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4-05-05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四年级下册课件 下册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汇总。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汇总,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镜泊湖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0n)啼啭(zhu4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3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4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yjs21.COm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爸爸的爱好》,懂得本课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物的一个特点(爱好收集门票)的。

2.通过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明确写人物某一爱好特点的方法:

(1)要考虑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爱好。

(2)找到表现这一爱好的具体事例。

(3)能自拟文题,摹仿例文的方法,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个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一个特点。

难点:掌握选材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定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采访,并搜集相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朗诵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朗诵诗歌吧?老师这里有两首儿童诗,谁愿意给大家朗诵的?

出示:《小花朵的梦》《橡皮泥的游戏》

指名朗诵。

读完后问:你从《小花朵的梦》和《橡皮泥的游戏》中听出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连小花朵都爱做梦,橡皮泥都爱做游戏,更何况我们人呢?我们人人都有爱好,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好不尽相同。请看例文中的爸爸的爱好又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习例文,明确写作要领:

1.打开课本,指名读《爸爸的爱好》。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1)爸爸的爱好是什么?

(2)例文共写了哪几件事?

3.读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4.学生自读习作要点讨论。

5.指名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板书:

一个人一个特点一两件事[动作、语言][具体、清楚]

三.精心组织讨论,掌握选材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1)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2)他(她)有哪些特点呢?

(热心助人、喜欢吹牛、孝敬父母、酒量大、爱打牌、迷看书)

(3)小结:一个人的特点较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写人物的主要特点。

(4)同桌交流:准备写人物的哪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两件事

(1)(投影出示)根据题目要求,对下面的材料进行选择:

题目: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材料:a.李晶每天都帮妈妈擦地板,抹桌子。

b.李晶不怕暴烈的太阳当头照,为邻居老奶奶买西瓜。

c.老师让李晶把家庭作业本送到办公室里去,她愉快地答应了。

d.一次,李晶发烧了,医生让她在家里好好地休息,她仍然坚持为同学补课。

(2)讨论交流。

(3)小结:最好的材料是不仅能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而且又很新颖的。

(4)同桌交流:自己准备选择哪一两件事。

四.引导学生把事例写清楚,写具体。

(分发给学生材料《忙爸爸》)

1.请你来当小老师,按照文章中所给的提示语批改作文。

2.指名读批改后的作文。

五.明确作文要求,学生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二.写得较有代表性的作文,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附:小花朵的梦

调皮的小风

把小花朵的梦

吹开一条缝

它想瞧一瞧

小花朵的梦里

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

它想数一数

小花朵的梦里

由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

谁知从那条缝里

滴出几滴

弯弯曲曲的鸟声

橡皮泥的游戏

捏一个圆圆的是皮球

捏一个方方的是小屋

捏一个扁扁的是小鼓

捏一个长长的是小路

偌大一个世界

在你手里变得圆圆方方

扁扁长长

世界很美丽

美不过你的雕塑

你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

你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你雕塑一只眼睛爸爸的

你雕塑一只耳朵妈妈的

望着你笑听着你哭

你茸茸的笑和哭

都一样值得珍惜

都是世界最美的音符

最后你开始雕塑你自己

你雕塑一个金黄的小太阳

在小房间升起很亮

于是爸爸的忧伤

妈妈的痛苦

在你金黄的照耀下

静静地默默地离去

忙爸爸

在我的家里,最忙的要数我爸爸了,因为他很爱管闲事。

有一次,我在家正在吃晚饭。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李叔叔。怎么?有什么事吗?爸爸关心地问。(请订正:)李叔叔不好意思地说:小张,只得打扰你了,我家的电灯坏了,饭也无法吃,只得请你他话还没说完,爸爸便摆摆手说:啊,小事一桩,走!于是,爸爸便和李叔叔走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得不够具体,请补充:

过了半小时,不见爸爸回来。又过了一个小时,还没见他的踪影。(请订正:)两个半小时后,我才见爸爸回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都没写具体,请补充:

我的爸爸就这么忙,哈,他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6

【教材解读】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以朴实而生动的文笔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情真挚,文风亲切自然,语言平实,毫无雕琢,读后令人难忘。

《猫》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选编《猫》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以猫为背景的课题 猫),喜欢这种小动物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好吗?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喜欢猫的理由。)

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猫,他除了喜欢猫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写文章。于是,他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太好了,就被编入了我们的教材,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猫》。板书:猫 (作者:老舍)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之前老师布置大家用“五步读书法”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三、梳理框架,重点学习1——3自然段。

过渡: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凡大作家写文章最讲究的一点就是选取适合的材料。老舍先生写《猫》也是这样,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两种猫来写,一是成年的大猫,一是未满月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哪里写的是成年大猫,哪里写的是未满月的小猫。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从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1)为什么儿小花有这样深的感情?

(2)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板书设计:

我:捉虫看护摔进屋里

12*鸟情

喜鹊:伴我左右随我上学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拼读音节,写出词语;能在实际运用中辨析几组近义词

2、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指定的病句

3、能给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能独立读懂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学生拼读音节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4、核对,错的改正

5、自己再读读这些词语

二、选词填空。

1、明确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你觉得该怎样填

3、汇报,评议(这个词放进去合适不合适)

4、口头填空

5、读一读填好的句子

三、扩写句子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一读原句

3、想想可以怎样扩写

4、点名扩写,评议

5、把扩好的句子写到书上

四、修改病句

1、学生独立修改

2、反馈,说说你怎么改,这样改的理由:句子不完整、内容不能与通顺搭配、惊奇的目光和奇怪地看意思重复

3、把改好的句子读一读

五、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读题目,明确要求(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2、想想该怎样补

3、点名回答

4、把补好的句子写到书上

第二课时

一、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1、请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2、想想该怎样加标点符号

3、点名回答

4、其他学生评议,说说这样加行不行

5、把正确的标点符号加到书上

6、把加好标点符号的短文读一读

二、读短文,回答问题

1、读短文,给课文分段

2、说说每一段的段意(写了什么内容)

3、请一名学生读短文后面的问题

4、再读短文,找找问题的答案

5、点名回答

6、三读短文,并要求读后复述短文

7、学生可以先在四人小组中复述短文,小组中推选复述得较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复述

8、评议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A案

第一课时

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

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B案

第一课时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及要求。

a.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c.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小组比赛,深入探究

1.教师激励: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赛,请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做好准备。

投影出示比赛规则:

a.小组内轮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0分)

b.请一名学生汇报本组对研读的事例的感悟、体会和有个性的见解。(20分)

c.请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谈一谈本组的理解。(20分)

d.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20分)

e.给研读另外两个事例的学习小组分别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20分)

2.展开比赛,教师扮演评委及比赛组织者,予以调控、指导、点拨、小结、评分。

3.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请组长介绍取胜经验。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引导: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投影出示,示意学生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迪。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感情读背,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听写本课的生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教师示范背诵一段,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汇总六篇)


每位教师授课时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要静心地撰写教案和课件。教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快速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一份教案和课件呢?经过认真筛选,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以下“优质教案和课件创作技巧”,建议您收藏本页以便随时查阅!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1】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

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

一、“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拓展

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探究活动:

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二.活动:“天气谚语”

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拓展

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第三课时)引入:

(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探究活动 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二.交流:“ 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 “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拓展 认识天气

自学“科学在线”。介绍自学成果。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我喜欢的天气:

天气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

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 探究活动 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拓展

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第二课时)引入

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

2。说说改进的办法。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探究活动 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三.活动:“设计记录表” 拓展

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板书设计 3.观测天气

观测时间

天气

温度

风向

风力

雨量

典型植物变化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演示天气预报

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

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2。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3。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4.引导互相评价。(说说优点、建议)二.交流活动

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

2。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3。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

4。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

(第二课时)引入 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1。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2。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3。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

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二.交流活动

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三.自学科学在线

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2。交流自学情况。

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

继续观测天气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影响。

情感目标: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2.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 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二.讨论活动

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2。组代表汇报。3。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情况

(第二课时)引入

信息发布会——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 3。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 二 交流活动

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拓展

搜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第三课时)引入

交流会——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 1.说说家乡的天气。

2。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二。自主学习

1.自学“科学在线” 2。介绍自学成果。3.举更多实例说明。

拓展

调查我们生活的地区是否有酸雨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2.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4.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

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知识目标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2. 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引导观察。(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活动 一.活动:“给物体分类” 1.观察课本插图。

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2。说说注意事项。

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完成课本上的表格)5.分组汇报,交流。(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拓展

准备黄豆、小米、沙等材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第二课时)

引入

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

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

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拓展

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

(第三课时)

引入

课前讨论会

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

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二。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拓展

一.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情感目标

1.愿意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目标

1.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一.猜谜游戏 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化冰实验” 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2。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一.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

(第二课时)

引入

活动:“小小交流会”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 探究活动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二.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拓展

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引入

“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拓展

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

水蒸气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创设情景)教师出示一张半湿的纸,请生尽快将它弄干 1.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探究活动 一.活动:“水到哪里了?” 1.谈话:“说说纸里的水到哪去了?” 2。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写字游戏”

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字。2。生观察这个湿字。3。说说你的发现。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拓展

找找生活中水不见的现象

(第二课时)引入

游戏:“水不见了”

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2。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水不见了的例子。2。比一比哪组的小车组装的得又快又好。二。活动:“理解蒸发”

1.看课本理解蒸发的定义。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蒸发。

拓展

找找自然界中的蒸发现象

(第三课时)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引入

把自己找到的例子与同学交流 1.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 一.活动:“研究蒸发的快慢”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分组讨论,提示: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示)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提示:控制好变化的条件,认真记录)4。得出结论。(可以用什么办法再次证明我们的结论)5。完整地介绍我们小组的研究经过。6。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水分蒸发得快一些,说说理由” 1.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影响按蒸发快慢的因素。2.说说我们是怎们证明的。

拓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 猜 想?:水分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8.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

水蒸气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作凝结。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一。(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

1.请生观看课间展示下雨的情景,激发质疑。2。请生说说下雨的感受。3.猜想雨的形成。探究活动 一.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 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3。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4.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5.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6.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找找身边小水珠出现的例子

(第二课时)引入

课前交流会

1.请生将找到的生活例子与大家分享。2. 自由举例。探究活动 一.活动:“雨的形成” 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

2.分组按计划开展探究活动。3.记录实验方法和现象及结论。4.试图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的结论。5.分组汇报、交流,互相评价。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引入

师出示地方干旱的图片 引导:怎么帮帮农民伯伯救救稻田? 探究活动

一.活动:“认识人工降雨” 1.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3。看课本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4。举更多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变化。二.活动:“写一篇科学童话” 1.命题作文:小水滴旅行记。2.提示:需要用到一些科学术语。3.说说自己的构思。4.自主完成作文。

拓展

为自己的作文加上漂亮的插图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水蒸气

小水珠

(凝 结)

雨的形成: 1。猜想

2.设计实验

3.实验验证

4.多次验证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2.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3.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情感目标

1.能与其它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2.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三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师讲授: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生物,科学家们目前知道的生物大约由150多万种,他们认为至少还有三四千万种生物等待我们去发现、鉴定 探究活动

一.活动:“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制定小组观察计划。

2.完成小组观察计划,准备寻找的材料和工具。3.说说寻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4.分组寻找(室外活动)。(教师从旁观察,及时指导。)5.小结:我们的活动感受。6.整理工具,洗干净小手。

拓展

整理我们的寻找记录

(第二课时)

引入

教师出示蝴蝶和蝴蝶标本 1.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比较蝴蝶和蝴蝶标本的不同。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寻找到的生物” 1.分组汇报我们的寻找收获。2。统计小组和全班的记录数据。

3.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发现的种类多,有的小组发现的少? 二.活动:“周围生物介绍会”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种生物。(要求说出它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哪,怎们找到的?)

2.简单记录他们的介绍。3.引导互相评价。

拓展

将寻找的范围扩大继续寻找各种生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介绍

(第三课时)引入

讲故事引入 1.教师讲达尔文的故事。2.说说故事教会我们什么?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1.讨论:我们怎么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看“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区分的。

3.重新检验本小组对生物的观察记录,并做适当的调整。二.活动:“看图区分生物” 1.(参照课本)看看有什么生物和非生物。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拓展

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板书

10.周围的生物

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

统计:小组共找到

种生物,全班共找到

种生物,其中有

种生物是不同的11.种茄子

类型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3.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种植植物的各种活动。2.能坚持长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

知识目标

1.能说明如何应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2.通过观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一.(引起学生兴趣)师事先准备好一根茄子 1.你认识它吗?

2。(给予挑战)你知道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2.说说你喜欢哪些植物?你了解关于它的什么知识?

3.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并把它记录下来。二。活动:“查找资料”

1.引导: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在学校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 2.说说到图书室查资料的注意事项。3.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书室查找资料。4.及时记录资料。

拓展

准备种植植物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课时)

引 入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农场各种蔬菜茁壮成长的情景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1.谈话:你认识这些蔬菜吗?

探 究 活

一.活动:“种茄子” 1.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按照课本提示将茄子的种子播进花盆的土里。3.将小手洗干净。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每天照顾茄子(浇水、施肥),等待它发芽

(第三课时)(复习课)引入

一.“交流分享会”

1.把在照顾茄子过程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说说怎样浇水、施什么肥、茄子是如何变化的等等)

探究活动

一.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学习课本上的种子发芽率公式。

2。根据课本提供的公式计算自己植物的种子发芽率。3。小组互相交流种植经验。二.活动:“记录茄子的一生”

1.分组讨论设计多种记录茄子生长过程的方法。2。参考课本的提示方法。

拓展

继续坚持种植并观察茄子,用多种方式记录茄子的一生 板书设计

11.种茄子

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总数 / 播下的种子总数×100% 查找资料的途径:看书、看报、电视、上网、亲身实践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种植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能结合自己的种植实践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粮食的原因。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复习引入)谈话:“随着我们种植的植物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的怎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自由发言。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探究活动 一.活动:“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分析我们的记录表。

3.分组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二。交流活动

1.将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与其他同学交流。2.分组交流我们的种植经验。3。引导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 拓展

活动:“粘贴我们的实验记录,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种植的茄子,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 生互相参观学习。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谈谈自己的种植经验。

2.小结:怎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讨论:哪些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交流我们的文字记录。

5.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下来,完成课本上的记录。6.查阅资料,看看我们的总结一致吗? 二.交流活动:“感受劳动美”

1.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的体会,谈一谈现在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

(第三课时)引入

(创设情境):美丽的校园 1.生自由发表感想。

2.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植物。探究活动

一.活动:“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1.分组交流校园中适合哪些植物。2.分组制定校园种植计划。3.实地考察校园环境。4.改进我们的设计方案。二.自学活动:“太空种植”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太空种植的知识?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实现我们的校园绿化计划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一生:

出芽→长叶→长出花蕾 →开花→结果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调查小动物的经验。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3.能提出两到三个在养小鸡的过程中要研究的问题。情感目标

1.能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2.对研究小动物的生长感兴趣。3.通过饲养小动物加深对动物的爱心。

知识目标

1.能知道如何饲养小动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复习引入)谈话:“植物的一生主要经历哪些阶段?动物呢?” 1.生各抒己见。2.看图初步了解。探究活动

一.活动:“小调查”

1.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2.统计全班同学的饲养情况,填写课本表格。二.交流讨论

1.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组介绍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

整理搜集今天的资料制成卡片

(第二课时)引入(猜谜)“身着羽毛衣,头顶小红冠,小嘴尖又尖,爱吃虫和米” 生猜谜底。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定养小鸡的计划”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了解饲养知识。3。分组制定饲养小鸡的计划。4。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拓展

准备饲养小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第三课时)引入

课前交流会

请生将找到的有关小动物饲养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分组自由讨论。

2.参照课本的提示进行设计。二.活动:“制定研究计划” 1.谈话:“关于小鸡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你想研究什么?” 2.制定我们的小组的研究计划

3.温馨提示:在饲养过程中,坚持连续观察和仔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考验大家耐心和毅力。

拓展

好好饲养小鸡,并认真记录其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13.养小鸡

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研究问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研究方案:

年 月 日

14.小动物的生长 类型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东物的过程。

情感目标

1.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2.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3.能通过交流体验饲养小东物的艰辛联想到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知识目标

1.能具体说出小动物在各个生长时期发生哪些主要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 生互相交流饲养体会。探究活动 一.活动:“整理我们的记录”

1.自主整理饲养记录。(根据课本提示进行整理)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二.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

1.看课本上王佳同学的饲养日记。2.学习饲养小鸡日记的写法。

拓展

进一步改进我们的饲养记录,学写饲养日记。

(第二课时)引入

引导谈话:“小鸡爱吃什么?” 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向同学介绍自己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交流科学的饲养方法。

3.讨论:设计个性化记录表,记录影子和温度变化。4.将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自己的统计表内。探究活动

一.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1.学习课本上王新叶同学的观察记录报告。2.交流我们的记录。(汇报不同的记录方式,说说这样记录的好处)。3.互相评价。

4.评一评哪组的观察记录更仔细,研究成果更丰富? 拓展

整理自己的研究报告,让它更丰富

板书设计

14.小动物的生长

小鸡的生长过程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15.毛毛虫不见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几个阶段。情感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知识目标

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创设情景)课件演示:“一条毛毛虫过河,它想过诃,可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它不会游泳,怎么办?过了些日子,毛毛虫自己过河了,你猜猜它用了什么办法?” 1.生自由猜想。2.生自由质疑。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请生提出自己的猜想。2.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提示:可以亲自观察,也可以查找资料等办法来查找答案。)3.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4.参照课本上的对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观察。拓展

搜集有关毛毛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毛毛虫的资料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的变化”

1.分组交流我们找到的毛毛虫的秘密。2.看课本提供的图片,了解毛毛虫的变化。3.用自己的话解释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二.讨论活动 1.讨论:“其他昆虫叶也像蝴蝶一样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拓展

集更多的昆虫的生长变化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第三课时)(复习课)引入

课前交流会

1.将我们找的资料与小组同学分享。探究活动

一.活动:“昆虫的一生”

1.介绍一种昆虫的一生变化情况 2.互相评价。

3.看书理解什么叫变态发育。二.讨论活动

1.全班同学观察到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又哪些相同和不同? 拓展.根据课本提示学做昆虫标本 板书设计

15.毛毛虫不见了

毛毛虫 → 蝶蛹 → 蝴蝶(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虫卵

蝌蚪

青蛙(变态发育)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16.我在长大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收集、证明自己在不断生长和发育。2.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收集到的证据3.能通过分析成长记录图标发现身高、体重等变化规律。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挂重物活动的感受,从而体验父母的艰辛。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命的珍贵。

知识目标

1.能描述人类生长的大致过程和变化特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自从去年的生日之后,发现自己有了哪些变化?长高了?长胖了?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1.能找出哪些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 2.向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变化,比比谁的证据更丰富。二.交流活动

1.分组交流我们的变化证据。

拓展

搜集有关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

(第二课时)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 “设计生长记录表” 1.分组讨论:“怎样设计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选择身体生长的一些基本特征,设计表格记录。3.填写我们自主设计的表格。

4.根据我们记录的数据绘制生长变化曲线图。5.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6.我们还想设计不同的图表来记录。二.活动:“本领在增长”

1.讨论:我们还有什么在增长呢?2.设计表格记录我们的技能发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第三课时)

引入

谈话:要想学会更多的本领,应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提示:要仔细照顾好我们的身体,注意休息和锻炼。)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1.看图理解人的一生各阶段。2。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3。讨论: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与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进行比较)二.活动:“比较人、植物、动物的生长”

1.讨论:人、动物、植物比较生长过程和变化一样吗? 2。自己设计表格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拓展

活动:“体验妈妈的辛苦”

坚持将一个2至3千克的重物绑在自己肚子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板书设计

16.我们在长大

我们在长大的证据: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3.能设计试验验证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知识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水烧开、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冬、夏两季的变化” 1.请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记录下来。探究活动

一.活动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解释生活现象:商店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没烧开。(参看课本插图)2。说说我们的猜想。(生自由发言。)3。记录我们的猜想。二。活动: “设计实验” 1.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2。看看课本的提示。

3。小组讨论多种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拓展

找找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提示:用表格的方式)2。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3.交流:在实验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 4.我们的结论:

拓展

用我们的研究结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第三课时)引入

活动:“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仿照活动1来研究。

2.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探究活动

一.活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猜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2.根据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3。共同交流得出结论。二.活动“生活应用” 1.看图解释现象。

2。记录更多的现象及解释。3。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气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的性质

18.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4.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说明溶解的含义。2.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溶液?” 1.生自由猜测。2。教师揭谜。探究活动

一.活动 “混合”

1.照课本提示混合物体,观察现象。2。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课本67页)

3。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将自己的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糖去哪了?” 2。理解什么叫溶解。

拓展

用实验验证更多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第二课时)引入

谈话:“你知道还有哪些能溶于水的物体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四年级科学(下册)

南望楼小学

一.活动:“分离”

1.选择工具分离不溶于水的物体。2.试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3.记录我们的不同方法。4.分小组交流多种方法。教学过程

二.活动

:“海水晒盐 1.自主学习。2.交流学习心得。

拓展

搜集有关溶解和分离的资料

(第三课时)引入

(创设情景):老师手中的汽水在开时有什么现象?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分离溶液与溶质” 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试一试。

3.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二.交流活动

1.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 2.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3.举例说明更多的可逆变化。拓展

看图说说

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活动:“混合”: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 分类:标准

结果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2】

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让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光、万紫千红……

2、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光,感受着美丽和快乐,看不见这美丽的春天。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春天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又被这个残疾小女孩深深地打动,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1、想读这个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基础。对文章感受无不渗透着对字词的理解,但又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解词而解词,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在轻松地读文状态下扫清字词障碍。使学字词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1、感受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1~4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听懂、会询问某人是否养某种宠物及原因。

3.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单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看图观察,听录音回答问题,模仿和 pair work 等形式,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通过老师讲解、举例及学生造句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话题。

3.通过关注语音操练单词,使学生能理解单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单词的认读。

2.功能句的理解。

难点:

1.单词的发音和理解。

2.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四会单词卡,英语书, PPT

【教学过程】

Warming-up

活动一:我问你答

活动目标:通过师生问答,引出本课话题。

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1:...

S2:⋯

S3: ...

T: Why?

S1:...

S2:⋯

S3: ...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活动一:学习新课文

学习目标:在语言情景中学习课文,带着问题听录音,理解课文内容。

实施方法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然后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完后回答相应问题,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

1.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生试着回答问题。

2.听一听,说一说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然后说说听清的内容,回答问题。

3.听一听,找一找

学生认真听对话,圈出难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4.读一读,想一想,讲一讲

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然后教师讲解本课语言点。

活动二:我是复读机

活动目标:通过听录音跟读、分组读、单独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当堂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困生能把新词读下来就行。

实施方法:老师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再分组读,再个人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课文。

活动三:表演对话

活动目标:通过 Pair work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所学课文。可参考课本 Let’s do部分。

Production

活动:创编新对话

活动目标:通过真实的语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本课语句。

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单词,拼读单词三遍,记忆单词意思。

2.听录音跟读课文 3 遍。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4】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辛市镇中心小学 刘晓艳

复习总目标:

临近复习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汲取知识,获得能力,使尖子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使后进生能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能对一学期来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使他们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特制订本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

1.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2.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年龄越大, 这种状况越明显;3.学生记忆单词、句子有困难;4.学生对单词掌握不好,学过就忘

二、复习内容

语音:了解5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词汇:掌握本册词汇表中的词语(含“三会”、“四会”及习惯用语); 课文、句子:课文内容为主。熟读课文句子,理解课文意思,并能运用; 语法:基本的语法知识

1)、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2)、词类与用法 3)、句式:

A.肯定句 B.否定句 C.一般疑问句 D.特殊疑问句 E.选择疑问句

三、复习措施

1、全面复习:先系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知识,通过习题训练掌握知识,然后每天复习一个类型题,给学生讲解做题方法,并通过每晚的小测试作业进行检测。

2、归类复习:把知识点进行归类,在全面复习后带学生复习,并通过期末模拟试题来检查情况。

3、查漏补缺:在前两次复习后,把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弱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做题帮学生掌握。

四、复习技巧

1.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不但要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要活跃学生思维;2.发挥小干部、优生的学习带头的作用,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尽力减小学生间的差距;3.充分利用单词卡片,采用填空、翻译、听写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单词;4.在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复习旧单词,增加学生听的输入量,减少遗忘现象.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5】

Lesson 28 My Favourite Dessert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重点句型:I have„我有„„

I like„我喜欢„„

I don’t like„我不喜欢„„

b、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句型I have„(我有„„)

I like„(我喜欢„„)

I don’t like„(我不喜欢„„)

c、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具有更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ⅠGreeting T: Hello,everyone!C: Hello!

ⅡNew Conceptes T: Let‟s sing a song!

T: What desserts are there in this song? C:______ T: Yes,you are right.Look here,together.What‟s this?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甜点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甜点的单词)S1: It‟s ______.T: Is it a dount? S2:Yes/No,it‟s____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甜品之后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T: What desserts are there in the tape? Please listen!T: Who wants to answer my question? What? S3:_______.S4:_______.S5:_______.S6:_______.(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先拿出一些复数甜点,再拿出一些其他物品的复数图片来进行提问,用这个问答练习来复习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T: What are they? S7: They are_____ T: What are they? S8: They are_____ T: Why do we say “they are ”but not say “it is ” ? C:因为这些是复数,所以我们说they are而不说it is。

T: What‟s your favourite dessert? S1: I like___.T: What‟s your favourite dessert? S2: I like___.(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来回答问题。因为这个问答学生都很熟悉了,因此他们回答起来是比较容易的。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他们在回答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单、复数,虽然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却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教师还是应该作为重点来看。)T: Ok, let‟s have a race.There are many cards,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the group.Then show your fruit.(教师出示需要填空的句子,填的多的并且正确的为获胜组)I like___.(任何一种颜色)I like___s.(任何衣服)I like a ___.(任何衣服)I like___s(任何一种食物)(给学生一段时间填空)T: Which group has finished? Who wants to try?(通过这个游戏看看学生对单词单、复数的掌握情况,并且在总结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句中进行单词替换的方法。之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读出自己小组的成果)T: Please read it.T: Ok,good!Please ears up!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my question.① What’s Danny’s favourite dessert? ② What desserts do they have?(先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听,并试着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不行,可再放一遍,然后订正。)T: Answer my questi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 Great!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Then 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 then show your fruit.(这个环节是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说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Ⅲ Practice

T: Divide the class into pairs.Please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I like a/an_____and you like a/an____.‟ „I like _____s and you like ____s.‟ and „I like(a/an)_____(s)but you like(a/an)_____(s).‟

Let me see who the first one is.(利用以前学过的词,比如:最喜欢的颜色、衣服、午餐和甜点等造句。比较哪对同学最快、最好。)

Ⅳ Class closing T: Are you happy ?

C: Yes, we are happy!T: I‟m happy too.Ok,now this class is over.Please say goodbye to me!C: Goodbye!T: Bye-bye!板书设计

I have„我有„„

I like„我喜欢„„

I don’t like„我不喜欢„„

Lesson 23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完成本课所涉及的小测试。

(2)学生能够读懂故事书中的小故事。

2.能力目标:

通过小测试及故事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听力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测试中的6个句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顺利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工具:录音磁带。

教学步骤: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Greeting.(2)Chant and sing the song in this unit.(3)Play “spell” to review the main words in this unit.(4)Finish the quiz.a.Use the quiz as the listening exercise.The students finish it on the paper.Play the tape twice.Then check for understanding.b.Ask them to write the answer below each question.Story: Maddy the Monster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Is Maddy big or little? Is she old or young? Is she too big or just right for the classroom? Is she too big or too small for the bus? Where does she live?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then read the story.Use the activity book.No 2.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Play the tape twice.板书设计:

Lesson 23.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Story: Maddy the Monster 1.Is Maddy big or little? 2.Is she old or young? 3.Is she too big or just right for the classroom? 4.Is she too big or too small for the bus? 5.Where does she live?

Lesson 21 What Is Your Addres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和运用四会单词avenue,road,street;掌握并能运用句子What is your address? My address is ____.能力目标: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介绍自己的地址方面的区别),通过学习,能运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住址并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这个话题的学习和语言训练,能灵活运用在日常口语交际中。

情感目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英语中“街道”的大小写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和运用四会单词avenue、road、street(并且注意在描述具体地址时要大写首字母);句子What is your address? My address is ____.教学难点:在这节课中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地址并能用英语询问他人的住址情况,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做到句子流畅、发音标准,表达得清楚准确。

教具学具:

Map, word card, radio and tape.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nd review:

T: Hello, boys and girls.I am happy today, so I want to play a game.(look at a map 30 seconds,try to remember “Where is the shop/restaurant/„?”,review these words: below, above, across from, beside.)

(二)New concepts: Step 1:

Draw a house and an apartment on this map.T: I live in an apartment.Where do you live? S: I live in a house/an “road, avenue, street” on this map, put “255 Road/Xin Cheng Street/Dong Xinyuan Avenue/… on the map, read and find “What is my address?”Show the sentences “My address is __.I live on ____ Road/Avenue/Street”.Pactise with your partner, open the book and only listen.Step 2: Show another map.Try to use these sentences to make dialogues: Where is ____? What is your/her/his address? Is the ____ far from/near ____?

(三)Ending: Do activity book.板书设计:

Lesson 21 What Is Your Address?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____.What is your address? My address is ____.Lesson 20 Where Do You Live?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概念: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a/an house, apartment.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a/an

”。

3.情感目标:感知英语的实用性,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要概念 house, apartment。

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Where do you live?”“I live in a/an

”。

教学准备:

1.house, apartment的图片

2.录音机及磁带

3.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Greeting 2.复习

Review “near, far”which students mastered in Level Demonstrate the concepts with volunteers.3.教授重要概念:

Demonstrate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a/an

.”with puppets.Draw a house and an apartment building on the blackboard.Let one puppet “live” in the “house” and the other puppet “live” in the “apartment”.Do a dialogue with the puppets based on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a/an

”.Remind the students about “a” and “an”: a house,an apartment.4.Practice: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Then ask and answer.They can say:

S1:Where do you live? S2:I live in a/an

.S1:Is it near/far from school? S2:Yes/No,…… 5.Read after the tape.6.做 7.作业:

a.完成剩余部分.b.对话练习.板书设计:

Lesson 20 Where Do You Live?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a house.I live in an apartment.Lesson 27 My Favourite Food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重点单词:breakfast早饭 lunch午饭 supper晚饭

重点句型:What’ s your favourite food ? 你喜欢什么食物?

I like „ 我喜欢„„

I don’t like „ 我不喜欢„„

b、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一些东西方的食物,并能熟练运用句型“What’ 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喜欢什么食物?)

I like „(我喜欢„„)

I don’t like „(我不喜欢„„)

c、情感目标:

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并自信地参与语言活动,从而使其初学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ⅠGreeting.T: Hello,everyone!C: Hello!

ⅡNew Conceptes T: There are many games for you!Do you like to play? C: Yes!T: Ok, let‟s play: Go Fish!

(这个游戏是用来复习第二册中学生所掌握的一日三餐、一天中的三个时间段的单词。利用这个简单的游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T: OK, very good!When do you have breakfast / lunch / supper ? C: We have breakfast / lunch / supper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在这一环节中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的比较彻底,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大练习的力度。)T: Now, please look here.What are they?(出示书中第一部分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单、复数的运用:fruit的单、复数说法是一样的)T: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听,还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T: Great!Play “Favourite” white colour and clothing.We studied clothes last lesson.Do you remember ? C: Yes.We remember.T: Let‟s go!

(这个游戏是用来复习Favourite的,同时也为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铺垫。在学生回忆起Favourite的用法是教师在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说)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ood ?

(学生会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此时教师利用学生说的这些食物来引导学生做游戏,目的是引出本课重点。)C: I like sandwich / milk / fish ……

T: Please draw picture of your favourite food.(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图片为后边的学习打基础)(在学生画好后教师用他们的图片进行重点教学)T: I like sandwich and milk.(教师指着图片对学生说,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其意思。同时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学生明白like的意思。)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ood ? S1: I like hot dogs and pizza.T: I like hot dogs and pizza,too.S2: I like vegetables.T: I like vegetables,too.S3: I like fruit and chicken.T:: I like fruit and chicken,too.S4: I like …...T: What‟s meaning this word „and‟ ? S5: 和

(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明白的意思,这样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T: What is meaning „too‟? C: 也

T: 它放在了什么样的句子中呢?

C: 它放在了肯定句中

T:(教师再次拿起图片)I like sandwich and milk,but I don‟t like fish.(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演示,让学生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食物再演示一遍)T: I like pizza and hamburgers,but I don‟t like soup.What‟s meaning this word „but‟ ? C: 但是

T: What about you ? S6: I like French fries and dumpings,but I don‟t like noodles.T: I don‟t like noodles,either.T: What about you ? S7: I like soup and chicken,but I don‟t like vegetables.T: I don‟t like vegetables,either.T: What about you ? S8: I like sandwich and hamburgers,but I don‟t like sandwich.T: I don‟t like sandwich,either.T: What is meaning „either‟? C: 也

T: 它放在了什么样的句子中呢?

C: 它放在了否定句中

T: Ok,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my question.What does Danny like for lunch? What does Jenny like for lunch?(要学生把正确的答案写下来,练习他们写的能力)Listen!(教师放录音,第一遍放学生认真听,第二遍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第三遍订正并朗读。在这个环节中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还训练了学生听音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丢了让学生练习读的机会)S9: Danny likes…and…but he doesn‟t like… S10:Jenny likes…and…but she doesn‟t like… Ⅲ Practice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 others favourite food? 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 then show your fruit.(让学生在小组内编对话,以次来练习学生说英语的能里。)T: I‟m tired!Are you tired? C: We are tired!T: Ok, let‟s have a rest.Play the “Smile , Ftown” game!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结束本节课的学习。)Ⅳ Class closing T: Are you happy ?

C: Yes, we are happy!T: I‟m happy too.Ok,now this class is over.Please say goodbye to me!C: Goodbye!T: Bye-bye!板书设计

What’ s your favourite food ? 你喜欢什么食物?

I like „ 我喜欢„„

I don’t like „ 我不喜欢„„

Lesson 26 My Favourite Clothes Teaching Aims: Key words: same different Sentence structure: I like...Teaching Aids: tape , tape recorder, markers, clothing pictures.Teaching steps:

Ⅰ.Warming-up and revision Draw and colour Teacher gives orders and students draw pictures.Orders like this: Draw a skirt and colour it blue.Draw a pair of shoes and colour them black.Draw a pair of socks and colour them yellow.Draw a T-shirt and colour it red, etc.Ask and answer Teacher: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encourage them to answer in three different ways.After answering, this student can go on asking other students this question)Ⅱ.New concepts Teacher:(show students these clothing pictures and say)I like a skirt.My favourite

cloth is a skirt Divide students into 3 or 4 groups.Each group has 5 or 8 students.Give students 3 or 5 minutes to discuss their favourite clothes.Then, write down the results and find out.Skirts are my favourite clothes.(write down thes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k)What‟s your favourite cloth? how many of them like the same clothes and how many of them like the different ones? Teacher: I have a red skirt.My sister has a red skirt, too.These two skirts are the same.I have a white T-shirt.My sister has a blue one.These two T-shirts are different.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same and different? Listen and answer Play the audio tape of the text.Before listening, show students some questiones.For instance: What‟s Jenny‟s favourite cloth?

Do Jenny and Danny like the same clothes? What‟s Danny‟s favourite cloth?

After listen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discuss those questions and find out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text.Then, try to solve these questions by them selves.Ⅲ.Class closing

Home work: Interview at least 3 classmates about their favourite colour and clothes.Ⅵ.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Lesson 26 My Favourite Clothes What‟s your favourite cloth? I like …

My favourite cloth is …

„ is/are my favourite cloth/clothes

Lesson 25 My Favorite Colours Teaching Aims: Key Words: pink orange white black brown green blue Sentence Structure: Is this a…? Yes/No.Key Points: 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I like…

My favourite colour is… „ is my favourite colour Teaching Aids:

Tape, tape recorder, pigments.Teaching steps: Ⅰ.Warming-up 1.Hello boys and we will talk about colours.How many colours do you know?(Stimulate students to find out some colours that they have learned)Say and Point Teacher: Point something red.Students: Point to something red in the classroom.(invite one volunteer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give the orders)Ⅱ.New Concepts Teacher: 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Students: My favourite colour is … I like…

„ is my favourite colour(Show them different ways to response the question)Activity Give students 3 minutes to make up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above.(teacher walks around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work and offers help as long as possible)Mix colours

Teacher: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many kinds of colours.But today I only take five colours with me.They are red, yellow, blue, white and black.(show students the pigmen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say them in English).We can try to mix any two of them and receive new colours.(give students ten minutes to create new colours with the five colours.After the activity, invite some of them to express how to make green, pink, orange, purple etc.)Result: Red and blue make and yellow make orange.Blue and yellow make and white make pink.Listen to the tape

Part two : Favourite colours.Before listening to the tape, show students some questions.For instance: What is Danny‟s favourite colour? Do Jenny and Danny like the same colour? Draw and colour T: Please draw a red apple.(teacher draws a red apple on the blackboard.)Is this a red apple? Ss: Yes.T: Draw a green tree.(teacher draw a green tree on the blackboard)Is this a green tree? Ss: Yes.T: Draw two blue chairs.(teacher draw two purple chairs on the blackboard)Are they blue chairs? Ss: No.T: Draw…

(use this way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this…?)Open the textbook and read try to read part one.5 minutes later, check their reading.Ⅲ.Class closing.Homework: Draw a picture and try to use all your favourite colours.Ⅳ.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Lesson 25 My Fvourite Colours 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Is this a …? Yes.I like…/ My favourite colour is…

No.„ is my favourite colour.Lesson 23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完成本课所涉及的小测试。

(2)学生能够读懂故事书中的小故事。2.能力目标:

通过小测试及故事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听力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测试中的6个句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顺利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工具:录音磁带。

教学步骤: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Greeting.(2)Chant and sing the song in this unit.(3)Play “spell” to review the main words in this unit.(4)Finish the quiz.a.Use the quiz as the listening exercise.The students finish it on the paper.Play the tape twice.Then check for understanding.b.Ask them to write the answer below each question.Story: Maddy the Monster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Is Maddy big or little? Is she old or young? Is she too big or just right for the classroom? Is she too big or too small for the bus? Where does she live?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then read the story.Use the activity book.No 2.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Play the tape twice.板书设计:

Lesson 23.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Story: Maddy the Monster 1.Is Maddy big or little? 2.Is she old or young? 3.Is she too big or just right for the classroom? 4.Is she too big or too small for the bus? 5.Where does she live?

Lesson 18 Are You Short or Tall?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____metres tall”和“How tall is ___ ? ____ is taller/shorter”。

教学重点:

掌握How tall are you? I’m ____metres tall.教学难点:

身高的表达方法,形容词比较级。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候

T: Hello.How old are you? Ss:„„

Sing a song: How old are you?

(二)新课教授

T: Hello.How old are you? S:____.T: How tall are you?(The teacher take out a ruler.)Oh.You‟re 1.3 metres tall.(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Point”, say it, some numbers: 5.1, 7.6, 3.9, 22.8, 8.56, 64.319, 0. a ruler.: 0.8metres 0.8m 1m Show some animals.What animal is it? It‟s very tall.How tall is it? It‟s 4.5 metres some pictures.T: How tall is it(panda)? S1: It‟s 1.6 metres tall.S2:How tall is it(giraffe)? S3:It‟s 3.1 metres tall.T: Oh, the giraffe is taller.Say it, please.Guess.How tall is the horse/rabbit/sheep…? S: It‟s ____ metres tall.The ____ is s work : Make a chart and then tell the class.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ow tall are you?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How tall are you? I‟m ____ metres tall.How tall is he/she/Danny? _____._____ is taller/shorter.(三)练习: Fill in the blanks.How ____ are you? I‟m 1.2 metres tall.How tall ___ Kim? _____ is 1.3 metres tall.Tom is 1.1m tall.Jim is 1.4m tall._____ is taller and ____ is shorter.板书设计:

Lesson 18 Are You Short or Tall? How tall are you? I am

metres tall.How old are you? I am

.Tall taller short shorter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篇6】

教学内容

Lesson Five. Are you washing clothes?

Let’s Chant, Listen and tick,and Revision.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单词.

2、运用自由对话,表演等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3、进一步复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教学重难点

现在进行时的三种形式: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

基本教学过程

Step One: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short dialogue.(师生对话)

[通过师生之间简单的问候,让学生立刻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2、Revision.

A、Review the words in this lesson.Teacher show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s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a piece of paper.

[每课单词必须让学生掌握,只有单词掌握了,课文才能理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单词的学习.]

B、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现在分词

e.g:I am singing.

You are dancing.

She/He is running.

通过举例说明现在进行时及动词加ing的三种方式:

1)直接加ing

2)以e结尾的动词要去e加ing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单词,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加ing

Step Two: New Concepts.

出示例句: What are you doing ?(特殊疑问句)

I’m reading . (陈述句)

Are you reading ? (一般疑问句)

根据所出示例句,让学生改写句子.如:

I’m drawing.(特殊疑问句).→What are you doing ?

(一般疑问句).→Are you drawing?

[这种题型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渗透这种题型,平时多练习,为考试提前做准备.]

2、导入Let’s Chant.

通过复习现在进行时的三种形式导入.

A、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B、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C、Practice:

先让学生分组读,两人一组.然后让学生带有节奏地读,最后可以让学生打着拍子有节奏地读,多练习几遍,直到学生能跟着节拍读.

2、Listen and tick.

放录音,学生做题.

[在做听力题的时候,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即抓句子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有图片的听力题,这一点更是重要.]

Step Three:Consolidation and Creation

1)Now,let’s make some sentences

T:你正在干什么?

Ss:What are you doing?

T:我正在唱歌

Ss:I am singing.

T:把这句话改一般疑问句

Ss:Are you singing?

T:Good!Now,look at this sentence:

She is dancing .

改成一般疑问句

Ss: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Is she dancing?

教师由此总结出变一般疑问句的方法 :把be提前

2)practice

教师出示简笔画练习 :

What is Eve doing?

She is cleaning the window.---

Is she cleaning the window?

What is Tom doing ?

He is sweeping the floor.---

Is he sweeping the floor?

3)出示主语不是she/he的例子:

Dongdong is washing clothes.---

Ss:Is Dongdong washing clothes?

My father is cleaning his bike.---

Ss:Is your father cleaning his bike?

They’re playing football.---

Ss:Are they playing football?

Step Four:class closing

Do Ex5

练习动词加ing

四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核心,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筛选出来的这篇“四年级下册课件”文章绝对值得你一看,请相信这篇文章对您所需的信息有很好的覆盖!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透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资料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透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潜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透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潜力、线造型潜力和综合学习潜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透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透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用心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明白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明白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透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能够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能够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选取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2】

【教学内容】《手拉手》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内容,这一课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态度观,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与过程: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迁移应用。

【教学关键】在比较归纳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较、迁移、归纳法。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将整数混合运算、简算与小数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迁移类推,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得出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适用。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法。

数学的教学,精讲多练是根本。因而我在新课学习后,精心设计了一部分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遵循这一主旨,我在本节课中,着重以下学法的指导:1.敢于质疑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法。

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想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他们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法。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才有想法可说。因而课上我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们在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得到逐步锻炼和成长!3.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合作、交流、与探究在学习中更必不可少。这其中不仅培养的是一种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体验多方位思考的学习观。这节课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验探究、比较归纳,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中,为他们提供实现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五个大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复习题:40+3×6 (15+9)×3 32×12+68×12 1.让学生感知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的恶劣,从而向学生发起手拉手爱心捐赠的号召,渗透爱心教育。随机板书课题:手拉手。

2.课件出示情境图,激发学生思考。

三、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答。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列举。 3.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4.教师出示12.8×3+7.2×3=(12.8+7.2)×3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四、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脱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交流并指导纠正。

五、拓展延伸,升华教育。课件出示拓展延伸问题: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组间交流计算结果及从这道题中受到什么教育。

(3)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4)指名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教育?(渗透环保教育)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和“单人旁”

3.重点指导“果、条”两个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山坡漂亮抬头望小山村果树林清澈见底

时间修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2.集体读词语

二、识字、写字:

1.学生听读

老师或学生读字音,另一个学生选出认读字中的生字。同时其他学生在书中选择标画

2.小组自学生字

⑴.选择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齐读、指名读、抢读

⑵.讨论识字方法:(小组汇报)

①.把“村”和“果”字中的木字进行比较

②.“间”的笔顺,先写“门”后写“日”

③.“公”是“八”字头,不要写成“人”字

④.重点学习“条”字第五笔是竖钩

⑶.选择3个生字进行书写指导

果:“日”要写的扁一点

那: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注意指导偏旁的写法

条: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老师来书写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板书设计:

小山村

村(cūn)果(ɡuǒ)那(nà)条(tiáo)时(shí)间(jiān)公(ɡōnɡ)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

2.给下面各字加偏旁组成本课生字,在组词(见幻灯)

3.抄写句子

4.按要求写偏旁

五、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能够理解,并能够能够通过阅读表现出来

小组进行活动时,还要注意合作的学习。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二、品读悟情。

1、听课件中的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想有什么词语来赞美大地?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4)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

三、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四、以说促写。

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五、课后拓展。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六、作业

背诵全诗。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5】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二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

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2、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6】

1.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像一下,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4.引入新课:好好计划明天是每人的理想,引入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为了实现理想,让我们好好计划明天吧!

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影像片断和图片

尝试训练 探索方法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教案频道 /jiaoan/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讯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范式分析。获得方法,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课件出示:职业人物图片

课件出示:暗示职业性质的细节图片归类

课件出示: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

1.提出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像“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作业。

作业展示 自我评述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教案频道 /jiaoan/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2.学生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3. 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学生习作

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7】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

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3、学生动笔写作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四年级下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

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

甜。)

6、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

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15井甜:吃、浇菜、洗萝卜

井水特点凉:浸新鲜的红心李子

联想:劳动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课后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傍()吩()咐()胖()

膀()粉()符()拌()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

乘凉(chngchng)记载(zizi)

痴痴(zhīchīchī)嬉笑(xīx)

3、多音字组词。

X()pū()shuǔ()

系铺数

j()p)sh()

4、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

干干净净白白胖胖

碧绿碧绿一颗一颗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李子()的印痕

()的水井()的味道

()的坡度()的大萝卜

()的星星()的大缨子

2025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汇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二年级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品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六组词的共同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构成的。

1、先让学生读词,再说说这些词有哪些相同之处,读词语时注意朗读的节奏。

2、再让学生说说这样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自由练读四组词,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③认读记忆八个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记忆。

2、我会填

①看题目,说说这道题我们要做什么?

②仔细读每一组字,说说你的发现。

③独立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自由练读。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指导两名学生把小华遇到的难题表流出来。

2、讨论

3、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

4、分组讨论两种观点的理由,再指名学生发言。

5、学习展示台

6、查字典,了解“公民”一词的概念。

7、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8、教师小结。

9、让学生讨论交流将为社会做些什么?

三、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并能够运用在学习中。

四、作业布置:

①认真读读本园地的字、词。

②写写自己对“公民”一词的想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1.逐次出示蝴蝶和毛毛虫图片,让学生比较认识。

2.小蝴蝶和毛毛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

(3)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随机学习字词。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2)出示并学习生字词。

二类生字词:趴在 惊讶 认识 糊涂 委屈 骗人 爱抚 产卵 孵出

脱去 一段

一类生字词:漂亮 引起 惊讶 认真 回答 认识 相信 产卵

三、再读课文,找出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关系(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两种小动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找一找。

2.引导发现其发育过程并汇报交流:(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四、小结

师结: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毛毛虫还真是小蝴蝶的弟弟!看来昆虫世界里也有许多奇闻怪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蝴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用课件逐个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二、细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毛毛虫和小蝴蝶的对话。

2.指名读出具体段落,细细品读。

出示对话部分的第一段:毛毛虫抬起头来惊喜的喊:“妈妈,妈妈!”毛毛虫说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毛毛虫会“惊喜”?并读出毛毛虫的惊喜。

3.分小组讨论找出像“惊喜”这样表示语气的.词语,依次体会并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虫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蝴蝶妈妈的一番话,揭开了小蝴蝶心中的迷团,也使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发育过程。

(2)在文中找出蝴蝶妈妈的话。

(3)指名读、齐读。

(4)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5)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发育的过程。同时

出示蝴蝶发育变化的过程,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5.在熟读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加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推荐

《丑小鸭》

《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设计:

7.小蝴蝶和毛毛虫

卵——毛毛虫——蛹——蝴蝶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发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内容: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二、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3、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课时数:

14课时

单元自备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

2、有关的课件、奖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

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可爱;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

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可爱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小制作”

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

2、学生自由参观。

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

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

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

1、示范说话: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指导表述:

⑴ 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⑵ 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⑶ 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⑴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 汇报制作过程:

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整,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③ 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

④ 评出说得好的同学。

⑵ 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

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佳解说员”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⑴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⑵ 其他小组评论:

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⑶ 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

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

3、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发奖品。

五、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才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机会,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

2、谈感受:

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六、小结

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高兴,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

七、学生写作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

《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授课时间:14课时

《望庐山瀑布》2课时

《绝句》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2、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

(PPT出示图片:彩色铅笔画的森林图)同学们,这幅图上都画了什么?画得美不美?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画中的景物好吗?(指名回答)这幅画叫作《彩色的梦》,什么是彩色的梦?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彩色的梦》,一起去作者的梦里遨游,观赏森林的美景吧。(板书课题,范写“彩、梦”)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配乐,教师范读。学生圈出生字,标注小节号。

2、同桌互读,指导正音。

3、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1)后鼻音的字:坪、囱、精、叮、咛、梦、苹、灵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记:坪、叮、咛;猜字谜:一人一口酥(盒);熟字换偏旁:柳——聊,评、苹——坪,没——般,睛——精。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教师指导诗歌朗读的节奏。

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这两个句子都带有破折号,朗读时声音要拖长一些)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的“彩色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吗?

2、为什么说这个梦是彩色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彩色的梦是作者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他画了一个关于森林的彩色的梦。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都用彩色铅笔在森林里画了什么吧。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习诗歌

1、出示第2节,思考:“我”的彩色铅笔在白纸上跳蹦,画了些什么呢?有哪些景物?是什么颜色?(草坪、野花、天空)

(1)学生交流,教师评价、总结、补充。

(2)出示蓝天图片,引导理解“蓝得透明”。

(3)朗读指导,排比句语气渐强,突出画面的明丽色彩与变化之快。(师范读)

(4)指名读,合作读。

(5)结合课文插图,抓“大块、大朵、大片”,感受孩子画画的欢畅心情。

2、出示第3节,思考:彩色铅笔还画了什么?

(1)生交流,师板书。(森林、雪松、小鸟、小屋、太阳)

(2)出示葱郁的森林图片,理解“葱郁”是“青翠茂盛”的意思。

(3)思考:在这茂盛的森林里会发生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合理即可)

(4)出示“请小鸟留下歌声”,引导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的场景,以及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

(5)出示(小屋的烟)第2句,指导朗读“结”,师提问:小屋上长出太阳,你有怎样的感受?(生自由说)

过渡: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哪里呢?模仿第2、3节说一说。(出示相应模板)

3、出示第4节,指名读,思考:彩色的梦境里有什么?

(1)出示“紫葡萄的叮咛”,思考:紫葡萄在说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想象:“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3)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

1、你想用彩色铅笔画出怎样的彩色梦呢?把你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首小诗。

2、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什么?仿照第2或第3小节,写一写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如何将字写好。

2、教师示范难写的字,指出有关笔画的变化。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反馈,师生评议。

教学板书

彩色的梦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开课时我就利用图片展示,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彩色的梦的情境中,由图片内容再到文本的朗读,由直观的视觉感受到发散思维去想象,从而让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栏目小编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的相关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制作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这篇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1)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认读一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

“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料、事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泪吗?它为什么落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认读生字

2、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默读课文

(2)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泪水”?

3、全班交流

(1)可结合收集的资料谈感受,教师引导

(2)引导揣摩青年教师的心理

a、面对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朋友产生了什么想法?

b、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用笔画下来)(读读孩子们说的话)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

c、当这位教师买来冰激凌,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d、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到同学写的那篇作文时,老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又会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如何呢?

4、浏览全文,再次体会“冰激凌也很感动,也留着白色的泪水”。

5、小结: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让孩子们那么激动,难怪老师的心情如此复杂,也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课堂总结

在这贫困落后的地方,孩子们仍然渴求着知识,他们要用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我们呢,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应该这样去做呢?

板书设计:

冰激凌的眼泪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3)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歌曲,学生欣赏。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谁吗?你了解黄河吗?(板书:黄河)谈谈对它的了解。老师这里搜集了几幅黄河的图片,大家看。(出示图片)

3、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黄河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赞美黄河的诗句?抽生交流。老师也摘录了两位诗人的诗句。王之焕这样赞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这样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黄河的水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继续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补充完整课题,齐读课题。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这节课老师也希望你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精读感悟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艄公是做什么的? (板书:艄公) 这个“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现在引申开来,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么?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话画出来,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你们找的跟他一样吗?同学们真会读书,这句话也是整篇课文的中心句。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理解 “惊涛骇浪”,使人惊吓的.大风浪被谁战胜了?理解“如履平地”,谁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轻松?

(2)他凭的是什么?(板书)让我们来齐读中心句。

过渡:刚才我们是把长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再回归整篇课文,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交流)

2、感受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

(1)黄河在作者眼中是怎样的?(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浊浪排空”。站在黄河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理解“胆战心惊”。

(2)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如同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抽读,齐读。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看到的黄河吗?

(3)艄公就是在这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他真勇敢,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齐读中心句。

3、感受羊皮筏子之险:

(1)你见过羊皮筏子吗?(简介羊皮筏子,出示画面)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

交流:“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2)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危险。)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抽读。

(3)那是怎样的黄河?(奔腾)那是怎样的羊皮筏子?(轻小)险吗?艄公就是站在这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在汹涌的激流里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中心句。

4、感受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从容:

(1)“沉着”说明什么?(他很镇静)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什么时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对,当遇到风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时候大胆地破浪前行?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位怎样的艄公?(既胆大又细心、沉着又机智、勇敢又有智慧)抽读。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怎样的表现?找到相应的词语。“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从容”什么意思?乘客为什么会从容地谈笑风生呢?(勇敢、相信艄公)乘客们相信艄公的什么?(高超的驾驭小船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艄公身系乘客安全,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滚滚的黄河上战胜艰难险阻,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齐读中心句。

5、感受坐羊皮筏子的勇气:

(1)如果让你坐羊皮筏子,你敢坐吗?坐羊皮筏子也需要勇气,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乘客尚需如此,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就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了,你敬仰艄公什么?(出示第2句)赞颂艄公什么?(出示第3句)

(2)在惊涛骇浪之中,在滚滚黄河之上,艄公却如履平地,他不仅战胜了黄河,而且与黄河和谐相处,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齐读中心句。

6、同学们, 文章写万马奔腾的黄河,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写作者的提心吊胆和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什么?(侧面衬托艄公的机智勇敢、沉着大胆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

1、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

2、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使老师想起了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齐读。

3、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交流名言。

4、其实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市威尼斯,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多读几遍)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板书:神奇而美丽)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那么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那两个景点呢?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那么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2..自读自悟。

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3、4自然段,拿出笔来,边读边把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一会谈谈你的理解!(学生默读思考)

[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指名谈理解并练习朗读。(出示课件)

(3)为什么说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图 上,你能不能谈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江南苏州图和云南丽江图让学生边对比边谈感受)。

(4.)出示配乐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5.)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学习课文5自然段

(1)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自然段(自由读)把你读懂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边汇报边交流也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3)读这一段时应该饱含着怎样的情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齐读)

(4)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学生不但读得有滋有味,更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习第六自然段

(1) 除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色,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2) 同学们,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那些迷人的风光,把你课下搜集到地说一说?(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除了这些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色,(板书:……)希望你们课下再查找一下资料,你会对丽江了解得更多!

学习最后一段

(1)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阳光下的丽江古城,那月下的古城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出示课件)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配乐),体会作者的情感。

[用配乐朗读来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此时此刻,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谈感受,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教师小结)听到同学们的赞美,让我想起了郭沫若赞美丽江的一首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也亲自去领略一下丽江那神奇而美丽的景观!(板书:括号)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板书:

丽江古城

走进丽江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

相关推荐

  •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汇总六篇) 每位教师授课时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要静心地撰写教案和课件。教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快速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一份教案和课件呢?经过认真筛选,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以下“优质教案和课件创作技巧”,建议您收藏本页以便随时查阅!...
    2024-01-15 阅读全文
  • 四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核心,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筛选出来的这篇“四年级下册课件”文章绝对值得你一看,请相信这篇文章对您所需的信息有很好的覆盖!...
    2024-02-23 阅读全文
  • 2025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汇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二年级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2、...
    2024-11-10 阅读全文
  •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栏目小编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的相关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制作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这篇文章!...
    2023-10-16 阅读全文
  • 六年级下册课件汇总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学中的教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在教育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六年级下册课件”的文章内容翔实,如果你觉得这个资源可以帮助到你的朋友请不要吝啬分享给他们!...
    2024-03-29 阅读全文

每位教师授课时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要静心地撰写教案和课件。教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快速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一份教案和课件呢?经过认真筛选,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以下“优质教案和课件创作技巧”,建议您收藏本页以便随时查阅!...

2024-01-15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核心,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筛选出来的这篇“四年级下册课件”文章绝对值得你一看,请相信这篇文章对您所需的信息有很好的覆盖!...

2024-02-23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二年级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2、...

2024-11-10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的相关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制作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这篇文章!...

2023-10-16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学中的教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在教育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六年级下册课件”的文章内容翔实,如果你觉得这个资源可以帮助到你的朋友请不要吝啬分享给他们!...

2024-03-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