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25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小学语文课件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精选十二篇。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也许以下内容“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精选十二篇”合你胃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1
各位老师,我今天带来给大家的是习作指导《爱吃的水果》。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各位小动物们,大家好,我是喜鹊姐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水果大餐。小猫、小熊、小狗、小兔子们,你们都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带来了吗?喜鹊姐姐也给你们带来了丰富的水果,请看大屏幕。
二、整体感观。
师:怎么样?感觉如何?谁能用一句表示感叹的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小青蛙,你说得真好!小白兔,说得不错,小松鼠,好极了!大家都能从水果的多少、颜色、味道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得出来,你们都非常爱吃水果,对水果有种特殊的感情,一提到它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你们能告诉喜鹊姐姐你们都带来什么爱吃的水果,为什么爱吃呢?小白鸽,你说说,你爱吃草莓,是因为它外表好看;小燕子,你说说,哦,你爱吃苹果,因为它味美,小灰雀呢!哦,你爱吃葡萄,是因为新疆的葡萄好吃!、、、、、、对于自己爱吃的水果,小伙伴们也都能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爱吃的原因。
三、观察形状
师:刚才说了这么多,喜鹊姐姐发现很多小伙伴都爱吃桔子,喜鹊姐姐也爱吃。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是什么?桔子是什么样子的?正确!能把它说具体一点吗?非常好,小蜻蜓,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谁来大胆的想象一下!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颜色?对,桔子是黄色的,那表示黄色的词语有哪些呢?对!蛋黄、金黄、橘黄、黄澄澄、黄灿灿。看来大伙平时还挺善于积累词语,希望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那么,在这里,这个桔子该用哪个词语才最贴切?小鸭子,你来说说,正确!你喜欢这种颜色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喜爱呢?你真聪明!加上了一个比喻,就能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喜爱之情自然就出来了
四、辨别颜色
师:那是不是桔子天生都是披着黄澄澄的外衣呢?我们来看看!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桔子的颜色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谁来说说?小龙马,你来!对,没有成熟的桔子是深绿色的,然后逐渐变成浅绿色,最后变成金黄色的了!
五、小结形状、颜色
师:现在,喜鹊姐姐要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了:谁能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连起来,用一段通顺的话来表述一下。有点难吧!。这样吧!同桌先练一练。好了吗?谁敢来?非常好,小麻雀,你真勇敢!来!试试看!说得棒极了。能上来电脑上把你刚才说的展示出来吗?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写得真棒!我们应该向小麻雀学习,下面,请大家象小麻雀一样,观察一下自己爱吃的水果,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形状、颜色,再把它写下来。看看谁写得好,请它上来电脑上展示!啄木鸟,你的也写得不错,上来展示展示!还有吗?好,你的,你的,你的也行!
六、品尝味道
师:看着伙伴们笔下的水果,写得多好呀!喜鹊姐姐都忍不住想吃了,你们想不想吃呀!好!我们的水果大餐就要开始了。在开餐之前,喜鹊姐姐有个小小的要求,只有做得到的小朋友才可以吃哟!那就是:用你的小鼻子闻闻、用你的小嘴尝尝,用你的心感受感受!小伙伴们,能做到吗?好,现在我宣布,水果大餐正式开始:在品尝过程中,你可以独自享受,也可以去和好朋友分享;你可以吃自己的,也可以去拿别人的,喜鹊姐姐这里也有,欢迎大家过来品尝!-时间到,相信这次伙伴们都不会白吃,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请大家放下水果,没吃完也没关系,等一会儿我们还有机会吃。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2
一、教材简析。
《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立意深刻有见解》是《儿童思维策略的发展》总课题组所编的《学会思考》第一册当中的一次训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课。
立意深刻有见解,指的是说话、作文要说明一定的道理或表达一定的情感。只有说明了某个道理或表达了某种情感。文章才有主题、有思想,文章内容才深刻。文章立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某种观点),一是表达某种情感。读文章要读懂文章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写作文也要能说明道理或表达情感。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写作文时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某种观点)还尚难,所以本次练习课的中心目标,应是让学生学会在说话、写话时表达出正确的情感。而重难点则应是训练学生掌握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说教法。
《学会思考》思维策略训练体系中明确指出:“应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运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新感悟,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无定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课的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走向民主、宽容,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这节课,我设计了“做游戏”、“课间热身”等环节来进行本次思维策略训练。我想: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动口说,动手写,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在写话时做到“立意深刻有见解”。思维训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悟一悟”和“用一用”的环节中,我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画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尊重了他们的自主性,在“课间热身”等环节中,我打破了“老师台上,学生台下”的固定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讨论。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同座合作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对别人发言的优点、缺点,评一评、议一议。还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主要设计为以下七个环节。
1.齐读课题,游戏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认识人物的表情入手,去猜测人物的感受,再揣摩在他身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看图,无句式练习说话。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图入手,初步尝试本次思维策略的要求。
3、总结思维诀窍。由于“思维诀窍”很明显地印在了书上,所以这一环节只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就可以了。
4.课间热身。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走下座位,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5.运用“思维诀窍”。以点带面,扩展练习,真正巩固学生们对“思维诀窍”的运用,是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
6.培养创新思维。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养成质疑、互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7.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所反馈。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设计为师生共同板书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六、说练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说话、写话练习,力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在说话、写话中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电脑和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游戏导入。
1.依次屏示人物表情的图片。
(1)高兴;(2)伤心;(3)生气;(4)厌恶。
2.学生自由起立说出人物感受。
3.把四幅图一齐屏示,选择其中一幅,练习说话:
我,真是太了!
4.小结:我们在介绍一个人,一个东西或一件事的时候,也应该像这样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样我们说的话就会更生动。
二、看图,无句式练习说话。
1.教师读“试一试”的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1)把发生了什么事说清楚;
(2)把自己的感受说生动。
三、总结思维诀窍。
1.屏示“想一想”要求(把学生没学过的字加上拼音)。
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练习。
3.齐读“思维诀窍”。
四、课间热身:
1.生下位找到老师、同学,说一说他知道的表现“感受”的词,并领取奖品。
2.生把正确的词写在黑板上。
五、运用“思维诀窍”。
1.屏示图画:一女生在跑步。
2.生观察,再说说画的是什么。
3.互评:
(1)他是不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2)他是不是说清了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4.屏示多幅画面,生选择一幅在课堂本上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1)考试得了100分;
(2)扫地时汗如雨下;
(3)被家长批评;
(4)跑步时摔倒了。
5.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话练习。
6.运用互评的标准展开自评。
六、培养创新思维。
1.自由观察事物,说一句话,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
2.与同座练说。
3.讨论对方说的话是不是生动感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2.再次齐读“思维诀窍”。
板书:
15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兴伤心
生气厌恶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的羊被华佗()。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4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教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笑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这些声响混在一起,真像一阵又一阵的响雷从头上滚过,就叫做欢声雷动。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人们聚在一起,大声地欢呼着,笑得嘴巴合不拢,眼里流下了泪)这就叫欣喜若狂。为了庆祝申奥的成功,人们纵情地欢呼,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起舞,这就叫--(生:载歌载舞)这一天,北京城没有夜晚,所有的灯都亮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就叫--(生:灯火辉煌)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映示古诗《村居》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①田野风光②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第一句诗。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诗。
8.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是一首极富情趣、结构工整、充满童趣的小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从而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这样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有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语言,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学习目标分析
《语文课标》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依据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个、下”两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逗号、句话、省略号”。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分析
1.一年级学生乐于朗读,想象力丰富,但要把一首优美的小诗读好,读得有感情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2.本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标点符号的用法,本课进行强调,让他们掌握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五、设计理念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虽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和经验,但由于认字量少,词汇量不足,对字、词、句、段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对语文的感受力较差,往往一篇文章读得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因此,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从朗读入手,迁移出汉字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朗读感悟,从而巩固和深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
(打一动物)
你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青蛙生活在美丽的池塘里,粉红色的荷花是它的阳伞,碧绿的荷叶是它的摇篮,它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享受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实在是太美妙了!于是它诗兴大发,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又一项本领——写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写诗》。这样图画与语言描述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自然地走进课文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儿童对识记生字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识逐渐强化记忆,感知是识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在感知中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教学中我通过范读课文听清字音,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多种形式的练读,赛读等方式来让学生读准字音,熟悉字形。
(三)、随文识字,记形解义: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记生字,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边学文边汇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当中。具体做法是读到哪个字就认哪个字,先汇报记忆方法,如:部首加字法、数笔画、加一加、形声字规律、替换等方法来记忆生字,再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字义,最后在反复朗读中强化记忆。
本课识字教学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努力做到识和用相结合。借助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
(四)、品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随文识字后,立即回到课文中去朗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使学生熟读课,理解课文,识记生字,以读促讲。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领读、个人读、自由读等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五)再读课文,认识标点
对于文中出现的三个标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先让学生从画面中找一找,然后把实物与标点连一连,最后对标点的作用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使学生对“逗号、句号、省略号”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其用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六)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要学写的是“个”和“下”两个字,我通过先观察,再拆笔顺、说占格、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真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准备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2、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便于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二、读文、识字
1、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请把你愿意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学生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读准字音。(先独立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互读正音)
4、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样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伙伴交流。
5、投影随机出示生字,指名读字,在文中找相应的词、句子。
[将识字、读文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展示第一幅图
(1)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2)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2、展示第二幅图
(1)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2)感悟句子的语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两人小组互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
4、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互相释疑,教师加以点拨。)
[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四、拓展结课
1、谈谈本节课的新收获。
2、说说自己的心愿。
[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月亮孩子们一起去交游
心愿
珍珍照顾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认识的14个生字。
2、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趣味巩固识字。
1、玩转盘认读生字。
2、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开火车的形式,小组比赛。)
3、扩词比赛。(扩词后,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伙伴理解。如:动作、实物演示等。)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指导写字
1、静态观察:读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说说你的发现。(如:我发现女字写好第一笔很关键。)
2、动态观察:看范写(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
3、体验观察:临写。学生先描红,然后照样子临写,特别注意教师提示的字。
4、对比观察:赏字。写完字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进行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自赏圈出好字,然后小组赏,最后集体欣赏。)
[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写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写好字的能力。]
三、进行课堂评价性总结。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7
一、背景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交际一词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创造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氛围,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学情分析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文中的插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正在创作、讨论自己的画,准备举办一个画展。他们在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还有的正充当小评委,认真地评说着别人的画。画面色彩鲜艳,动感及强。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孩子们,这样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参加交流作品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发比较自主的态度投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地投入到交际活动当中。
三、教学理念
1、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有话想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能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在比一比,赛一赛的过程当中,在游戏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欢乐,也发展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不要使用方言,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要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认真,说话发言准确、清晰,说话通顺流畅,态度大方。
五、教学板块:
㈠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争当小神笔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画,和小画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话筒,说说谁能当上班里的金话筒。
3、教师出示自己的画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画,请学生都来当当金话筒,向老师提问,评一评老师的画。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㈡多向互动,获得提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画,认真地评一评别人的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指导。
2、请配合较出色的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在学生当中再次强化示范作用。
3、在大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请学生评出今天的小神笔和金话筒。
㈢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将小神笔所画的画张贴在宣传窗中,请金话筒当小小解说员,向前来参观的同学或家长介绍这些画。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六、教学特色: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在这一课的口语交际当中,教师根据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争当小神笔和争当金话筒这一竞赛的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努力实现双向互动。有的口语交际听、说双方互动很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不明显。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双向互动甚至是多向互动的交流过程,重交往而轻独白,让孩子们真正动了起来。
3、多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交际。介绍自己的画、评价别人的画、做小小金话筒等,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还将交际的环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8
一 教材分析
课文《李子的核》是一篇叙述性较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从没有吃过李子的万尼亚在李子的诱惑,好奇心的驱使下吃了一个李子。在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的情况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事情的一个发展线索和爸爸的这个巧妙方法是怎么会让孩子从不敢承认到最后无意识的自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个难点。为了屏除课堂内教师烦琐的讲解,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文实践中,解决难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读文实践中,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规范的话,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二 学情简介
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李子的核》说课稿:课文讲述的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一个道理:要做诚实的人,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如果课堂上仍反复围绕“诚实”这个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一定会变得枯燥、烦琐、沉闷,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从中也让学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平舌音“算、滋”的发音,学习部首“皿”。
以往从读音到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字义,看似严谨,可学生对那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却毫无兴趣。其实识字在成为阅读基础的同时,阅读也是帮助识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所以汉字的教学万万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同时由于识字量、教学时间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需要强化的生字进行重拳出击,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别对上海学生而言是发音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关注。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图学习部首“皿”。
目标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万尼亚两次说话时不同的语气,根据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提高语文知识能力,都离不开阅读。在读时字字咬准,句句读对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传授朗读技巧,紧扣文意,帮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目标三:能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读懂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感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万尼亚的心情变化离不开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而爸爸说的话和想的办法也离不开万尼亚的行为和想法。为了要让学生了解爸爸说这段话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渗透“要读懂课文,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
四 教法:
1、在快乐中识字 在识字中学习
在教学初,李子核的实物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了学习生字“核”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在落实部首“皿”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书写的方法,直观地表现皿字底的一般书写规律。
但我们是否就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识字来渗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渔”。在学习“核”时,要求学生看教师板书,并跟着书空,学习部首“皿”时,帮助归纳带有“皿”的字,结合字形来了解字意思。前者培养了学生静心看,认真学的习惯,后者渗透了学习要时常归纳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字形意结合的特点。
2、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意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可通过朗读去获得,去感知。
1)读的形式多样——自由散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等。
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沉浸再读书中,课堂内书声朗朗,情意浓浓。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的变化,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益。
2)读有层次 有指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读通课文中的句子,目标是在识字上;第二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整体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讲述课文讲述的事情;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目标定位在了解课文的内容上。第三次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了爸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带着自己的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发现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处。通过重点指导朗读万尼亚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加以体会。通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3、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再精彩的教学设计也只是教师一人的作秀。
在识字教学中,结合课文生字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读准“算、滋”的读音上,反馈初,有部分学生不能咬准字音,但通过反复的读词、读句、读文,全班都能达到读准字音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万尼亚并不是一个贪吃的孩子,组织学生交流平时吃李子的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从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阐述得非常的诱人,万尼亚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李子,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个李子吃的行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沟通,这也是爸爸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让他承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时,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在了解了万尼亚的心情后,学会对要求读出的语气一气呵成。
五、学法
1、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 主动的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这便是质疑教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明确规定,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课上我主要培养学生“读思中质疑”,在读思过程中质疑,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又能促进学生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一些针对强的具体问题。在本堂课上,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爸爸说的话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谎了,不是骂我,就是打我。可是课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了,为什么不打也不骂?有的问:不但不打不骂,反而是担心孩子吃了李子核会肚子疼?还有的直接就质疑爸爸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也体会到了孩子不是个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用了一个“吓唬”孩子的方法,让孩子说出实话。
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儿童说话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说话,减少说话的难度,我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话。如:看着媒体上李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吃过的李子说说李子的诱人。接着,说说看到了诱人的李子,万尼亚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他会想些什么。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得说话不是一座空中楼阁,说话就是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规范地说出来。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说礼貌的话、完整的话。这样创设情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口头说话、口头作文的教学任务。
3、认真倾听
听和说是一对“双生子”,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些不善说话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会听老师讲话,不善听同学发言。因此不利于吸取别人说话的优点。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听话时主动调整自己的大脑,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每个词,尽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对听到的话还要进行重现、总结、评价,区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觉记忆某些需牢记的要点。
六 实施[节日祝福网 www.zR120.com]
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
2 注重认真听,培养说话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2、连起来说说三幅图的主要内容。
3、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朋友的具体情况,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四张挂画:①小燕在扫地;②小燕在擦桌子;③小燕在倒垃圾;④小燕帮奶奶穿针。
教学过程
1、提出教学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看图说话,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说话说得最完整、最清楚。
2、初步观察,概说大意。(出示4幅图)请同学们看4幅图,想一想,图上讲的是怎样一件事?(指名简要说)
3、仔细观察,说得具体。
(1)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指名连起来说)
出示谁在干什么的句式卡片,指名练说。(学生回答正确后,板书:扫地)
扩展原有句式,补上什么时候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
(2)自学图2、图3、图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自由轻声练习说到同桌互说。
交流图2、图3、图4说话内容。
(3)按顺序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说。
(4)小结:小燕一早起来就扫地,擦桌子,然后把垃圾倒了,晚上又帮奶奶穿针,真是个好孩子。
(5)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用什么时候,我在家里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自由练习。
4、总结。通过让学生看图、想图、说图来完成看图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10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鞭声()草原
()羊群()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一()气一()白鹅
一()小船一()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5草原的早晨
羊儿牧民
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一群群飘动歌声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11
教学《王二小》,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学文,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激发学生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感情。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文,讲英雄的故事。
1.整体感知。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乐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看图说话。先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插图,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把故事说完整。
3.读通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披文入情,知英雄的人格。
1.找一找。引导学生先找出与四幅插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再从这些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然后分别用一个短评来概括每幅插图的内容。如:(1)边放牛边放哨;(2)叫他带路;(3)带进埋伏圈;(4)消灭敌人。
2.想一想。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观看过的影视片,如《小兵张嘎》等,让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并结合有关内容理解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等词语。
3.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学生讲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要求结合讲述用上迷了路带路装着顺从埋伏圈上了当消灭等词语。
4.写一写。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1)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王二小被敌人逼着(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
三、升华情感,颂英雄的精神。
1.想象说。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王二小,根据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配乐读。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语句读一读,要求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齐声唱。播放歌曲《歌唱王二小》,指挥学生齐唱。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篇12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找春天的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知识,多角度欣赏、体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知道礼貌是春风,友爱是阳光,生活中也有春天;学习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走到郊外,用眼睛寻找自然界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生活,用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春天。
2、用乐曲歌唱春天,在大自然中与春天亲密接触,在生活中留住春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学生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和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讲究礼貌、相互关爱的快乐。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多角度欣赏、体验自然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活动过程:
一、感受自然界春天的美丽
活动一:欣赏歌曲设疑入题
1、师扮演小燕子边唱小燕子歌曲边做动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呀?你们知道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2、学生交流。
3、是啊!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可是春天到底在那里呢?(板书: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到下面的录像里去找一找吧。
活动二:观看媒体寻找春天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能告诉大家春天在哪里呀?(师把桃花发到谁手里就由谁讲)
活动三: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1、其实,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老师让你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找了春天,你们也一定找到春天了吧?说给大家听听吧!(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月---日,柳枝长出了新芽。)
2、学生交流和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四:小组合作改编歌曲
1、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来!我们为她编首歌吧。
2、出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呀,这里有(),还有那()。
3、学生分组商量,根据自己看到的春天情景填词后交流。
4、师生一起唱自编的歌曲。
(师:小朋友们编得好极了,把春天的美丽,春天勃勃的生机表达得淋漓尽致,太让我激动了,我真想唱一首歌啊!出示:《春天在哪里》歌曲,会唱吗?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二、赞美自然界美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我们找了半天的春天,小朋友们,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呀?
2、让学生讨论总结。
活动二:实践操作赞美春天
1、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小结:春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天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春天让我们精神焕发,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燕子姐姐再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结束课堂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懂得礼貌是春风,友爱是阳光,生活中也有春天;学习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活动过程:
一、回顾自然界春天的美丽
1、上一节课小朋友从各自的眼睛里找到了春天,并把它编了一首歌,现在请小朋友再一次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来唱一唱自己编的歌吧。
2、学生唱自编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感受生活中春天的温暖
活动一:观看录像寻找生活中的春天
1、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桃红柳绿,小动物们也纷纷出来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因为春天给大家带来了温暖。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与人交往中也有春天,这个春天会让人更加温暖。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的一段录像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春天,你们仔细看,找一找录像里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学生观看录像。
3、教师示范交流录像中的春天,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是呀,桃红柳绿是春天,礼貌友爱也是春天。老师要送你一句话:礼貌是春天,友谊是阳光,春天就在我们生活中。
活动二:判断辨别巩固认识
1、出示学生之间相处的事例。
2、学生进行判断,并用表演的形式演一演。
3、拓展:学生表演自己生活中曾有的文明相处、互相帮助的事例。
三、留住生活中美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小朋友想把这美丽、温暖的春天留住吗?那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一下碰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出示:见面要说(你好);分别要说(再见);别人有难(多帮助);受人帮助(要谢谢);无意伤人说(对不起);宽容他人说(没关系);尊重他人常说(请)]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齐读板书。
活动二:体验感悟加深认识
1、生活中的这个春天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来,快让我们画画这朵春天里最美的花。
2、学生描画,画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
3、把花朵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最好的朋友,说出送花原因并会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三:学唱歌曲感悟提升
1、自然界的春天是美丽,但这美丽的情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只有生活中的春天才会永远让人温暖,今后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讲究礼貌,与他人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那么春天就会留在这里。
2、表演唱《春天在这里》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也有春天,春天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相信大家在找到春天的同时,更会找到生活的快乐。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汇总十二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期待这份"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能够开阔您的视野,欢迎获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本课时是通过学生认读的方法给小丑涂色,并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
2、学习本课时的有关颜色的歌曲。
教材分析:
本课时包括 Let's paint 和 Let's sing 两部分。
Let's paint是给小丑涂色,主要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
Let's sing部分是一首巩固所学颜色的歌曲。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Let's paint部分,是给小丑涂色,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因此,教师在热身/复习环节,用学生熟悉的“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歌曲开始,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复习表身体部位的单词。
在其后的涂色练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涂色。如学生认读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带读,以便学生理解。
为了更好的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单词,教师要多加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活动中复习。可进行“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What's missing?”等游戏。
Let's sing部分是一首巩固所学颜色的歌曲。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天分,让学生试唱,领唱等。
教学重点: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和学习本课时的歌曲。
教学难点:表示头部部位和表示颜色的单词认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较大且未涂色的小丑的头像。
2、教师和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彩色蜡笔。
3、教师准备表示颜色和身体部位名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唱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复习表身体部位的单词。
(2)教师把表示颜色和身体部位名称的图片拿在手中,举起其中之一很快在学生面前晃过并提问: "What?" 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说出单词 head / red … 。
(3)让学生说第二单元Let's chant 的歌谣。一组问 Where is your eye? 一组答 Here it is ! 并指相应的部位。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将未涂色的小丑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问:Where is the eye? 学生答: Here it is ! 并指相应的部位。
(2)比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派一名选手,教师发指令 head ,选手比赛,看谁先摸到头为胜。依次练习,直到每名学生都参与了一遍。
(3)做 Let's paint 部分的练习。
教师手中拿蜡笔,边说边演示,如:Colour the face yellow. 就将小丑的脸涂成*。演示时教师的动作要慢点,让学生看清楚,强调动作 Colour 。最后,教师指着句子,带读Colour the face yellow. ,让学生跟读的同时也指着自己书上的句子。最后边读边在做动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句。
(4)继续做 Let's paint 部分剩下句子的练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涂色。如学生认读有困难,教师一定要手指句子,适当带读,以便学生理解。
(5)教师指着自己的衣服说:I'm wearing yellow today.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教师当天穿 yellow 颜色的衣服)学生跟说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6)学唱歌曲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方法为:
教师带读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子。
教师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说歌词。听录音,试唱歌曲。
(7)听录音,全体学生唱歌曲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穿所唱颜色服装的同学起立展示。教师唱:I'm wearing yellow today.
(8)将颜色扩展,教师和学生穿上准备好的其它颜色的服装,让学生代换歌曲中的颜色词,并可进行问答对唱练习。
(9)开展学生自编歌词、演唱新歌的活动。
教师让学生按小组坐好。
小组内部讨论改编歌词。
将改编好的歌曲在组内试唱。
按小组到讲台前演唱自编歌曲。
如:
a.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Red today? Red today?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b. I'm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I'm wearing yellow today. I'm wearing yellow today.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未涂色的小丑头像。让他们根据所听涂色。
(2)让学生拿出准备的白纸,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练习,两人一组,一名学生说颜色,另一名学生画画、涂色。如: A mouth. Colour the mouth green. 之后,相调换。所说颜色,不必与课本相同。
(3)游戏 "What's missing?"
教师将颜色的图片贴于黑板,然学生闭上眼睛后,取下其中之一,问:"What's missing?" 练习单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记忆能力。
四、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动手册本单元第3部分练习。
(1)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2)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比一比看谁的气球漂亮。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2
教材:选择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深港版小学英语教材。本次讲授是Part A Unit 7 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Book1.这一课出现五官的单词、祈使句和一个故事。本节课主要讲新单词,以及了解祈使句。
教学目的:
1.认识五官及其作用,能用英语正确的.表达。
2.在祈使句中运用物主代词your,能用英语正确发出和接受命令。
教学重难点:
1. Learn new words :a nose a mouth a finger ears eyes
2. Talking about one’s body and using plural nouns.
3. Learn to give orders.
教学情感:
认识五官及其作用, 从而强调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强化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眼睛。
分析:一年级学生是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英语课的“动态”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无任何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乐在其中。所以,准备《My body》这一课时,我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守三个“动态”教学的原则,即趣味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变化性原则,来设计教学。
教学方法和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
Ⅰ.Warm-up and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ook! There’re so many teachers. We say hello to them .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3
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很浓,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因此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单调的一味的讲解知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的效果也会不如意。所以,应当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在课堂上设计活动,增强趣味性。从而达到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喜欢英语的目标。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八个单元(包括六个新授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每个新授单元都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编排了大量视、听、读、唱、画、游、演、做等语言实践活动。话题贴近生活、对话浅显易懂、活动丰富多样、语言地道典型、情景自然真实、歌曲优美动听、歌谣明快流畅、插图活泼生动,比较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教学目的、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教材重点、难点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对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教学措施
针对目前学生刚入学的现状和所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以及这册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我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我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大游戏及歌曲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听的训练。主要包括:课上大量听课文录音;回家让家长督促孩子听已学过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到及时预习新知识。
3.总结、积累和归纳语言素材,包括词汇、词组、短语、短句,并加大灵活运用的力度,使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每课书所出现的词汇。
4、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5、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习得”英语。
6、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7、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让一个人掉队。
8、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经常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英语PEP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Let’s learn, let’s do.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所示,重点为单词:monkey, duck, panda, cat, rabbit, dog 和句子:Act
like a monkey….依据内容我采用了听、说、学和做的四步
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愉快教学思路,将快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教案: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Students can learn the words about animals as followings:
dog duck cat monkey panda rabbit.
2.Ability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do the actions: Act like a cat /
duck / panda / monkey / rabbit / dog .
3. Feeling: can love the animals and protect the animals.
Main Points:
Students can learn the six words: dog duck cat monkey panda rabbit .
Difficult Points:
1.Students can point and say out the six animals .
2.Students can pronounce “ panda rabbit act like" correctly .
Teaching aids:
Tape ,tape-recorder, six animal pictures, cards, six toy animals, six kinds
of exercise papers.cards .
Teaching 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the situation;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aching Periods: One
V: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1. Warm-up (热身)Organize teaching组织教学. Sing a song.
T: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Today we’ll study the new lesson. At first, we’ll sing a song together,
ok?
Ss: Ok.
T: Let’s sing.
设计意图:课前唱一首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Into new lesson导入新课:The teacher says: This is Zoom. Today is Zoom ’s
birthday. Some animals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his party. Listen and look,
please.
设计意图:以Zoom办生日宴会,其他小动物要去参加宴会为由,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即一些小动物,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3. Presentation新课展现 :show a forest on the cream. Listen who is coming?
Learn the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森林中动物去赴宴的前景,一个个小动物出现,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的画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let’s
learn中单词的学习和动画的出现做了铺垫。
4.Let’s learn.学
1) Show out the animals: 用图片出示小动物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ell the teacher: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picturer? The students should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animal.
设计意图:用图片出示小动物,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观看中明白汉语意思,省去了教师用汉语解释单词意思的程序,为下面学习英语单词做好了准备工作。
2) Learn to say new words by computer and tape .通过电脑和录音机来学说单词
Have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word on the computer. Look and listen
carefully, and learn to say. Play the tape once and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Play it a second time, pause it after each utterance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say out.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听力的潜能,培养学生仔细听英语的习惯,为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做出日积月累的效用,听后模仿出所听到的英文单词,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目的就是要授之以法。
3) Act like some animals.表演各种动物
Have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computer, repeat the sentences and act out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文稿,展现移动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模仿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跟着学、说、做,特别是对Act
like duck等句子的表演及跟读,充分掌握单词、句子并加深了对单词、句子的理解。
4) Check: connect with word and picture. 识字检测
设计意图:融合在游戏listern, pat, and stick 中,把直观的图片与抽象的单词结合起来,也达到了识字检测的目的。
5) Play a game. 做小游戏活动
Have a rest, play a game. Show out the four-six pictures of the animals,
have the students watch carefully, and then close the eyes. At this time, the
teacher take one away, and make the students open the eyes, then guess: what’s
missing?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设计小游戏。此游戏为what’s
missing?游戏,出示4-6个动物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闭上眼睛,教师去掉一个,睁开眼睛再猜什么丢了?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可以把直观的图片与抽象的单词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不用实物也能说出所学的英文单词。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得,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收获成就感,充分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5.
6) Let’s do.做的当 中,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ct like a monkey by
computer通过电脑理解句意
Act out the animals, so as act like monkey…It ‘s so eas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for the students. Also, its makes difficult sentence
become easily. Of cause , the class will be full of the lovely.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着课件做出动物的特性表演,像act like
monkey等,不用教师解释句子的意思,学生就可以在表演中理解句意,边表演边说,难的句子也就成了有趣的话语,做到了化难为易的效用。
8) Listen and do by computer.在课件的辅助下学习表演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 and then ,ask students to do.
设计意图:播放录音,让学生戴着头饰跟录音机又说又做,在欢乐中学习,在实践体会英文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会用英文表达自己喜怒哀乐与说学动唱,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欢乐中成长。
9) Let’s act. (teacher and students do together)师生互动
The teacher joins to the activity of the action, shares the happiness with
students, it’s better to study English for the students. we’d better make the
students feel the happiness in the class.
设计意图:教师也戴上头饰加入到学生的表演之中,体会他们学习的乐趣和存在的问题,在大家玩的氛围中协调、引导学生掌握难点,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欢乐,有玩的机会和动的时间,最终做到让欢乐充满课堂、充满孩子心灵。
6.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延伸拓展
Say something each other after class.
Have the students continue the activity in pairs or with their parents.
Tell the students to find a friend or their parents to practice the English,
bring the gain to class the following day.
设计意图:让课中学习到的东西在课后得到充分的巩固,因为课后学生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练习英语,让学英语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加强,教师在上下一节课时可以作为检测的基础。
VII: Thinking over after class.课后反思
a) Get some effect.效果.
Students like playing a game in the class ,also they like watching
computer/TV in the class, in a word, they are interested in new idea, new view,
new things. Because of their thought ,they all like playing all kinds of
game.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好奇心,又对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有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达到课前预期的效果。
b) Add new content .增加的新内容
Beside the animals in the text, the teacher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other animals ,and they can play with them in or out class. It’s better 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other knowledge. Also give a chance to the
students that they can have a chance to play with each other in or out of the
class.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的主旨思想,为学生创造一个玩的机会,让他们的天性得到的发展,在欢乐的玩耍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及知识的无限性,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c) The others.其他.
Give a place of free talking to the students, it maybe takes one class or
two classes, even too much time to wide the students’ eyesight. We need much
time to do it better and better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愿望、及想做的事、想说的话,创设一个说话的空间,此空间的延展性要好,不仅可放在课中、课后,而且可放在任何想说话的时候,不期望它们一次完成,只期望一步步做好。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5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梳理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12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认识相关的5个生字。
2.能按结构归类,通过归类巩固认字;
能发现每组字的偏旁,并尝试写出几组这样的字,拓展识字。(重点)3.复习汉语拼音,区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字音。
(重、难点)4.了解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汉字。
5.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悯农(其二)》,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难点)6.在师生共读故事《拔萝卜》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字母和相关的生字卡片,小羊、青草、老爷爷和老婆婆头饰等。
(教师)2.生字卡片。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孩子们,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你最喜欢哪只羊呢?(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板书羊的名字)我们今天就分成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和喜羊羊四个小队进行“羊羊小队PK赛”。
大家有信心取胜吗?(有)那我们就出发吧。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分成小队带领学生去“闯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趣味识字。
(1)过渡:“羊羊小队PK赛”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2)屏幕出现打乱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晚上)请同学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相机学习“午”“晚”。
(3)导学: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按照顺序排列时间。如果老师再给你几个表示长时间的词语,你能排列吗?(打乱顺序出示“天”“月”“年”三个字。)相机学习“年”“昨”“今”。
(4)第二关:打乱顺序出示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同学们一一排列出来。
(5)通过刚才的比赛,同学们齐心协力地帮时间宝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再复习一下它们的名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字变色放大)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我的发现。
(1)(显示第一关)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顺利闯过第一关。让我们一起挑战第二关。
(2)(显示第二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着:采摘苹果我最行。
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字制成苹果树。秋天到了,美丽的苹果园丰收了,瞧!满树的红苹果多可爱呀!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对,淘气的字宝宝跑到苹果上了,你认识这些字吗?
(3)自己练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他同学。
(4)教师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草字头”和“木字旁”。看,他们来摘苹果了。请把属于他们的苹果放到正确的篮筐里。
(5)课件显示:“草字头”的字放进第一个篮子里。“木字旁”的字放进第二个篮子里。咦?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到他们是根据什么采摘苹果的吗?
(6)小组讨论:按照偏旁部首来摘苹果的。
(7)你还知道其他“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吗?
(8)拓展:让学生再说几个跟树木有关的字。
(9)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的字真多。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一个偏旁,就有那么多好朋友。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多留心这样有相同偏旁的字,这样才能打开汉字的大门,成为识字小达人!
3.字词句运用。
(1)导学:请学生读要求。
(2)师:(出示拼音卡片:z、zh、s、sh、n、l)这些拼音娃娃都是我们的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各小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指导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它们每个都带上今天的好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书上的音节)指生读。
(3)出示生字卡片,两组词同时出现,分小队认读。小队长组织,每人同时读一组。(如:你们、家里)
(4)打开书,同桌比读。
(5)游戏:小羊吃青草。两个小队一组。(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几轮游戏)分别选出六名学生扮演羊,头饰上写着词,另一队扮演青草,头饰上写着音节。让“羊”去“吃草”。其他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看哪只“羊”“吃草”动作最快,评出“最佳小队”。
4.书写提示。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喜羊羊他们可高兴啦!他们想邀请你们去他们家做客,你们高兴吗?可是你们看,他们每个人的羊屋都有一把奇怪的钥匙。(课件出示:四间羊屋,每个字在羊屋上闪出,只有认真观察的孩子才能想出打开门的方法)
(显示第三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火眼金睛我最行)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前两间羊屋,动脑想一想: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从左往右)对啦,开门的顺序就是从左往右。
(3)学生汇报,师板书。
(4)再看看后两间羊屋,上面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撇后捺)
(5)拓展练习:你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开启每间羊屋的金钥匙。你们能根据羊屋钥匙的特点,再写一些这样的字吗?和队员一起写,比一比哪个小队写得最多。
5.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一气呵成,连闯三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到古诗的浩瀚大海中捧一朵美丽的浪花吧!(显示第四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着:背诵能手我最棒)
(2)看图说话,了解图意:出示古诗插图,让学生说说画的内容。
(3)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4)夏日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着空中,农民伯伯不辞辛苦地在田地里耕种,一滴一滴的汗水从头上滴下来,落在泥土里,粮食来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农民辛勤劳作的诗,快来读一读。
(5)指导朗读。
①老师范读。
②读准“锄、知、中、餐”这几个字的读音。
③注意诗中的停顿。
④学生与同桌一起练读。
(6)练习背诵古诗,看谁背得快。
(7)谈谈读古诗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学习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于活泼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你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回家后,一定把你今天的学习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激趣促行,鼓励学生将收获讲给家长听,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古诗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羊羊小队一起连闯四关,你们高兴吗?我们在古诗海洋中采撷的那朵最美的浪花,你们背给爸爸妈妈听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故事王国,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设计意图: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将背诵过的古诗经常复习,会加深学生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读不准的做上标记。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读音。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朗读。
5.朗读比赛。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独立阅读,进而喜欢独立阅读。这样才能将阅读兴趣从课堂引向课外。
三、复述故事,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提问进行复述。
课件出示:
1.老公公叫谁来帮忙了?(老婆婆)
2.老婆婆叫谁来帮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会怎么说呢?(来了来了)
4.接着谁来了?(小狗)
5.小狗会怎么说呢?(汪汪汪,来了来了)
6.小狗喊谁?(小猫)
7.小猫会怎么说呢?(喵喵喵,来了来了)
8.猜猜看,后来怎么样了?(萝卜拔出来了)
小朋友真棒,有谁能告诉老师,萝卜是谁拔出来的呢?对了,大家一起把萝卜拔出来了,大家的力量真大!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同时在复述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四、指导表演,感受道理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表演,提醒学生注意:
(1)拔萝卜的动作和表情。
(2)喊人的动作和对话。
(3)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的走路动作。
2.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孩子都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影子(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课前体育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再回到课内交流。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4.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影子有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播放课件,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葫芦兄弟来了,它们有了新的名字,就写在它们身上。快看,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导语:看,葫芦的帽子飞走了,如果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那它们就是你的好朋友了。(齐读)
(4)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5)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1)预设:
生1: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生3:我会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生5: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
(2)师追问: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3)学生继续汇报。
预设:
生6: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宀”加上“匕”就是“它”。
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
(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5)教师追问:你怎样记住“朋”字?
预设: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
(6)学习新偏旁“月”。
导学: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7)学习女字旁。
导学: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
4.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
(组内互读,互相评价)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影子都像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
强调第三笔是竖。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
(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在”字与“左”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的易错之处,避免了学生写错字现象的发生。教师示范板书“在”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影子(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小小擂台赛。
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1)游戏:开火车。(看拼音读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评价并记录赛读结果。
(2)游戏:捉迷藏。(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中的场景,许多小动物被树丛遮住了一半,在露出的一半上写有本课的生词。(影子 左右 小黑狗 好朋友 前后 它们)
导学:小动物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并读出它们身上的词语吗?指名读词,学生读对了,隐藏的小动物就从树丛中走出来。
2.过渡: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
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并配乐。一位小朋友在小路上走着,他的影子跟着太阳变化。
(3)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
③教师及时评价。
预设: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
④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5)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①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上的太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预设: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
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
(7)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8)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9)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习。
4.质疑: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预设:
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过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看一遍动画,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师旁白: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
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
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影子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
它们是谁呢?2.多媒体课件出示“后、好、我”。
指名认读、组词。3.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后、好”。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5.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设计意图: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好、我”的笔顺,用动态的书写让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达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过渡:学了这么久,大家都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
3.画影子。
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设计意图:做手影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画影子将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
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
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项链(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2)和:认识新偏旁“ “。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6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天地人》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
(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
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3.互动活动。
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
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
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金木水火土》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
(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 “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
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j q x(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
(教师)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
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
)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
(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x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
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x。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和拼音卡片。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
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
(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
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
2.认读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qq。
(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
生1:左上半圆qqq。
生2:q很像数字“9”。
(4)编儿歌:七个气球qqq。
(5)男女生拍手读。
3.认读声母x。
(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
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
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
(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
(4)编儿歌:刀切西瓜x x x。小组赛读。
4.学习j、q、x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
(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
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
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
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
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
设计意图: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大家吃得甜蜜蜜。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j q x(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王国,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
2.复习j、q、x与i相拼的两拼音节,(课件出示音节:jī jí jǐ jì)指名拼读。
3.(课件出示:jü)再来拼一拼这个音节。
引导学生发现音节中的错误。4.教师导问:为什么有错误呢?引导学生说出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所以ü上不能有点。
5.(课件出示正确的音节:jū jú jǔ jù)指名拼读。
设计意图: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ü都和j、q、x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x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x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x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x,必须小i来联系。
”2.(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
(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ā qiā xiá)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三拼音节的学习一直是个难点,在写音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中间的i丢掉,而借故事和儿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就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三、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x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书中两幅图片)来打个招呼吧!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dā jī mù xià qí
搭 积 木 下 棋
(1)学生自由拼读。
(2)开火车拼读。
(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
(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拼音的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要与识字、说话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使拼音的教学更加有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拼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
)2.引导学生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
(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
(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做到拼音不离汉字,汉字不离词语,词语不离文章,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早品尝到学习拼音的成就感,而且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找到所学的声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总结收获: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拼音王国,不但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而且认识了两个汉字宝宝,还学会了好多儿歌,老师觉得大家真的很了不起。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2.拓展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一下,找一找,在哪儿还能听到或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或音节。
只要大家留心,就一定会找到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音朋友。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拓展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整个两课时的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
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z c s(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了小i的生日会,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给小i过生日。
2.游戏:吃蛋糕。
(课件出示:切成块的蛋糕,每一块上都写着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3.导学:瞧,拼音宝宝们要吃蛋糕了,不过只有先读出蛋糕上的音节或声母才能吃到蛋糕,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给小i过生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情境激趣,拼读音节
(一)学习两拼音节。
1.过渡:来参加小i生日会的拼音宝宝可真不少,瞧,它们也来了。
(课件出示韵母:ɑ、e、u)它们也想认识z、c、s这三位新朋友,很快它们就和z、c、s交上了朋友。2.课件出示z、c、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3.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音节。
5.加上声调读一读:课件出示带声调的音节,学生开火车拼读。
(二)学习三拼音节。
1.过渡:z、c、s成了生日会上最受欢迎的拼音宝宝,大家都来和它们交朋友,它们不但组成了两拼音节,还组成了三拼音节,现在我们就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课件出示z、c、s的三拼音节。
zuó cuō suǒ
3.引导学生回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5.开火车拼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情,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巩固了音节的拼读。
三、联系生活,认字学词说句子
1.过渡:同学们看,来参加今天生日会的还有一些字宝宝。
(课件出示学过的生字:爸、妈、马、土、不、画、打、棋、鸡。)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字。(出示“字”的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字”和整体认读音节zì。2.课件出示“学”。
教师引学: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3.指名给“学”扩词。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指名认读。4.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指名认读。5.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教师介绍: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句子”。
6.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指名拼读词语。
8.继续学习会认字“字、词、语、句、子”。
设计意图: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学词、认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文的学习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词认字,拼读音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词认字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四、朗读儿歌,拼读音节
1.过渡:大家都在为小i过生日,我们也为小i的生日会献上一首儿歌怎么样?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
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4.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找一找,儿歌中还有哪些音节是我们学过的,在书上做好记号,并和同桌互相拼一拼,读一读。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7.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将朗读儿歌、拼读音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学拼音,边读小韵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重点提示,总结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现在小i的生日会就要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能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一说吗?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发现读这几个音时,舌头都是平伸的,所以这三个拼音宝宝都叫做平舌音。
4.朗读儿歌,结束本课。
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全靠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从小学好它。
设计意图:归纳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三个声母的共同特点,用儿歌的形式突出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抽象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单调。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本课设计体现课改新理念,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
1.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整个两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为小i过生日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轻松、快乐地认读声母,拼读音节,识记生字,学习儿歌,学生的兴趣浓厚,情绪饱满,学习热情高涨。
2.巧用游戏活动,巩固汉语拼音。
在教学中,我将一次次复习巩固巧妙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如“比谁反应快”“拔萝卜”“吃蛋糕”。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兴趣盎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升华。
3.创编儿歌,记忆汉语拼音。
学生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联系声母的音形和图画,创编了记忆声母的歌诀,既轻松地帮助孩子们学习了声母z、c、s,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7
新起点小学一年级英语Unit2《Body》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起点小学一年级英语Unit2 Body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学习、表达人体部位face,ear,nose,mouth,eye,并能运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2.教材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face,ear,nose,mouth,eye;听懂、理解句子This is the way,I wash my face/ear/nose/mouth//eye ;快速反应:touch your face/ear/nose/mouth/eye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画的能力,增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这五个有关人体部位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跳跳、唱唱、画画,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快速反应,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
三.说教法
1.教法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
2.学法指导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程度,我使用了多媒体软件、人体器官卡片、小粘贴、直观的教学手段等参与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过程
(一).导入设计
根据小学低年级活动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Greetings. Teacher and students say hello each other.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候,不仅让学生充分练习礼貌用语,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到英语课堂中来。
2.Sing a song: Head and shoulder.以歌曲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对本节活动课的内容有所复习。
(二).新课呈现 -本说课稿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1.教师出示Angel(天使)头部图说:Look,this is our friend, Angel.引导学生打招呼。教师假装侧耳听Angel讲话:Angel说她今天想教大家认识他的五官,你们愿意吗?
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依次出示face, ear,nose,mouth,eye这五个五官部位,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学生看到夸张有趣的各部位器官产生了高涨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Ask Stu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在教学环节中,更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安排了同桌两人之间的操练,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更多练习的时间。
2.单词巩固。Play a game“Which is missing?”从准备好的单词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学生认读完单词,必须说出哪个单词卡片不见了,最快说出的学生将得到一个小奖品。
3.let’s do教师发指令:open your mouth. close your eyes. show me your nose…让学生做一做,然后教师左手摸头的动作:Guess,What am I doing?教读“touch”,辅助动作加以理解。自然引入let’s do :touch yourface/ear/nose/ mouth/eye。听录音,跟做相应动作。
设计意图:let’s do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对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体态语示范新动作,引导学生对指令作出正确反应。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4. game: Let’s draw
教师在黑板上准备两个没有五官的头部图,分男女两组,每次请男女生各一名,蒙眼听口令画五官,老师随意指某个部位,其它学生大声说出单词,两个学生画出正确部位,胜利者,该组得一面小红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及增强了记忆,又获得了快乐,同时又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三).拓展延伸
Make a chant.教师启发学生把单词编成儿歌来记忆,很好记又难忘,引导学生自编儿歌,耳朵ear听声音,眼睛eye看东西,鼻子nose闻气味,嘴巴mouth会说话,脸是face爱干净。
设计意图:进行此创编活动,将单词融入到儿歌,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说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尽情地说、做、唱、跳、画、玩,而教师则在一旁加以引导、帮助,多创设各种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忘重点内容的练习、难点内容的突破、知识的延伸,使学生实实在在在地学到了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动口、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更在整节课中体会到了“玩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收获着知识,享受着快乐。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导。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 I'm fine./Fine, thank you. 等问候语。
2、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本课的 Let's talk 部分主要教学 How are you? I'm fine./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与以前所学 Hello./Hi . 等问候语不同点在于 How are you? 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的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因此,要告诉学生,不必每次见面都问How are you? 每天见面时,只要说Hello. 和 Hi .就可以了。在本课的 Let's play 部分设计的是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主要是进一步练习并运用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 Let's talk 部分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 How are you? 与以前所学 Hello./Hi . 等问候语的不同点。
操练时为突出交际用语的功能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课件中的人物配音,以巩固练习新句型。
在 Let's play 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按教材的方法开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知识。
教学重点: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等问候语的学习。
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 的得体运用。
2、Fine, thank you.中 fine 一词字母 i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
1、本课 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 "Hello"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的录音带。
3、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唱歌曲 Sing an English song together.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复习人体部位的单词,并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 Do a game. "SIMON SAYS"
指令可以是一二单元Let's do (A/B) 的内容。
(3)师生同唱歌曲 "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例如:教师举起Mr. Black的头饰说:This is Mr. Black. 然后戴上Mr. Black的头饰说: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r. Black. Nice to meet you . 让学生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ss White, Miss Green ,并要求学生和这些人物打招呼。
(5)请三个学生扮演 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 "Hello"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 T: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 S: 在打招呼。
(3)教师演示 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左手举起Miss White 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 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too. 两句话。
(4)教师提问:Mr. Black 和Miss Green 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5)听本课时 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Fine, thank you. 一句中 fine 中的元音字 "i" 的读音是[ai] ,提示学生口型要略大些。而thank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处于上下齿之间,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第三次观看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话内容和含义。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How are you? 与以前所学 Hello./Hi . 等问候语不同点在于: How are you? 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的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因此,同学们不必每次见面都问How are you? ,每天见面时,只要说Hello. 和 Hi .就可以了。
(7)趣味操练游戏----传口令
教师分别在每组第一个学生的耳边轻轻的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学生依次传递。以传递准确,速度又快的为胜。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
六至七人一组,做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在每组选出一名"质量监督员",监督每个同学提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 How are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m fine./Fine, thank you. 并提问 How are you? 以此类推。(A代表学生姓名)。
(2)学生戴上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分角色练习、表演对话。
(3)游戏
做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教材的方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两人相互击掌问好,如:
S1: Hi/Hello/Good morning, A . How are you?
S2: I'm fine./Fine, thank you. (A代表学生姓名)。
在同桌练习之后,在进行前、后两人一组练习。目的是再次强调练习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练习时训练学生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两个单元的获奖情况,制定本单元获奖目标。
(2)做活动手册第三单元第1 部分的练习。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习英语中询问“颜色”与描述“某物是什么颜色”的表达方式,掌握8个表示颜色的单词。
分层目标:
C级目标:能听、读询问“颜色”的句子和描述物体颜色的简单句;
能听、说、读表示“颜色”的单词。
B级目标:能根据提示用英语询问某物颜色,能描述物体颜色(说);
能听、说、读、并初步拼写表示“颜色”的单词。
A级目标:能在恰当的情境中用英语询问或表达某物的颜色(说);
能听、说、读、正确拼写表示“颜色”的单词。
2、能力目标:构建人机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分层教学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取成功,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更为主动地学习。
(2)使用计算机课件(二维动画、图片、MTV、交互练习)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乐中求学,学中得乐”。
二、教学内容:
1、词汇:colour, red, yellow, green, blue, black, purple, orange, white.
2、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 … .
This … is … .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听、说、读、写)有关颜色的单词;
2、能用所学句型和颜色的单词,简单地描述某物。
四、教学难点:
1、学生能当堂掌握单词(拼写);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设计思想:
1、整体教学思路:
主要教学环节 具体操作 预期目标
教法 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 学生
情境导入 感受情境 采用唱英文歌、情境问答等方式引出课题。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致了解本课教学内容,准备以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 布置分层学习任务。 结合自身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为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动力。
引导交互学习 交互学习 通过讲解、演示和辅导,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实现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所选学习目标及CAI课件中的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在多媒体环境下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中求学,学中得乐”。 增强主动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人机交互,人人参与,提高学习质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10
小学一年级英语《My body》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
选择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深港版小学英语教材。本次讲授是Part A Unit 7 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Book1.这一课出现五官的单词、祈使句和一个故事。本节课主要讲新单词,以及了解祈使句。
二、教学目的:
1. 认识五官及其作用,能用英语正确的表达。
2. 在祈使句中运用物主代词your,能用英语正确发出和接受命令。
三、教学重难点:
1. Learn new words :a nose a mouth a finger ears eyes
2. Talking about one’s body and using plural nouns.
3. Learn to give orders.
四、教学情感:
认识五官及其作用, 从而强调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强化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眼睛。
分析:一年级学生是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英语课的“动态”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无任何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乐在其中。所以,准备《My body》这一课时,我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守三个“动态”教学的原则,即趣味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变化性原则,来设计教学。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
Ⅰ.Warm-up and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ook! There’re so many teachers. We say hello to them .
Ss: “Good morning, teachers!”
T: I like singing, do you like singing? OK, let’s sing Head an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目的:这课前两分钟,利用活动性原则跟学生们唱着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带领学生唱唱、跳跳、说说,这样做不仅引起了学习动机,还消除了孩子们拘束和紧张,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煅炼他们的反应能力,为后面活跃课堂气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Ⅱ.Presentation
1.Learn new words and do actions.
Show a picture of a pupil in the class. Ask the pupils what’s on her face. In this way I can introduce the new words. Then use Koko’s face to present the new words.
T: What’s missing on Koko’s face?
S1: Mouth.
T: Yes, you’re right. Come here and stick it on the Koko’s face.
2.Say the name of each part of my face and let pupils point to their body.
Then ask a pupil to give orders and the others follow him/her.
目的:让学生看同学和卡通人物Koko的脸,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老师提问:“今天Koko的脸跟平常见到它本人一样吗?”让学生观察产生质疑,而后过渡到新课的单词及your的学习和指五官的游戏。在动静的交替变换中,有意识记忆得到了提高。这是变化性原则的体现。
3.What can you do with your eyes/ nose/ mouth/ ears? Chant together.
4.How to protect your eyes?
目的:认识五官及其作用, 从而强调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强化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眼睛。
Ⅲ. Practice
1. Watch CD-ROM and read after it.
2. Ask a pupil to be a teacher. Read after him/her.
3.Guessing game. What’s missing in the picture?
目的:利用认识Koko的五官的活动,安排学生观察人和动物图片,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使新旧知识结合共同延续,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完善。
4.Ask pupils to design a face for each group. Then talk about it.
目的:让孩子设计其他组的五官形象,再用英语说说,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趣味性原则的体现。
Ⅳ.Sum-up
Today we have learnt the name of the part of the face. Let’s read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together. Every day you see with your eyes, you must protect your eyesight.
目的:通过小结巩固和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才能保护眼睛。
Ⅴ.Homework
After class you listen and read Part A Unit 7. Then you survey animals What are they different?
目的:作业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奥秘。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11
第1篇:《阳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阳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虽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结构的严谨,用词的生动、形象,含义的深邃,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一一对照。而开头第一句的“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与“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遥相呼应。作为一篇小美文,《阳光》遣词造句有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进”,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调皮可爱。阳光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场景跃然纸上。第四自然段的“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体现了阳光的博爱和无私。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为这句话作了注解。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课还有生字16个,其中,会认12个,会写4个。课后,除了朗读、背诵、写字要求外,还提出了归类识字、口头组词语的要求。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八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根据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构建的三个纬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 ”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在第一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在认识12个生字的基础上学写2个生字,并且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
《阳光》当作为课文出现时,它就成为了接受美学所说的开放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调动已有知识,丰富现有经验,充分感知、体验阳光,通过思考使文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维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课前我将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感受阳光。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阳光下的万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课堂教学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将分以下几步进行:
用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以及教师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第二步,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将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教学这三个字时,结合课后练习,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并适当拓展,在字形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交流识记方法。在字义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说词说句子、利用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儿歌等多种形式多次出现的方法,以达成会认的目标。
第四步,进入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形式有指名读、接力读、组内竞赛读、选择读等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在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丰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感受
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朗读阶段进行之后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最后,留一个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
第2篇:《阳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就是你要找的《阳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逻辑严谨,脉络清晰。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阳光很美,很宝贵)(板书课题)
有一个叫金波的叔叔,把美好的阳光写了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一起学习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
(1)刚才大家通过互相帮助初步认识了生字,你们真是一个爱学习又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小白兔遇到了困难,(出示课件)它想挑选心爱的气球,但它身后的生字娃娃一定要小白兔读对他们的名字才能把气球给它,你能帮助小兔叫出生字娃娃的名字吗?
(2)小白兔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要带大家玩一个转论盘的游戏。
(3)大家完累了,一起来吃水果吧!老师这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挂着各种水果,谁来摘?
朗读(吃完香甜的水果,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2、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齐读第二自然段。
(1)、汇报。谁来说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挑战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4、阳光这么可爱,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
出示课件,谁能用。。。。。。像。。。。。。说一句话?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背诵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实践
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带的是一(3)班和一(4)班,学生一共90人。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学习兴趣很浓,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小孩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原因,在小学一年级展开英语教学,对于仅有六岁多的小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在本学期,我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5、能掌握关于动物、食物、天气等简单的单词和一些基本句型,例如: What do you see? I see „„
What do you hear? I hear „„
Do you like „„? Yes. No.
What do you like „„? I like „„
How is the weather like? It’s „„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下面从三方面谈一下教学设想: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再呈现单词并配合相应的动作,反复示范和练习。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促学生发展:1.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意识:积极进行师生、生生或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不采用记分制,而是用Good job! Well done! Try harder! 等语言,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简单到稍难的句型过度,避免使用打击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2.指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同学间互帮互助,最后给予团队以整体的评价,采用或竖大拇哥,或奖励等形式,使学生共同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1.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尽量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2.运用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Module 1 Using my five senses (1-4)
Module 2 My favourite things (5-8)
一年级品德课件精选十一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每个老师每天都需要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所以在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写教案课件之前,要清楚自己想要教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步骤。教案课件应该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具体步骤,确保课堂有序进行。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要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在教案课件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和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选择了一篇非常实用的“一年级品德课件”,希望可以为您的教案课件提供参考和学习的借鉴,但仅供您参考,最终的决定还需您自己做出。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1
活动导入:
大家说:“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活动过程:
1、小调查: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常规?
2、建立“我的档案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画出自己的手印、脚印等。
3、在儿童的手印、脚印上可写下名字和日期。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合作,还可以请家长参加。
4、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保存儿童的其他作品。
活动延伸:
与家人、朋友、小伙伴分享上学的快乐。
看看时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儿童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
2.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小闹钟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
2.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吧!
二、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1.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
2.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
早上,我6:30起床,离开家。
中午,我到家吃中餐,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回到家。
晚上,我上床休息。
3.小组合作表演“我的一天”。
议一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小结:小朋友,快快行动吧!让我们都来争当守时的好孩子!
三、自我评价,延伸导行
你能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的红星多。(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
好好走路
活动准备
1.剪刀、胶水。
2.纸、铅笔或彩笔。
3.红绿灯标牌,汽水、自行车头饰等。
4.课前老师可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去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样子及作用,不认识的也可以拿张纸把它画下来。
5.教室里课桌可摆在两旁,几张桌子摆在一块,中间留出空地。
活动实施
1.学生讨论各种标志该贴在哪里。
2.剪一个示意图,再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看谁贴得对。
3.学生讨论每个标志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它的作用是什么。
4.开展你还认识哪些交通标志的竞赛活动,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5.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这些标志?
6.画出人行道,自由组合,表演过马路的游戏。可在学生小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表演活动,同时还可以推选出“小交通民警”,教师可以只做一个“观众”。
7.“小交通民警”颁发“安全小奖章”给过马路走得的同学。
活动小结
1.说说你是怎样过马路的,比比谁是遵守交通安全的孩子。
2.留心观察路边的标志,并遵守它。
活动延伸
1.表演一下你会怎样劝告不遵守交通安全的人。
2.分小组动手做安全帽,也可与美工结合。
平安回家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常识,熟悉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安全上学。
2.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教师:一段“上学路上”的录象;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及表演用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交警”,大家高兴吗?
2.“小交警”正式执行任务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小交警”做得对不对。(播放录象,让学生进行评价)
2.在上学、回家的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1.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回家的?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2.你能把你的“上学、回家路线图”画出来吗?请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做个记号!
3.交流各自的路线图。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请学生说出排除危险的办法。)
4.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交警叔叔特意送来一首儿歌鼓励大家。
小朋友,记心上,
马路不是游戏场。
行人要走人行道,
马路中间不乱跑。
三、认识标志,加深理解
1.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2.在马路上,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该怎么办呢?农村马路上一般没有交通标志,怎么过马路呢?
3.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到的交通标志去考考你的小伙伴吧。要对他说的答案作出判断哦。说对了,表扬他;说得不对,你教他。
(学生下位活动。)
4.在你的“路线图”上画上交通标志吧。
(学生动手,小组交流。)
5.红绿灯,像哨兵,下命令,大家听!(教师手持红绿灯指示牌,学生回答并做动作。)
师:绿灯亮——
学生:向前行!
师:红灯亮——
学生:停一停!
四、情景表演,巩固深化
1.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过马路,怎样才能安全过马路呢?让我们来玩一个过马路的游戏吧。
2.请各小组自由分配角色,合作演一演。
3.小朋友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下课的时间要到了,老师希望大家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2.能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第一课时校园探秘
一、创设情境,诱发感情
师:小朋友们,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
学生自由说己心中最喜欢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播放校园风光短片)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学生谈心中的感受。
师:你还想全面了解学校的环境,老师、同学们的情况吗?我们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学校好吗?
参观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不大声喧哗,走路要轻,上下楼时要注意安全等。
二、实地参观,观中生情
分组活动,每组选出一位小朋友当负责人,选定任一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师适时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师带领学生来到办公室附近,问:“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到办公室来呢?”
生1:我是课代表,交作业的时候会到这儿来。
生2:我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来这儿问老师。
师: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同学们尽量做到不随便打扰老师的工作。
继续带领学生到其他地方参观。
第二课时我来告诉你
一、交流观察,谈中增情
师:小朋友们亲眼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先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感触,然后有代表性地谈自己的观感。
师:参观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觉得我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想不想夸夸我们的学校?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么美丽的学校里学习生活,你有什么打算?请说说自己心里的话。
师生共同谈自己的打算。
二、激发创造,画中生情
1、画画我们的学校
(1)分组讨论,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边说边画,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
展示:哪组画得最棒,评出团结合作最优小组。
(2)个人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校园角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你会怎样保护那儿的环境卫生?
评一评:谁能获得“小画家”的称号。
(3)师:面对这么美丽的`校园你想说什么呢?
2、想像未来的学校
师:小朋友们,你们非常热爱我们自己的学校,今天的学校是这样的,以后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设计你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在小组讨论理想学校的样子,然后选代表口述。
师:请同学们拿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学校画出来。
学生动手勾画出心中理想的学校,以校歌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三、激情,拓展延伸
1、教师做简短的激情演讲,作为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
2、安排学生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学校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体会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过度看电视对身体、友情、亲情的伤害,要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做到健康看电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身体验、推荐喜爱的电视节目、阅读感悟、情境体验、讨论、制订看电视约定、出点子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健康看电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过度看电视给身体带来的各种伤害,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
2.难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电视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出示谜语:有关电视的谜语。师提问:这个谜语是什么?你经常看吗?
2.生自由回答。
3.师播放一小朋友看电视视频。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科学看电视问题。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神奇的“宝盒”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怎样看待电视的?
☆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活动与探究二:说一说,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看电视快乐吗?
☆你在电视中获得过哪些快乐的经历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1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眼睛都书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看电视时是如何对待眼睛呢?
☆你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眼睛的感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第53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5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什么科学的看电视方法吗?
☆为了眼睛的健康还应该注意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看电视不讲科学会留眼睛造成伤害。
活动与探究三:仔细看一看第54面的阅读角
(1)生阅读教材第5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是怎么看电视的?
☆你对看电视持什么态度?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4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三:别让他抢走太多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P55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看电视是好是坏?
☆看电视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5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二:认真阅读第56面的阅读角
(1)生阅读教材P56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这样的吗?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辩论、交流与分享
(4)教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三:议一议,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5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看电视时有什么好的方法?
☆你认为看电视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如果长时间看电视,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三)师总结:电视对人们的生活有意义和作用,我们要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态度及行为,做到健康看电视。
板书设计
健康看电视
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过度看电视给身体带来的各种伤害
反思和调整自己看电视的行为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早上起床后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立行为和卫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星期天不能睡得太晚。
2.起床后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生活自理小训练。
教学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星期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我不赖床
1.说一说,周末早上自己几点起床?
2.听故事《我的第一次晨练》。
3.议一议:按时起床有什么好处?
4.唱一唱有关早晨的歌。
5.。
活动二房间的诉说
1.听录音《房间的诉说》
2.说一说,你喜欢这样的房间吗?谁帮你收拾房间?
3.动手,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的房间。
5.说一说怎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活动三我知道该怎么做
1.同桌交流,每天自己起床后都要做哪些事?
2.健康小顾问介绍保护牙齿的知识。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书包比赛。
板书设计
9太阳公公对我笑
按时起床
房间
生活自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后,绝大部分同学对星期天的生活有初步的合理的安排,能认识到凌乱房间不美观、不卫生,了解早上起床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特别对于独生子女不能纵容,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房间,收拾书包,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5
第一章 我是小学生
一、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与希望,又不免有些胆怯和紧张,甚至还留恋上小学前的生活。针对他们的种种心理状态,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和疑虑,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
二、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上学真快乐(2课时)第二节 了解我们的学校(4课时)第三节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2课时)
第四节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2课时)
学习目标:
初步适应学校生活;
体验作为小学生的愉快和责任; 学会遵守必要的纪律和行为规范; 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第一节 上学真快乐
学习目标:认识新朋友,感受上学的快乐;
通过创设宽松、温馨的氛围,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孤独感及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
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尽快认识新朋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做名片,认照片等有趣的游戏。3)活动组织“击鼓传花,自我介绍”的集体游戏。4)组织为当月过生日的儿童举行简单的生日庆祝会。
课后思考:
1)如何根据儿童的兴趣,在教材呈现的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活动进行,并尽可能多的创造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要注意和低龄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2)注意学科之间的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3)可以与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建立家长联系栏等,了解儿童上学后的情况,及时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第二节 了解我们的学校
学习目标:
了解学校,喜欢学校,进一步增强做小学生的自豪感。
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了解并学会利用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等。
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行为文明礼貌。
学习重点: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
教学内容:
活动一:校园探秘队。组织学生参观我们的校园(1课时)
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新环境的兴趣与了解的愿望。适时的讲解学校要注意的规则和纪律。如:不可以摘学校的花;不可以在墙壁上乱写乱画。对活动中行为文明礼貌的行为要给予鼓励。
活动二:探秘报告会。组织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小组讨论。(1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同伴讨论,商量,互相学习与合作;观察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学校,表达的技能如何,有无特点。(注意适时激励!)
总结: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学校?
活动三:我心中的校园。(作业:画一幅“我心中的校园”)
第三、四课时 我爱你,老师
通过讲述教师节的由来,讲一些关于教师辛勤教育学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师尊师的情操。
组织学生制作爱师卡。
课后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在参观的活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最好有2个课时的时间。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制订好科学的参观路线,与相关的科室做好事前沟通,还有预备一些答案迎接学生的发问。
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去感受,发现学校的特点或人和事等。
第三节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2课时)
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了解并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
学习重点: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习行为养成歌,讨论怎样遵守课堂纪律。主要内容:
1)使学生知道在校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并愿意按要求去做; 2)有积极进取的愿望;
3)通过学习行为养成歌,积极主动遵守规则,改进自己的行为。
二、开展学习整理书包,实践活动,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赛活动。
创设激励情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课后思考:
注意把本主题活动与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缺少适当的展开,活动性还不是太强。
第四节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
学习目标:学习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习难点:认识不同的交通标志分别表达的意思。教学内容:
活动一 我的上学路(1课时)
活动前——引导学生观察上学路上的路况。学生就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观察儿童是否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否在生活中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作业:收集有关交通标志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活动二 我知道的交通标志(1课时)
活动前——收集有关交通标志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
——开展我认识的交通标志竞赛活动。
——玩过马路游戏 活动后——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路边的交通标志,并自觉的遵守。
课后思考:
课前要做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路况、交通标志等的准备。若能与家庭、社区等有关方面配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注意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则更好。
要注意活动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仅仅认识标志。这点做得还不够,游戏以后要注意总结。
所开展的活动应立足于帮助儿童解决实际问题,使儿童切身感受到活动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 祖国的生日
教学对象分析:
儿童入学不久就迎来他们在小学的第一个国庆节,结合这一普天同庆的节日开展活动能够最直观、最生动地培养儿童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既富于深刻的意义,又容易被儿童所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德育实效。
教学目标:了解祖国壮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家乡的变化;
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步体验民族自豪感,崇敬人民英雄。
体验国庆节的愉快,有创意地参加庆祝活动。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祖国真美丽(2课时)第二节 欢度国庆(2课时)
第一节 祖国真美丽
学习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标志性的建筑和代表性景观。领略祖国风景名胜的壮美秀丽。
发展学生收集资料、有创意地表现的能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标志性的建筑和代表性景观。学习难点:发展学生收集资料、有创意地表现的能力。教学内容:
活动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人文景观等资料。(1课时)讲解搜集的要点,要求。
活动中——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小组介绍去过的地方,最难忘的一件事。(1课时)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绪,使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活动后——把搜集到的图片在班级中分享。
课后思考:
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差距很远,有的很有兴趣,积极参与,有的没有兴趣。主要和制订的目标有关,有的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广州。下次应该加上介绍广州风情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的方式。
第二节 欢度国庆
学习目标:
让儿童亲身感受国庆节的欢乐气氛。知道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
发展创造性和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精神。
教学内容 :
活动一 讨论会——我们怎样迎国庆。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到各种迎接国庆的活动中。(1课时)
活动二 迎国庆——我们的活动。画一幅庆祝国庆的图画,制作一期以国庆为主题的墙报。(1课时)
与同学分工合作,共同想办法完成任务。
课后思考:
我与学生共同的完成这次的墙报,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一单元 新学期,你好
单元目标:
1、分享寒假生活中的愉快体验。
2、了解和感受春节的饿传统文化习俗。
3、满怀希望和信心迎接新学期。
单元内容
由三个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一 寒假生活知多少
主题二 春节知多少
主题三 新的学期新的我主题一 寒假生活知多少
活动目标
1、回顾、交流、分享寒假生活经常,重温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2、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识。
3、进一步发展在寒假中学到的技能。活动过程
一、寒假生活我是这样过的——回顾
1、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每天做的事。
2、小组交流寒假中自己的,家里的事,或相互传看照片、物品等。
3、全班观看“电视”,各组派1~2人去“电视”上讲故事。
二、假期生活大家怎样过的——调查统计
1、“站队”游戏。
2、根据统计,引导儿童讨论哪些生活习惯不利于健康。
3、针对“睡懒觉”等影响新学期学习的情况,引导儿童讨论怎样改变不良习惯,遵守日常学校生活规范。
三、心情箱——分享
1、每个同学在纸条上写出或画出自己感到高兴或烦恼的事,再写上自己的名字,投到相应的心情箱。
2、击鼓传花。
主题二 春节知多少
活动目标
1、重温春节生活的愉快体验。
2、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传统文化。
3、滚心他人并积极表达对他人劳动的感谢之恩。活动过程
一、我们班的新年吉祥物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今年是什么年?你们怎么知道的?
2、引导儿童把收集的有生肖标志的春节挂饰、明信片等展示出来。
3、让儿童讨论怎样设计吉祥物。
二、春节知识知多少
1、请儿童分组为竞猜大赛收集有关春节的知识问题。
2、评奖
三、辛苦了,春节里不休息的叔叔阿姨
1、春节里有哪些人没有和家人团聚,没有休息?
2、统计:哪些同学的家人过年还不上班?
3、想一想,讲一讲:还有哪些人过年还在上班,不能与家人团聚?
四、爱心慰问——表达
1、讨论表达心意的方法。
2、亲自动手制作小礼物。
3、慰问春节坚持工作的人。
主题三 新的学期新的我 活动目标
1、感受新学期的变化。
2、学习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积极的自我期待。
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醒、督促自己的行为。活动过程
一、分组寻找新变化——发现
1、学生自由组合,观察教师、校园、师生、书籍等个方面的变化。
2、组织“我的发现”汇报会,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二、谈谈自己的打算——畅想
1、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打算改正的坏习惯等。
2、小组交流。
三、帮自己实现愿望的方法——自我提示
1、讨论:怎样自我提示、督促自己实现愿望?
2、自己设计各种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四、进步展示太——表现
1、全班同学共同设计“我的愿望”的墙报。
2、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愿望贴杂器墙报上展示出来,大家互相督促,发展并记录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进步。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单元目标
1、体验春天的美感,热爱春天的大自然。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其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对于春天的认识和情感。单元内容
由四个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一 春天在哪里
主题二 我们播种春天
主题三 和春风在一起玩
主题四 春天的盛会
主题一 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
2、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带来的愉快。
3、增强爱护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天河公园到了,让我们一起找找,看看公园的春天在哪里。
二、分组活动
1、儿童自由分组,分头寻找春天。
2、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
三、春天动物集会
1、启发儿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说一说春天里动物的活动。
2、启发儿童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变化的。
主题二 我们播种春天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愿意参与种植活动。
2、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能用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和美化环境。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4、学习种植的基本方法,学会栽培常见花卉的简单技能。活动过程
一、植树造林好处多
1、引导儿童说一说关于植树节的知识意义。
2、启发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树木在我们的知识和意义。
3、儿童了解植树造林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思考自己可以为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校园植物小卫士
1、引导儿童谈谈平时观察到的一些不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
2、谈论怎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办法来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三、让秋天收集的种子都发芽
1、引导儿童互相交流秋天收集的各种种子,启发儿童用秋天收集的种子亲自动手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自己喜欢的植物。
2、鼓励儿童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种植。
四、小实验
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种下的种子,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农民伯伯春耕忙
主题三 和春风一起玩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春天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2、学习制作简单的游戏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3、初步感受与空气的关系。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你们想和春风玩什么游戏?
二、做一做,玩一玩
1、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选择制作各种简单的利用风力的小玩具。
2、启发学生自愿组合,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比赛的形式,用自己制作的玩具到户外或野外做游戏。
3、教师巡视知道,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
三、动脑筋,想一想
大家在游戏时还有什么发现?
主题四 春天的盛会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
2、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注意安全。活动过程
一、春天作品展
1、启发儿童收集、整理春天的图片及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并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我和春天”作品展。
2、儿童制作春天的花、树和蝴蝶等。
3、引导儿童互相交流和欣赏春天的作品,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装扮春姑娘
启发儿童用画笔绘或用彩纸、植物、废旧物品等做成各种春天的景象,来为春姑娘打扮、装饰。
三、春季游戏坊
引导儿童分组负责在教师里布置各种游戏角,开展各种与春天有关的游戏。
四、春天化装舞会
引导儿童利用假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化装,开一个有趣的纯日舞会。
五、春天说唱会
儿童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有关春天的说唱游戏。
六、春天小剧场
1、学习春天的儿歌。
2、学习用动作模拟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3、用肢体语言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春季保健箱
儿童通过讨论、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春天常见的疾病及其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第三单元 欢乐总动员
单元目标
1、感受“六一”儿童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主地过节的乐趣,增强小主人意识。
2、尝试进行策划、组织,发展创意和表现的能力。
3、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地做事。单元内容
由三个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一 “六一”大策划
主题二 “六一”大行动
主题三 开心“六一”
主题一 “六一”大策划
活动目标
1、增强儿童的小主人意识。
2、发展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3、开阔视野,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4、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注意安全。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生一起唱儿歌,创设节日欢乐气氛。
二、活动策划
1、每年的6月1日是什么节?去年你在幼儿园里是怎么庆祝的?
2、儿童之间相互交流。
3、今年的儿童节是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你们打算怎样庆祝?
4、鼓励儿童与邻居的哥哥姐姐及家长讨论、交流。
5、交流活动创意。
三、活动准备
1、调查本班、本年级或本校是否有少数民族小朋友。
2、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3、给自己起个少数民族名字,最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
四、欢聚校园,共庆“六一”——各族小朋友庆“六一”化装联欢会
1、介绍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2、互相欣赏对方的装扮。
3、化装联欢会开始。
4、邀请前来参加化装会的客人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和表演。
五、活动结束
主题二 “六一”大行动
活动目标
1、用多样化的方法准备节日活动,体验参与、创造的乐趣。
2、提高自主活动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能真正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活动过程
一、节日情报站
组织儿童沟通、协商,确定适合他们参加的活动,并做好准备。
二、创编游戏
让儿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自己创编游戏,为节日生活增添乐趣。
三、排练节目
四、写邀请信
引导儿童制作、绘画、发送邀请信。
五、自制玩具
指导儿童利用废纸盒自己动手制作游艺活动所需要的玩具
六、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七、制作节日小礼物 儿童用剪贴、绘制、折纸等方法,制作小礼物。
八、准备手拉手活动
九、我的节日大家乐
激发儿童在自己的节日里为身边的人做好事的愿望,让节日更有意义。
主题三 开心“六一”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地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发展多样化的表现才能,提高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快乐手牵手
1、了解不同地区小朋友的生活和特点。
2、引导儿童与自己生活圈外的小朋友交往。
二、游艺大观园
1、让儿童玩各种自制的玩具或自编各种有去的游戏活动。
2、组织儿童开展科学性的游戏活动。
三、装联欢会
1、儿童学会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2、大家一起做游戏、表演,举办节日化装会。
四、开通朋友专线
五、小小贺卡寄深情
用贺卡的形式向远方的亲友简单汇报自己的进步。
六、参加校外庆祝活动
七、游园会
组织全班儿童一起游园,开展各种游艺活动。
八、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儿童自编文艺节目,自主策划联欢会。
九、我的节日大家乐
用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好事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感受到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
第四单元 我要二年级了
单元目标
1、感受一年来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2、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3、树立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乐于挑战新生活。单元内容
由两个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一 我的这一年
主题二 二年级生活什么样
主题一 我的这一年
活动目标
1、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变化,能较为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
2、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成长,并为此而感到高兴。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对比发现
出示一位儿童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儿童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结合自身情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
让儿童从身高、体重、以前的衣服、鞋子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
三、感受自己其他方面的变化
从各方面引导儿童,帮助他们理解“长大”的涵义。
四、分组进行成长资料展示
1、儿童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进步。
2、学习欣赏别人,祝贺别人的进步。
五、建立班级成长树
把自制的“朋友进步卡”贴到班级成长树上。
主题二 二年级生活什么样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情况,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2、感受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期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们都想成为二年级的学生,那我们得赶快努力,使自己变得更能干。因此,我们今天来成立一个班级加油站好吗?
二、哥哥姐姐的建议
邀请二年级代表来班上,以自身的体会向本班儿童介绍二年级各方面的要求,分组制成记录卡,贴在加油站的相应位置。
三、教师的指导
请各科教师分别为全班同学提出具体的希望和建议,让儿童记录下来,贴在加油站的相应位置。
四、同学的鼓励
引导儿童在同学之间开展加油鼓励活动,启发儿童针对某一同伴的某一发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记录卡,贴在加油站的相应位置。
五、爸爸妈妈的期望
让每个儿童把这个任务带回家,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对儿童某发面的表现提出具体的改进和鼓励意见,第二天带回学校贴在加油站上。
第五单元 暑假来了
单元目标
1、充分体验夏天的生活的乐趣,热爱夏天的生活。
2、了解夏天的安全保健常识,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暑假生活的计划意识,能辨别好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暑假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单元内容
由两个主题组成:
主题一 怎样过暑假
主题二 健康、安全要牢记
主题一 怎样过暑假
活动目标
1、在暑假里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作息习惯。
2、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过愉快充实而又有意义的暑假。
3、了解夏天动植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活动过程
一、暑假里我想„„
1、放暑假了,你最想做什么?
2、组织儿童进行讨论、辩论,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集思广益除烦恼
1、回顾以往的暑假生活,说一说自己在暑假里遇到的烦恼和存在的一些困难。
2、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三、暑假行动大策划
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愿望自主建立各种假期活动小组,指定有关学习、生活、家务等各方面的具体行动计划。
四、夏天里的小问号
1、启发儿童想想夏天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2、儿童讨论交流。
五、夏日自然探索队
1、夏天来了,自然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引导儿童讨论、交流。
六、快乐夏夜联欢会
引导儿童分组策划一次暑假夏夜联欢活动,预先制定联欢活动的内容。
主题二 健康、安全要牢记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饮食卫生、预防中暑等方面的基本保健常识。
2、形成良好的夏季饮食卫生习惯。
3、了解并遵守夏季活动的安全规则。活动过程
一、冷饮好吃要注意
1、想一想冷饮店里可以卖哪些冷饮,自己吃过哪些?
2、儿童讨论夏季正确吃冷饮的常识。
二、新鲜水果蔬菜色拉
1、引导儿童自制色拉。
2、引导儿童一起分享品尝自制色拉,边想想在暑假里吃瓜果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卫生要求。
三、暑假卫生公约
1、儿童说说自己从小摊上买过什么食品,联系自己的经理、观察和感受。
2、说说吃不卫生食品的害处。
3、集体订立暑假卫生公约。
四、学习安全游泳
1、儿童游泳的乐趣。
2、引导儿童学习安全游泳的方法。
五、预防中暑
引导儿童学习防止中暑的知识,练习保健技能,充分了解中暑的危险性。
六、夏日保健小窍门
引导儿童讨论并收集夏天各方面的保健方法。
七、消灭害虫 儿童说说有哪些害虫,它们有哪些害处。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6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保护牙齿》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本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和儿歌来教育小学生爱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向导下,我制定本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指导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通过本次活动引起小学生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生鸡蛋、学生牙刷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时时有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使学生获得对此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指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健康、科学、幸福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为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来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或形式的活动来学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十分注重课程的活动性,通过活动过程与儿童积极活动,给予他们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换牙的常识,体会到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觉的基础上,我以护牙为主线,采用“猜猜谜语,引入主题——活动探究,认识乳牙和恒牙——合作交流,感受换牙——联系实际,初识护牙——形象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恐惧、害怕,初步认识牙齿保健的基本常识以及护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我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换牙的原因。通过图片和视频,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发现换牙的奥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其次让孩子交流讨论护牙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害。
第四和第五个环节,是这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了解漱口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法宝,养成饭后及时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首先通过吃饼干,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漱口的作用,同时借助视频资料,孩子也了解到虫牙的形成。其次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了解刷牙的重要,借助观看视频和动手实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我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让孩子辨析正误,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培养或促进其良好的护牙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帮助。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和动手实践欣赏歌曲的感受,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主题
二、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课开始先请大家一起猜了四个谜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课《保护牙齿》(并板书课题:保护牙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谜语,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观察牙齿,了解重要性。
让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小朋友们存在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穿针引线,精当点拨。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们平时常吃的食物,问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爱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乐、辣条、糖”紧接着我就说“你们爱吃的食物可能并不是对牙齿有利的食物。”接下来就让同桌两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对牙齿有害。从而给孩子一个饮食上的引导:保护牙齿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所经历过的、熟悉的,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儿童觉得是在进行和探讨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充满兴趣地进行探讨。
(四)养成漱口的好习惯。
请学生品尝饼干,观察牙齿的变化。随后漱口,然后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漱口后看杯中浑浊的漱口水,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让他们体会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让孩子了解到用醋泡过的鸡蛋会变软,用水泡过的硬,从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让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师观察后,选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学生站起来演示,然后提出疑问: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这么多种,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播放刷牙的视频,然后同桌两人探究刷牙方法,请2-3名学生在牙齿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学当小牙医,判断正误。最后把刷牙方法总结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形象总结,巩固延伸。
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既总结了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又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最后以欣赏一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备课和说课的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7
看看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知道学校是个可爱的地方。
2、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时间:
共三课时,其中参观活动1-2课时,总结交流1课时。
教学准备:
水彩笔、铅笔、纸、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 导入。
师:小朋友,开学了,步入新的校园学习也好几天了,谁来大声的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是在什么学校哪个班学习吗?(指名数人回答:育才小学一年级一班)师板书:育才小学。师: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学生发言。
师:你去过学校的那些地方(场所),你对学校哪里印象深刻呢?说来听听。学生发言
可能还有一些小朋友还不了解学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育才小学,好吗?板书:看看我们的育才小学
二、 活动准备阶段。
1、(出示校园实景图)小朋友,看图,你们知道这是学校的哪里吗?你们喜欢校园的什么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先参观那儿。
2、学生商量、确定参观的内容和路线。(学校大门、传达室、宣传栏、体育馆、大礼堂、儿童食堂、大操场、教学楼、科技楼、厕所、小花园……)
3、学生排队,选出小组长,由老师带队集体参观。
三、 活动进行。
方式:集体参观,学生观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解说。
1、 参观学校大门,提示观察大门上的字及匾牌荣誉,感受学校的好。
2、 参观传达室,要求学生向传达室的'周爷爷问好,教育学生要尊敬学校教职员工,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传达室做什么用的,平时怎样利用传达室的功能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3、 参观宣传栏、体育馆、大礼堂、儿童食堂、大操场,感受校园的美好。
4、 参观教学楼,数一数有几楼,有几间教室,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教育孩子们路过教室时要轻轻地,不能影响别人,使他们明白在学校里的主要活动是在课堂上学习,大家一起学习,就必须按统一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 回教室,总结参观情况。交代还有不明白的下课后与同学再去看看。
六、布置:下节课小朋友可带照相机、水彩笔、铅笔等东西来。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二、 继续参观校园。
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参观。
1、 老师布置:带了照相机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校园一景拍下来;带了水彩笔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校园画下来;还可以小组一起说说我们的校园,可以编儿歌……
2、 学生自主参观。
三、 回教室,总结活动情况。交代还有没照完、没画完、没编完、没说完的下课后与同学继续搞完。
四、 布置:下节课将画的画、拍的照等带到教室来。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体会到老师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采访你认识的以及你想认识的老师,可以问你感兴趣的任何问题(观察老师的长相、穿着、身高,问老师姓什么、学历、年龄、喜欢做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吃什么等等问题),初步了解老师。老师提醒孩子们采访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有礼貌、注意先介绍自己)。学生自由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老师。给全班同学介绍你刚刚认识的老师。
活动:感受老师的爱
1、你认识的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生汇报,教师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说(如老师是怎样辅导你学习的?在食堂吃饭时老师是怎么做的?你生病了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受伤时老师是怎么做的?升旗做操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2、师总结:我们的老师好不好?
二、课中化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我们的学习中,有很多的.老师,你喜欢哪位?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来。生:小组相互交流。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无论我们的工作多么辛苦,我们都希望看到你们开心的笑脸,希望你们能在课下把我们当作朋友,有什么心里话能跟我们聊一聊,这样我们就很开心了。你有没有什么悄悄话要说给老师听呢?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所了解到的最喜欢的老师他(她)的喜好。
3、观察插图,体会师生情感。
4、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三幅图:出示:妈妈,是我的老朋友!小伙伴是我的好朋友!老师,是我的大朋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老师就像我们的大朋友一样亲切的印象。
5、观察“老师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上学”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时的老师最美丽呢?分小组讨论“老师什么时候最美丽”然后汇报。课下,用你的方法让老师变得更美丽吧!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开展“我为老师争光彩”活动。
1、先请学生分组讨论:我们要怎样做,老师才笑得更开心?
2、布置活动,小记者访问老师:听听老师的心里话,知道老师最开心的事和最烦心的事是什么?
3、你最想对大朋友说的话是什么?把它记在左手的手印上,再把自己做的最满意的,能让老师开心的事记在右手手印上,交给老师。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___,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10
《品德与生活》是在对我国小学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和活动课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说教式的品德教育。所以在设计《怎样才凉快》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力求多视角、多维度地反映儿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设计了四个环节:1、想一想那里凉快;2、游泳的保健,节约水电;3、中暑的急救;4、总结延伸。由这四步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节约水电、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目标。
下面,我分步来说一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一、想一想哪里凉快
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部分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基础上,回想到过的凉快地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下一步的教学。
说一说怎样做才凉快:
这一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交流,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介绍自己的经验,使大家共享。
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无节制吃冷饮”和“满头大汗时冲凉”的生活片断,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在亲近生活中克服不良习惯,懂得科学、合理地生活。
二、游泳的保健和节约水电
这一环节又分为四步:
1、说《游泳时要注意的安全》
2、看《赵子聿游泳出门前》、《亮亮父子忘了什么》两组画面
3、讲《乐乐猴图凉快》的故事
4、学《节约水电》儿歌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是围绕节约水电设计的。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生活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源泉,游泳出门前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片断演示,是让学生在正误的对比中,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向,同时,用学生赵子聿的生活写真来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样可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组关于水的数字资料的演示,是让学生懂得水的宝贵,在思想上引起震撼,因为有了节约水的思想才能导致节约水的行动。
节约水电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节约水电的重视和行动的指导。
三、情景剧表演《中暑的急救》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结合,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给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机会,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常识,也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即学用结合。
四、总结延伸
全文总结既有主体活动内容,又有行为指导的具体要求,将教学目标延伸到课外,引导儿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会生活。
一年级品德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知道国旗、国徽出现的一些场合。
2、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3、知道关于祖国的一些常识,如首都、天安门广场等。
教学重点:认识国旗、国徽,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升国旗、奏国歌的音像资料;准备几个爱旗护旗的小故事。
2、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国旗和国徽。收集有国旗、国徽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教学过程设计:
一、找一找、认一认
1、出示祖国的版图,提问:这是什么图?(这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2、找一找,指一指,我们祖国的国旗是什么?国徽是什么?首都在哪里?
3、找到了,认对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课本中。
4、说说其他几个图上画的是什么?
二、升旗活动
1、放学校升旗时的录像,提问:升旗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同学看录像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2、升旗时应怎样做?
三、教唱儿歌:
1、五星红旗真美丽,
全国人民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敬礼,
唱国歌时要肃立。
2、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星星在一起,
一颗大来四颗小,金光闪闪照大地。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学生们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立正,我们向你敬个礼。
3、具体指导学生升旗时要有的规范姿势(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姿势体现着我们对国旗的尊敬。
4、小结:升旗时要态度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眼睛看着国旗升起,这叫行注目礼。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戴上红领巾,我们就可以行注目礼。
四、模拟升旗活动。
五、讲几则爱旗护旗的小故事,激发儿童对国旗的爱护和敬仰。《五星红旗——少先队员向您敬礼》《他留下热爱五星红旗的一颗童心》
六、老师小结:同学们非常严肃认真,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充分表达了我们爱国旗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升国旗的主要场所
1、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2、小结:在学校的`操场上、天安门广场、国家机关、轮船、飞机、火箭、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每逢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挂起国旗。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以后,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3、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师:每天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武警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4、出示图片:国际比赛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
5、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光荣和自豪。同学们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和这些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
6、出示图片:火箭上的国旗;边防哨所有国旗。
7、小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表明这里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护卫着国旗,保卫祖国。
二、认识国徽
1、出示国徽图案: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出示图片:界碑上的国徽
3、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知道了国旗、国徽、国歌是代表国家的,热爱祖国就要热爱国旗,爱国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课件
每个教师都需要教案课件,如果还没有准备好,现在还来得及。教师必备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是优秀的教案。此外,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学二年级课件”的精华内容,欢迎大家在本网站收藏并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3.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教学第一段
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2.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3.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4.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师生配合读。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第二段
1.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2.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书记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3.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三)教学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连读全文
五、拓展,说话
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习说话。
2.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周老师巧妙地运用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在学习画角时,周老师又运用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运用媒体演示比较过程,直观形象地介绍了重叠法和数格子法。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很强,可能是由于女孩多的缘故,
三、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有“说一说”及“听说活动”,都集中反应了启发学生想像的教材编写意图。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启发想像,在表达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明确这一目标,强化这一意识,是正确把握新教材教学目标,也是积极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如,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欢歌曼舞”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课文3、4、5节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通过听、记、说、二次出现等方法对文章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教学过程共设立了六个教学活动板块,通过课件的演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使用得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活动板快:媒体的视听欣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同样感受到了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听,他们的朗读是那样富有节奏。瞧,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欢快。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这还要归公于课件制作的精美,不仅吸引了同学的耳朵,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第三活动板块:成功地通过读句子,看录象,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通过集体观看小毛虫的“挪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挪动”。在此基础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它的“笨拙”就表现在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向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一点儿也不灵活。学生在朗读中用他们的语音语调读出了毛虫的“笨拙”。
第五教学活动板块中的“练一练”学件为孩子带去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逼真的画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更优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感受文字的优美,加速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较乐于阅读童话类文本,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也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雾在哪里》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部分生字会造成阅读障碍,同时,二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二年级的学生在写话上表达还不清晰,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和写话的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演示有关幻灯片激发学生充分想象,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范读法。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体味雾的淘气。
2、提问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雾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课文中,动脑、动手、动口,逐步体会雾淘气、顽皮的性格特点。
3、比较法。通过对相似句子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仿写句式。
4、读说结合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说话写话还处在模仿阶段,模仿是提高写话能力的重要一步。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采用读说结合的方法,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适当的想象完成仿照课文句式写话的教学任务,如此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四、说学法
1、朗读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学习本课着重从朗读入手,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童话语言的生动有趣,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童话的喜悦感。
2、圈点勾画法。着眼于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找出重
要信息的同时用笔进行圈点勾画。
3、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调动各种手段,引进激励机制,把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感官调动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雾的淘气。
五、说教学过程
进行新课前,我已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并提出如下预习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3、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六、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2、语言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5
一、设计理念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之一。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设计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三、设计目的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设计流程:
1、整体感知画面。
出示田园风光图。
提问:这幅图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有苹果园、养蜂场、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6个场景。
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提问:如果把田园分成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回答。
2、分块解决问题。
(1)苹果园。
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的方法。
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谈话:根据从图上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学生列式解答。
(3)养兔场
谈话:美丽的田园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兔子,你从图上看到养了哪些兔子?
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提出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如何解决。
(4)养猪场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提问:从养猪场的场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人提问题,本组内其他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计算的结果,指定其他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耕地
提问: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可以这样想:耕一块地用了8分钟,耕7块地用了56分钟,56分钟不满一小时,所以1小时能把7块地耕完。
向本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学生过河
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图表示。
3、总结。
(1)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
(2)讲述: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设计特点
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1、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2、按照观察场景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3、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数数、计算、认识方位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接下来我将从单元内容,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与重点以及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教学建议等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体裁多样的四篇文章”,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四篇课文都是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统编教材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独立编排了习作单元,其中三年级侧重观察和想象,四年级要求把事情写清楚,按顺序写景物,五年级要求写说明性文章,描写人物,六年级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而一二年级的写话能力的培养即为三年级习作打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下来,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中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一)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梳理中我们也发现,课文的编排上对课后习题的处理上每篇精读课文都安排了两道课后习题,每道课后习题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课后习题的第一个侧重点指向阅读方法,也就是说在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的侧重点在哪里?比如说《彩色的梦》是指导学生如何边读边想象,《枫树上的喜鹊》要求学生进行默读,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默读能力的要求,该学段还处于默读的学习、培养阶段,不做太高拔高要求,引导学生在默读时逐步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课后习题第二个侧重点指向写话练习,《彩色的梦》引导学生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到“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到《枫树上的喜鹊》课后习题中“用上下面的词语编故事”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先说后写,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
(二)除此之外,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模块中,通过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会仿照例句,用固定词语说句子。“写话”学习模块编排了与习作有关的四幅图,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写话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富有童心,充满幻想和想象,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接触过与想象有关的课文和相关语文要素的学习,第一次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二年级学生对于想象是有充分认识的,本单元是“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是在前面已经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的再深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学习的重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学段学生阅读和写作上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以及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我将每一个的具体目标制定如下:《彩色的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句式写话,《沙滩上的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编故事,《我是一只小虫子》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交流。从刚才的的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教学目标要求一篇比一篇高,后一篇课文目标达成是在前一篇课文目标达成基础之上,课文学习和任务编排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教学建议
我校以“和合课堂”为抓手,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希沃白板5为载体,通过“和思先修—合境激趣—合作探究—和融延伸—和美评价”的和合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这样和融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成长。课下通过微信群,钉钉群下发先修学习单,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完成,达成信息输入、汇总、提炼。利用希沃白板,图片视频相结合,激发求知好奇心,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汇报,锻炼说话写话能力,课后多元评价,例如《沙滩上的通话》学生可通过绘画《沙滩上的通话》、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等将录制的小视频发送到钉钉班级圈来展示课堂收获,这样既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写话、想象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聆听。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7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
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小学二年级课件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千米和吨的认识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一年级秋天课件十二篇
学生们能沉浸在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也是因为老师们在课前精心备好了教案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动手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了。一份优秀的教案,让完善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梦想,你们认为对的教案课件该是哪种样子的呢?编辑经过多次细心的整理筛选,我们最后呈现了这款全新的“一年级秋天课件”,收藏本文,便于你随时查看!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 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 ,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 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 、诵读品味法
2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 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感受美
创设优美、 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探讨问题 发现美
环节一 品秋
1 、㈠初读
1 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 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 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 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 、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 培养创新 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我又以诗——画——颂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2)
一、观察说话,激发兴趣
1、上课开始,老师把课文中的插图制作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学生顿时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了。老师趁机问:孩子们,这幅画美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看到的景物。蓝天、白云、金色的稻子、飘飞的黄叶只要学生观察到图画上一个景物,教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意识到这就是秋天。师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秋天
(用美丽的图画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你平时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小组内给大伙儿说说。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秋天的许多特征:树叶变黄了,有的落下来,稻子也熟透了,金灿灿的,果子也变黄了,可以摘来吃了,小草变黄了,枯死了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鼓励他们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多媒体出示句子:春天是五彩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冬天是白色的。
师启发;你准备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补充板书:金色的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把学生思考的结果写上黑板,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欣赏,读中感悟
1、指导学生翻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加上你的想象,用表演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汇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凉了的句子。谁会读这句话?指名读。
如果学生读得很正确,要多多鼓励,并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怎样认识秋风吹朵朵凉这几个生字的,并让学生教读,识记;如果学生朗读时遇到生字障碍,就适时调出生字,认读,并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随文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识字方法,效果比单独识字更好。)
(2)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让学生用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屏幕显示画面: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师启发学生观察想像: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落叶像什么?对学生合理的想像要多加赞扬。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4)指导学生读好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5)认读片树叶三字。
鼠标将正在风中飞舞的树叶点击三下,有三片树叶显出三个字,片树叶,谁认识这三个字?你怎么认识的?
(6)教师再捡几片落叶给孩子们细细看看。鼠标一点,几片树叶真的落下来,教师好像真的弯腰捡起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片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手中树叶的颜色。观察后汇报完树叶颜色。
(实物总能给学生的课堂增添许多乐趣。)
(7)指导朗读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8)认读生字半向告别,并说如何记住这些字。教师提醒大家,这些漂亮的树叶背后都有字,翻过来看看,你认识这些字吗?把它大声地响亮地读出来。
(9)创设情境,理解告别一词。
谁向树妈妈告别?假如你就是树妈妈,你会怎样跟树叶告别?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尽量多说。
假如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是飘落的树叶,你们该怎样向我告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0)指导朗读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4、配乐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秋天的美,接受美的熏陶。)
三、激情总结,延伸拓展
孩子们,学了课文,你觉得秋天美吗?你喜欢不喜欢?那好,现在你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可以是唱一首赞美秋天的歌,也可以是画一幅表现秋天景色的画,还可以朗诵《金色的秋天》这篇课文,甚至你还可以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扩大语文教学的空间,进行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是扩大空间的有效办法。)
四、布置作业:放学回家时拾几片落下的树叶,明天向大家说说它们的样子和颜色,并请同学猜猜是什么树叶。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3)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特征。课文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读文、生活体验和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一”字有三种不同读音,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准轻声。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读准音。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
“飞”可以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片、个”都是量词,可以通过说一说“一片( )、一个( )”。
“了、大”可以对比“子、人”来识记。
“气”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合体字字形识记:
“秋”可以联系枫叶、禾苗图片形象记忆。
“树、叶、会”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字义:重点是理解“树”和“木”有关,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初步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了解木字做偏旁时,四笔捺变点。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写好横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加以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文中用到两个“那么”着力刻画出天高云淡的秋景,可以通过看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是: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段的前面空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本课课文和拼音单元所学的儿歌做对比观察不同,然后再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片、个”都是量词,可以归类积累“一片( )、一个( )”。
(2)表达部分
拓展表达练习:结合插图和生活观察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训练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说句子。
4. 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展现评价)
五、资源链接
1. 北燕南飞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 结合课题识字。
(1)出示三张图片(课件):黄叶飘零、大雁南飞、稻谷丰收。看到这些能让你想到哪个季节?(预设: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板书:秋天
(2)齐读课题,结合字形特点识记“秋”。(课件出示图片:绿色的禾苗和;火红的枫叶和火字)结合图片描述秋天到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热情的枫叶红似火,你们瞧“禾”遇上了“火”就变成了“秋”(课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组成秋字)。试着给秋找朋友,组词。(预设:秋天、秋风)
(3)联系生活:秋天到了,你身边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秋天。
2. 读文正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读正音。
3.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小老师带读。
秋(qiū)天 天气(qì) 树(shù)叶(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飞(fēi)
4. 重点正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
(1)出示词语(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都有“一”字但读音不一样)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2)出示词语(课件):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一个(ɡè) 一人 一只(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轻声词语(课件):范读、指名读。
凉了(le) 黄了(le) 来了(le) 叶子(zi)
(4)出示句子(课件):长句子注意读出停顿,先原句呈现,再加节奏线呈现。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过渡:看来生字宝宝难不住你们,现在还有个更难的任务,谁愿意来挑战。
【设计意图】
能够读准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落实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小老师的带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区分段落,随文识字
1.认识自然段。
出示拼音单元学过的儿歌和本课课文(课件)对比发现什么?(预设:发现两首小儿歌前面都是对齐的,课文中的不是。)
一篇课文中,每段话的前面空两格就叫一个自然段。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序号①②③。展评,纠错。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能够读准字音,还认识了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2.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气”(课件)。“气”是生字,谁能给它找朋友,组词?(预设:天气、气球)老师也给它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生气、空气、力气(课件)。
③出示“树”(课件)。“树”是生字而且“树”字中还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课件)。这是“木”字,这是木做偏旁的样子,你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木做偏旁变瘦了,而且捺变成了点。)出示词语和图片柳树、桃树、杨树(课件)。你又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些字都有木字旁,这些都是树。)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预设:与树有关。)是呀,木字旁的多与树木有关。
④出示“叶”(课件):这个字里有你以前学过的字吗?(预设:有口和十。)(课件动画演示“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口”+“十”就是“叶”字。学习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课件),猜猜它是谁?(预设: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开的木片。出示“一片叶子”及一片叶子图和“一片片叶子”及一片片叶子图(课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还能说?(预设:一片雪花)
⑥齐读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飞”字理图(课件),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飞)
③出示“会”(课件)。这个字由我们熟悉的两个字组成。学习新偏旁:人字头。
④我们将“会”字的云去掉加一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个”字。出示“个”(课件),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一个( )和苹果图)(预设:一个苹果)你还能这样再说说吗?(预设:一个桃、一个梨)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小小树叶带回家。
出示写好词语的树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把树叶带回家。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那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4.整体朗读,巩固生字。
通过随文识字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课标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语境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加强字形、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既识字又学文。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撇。
2.学写“了、子”。
(1)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 “了”和“子”)(预设:他们都有弯钩和新笔画横撇,“子”比“了”多一横。)
(2)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了”的弯勾压在竖中线。
“子”的弯勾压在竖中线,横从横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复检字词,整体回顾
1.闪视词语: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飞 一会 一个(课件)
2.出示生字:树 叶 会(课件)指名读。这三个字里藏着昨天咱们认识的三个新偏旁,分别是什么?(预设: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写了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在课文中圈出来。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谁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对应的自然段的位置吗?
走进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天气凉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预设:不是特别热也不是特别冷,是比较舒服的感觉。)那天气凉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预设:会穿长袖。)
(3)不仅我们会感觉到变化,就连小树也会感觉到不同而发生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夏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图片)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夏天柳树的叶子绿绿的,秋天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是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你看。(课件出示落叶纷飞的动图)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预设: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指导朗读: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不是一片、两片,那是好多好多片叶子,谁再来读读?
(4)秋天来了,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树叶还会变成红色,站在高处往下望。(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预设:美丽、漂亮。)你喜欢这美丽的秋天吗?(预设:喜欢。)那你能试试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天空是什么样子,大雁又有什么变化呢?(预设: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2)出示第一句(课件),指名读。谁能试着给“那么”换个词语?(预设:非常、很。)你们想看一看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吗?出示图片(课件)。
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是秋天独有的景象。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秋天那么高,那么蓝的特点吗?指名读。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大雁有什么变化呢?出示第二句(课件),齐读。谁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大雁会往南飞吗?(预设:因为天气冷。)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试着读出雁群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
补充资料和图片:(课件)
大雁往南方飞是飞去过冬,南方属于热带气候,比北方暖,食物也会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往南飞。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和队形起到相互照顾的作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很美。)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预设: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那我们借助图片来一起读一读1、2自然段,试着读出你的感受。(课件)是呀,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不禁感叹,老师引读啊!(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叹,谁再来读一读。
结合生活体验,模仿课文说一说
1.秋天不仅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会有变化,你还知道秋天来了,什么会有变化吗?(预设小草会变黄,苹果会成熟)那你能这样说一说吗?出示:秋天来了,。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借助板书和图片背诵课文
1.看看课文变成这样子了,你还能读下来吗?(课件)
出示: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 )。
啊!( )!
2.我们看着图片来试着背一背。(课件)
3.老师要加大难度,看着板书来试着背一背。
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了解秋天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了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
1.学写“人、大”
①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人”和“大”)(预设:大比人多一横)
②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人”的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大”的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起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④描红、临写。
⑤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
综合学习
1.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色、秋、风、吹”等13个生字,会写“风、气、飞、九”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习惯。
5、在朗读、表演等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性学习掌握生字。运用朗读、表演等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2、就课文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如:找秋天等。
3、重视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渗透生字的笔顺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在自由朗读,表演读、小组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自主认读生字,掌握正确的读音、字形,会写6个生字,能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
2、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了解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教学突破
1、利用读读、猜猜、演演等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生字。
2、在书写中,通过观察、模仿、争当“小小科学家”、评比“小小书法家”等使学生正确掌握生字、书写生字。
3、在多种形式地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做成幻灯片。
2、各类秋天的树叶。
学生准备
1、作业本、生字卡片等。
2、采集各种树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导;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树叶。2、如果要请你把这些漂亮的小树叶送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又会把它送给谁呢?为什么?3、是呀!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金色的秋天里走走看看,不过你可要带好自己的行囊,说说你准备带上什么?4、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揭题:请你用上你的行囊来读一读(出示课题:10、金色的秋天)1、学生兴致昂然。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学生自由汇报交流上课准备怎么做,有没有信心将最美的秋天带回家。4、学生热情饱满地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感受秋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课文录音,提出要求:课文介绍了金色秋天里的什么景色?秋天又有些什么变化呢?2、课文把秋天写得真美呀!你想美美地来读这篇课文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注意遇到生字别紧张,想个办法和它成为好朋友。如果不能认识的给它作个记号,呆会儿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师巡视指导解决疑难。4、游戏:我和秋天拉拉手游戏规则:出示飘着落叶的课件,请学生上来选一片落叶,然后读出落叶上的生字,读对的奖励一片小树叶,能说出好的识记方法的奖励三片小树叶。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1、学生边听边思考。2、学生自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字。3、小组长组织汇报、交流、记录。4、学生进行游戏。
三、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秋天来了。”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说三遍。是的秋天来了,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赶快来找找秋天吧!2、秋天她在哪儿呢?师总结板书: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3、指导朗读第一段(1)是的!秋天来了。白云也悠悠地飘着,(出示第一段),这句话请你试着读一读。(2)小朋友们真能干,把第一段读得这么棒。(第一节较为简单)谁愿意把最好听的读给大家欣赏?(3)齐读第一段。4、指导朗读第二段。(1)秋天,天气凉了,秋风把秋姑娘也带来了。她来到田野里,田野里一片金黄,金灿灿的水稻笑弯了腰。她来到了山坡上,金黄色的野菊花笑开了颜。她来到了小树林,小树叶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瞧!他们来了。(出示树叶在风中飘舞的课件)说说小树叶在干什么?(2)师总结并范读第二段。你们也来读读这一段。(3)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些小树叶,不过在拿走你的奖品前你得说出小树叶的颜色,不然你可拿不到奖品了。(4)多漂亮的小树叶呀!他们飞呀,飘呀,正要离开他们的妈妈呢!如果小朋友们要离开妈妈,会怎么向妈妈告别?(5)表演:小树叶怎样在秋风中树妈妈告别? ①师扮树妈妈,生演小树叶。②同桌之间互演 (6)多么懂事的小树叶,请你读一读第二段吧! (7)看着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师范读课文第二段。5、朗读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读课文6、配乐朗读全文。 1、学生在课文中找秋天。2、学生可能回答:秋天,天气凉了。秋天,白云更白了。秋天,树叶落了。3、(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1)学生观察说秋天的小树叶。(2)学生在小组里熟读第二段。(3)学生选树叶,说树叶的颜色。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4)学生思考问题。可能会回答:妈妈,再见。妈妈,你放心,我会乖乖的……(5)学生表演。(6)学生读课文。(7)生评价后读。(8)学生评、学生比。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的小树叶更惹人喜爱,希望小朋友们能把这份美丽送给你的爸爸妈妈。然后再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欣赏秋天的美。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三星点将:出示秋天的树,自己选择树叶,树叶上有生字,能读出字音的一颗星,能说出有这个字的词语两颗星,能分析字形的三颗星。2、送字宝宝回家。3、找朋友:你的词语库里肯定有许多的词语朋友了吧!现在请你把课文读一读,将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纳入你的词语库,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4、4、教师小结。 1、进行游戏。2、学生自主积累词语。
二、我是小小朗诵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评选“金喇叭”。教师提出要求:每小组选派两名代表读课文,小组成员帮助指导,若取胜该组则获得“金喇叭”奖。2、我是小小朗诵家。配乐朗读课文,感悟秋天落叶的美。 1、学生自由朗读准备后,进行比赛评奖。2、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是小小书法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学笔画:(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出示新笔画),你认识他们吗?(2)指导书写笔画。2、寻宝。教师出示生字,请小朋友在其中找出有 的生字读一读,并把他写进事先准备好的田字格。3、我和老师比写字。(1)师出示写有生字的田字格,说说谁写得棒?为什么?(2)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3)师巡视指导。4、评选小小书法家,评好后贴在学习园地中。 1、(1)学生说笔画名称(2)生书空。2、学生找生字并书写。3、学生评后书写生字。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 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 ,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 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 、诵读品味法
2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6)
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利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读,分段读,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识了自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意。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了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一位山东作家,叫王宜振,他写下了一首非常美的描写秋天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
2、指名朗读
有不懂的词吗?
3、再读,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你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都看到了什么?那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哪个字使整段都充满了生命力?
2、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苹果——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
桂花飘香,菊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这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写处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诗歌,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继续感受诗歌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感受这美好的秋天。
二、品词析句
1、秋天,凉风习习,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干什么呢?
秋天来到(),在那儿()。
2、秋风所到之处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说吗?
秋风飘到()()。
3、默读诗歌,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说说原因
4、交流
秋风“打滚”、“奔跑”——秋风调皮。“可爱”——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涂掉。”——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静态写成动态。
5、指导朗读
三、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涌出怎样的想法呢?
读第6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
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交错、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
(2)“发亮的汗珠”、“闪耀”
丰收了,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地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内心却无限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3)小结
诗人不仅赞美了秋天,更是蕴含了这样深厚的道理。
2、读最后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珍藏”“黄叶”,表达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册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
(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单订正)
(四)谈话结束全课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9)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2—6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7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阳光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喜爱和留恋之情。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易于朗读、背诵。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积淀,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走进秋天的一段视频,一幅幅图画,实际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美。
四、过程分析
1、导入
用秋天的风景视频导入,把学生直接带入秋天。自然、贴切
2、抓住动词分析、感悟拟人修辞手法的能把虚的物写实,能让静的物动起来。如“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秋实一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秋风一节的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和感觉跟“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4、秋光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效果自不待言。
5、背诵。(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
6、作业布置:
我们阅读的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培养孩子善于搜集素材的能力,现在正值秋天,本课又学习了秋天,让孩子课下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美词名段,利用阅读课品读,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本课是一首诗,学生感悟的是精炼的语言。语文的最终落脚点在写作上,所以要在平时适量地布置一些动笔写的作业,培养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增强孩子的写作能力。
6、板书:
板书紧紧抓住作者笔下秋天的景物,个个列出,看着板书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背下来,最终使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景色迷人和丰收喜人,中心明确。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
2、会写“了、子”2个字。认识新笔画“乛”。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1.认识10个生字。2.会写“了、子”2个字。
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轻声及“一”的变调。
五、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生字教学时我还采用谈话交流法,让学生自主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相互补充,彼此学习。在指导书写生字时我运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扎实掌握写字要领,写好生字。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指导读文,读通读熟;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收获的一些果实、种子和蔬菜,了解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养育之情。同时,在参与观察、分类、制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验自制作品的成就感,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愉悦。
2、通过观察秋天收获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3、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初步学会给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教学难点:果实和种子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1、说一说都有哪些果实在秋天成熟?
2、想一想:秋天,有哪些新上市的蔬菜和粮食?
1、看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实物?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2、说一说书上都有哪些果实。
3、分别说一说这些果实是什么样的。
4、给果实进行分类,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类的。
5、在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比一比谁的分类方法多。
6、同样方法,认识植物的种子,并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7、教师讲解如何保存种子,学着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
10.果实和种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例说说他们为人类了哪些食品和用品。
11.用树叶、果实、种子做做装饰品,相互欣赏。
一年级秋天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秋天的精彩,体会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并了解人们在秋天里进行的各种活动,知道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把上节课画的“大自然送给你们的礼物”拿出来,看看。看看谁受到的礼物多。
二.揭示课题《迷人的秋天》
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秋天、说秋天。
四.为什么说秋天是金色的、迷人的?(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插图)
秋天不光带给我们迷人的景色,还带给我们许多丰收的果实。(请学生拿出带来的秋天特有的食物,一边品尝一边交流。体验秋天的美。)
五.师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季节。看图中的人们在举行什么样的活动呢?
六.问:你去过哪些地方秋游呢?看到过哪些景色?让学生拿出以前秋游时的照片,作一下介绍,写明时间、地点,课后作为一个专题布置。
七.秋天来了,人们的生活还会有哪些变化?
八.让学生来画秋天。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系列十二篇)
教案课件,成为了老师授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编撰教案需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与需求而定,那么要如何精心制作教案课件呢?有无优秀的样本可以参考?希望这篇“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能够达到您的预期,使您感到满足,请将您的创新想法分享给朋友,可能会对他们起到帮助!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1)
Lesson13 教学设计
一、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Four skills Words: hobby, toy, stamp, candy paper Sentence: 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collecting toy cars.2.情感目标: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二、Teaching main points.Do you like„.? I like „..Do you enjoy„.? I enjoy„..I’m interested in„„.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三、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on: task-bas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ames
四、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stamps, candy paper, toy cars
五、Lesson Type: New lesson
六、Teaching steps: Step 1.Warming up 1.问答游戏:Which sport do you like? 让学生抢答,说对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枚糖果作为奖赏。
2.T: I like playing football.So I can say my hobby is playing football.教师板书课题,并教学“hobby”一词 Step 2: Presentation 1.问答
T: My hobby is playing football.What’s your hobby?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引导学生回答
2.出示教师婴儿时期的照片,并让学生猜测教师当时的爱好。
Teacher shows the baby picture to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s teacher’s hobby at that time.T: Can you guess what’s my hobby at that time? 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学习collect 和 toy cars.3.出示教师小学生时期的照片,并让学生猜测教师当时的爱好。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 picture to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s teacher’s hobby at that time.T: Can you guess what’s my hobby at that time? 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学习stamps.4.出示教师现在的照片,并让学生猜测教师现在的爱好。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 picture to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s teacher’s hobby at that time.T: Can you guess what’s my hobby at that time? 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学习candy paper 5.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视频,并在播放视频后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Step 3 Practise 1.教师出示一些明星图片,让学生猜测明星的爱好(姚明、周杰伦、刘翔)2.Family Interview.(家庭调查采访并上前表演对话。).Family Interview: Let’s fill in the blanks and act the interview in groups.Reporter: Dad, dad, what’s your hobby? Dad: My hobby is----------------------.Reporter: Mum, mum, what’s your hobby? Mum: My hobby is----------------------.Reporter: Sister, sister, what’s your hobby? Sister: My hobby is----------------------.3.Game:Ask and answer.问答接龙游戏 T: What’s your hobby? A: My hobby is „
What’s your hobby? B:My hobby is „
What’s your hobby? C: My hobby is „
What’s your hobby?
D:„„..(以此类推,接龙游戏)4.猜爱好卡片游戏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各种爱好的卡片 T: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 No.T: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S: Yes!然后让学生上前面玩游戏。
七、Homework 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询问5为好朋友的兴趣爱好。
八、Blackboard design.Lesson 13 What’s your hobby?
Hobby My hobby is „ Collect Do you like„? Toy car I like „..Stamp I enjoy „.Lesson13 教学设计
薄台小学 刘乐
2013年10月14日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2)
一、班会目的:
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地球已被人类自身损害了,唤醒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投身环保,防止污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班会过程:
甲: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乙:曾几何时它是那样的美丽,绿色的森林、欢歌的鸟儿、奔跑的野兽,让我们在一条大河的波浪里重温它的美丽吧!
甲:我们的地球家园曾经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可现在它却千疮百孔。
乙:人们砍光了森林;填平了湖泊,终于水灾爆发了,沙尘暴来了,地球变暖了。 甲:今天我们在一起只想告诉大家: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好好善待它。请听配乐诗朗诵《地球,我的母亲》。
甲:地球,我们的母亲,如今它却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同样有着波浪的大海边,今天有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短剧《哭泣的美人鱼》。
甲:多么悲惨的故事,但愿这样的悲剧以后再也不要发生了。
乙:在人类文明的号角声,大地母亲的乳汁正在一天天枯竭,她的秀发——森林被人类剃光了;她的血液——河流被人类污染了。我们仿佛听到了地球的哭泣。(现代歌舞《地球妈妈在哭泣》)
乙:人类一度贪婪地用着、浪费着地球所给予的一切,从不珍惜,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为所欲为。终于有一天发现,一切已发生了变化。请看小品《防毒面具》。 甲:地球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我们只有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请听我们同学的'声音。(由班长宣读收缴废电池倡议书)
乙:前段时间我们向大家提出了收集废电池的设想,同学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了,让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收集的废电池最多。
(以小组为单位,收缴废电池。由老师给数量最多的小组颁发环保卫士奖) 甲:我们虽然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
乙:但我们向往绿色的森林,小鸟的歌唱。下面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同学为我们的明天设计了怎样的家园。
(个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设计图,由同学组成的评审团评审,重点考虑生态、环保等因素)
齐:愿这希望使我们地球人手相扶,心相连,共同缔造地球家园美好的未来。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3)
⑴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单元的单词rain, snow, windy, cold, sunny, warm
⑵能听懂会说:
It’s going to rain in Harbin.
It’s going to be warm and sunny in Dalia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ursday?
I’m going to watch TV.等句子。
⑶会说chan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day?.
⑷能模仿课文,用所学句型谈论将来的天气状况并制定计划。
教学步骤:
Step 1:Warm-up and show the learning aims
1. Review Unit 1. Ask and answ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I’m going to go at….
2. The teacher says: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2Unit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 (板书课题) First,please look at our learningaims.(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教师慢慢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1. Watch a real weather forecast. Then write the key words on theblackboard: rain, snow, windy, cold, sunny, warm
2. Ask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① Try to read by themselves.
②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③ Let the students remember the words in their own small groups.
3. Watch the parts of the real weather forecast again. Then ask
and answer two by tw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XXXXX tomorrow?
It’s going toXXXXXXXX.
Step 3: Learn the Text
1. (The teacher says) let’s 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of the tape, and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2. Play the tape and repeat.
3.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 Harbin Beijing Dalian Xi’antomorrow?
B: It’s going to….
4. Finish activity 2 and activity 3.
Ask the children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5. Group work: Finish activity 5 of Page9 in the book.
Step 4: Chant
1. 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
2. Play the tape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listen carefully.
3. Play the tape several times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chant together.
4. Ask the children to chant one by one.
Step 5:Finish a Task
1. Say some sentences by using “be going to”
2. 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 in 5minutes.
3. Copy the new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correctly three times.(要求:书写要认真、细心、端正、漂亮)
Blackboard Writing: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
New words:rain, snow, windy, cold, sunny, warm
It’s going to XXXXXXX in Harbin....
It’s going to be XXXXXXXXXX in Dalia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XXXXXXX?
I’m going to XXXXXXXXX.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4)
【重点】句型Are these/those…?
【难点】有关名词复数浊辅音后面加-s 及单数变复数的读音规律。
2、教师播放歌曲《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学生表演唱。
3、教师拿出一个准备好的盒子:里面装有学生学过的各种文具,让学生触摸后猜,此时教师可以提问,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问:What’s this ? 由猜的孩子回答。教师可以适时引导:Is this a …?
4、在游戏中复习有关文具的词汇。
二 新课展示:
1、教师拿出图片,只让学生看一部分,问: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
2、学生猜测,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问:Is this a …?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手里并不是一个,引导孩子用Are these … / Are those… 提问。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应让孩子多猜一猜,练习本课重点句型。
3、教师用第二部分的图片引导孩子练习句型。建议教师把图片画的模糊些,这样就为孩子提供了使用本句型的情景,而不是明知故问。
4、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提示孩子关于名词变复数的读音。
三 看图说话:
1、教师让孩子打开书,看着书上的图,两个人一组互相提问、回答。
2、请学生提问,自己找同学回答。也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这一练习。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map + s = maps [ maps ]请学生读。
4、再出示:pig + s = [ pig ]请学生填。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回忆、讨论,然后再回答。教师带读单词:dogs pigs eggs bags flags cups
四 学习课文: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按要求画简笔画。教师准备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tree。学生画tree。教师问大家:What is this ?再找两位同学同样画树,教师再问:What are these?Are these trees?
2、下面由教师画,同时提要求:我在画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用英语提问。教师边画边引导孩子提问,随着画面的呈现,由孩子自己回答。 Question:What is this?
3、如果孩子不会星星这个词,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并带读几遍。
4、教师继续画:
Question:What are those on the hills?
5、教师不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画面,并引导孩子谈论画面。
6、出示单词:plane spaceship picture star hill tree,指导学生读词。然后再将本课新词拼读几遍。
7、看视频对话,要求孩子认真听,然后回答问题。
8、提问:(1)What is the boy doing?
(2)Is he draw a plane?
(3)Do you like his picture?
9、教师播放课文跟读部分课件,学生重复句子,模仿课件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请学生朗读句子,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10、两个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11、课堂评价: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由教师评价,或由同学之间评价。
12、教师:你们愿意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吗?关于其他星球你们知道什么知识呢?希望你们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Unit1Whatarethese?Lesson4NewStamps
【课题】Unit 1 What are these? Lesson 4 New Stamps
1、使用指示代词“这些”“那些”,表达复数物品。
2、课文的理解与认读,以及围绕主句型的问答练习。
3、拼写朗读单词have、like,以及These are Chinese/English/American/stamps.句子的认读和运用。
1、stamps发音比较困难,“-mps”有闭唇,吐音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纠正,不要吞音。
1、师生问候,进行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教师播放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 》, 和学生一起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1、Guessing game教师将一张邮票握在手中让学生猜。What’s this? It’s a…。引出单词stamp在适时引导学生摸仿学习stamp之后,教师又拿出一个已装有几张邮票的小盒,晃一晃让学生感受到盒里不只有一件东西。教师又问What are these? 引导学生说出These are stamps。并反复练习。
2、教师将一张邮票和盒中的几张邮票分别放在手中,引导学生描述This is a stamp. These are stamps. This is a new stamp. These are old stamps. These are Chinese stamps.
3、教师从陈列的邮票中选出一张,借助体态语表达出I like Chinese stamps. 在学生初步理解后问学生And you? 引导出对Me too.的学习。
4、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视频部分,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Are Peter’s stamps new?
②Are Peter’s stamps beautiful?
③Are Peter’s stamps Japanese?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自己选择再看录像的遍数。
5、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课文跟读课件,学生跟读,教师注意及时引导纠正发音。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对话。
请学生到前面表演,教师和学生一起互相评价。
6、教师出示have,like,these,those,Chinese,stamps的单词卡片,让学生拼读单词。
1、悄悄话。教师将These are hens/pens. Those are pencils/apples.等句子悄悄地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每组告诉一句,当教师说开始后,同时间后传,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确。
2、教师将画有Let’s practise中物品图的一张放在面前,另一张放在较远处,引导学生,看图说话。These are ……Those are ……。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不同国家生产的物品。如Chinese bags, American books, Japanese pencils(或画出相应的图片陈列),引导学生描述这些物品,并用上I like……表达个人喜好。如:These are American ships. These are Chinese ships. I like Chinese ships.
3 Read and copy.
4 仿照例子造句。
第一、二题可在课堂上完成,后两题作为家庭作业由学生回家完成。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5)
Unit3 Where did you go?
单元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较上一单元稍有难度,是对上一单元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基本形成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感。而且他们对于主动争取表现自我机会的热衷情绪有所减弱,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怯于把自己学会的新语言、新知识表达出来。因此,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把学习所得表现出来是我们所追求的。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围绕Where did you go?即你去了哪里和做了什么展开,教材创设了去吐鲁番、三亚游玩两个场景,并附加一个场景和一个趣味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去过哪里和做了什么这些话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广。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地点和行为动词的词汇,在本单元学习中,重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主要交际语言: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等去过哪里,做了什么的交际用语和相关功能词汇,并能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去过哪里和做过什么的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本单元出现的:went, camp, rode, bought, gifts等单词和词组,并熟练朗读和运用。
(2)通过对话学习能够掌握主要句型: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go to Turpan? How did you get there? We went there by plane.What happened? 等,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交流中。
(3)学会用英文写关于自己去过哪里及做了什么的日记。2.能力目标
通过语言学习及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能够掌握本单元词汇及主要句型,并运用其写日记及流利地与别人谈论自己去过哪里及做过什么,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养成主动用英语交际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四、单元重难点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并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
2、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听说读写单词和词组:ate, took, bought, gift, took pictures.4、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并能听说认读学习目标中的句子。理解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的意思。
5、掌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6、学生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用所学句型简单介绍自己的winter holiday.能够根据提示从日记中获取关键信息;能够利用上述信息仿照教材中的日记,并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补全短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针对六年级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在词汇和句型上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让A层次的学生发挥潜能,要求阅读相关英语篇章和介绍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假日活动。让B层次的学生理解动词的过去式,并简单描述一次活动的经历。让C层次的学生知道动词的过去式形态,能说出本单元几个基本的词组和句型。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分6课时
第1课时: A Let’s learn/Listen, answer and write 第2课时: A Let’s try/Let’s talk 第3课时: B Let’s learn/Look and say 第4课时: B Let’s try/Let’s talk 第5课时: Read and write 第6课时: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Story time
第一课时
A Let’s learn/Listen, answer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3.能够完成听录音填写所缺信息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并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
难点:学生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本课时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活动场景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练。同时积极参加小组探究活动,进行小组竞争。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Show the pictures and Go over the phrases of Unit 2.S1: watched TV S2: I watched TV S3: I watched TV last weekend.同样的方法复习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clothes, stayed at home, read a book, saw a film, had a cold and slept.Free talk.---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atched TV./...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教学短语
(1)Show the picture of ride a horse.教读短语T: ride a horse I often ride a horse.(学生跟读)Go camping, hurt my foot,go fishing.(用同样的方法复习这些词组)(2)呈现句子T: I rode a horse last weekend.同样的方法教学短语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went fishing.(3)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s: I rode a horse/ went camping „(学生多操练)2.T: 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 I went to a forest park.师生互答。3.Play the tape of Let’s learn.学生跟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对话。Step 3.合作交流:
Play a game.叫一名同学到讲台前表演动作,其他的同学说出短语。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词组,自由编对话。
Finish Listen, answer and write.齐读这些句子。学唱歌曲《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Step4、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四会短语。2.用本课时句型写一个对话。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and went fishing.ride – rode go – went hurt--hurt Zhang Peng: 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 John: I went to a forest park.Zhang Peng: What did you go there? John: I rode a bike.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以旅游为主题的语篇教学,其教学内容多而零散,词汇语法知识都比较难。要将这些词汇紧紧地联系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通过这节课,我发现需要精心设计这些内容,将其非常流畅、巧妙地布局在一个大情境中。大情境中又暗含着很多小的情景,自然合理,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
第二课时
A Let’s try/Let’s talk
一、教学目标
能听懂Let’s try并完成Tick and cross.能理解Let’s talk并能听说认读下列句子: 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Where did you go? It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pan? Yes, we did.能听说认读单词 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难点:理解句子:I fell off my bike last Saturday and hurt my foot.三、教法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视听唱来掌握单词,再通过小组活动对知识进一步地巩固。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复习Let’s learn.Eg: rode a horse.I rode a horse last weekend.Free talk.--Where did you go last Sunday/ Saturday?--I went to a forest park.--What did you do there?--I rode a bike./...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教读并理解重点单词和句型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 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Where did you go? It I fell off my bike last Saturday and hurt my foot.2.学生听录音,老师教读对话。3.学生小组阅读对话并回答问题。(1).What happened to John?(2).Where did John go over his holiday?(3).What did he do? 4.学生讲解对话,教师补充答疑。Step 3.合作交流
Role play.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句型和所学词组扮演John和Amy打电话。2.Finish Let’s try.Step4、布置当堂作业 1.熟读Let’s talk.2.抄写教学目标中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What happened?---I hurt my foot.---Are you all right?---I’m OK now.---Did you go to Turpan?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pan? Yes, we did.---Yes, we did./ No, we didn’t.八、课后反思:
课堂以学生的成长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口语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检查和反馈。每每学习了新词组或句型,我会安排一个学生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的环节。通过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等形式进行检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能力。
第三课时
B Let’s learn/Look and say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描述假期活动的词组: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四个词组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3.能够看图描述Andy 的暑假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单词和词组:ate, took, bought, gift, took pictures.难点:掌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三、教法学法
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励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齐读P25,师生互译重点短语和句子。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It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ban? Yes, we did.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教学短语
(1)教读短语T: Eat fresh food.I often eat fresh food.同样的方法教学 take pictures, buy gifts, go swimming.(2)呈现句子:I ate fresh food last Sunday.同样的方法教学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3)T: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s: I ate fresh food.(学生多操练)3.T: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 Ss: It was good.I went fishing every weekend and took lots of pictures.师生互答。
4.Play the tape of Let’s learn.学生跟读。Step 3.合作交流:
学生两人小组读短语:一人做动作,一人用动词的过去式说短语。Role play: 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词组表演Amy和Wu Yifan的对话。Finish “Look and say” and read these sentences.全班齐读 P27.Step4、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本课时四个四会短语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eat—ate take—took buy--bought--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It was good.I went swimming every weekend and took lots of pictures.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单词较多,并且有几个较长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掌握有些难度,因此,学习课文之后,如果能把几个较难的句子单独拿出来,用填词的方法个别训练,会对学生掌握重、难点有些帮助。
第四课时
B Let’s try/Let’s talk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读后问题。2.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 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谈论假日安排;能够通过对话学习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beach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5.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寒假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并能听说认读学习目标中的句子。难点:用所学句型简单介绍自己的winter holiday.三、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利用手中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单词。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pictures and go over the phrases: Eg: ate fresh food, I ate fresh food...2.Free talk: T: How was your holiday? Ss: It was good.T: What did you do? Ss: I went swimming./...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板书并教读重点句型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summer holiday? Ss: I went to...T: How did you go there? Ss: I went there by plane./...T: Sounds great!2.学生听录音,老师教读对话。3.学生谈论P26的五张图片。.4..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ere did Amy go last winter holiday?(2)How did she go there?(3)What did she do there?(4)How was the beach? 5.学生讲解对话,教师释疑。Step 3.合作交流: 1.Role play.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及词组句子谈论自己的winter holiday.S1: 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2: I went to...S1: How did you go there? S2: We went there by...S1: What did you do there? S2: I...S1: Sounds great!3.Finish Let’s try.Step4、布置作业 1.熟读Let’s talk.2.抄写第三单元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例: S1: 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2: I went to...S1: How did you go there? S2: We went there by...S1: What did you do there? S2: I...S1: Sounds great!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环节间连贯自然,贴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逐渐增加,层层递进。通过介绍老师的旅游经历给予示范,引出新授内容,学生模仿进行介绍。介绍时,从一问一答到自由介绍,从单句话的描述到一个小句段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进行滚动输出,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五课时 Read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1.理解Read and write的内容并完成后面的练习。2.能听说认读单词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
3、能听懂,会说句子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4.能够懂得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只要努力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听懂会说学习目标中的句子。
2.理解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的意思。
难点:能够根据提示从日记中获取关键信息;能够利用上述信息仿照教材中的日记,并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补全短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三、教法学法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更要通过听力训练培养自己耐心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1.Go over phrases: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 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 2.Free talk: T: How was your last Sunday? Ss: It was fine.T: Where did you go? Ss: I went to...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s: I rode a bike./...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T: Something may happen everyday.Something is good and something is bad.But Wu Yifan had a bad but good day.Then, What happened? Please turn to page 28.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task of page 29.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2.教师板书讲解单词及句子: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教读。
3.学生小组阅读并讲解课文,教师答疑,完成后面的练习。4.Play the tape to listen to the passage.Step 3.合作交流:
1.领读Read and write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2.师生互译下列单词及句子: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3.Write about students’ bad but good day.Step4、布置作业 抄写第三单元短语及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
八、课后反思:
整节课教学容量大,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将整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个语段。不仅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交流,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灵活使用这些词句,为学生自信的口语表达提供扎实基础。
第六课时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Story time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片信息中推测考查点,做到有目的地去听录音,并完成判断任务。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活动归纳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3.能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4.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能够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子 2.借助图片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
三、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其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1.读课本三单元单词和句子
2.T: How was your winter holiday? Ss: It was fine.T: Where did you go? Ss: I went to...T: How did you go there? Ss: By...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s: I...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Main scene 1.T: John had a good Labour Day holiday.Please turn to page 22.Read the dialogue and tell me “What happened to John? ”
2.Read and explain the dialogue.4.听录音,读对话。
5.Role play.分角色表演对话。
6.Finish let’s check and let’s wrap it up.Step 3.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阅读Story time.每个小组阅读一幅图。2.小组代表讲解,教师答疑 3.表演故事。(时间允许的情况)Step5、布置作业
复习第三单元单词及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Where did you go?--I went to the moon.---How did you go there? –-By spaceship.---What did you see?--I saw the rabbit.八、课后反思:
每节课都会有亮点,也会有不足,我今后会慢慢积累经验,课后反思,不懂就向优秀的教师请教,多多改进教学设计,对于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争取在下节课时不再出现。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6)
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行为。
2、学会持轻物件的抛掷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3、学会“对角接力”的游戏方法,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4、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1、整队集合,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2、用跑跳步进点,站在预先放好的小树苗后面;
1、在教师的引导下跳植树舞;
2、花园里盛开花朵(抛掷降落伞);
1、原地抛接轻物件,击掌接。
2、抛物进圈和胯下抛接。
1、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分别站在预备线上,游戏开始时,由二队排头第一人手持轻物件,站在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两队第一名学生按逆时针的方向绕过呼拉圈向对方跑去,跑到对角处,将轻物体递给另一队的排头。这样依次进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2、游戏规则:
①不得跑进呼啦圈内,必须绕过呼啦圈。
②轻物体如果掉在地上,必须自己拾起来再跑。
③超越别人时,必须从外侧(右边)绕过,不准推人、撞人。
④完成交递,必须迅速离开跑道,不得妨碍别的队员跑。
六、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优缺点,布置同学收捡教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安全意识强,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平时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7)
1.听录音,标号码。
1.通过听录音标号,检测学生的听力,培养他们理解故事的能力。
2.检测学生就家庭、朋友和公园3个单元表达方面的综合情况。
1.挂图 2.投影片 3.录音磁带 4.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动物头饰
快速浏览6幅教学挂图,然后拿开,让学生回忆并用英文说出图上有什么东西。以pair work 或 group work 的形式进行。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
(1)指导学生听录音2-3遍,并让他们独立完成排列顺序是任务。然后让学生相互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
(2)再播放录音1遍,让学生分别说出正确的排列顺序,供大家核对、更正。
(3) 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模仿对话,然后请模仿好的学生独白,其他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及道具进行表演。
(4)组内进行角色表演。
3.完成B部分练习。
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直接用彩笔画,引导学生在画自己想象的'公园时,把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画到图画中。画完后,组织他们就图与同伴进行交流,由同伴给自己计算说出的句子数量,并让同伴根据数量在自己的花瓣上图色,最后比一比谁的花瓣涂的最多、最美丽。
4.家庭作业。
听录音,用英语讲所学故事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8)
学习任务: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in New York?
I want to show DaMing the present from china.
功 能:询问他人的意愿以及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学程序:
Warmer
l Bring a picture of the UN building to class.
l Show the picture to the studen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say what it is.
l Then, discuss some simple facts about the United Nations
Examples
T: what building is this?
Ss: (make suggestions)
T: this is the UN building?
T: Where is the UN building?
Ss: (make guesses)
T: It is in New York in America.
l Then, erase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oard and ask students questions to see if they can remember the following on the board.
Eat ice cream watch TV visit the UN building
Example
T: do you want to eat ice cream?
S1: Yes, I do.
S2: No, I don’t.
1. Listen, point and find ‘want to’.
l Tell the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books.
l Tell the students that you are going to play the tape and they have to tell you which city and famous building they can gear in the recording.
l Now play the tape a second tim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call out ‘stop’ each time they hear the phrase ‘want to’.
l After that, ask them to read the dialogue and underline examples of the expression ‘want to’.
2. Talk about what you want to do.
l Tell the students that you are going to mime the activities that you like to do.
l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guess the activities.
l Continue with lots of different verbs so that they can revise the verbs.
3. Homework: read the dialogue
板书设计:Unit 1 A visit to the UN
Do you want to eat ice cream?
S1: Yes, I do.
S2: No, I don’t.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9)
Lesson 6 Having Fun Together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掌握并能充分运用词语:watch a movie(the animals), have supper , fly kites ,buy clothes ,play badminton.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能够准确的理解并练习We go to the to.Do you go to the to ? 进行口语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合作、创设情景等途径,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说出并且灵活运用重点句型We / I go to the to.My family likes to go to the to.三、教具准备:
教学卡片、图片 收音机 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Game:“Whisper”.Review“eat drink buy read write play”
3、Practice:
A.What do you like to do? B.I like to.二、New Concepts
(一)We like to have fun together.⒈ 因为这个句式在四年级学过,因此孩子们并不陌生。教师演示句型:We go to the to.让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家庭轮流造句,并做出相应的动作:My family likes to have fun together.We go to the to.⒉ Show the teaching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e / I go to the to.⒊ STUDENT BOOK: L6 N1 Play the tape and the class follows.Hold up the pictures and read after the radio.⒋ DRILL 单词替换练习We / I go to the to.(Plus the action)The teacher can hold up the pictures to prompt students.一条龙练习
(二)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My family likes to go to the to.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Do you go to the to ? 让学生练习回答。Practice in pairs 学生自由结组练习问答
播放录音,充分利用全班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等多种方式,慢慢过渡到背诵。
(三)Let’t chant Play the tape and the class listens.Play the tape again and the class follows.The class chants with their action.三、Class Closing 把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自己选择图片,练习情景表演。如: 表演1:(几个同学在去公园的路上遇见)
A: Hello.Where do you go? B: Hi.We go to the park to fly kites.My family likes to have fun together.A: Have a good time!B:Thanks!„„
六、板书设计:
Lesson 6:Having Fun Together We / I go to the to.Do you go to the to ?
七、练习:
一、选出所给问题的正确答案
()1 What do you like to do ?()2 Is your brother a police officer ?()3 What colour is her hair ?()4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5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to watch animals? A.It’s black.B.Five.C.I like to read books.D.No.He is a doctor.E.Yes , I do.二、对话练习:
A: We / I go to the to.B: Do you go to the to ?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10)
今天我要说的是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ave our planet. 的Lesson 26第二十六课。
一,说教材。
1.教材位置:本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偏后的位置,在内容上是较独立的和实际的,但却具有承上启下,以旧引新的作用,因为本单元后面的课程还要以本课的内容作为借鉴,所以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加学生对环保这一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a.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记住新单词,词组和句型。
b.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掌握本课的练习。
c.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告诉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a.本课的单词和句型。
b.本课的词组及相关练习。
学生情况: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有了相当的知识储备,一部分能力较强,其他同学的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较之前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愿意表达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因此,我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相信他们在本课的学习后会有收获和提高。
二,说教法。
1.谈话法。在复习环节我将采用这个方法,学生看图片互相交流,之中也有师生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情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比较新颖的学习方法,经常使用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提高。互动并得出结论是任务型教学的典型特点。
各种方法的交互使用,可以使课堂富有生气,不单调和枯燥;同时这些方法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积极性,也是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常说,没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不会成为出色的教师。教法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相适应,所以,合理的教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在编、讲故事的环节中,将运用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置将促使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2.调查法。在调查身边同学的浪费情况将采用此方法。学生们将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得出结论。
3.交际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一部分,因此,此学法的设置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教和学的方法不能孤立看待,它们是相互制约的,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明确学生的特点,做到“教者有法,学者得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然后给学生一定的评价。此环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为新课做好铺垫。
2.新授:
(1)以复习环节的最后一张图片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们不应该做一些破坏环境的事情。于是推出本课的图片让学生学习本课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以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句子,为本课后面设置的本课的调查和编故事活动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fun story,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内容,这一活动的设置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大容量,可操作性强,使课堂变得生动、和谐、快速和高效。
3.操练:在此环节使用任务型教学,调查学生学习文具的使用及浪费情况。不但练习了too much和too many,也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次活动,发现问题,补充相关内容,并作出总结。
巩固:
(1)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幅图画及关键词,先让学生看图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出示关键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之后再小组编对话,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教师继续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幅图画,我为学生补充了一个关于“环保公益日”的宣传图,旨在在学生的知识操练和语言运用后,将本课的主题深化。学生将对这个主题更好的理解。
(3)提供本课相关的翻译练习,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吸收。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一定量的词组和句子的书写,为初中乃至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此环节的坚持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其听、说、读、写能力共同提高。
4.课上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为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达到知识梳理的目的。
五.说作业:
1.必做作业:掌握本课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使学生明白本课的重点,同时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2.选做作业:
A.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环保招贴,旨在使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并深化环保需要从我做起的主题。
B.为父母讲述我们学过的fun story。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知道,让学生在家中完成此任务,可以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可以使学生更重视学习,提高自觉性,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成长,学到责任,学会关注社会。
六.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着重在实用、美观、清楚上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通过看板书就能直接且全面的掌握本课的知识。对于各层级的六年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提示,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11)
Unit5
Family and Home
Lesson 25
Jenny’s Family
Lucky Middle School
He Yuan 一. 教材分析
1.单元及课文分析
本单元的日常用语主要围绕“家庭”话题编排。教材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中“询问年龄/职业”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描述家庭成员时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介绍家庭”的情景,通过Free Talk/Song 引导学生学习。2.教学重点
运用What does she do? She is …
talk on the police radio 3.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熟练用英语表达家人职业
二.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⑴掌握词汇:member, son, daughter, drive, policeman, radio,⑵短语及句型: the Smith family,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 talk on the police radio
2.语言技能
通过对所学词汇及短语句型的理解及掌握,学会介绍家庭成员及其职业。
3.情感态度
⑴ 通过歌曲及Free Talk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 采取师友互助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4.学习策略
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形式性评价包含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调控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歌词
四. 教学步骤
Step 1 Leading in(5 minutes)
All of us love our family.Our family is everything.Sing Finger Family together.Then use some pictures to show the new words.New Words member[`membə] n.成员
son [sʌn] n.儿子
daughter[`dɔ:tə] n.女儿
drive [draiv] v.驾驶,用车送n.驱车旅行 policeman [pə`li:smən] n.(男)警察 radio [`reidiəu] n.无线机,收音机
(Read these new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and read them to each other.Then show themselves.)
(设计思路:以歌曲的形式做“热身运动”,使学生们既对教材感兴趣又能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Step 2 Listen(2 minutes)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s.This is Jenny’s ______.Jenny
_____ my friend.She ____ in Canada.Mr.Smith is Jenny’s ______.Mrs.Smith is her _______.She has ________ —Bob and a ______ — Lynn.Listen to this part three times.When students finish this part, they should read their answers.(设计思路: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的练习,第一遍泛听,是对听力材料的全面了解,第二遍精听,是完成填空,第三遍是核对答案)Step 3 Read and Answer(15 minutes)
Show Jenny’s family members.Let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Jenny’s family.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by themselve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ere does Jenny’s family live? • 2.What’s the family name of Jenny? • 3.What does Jenny’s mother do? • 4.What’s Jenny’s brother doing? In this part, students should finish by themselves firstly.After a few minutes, let them discuss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And try to find the language points.(设计思路:阅读文章是对教材的进一步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并进行互相核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了解。)Step 4 Language points(17 minutes)
Show their answers and try to explain the new language points.1.Jenny’s family lives in Canada.in Canada是介词短语, 在句子中作地点状语。
Canada意为 “加拿大”,它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如:This is a map of Canada.这是一张加拿大地图。
2.Jenny’s family name is the Smith.我们是史密斯一家人。
1)the Smith family意为“史密斯一家人”或“史密斯夫妇”,当它作主语
时,其谓语动词应用复数形式。如:
The Smith family are very friendly.史密斯一家人很友善。2)定冠词加上姓氏的复数也可表示
“××一家人”或“××夫妇二人”。
the Smith family也可表达为the Smiths。如:the Brown family = the Browns布朗一家
the Green family = the Greens格林一家 3.She is a bus driver.她是一位公共汽车司机。
a bus driver意为“公共汽车司机”,是一种职业名称。
driver的动词形式为drive,意为“驾驶”。例如:
My English teacher usually drives to school.我的英语老师通常开车去学校
What does sb.do? 询问某人职业或身份, 常用以下句型:
1)What is / are sb.? 如:
─ What’s your father?
你爸爸是干什么的?
─ He is a doctor.他是一名医生。
2)What do / does + sb.+ do? 如:
─ What does she do? 她是干什么的?
─ She is a student.她是一名学生 4.Her brother is talking on the police radio.talk on the police radio
用警用对讲机交谈(设计思路: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回答问题间接解决的,这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学生的补充也是对知识的扩充,有利于更加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Step 5 Exercise(5 minutes)I.翻译下列短语
1.家庭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警用对讲机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幅他的全家福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林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 II.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hat does your brother do?
-My brother is a _________(警察).2.Bob ______(live)in Canada.3.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of ____(he)family.4.My ________(mother)name is Mary Smith.5.Tom is a bus ______(drive).Do this part by themselves.Then discuss the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At last, show their answers.(设计思路:练习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巩固和旧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Step 6 Homework(1 minute)
Draw your family then write the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思路:写关于学生自己的家人更加贴切学生的生活,而且所写的内容就是本课的重点,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五. 教学反思
此次课,我的课题是Jenny’s Family。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活动的设置,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介绍家庭成员及职业,并懂得要爱家人。为了达成此目标,我整节课遵循了由简到繁,由输入到输出的原则,首先通过导入引出关于family这一话题,通过学生与学生共同对话从而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词汇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课文内容的输入过程。其次便是对于课文句式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掌握课文的输出形式。
针对以上的教案所展开的课堂实际教学,亮点和不足同时存在,下面将简要地进行分析。
亮点:(1)编排系统,思路清晰,环节衔接紧密,教学目标清楚。教学过程安排合理,从易到难,便于学生的理解。整节课的基本思路为引入主题-介绍教学目标-词汇的学习-听力训练-常用情感表达的输入-表达句型的操练-主题的升华,即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习惯;(2)教学语言得体,丰富,教姿教态自然,语速适中有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重难点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整节课能灵活地处理和整合教材,有一定的容量,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3)课堂的过渡严谨、自然,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4)整节课互有呼应,在课前提出了教学目标,课后检测课中所学,巩固了学生的知识。(5)教学时间把握相对得当,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友互助。
不足:(1)上课时稍显紧张,出现口语错误。例如Let’s warm-up以及look here.(2)对于出示语言点,应该是先整体理解课文后让学生共同找出新的知识点。我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使得课程的整体性不够严谨。
课已经告一段落,但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感谢英语备课组的同事们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学会了如何很好地去备一堂课,如何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上课,如何合理地安排上课时间,以及如何发挥学生们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了解。
六. 板书设计
Lesson 25 Jenny’s Family
Jenny’s Family Members
Mr.Smith(a worker)
Mrs.Smith(a bus driver)
Bob
Jenny
Lynn(son/a policeman)
(daughter/a student)
(daughter/a student)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篇1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目的: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4、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如何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1、教师小结,图形组合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三、课件演示图形的魔术组合:
1、小结:根据画面的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重叠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将P6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
小体验:将P6的图形重新组合,看谁组合的快,组合的好。
1、运用了哪些基本形或是不规则的形体。
1、运用了生活中哪些图形或是生活用具。
2、根据图形或用具,还可以怎样巧妙的组合?还可以联想成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三、学生作业: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2、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