这些尺寸和动态关系就可以扎架子了。
扎架子一般应遵循两个法则: 第一,结实牢靠而不露架,有的人为图结实和牢靠,绑扎了很多木棒,结果露出轮廓以外,既影响外形,又破坏动态,且不便于观察;
第二,省时省力,省材省料而不掉泥。有人为了不掉泥,在里面缠个密密麻麻,这样废时、废料、废力。所以在结实牢靠以后,里面的芯子应尽量小。但要能够挂住所有的泥的重量,做到既不浪费材料,也不偷工减料。
具体扎法如下:像成等腰三角形的点上,这样才能把视觉错觉减至最小。
雕塑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因此三维空间不仅具有长、宽关系,还有一个深度关系。所以扎架子有两个关键观察位置,正面和侧面。正面可以观察到左右、上下的关系及长宽关系。侧面可以观察到前后的关系和上下关系及深度关系。如果架子是金属的,首先应找一根长度与芯棒差不多的木棒,用铁丝缠牢,这样其它木块才可以在上面生根,同时也便于泥的附着。大家可以看到头像架上的两根木条扎成水平的“十”字型,一根横向,一根纵向。横向这根为了挂住颧骨和颞骨的泥,因此它的长度要小于颧骨的宽度,位置也应在颧骨相应偏下的地方。而纵向的这根为了挂住下颌、后颈和脑的泥。因此它的长度应小于头的侧长。且由于下颌较后脑突出,故从侧面看,它的前段应比后段长些。位置也应在下颌相应偏上的地方,以免从下巴露架。如果作者是初学者,心中无数,还可以在架子上端钉一颗铁钉,用细铁丝和小木条扎成若干小“十”字架形,用长短不一的铁丝固定在铁芯上。这样你可以任意调动它,加固你认为还不放心的地方,从而使雕塑架的内部结构更好。架子扎好了,由于金属和木块对泥的附着能力较差,可以用棕绳把架子全部缠一次,在上泥前喷一些水,这样附着能力就增强了
(三)上大泥
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① 架子结实牢靠,泥紧密。
② 比例、动态、重心、体量。
③ 构图,头、颈、基座的关系。
④ 基本形的关系。
⑤ 大形大面的关系
上泥前最好把泥摔成20厘米左右的小方块,然后用铁丝把其割成类似面包片一样厚薄的泥片,然后根据模特基本头型上下左右围绕着蕊棒上泥,这时一定要参照模特儿的正面、侧面、后面、顶面的形,再用木板拍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要求初学者胆子放大些,分两步上完大泥。
第一步,不必考虑具体对象的形体。主要是把泥加紧密,但应注意这时的体量应比实际对象的体量偏小些,以便给后面的塑造留有余地。这一步可以用木槌或大木棒把泥拍紧,开始时不要用小的雕塑刀,那是毫无用处的。
第二步,再完成关于“形”的这一部分及基本形的关系,头的球体、颈的柱体、基座的方体或其它形,同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有了基本形,马上应调整头颈的动态关系,以及头颈的体量关系,并确定构图的形式。
接着,由大体向大面的塑造,而大面的塑造是为了更明确、更好地说明大体积的关系,用方木块轻轻拍出面向关系。拍时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 正面 ”、“ 侧面 ”、“ 后面 ”、“ 顶面 ”和“ 底面 ”。这几个面正是构成一个立体的形体的最基础的面,也是形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谈到面,我们就有必要在这里谈谈点、线、面的关系。
让我们来试着虚设一个立方体它拥有六个面、八个点、八条线,这些点、线、面是构成“ 三维立体 ”的基本因素。而其中八个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为点构成线,而线构成面,且方体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在三条线和三个面的交汇处。它不仅说明一条线,一个面,同时说明了三条线,三个面的关系,所以它是最重要的。而在雕塑中头像上也有许多这样的点,如额丘,它是头顶面、脑侧面与脸正面三个面相交的一个点,非常重要。其次要数八条线,它是两个面的交汇处,相当于头像的面部转折线,如额丘到颧骨,颧骨到下颌的连线,它说明了两个形体的关系。第三重要的是六个面,这六个面使三维又回到了二维,就像雕塑台面,在这个基准面上又可塑造三维的方体、球体或异形体。相当于在颜面上建造立体的五官,而立体的五官又由点、线、面构成。
经过以上分析,你便可以轻松地利用这些点、线来塑面,又由大面深入到小面。最后,再强调基本脸形,有长脸、方脸、圆脸等及模特的特点。强调面与面、体与体的基本形,并调整基本形自身的长、宽、高尺寸和多个基本形之间的比例和动态关系及模特的特有尺寸和气质。实际上这一步由于不同基本形形体间产生的变化(如球体、槌体、方体、棒体等的相互穿插对比)已经丰富了雕塑,并使雕塑有一种建筑感和力度感。注意:为了使雕塑顺利进行,应检查雕塑的牢度,是不是有裂缝,是不是有掉泥的现象,是不是有露架的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在这一步及时解决好。可以用短木桩加固,也可以用棕绳缠牢。如果问题严重,最好是重新扎架。否则,随着做雕塑时的拍打,水分的蒸发,泥土的收缩,裂缝会更大,问题会更严重,甚至垮掉,所以要求每一步都重视,都解决好,这样就可以放心地塑造对象了。
(三)整理形体
首先应根据大的感觉塑造出脑颅和颜面部分,再分出颜面部分的五官,及额头部分、颧骨部位、下颌部位和鼻体部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再核对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问题、对称感觉。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感觉,可以做一些水平线和竖线(或用线垂和卡尺),另外这种对称感觉不仅仅指长短尺寸的对称,也是指体感和量感上的对称。同时,应注意它的球体属性。通过一定的解剖知识,依据模特儿脑颅与面颅的关系和特征,在确定的下面画一条水平线,标明眉骨的位置,在正面的中间画一条与眉骨线相垂直的中线,全面质量管理在中线上按比例定出鼻子、嘴巴的位置,转动作品分别在左右两侧正确位置用泥条大致作出耳朵的形状。
(四)建立大的立体框架 再根据解剖结构,具体塑出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骨肉关系。比较和明确解剖与基本形之间的关系(如颈部的胸锁乳头肌和后颈的斜方肌与柱体的颈部如何变化以及其既统一又不打破柱体的感觉)。同样应注意颈的柱体属性。
做了五官,反过来再强调基本形,应进一步明确面向转折以及面向转折的长、宽、高尺寸和对称关系,并且加足体量,这一步体量可比对象体量略小一些,以便下一步的深入刻画。
在继续深入明确形体之前我们必须建立头部大的立体框架,在依据模特儿基础上参照解剖知识概括出立体基本框架,把头部几个对称的骨头联系起来,我们便能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便于明确塑造的形体认识。
(五)建立形体关系
反复转动转盘,以获得整体关系下五官的关系,沿着眉骨削出眼眶,把削下的泥填在鼻梁和鼻子上。在塑造嘴巴之前应先做出一个一样的形体,类似于上颌骨、下颌骨的基本形,然后在做出嘴巴的宽度和上下嘴唇的厚度。
(六)明确形体关系
深入包括各形体间在比例尺寸上更精确,空间感更好,体量更浑厚,转折更明晰,同时也包括对对象的细节刻画更充分,表面肌理处理更完善,人物个性气质表现更准确。形体的深入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尺寸观念,在反复核对以后,同时调整体量关系和空间秩序感。在限定的眼眶里做出两个眼球,粗略的做出上下眼睑和眼球的关系,在侧面的参照下塑出鼻子用嘴巴的形。因为我们只能把握住这些形的宽度和厚度,但把握不准它们的深度和高度,嘴巴是最能反映人物表情变化的部位,进一步明确耳朵的形。
体量关系实际上是随着塑像的深入,也在自然而然地完善。
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学生容易掌握,但前后关系就比较难,不过前后关系在侧面就显得明显了,但有时在侧面调整以后,又可能会影响正面左右脸的对称关系,所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反复调试,而不是老在一个面做。在做雕塑的过程中,由于形体是复杂的,变化的,各个大小不一的体积之间的衔接关系也特别复杂和难以表现。因此,我们在这里概括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正是形体与形体、骨与骨、骨与肉、肌肉与肌肉之间的关系,且这四种关系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转换并存的。
(七)深入塑造
进一步明确头部脑颅部分的几个主要骨点的位置与形,明确额结到顶结节,再到枕骨和颞骨之间的内在联系。眉毛长在眉骨的上面,和眉弓构成了人的面部主要特征,也是人物表情化的一个窗口,并从某些意义上能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塑造眼睛时,作者一定要捕捉最能体现人物职业特点、年龄特征、精神气质的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刻的神态。
抓住模特儿的特有精神面貌,使制作者随着这种感觉利用泥塑头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大泥首先要抓住大动态,头、颈、胸的结构穿插关系以及定出所作头像的大小比例。从三个方面反复比较观察,使作泥塑头像的第一步能够准确,即“先打好地基”。总结:
一:四种关系:
①
这是单个形体的变化,可以看出 它产生了扭曲,而这种扭曲使形体产生了由阴向阳或由阳向阴的转换,所以请同学们注意,人头像不像积木或是模型那样死板,而应将其视作一种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变化的过程是类似于生命生长的过程,从而使雕塑更具生命力。在头像中有许多这种情形,如头像中眼眶的变化。(如图4—10)② 这是两个形体之间的变化(如图4—11),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上,并覆盖了另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这两个物体可以是方体、圆体或是异形体。如在头像中鼻体和颜面的关系。③ 这是两个形体的关系(如图4—12),一个物体悬在另一物体上,这种形式在人头上几乎没有,但却有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雕塑上。那是由于结构松散、形体与形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准确而拉得过大。④ a物穿过b物,b物覆盖a物,也有b物不完全覆盖a物(如图4—13)。这种关系正如人身上的骨肉关系。肌肉覆盖骨头,而骨头又穿过肌肉。理解了以上四种关系,就可以较为科学和准确地认识形体,表达形体。空间关系的进一步正确,形体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形体面向转折的调整就更准确。
二:讲到转折就要讲高低点的关系 所谓“ 高点 ”是相对“ 低点 ”而言,是头像中凸出的点,头像相对低凹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低点”,而高点和低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会形成“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转折面与面之间的交点地带即是“ 高点区域 ”,高点区域给人膨胀、扩张、浑厚而有力量的感觉;“ 低点区域 ”是那些处于阴影部,形体中凹下去的地带,它给人收缩、虚无和神秘的感觉,而这两种关系又是相互对比、衬托,好比绘画的虚实关系。而往往这种“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 ”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正是雕塑的“生命力”的体现。
三:五官细节刻画: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这一步开始时,我们要求先做“ 加法 ”,不要求考虑效果,先看自己能理解多少,能表现多少,注意这里的“加法”不是指体量中的加法,而是指尽自己最大理解,去“说明”对象,要求对一些小的细节的解剖非常熟悉,并一定要仔细并多角度观察对象。这里我们着重讲讲眼睛的变化。正面平视看一只眼睛的两个眼角的关系是内眼角低而外眼角高;侧面平行看,内眼角在前而外眼角在后,而且由于它附着在球体上,所以两眼睛的四个眼角的连线应成一个弧形。(如图4—14)
眼球的位置决定了上下眼睑的高点位置,所以有些雕塑家不做眼球,但却靠眼睑高点把眼球的视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左眼与右眼的对称感多数被视线打破,即一个眼睛的高点靠内眼角确定,另一只眼的高点则靠外眼角确定,且要注意左右眼睛的视线一致。另外上下眼睑这个面也存在厚薄和翻转的变化。下面再谈谈嘴、身体和身的一些变化关系。嘴的变化: 首先它是附着在一个柱体上的。所以口轮咂肌的所有连线也成弧形。另外它的面向变化也是复杂的,从侧面看,它有向上、向前、向下、向里的面向变化。同时它又有如图所示的从左到右的变化。而这两种关系重叠在一起后它的关系就变得更复杂了。(如图4—15)
鼻子的变化:
鼻体要注意鼻骨与鼻头的软硬结合。鼻翼与整个体积的关系。(如图4—16)耳的变化:耳的小面变化关系。(如图4—17)
四:肌理和质感的表现:骨:转折方、硬,紧而结实;肉:转折圆润,厚薄不一,年青的富有弹性而结实,老年的松驰而干瘪;毛发:转折模糊,长短浓密不一,结构松软而有弹性。同体积的铅球与同体积的乒乓球,在感官上铁球更重一些,一方面这是色彩造成的,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之间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一个细腻、光滑,工艺性强,对光反射弱,另一个表面颗粒较粗,形体不那么规则,工艺性不如前者强,表面对光反射的反差大。可见由于表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随着经验的增加和对泥性的理解,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表现力,产生更丰富细腻的效果。
注意:刚开始初学者做雕塑,要求做“ 方 ”一些,要求“ 方中带圆 ”,这是要肯定,不要含糊,死板一些也要比没认识到的好。
五.整体关系的调整: 深入后,由于做了很多“ 加法 ”,就局部而言,表现得非常充分。而整体效果可能由于细节太多,让人感到紧张,许多局部和局部相互抵消效果变弱,而且与整体冲突,甚至破坏了整体。所以又要回来做一些“ 减法 ”,让充实的更充实,削弱的更削弱,加大对比。有人说做头像,眼睛写神,鼻子塑体,而嘴巴写意,这虽然是一个概念,但也不无道理,可以看出它要求在处理对象时要有侧重点,要有虚实。有主有宾,有点有面,才能让人视觉感到满足,也才能形成更多层次的效果。据说,罗丹在做巴尔扎克时,人们都夸奖巴尔扎克的手做得非常好,而罗丹则立即用斧头把手砍掉。因为他要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所以整体是第一重要的,当细节与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忍痛割爱,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泥塑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春天的景色,尝试用泥工的手法表现春天的生机盎然。
2.在塑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使作品富有个性。
活动准备
橡皮泥若干、各种泥塑辅助材料、一棵树根、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导入活动:《春天在哪里》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孩子感受春天的到来。
2.小结:春天万物复苏,有许多树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各种花也争相开放。
二、分组合作,大胆塑形
1.师:春天是这么的美,树根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景色,让我们用橡皮泥来表现春天美丽的景象,然后把它们展示在树根上面吧。
你会使用哪些方法进行捏制呢?
2.提创作要求:
(1)3~4人为一组,先商讨要制作的内容,再一起协作完成。
(2)橡皮泥要搓得圆滑,可以使用泥塑辅助材料。
(3)作品完成后,展示在树根合适的位置上。
3.幼儿制作。
4.交流讲评。
(1)小组内幼儿互相介绍。
(2)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向其他组介绍。
幼儿园大班泥塑活动:特别的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头部,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自由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种辅助物(豆类、铅丝、火柴、羽毛、毛线等),背景音乐磁带;
2.网上下载的脸谱图以及一些大师的作品;
3.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找一找自己头部特别的地方。
教师: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最特别?
幼儿:我的眼睛小小的,还戴着眼镜;我的耳朵象数字3;我的头发是卷卷的……
教师小结:每个小朗友都很特别,这些特别的地方都很有趣。
2.欣赏网上下载的有趣的头部造型或大师的作品,拓宽幼儿思路,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想象。
教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特别的脸,有的还用了一些特别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觉得哪幅作品最特别?什么地方最特别?它是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的?
幼儿:这些作品都很特别,有的耳朵象蝴蝶;有的一张大脸上还有三张小脸;有的脸象个爱心;有的辫子上还有两个小脸;有的`脸上还插着羽毛……
教师小结: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给人感觉很奇怪,但这些作品都很特别。
3.幼儿创作“特别的我”。
(1)教师:老师也想变一个特别的我。教师运用泥工的基本技能进行示范讲解:先用紫砂泥做脸盘(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压一压,尽量使脸盘变大),然后用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后选用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装扮“特别的我”。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得特别呢?那你想变得怎样特别呢?
幼儿互相交流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变?”“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扮自己?”
(2)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进行创作。(放背景音乐。)
4.交流展示幼儿作品。
(1)请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变得最特别?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同伴间互相评价:你觉得谁最特别?为什么?
(3)教师评价幼儿作品:表扬有创意、能显示个性的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个小明友都用紫砂泥和辅助材料为自己设计了一张特勋的睑。老师觉得,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那你就是最棒的。
活动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陶泥,并加以辅助材料:羽毛、纽扣、吸管、毛线等,让幼儿与材料展开积极互动,大胆想象和创作。另外,活动中还提供了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幼儿与大师直接对话,感受其独特的构思和创意,这为幼儿的想象打开了更宽广的空间。尤其是本次活动立足于让幼儿在熟悉“团圆、搓条、压扁”的技能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出“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我,突现了幼儿对自己的想象和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大班泥塑活动:小小手链设计师
活动目标
1.练习巩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创造性地运用、搭配色彩,设计造型多样的手链。
3.尝试通过多样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设计出造型多样的手链。
活动准备: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链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教师先出示多种造型的手链实物或图片,鼓励幼儿尝试从串珠的颜色、形状以及排列规律上简单描述每串手链的特点。然后,请幼儿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手链,并说明原因。最后,教师指出有些手链的串珠颜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链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规律……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当小小手链设计师,尝试用塑型泥来设计色彩美丽、造型独特的手链。
1.制作手链的串珠。教师请幼儿用各种颜色的塑型泥制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多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塑型泥来制作每种造型,而且每种造型都应有大、小两种不同的型号。比如对球形造型,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红色、绿色、蓝色塑型泥来制作,并且每种颜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两种不同的型号。
2.尝试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师请幼儿用做好的串珠尝试设计漂亮的手链,在幼儿设计前教师可以提醒幼儿,请他们想想自己准备怎样排列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串珠?这些串珠怎样排列才漂亮?在幼儿排列结束后,请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对方的设计。(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设计多种造型的手链。)在串珠风干后,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用线把串珠串起来,做成手链。教师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装饰手链,如用泥塑工具刻画花纹、用画笔添画等。
3.手链示例。
活动分析
1.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促使幼儿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内在图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概念,它是幼儿从事泥塑活动的原材料。比如,要设计新的手链,幼儿头脑中就必须有手链的相关信息存在,以及与设计有关的色彩和样式组合方面的感知,否则就很难表现。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2.给幼儿创设审美环境,加强幼儿审美情感的体验。要激发幼儿进行泥塑创作的动机,教师就必须先调动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独立选择与自己的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从事泥塑活动。
3.适时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泥塑活动中,幼儿探索活动的意义远大于做出一件作品的意义。在泥塑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泥塑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对事物的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进行整体性把握。这有助于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美的意象,为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最终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泥塑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征,大胆塑造。
2、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各种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点难点:
1、能抓住菜的特征,大胆塑造
2、能学着多色配合
活动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菜
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些什么菜?
2、揭示主题,提出要求
二、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1、幼儿自由选择蔬菜及橡皮泥
2、幼儿自由探索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学习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讨论:他是怎么捏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
4、幼儿再次探索、塑造
三、经验回放,相互学习
1、经验回放
观看部分幼儿刚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细想一下,他是怎么捏的。”
2、区角准备:
我们知道了这些方法,以后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会不会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征进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条黄瓜作为参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黄瓜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把黄瓜上的一点白色的小刺都表现了出来;还有小B的荷兰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笋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征来进行泥塑,同时颜色的'搭配也比较好;我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运用的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时,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显特征,用圆圆的小棍来压这个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画蔬菜上的一些花纹等,但孩子们却不能创造性的去寻找老师提供的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使用。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泥塑教案 篇5
第一课泥塑基本常识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下面就来谈谈泥塑教学中了解到的一些技法与常识。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感官方法:
1.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2.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而要昼保留各种形态的泥条。
3.泥板法。用不同厚度的粘土板连接或切割出自己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使点、线、面和纹理效果得到装饰。
4.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5.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其次,制作时应注意:
1.按事先的设计,捏制多个泥板部件(具体分解塑造对象)。
2.连接各部件。可用水粘,也可用牙签插接,还可用工具在衔衔接部位扎孔后再插接,细小部分要用工具修正。
3.彩塑伤口需要,整体抛光。用工具或手指蘸水擦拭整个工作,使之光滑。
4放在阴凉通风处半天或一天,使其坚硬牢固。
5.用水粉着色。使用颜色时,要注意头部颜色不超过四种,身体颜色不超过三种。红要鲜、绿要娇、白要净,新鲜明快、干净整齐、强烈跳跃,厚实、均匀。
6.上光。给作品喷(涂)上清漆或蛋清或透明指甲油,使伤口牢固、色彩艳丽。
只要你掌握了制作方法,相信加上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一定能塑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来,再现出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第二课风味儿小吃――糖葫芦
教学目标:
1体验玩泥巴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巩固泥瓦匠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各种糖葫芦的形状和颜色。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我们制作出了造型新颖、色泽新颖的糖葫芦。
要点:制作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糖葫芦。
难点:设计制作新颖的糖葫芦。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糖葫芦模型、实物、实例、一次性盘子、小竹签、彩泥、糖葫芦大师帽
学习工具:彩色泥,小工具,棍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游戏
1是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小吃;
2、它是用一根小棍儿穿在一起的;
3、逛街的时候会看到一个举着一根杆子,杆子一端是插满红彤彤、造型奇特的…有很多串儿,每次看见都想买一串儿来解解馋…
二、新课
1、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糖葫芦,它的形状、颜色,糖葫芦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小组讨论)
让我们分组看,然后分组讨论,找出如何制作糖葫芦。
学生们发言,谈论如何制作糖葫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
放课件和**,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鼓励适度学生,注重学生个体。
完成的作品将插入老师预先准备的道具中!
四、评价活动。
角色表演:(卖冰糖葫芦)
4、小结:
第三课:泥塑水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洁、概括性的造型,并利用土壤进行设计,创造苹果、香蕉、桃子、草莓等,创新实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生活中的艺术探索和实践能力
课时:7课时
一、导入
教师展示,学生观察,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就你们自己的观点来说一说
二、揭示过程
泥塑制作过程:
老师:总结制作过程,草图→大样→细部→布置
三、学生自主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个泥塑。但在创作之前,老师必须提出一些小要求:
1我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资料中学习,也可以自己创新;
2学生在使用报纸和水保持卫生,不要把水或泥土放在桌子上,报纸不要到处扔;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教师考察指导,鼓励中等程度学生,重点辅导个别学生。
四、评价学生作品
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总结
第四课:茶具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猜、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正确运用揉捏、揉捏等技巧,学会创作泥塑。
三。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人一块灰泥,石膏板。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二、摸一摸,讲一讲
学生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
三、动手操作
学生们想了想,然后用石膏做出来。花瓶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1)保持安静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
教师考察指导,鼓励中等程度学生,重点辅导个别学生。
四、评价学生作品
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总结
第五课:十二生肖之老鼠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认知的交流与交流。
三。用搓、压等技巧制做椭圆形、方形、滴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老鼠。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老鼠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操作,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教师巡视。
提醒和督促学生保持书桌、地板和衣服的清洁。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优秀作品将由老师评选。
五、活动小结
第六课:可爱的小蜗牛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认知的交流与交流。
三。使用搓、压等技巧制做圆形、滴状。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蜗牛。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蜗牛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和督促学生保持书桌、地板和衣服的清洁。
4、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优秀作品将由老师评选。
五、活动小结
第七课:乌龟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认知的交流与交流。
三。用搓、压等工艺制做椭圆、正方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乌龟。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书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乌龟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和督促学生保持书桌、地板和衣服的清洁。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优秀作品将由老师评选。
五、活动小结
第八课:泥塑公鸡
教学目标:
1、观赏公鸡的相关**和**,了解公鸡的结构和特征。从而掌握公鸡的生产技术,制作漂亮的大公鸡,培养实践能力。
2学会用牙签、钢笔等身边常用的工具处理泥塑作品的细节,养成细心耐心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泥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公鸡的不同部位,了解其特点,学习大公鸡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细小部分的制作方法和何把各部分连接得牢固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描绘框架
1.展示公鸡**,引导学生观察,发给每个组一份公鸡部位、器官卡片,让学生共同**摆一摆,拼一拼,分清楚公鸡分哪四个部分,各个器官属于哪一部位。
结论:大公鸡由鸡头(鸡冠、五官)、颈、体(翅、尾)和脚四部分组成。
2.欣赏瓷公鸡**。(1) 公鸡的外观特征(2)公鸡的颜色特征
总结:造型简练、夸张,装饰色彩鲜艳,每一个地方制作出来的公鸡都不一样,但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鸡”和“吉”读音相同
三、动手制作
学生操作时,老师强调要注意每一步。
(1) 搓两个圆圈,一个小,一个大,小脑袋,大身体。插上牙签,把头固定在身体上。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揉搓,捏出上下冠、鸡尾、嘴。
(3)用团、压、捏的方法做出眼睛、翅膀。粘的时候用力压一压,尽量粘牢固。
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独自或合作完成制作活动,大胆塑造大公鸡形象。
提醒学生保持清洁和安全。
教师巡查,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示范指导
四、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根据学生的创作情况,评选出今天的最佳创作奖
五、小结
第九课:小螃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泥瓦匠的基本技能,学习泥瓦匠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观察螃蟹,手工制作螃蟹,创新。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对美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泥瓦匠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学生制作的泥塑作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各种颜色的灰泥、粘土工具。
准备:各种腻子、刮刀、纸板等。
泥塑教案精品
如果您对“泥塑教案”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适合您阅读。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此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泥塑教案【篇1】
趣;观察;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5―01
美术区域活动更能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但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刚开始时兴致勃勃,但过一段时间区域就冷冷清清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让区域活动“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逐次投放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幼儿在美术区域中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不同的兴趣“点”,然后再根据幼儿的需要逐次投放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切不可一次性投放大量的材料,造成幼儿选择的盲目性。
案例:大三班主题活动“花瓶”,是在一个幼儿过生日时生成的。因为幼儿吃完了蛋糕,对包装纸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部分使用过的包装纸。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包装纸的图案、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等。然后与幼儿将包装纸投放在班级区域中。在活动中一个幼儿说: “这张纸上有好多桃心,看我这样捏起来像一个桃心树。”另一个幼儿说:“我拿来的上面有很多玫瑰花,就是一把花,颜色特别漂亮!”旁边的幼儿听了他们的谈话都聚集过来拿着包装纸相互比较。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幼儿对包装纸做成什么东西比较关注。于是,教师又投放了纸筒,让幼儿将做花、做树的想法表现出来。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改变及丰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二、捕获幼儿的移情信息,增加操作材料操作难度,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幼儿对每种操作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转换、自身兴趣转移、活动材料变化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这种移情现象,通过增添操作材料、改变操作材料的性质、作用等,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引发新的活动,让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教师依据节日、民俗预设了手工活动“剪窗花”,也投放了一定的必须材料。活动前,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了剪窗花的方法,将操作材料“蜡光纸、剪刀”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操作,幼儿兴致很高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几天之后,区角没有幼儿到里面活动了,教师检查发现操作材料并没有少,但为什么幼儿的活动兴趣由当初热情转变到现在的冷淡呢?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幼儿的作品已经由不成形到现在能剪出图形、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纸质的操作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塑料纸、糖果纸、布、卡纸、花边剪、剪刀等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果然,丰富的操作材料再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三、及时发现操作需求,增添辅助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因活动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增添辅助材料,会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持久。
案例:小班泥工区中,有序地摆设着各色彩泥、垫板。在平时活动中,幼儿就会将其揉团、搓条然后组合成各种图形,这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有限。于是,小班的教师将豆子、牙签等辅助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中,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区域活动再次“活”了起来,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
四、突出家乡文化,结合本土内容,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开展以农村资源和废旧物利用为特色的本土化区域美术活动,也会让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一:在中二班的布艺主题活动中,各种废旧的碎布块在幼儿的手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艺品:荷包、绣球、布贴等,活动中幼儿尽情地享受着快乐。
案例二:在本土化泥塑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泥巴、小饮料瓶、造型不一样的塑料瓶等,幼儿在饮料瓶上面塑泥巴,然后用广告色进行涂色、装饰,一个个工艺品呈现在眼前,幼儿积极性特别高,作品栩栩如生,充满了想象力。
泥塑教案【篇2】
泥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应知:初步了解泥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的特点。(2)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2)注重美术课型特点,运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演示式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延伸中关注生活,走向社会大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2)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学生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泥塑艺术,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造型及其色彩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泥塑的创作形式、制作技艺和表现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
1、橡皮泥、泥(到砖瓦厂去买处理好的泥)
2、泥塑配备工具(广告色、水粉笔、毛笔等)牙签、剪刀、小块卡纸、泥塑的图片,当地泥塑作品实物(两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欣赏为主,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悠久的历史、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著名泥塑有: 汉代泥塑
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
麦积山石窟的菩萨
山西太原晋祠的宫女
天津“泥人张”泥塑
无锡惠山泥人
山东聂家庄泥玩具
并要求下一节课前搜集本地民间泥塑作品的资料、图片或实物并准备好学具,为下一节制作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泥塑的玩具,请学生了解诸多民间工艺即将失传的事实。
二、讲授新课(一)课件展示:
1、学生泥塑作品欣赏:
2、出示范作,讲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压、揉、搓、拧、剪
3、老师示范:(1)设计草图
2)扎制骨架:教师拿出两件作品,(一种有骨架,一种没有骨架),用木棒敲打,请说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泥塑的特点——缺点:韧性差,比较脆弱。(多媒体课件)因此,稍微复杂的形象要扎制骨架,否则外力稍强就容易断裂。(3)挂泥塑大型(4)细部刻画
5)刷底粉上色(6)整理阴干完成
4、展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反思学习、激励评价: 随堂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拿不同学生的作
执教人
王芳
泥塑 动物教案1 教学内容:课文通过“制作举例”、“课后实践”、“新思路”、“评比台”等环节指导学生捏制泥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捏制泥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捏制泥塑。
教学准备:黏土或橡皮泥、图纸、铅笔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用黏土可以捏制出许多有趣的小动物,再加上小木棍、火柴等做装饰,小动物就更可爱了。
二、制作举例
1、学生看课本
2、老师教学捏泥塑(1)画图,设计出造型。(2)把要塑的小动物分成几部分,分别用泥捏制出来。(3)把捏好的各部分黏合或用小木棍插接起来。(4)装饰成形。
3、学生动手捏制泥塑,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后实践
四、新思路 你自己会设计新的造型吗?把你设计的造型画在下面,并尝试捏制。
五、评比台
泥塑鸡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你们喜欢看迪伲斯动画《猫和老鼠》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动画片拍的很好玩,笨猫TOM总是被聪明的老鼠打败 师:还有呢?
生:动画片的想象力很丰富,TOM有很多鬼主意(生十分高兴,气氛顿时轻松活泼)师:你们说的对,猫的形象是非常有趣,可是有一次啊当TOM在家睡觉时却发生了一件事…(演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TOM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它被一阵声音惊醒,头脑出现“?”—— 这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生:是天亮了,鸡笼里的鸡叫声生:有许多鸡,公鸡、母鸡、小鸡…
师:对!可是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这些鸡画给老师看看吗? 生:能(充满自信的)(生开始在纸上画,师请两生上黑板表现)师:恩,画的很不错。
师: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将学生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的怎么样? 生:他画的鸡形象很逼真
师:对,这位同学抓住了鸡的基本形和动态特征,所以很生动。那么你们知道鸡的基本形体特征吗?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只鸡,让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公鸡标本)(生很吃惊,接着非常兴奋,有几个还学着鸡叫)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鸡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的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生纷纷举手上讲台,气氛异常活跃)
生:我知道,鸡由鸡头、鸡身、鸡尾组成生:不,还有鸡冠、鸡嘴、鸡翅、鸡腿…(生大笑,“有点象在说卤菜了!”)
生:鸡的身体很大,头尾两头尖尖向上翘,羽毛很光滑,翅膀象扫把、腿上还有尖锐的爪子生:鸡嘴也很尖,它头上有冠和肉垂,上面有许多小点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既然你们都认识、了解了鸡,那么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生:想!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捏塑:鸡)评析:老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建立了一个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使学生在自由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各方面素质埋下伏笔。教师通过听一听、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来调动学生各种感觉,使学生真正了解鸡的特征,为进行下一步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让学生先画再看的确是一大亮点。
二、新授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陶艺家和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去用陶来表现鸡这只动物的… …(多媒体演示鸡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怎样做的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还有、我们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思考、讨论)
师:你们想好了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想的或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我想做一只正在吃食的鸡,我首先用泥去捏鸡身体,然后再做鸡的嘴、冠、眼,这些我准备先做好最后后贴上去,鸡尾、翅膀我准备用泥条贴 师:想的真好,只不过老师要告诉你,贴时一定要用泥浆粘牢,还有我们在做时为了保证以后烧制的成功,一定要把里面——
生:挖空师:还有没有要说的生:我准备和他们两个人合作,做一只大母鸡带着几只小鸡玩耍,鸡翅我准备用修刀刻画
师:可以,只不过你们几个要商量好各做什么哟 生:我准备和同桌做两只正在抢吃蚯蚓的小鸡
生:我做一只骄傲的大公鸡,鸡腿我做成基座,这样才稳定,能站牢 师:你的构思真妙,了不起,希望你能成功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评析: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各种鸡的陶器,使学生了解鸡的不同做法,提高制作欲望;让学生构思再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的过程,而学生为达到成功而克服种种困难作铺垫,也为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打基础。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进行自由交流,使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自主的选择创作主题、内容和形式。改变了以前那种课堂结构,打破了传统观念,教师与他们多方面交流和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三、小结师:同学们完成了没有? 生:完成了(成功的喜悦)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生:我(纷纷举手,极想表现)
生:(抢先到黑板前,举起作品)我做的是一只公鸡,鸡冠是我刻的,我还做了一个蛋… 师:公鸡也会有蛋(生大笑)看样子可要注意实际生活哟,你们认为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做的鸡形象很生动也很有趣
生:我做的是一只母鸡,在它的背上蹲了一只小鸡,它们正在吃食 生:我认为,它想象很丰富,鸡槽做的很好
生:我做的是一只骄傲的公鸡,鸡身都是用泥条做装饰,师:哦,让老师看一看你构思的底座现在做的怎么样 师:太好了,你成功了,祝贺你。快让同学们看一看 生:我认为他构思很巧妙
生:我认为他用泥条做的装饰很漂亮,我要向他学习
师:对,不光你,好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只骄傲的公鸡做的真好,但在生活中可不能骄傲哦
生:我们三个表现的是今天上课时鸡笼里鸡叫的情景,做了公鸡、母鸡、小鸡、还做了一个鸡笼
师:创意真不错!每只鸡的形态也很漂亮生:还有我做的是蹲在草上下蛋的母鸡... ...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有的做威武的公鸡、有的做正在下蛋的母鸡、有的做抢食的小鸡、有的把我们上课时听到的情景再现了出来……你们做的真好、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师: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吗?生:能师:你们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班长(生讨论)
班长:同学们一致决定最佳创意奖是郑佳同学做的“骄傲的公鸡”
师:郑佳同学,祝贺你,希望你以后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老师颁发自制奖品)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评析: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好在那里、还可以怎么做,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参加陶艺活动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不同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学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所以陶艺活动中的每个学生都是成功的,他们会因此而高兴,因此而自豪。从而产生成就感,就会对这一活动更加感兴趣、更加投入,因此会提高的更快。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是陶艺课的一大特点,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看到学生作品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与他们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使他们能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执教人管新芹
盘条泥塑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执教人:张茂芳
泥塑教案【篇3】
泥工材料的选用:天然粘土。有雕塑泥、造型土等,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泥工主要是用粮食为主要原料配以颜色合成的“多彩泥”来进行的泥塑。因为多彩泥色泽鲜艳,有红、黄、蓝、绿等各种颜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原因。
泥工的工具:垫板一块、雕塑刀一把即可,还可准备一些牙签、纸卷、麦管等棒状物,在塑造作品时用作支撑物或连接两部件时用。牙签的尖端还可用作精细加工时的辅助工具。
玩泥工时主要有这几种基本技能:
1)团――把泥块放在两只手掌心中搓成球状物;
2)搓――把泥放在两只手掌中作前后搓手动作,使泥滚动,搓成圆棒状。用力的大小 可搓成粗细不一的圆形条状物,也可把泥条放置在桌面上用两只手掌前后滚动制成较长而粗细随意的长泥条。
3)压――把球状的泥团置于手掌中加压成圆形的饼状。
4)堆――把预制成各种形状的部件逐层堆砌成立体造型。
5)刻――用小刀把薄形的泥板刻划成所需要的图形,像剪刀剪纸一样,用小刀在泥板上留下印迹。
6)接――把预制成的两个部件插入牙签、纸卷、麦管等连接,也可把上下部件用推上 捏下的方法把部件连接起来。
7)推――把压扁的泥置于手掌后部凸起的肌肉处用刀或圆棒作压括动作,薄泥板即可制成带有皱折的波纹状泥条,适宜表现衣裙、花瓣等,加压时用力把泥括成散茸状则可表现人物的头发、动物的皮毛等。
8)盘――把搓成粗细的泥条盘曲地逐层堆高,可盘成筒状的空心物。
9)包――把内设物包起来,如制作西瓜,用黄色包红色,绿色包黄色,切开后很逼真。
在泥塑时,还可进行色彩调配,目的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变化丰富。如捏胡萝卜,可把红、黄捏在一起配色,红萝卜可把紫、红捏在一起配色等。其混合方法与绘画中色彩调配一样,颜色中加白可淡化变亮,加黑可深化变灰等。由于泥工的可塑性很强,加上彩泥的色彩可随意调配,因此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真可谓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人工造物都可再现。动物、人物、植物、建筑等都能用泥工形象地塑造。例如在制作螃蟹时,可分解为主体、眼睛、螯及肢等部分,先用泥团成球状物搓圆,放在手掌压扁即成螃蟹的主体(身体),接着用同样方法捏出眼睛及蟹螯的各部分,再用泥搓成短棒状压扁捏成蟹肢的各部分进行连接,为了牢固性,连接时可用短的牙签(铁丝)插在接头处,最后用牙签的尖端在螃蟹身上刻出花纹,形象就更加逼真了(见图)。
但在让幼儿学习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要教给幼儿基本技能,如搓、团、压、盘等。在孩子们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便可采用看图、看实物、看玩具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塑造出物品。如将捏好的圆球通过简单变形,添加使之变成苹果、柿子、桃子、萝卜等不同图形,而鸡蛋形的变化又可塑成熊猫、蝌蚪、刺猬等,根据所学的泥工技能,随意塑造,自由想象。
泥塑有平面、立体两种造型,平面造型就是把泥板刻划成图形,略加修饰可制成各种小挂件,还可结合硬纸板等进行泥塑,用预期折剪成的图作造型的基础,经过仔细雕琢,再用彩泥作进一步地塑造,使之变成美丽的图案用作装饰。而立体造型就是把泥捏塑成球状、条状、块状,把这些基本形体作为动物、人物的基本结构用辅助物连接可制成立体可欣赏的作品。
泥塑教案【篇4】
【关键词】 凤翔泥塑;产品开发;品牌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然而其审美和实用功能正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成了如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途径是其走出目前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
一、凤翔彩绘泥塑及其艺术特征
1、凤翔彩绘泥塑的基本种类
凤翔泥塑的花色品种多达170多个,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 其按照不同的类别可分为:泥玩具(主要是动物造型,多为十二生肖)、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等。
2、凤翔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
凤翔彩绘泥塑多以植物的花、叶、茎、蔓等作为装饰图案,以红与绿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在造型上,虽然不刻意追求写实效果,但又不粗略,它夸张又有度,简洁又不粗糙,给人一种和谐、明快、艳丽大方的审美享受。在色彩上,其主要以黑白两色勾勒图案,以红、绿、黄为主色,并搭配少量其它颜色进行装饰,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感极强。凤翔泥塑既不失粗犷不羁的阳刚之美,又不是精巧细致的柔和之美,在图案应用上它细腻而有法度,在色彩上它含蓄而不失大胆,其强烈的造型和色彩对比,给人留下强烈视觉印象。
二、产品开发
1、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凤翔泥塑的形式及内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工业文化的内容,因而其渐渐被边缘化。因此,凤翔彩绘泥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能够反映当下社会审美习惯的产品,并通过商业途径获取利润,进而对其艺术载体的物质存在进行反哺,并使其得以存在和发展。
2、产品开发的方式
如果不对其产品进行推陈出新,其制作工艺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供人们怀念,使其不能有效的与时下社会进行互动,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因此,应当尝试从材质、色料的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图案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更新,使其具有时代感。比如用玻璃钢代替泥土;用丙烯颜料代替植物和矿物质颜料;图案和色彩的应用融入工业化的设计元素;用巨型的城市雕塑形式替代传统的“耍活”的功用等,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任何艺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其结果只有消亡。
三、品牌的推广
存在于商业社会的民间艺术如果不具备商业竞争意识,是很难存在和延续的。因此,作为商品的凤翔彩绘泥塑,其品牌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标志设计
标志是商品识别的重要因素,凤翔泥塑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具有时代感的标志,设计以及申请凤翔泥塑专门的标志亟待进行。标志的设计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而应该在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上与凤翔乃至关中文化的内在上基本统一。凤翔泥塑以六营村最为著名,所以在设计标志时以“六营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也可以把其传统纹样、色彩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争强其作为商品的识别性。
2、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的主要图案在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照片写实、手绘插图、电脑处理等手法进行,图案的色彩可以吸收彩绘泥塑的基本元素,比如由花、叶等组成的图案,色彩可以用“大红大绿”等。图案的寓意最好能表现出一定地域,民俗、人文特征。次要图案可以采用诸如“喜鹊”、“蝙蝠”、“石榴”等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元素,以此来体现其传统文化的性质。另外,也可以采用青铜器装饰纹样、画像石、瓦当纹等。另外,包装上除了商品的标志外,还应当注明一些行业认证或是流通符号,比方说绿色环保标识、回收再生标识、防震防水防压等流通标识,以增加包装的规整性。
现在六营村的很多艺人都在提倡创新,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创新的泥塑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继承,这些创新都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凤翔泥塑风格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我们的包装上,也应借鉴这一点,不管我们怎样打散重构还是进行传统风格的创新应用,都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原本艺术风格,而应该在审美精神层面以及凤翔甚至陕西的文化内涵上保持内在的基本统一。
3、品牌推广的途径
凤翔彩绘泥塑的品牌推广应当将传统的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首先设计精美的海报、招贴并利用报刊、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利用电视等多媒体等途径对其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宣传;再次,利用时下已经广泛普及的电脑网络进行宣传。通过这些宣传途径,让人们首先对凤翔彩绘泥塑在感官上有个感性的认识,并逐渐对其文化价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进而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要想使凤翔泥塑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我们有必要对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对于凤翔泥塑的视觉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具备凤翔审美特色的因素,满足凤翔泥塑多方面的功能需求,符合当前包装的绿色环保要求。我们可以针对凤翔泥塑特有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一定的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多些对凤翔泥塑的接受与了解,增加他们对凤翔泥塑的深刻印象,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性的传播。只有具备良好的功能,凤翔泥塑包装才能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才能被众多消费者接受,才能成为凤翔泥塑发展的积极因素。
总之,要想使凤翔泥塑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到新的发展,就应当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有益的补充,并通过品牌战略对其进行商业推广,用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为其艺术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得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彩绘泥塑的传统形式元素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应当保留,否则就不是对凤翔彩绘泥塑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雅楠,凤翔泥塑色彩应用特征与审美内涵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
[3] 许欣,凤翔泥塑中的符号语义传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
[4] 仇文君(导师:武小明;邓心泉),凤翔泥塑工艺品的整体包装设计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6.1.
泥塑教案【篇5】
【关键词】山西 寺观 彩塑 技法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雕塑作品既有享誉中外的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但更多的是隐于乡野古刹的彩塑造像,其分布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遗存数量之众,全国其他省份罕有其匹。根据山西省文物普查资料及柴泽俊、柴玉梅所著的《山西古代彩塑》一文中的统计,“山西省现存历代寺观泥质彩塑就有一万三千余尊,其中唐代彩塑八十二尊、五代彩塑十一尊、宋辽金彩塑三百九十四尊、元代彩塑三百八十六尊、明代彩塑五千九百七十八尊、清代彩塑约六千二百尊。”①寺观彩塑与寺观建筑唇齿相依,存在古代建筑的地方,一般都有彩塑遗存,越是年代久远的寺观,所存塑像越有多个朝代塑像共存的现象。笔者20年来遍览全国各地石窟及寺观,尤其近年来重点关注研究山西境内的古代寺观彩塑艺术的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创作技法,因而在泥质彩塑塑造技法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现梳理如下与专家、同行探讨。
一、彩塑塑造中的样稿
如同今天做大型雕塑或是群塑时,要有设计小稿一样,传统民间彩塑在塑造前也需要样稿,这个样稿可以是线描稿,即“粉本”,也可能是立体稿。这个样稿也许是当时流行的样式,如唐朝吴道子的“吴家样”、周昉的“周家样”、“水月观音”;这是一个时代共性的样式与风格;也许是家族或团体独具特色的样稿;也可能是某一地域相对稳定且有特色的样式。古代画塑工通常依据传统的样稿进行塑造,在塑造的同时融入个人对所塑对象的理解与情感。
当然,古代民间画塑工远没有今天艺术家的自由,他们所表现的内容首先是为了传播宗教教义或在仪式中专用,因此受到要表现宗教教义及宗教仪式的严格制约。同时,各个时代画塑工及信徒们演绎不同、理解不同,也会改变佛教、道教人物的造型。影响这种改变的因素很多,除了对彩塑样式的影响外,还有时代样式及坊间画稿塑样的传承、供养人施资人对彩塑样式的要求、民间艺术家个体对彩塑样式的追求、地域坏境对彩塑样式的影响等等。因此,民间彩塑的样稿在民间画塑工群体中的传承中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二、彩塑的工序与流程
1.扎骨架,绑大形
首先,用木柱先立成一个十字形的骨架,高度以塑像的尺寸定,然后根据所塑对象的动态再绑出动作姿势,包括四肢及变化较大的衣饰。一般多用木板、板皮等材料,以减轻重量方便挂泥为原则。骨架扎好以后,再绑上一定的稻草、麦秸,即“束草为胚”。这样做一是为了减轻塑像的重量,且能通风防潮,二是方便外层的塑泥更好地与内骨架结合(图1、图2)。我们从这两尊唐代彩塑的残,能清楚地看见塑像内部的结构与用料情况。长子(县)法兴寺在2000年修复损坏的塑像时,就从原塑像的内骨架上发现了题记,由此而知一些塑工在扎骨架时,有将塑像的塑绘者等内容的题记书写于木板,并作为骨架的一部分绑在塑像内以作记载的情况。②
2.上大泥,塑大型
所用塑泥取无污染、无杂质的地下深层泥土,经晒干、碾碎、过滤后,再加水浸泡,并踩出泥性备用。上大泥的过程基本上分粗泥、中泥、细泥三个步骤,由里及外,逐步完善。泥的掺和方法在《民间画工史料》中有具体的比例,即:“粗泥——土七成,沙三成,加谷草、麦秸;中泥——土七成,沙三成,加麦糠;细泥——土七成,沙三成,加麻纸(毛头纸,用水浸烂)”。③粗泥主要用于塑大型,把塑像所有有骨架的地方都用粗泥先裹一遍,与今天的学院泥塑方式相似,把骨架均匀地包裹其中,再用中泥把大形动态塑造出来,最后用细泥塑造局部与细节的变化,像头饰、衣饰、人物身上佩戴的饰品、武士的铠甲、腰带等物品也可提前用预制泥范做好,适时装配上即可。用细泥深入塑造时,注意细泥加上棉花或丝绵等相关辅材后一定要反复揉搓,醒到熟透方可好用。
塑像完成后不可暴晒,必须阴干,在干燥的过程中,会因泥的干湿不匀、收缩不均出现裂纹,需用细泥反复修补,直到泥坯内外干透为止,之后对塑像表面进行处理磨平,使之平整光滑,便于后期的彩绘,并适时在塑像后背留下装藏的位置,宗教传统装藏有装各种各样宝藏者,也有装经卷书籍者,还有装五谷杂粮的,不一而论,开光时由主持高僧装入一并封上。
3.装銮敷彩
我国古代传统彩塑一般都是塑绘结合,即“三分塑,七分绘”。此言虽有夸张,但确实说明塑与绘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塑造时留下一定的空间,由彩绘来表现完成,如须发、服饰面料的质感、肌肤感等,通过彩绘装銮使塑像变得光彩夺目,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前期泥塑完全干透打磨完成后,“塑容绘质”工作随即开始。首先,给塑胎上刷一层“明胶”,干湿要把握好,之后贴一层麻纸,也称“皮纸”或细纱布,再刷一层胶水,防止颜料向内渗透。其次,在塑胎上下罩一层混有胶质的白色颜料,也叫“出白”,其成分有高岭土、云母、白垩等。再次,当出白干透之后,即可在素白的底子上起稿勾勒,同时在需要强调突出的部位,用沥粉沥出各种线条、图案及纹饰,达到线条突出、图案清晰、纹饰华丽、冠带华美的效果。最后的工序是晕染敷彩,至此主要取决于塑工的绘画水平的高低,由于彩绘用色难度较大,因此要求塑工不但得有高超的艺术素养、精湛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能力,即采取灵活多样的敷彩装銮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图3)此件作品的肌肤感与服饰柔软感、华丽感均通过彩绘的过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于塑像贴金方面,可在个别需要贴金的部位先刷一层胶水,然后贴上金箔,先贴大面,再贴小面,均匀压平压实即可。关于施彩用金方面,《民间画工史料》一书中也介绍了拨金彩锥(上五彩加彩锥)、倒杂月、上中五彩兼用彩锥、中五彩、下中五彩、下五彩④六种不同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单体的塑像,大的主尊像和与地面、墙体相连的较大塑像,无论是圆雕还是浮雕均在殿内现场制作彩绘,但也有一些满堂塑像的寺观,譬如隰县小西天悬塑、长治观音堂悬塑、蓝田水陆庵悬塑这一类大型悬塑,一堂之中会有几百尊或上千尊大小不等的人物,大者五六米高,小者仅四五厘米,而且亭台楼阁、宝刹古塔、层峦叠嶂,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人物贯穿其间,特别复杂,全部现场完成不太现实,可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法,将一些较小的人物、山石、云彩、植物、栏杆、挂饰在其他地方做好,根据需要进行摆放或悬挂。(图4、5、6)其塑造技法上,圆塑、悬塑、凸塑、组塑、贴塑、浮塑等手法交替使用,以营造特定的氛围为原则。
三、彩塑用色与用料
彩塑所用颜料方面,一般有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两种,矿物质颜料有持久延年不易褪色之特点,故多为选用,常用的矿物质颜料有石青、石绿、石黄、朱砂、铅粉、赭石、白垩、金箔、银箔等。植物颜料有藤黄、胭脂、洋红、桃红、紫罗兰、灯焰、松烟等,植物颜料色彩鲜艳、透明,好使用,缺点是不耐光照、易褪色。使用媒介方面有水、胶、蛋白液、桐油、生漆、熟漆等。由于使用最多的是矿物质颜料,而且用量大,因此多数塑工都是亲自研磨、淘澄、蒸煮,再分出颜料的层次来,使用后还得每次都要出胶,以防日后颜色发生霉暗现象,也很是麻烦。当然矿物质颜料也有一定的毒性,在防霉防虫蛀方面还很有功效,而且覆盖力强、色泽鲜艳持久。
关于塑像用材用料方面,在《元代画塑记》⑤一书中几乎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得非常详细,因为这些土木、纸绢、颜料等材料,不仅仅是在元代宫廷画塑工们使用,应该是历代的画塑工均是如此,应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民间信仰所塑的各类泥质彩塑应大同小异。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对云冈石窟的包泥彩塑修复用料记载中,有很多用料与此很相似。李燕飞、赵林毅等人所写的《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彩塑制作材料及工艺初探》一文中,采用了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法对介休市后土庙明清彩塑制作所用的颜料、土质内的纤维材料进行研究后,所罗列的颜料及用材也极为相似。⑥马波在《云南地方彩塑修复实例分析——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修复》一文中也对颜料及采样进行了分析,颜料用材也较为相似。⑦因此,《元代画塑记》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彩塑的技法很有参考价值。笔者摘录一小段以印证前文所谈。
“大德八年三月,奉皇后旨,守城隍庙人言,西世祖皇帝当令於城隍庙东建三清殿一所,其中未有圣像,及其余神像有坏者亦多,可令阿尼哥塑三清圣像……用物,梵像画局用赤金官箔五千七百八十、平阳土粉二百二十二斤、明胶一百一十斤、泥金三两、生西碌五十四斤、上色心红二十三斤、拣生石青一百一十斤、熟石大青三十斤、黄子红七斤、黄丹二十一斤、回回青七斤、回回胭脂二斤、官粉三十三斤、瓦粉三十一斤、藤黄二斤、南细墨一斤、川色金一十五斤、出蜡局用黄土九石三斗、西安祖红二十五石、麻七百五十二斤、穰子八十束、净砂二十七石、白绵纸四百一十六斤、方铁条一百五十斤、莞豆铁条一百一十一斤、菉豆铁条二十五斤、黄米铁条一百四十三斤、针铁条五十八斤、黑头发六两、睛目九对,木局造胎座等用赤枯木一十七条、松木一百一十七条、椵木二十三条、槐木五条、明胶一百一十四斤、镔铁局造钉线等用东简铁一千二百八斤、水和炭三千六百二十六斤。” ⑧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不但可知从底座、塑像到彩绘所用材料,并且不同的工序由不同的部门来完成,涉及梵像画局、木局、出蜡局、镔铁局四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可见在当时官方塑绘机构的规模的复杂及从业队伍的庞大。
四、彩塑的创作者
中国古代寺观彩塑多半出自民间画工之手,所谓“画工”,即职业绘画者也。这里的民间画工包括“画塑匠”,他们一般世代以绘画为职业,长期积累经验,所以大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民间艺术家们从事美术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且队伍十分庞大,很多画工是父子相承,代代相传,并且还有行会制度、作坊形式、师徒制度,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然,历史上也还有很多著名的画家及高僧也积极参与其中,更是促进了民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据资料记载,唐代的画工绘画和塑造是兼学的,不像今天绘画、雕塑学科分得这么细致。“塑绘不分”“塑容绘质”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至今在民间彩塑队伍中依然如此。过去画行的职业范围比较广泛,并且需要一年四季配合不同的节日与风俗从事不同的美术活动,因此必须要掌握不同的技能。要想掌握多种技艺也非易事,“画行中有句俗语:‘十年出一个秀才,十年出不了一个画匠’。一个精干的画工要学会以下几种手艺:壁画、彩画、灯画、传神、神轴、水陆、彩塑、纸扎、油漆、裱糊等。”⑨因为民间画工要生存必然适应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并且技艺还要娴熟。与此相适应,山西自唐宋至明清保留了这么多优秀的彩塑遗存,那都是些什么样的画工领袖和画工团体来完成的呢?
除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全唐文》《五代名画补录》等各种画论及部分寺观题记、碑刻中有部分文人画家及个别杰出的民间画工有记载外,大部分画工是无从可考的。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代匠人地位低下,并且过去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民间艺人比较轻视,常以“雅”“俗”来区分“文人画”与“匠人画”,用以贬低画工的作品,尤其“宋元以下‘文人画’与‘匠人画’分道扬镳以后,作为‘匠人’,因为不登‘大雅’之堂,纵然在画史上或者如永乐宫壁画上那样偶尔题名道姓,也很难找到为之立传的材料”。⑩另一方面,即使个别留下姓名的也是因为“物勒功名,以考其诚”,以此来考验工匠们的技艺程度及工作时的用心程度。其实,客观来讲,所谓“俗”只不过是因为画工的作品与文人画相比较,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更容易为一般的民众所喜欢而已。一般来说,画工的画或彩塑还往往受到同时代文人画家的影响,因为画塑工们以此为职业,为了生计就必需考虑上层阶级的喜好及广大百姓的喜好,以期有更好的市场,因而,画塑工们对待技艺方面不但是精益求精,而且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别,使得大量优秀的民间画工及他们的作品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诸多困惑和难度,但深入其中也依然可以发现很多线索及画塑工的踪迹。
总而言之,彩塑技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掌握中国古代传统寺观彩塑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传统彩塑的技法自身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程序严格、流程复杂,不但是一代一代的民间艺术家们在漫长实践过程中的积累,更是他们在尊崇前人规范时的不断创造与丰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传统彩塑历经千年而流传有序。我们研究技法看似形而下,但对古代传统彩塑在今天的传承延续而言,却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注:文中图片均由魏小杰拍摄)
注释:
①柴泽俊,柴玉梅。山西古代彩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4.
②张宇飞。佛影——法兴寺、崇庆寺、观音堂彩塑赏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12.
③④⑨秦岭云。民间画工史料[M].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52—54;24.
⑤佚名。元代画塑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注:作者不详,这本书原来是元朝《经世大典·工典》中的一部分,是当时官方作为“官方塑作绘画用料”的准则被记录下来的,书中的时间段正是阿尼哥、刘元活跃时期).
⑥李燕飞,赵林毅等。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彩塑制作材料及工艺初探[J].文博,2009(6):118—121.
⑦马波。云南地方彩塑修复实例分析——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修复[J].文博,2009(6):136—142.
⑧佚名。元代画塑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11—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泥塑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推荐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推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1)
1. make complaints and apologies
3. apologize when necessa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get/ have the itch to do sth/ for sth
9. breath-taking scenery___________
3. explore the lively nightlife ______
4. treat sb to sth ___________________
5. make one’s arrangements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句子翻译, 注意斜黑词汇的功能。
1. A trip to Rio will give you a glimpse of the happy lifestyle of the cariocas ---- the people of Rio-who are known for the big hearts and friendliness.
2. Visitors who get tired of the sand and the sun can cool off in one of the many cafes, shops and restaurants on Copacabana’s main avenue.
3. Downtown Rio is the city’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art.
4. Even though the altitude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lps i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snow, the good weather and breath-taking scenery make Kitzbuhel a world-class ski resort.
5.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if you have never skied before.
6。A walk around Kitzbuhel is a feast for eyes--- a lively mix of old village culture and the excite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ea.
1.Located just south of Yunnan and Guangxi,Vietnam is within easy reach and offers exciting adventures at a reasonable price.
2. Vietnam treats visitors to all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white beaches, blue seas, green hills and mountain painted red by the setting sun.
III. 汉译英。
1. 春意盎然,不时地(now and then ), 许多人都想(have the itch )出去踏青, 散散心。
2. 厌倦了(be tired of)多年在外的飘泊,这位艺术家想沉醉于(be absorbed in)湖光山色之中,让自己的心冷却(cool off)一段日子。
3. 周末运动后洗个澡(take a dip ),让自己懒(stretch … lazily)在沙发上,来杯淡淡的龙井茶,看着落日(the setting sun),多有畅想。
4. 西博会(the West Lake Expo)上的狂欢节目使杭城老百姓和外来旅游者大饱眼福(a feast for eyes)。
5.去了北京, 长城肯定是许多游客的必游之地(must-see)。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2)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教学设计
(SectionA1a----2c)
科目: 英语
设计者:
郑富平学校: 新郑市龙湖镇第二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 九三
学生人数:
课题:
It must belong to Carla.课型:
听说课
授课日期:2015.11.2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心话题是“神秘事件”,能根据相关信息对事物做推断,主要语法是情态动词might could must can’t表示推测的用法。情态动词是一种重要的词法,只有掌握好它,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和阅读。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能运用情态动词might could must can’t对物品所属进行推测,通过学习用相关信息对物主的推测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能力。难点是区分belong to 和名词所有格表所属关系的运用。利用反复操练的形式来突难教学难点。
二、单元目标
1.能正确使用本单元的词汇和常用表达:truck, picnic, rabbit, noise, policeman, wolf …
run after, at the same time, belong to, thousands of 2.能正确运用must, might/could, can’t 进行推断 3.能根据相关信息预测,推断或续写故事 4.能有效获取阅读信息,归纳主题
5.能通过相关的连接词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水平薄弱,学习方法欠佳,学困生较多,中等生为少数。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树立学习信心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和设计难易适宜的任务,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说英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交际教学、视听说的教学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识记词汇
truck picnic rabbit whose belong to hair band b.掌握目标语言
Whose volleyball is this? It must be Carla’s.She loves volleyball.Whose hair band is this?
It could be Mei’s hair band.Or it might belong to Linda.They both have long hair.2、能力目标
a.学生能用情态动词并根据相关信息对物品所属进行推测。
b.学生能听懂录音并做简单的记录。
3、德育目标
通过开展对物品的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能力。
五、评价方案
提问;小组评比;巩固检测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用情态动词并根据相关信息对物品所属进行推测。
能听懂录音并做简单的记录。
难点:正确区别运用belong to 和名词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
七、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revision--------检测与铺垫
1、复习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 ,hers),教师举起自己的书说:This is my book.It’s mine.It isn’t yours.接着教师走到前几位同学面前,拿起桌上的物品问其本人,然后再问其他人。
教师问: Is this your notebook? 学生答: Yes.It’s my notebook.Oh!Yes.It’s mine.教师问: Is this his/her eraser?.其他学生答: Yes.It’s his/hers.2、复习名词所有格,教师到学生当中,拿起不同学生桌上的物品问其他的学生。
教师问:whose book /ruler / backpack /… is this ? 或whose is this book/ruler/… ?
学生答:It’ s Si Huishang’s / Li Long ’s/ Gao Shang’s/… Step2 Leading in ―――自然过渡,介绍新知
1、Teach belong to 教师走到一个学生身边,然后举起他的一支笔说:The pen is He Dong’s.We can also say The pen belongs to He Dong./It belongs to him.教师再指着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belong to 的句子。
2、Using could/might /must/can’t to guess sth.Say: Close your eyes.Then go to students and get some their school things.After a while, ask them to open their eyes and guess.T: Whose ruler is this? S: It might/could be ____________’s.被猜到的人站起来说True(表示猜对)/False(表示猜错)。其他学生就补充说:It must be ______’s./It can’t be _________’s.Note: must(100%)might, could(20-80%)can’t(0%)It must/could /might be Han Lei’s = It must/could/might belong to Han Lei.Step 3 Game “Who is it?”―――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让一个学生背向着全班站在讲台上,在座的任何一位学生都可以向他/她挑战用各种声音向其说一句英语,黑板上的学生必须听声音猜人,而且每人只有三次猜的机会,猜对的被评为“火眼真金”奖励一支笔。S:It might /could be ______.Ss: True.It must be ___ 或 False.It can’t be ______.Step4 Practice-------体验实践,使用语言
1.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ll in the chart.(1a)2.Listening(1b)Listen and match persons with things.Read the dialogue and ask students to do pair work.3.Listening(2a&2b)Say: We’ll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Bob and Anna.They found a backpack in front of school gate, whose is it? Liste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ose it is.And make notes as you listen.While listening, ask student to repeat some sentences.Check the answers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Step5 Group work――――――布置任务,语言交际
“Find the owner”
全班分为15组,让学生4人一组来寻找其他组的物主,每组每人准备两样物品,物品放入一个袋子内,两个小组交换袋子一起来做推测。并把物品和人记录好,最后选代表做报告。
Step 6 Exercises―――――巩固知识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 must , might , could., can’t ”
(1)The notebook ________ be Ming’s.It was on her desk.(2)The homework ________be Carol’s.She wasn’t at school today.(3)The soccer ball _________be Jhon’s or Tony’s.They both play soccer, don’t they?(4)The French book ________be Li Ying’s.She’s 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5)I can’t find my backpack.It ________be still at school.(6)The photo _________be Lu’s.Those are his parents.(7)The red bicycle ________be Hu’s.She has a blue bicycle.(8)This ticket _______be my aunt’s or uncle’s.They’re both going to the concert.Step 7 Summary―――强调重点
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指出本节的重点。用名词所有格和 belong to表示物品的所属,根据相关信息用情态动词对物品进行推测。
八、作业设计―――拓展运用
猜猜你的朋友和家人晚上在家可能做什么,运用表推测的情态动词写一篇短文。
九、板书设计
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A(1a---2c)听说课
truck
picnic rabbit hair band whose Whose volleyball is this? It must be Carla’s.She loves volleyball.Whose hair band is this? It could be Mei’s hair band.Or it might belong to
Linda.They both have long hair.Note: be + sb.’s;
belong to sb.must(100%)might, could(20-80%)can’t(0%)It must/could /might be Han Lei’s = It must/could/might belong to Han Lei.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自然、紧凑,学生学习氛围活跃,成功之处在于巧妙运用游戏激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学重难点也在教师的引导和实践中被攻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
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课之前,一定要做到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即要未雨绸缪;再有就是要根据知识目标和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进行有主有次、有轻有重的设计。英语学习有时真的像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与积累。看到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交流,我真的觉得自己平时做的太少了,公开课的精心准备让我发掘出了许多除了考试之外的东西。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学生的客观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让我们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而是要拓展教材,适当的整合教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学习,注意时时提高自己,广泛涉猎,不断创新。
让我们每节课不妨都写好“剧本”,做好“编导”,把英语课的听、说、读、写上得生动、活泼、有内容且贴近学生的实际!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3)
八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Unit2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A(3a-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词汇及短语:spend…doing ,set up ,put…to good use ,not only…but also ,put off ,coach ,cheer up(2)、运用提供帮助的句型:You could help coach a football team
2、能力目标
(1)、运用目标语言,能比较流利地讲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2)、理解not only…but also 句型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语言和语法知识进行阅读并理解文章意思。
2、学会如何提供帮助。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Not only do I fell good about helping other people ,but I get 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I love to do
四、教具:录音机
五、课堂教学设计
1、Duty report
2、Warm-up,学校打算开展志愿者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Lead-in,老师提问,T:There three special students in No.77 High School,do you want to know them?展示书上的图片,让学生提问,阅读理解短文,设法找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阅读时,教师列出重点词汇、句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放录音,巩固课文内容。
4、教学操练3b、4 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由两三组同学表演他们的对话,使他们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
5、Survey : 利用课文4的表格,询问同学的兴趣爱好以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做哪些帮助人们的事,培养学生在设计生活中运用本课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6、难点破解
(1)、not only…but also,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also可以省略,连接并列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就近原则,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is running.(2)、连接两个并列句,以not only开头的句子要倒装。(3)、否定式为neither …nor.7、小结
(1)、掌握本课生词及重点用法。(2)、能用所学内容给他人提供帮助。
8、布置作业
假设你们班打算去敬老院慰问,根据他们的爱好,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学习到一定的阅读策略,通过复述和写作环节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4)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词汇 grateful tail lonely success make up one’s mind mostly pig education countryside treat before long regard regard…as… exactly keep experience painful rock as if at sea story two-story grab crash mobile phone at all least at least
rewarding wag vet heal injection earthquake
2. 日常交际用语 Do you like being a doctor for animals?
Vets helped heal horses,…
He started treating…
Is it easy to heal…?
It isn’t easy to give the baby an inje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o what the doctor tells you .
It is a little painful to get an injection.
To help animals is helping people.
1. 检查家庭作业。
2. 复习可作为宠物的名字:dog, cat, snake, parrot, rabbit, fish. 问:Does anyone have a pet?让学生讨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宠物动物。
教师问:Why do people have pets? What does the pet do for them? Where do people take their pets if they get sick?让学生两人一组套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全班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用书第71页第1部分。口语录音带第57课,让学生合上书。问学生:What animal does the dad like best? 放录音,让学生寻找答案。全班核对答案:He doesn’t have a favourite animals.让学生打开书。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重复。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rewarding ,grateful, wag, tail, lonely等。如果学生猜不出来,可以允许他们查字典。
做练习册第57页练习1。全班核对答案。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朗读这个对话。让几组学生为全班表演这个对话。
练习册第57课练习2和练习3。两人一组做练习2。
完成联系册中的练习。
1. 检查家庭作业。
2. 让学生通过讨论宠物来复习词汇。
学生用书第72页第1部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读前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用书第72页第2部分。口语录音带第58课。让学生看课文标题。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is story is about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叫几组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然后再问:Who is the man who loved dogs?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James Herriot)。然后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不熟悉的词语。这些单词和短语应包括:Scotland, make up one’s mind, vet, mostly, heal, education, Yorkshire, countryside, treat, before long, regard, regard…as, exactly, keep, experience 等。你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解释其中的一些词语,如:
make one’s mind = make a decision
vet = veterinarian which is a doctor for animals.
continue = to keep doing something and stopping.
做练习册第58课练习1。
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重复。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练习册第58课练习2--4。独自做练习2。
两人一组做练习3造句子。
把练习册第58课练习3的句子写下来。
1. 检查家庭作业。
2. 复习第58课的故事,可用练习册第58课练习1中的问题作为指导。
教师说:I don’t like going to the doctor’s because I don’t like injections。出示一张打针的图片,说:When I have to get an injection, I make a face like this(痛苦的怪相)because it’s a little painful. However ,I let the doctor give me an injection because it’s necessary。当你说这些生词时把这些生词(injection, painful, necessary)写在黑板上。说:Now let’s interview each other to see how you feel about going to the doctor’s。问学生:What are some questions you can ask each other?帮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Do you like going to the doctor’s? What do you have to get an injection? Would you like to be a doctor?等。让学生两人一组活动,相互采访。叫一组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采访结果。
学生用书第73页第2部分,和学生一起过一遍这些句子。保证他们知道做什么。让学生两人一组像本课第2步一样进行采访,在他们相互采访时完成这个对话。叫几组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采访结果。
参考答案:interesting, a good job, they are so pretty, it is very difficult
学生用书第73页第1部分。和学生一起过一遍这些句子。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看图并讨论。全班一起,让学生改变这些句子,并给出他们所想的更多的句子。答案如下:
1. It’s important to do what the doctor tells you.
2. It is a little painful to get an injection.
3. It is not easy to give the baby an injection.
4.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dicine on time.
5. It is not interesting to work in the hospital.
练习册第59课练习1--3。两人一组做练习1。课堂上口头做练习2。
做练习3时,先个人读一读,然后两人一组回答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
1. 检查家庭作业。
2. 复习不定式,把下列句子写在黑板上:It is important to do what the doctor tells you. It’s a little painful to get an injection. It’s necessary to take medicine on time. It’s interesting to work in a hospital.让学生把不定式放在句首来改变这些句子。
学生用书第74页第1部分。听力训练录音带第60课。让学生合上书:告诉学生: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om’s dog .The doctor gives him some pills.?(如有必要,解释pills的意思).What colour are the pills?放录音,学生寻找答案(red, yellow和 white)。然后读练习册第60课练习1的表格。保证学生知道做什么。再放一、二遍录音,让学生寻找答案。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答案。最后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听力原文:
Cody felt ill. His nose was warm and he just lay around. His owner, Joe, took him to the animal doctor.
The doctor said, “Listen carefully. I’m going to give you three different medicines. First, I’m going to give you these red pills. I want you to give one pill three times a day to Cody. Now , look at these yellow pills. I want you to give one to Cody every night before he goes to sleep. Now look at these white pills. Give him two every time his is warm, but NEVER give him more than four in a day. Do you understand?”
“ Yes, doctor.” Said Joe, “thank you very much.”
Joe took Cody home and did as the doctor told him. Soon Cody was running around as happily as ever before.
答案:
1. C 2. C 3. B 4. A 5. A 6 B.
学生用书第74页第2部分。口语录音机第60课。问学生: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寻找答案:He grabbed the baby in his mouth. 然后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猜测下列词语:earthquake, rock, as if ,at sea, story(另一种拼写形式为storey), two-story, grab, crash, mobile phone, least和 at least.
做练习册第60课练习2。让学生自己做这个练习,并与同伴检查答案,然后全班核对答案。
学生用书第75页第3部分。让学生两人一组自己编造谚语。让学生说明这些谚语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例如,有人犯了错误,他/她的朋友会告诉他/她:“To make a mistake is human.”建议性谚语如下:
To read every day is a door to knowledge.
To work hard is the key to happiness.
It is better to listen , than to speak and let everyone know you are a
fool.
To drive fast in the middle of town is to invite a policeman to your
car.
To help animals is the same as helping people.
学生用书第75页第4部分。首先让学生写一段关于他们父母的情况,在写作中至少要用上两处不定式。然后让他们向其同伴展示其作文。同伴为其改正错误。然后按同伴的修改意见修改作文。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必要时提供帮助。作文样张如下:
My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my mother is a doctor. They both think that to work hard is the key to success. Since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they have always wanted me to do well in school. Even though they are both very busy, they always have time to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 However, they also teach me to be resposible at home as well. Since I was 8 years old, I have always had jobs to do around the house. I have to keep my room clean and take out the rubbish every day. When the dog needs to go outside, it is my job to take her. I also have to walk her for at least 30 minutes a day. I’m glad my parents have taught me how to work hard. This will help me in the future.
过一遍本单元的复习要点15。必要时再给学生一些练习:可以复习前几课的对话。花点时间练习一下常用短语。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处理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听写下列内容,按要求停顿。
Tom and his mother* are at the doctor ‘s.* Tom says * he has got a headache and a cough. He says * he feels very bad and tired .* But Tom has caught a bit of cold. * He thinks* that the boy will be fine* after the biggest football match of the year.
做练习册第60课练习3--6。练习3和练习5可以单独做。
练习4应首先全班一起做。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如果时间允许,让几组学生为全班说一说他们的对话。
练习6可以两人一组做,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做。当他们完成写作之后,让他们读他们的故事。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把练习册的练习4的对话写在练习本里。
把练习本练习6里的故事写在练习本里。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5)
1Able to use the sentences: What ‘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too. Does he live in the city? Yes, he does he teach English? No, he doesn’t. He teaches art.
2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A and B
What ‘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too. Does he live in the city? Yes, he does he teach English? No, he doesn’t. He teaches art.
Let the Ss talk freely .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 Let the Ss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
Do the Ex Say “YES” or “NO”
Teach the Ss how to write the sentences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教案3:Let’sstartALet’slearnGroupworkCLet’ssing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单词:singer, writer, actress, actor, TV report
2.能够理解、认读白体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He’s a---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family”
1.重点是掌握A let’learn部分的五种英语表达,并能简单问答、介绍,表达自己的理想
2.本课难点是在正确区分运用冠词an和a,如:an actress,a writer
教师把doctor,teacher,nurse,farmer,baseball palyer等单词卡片朝下放在桌上。一名学生抽一张卡片,用动作表演卡片上的职业,其他学生猜职业名称。第一个猜出的同学抽下一张卡片继续做游戏。
教师展示本部分的挂图,然后对学生说:“I am a teacher .I teacher English.”教师板书:teach,teacher.注意:teach,teacher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请学生观察两个词并说出差别。教师通过一些动作给学生以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几种职业的含义。注意提示学生dancer,driver,writer三个词是直接在原动词后面加r.
(1)教师出示singer图片,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说并做动作。
(2)教师出示一名歌手的照片,问:“what does he/she do?”引导学生回答:“she/he is a singer.”启发学生说出更多歌手的名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职业:writer,TV reporter.教师依次拿出几张演员的照片,问学生:“What does he do?”引导学生回答:“She is an actress.”教师提示学生在actress和actor前面要用an. 修改意见
教师快速出示一张本部分的单词卡片,学生争取首先拼出单词。
教师同时快速出示一张职业图片和she,he,Sarah中的任一张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内容快速说出一个句子,如:She is an actress.
(7)教师向学生展示杂志上的名人照片,问:“who’s he/she?what does he/she do?”引导学生回答:“That’s---He’s/She’s a---”
学生把本课职业单词卡片正面朝上放在课桌上,随意抽一张.教师也从自己的卡片中抽一张,然后和学生同时说:”What does she do?”教师迅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卡片,和教师选同一张卡片的学生起立根据卡片内容回答:She’s a---
(1)教师依次戴上Amy,Chen Jie,等人物的头饰,并介绍说:I am Amy.I am going to be an artist.I am John.I am going to be a/an---”然后向一名学生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引导学生回答:I am going to be a/an---
(2)学生翻开课本第58页,在表格第一列填入要采访的同学名字,然后在教师里走动调查,完成表格,找出最受学生欢迎的职业.
教师放“My family”的录音,然后向学生解释歌词大意.学生跟读歌词,跟录音唱歌曲.
学生五人一组,每组使用一套本课单词卡片,每个学生抽取一张卡片.教师打乱顺序说出卡片上的职业.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教师可以变换单词的顺序,逐渐加快速度.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6)
1. mystery. 神秘的事;不可思议的事。
Her sudden disappearance was a complete mystery.他的突然失踪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It’s a mystery to me how she passed the exam.她是如何通过考试的对我来说是一个谜。
The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Jim upset everyone.吉姆的神秘失踪使大家心烦意乱。
2. sorry, I didn’t recognize you.对不起,我刚才没认出你来。
本句话中所用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因为说话时让娜已经知道对方是谁,所以应该用与现在无关的时态,即过去时。
I never 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bring me a gift.我没想到你会给我带礼物。
The problem is so simple. I wonder why I didn’t think of that.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
Oh, it’s you, I’m sorry I didn’t know you were here.抱歉我不知道你在这。
*recognize (recognize): Vt. 没有进行式
Dogs recognize people by their smell.狗凭嗅觉认人
The town has changed so much you wouldn’t recognize it.这个城镇变化太大你会认不出它的
②承认recognise sb/sth (as sth) recognize sb/sth (to do)
Everyone recognize him to be a good man./as a good man.大家都承认他是个好人
He didn’t recognize that he was wrong.他不承认他错了
*recognise与know比较,前者指“认出,辨认”,为短暂性动词。而know指“知道,认识”, 为延续性动词。
I recognize my son’s voice on the phone. 从电话中我认出是我儿子的声音。
Tom pretended that he didn’t know the old man. 汤姆假装不认识那位老人。
3. “ Years of hard work, very little food ……a moment’s rest.”
多年的辛勤劳作,食不果腹,居住的房间很小,从来没有片刻的休息。
这段话由四个名词构成,表明了四个完整意思,这种结构叫单成分句。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单位,无须补充其他句子成分。使用单成分句显得言简意赅,深刻感人。
“…only a small cold room to live in”是不定式作定语。不定式作定语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与该名词在逻辑上有动宾关系。
Could you find me a job to do?帮我找个工作做?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on this question?
如该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应该加上适当名词。
There is nothing to worry about.没什么好担心的。
Please give me a knife to cut with.
I need some paper to write on.我需要一些写字的纸。
4.surely. adv.
①surely作“无疑,当然”讲,表示说话人对句子主语将发生的事相当有把握。
He will surely succeed in passing the exam.他一定会成功通过考试的
Careless driving will surely cause accidents.粗心驾车一定会导致事故
②surely还可以用来表示“对所说的内容确信无疑,或者表示对某事的惊讶”
I surely met him somewhere in Beijing.我一定在北京的某个地方见过他
Surely you are not going to eat that! 你不至于吃那种东西吧?
③surely也可以作“当然,没问题”
-Can I use your car for a while?
-Surely.
explain sth (to sb). explain + (to sb) + that/wh-
The lawyer explained the new law (to us).
Can you explain what this word means? 你能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吗?
He explained to the policeman that his driving licence was lost. 他向警察解释他的驾驶执照丢了。
6.jewelly. 珠宝,首饰 a jewelly box珠宝盒
This necklace is my most valuable piece of jewelly.这个项链是我最贵重的珠宝
She locked her jewels in the safe. 她把她的首饰锁在保险箱里了。
7. Can’t you just wear a flower instead? 你不能只戴朵花吗?
本句话是表示否定的疑问句。否定疑问句一般用在表示请求,发表个人看法或是表示惊讶的情况下。
Can’t you finish such an easy job in so long a time? (表示惊讶)
否定疑问句一般都是期待对方的肯定回答,或者不打算对方回答。回答的时候,肯定回答用yes,但要翻译成“不”,相反,则用no。
-Don’t you like your present?
-Yes, I do. 不,我喜欢。
-Isn’t he a writer?
-No, he isn’t. 对,他不是。
8. continue. vi(+with)& vt (使)继续;(使)延续
the fighting continued for a week.战斗持续了一个星期。
How long can they continue (with) this damaging strike?他们这种破坏性罢工能持续多久?
she continued to make progress in her lesson.她继续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he continued writing his diaries until he died.他坚持写日记直到去世。
The brain need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blood.大脑需要不断的供血
9. call on, call at, visit, drop in
call on sb 拜访某人 call at some place访问某地
I decide to call on mr smith and hope to ask him for some good advice.
I called at my friend’s office during my stay in shanghai.
visit既可做动词,宾语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也可做名词,和pay构成短语,
He was happy to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He often pays a visit to the poor areas of his own country.
drop in “顺便拜访”,指未事先通知的非正式访问。是不及物动词短语,通常需要接介词on和at. drop in on sb drop in at some place
Please drop in when you’re free.
Tom often drops in on me.
On my way home, I dropped in at Li Hua’s house.
call forth 使产生…;唤起… call in请…;招请
call up打电话给…
10.Pierre and I did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ball.……确实在舞会上玩的很开心。
在本句话中,did是助动词,用在肯定句中起强调作用。译为“确实。的确”。
I did see him on my way to school yesterday. 我在上学途中确实看到他了。
My father does enjoy traveling.我父亲的确喜欢旅游
They do come here every Saturday morning.他们确实每周六早晨来这里。
:由于助动词已经体现了句子中的时态和数,所以谓语动词应该用原形。
*have a good/pleasant/wonderful time (=enjoy onself) 过得愉快
*have a hard/bad time过得艰难;日子过得不好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7)
【本课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A short 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帮助学生认识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征、代表性作品及画家。
一、词汇扩充:
1realistic(adj)现实主义的;现实的---reality(n)现实---realize(v)---实现
2belief(n)信仰;信任---believe(v)相信---believein相信
3consequent(adj)作为结果的;随之发生的---consequently(adv)所以;因而
4value(n)价值(pl)价值观;社会准则---valuable(adj)有价值的---beofgreatvalue
5religion(n)宗教;宗教信仰---religious(adj)宗教的
6possession(n)所有;财产---possess(v)持有;拥有
7convince(v)使确信;使信服---convincesbofsth使某人相信某事
8impress(v)给…留下印象---impression(n)印象---makeastrongimpressiononsb
给某人留下深刻印象---impressive(adj)---impressionism(n)印象主义;印象派
---impressionist(adj)印象派的(n)印象派艺术家
9agreatdeal(adv)大量---agreatdealof(adj)大量的….
10predict(v)预言;预告;预测---prediction(n)
11scholar(n)学者---scholarship(n)奖学金
12flesh(n)肉;肌肉;_---fresh(adj)新鲜的---flash(v)闪现
13exhibition(n)展览;陈列;展览会---exhibit(n)展览品;陈列品(v)展出
1Artisinfluencedbythewayoflifeandbeliefsofthepeople,andChina,unlikeEurope,hasfollowedasimilarwayoflifeforaverylongtime.
艺术受到人民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影响,而中国和欧洲不同,他的生活方式在很长时期里都是相近的。
2Whenpeoplefirstsawhispaintingtheywereconvincedtheywerelookingthroughaholeinthewallatarealscene.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还以为是透过墙上的小洞来观看真实的场景。
3AmongthepainterswhobrokeawayfromthetraditionalstyleofpaintingweretheimpressionistswholivedandworkedinParis.
在那些突破传统画法的画家中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的印象派画家。
Matchthewordsandmeanings.Thesewordsmighthelpyouinyourreading.
③detailed③beinginthoughtbuthavingaphysicalorpracticalexistence
④traditional④lifelike,truetolife
⑤religious⑤classical,ofoldbeliefs
⑥existence⑥Sinceretobelieveinagodorgods
1Whatweretheartistsinterestedinfrom5thto15thcenturyAD?
Theywereinterestedincreating_______and____forGod.
2HowdidMasacciopainthispaintings?
Hedrewthingsin__________,whichmakespicturesvery_______.
3.Whydidtheimpressionistshavetopaintquickly?
Becausethenaturallight_______quickly,theyhadto_____quickly.
1.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true?
A.PaintingsinMiddleAgeswereveryrealistic.
B.Westernarthaschangedalotsincethe5thcentury.
C.Impressionistpaintingswerepaintedmainlyindoors.
D.ModernartbeganintheRenaissance.
2.Atfirstmostpeoplehatedtheimpressionists’styleofpainting,because_____.
A.theirpaintingswereveryabstract.
B.theirpaintingswereveryrealistic.
C.Theybrokeawayfromthetraditionalstyleofpainting.
D.theirpaintingswereveryridiculous.
3.IntheRenaissance,painters___.
APaintedreligiousscenesinamorerealisticstyle.
B.focusedmoreonreligionthanonhumans.
C.begantopaintoutdoors.
D.returnedtoclassicalRomanandGreekideasaboutart.
4.____discoveredhowtomakepaintingslookmorerealbyusingperspective.
A.GiottodiBondone.
B.Masaccio.
C.ClaudeMonet.
5.Whatdoesthetextmainlytellus?
A.Howreligiouspaintingdeveloped.
B.Howoilpaintingdeveloped.
C.Howimpressionistpaintingdeveloped.
1.Westernarthaschangedverylittleoverthelastseventeencenturies.
()2.PaintersintheMiddleAgespaintedmainlyreligioussubjects.
()3.PaintingsintheMiddleAgeswereveryrealistic.
()aissancepainterstriedtopaintthingsinarealisticway.
()5.TwoimportantdiscoveriesintheRenaissanceperiodwereoilpaintsanddrawinginperspective.
()6.Impressionistspaintedtheirpicturesmainlyindoors.
()7.Atfirstpeopledidnotliketheimpressionists’paintings.
()8.Modernartbeganwiththeimpressionists
fillinthechartaccordingtothetext
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paintingsandWesternpaintings:
Chinesepaintingisoftenaboutnature,suchasmountain,water,bird-and-flower,etc.
Ithasanairoflivinginnature,harmony(和谐)andpeace.
Westernpaintingisaboutreligion,human.
Itisabstract,richincolor,oil,lineandshape
kindsofpainting(matchtheEnglishwordsandChinesemeaning)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能听、说、认读一些常见的动物单词cat,dog, monkey, duck, panda, rabbit, 并能用英语介绍这些小动物。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2.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认读一些常见的动物单词cat,dog, monkey, duck, panda, rabbit, 并能用英语介绍这些小动物。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Warm-up
(1)Free talk(1分钟)
a. ---- Good afternoon, Fangfang.
---- Good afternoon, Lanlan.
b. ---- Hello, Xiaoling. How are you?
---- Hi,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Very well, thank you.
(2)播放歌曲 Teddy Bear(要求学生边拍手边吟唱,营造一个欢乐活泼的英语气氛。)(1分钟)
(3)大小声游戏:rabbit, monkey, panda, zoo(1分钟)
教师轻声说一个单词,学生则需大声朗读。教师大声说,学生则轻声说。
(设计思路:活跃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并帮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的单词。)
2.entation
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一个动物园的图案。
(1)教学duck
a.教师画一个duck的简笔画,微笑着问学生:Hello, boys and girls. What's this? Do you know? 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叫声是怎样的呢?
b.课件出现duck的画面及叫声
T: Look at my mouth. d-u-c-k, d-u-c-k (注意元音字母u的发音)然后把图片鸭子贴在黑板上。
(2)教学rabbit
T: Hello. I'm an animal. I have two long ears, and I have a white body. And, I have two red eyes. Do you know? What am I? 从此谜语中引出单词 rabbit。
(设计思路:悬念式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教学panda
出示课件。
T: Look, it's a lovely animal. What's this?
引出熊猫单词panda,出示卡片,领读,进行音标渗透。然后说:Hello! My name is Panda. Nice to meet you.(引导学生用所学问候语向熊猫打招呼。)
(设计思路:在熟知的语言中呈现单词,在真实的情境中交际,避免了枯燥无意义的机械重复,使课堂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情趣。)
(4)老师模仿声音Woof!Woof!引出单词 dog. I'm a dog. (做小狗的动作)Dog, dog, I'm a dog, woof woof woof. 声音woof 引出单词dog。
接着出示cat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Cat, cat, I'm a cat, meow, meow, meow. 同法教学monkey.
(设计思路:在展示单词的同时,配上相应的动物动作。小学生的自控力不是很强,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所以动手,动脑,惟妙惟肖的滑稽动作,让学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5)教师以故事形式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认读动物单词。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好表现的心理,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易到难地从本课单词迁移到课外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内容。)
3.tice
(1)让学生拿出准备的玩具或头饰,扮演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非常喜爱小动物,每位学生最喜爱的动物也不同,针对这一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戴上自己最喜爱的头饰,介绍自己,提高了学单词的趣味性,使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说”,即能寓教于乐。)
(2)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课件,让学生跟着说,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示范表演,学生模仿。看谁表演得最逼真、最生动。
4. Consolidation
(1)教师让学生手拿自己的玩具,两至四人一组练习说 Look!I have a rabbit / dog ...其他同学说上节课学过的感叹词:Cool! Super! Great! Wow!
(2)比一比,看谁模仿的动物叫声最逼真。
(3)赛一赛,看谁模仿的动物形体特征最生动。
5. Add-activities
(1)教师将一只大萝卜放在讲台台上,并戴上rabbit的头饰,并找若干名学生,师生同表演“拔萝卜”故事情节。
(2)Let'sChant
Cat, cat, I'm a cat, meow, meow, meow.
Dog, dog, I'm a dog, woof, woof, woof.
Duck, duck, I'm a duck, quack, quack, quack.
Monkey, monkey, I'm a monkey, hei, hei, hei.
Rabbit, rabbit, I'm a rabbit, jump, jump, jump.
Panda, panda, I'm a panda, ha, ha, ha.
6. Homework
(1) 把你知道的动物单词说给家长听。
(2) 和同伴一起做模仿动物表演。
(3) 小组合作进行编对话或儿歌。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9)
本单元以“产品制造”为话题,共设计了四大部分的内容。以“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为主线,围绕着谈论某东西在那制造,原材料是什么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的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有关things和materials等基础词汇,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①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时重点单词和短语be made of 、be made in。
2、了解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
3、归纳和掌握make构成的短语。
③情感目标:学会赞美他人的物品,并能就此话题礼貌的进行交谈,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学习的态度。
以任务型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如本单元新知识推导时)、听力训练法(处理听力材料)、并辅助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新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进行分析教学,以致于从视角引起他们注意从而记住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主要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和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强调学生不仅要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积极进行英语学习、积极参加训练。
重点词汇通过图片和对话解决。如:chopsticks,coin,blouse,silver, ilk,be made of等。
三、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课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单词。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五单元单词的识记情况,让学生看着图片,用“what is it?”等句子问,用新单词回答,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What are they made of? Where are they made of”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境中理解记忆单词的能力。
2、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结合重要句型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3、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重点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4、通过单词记忆、听力训练中,学生们对重要句型的初步接触和熟悉,请学生讲解重要短语be made of/be made from/be made into/be made in/be made by/be made up of和重要的语法:被动语态。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和结构。为下一步准确说话做铺垫。
5、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对话后,用1b里边的句子进行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通过列举世界知名品牌:中国瓷器、美国的李维斯牛仔裤、意大利的普拉达眼镜、瑞士手表的图片,进行师生问答,进一步巩固所学语法。并进行情感教育:中国需要努力,你们需要努力。之后通过六个基础题型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高效课堂为载体,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整个过程中我也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篇10)
1.教学挂图。
2.教学投影片。
3.教学录音磁带。
4.单词卡片。
5.主线人物Bill,Joy,Lily,Angel的人物形象图片。
A Let's talk.
1.本部分是几个主线人物到小动物家做客,小动物向客人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情景图。所涉及到的内容分别为:(1)Bill到小熊家做客;(2)Lily和Joy到小猴家做客;(3)Angel拜访小兔一家。
2.设计的意图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复习操练前两课单词和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型,以及操练询问某人是谁的问句及相应答句的真实情景,从而为学生练习、运用本单元单词和句型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必要的语言参照。
3.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运用三组交际用语:Who is he? Who is she? He / She is.... This is my dad \ grandma \ sister \ .... Where is... ? She is at home.Nice to meet you.对于学生而言,这三组交际用语都不是新句型。
4.左图提供的是主线人物Bill到小熊家做客,他想知道照片上是谁,于是,他问小熊:Who is he? 小熊介绍说:He is my dad.
5.右侧上图Lily和同伴到小猴家找小猴的妹妹玩。在大门口,她们遇到了小猴,Lily问到:Where is your sister? 小猴说:She is at home.
6.右侧下图是Angel来拜访小兔子一家,小兔子向Angel介绍:Angel, this is my grandpa and grandma.Angel非常礼貌地向爷爷奶奶问好:Nice to meet you!
B Let's act.
1.本部分的主要活动是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情境。
2.学生应在教师的带领下,复习前两课所学的句子和单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活动。
3.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表演活动时,应尽量创设与本课一致或其他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
1.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本课时的教学。
2.学生可先观看教学挂图,复习家庭、家庭成员、服装、房间物品等词汇和画面中的人物,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所在位置,并描述他们的外貌长相。
3.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学生可以直接把听到的英语句子讲出来,重复全句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只说出其中的短语或单词)。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录音中声音的不同,猜测、判断对话人物是谁。学生再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声音、语调和速度进行说话练习。
5.为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对话,表达更自如,教师可多次重复播放每组对话,让学生跟读、模仿,直到将3组对话分别都练熟了。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听几遍,再尝试着请能力强一些的同学重复,万不可只听一遍就急于让学生输出。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一旦出现错误,学习积极性难免会受到挫伤,这对于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也不利。
6.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group work和pair work活动,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同座位的同学可分别练习1.2.3组对话;每个小组可分别安排或自愿读某一组对话,然后小组内部相互轮换,以充分练习对话。
7.在练习的基础上,小组同学可做角色表演。(全组同学分3小组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按录音中的对话顺序进行。之后可交换角色再练习。)
8.学生在分组活动以后可进行全班的汇报表演。教师从1.2.3组或4.5.6组分别抽出表演一组对话的学生,按顺序完整地表演3段对话,然后请全班学生给予评价。此活动可进行多次。也可由一组学生表演完整的3段对话,其他组依次上台表演,最后进行评比。
9.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新的情景及内容进行对话和表演。如:在适当的情境下,添加些有关问候、物品的位置、外貌特征等内容。
10.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故事改编。例如:变更介绍人物的场所,变更人物等。有的学生可能会从家庭成员间的介绍扩展到老师、同学或朋友间的介绍,教师应充分给予肯定。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Lily: Where is your sister?
Rabbit: Angel, this is my grandma.
1.教师指导学生把掌握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和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子的情况及其运用所学句子进行问答的情况用 和符号记入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记录内容可以选择以下项目:
—教师将学生为同桌记录听录音、并跟录音模仿说对话情况的评价放入学习档案。
—教师将小组活动中能开展问答对话学生的姓名及表现的评价放入学习档案。
—教师对学生跟录音唱歌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将评价放入学习档案。
—教师对有创造性思维和有创造性语言表达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并放入学习档案。
2.教师具体而简要地记录学生当堂表现:
—能够认真听录音并跟录音大声模仿说对话的学生有多少人?
—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对别人提问的学生有多少人?
—能回答别人问题的学生有多少人?
—能够真实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学生有多少人?
3.本课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情况的评定方法: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响亮地重复录音中的对话。教师进行现场记录。
—教师教学生学唱歌曲,并跟随录音音乐边唱边表演。教师进行现场记录。
—教师出示家庭场景与人物图片,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句子。教师进行现场记录。
—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对同学提问,并回答他人的问题。对于不能提问的学生,教师应启发他们努力去听别人的问题,争取听懂并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记录此类学生的回答情况。
2025泥娃娃的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设计教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很高兴分享一篇关于“泥娃娃的教案”的文章给大家,记得将这个链接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泥娃娃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图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知树和泥土的关系,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重点】了解树木能防沙,要爱护树木。
【活动难点】完整讲述图意。
【活动准备】
1.条件允许,可下载有关沙尘暴的视频。
2.泥娃娃与树木做朋友;工人砍树;泥土流失;沙尘暴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用回忆引出故事
1.(说说泥娃娃的朋友)
2.师:蚯蚓是泥娃娃的好朋友,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泥娃娃还有一个好朋友是树!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
3.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4.师:泥娃娃失去了树朋友会怎样呢?
5.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测。
(二)自主阅读图片,理解图意。
1.(幼儿观看相关图片。)
师:泥娃娃与它的树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幼儿逐幅观察,大胆表述画面的内容。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
师: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幼儿回答后,请幼儿两两结伴演一演)
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师: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树,泥娃娃怎么了?
(幼儿回答后,师幼合作演一演。)
3.(观察,讲述第三幅图片)
师:失去树朋友的泥娃娃有什么变化?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说泥娃娃和树是好朋友呢?
师小结:泥娃娃又怕风雨又怕烈日,好在他们有树朋友。树朋友就像一把巨大的伞为泥娃娃遮风避雨,泥娃娃则每天都会为大树按摩长长的树根,还给它补充水分,这样树朋友就会越长越大。
4.(观察,讲述第四幅图片)
师:城市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人们怎么了?为什么会有沙尘暴?
(四)完整讲述图意,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1.教师与幼儿合作,完整讲述图意。
2.师:怎样才能不让沙尘暴出现?
3.幼儿讲述。
4.教师总结:多种树,爱护树可减少沙尘暴出现的机会。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给幼儿园的小树浇水,制**护小树的宣传牌。
2.把幼儿用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继续阅读和讲述。
【教学反思】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为了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爱护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小树与泥娃娃》这一活动,爱护树木是每个幼儿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幼儿有意无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感受到“美”并且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让幼儿明白爱护树木的道理,懂得树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励幼儿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情感。
泥娃娃的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瓷器随处可见,可他们却很少与之互动,美丽的瓷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陶艺课程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孩子们每次也只是与泥巴打交道,却从没有亲眼瞧见陶艺作品变成真正的陶瓷作品的过程。无意间翻到一本《会痛的泥娃娃》这本儿童心灵成长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漂亮的瓷娃娃是需要经历火烤的考验,然而故事中的两个泥娃娃在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它们不同的命运。《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大班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像泥娃娃那样坚强吗?一味的跟孩子们讲道理太干涩了,把道理放进故事中明显生动很多,通过这样的绘本旨在让幼儿知道成功有时候必须经过一些考验,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活动目标】
1.知道泥娃娃与瓷娃娃的关系及制作流程。
2.感知故事内容,学习泥娃娃在遇到困难时做到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3.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看图描述两个泥娃娃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难点:学习泥娃娃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瓷娃娃图片若干、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了解瓷娃娃的质地。
1.师:“这些是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师:“用泥做成的娃娃怎么就变成漂亮的瓷娃娃了呢?请你们看一看,你们能告诉我吗?”
(出示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图片:初坯——素烧(8小时)——冷却(5小时)——上釉彩——釉烧)
小结:原来泥娃娃是需要这么多步骤才能变得如此漂亮呢,真不容易!
二、出示PPT,感受泥娃娃遇到困难选择放弃时的遗憾。
1.师:看!这是一位陶瓷匠大师,叫做赛利亚。他今天用一块陶土捏了两个可爱的泥娃娃呢!看上去怎么样?(黑黑的,没什么特别)
2.师:要想变成漂亮的瓷娃娃必须经历火烤,所以在赛利亚准备睡觉时帮其中一个泥娃娃涂上一层釉就放进火炉了。
3.观察泥娃娃的表情,猜测其心理变化。
师:泥娃娃表情怎样?为什么?此时的泥娃娃会和赛利亚说什么呢?赛利亚又会怎样劝说泥娃娃呢?他能坚持下去吗?
4.经验迁移:如果你遇到困难,你是会放弃还是努力克服,如果你是泥娃娃,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三、理解故事,感受另一个泥娃娃为成功付出的代价。
1.观察图片,提问:
师:无奈的赛利亚只能将另一个泥娃娃放进烤箱,你们觉得这个泥娃娃面对火烤他会如何选择呢?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表情,感受泥娃娃为达目标的坚定性。
3.师:“经过一个晚上火烤煎熬,现在的泥娃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小结:“赛利亚还用颜料为瓷娃娃画上了美丽的衣服,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实在是太美了,摆在橱窗里小朋友看到都非常喜欢。”
四、情感体验。
1.“原先的泥娃娃现在会是怎样呢?”,幼儿猜测并说一说。
2.出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后悔,知道错过就是错过,只能让自己不再做后悔的事情。
3.播放音乐,出示两个泥娃娃的对比图,感受选择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两个泥娃娃的命运,知道不放弃、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五、延伸活动
通过游戏体验,感知坚持就能得到胜利。
泥娃娃的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拍表演,创编与音乐相符合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和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向幼儿介绍有关泥娃娃的知识和趣闻,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玩具小喇叭一个,相机一架,图案符号三幅,泥娃娃玩具一个。
3、宽敞、干净的场地,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
师:啊,是泥娃娃,泥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呢?泥娃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娃娃,你们喜欢泥娃娃吗?那让我们来学一学泥娃娃,现在呀,你已经变成一只非常可爱,但却又不能动的泥娃娃了,让我来瞧一瞧谁学的最象?你们愿意一直做一只不会动的泥娃娃吗?为什么?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他,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二)分段创编: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了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
(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你们跳的真漂亮,神仙哥哥说:恩,我要吹第二次喇叭了,你们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手能不能动了,小手也能动起来了,那还不赶快伸出你们的小手。小手也能动了,你们心里怎么样呢?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
(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
(3)让我们用头、身体和手一起来跳舞好吗?
3、创编全身动作。
泥娃娃的头、身体、手都能动了,你们还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喊神仙哥哥吹第三次喇叭吧:神仙哥哥请你快吹第三次喇叭吧!
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共舞。
(1)泥娃娃活了,他更想怎么表演了?想想看表演什么呢?(自由听音乐创编)
(2)集体讨论:你表演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丰富表演内容)
(3)怎样表演得更美呢?(要有表情、有节奏)(幼儿继续听音乐表演,改进自己的表演动作)
(4)集体学习:你表演得美吗?你是怎么表演的?(幼儿个别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5)分组表演学习(男女交换表演,观摩学习)
(6)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创编新意及动作的美感来评价)
(三)完整表演:
让我们把这故事完整地表演吧。(教师利用图案符号提示幼儿教换动作)(根据幼儿表演需求可再来一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教师为创新、进步的表演拍照,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泥娃娃的教案 篇4
幼儿教育:________
教师学校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设计意图】
沙子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礼物。喜欢玩沙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通过一些作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去聆听和理解沙尘世界里那些小生命的味道。在此次活动中,通过小树与沙子的对话,使幼儿感受风沙对人类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南方的幼儿对沙尘暴现象一般比较陌生,可能缺乏相关的经验,但这种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此次活动,使幼儿知道树木能防沙,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意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了解树木与土壤的关系,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影响。
【要点】了解树木防沙,爱护树木。
【活动难点】完整讲述图意。
【活动准备】
1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与沙尘暴有关的。
2.泥娃娃与树木做朋友;工人砍树;泥土流失;沙尘暴**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用回忆引出故事
1.(说说泥娃娃的朋友)
老师:蚯蚓是泥娃娃的好朋友。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吗?
泥娃娃还有一个好朋友是树!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
3.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老师:如果泥娃娃失去了树上的朋友会怎么样?
5.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测。
(2) 自主阅读,理解意思。
1.(幼儿**相关**。)
老师:泥娃娃和它的树友怎么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幼儿逐幅观察,大胆表述画面的内容。
1.(观察,讲述第一幅**)
师:**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幼儿回答后,请幼儿两两结伴演一演)
2.(观察,讲述第二幅**)
师: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树,泥娃娃怎么了?
(幼儿回答后,师幼合作演一演。)
3.(观察,讲述第三幅**)
老师:失去树友的泥娃娃有什么变化?想想看。为什么泥娃娃和树是好朋友?
老师的总结:泥娃娃害怕风,雨和阳光。 幸运的是,他们有树友。树朋友就像一把巨大的伞为泥娃娃遮风避雨,泥娃娃则每天都会为大树按摩长长的树根,还给它补充水分,这样树朋友就会越长越大。
4.(观察,讲述第四幅**)
师:城市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人们怎么了?为什么会有沙尘暴?
(4) 全面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1.教师与幼儿合作,完整讲述图意。
老师:我们怎样才能预防沙尘暴?
3.幼儿讲述。
4老师总结:树木种类繁多,爱护树木可以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机率。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给幼儿园的幼树浇水,制作广告牌保护幼树。
2.将儿童书籍放在阅读区,以便儿童继续阅读和讲故事。
【教学反思】
教育在社会领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以培养孩子爱护树木和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小树与泥娃娃》这一活动,爱护树木是每个幼儿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幼儿有意无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感受到“美”并且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让幼儿明白爱护树木的道理,懂得树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励幼儿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情感。
中班讲述活动教案:《卡卡的烦恼》
活动目标:
1知道变色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2、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3.可以理解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寻找变色龙。
请仔细观察,感受变色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特征。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不过这位新朋友比较害羞,他总是让人不容易发现他。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新朋友的**,然后我们再去寻找它,看看它是否藏在**里?
它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什么样?
2、讲述故事《卡卡的烦恼》。
1)教师讲述故事,讲述过程中请幼儿**幼儿用书。当变色龙停在绿叶上时,请猜猜变色龙是什么颜色;当谈到变色龙在红花上跳跃时,请猜猜变色龙会变成什么颜色;当谈到变色龙在黄沙上攀爬时,请猜猜变色龙会变成什么颜色。
2) 老师第二次讲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孩子记住故事的内容。
老师:为什么变色龙卡觉得很不安?
当卡卡停在绿叶上时,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卡卡跳到那朵红花上时变成了什么颜色?
卡卡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卡卡躺在沙滩上发生了什么?他变成了什么颜色?
卡卡现在还烦恼吗?
三。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特点。
及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喜欢自己。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儿游戏”快乐的变色龙”。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玩儿”快乐的变色龙”游戏。
玩法:教师扮演老鹰,幼儿扮演变色龙,当教师说”老鹰,老鹰,飞呀飞”的时候,幼儿说”变色龙,变色龙,爬呀爬”,并四处玩耍;当教师说”老鹰来了”,幼儿就赶紧停下来;当教师来到幼儿身边的时候,幼儿必须说出一个和自己挨着的物体(环境)比较接近的颜色,说错颜色的幼儿就会被抓,淘汰出局。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修改即可使用
泥娃娃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泥娃娃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开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泥娃娃》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所以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便有部分幼儿兴奋地喊着:“老师,我会唱的!”特别是重复“泥娃娃、泥娃娃”一句的时候,为了表示他们会唱,声音特别大。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这么感兴趣,我觉得是这个活动好的开始。
在活动记歌词的过程中幼儿显得对歌词不太感兴趣,但是在请幼儿唱的时候多数幼儿却可以模糊的记忆歌词,也许是歌曲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在教师边拿着木偶娃娃根据歌词表演动作时幼儿能够感受歌词的含义觉得泥娃娃是一位很可怜的娃娃。当我问到他们对于泥娃娃的感受时,有的小朋友答道:“老师!他很可怜,他没有爸爸妈妈”。那你们该如何去帮助泥娃娃时,有的小朋友很可爱的回答:“我把我的爸爸妈妈给他分享”。大家都愿意做他的亲人,他是各种回答都不一样,幼儿还没想过要做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小朋友们都把泥娃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不是那么清楚,歌中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歌曲的另外一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刚开始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于是我就在空拍上加了一个“啊”字,反复练习几遍后,我就要求孩子唱“啊”时不要发出声音来,刚开始的几遍孩子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声的“啊”了出来,练习几遍后,总算真正的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很容易的就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也都表现的非常兴奋,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唱的'可带劲了……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培养的目标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感。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幼儿很好的体会到了歌词的意境,感受到了歌词中的美。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环节幼儿没能积极响应,多数幼儿没能大声的唱歌曲。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把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只有这样的胜利才会有那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
泥娃娃的教案 篇7
“现在请你们—边拍手边和我泥娃娃的一家的游戏:现在这里一共有6个泥娃娃,泥娃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姐姐和妹妹,比如我说:‘我有2个泥娃娃?’那你们就要说‘你缺4个泥娃娃。’听懂了吗?”
“现在我先来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玩看噢,有谁愿意上来先玩?”
“她说的对不对呀”
·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若干次。
小结:这个就是数泥娃娃家人的游戏,当我们数泥娃娃一家有几人的时候,我先说的泥娃娃数量和后面说的泥娃娃的数量加起来都要等于6,不能多也不能少。
·提问:“现在,请你们仔细的观察桌子上的泥娃娃们,他们看上去都一样吗?”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右边那栏的数字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出现分合符号?”
“非常棒!那么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数字从1到7请你们猜猜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原来在这张纸上的那么多泥娃娃有四种不同的特征,请你用彩色的水彩笔将特征一样的圈在一起,不一样特征的泥娃娃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圈起来,右边的数字,最上面的数字7是代表总数,下面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上面的7,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数字从1到7是给还不会写数字的小朋友可以照着样子学习写数字的。
·独立操作:“现在就请你们根据泥娃娃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将自己分类的方法进行记录。”
·分享:“我请__先上来分享他的分法,看看大家和她一样吗?”
交流自己分合的方法,教师将幼儿分类种类一一展示。
·比一比:7、6、5那种分合方法多,那种分合方法少。(解决重点)
“请你们想一想,7、6、5哪种分合的方法最多,哪种最少”
·小结:原来每个数字的分合方法的数量就是这个数字减一,比如7的分合方法有6种,那么6就有5种,5就有4种,以此类推。
·分组:“请小朋友们7个人一组,找好朋友了手拉手站在原地不动,杨老师就看到你们准备好了
·讨论:“请你们每个小组都轻轻的讨论一下,共同商量一个特征来表达你们小组扮演的泥娃娃”(提醒幼儿要轻轻的,不能把自己小组的特征告诉其他小组)
·提问:“现在请准备好小组先上来表演泥娃娃的特征,让下面的孩子们猜,谁愿意先上来呀?”
·小结:原来这个游戏也有小窍门的,你们表演的泥娃娃动作特征越是明显,那么下面的小朋友就很快能够猜出来是几个不同的泥娃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