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鄂教四年级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6 鄂教四年级教案 鄂教四年级

鄂教四年级教案五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鄂教四年级教案五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链接语,自学课文,找到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放声读一读,简单谈体会,读出理解。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3】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居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在( )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 )画下来。

(4)任选一题做:

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从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抄下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 。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链接语,自学课文,找到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放声读一读,简单谈体会,读出理解。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按照从小到大的归属关系排列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2、积累带动物的成语及格言、警句,能背诵名言,并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3、通过读短文,明白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

4、通过读句子,发现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并知道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积累成语、格言、理解其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的名言、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有关动物的知识,而且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园四,继续感受学词学句的快乐。

二、学习读一读。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自幼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词要连读,词与词要有停顿。

2、指名读。

3、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4、这两组词语都是有规律的,他们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老师这里还有几组词语,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学生动手排列,思考为什么这样排。)

5、顺序齐读词语。

三、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在我们的语文中,有些词语可有趣了,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自己读,读准字音,词儿读连贯。

2、指名读。

3、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分四人小组说,可以用动作表达。

5、指名说。

6、试一试读好词语,自己练读。

7、师生对读。

8、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告诉大家。

四、学习探究欲发现。

1、这里的两个句子课文中学过,边读边想,注意带电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2、带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用上他们可以使句子更有条理。一起读句子。

3、这里有两组图,说图意,别忘了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小组交流说话,用上时间的词语。指名说。

第二课时

一、学习格言警句

1、有些句子会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会背,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大家仔细听,听她读得怎么样。(适时评价)

3、这几句格言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4、指名背。

5、大家一起背。

6、格言对对碰。男生女生各说一句,看谁说得多。(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7、抄写格言,写正确、整洁。

8、学生抄写。

9、评价抄写情况。

二、学习短文《墙上的解剖图》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思考:这篇短文讲的什么?

3、小组讨论: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5、齐读短文。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有趣的句子,懂得了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会学习真快乐!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液晶电视电视家用电器电器

桃树果树树植物

第一课时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

3、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教学重点:说清楚游戏怎样做,怎样有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游戏

1、师带学生做我说你做的游戏。

2、这个游戏可不可以一个人自己玩呢?(请生试着自已说自已做,然后谈感受)

3、老师小结:做游戏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才能玩,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做游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上朋友。老师能和你们做朋友吗?(握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说游戏,好不好?

二、大家一起做游戏。

1、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叫贴鼻子。(介绍玩法,而后组织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都笑得好开心,你觉得刚才玩游戏的时候,谁最有趣?

(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听、玩和自己的观察,感受游戏的是怎样玩和怎样有趣的,为后面的说作铺垫。)

三、分享快乐说游戏。

1、快乐要和别人一块分享,今天晚上你回到家里,就把这个有趣的游戏说给妈妈听,好不好?想想,你要告诉妈妈,你们今天做过的游戏怎样好玩,怎样有趣,那该怎么说呢?

2、师生扮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表演,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反馈纠正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3、师生共同小结:①先介绍是什么游戏②再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③最后讲讲玩的时候怎么有趣,为什么大家会哈哈大笑。

四、合作交流学游戏。

1、你们还玩过什么游戏呢?

2、呵,你们会玩的游戏可真多!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吧。现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玩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先在小组里说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听,大家呢,要认真地听,看看谁说的游戏最有趣,你们就选他作你们小组的代表,待会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3、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玩,怎么有趣。

4、推选代表把组内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同学。(师:发言的同学说完之后,你如果还是没弄清楚游戏是怎么玩的,你可以继续问他。)

5、小朋友,会玩也是一种本领哟。今天同学们介绍的游戏你都会玩了吗?如果还有你很想玩又还不会玩的游戏,快找他问一问吧。(下位自由交流)

五、儿歌升华乐游戏。

1、做游戏,真有趣。游戏给我们还来了快乐,游戏使小伙伴更加亲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块做游戏,说游戏,非常地快乐。就让我送一首儿歌给大家作为礼物吧。要不要?请大家注意听,这样才能收下我的礼物哟。

2、师诵儿歌:

做游戏,真有趣,大家一起多开心。

小伙伴,快快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你笑,他叫!好朋友们哈哈笑!

哈哈!

3、指名读。齐读。

4、看来,我的礼物同学们都收下了。谢谢大家。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秋天的落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又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指导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课前准备:课件,树叶

教学时间:2课时

指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巧作铺垫。

师:美丽的秋天,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文学家把最美的语言献给秋天,谁愿意朗诵一下那优美的诗句?

师: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实物,揭示方法。

师:秋天是美的,秋天的落叶就更美了(板书课题)。正是这些树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课前你们收集了落叶,拿出你最喜爱的树叶,把它的形状、色彩、特点介绍一下。(板书:形状、色彩、特点摸摸、闻闻)生举起树叶介绍

师:观察树叶不仅看看,摸摸,闻闻,还可以其他树叶比较比较。互相再交流交流。

生纷纷观察起来并互相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这片树叶细细长长的,像一把箭。这片树叶很漂亮,像古时宫女用的扇子。)

三、激发想象,引导联想。

师:刚才说的是一片树叶。现在把采集的树叶全都拿出来,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师: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自己收集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落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放图片)看了图片,有新的感受吗?

师: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秋天的落叶。

四、例文引路,探究写法。

请拿出《我爱秋天的落叶》(课件出示),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生认真读范文。师:交流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秋天的树叶?(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方法。)

师:找找具体的句子说说。几生读范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师:还有哪些方法?(联想的方法。读范文中的句子)

师:联想在文中非常重要,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比如:由一片树叶,联想到漫山遍野的景象。说说你联想到什么?(看到一大片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火焰。看到眼前金黄的树叶,我联想到漂亮的花地毯。)

师:同学们还可以联想得更多。让我们把你观察到的、联想到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顺序。看范文,写落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形状、颜色、叶脉络、叶边缘、摸的感觉,闻的味道)

师:所以写时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对照板书小结)

请选择一两种树叶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去,但一定要注意准确。

五、当堂习作,巡视指导。

1、生动手写作

2、师巡视指导

六、及时评改,培养能力。老师选几位学生的作文当堂师生评改

板书设计:

落叶

形状颜色感觉(摸、闻)联想

课后记:

范文:

我爱秋天的落叶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杨树、柳树、梧桐树的叶子变得像金子一样黄了,枫树、香樟、柿树的叶子变得像火一样红了。一片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像一群群飞舞的彩蝶。只有柏树和冬青树还是那么绿。

我轻轻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随手捡起一片香樟落叶,椭圆的叶片上洋红的底儿泛着淡青色的光彩,色调是那样自然和谐。叶面上脉络清晰,有条有序,宛如整齐的图案。叶边的锯齿像无数个人字,十分有规则而又别致。我仔细闻闻,一股细细的清香悠悠地飘进我的鼻孔。啊,怪不得叫香樟呢!再捡一片梧桐树叶,捏住它细细的柄,小手似的的叶片金灿灿的,我禁不住摸一摸,可不怎么光滑哟!抬眼望去,不禁想起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多美的落叶!

啊!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地上。小虫哼唷哼唷,把树叶拖过来,盖成了一座小小的屋子。小虫说:你们看呀,我的屋子多漂亮,黄黄的屋顶,绿绿的墙,红红的地毯,住在里面既不怕风,又不怕雨,多舒服呀!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河沟里。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该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于是小蚂蚁一大早起来,到树林里去找过冬的粮食。小蚂蚁来到一条小河沟边,过不去,怎么办?忽然看见沟边飘着一片黄叶,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想,我有办法了,于是它哼唷哼唷地爬到小叶上,把树叶当成一只小船,划过了小沟,它就到树林里找粮食去了。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树叶当成了小伞。小鱼说:大家来呀,都来看呀,我的花雨伞多漂亮啊!它为我们遮雨挡风呢。我还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飞来了。小燕子对妈妈说:妈妈,妈妈,黄鹂阿姨、大雁伯伯给我们来短信了,叫我们去南方过冬。多可爱的落叶!

脚踩在软软的落叶上,我浮想联翩:落叶是秋天的顽童呢!每当凉爽的秋风送来秋的信息,落叶就毫不犹豫地、陆续地挣脱母亲的怀抱,在湛蓝的天空衬映下,欢乐的奔跑着,飞舞着,它使一切的庄稼都丰收了,它看望了红通通的高梁,问候了金灿灿的大玉米,祝贺了绿油油的大白菜。五彩缤纷的原野里,到处都有它留下的足迹。落叶看到眼里,喜在心里,把丰收的喜悦告诉人们。

落叶是懂事的孩子呢!没有花朵的艳丽芬芳,但它在春天里,在树枝上发芽和长大的时候,是为大树吸收阳光、雨露的勇士,哪怕一片叶子只能吸收一点点养分。秋天,落叶为了大树更好地生长,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料,不给母亲添麻烦,从树枝上脱落下来,悄悄地飘落在养育它的土壤之中,化作新的养分去滋补母亲的身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多么可敬的落叶!

我爱秋天的落叶。

综合性学习:书本中的动物

活动目标:研究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哪几种动物出现的较多,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与自己的结论和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重点: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准备:读书,写下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想法。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过程:首先读书,研究书中出现较多的动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接着写下研究结果,最后与同学交流,比较结论与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交流书本中的动物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在众多的故事书中,比如《丑小鸭》、《狼和小羊》、《舒克和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动物朋友。哪几种动物出现较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报告拿出来与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组交流。

1、分组交流,哪几种动物出现最多?我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动物是谁?为什么?

由组长填表格或者写下结果。

2、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并选定代表准备全班发言。

3、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断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汇报成果。

1、动物名称及自己对他的印象。

2、喜欢或讨厌及原因。

3、故事片断表演。

四、教师小结:

童话故事是同学们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他们明确的代表了我们内心评判善恶美丑的标准。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别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愿大家多读书。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幼儿教师教育网根据您的需求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我们期待大家能够多多阅读收藏分享我们的内容!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1

四年级语文赛课教案

课题:《复习单元五》

校:马屯小学

赛课人:王雪荣

第五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把“读读写写”中词语听写正确。

2、通过复习,能把“读读记记”中词语读准确并记住。

3、通过复习,能说出本单元的收获和体会,明白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能够更加珍爱生命。学习过程

一、揭题、板题:

1、揭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完了,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比一比谁记得牢固,积累的多,收获的丰富。

2、板题:复习单元五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复习词语

(一)会写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园地五,看前面的词语盘点。出示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读写写”里面的词语,边读边记忆这些词语。(5分钟后听写)

2、学生自由读记。

3、检测:听写词语,可以抽其中的一部分听写。

4、同桌互改。

5、纠错:全对的同学复习“读读写写”,出现错误的订正后同桌批改

并记忆。

6、老师对学生易错的词语进行强调、分析,加深印象。

(二)会认词语

1、师:你们真是记忆小能手,我们来看“读读写写”里面的词语,看谁表现的最棒。出示自学指导

(二)请同学们练读“读读记记”里的词语,比谁读的准确。(3分钟后比赛)

2、学生自己读“读读记记”里的词语。

3、指名读,及时纠正错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

6、不同形式的赛读。

三、复习课文,交流体会 出示自学指导

(三)请同学们自由来读第17至20课课文,来谈谈你们的体会。(6分钟后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

3、回忆课文填空。

①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 世界。这句话出自课文,作者是,文中的主人翁 让他明白 的这个道理。

②《生命 生命》作者是,这一课通过、、三个事例让我们明白: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可以让 体现出。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决不让它,使自己活的更加。

③《花的勇气》讲的是发生在四月的,看花时心理从“失望”、()到“惊奇”、,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

四、小结

生命的意义何在?听听雷锋怎样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2

教学内容:50、51

教学目标:

1、利用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教学重点: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类规律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认识了找规律,谁来说说具体的是怎样的规律?

排成一线和围成一圈的,有什么不同?

二、以生为例,认识规律:

1、请一列学生起立,估计一下,第一个同学和第二个同学之间大约相隔多少?

那这列同学一共有多长?

随学生回答,板书:6个同学5米

问:为什么会只有5米的呢?

(可能一:数一数。

可能二:以最后一生为例,每个学生前面都有一个间隔,但最前一个同学前面没有间隔,所以少了1,只有5米)

2、画一画: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把每位学生想成是一个点,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间隔想成是段:

在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前面的都和对应,但最后的一个没有对应,所以就少了一个

3、比一比:

昨天的找规律是两样物体的间隔,今天的却只有1个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4、如果还是像这样地排,要排成的队伍是10米,需要几个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需要11个同学。把同学看成点,点比段多1)

5、是不是同学数都会比间隔数多1呢?我们知道,这教室的宽是6米,也每隔1米站1个,但两边靠墙不要站(老师举例,自己站在墙一米外)。想一想,象这样的排列的,需要几个同学?为什么?

(需要5个。)

画出该情况的示意图:

6、比较两张图,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的地方?

(只要是排在外面的,不管是点还是段,都会多1)

指出: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具体的情况

三、学习例题:

1、看图,读信息。

分别算一算:(1)林荫道长多少米?

(2)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2、试一试

(1)如果有10只兔子像这样排成一排做操,兔子的队伍长多少米?

(2)从林荫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第2题容易出错,要多花点时间交流。)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

重点比较: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2、林庄小学准备在长80米的跑道一边和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四周植树

读题后,猜想:边长20米即周长80米,一个一线的80米,一个是一圈的80米,同样的80米,同样的间隔,最后植树的棵数一样多吗?

讨论一个植树方案,说说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在数学方面,其中哪个信息是最重要的?

讨论合适的间距。(比如:1米太挤了。3米的话,计算有余数,不方便。可以选择2米、4米、5米都比较的合适。)

分组选择某一间隔,算一算两种形状各需要种多少棵树?

交流:比如说间隔2米

(1)802=40(棵),40+1=41(棵)

(2)202=10(棵),114-4=40(棵)

通过画图,理解为什么要-4?

比较两种结果,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课前思考:

本课的例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解决问题.着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7棵树只算6个3米为什么5只兔子只算4个2米将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对规律的体验上来.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充分考虑做操和摆放花盆的实际情况。

练习中,除了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外还需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本课重在让学生通过昨天学习的新的规律来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从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比我想像中的要大,正确率不高。许多学生还是不能活学活用新学得规律,弄不清什么是中间的东西,什么是两边的东西。因此,和周老师、邵老师商量后,打算下星期再加一节练习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图,让学生在填空中复习巩固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然后借助直观的教学光盘,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分析树与间隔、小兔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掌握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科书上的开放题我觉得太开放了,学生对树的种类并不关心,也并不懂这方面的知识,这些问题也与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大。我在教学时,索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计算需要多少棵数等问题了。

由于时间较紧迫,学生的研究方案不够全面,个别小组没有完成,下节课用点时间重点讨论。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利用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解决间隔排列的物体的一些实际问题,和邵老师有相同的感觉,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似乎比较熟练,但是离开了具体的情景,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似乎一落千丈,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也不够全面和具体.例如:植树的问题:两端都种树,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学生在审题和解答时都比较马虎和迷糊.

书本上练习植树问题,开放的程度也太高了,学生考虑问题根本没有那么全面,既要考虑种树的种类,又要考虑间隔多少米适当,还要考虑两端怎么种的问题等等.尤其是在正方形的边上种树,似乎超出了一般同学的能力范围,总之本单元的内容看似不多只有两个课时,但学生掌握的程度是不容乐观的.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3

练习目标:

1、继续检测学生除数是两位数、一位数除法等的口算,以及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能否根据具体的情景、画面,找出一般的规律,发现间隔排列的物体,若两端的物体相同,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数量少一。

3、检测学生在离开具体情景或画面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内容:

一、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比一比,算一算。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填空:共六题,前四题均是根据具体的情景和图画让学生比较直观的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直接填写,然后进行发散开来,让学生进行想象迁移。最后两体填空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学生排队和上楼梯问题。

四、选择:共四题,与前面的填空相比要难一些,学生完全要靠自己的想象和对题意的理解。

五、解决问题

1、从一条线段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厘米画一个点,一共画了10个点。这条线段全长多少厘米?

2、有一根钢管,要锯成16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一共要多少分?

3、两棵大树相距20米,要在这两棵大树之间每隔4米栽一棵月季花,一共要栽多少棵月季花?

4、小英每天放学回家一共要爬78级台阶。

(1)如果她家住的楼房每两层之间都有13级台阶,你知道她家住几楼吗?

(2)小英从家往下走52级台阶到好朋友小红家去玩,你知道小红家住几楼/

5、学校有三块不同形状的草坪。要在爱每块草坪的四周边线上每隔2米放一盆花,你知道每块草坪四周各要放多少盆花吗?(图略)

考前思考:

1:这一单元我感觉学生学的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间隔中的谁在两头,谁在中间学生无法搞清;摆花时:什么时候摆两头该怎样考虑,摆一头怎样考虑,两头都不摆又是怎样考虑的。学生想不周到。

2:一一间隔扩展到求间隔中的长度,学生对一直排列的和一圈围起来的很难区分;

3:总体感觉缺少生活经验,很多的事例不够了解,缺少想象。不理解的同学好想很难教会。

一、整体情况

这次的检测好的学生满分,差的同学不及格。好的同学是学奥数的。因此出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四5班有2人不合格,四1班有3人不合格。5班有18人优秀,五人满分,1班只有3人优秀大部分学生都在70---80之间。两个班级的差距太大了。

二、情况分析

1、口算、四则混合运算、填空错误比较少。

2、选择题中,学生对花的摆放方法还是不太明白,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意思。还有选择题的第4小题,考虑不够全面,要算两面。大多数只算了一面。

3、上下楼梯的习题已出现过好几次,但这次的练习有所区别,要让学生在上楼以后再往下走,再计算楼层,很多学生不明白题目的意思了。

4、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上放花,学生对这样的练习与以前出现过的角上(顶点)上的重复计算题混淆了。而且不会画图,个别学生画的不够标准。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在后面的学习中加强对这单元内容的复习。

2、让学生学习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

3、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辅导。

四、学生订正前,要抽空讲一下,学生订正后,教师第二次批改。

一、整体情况

本次单元练习学生两极分化严重。3班有7人优秀,3人不及格;4班有7人优秀,3人不及格。大部分学生都在七八十分左右,成绩相对好的同学大多在学奥数。

二、情况分析

1、楼梯问题两个班都有许多学生错了,原因之一是自己在新授课时并未提到楼梯问题,而且本次练习有一题还要让学生在上楼以后再往下走,再计算楼层,大多数学生连题目都看不不明白。

2、口算、四则混合运算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计算正确率不高。

3、4道选择题中,学生对于两端放,两端不放,只放一端,这样的放花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很多学生会错。

4、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上放花,学生计算正确了,但不会画图,个别学生画的不够标准。

三、改进措施

1、一方面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防止学生因有进步而自我满足,产生骄傲情绪。

2、利用自习适当补充计算习题,提高计算能力。

3、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掉队。

一、基本情况:

本次单元练习情况十分不理想,正如上述两位老师所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满分的学生有5位,但是不合格的学生也有六七位,而且分数很低,绝大多数学生分数在80分左右.

二、情况分析:

1、本次练习的口算题学生正确率较高,混合运算部分学生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也比较细心,所以正确率也较高。

2、填空部分,前几个有具体的情景,画面为基础,学生看图解答填空,正确率较高。但是最后两题填空情况也不是很好。

3、选择题都是有关植树问题的类型,学生对于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的区别基本能懂,但在审题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是路的两边学生看成是一边。

4、解决问题:离开了具体的情景,学生单纯地读题,头脑中没有具体的图象,理解题目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学生多数在这部分出现问题。

三、改进措施:

1、从源头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弄清学生错误原因并及时补救。

2、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让一些还没有掌握解题方法的学生尽快弄懂。

3、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争取不让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出现盲点。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2、在估算180÷56这个算式时,可以先把56看作(),可以商()。

3、△÷23=36……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

4、△÷=58……17这道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当除数最小时,△=()。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当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位。

6、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写出商与792÷24=33相同的两个算式:()÷()或()÷()。

7、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二、口算:

180÷30=2400÷40=3600÷900=

143÷70≈123÷42≈408÷50≈

三、笔算:(带的要求验算)

92÷30140÷30=370÷50=

340÷80=140÷26=200÷25=

576÷18=930÷31=316÷53=

三、列式计算:

1、205的`7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560连续减去几个14结果为0?

4、884是34的多少倍?

5、3个70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红星鸡场星期一收160千克鸡蛋,18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2、王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还剩60元。每袋化肥多少元?

3、张爷爷买3只小兔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8只这样的小兔,需要准备多少钱?

4、我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元?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5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文7篇。背诵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2、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6次。

3、继续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

4、学习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25.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能朗读全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武松打虎最精彩的一幕。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武松打虎最精彩的一幕。教学难点:

引起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谁知道《水浒》这本书?这本书谁写的?你知道书中有哪些人物?

2、今天,我们来学习《水浒》中的英雄人物武松打虎这个故事。

3、出示课题:31.武松打虎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酒倌 啧啧称道 解释 气势威武 怠慢 醉醺醺 毫不在乎 告示

2、预习检查:个人抽读

3、集体朗读

4、理解词语

三、深入学习,读懂课文。

1、集体朗读: 要求:(1)文章分几个部分?(2)武松打虎的动作、神态。(3)老虎的动作、神态。

2、小组交流

四、听录音,加强语气训练。

五、复述课文:

1、喝酒壮胆

2、醉打老虎

六、教师总结,课外拓展。

1、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寻找古代英雄故事(《水浒》英雄故事)。

3、课外交流故事。

教学随笔:

26.陶行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2、在课文的语言环境里理解“大汗淋漓”、“寒风刺骨”的意思。

3、能选用“聪明过人、家境贫寒、栋梁之材”等词语介绍陶行知。

4、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复述课文。

5、收集一个关于刻苦学习,尊敬师长的故事。教学重点:

在课文的语言环境里理解“大汗淋漓”、“寒风刺骨”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困难总是向意志坚强的人低头。希望小朋友以陶行知为榜样,努力学习,今后成为有用人才。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老师讲述陶行知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陶行知小时候的故事。

二、介绍陶行知其人。

1、老师介绍陶行知的生平。(介绍材料略)

2、听完了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顺。

2、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读懂课文,练习说话。话题: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尽量采用课文中的词汇)

1、说说陶行知的家境。

2、说说陶行知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具体的事例。

3、说说父亲、大人、老师对陶行知的态度,为什么?

五、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后,请你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陶行知。

(可以用上“聪明过人、家境贫寒、栋梁之材”等词语。)

2、你可以向陶行知学习什么?

六、课外拓展。

收集材料,说一个刻苦学习,尊敬师长的故事。

教学随笔:

27.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4、学习精卫鸟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文言文是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教师领读,读出语感,有利理解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精卫鸟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介绍《山海经》,请小朋友看注释。

4、今天要学习的不是白话文,而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

二、朗读课文

1、老师列出几个学生没有学过的字,老师帮助学生正音。鸠(jiū)枳(zhì)喙(huì)溺(nì)堙(yīn)

2、老师朗读课文,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3、本文共四句,学生在小组里分句朗读,把课文读熟。

三、解释课文

1、先一句一句地翻译。

第一句:介绍精卫鸟居住的地方。

第二句:介绍精卫鸟的形状、色彩和叫声。第三句:写炎帝之女叫女娲化作精卫鸟的原因。第四句:主要写精卫鸟填海之事。

2、然后在把全文连起来翻译。

3、用自己的话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

1、翻译完了课文后,让学生再来朗读。

2、请学生说一说学了《精卫填海》的感想

语言的精练 想象的夸张 叙述的直接 节奏的明快

五、课外拓展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中的一个故事,《山海经》中的小故事很多,老师海选另一个小故事请大家回家读一读.教学随笔:

28.跳水(A)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会用“风平浪静”造句。

3、能根据要求思考问题。

4、能把故事最惊险的部分告诉老师和同学。

5、学习船长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品质。教学重点:

能把故事最惊险的部分告诉老师和同学。教学难点:

进行拓展性说话。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谁能讲讲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

2、这个故事反映了阿基米德怎样的品质。

3、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人物。出示课题:34.跳水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环游世界 风平浪静 放肆 桅杆 龇牙咧嘴 瞄准

2、检查预习:个人抽读、集体整音 3理解词意:

完成造句:风平浪静

三、深入学习,读懂课文。

1、集体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语气连贯。(2)有感情朗读。

2、出示思考题:

(1)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桅杆横木?(2)水手和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具体表现在哪里?(3)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4)孩子最后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

(5)40秒时间长吗?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3、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4、按要求复述课文

四、教师总结,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船长的品质。

2、寻找急中生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8、跳水(B)

一、导入

1、出示奥运跳水图,老师讲述:我们都看过跳水比赛,都情不自禁地为运动员那精彩紧张的表演而喝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跳水),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它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谁来介绍。

2、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3、过渡: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虽不是体育比赛中的跳水,但更扣人心弦,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说说你听了课文后的感受。(生:紧张、惊险)

三、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你觉得课文中哪一小节最惊险、最紧张?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1)孩子气极了??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A、出示图片,生感受当时孩子的危险处境。B、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孩子的处境? C、指导读,小结板书:追上横木(2)第六小节

A、为什么船长要向孩子发出这个命令?(孩子跳水)B、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从而理解船长为什么对孩子发出这样的命令。C、指导朗读(3)出示第七节

A、说说若你是当时的目击者,你会怎么想?

B、感受40秒的漫长等待,说说自己的心情,从而理解为什么觉得40秒的时间太长。

3、齐读5~7节,体会紧张惊险。

师边板书边过渡:这样一个紧张惊险的故事又是怎样引起的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的呢?

4、生读1~4小节,5、师生一起完成板书。

6、简要复述课文,出示:

在一次环球旅行中,船长的儿子因为()爬到了(),情况(),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船长(),孩子()。

四、说话训练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出示:我想对(船长、孩子、水手)说??;

我懂得了??

五、布置作业

教师介绍《哈尔威船长》一文,请你比较一下哈尔威船长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的船长,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

34、跳水

(紧张、惊险)

起因 水手——(取乐)——猴子 猴子放肆

发展 猴子——(逗)——孩子 孩子生气

高潮 孩子——(追)——猴子 追上横木 结局 船长——(逼)——孩子 孩子跳水

教学随笔:

29.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

3、能根据提纲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4、能用“不计其数”说话。积累课文成语六个。

5、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教学重点:

根据提纲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述三国时期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2、出示课题:36.赤壁之战

3、认识词语:

调兵谴将 隔江相对 铁索 自不量力 波浪滔天 隐隐约约 定睛一看 防备 不计其数 丢盔弃甲

4、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不计其数”,指导造句。

二、阅读理解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纲把各小节归入提纲内。

2、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评定。

3、朗读课外

(1)根据提纲个人、小组、男、女生读。(2)集体朗读

三、练习巩固:

1、东吴周瑜战胜曹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3、积累课内六个词语。

1、课后拓展

2、曹操大败后,对这次战争有什么想法? 或者说曹操如何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3、寻找你有兴趣的三国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随笔:

37.律师林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朗读林肯辩护词中的精彩部分。教学重点:

理解案件及事情的严重性。教学难点:

通过这件事让学生懂得是知识拯救了被告。教学准备: 图片(林肯)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林肯):谁知道他是谁?

2、谁知道林肯的有关事情?

3、师述林肯生平。

4、出示课题:37.律师林肯

5、认识词语:

律师 诬告 图财害命 有口难辩 案卷 蒙冤受屈 质问 静寂 骚动

(1)预习检查:个人抽读(2)集体整音(3)理解词语

二、阅读理解:

1、朗读课文,说出大概意思。

2、重点分角色朗读,体会林肯辩护词的精彩部分。

3、通过朗读,你感受到林肯是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林肯的辩护词。

2、分角色来表演法庭上的那幕戏。

四、课外拓展

你知道还有那些精彩的辩护案件?(包括:电视、电影、及中外故事)

教学随笔:

综合练习5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声调的变化。

2、能对本单元的任务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3、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能阅读短文《长不大的红杉树》,并完成练习。

5、学着给人物写小传。

6、熟记名言3句。

7、能用钢笔在横线上抄写句子。教学重点:

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教学难点: 能用钢笔在横线上抄写句子。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拼拼读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1、出示词语及拼音

2、根据拼音朗读。

3、发现“一”字声调的变化。

二、出示本单元人物名单

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答案不是唯一

三、照样子,写句子。

要求:

1、读例句,寻要求。

2、分析例句(句子中部分词汇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搭配要正确,整句要有连贯性。

四、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带点字的意思。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齐读短文。

4、说说红杉树长不大的原因。

五、语言实践活动。

要求:介绍人物要写清人物的姓名、年龄、称谓、主要的性格特征。

1、介绍自己

2、介绍父母

3、介绍同学

六、熟记名言,说说意思。

七、写字训练

要求:

1、句子较长时,一行写不下,转行时应顶格写。

2、字与字之间距离要一致。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p48-49

教学目标:

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

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

3、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并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并发现规律。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各种磁片。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老师做完一组动作,你们跟着学做好吗?

老师马上示范了第一个动作:拍一下手,跺一次脚,重复做了三次。

能跟我做吗?生学。

老师接着示范第二个动作:拍一下左肩,拍一下右肩,拍两下手,重复做了三次。生学。

小朋友们都学得这么快,这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规律。(像这样每个动作之间是有联系,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

我们的小朋友真是聪明,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老师的动作都是有规律的。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看,这里有一些磁片,你能把他们排成有规律的一行吗?(4个和3个)提问不同摆法。

ABBABBA

BABABAB

这2行的规律一样吗?各是怎样的呢?

BABABAB按照这种规律接下来会摆什么?

谁能按照BABABABA这种规律也来摆一摆。(提供每种4个磁片)CDCDCDCD

如果用0和1两个数字也能写成这样的一行吗?01010101

这3行有什么共同规律?

揭示:我们把这样一个隔一个排列的,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这一行的两种物体能说一一间隔排列吗?(ABBABBA)为什么?

2、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小兔乐园去看看吧!

3、看看图上有什么?

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兔子和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

4、数一数每种物体各有多少个?(板书:数字)

5、看了这些数字,你肯定有话要说吧!(板书:个数不等)

6、回看前面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3行,数数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板书:个数相等)

7、为什么同样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有的个数相等,有的个数不等,什么情况下个数会不等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

追问:在个数不等时是谁比谁多?多几个?

8、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小组的想法,发现他们都认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也就是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小兔子乐园里找到了这样的规律啊!

板书课题:找规律

9、我们再来看看这一一间隔排列的3组,(前面出示的)符合小兔乐园里发现的规律吗?为什么?数数看,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的个数是怎么样的?

要让此图形排列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该怎么办呢?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使两端怎么样就可以了?(板书:两端相同)

ABBABBA这一组的两端是相同的,两端的A是比B多一个吗?为什么?

10、所以只有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11、是不是只要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它们的数量就一定有这样的规律呢?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完成书上试一试;

小组或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展示。

小结规律。同桌互说。

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知道吗?如果把刚才用来验证的圆片等换作一些漂亮的东西,那你们可就能美化生活了。

出示图片,老师边介绍边带学生逐个欣赏黄色和黑色方块连起来的手链、红白相间的烛台、一一间隔排列的圆柏和棕树。

2、你也能就在我们身边找到有这种现象的吗?

3、提供图片,学生自己欣赏体会校外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谈话: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图)

请生口答并说明想法。

2、看来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5个8相加,要几个加号?

(出示一根粉笔。)

(2)把这根粉笔折成两段,要折几次?三段呢?

(3)如果折五次,你觉得能折成几段?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决方法。

(4)下面我们来个智力抢答,知道就说,不用举手。

①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锯几次?

②一根木料锯了6次,锯成几段?

③一条河的一边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④圆形池塘一周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a、是7棵还是8棵呢?请你想一种方法证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开始讨论。组织交流)

b、为什么不少一个呢?

c、像这样围成一圈的,和两端不一样的情况是相同的,两种物体的个数怎样?(一样多)

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看来,这节课大家的收获不少吗!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听《找规律》一课有感

邵老师的《找规律》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顺畅,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从课前游戏,情景创设到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延伸规律环环相扣,教学层次清晰但又不留痕迹。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睿智,教学目标明确。

导入: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接着让学生上黑板模仿老师的样子摆一摆,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规律也是不同的,进而导入新课。探索规律:老师给予学生的时间是充裕的,在媒体出示小兔乐园图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发现手帕、夹子,小兔、蘑菇,树桩、篱笆之间规律,老师加以适当引导,总结规律。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验证、寻找、运用规律:练习的设计老师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事物去发掘,手链、烛台上的蜡烛、花坛中的树木、加法算式中加号和数字,粉笔等等,看似信手拈来,而学生却倍感亲切,兴趣倍增。从中也不难发现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独到。

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教与学,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知不觉就匆匆过去了。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不断反思,感受颇多。

1、重点突出学生的探索经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出发,引出概念、初探规律,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数一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主动探索规律。在试一试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自由摆小棒和圆片,结果花样百出,但发现的规律是必然的,由此也验证了规律的普遍性。在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出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关系规律时,让学生体会可以添上一个或拿掉一个都能变成小兔乐园的规律,这样两端物体不同个数相同。总之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了困惑,享受了成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感悟了数学的价值。

2、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现实生活是数学源泉的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上不仅呈现了例题中的童话场景、想想做做中的现实场景,还呈现了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际的生活场景。如:手掌、斑马线、红白相间的烛台、黑黄相间的手链、一一间隔的门、窗、公园盆景的摆放、公园建筑、学校花坛等等。通过这些生活情景和现象的再现,学生倍感亲切,乐意探索数学规律,同时也能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3、增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以及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节课采取了生活导入的方法。如:跟我学的游戏揭示生活中处处有规律;用磁片排一排、摆一摆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初步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时,再现了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际的生活场景。

当然,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的放,不够彻底,教师还有点儿不放心,应让众多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规律,只要意思说对了就行。看来还要培养学生说数学的本领。在实际应用规律时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够,回答问题涉及学生的面不够广。

课前思考:

本节课邵老师在教研活动上已经上过,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借鉴。

(1)运用游戏、摆画片导入揭示摆放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有找到规律,按照规律才能做得又快有对。

(2)新授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小兔乐园图,观察手帕、夹子;小兔、蘑菇;树桩、蘑菇排列规律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两件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隔着的物体多一个。再通过试一试进行巩固。

(3)练习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仅说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要说出思考过程。

教后反思:

这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十分活跃,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想,这应该是我在课堂教学时,始终牢牢的抓住让学生在找规律的游戏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开始,让学生从寻找手指数和空挡数简单的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接下来在认识美国国旗的游戏中,解决了什么是间隔排列?是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分解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了寻找和小兔子一起玩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看课文提供的挂图时,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要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再次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及个数关系的探究过程后,组织学生创造类似的规律。课本上安排的是摆小棒和小圆片,因为这学期学生没有这样的学具,我索性安排学生根据规律自由创造。从而让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

课后反思:

运用同样的教案,提问相同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如此不同,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学生中竟每哦于人能够发现图中的一些规律,启发三四遍才算像挤牙膏似的说出零散的不成句的规律。可悲!

在练习中,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副副画面也只有少数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而多数同学显得比较漠然,真让人着急!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二单元:珍贵的亲情和友情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无论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炊烟》《赏花》,还是深沉博大、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亦或是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还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关照,“人间真情”是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真情的温暖、幸福。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主旋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炊、履、洛、攒、汁、”等4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炊、索、废、殊、汁”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学会写书信这种有固定格式的习作。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学会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2、通过品读、默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无处不在的真情,感受真情的温暖。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时设置:

6《炊烟》„„„„„„„„„„„ 2课时 7《赏花》„„„„„„„„„„„ 2课时 8﹡《地震中的父与子》„„„„„ 2课时 9《新年礼物》„„„„„„„„„ 2课时 10《古井》„„„„„„„„„„„2课时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2课时 综合学习二„„„„„„„„„„„1课时 口语交际《我看课外“兴趣班”》„1课时 我的小笔头„„„„„„„„ „„3课时 炊烟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十一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 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知识与技能: 1.知识教学: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淳朴品质的由衷赞美。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淳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畅谈爱心 1.课件播放:《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2.学生畅所欲言。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亲情。1.自由读课文。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课件展示)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真情。

1.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孩子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回答。2.默读课文,体会真情。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课件相机出示相关的重点语句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 ” —— 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 ——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5)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

女主人是()的人。男主人是()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三、感受“炊烟”,升华浓浓真情。

1.感悟最后一段,体会“我”对这份关爱的感动与留恋。(课件出示:最后一段)2.自悟真情。(课件出示:填空)

“再也没有机会来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着的炊烟„„” 美丽的炊烟、轻轻飘荡的炊烟让我难忘,“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还有()。3.感情诵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学法,体会写作方法。

1.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是怎样读懂人物的? 2.体会写作方法:(课件展示)

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第二课时

一、自拟文题,感悟真情。

1.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2.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3.学生谈感受。4.教师归纳:(课件出示)

“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是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时冒起炊烟;告别时回头在望见炊烟。袅袅的炊烟使作者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使文章充满诗意。

二、再现生活,懂得给予关爱。

1.人间处处真情在:课件出示关爱行动的视频 2.谈体会:情感升华。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三、拓展延伸,让真情永驻。1.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7 赏花 教材分析: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章按照叙述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这次郊游的特殊组成人员。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文章结尾)。介绍车上的气氛由沉闷到活跃的全过程。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渲染了车厢内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了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2.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九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重难点分析:

1.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2.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畅谈关爱。

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学校孙丽芳、田园一生都看不见光明,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他们会遇到多少问题和困难呢? 3.揭示课题:

今天就有一队盲人走出家门,他们要去郊游了。盲人去郊游,那他们能看到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同去《赏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关爱 1.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2.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3.指名读文,检查纠正字音。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5.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四、品读课文,感受关爱。

1.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2.过渡:

“车开动了,随着客车向前行驶,车内的气氛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书上找一找表现车厢气氛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车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读读这些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五、集体交流,品读关爱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真情。在师生交流中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2)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秀子的描述有了回应。

(3)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从秀子的描述中盲人们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游的快乐。(5)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

(6)最后一段“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

六、深化理解,升华关爱

过渡:“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除了花香还有什么?”

1.课件出示句子:“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2.升华情感。课件出示填空:

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指名读一读。

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 指名复述,注意意思对即可。

二、再现生活情境,懂得给与他人关爱 1.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你帮助过别人或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畅谈,师生交流。教师过渡: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 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留住关爱。课件出示 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9 新年礼物 教材分析: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麦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麦克以自己的行动作为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麦克与父亲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4.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话题导入:平时大家都送过或接受过礼物吧,谁来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间给谁送过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过渡:有一个男孩麦克,在新年送给了父亲一件非常特殊的礼物。让我们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课文,感知亲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1)指名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结合问题,再读内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并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

四、集体交流,品味亲情。

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相机指导朗读。1.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2.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地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与兴奋的心情。(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3.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4.研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关于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乱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地期待着”——内心更充满幸福感。(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5.教师导语: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3)课文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练笔:

“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礼物,爸爸!”他张开双臂抱住父亲。觉得父亲的手臂也仅仅地搂住自己,尽管他们自己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脸。此刻麦克会想些什么?爸爸会想些什么?

五、感情朗读,升华亲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2.读完课文,你此刻最想对麦克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 麦克,是你让我感受到了父子亲情,此刻 我想对麦克说:____________。我想对麦克的父亲说:_______。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说:。第二课时

一、谈亲情。

1.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2.再现生活,懂得感恩。播放录像。

课件出示:中央台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

二、拓展阅读,延伸亲情。学生阅读:(课件展示《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之:《百里负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感恩亲情。

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课下就行动起来。10 古井 教材分析:

《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

这是一篇以物命题的记叙文。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讲古行间,渗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8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鸟语 ★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② 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

催()碌()

预()冶()

摧()绿()

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15

鸟语

接近

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16 天鹅的故事 ★

一、教材分析: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其心灵。《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把握这一指导思想,本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情感的滋润、心灵的洗礼,感受生命的可贵的美好初衷,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情感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五、六、七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其中的第五自然段。(投影出示)

学生带着激情去品读,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中领悟高尚的人物形象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学生从重点词:“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的;又从“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的省略号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的顽强,它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进行较量,老天鹅的自我牺牲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及竞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天鹅品质的崇高与精神的伟大。

四、总结课堂情回荡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学写生字严始终 提醒写字姿势与书写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并且被感动过的故事。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交流。)

二、在交流中随即学习有关学习的内容。

预案:1: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次叫声并对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发现课文中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教师要有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旋涡。

3:对老天鹅是“破冰勇士”的理解。4: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释疑。(交流)

三、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对三次叫声的理解

1、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三次的理解的看发。

2、教师的引导:逐一对每次叫声的不同含义的理解。(天鹅迁徙北归,历尽千辛万苦,跨过千山万水,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延续,长途的跋涉使它们疲惫不堪,冰封的湖面又断绝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饥寒交迫,严峻的生存考验正等待着它们,就在此时,老天鹅们是怎么样的叫声啊?)

3、在勇敢地撞击冰面的时候,没有一只天鹅叫,但是当很多天鹅都参加撞击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叫声,请问这叫声代表什么呢。

4、他们在破了的冰面上快乐的自由的游着,快乐地觅食,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叫声。

(二)、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的理解

1、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对五自然段的内容的理解。

2、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像石头似的”、“腾空而起”、“撞击”、“颤动”„„

3、点拨:你在冰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裂开了一道缝

看到了——又开了一道缝。

还看到了——冰面上是羽毛和鲜血。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和顽强——“破冰勇士”的称号。

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在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5、颠簸学生对其他天鹅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怎么样的想?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并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 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

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

教师深层次点拨——同时还感动一个人——

(三)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理解

1、当你们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们想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2、学生在读书后提问:总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放下猎枪?

3、在交流中体会老人的当时的心理。

4、教师的点拨:你从你所学国的那些文章里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为了拯救生命而甘愿付出生命时的伟大?(《生命桥的故事》《蚁国英雄》中的老羚羊,外层的蚂蚁。为了救起一些生命而先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感动啊。老天鹅们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也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感动了老人,促使他放了手中的枪。永远地放下了自己的手重的枪。)

5、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理解:

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考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惭愧、自责,从此放弃了猎枪。

七、板书设计:

一(1)

讲“我”„„做客。

起因

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

经过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17 生命的壮歌 ★

一、教材分析: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时间: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

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

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

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 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3. 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 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 板书:生命桥

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 组词。

蚂()

怜()

具()()

妈()

玲()

俱()()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六、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奔,没有)。),)

团结合作

勇 于献 身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

一、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二、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互相讨论,交流。.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 .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一、教材分析:

《练习五》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创作谜语的练习;读读背背,是一项积累语言的练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录、举、碌”等三个字;口语交际,要求学做节目主持人;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它”、“雷”。★

二、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

(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师可以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7、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

8、出示挂图,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9、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10、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

(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4)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9

第五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十五课《鸟语》让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六课《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感人的场面。

十七课《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它们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鸟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冶()摧()绿()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一)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练习背诵。

四、总结课文。

鸟语让我们遐想,鸟语让我们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很真实、动人的故事。

二、自学质疑

1、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思考:课文讲述了在()情况下,()带领()去()结果()的故事?

(3)在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交流时提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点拨新授。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自己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字。(2)学生交流,梳理课文

板书:老天鹅

破冰

众天鹅

说明: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样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讲给“我”听的。再读一读,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作客。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

第二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复述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下面我们分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复述。

五、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现怎样?

3、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学生朗读感悟,思考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现。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A 齐读 B 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C(理解“胸脯”)(板书:勇敢)D 结果怎样?

E 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2)众天鹅怎么做?(理解“怔住”)、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1)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自己读?(3)师生互读。(4)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自己读。

5、指名读。

6、齐读。

7、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8、积累几个描写和风的词语

说明: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促成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三、拓展说话

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分别说些什么?

说明:拓展说话练习,使学生从课文到自我,从内容到情感,从语言到审美全方位地提高。

四、总结: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五、布置作业: 复述天鹅破冰过程。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一(1)讲“我”……做客。

起因 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

经过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利用课文进行复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为深化课意的切入点。为了让学生因理解而“叫”,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语言,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句子比较、亲自体验等方式,使朗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蚁国英雄

3、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抽读生字卡:链

学生读。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语。

二、复述故事大意。

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三、研读课文,感知“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③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③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再次指导朗读课文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

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

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总结全文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 于献 身

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查找,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

(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

(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5、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6、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7、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针对不足,再次表演。(4)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2025五年级音乐教案十四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五年级音乐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

1、听范唱

师:孩子们,好听吗?

生:…

师:让我们同小鸟一起歌唱好吗?(板书课题)老师先来试试,请孩子们认真听,找出歌曲中表现小鸟跳跃和飞翔的音乐。(老师范唱)

师:听出来了吗?

生:有或没有

2、学习1、2乐句

师:好,让我们来学习歌曲一、二乐句。(听、摸)

师: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出表现跳和飞的音乐有何不同的吗?

生:(跳:轻快,飞连贯)

师:请孩子们再把一、二乐句唱一唱,注意跳和飞的不同。

师: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三、四乐句(听琴模唱)

3学习三、四乐句

师:三、四乐句和一、二乐句有哪些旋律是相同的,唱唱看?(一句和三句)

生:….

师:哪些地方时不相同的,我们来唱唱。(师清唱并划出旋律线二、四句)

师:下面我们把前面所学的连贯起来唱一唱。(指导学生随旋律线跟唱)

3、学习副歌

师:小鸟感受春天的美,迎着春天在唱歌,听!它是怎么唱的。(听、模)

师:你能听出这部分,哪些是相同的吗?(师清唱)

生:….

师:那我们把相同的部分跟琴唱唱。

师:接下来这两句哪里不同?请仔细听,然后告诉我。(师清唱)

生:…….

师:看着书,我们把不同的唱唱。

师:好!我们把后面部分完整的唱唱。

师:孩子们,小鸟在唱歌的时候飞翔有高有低,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抽生)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来!我们带着这种表情,这样的声音把这部分唱唱。(跟琴)

4、学习第二段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歌词,请你小声的唱唱它的前面部分,唱完告诉我歌词告诉我们什么?(自由唱)

师:歌词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来!我们跟琴小声再把这部分唱唱。(纠正“一起飞翔”)

(分析)师:春天的阳光、湖水、花香我们是喜欢的,可爱的.小鸟我们更喜欢,所以我们能不能去伤害它们?

生:不能,,,,,,,

师:我们跟着小鸟飞翔、歌唱的感觉,把第二段全部连起来唱唱。

师:接下来我们把一二段全部跟琴唱唱。

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整首歌曲的情绪,在春天里快乐的小鸟让我们心情愉快,让我们带着开心的表情、欢快的声音把整首歌曲跟着录音唱唱。

师:现在我们不要原音合着伴奏再唱一次。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

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

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

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内容:

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清晨》

1、导入: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

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____(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______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

(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

(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吗?这样吧,我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担任五年级5个班级的教学,其中五(6)班转于村小。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身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总统上来看,五(1)(2)(3)(6)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五(4)班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括“演唱”、“聆听”“创编活动”等内容。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谱唱歌、二声部合唱比例增大,难度提升了许多。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乐常识有: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的学习,以和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四、教学目标:

1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示。

5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齐唱或合唱。

(2)能够对自身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3)能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示歌曲的音乐情绪。

2演奏

能够用竖笛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示。

3听赏:

(1)不时的给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来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把歌曲、乐曲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置等。

4识谱:

(1)学习各种节拍,掌握其强弱规律。

(2)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等。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表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5】

课间音乐简介

《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该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童年的回忆》,又名《爱的纪念》又名《爱的克里斯汀》,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巴

黎的一个小镇上。是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中文名称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由德沃夏克创作。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

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渔舟唱晚》古筝曲 ,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作词:倪维德,作曲:施光南,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后燕妮、关牧村等也演唱过该曲目的歌唱版本。 其他乐器也有过演奏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6】

一、为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服务的课程目标

在《晋察冀边区小学校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表》(1938年)中,规定唱歌教学中应多选用救亡歌曲,以便激发儿童的爱国情绪,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在《小学暂行规程》(时间不详,大致为1940年初)中,强调艺术课程内容要偏重于抗日宣传品制作与欣赏。小学低年级唱游科目应激发集体劳动、抗日民族的情绪。小学中高级音乐课应采用抗战歌曲,注意集体演奏。在《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1946年)中,规定学校教育应当配合战争需要,在音乐教育方面应当组织秧歌队、歌咏队、演唱队等,并与各地的文艺团体取得联系,配合进行工作。在高等教育的音乐教育领域,同样秧歌贯彻服务于政治需要和战争需要的教育原则。在革命根据地,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高等院校是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所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最大的办学特色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教学与深入群众相结合,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参加生产劳动、创作演出与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逐步积累了适应于战争环境和革命根据地条件的专业音乐教育方式和经验,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并输送大批音乐人才。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是由该系师生创作演出的。

二、音乐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课程

在苏区、边区和解放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充分体现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之中。从文献资料上反映,音乐课程较为受到重视的时间节点为1940年之后。

同时,受到办学场所频繁搬迁、办学器乐缺乏、音乐教材简陋、音乐师资缺失等现实历史条件制约,音乐教学以唱歌为主要内容。在小学教育方面:在《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决议案》(1931年)中,指出初小课程暂定列宁读本、常识、体操、唱歌、图画、劳动实习、笔算、珠算、作文、习字等十项。在《边区小学暂行办法》(1941年)中,初级小学歌咏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高级小学歌咏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在《晋冀鲁豫边区小学暂行规程》(1942年)中,唱游课程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中共占每周教学时间的150分钟,唱歌课程在高年级独立出来,占每周教学时间的50分钟。在《鄂豫边区小学教育实施办法》(1943年),游唱课程在低年级每周占4小时,每周中年级占5小时,音乐课程在高年级每周占3小时。在中学教育方面:在《晋察冀边区中学暂行办法》(1940年)中,规定在歌咏课程中以救亡歌曲、指挥、识谱为主。在《山西省第二游击区中学规程》(1941年)中,音乐在每周占1个课时。

在《普通中学暂行实施办法》(1943年),音乐在一年制中学、三年制中学都每周占1个课时。在《陕甘宁边区中等学校的方针、学制与课程》(1946年)中,艺术课程(美术、音乐)列为正式课程,并且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的每周占2个课时。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48年),在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中都包括音乐课程,初小课程包括唱游课程。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7】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澳门分别于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 + 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 + a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8】

五年级音乐《中华民族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唱 《中华民族歌》

2、做 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我爱你,中华》

二、教学目的

1、学会用轻巧、圆润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

2、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继续进行旋律的创编练习,开拓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3、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音乐形象,培养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指导学生用圆润、轻巧的声音唱好歌曲。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中华民族歌》

教学目标:能感受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而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大跳的音准、节奏;比较轻巧与圆润。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

(包括中国大好河山的景物图片,贫困地区儿童的读书图片)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在背景音乐下交流

一、发声练习:

师:现在呢,我们就要把心中的骄傲自豪用歌声在这样的旋律中体现出来。

1)出示:副歌部分的“啦”

2)比较轻巧与圆润

师:放眼看看我们的祖国吧,心中满是激动,用歌声来表达,好吗?(学生唱)瞧,这是什么?“跳音记号”想想这里用“跳音记号”是为了表达什么?也用歌声来表现。(学生唱)

3)找出异同

师:仔细观察,这两句旋律中,你发现了什么?(节奏、旋律线条的相同)

那再来听听这句旋律,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吗?

3 — | 3 1.2 | 3 55 4 3 | 2 1 ||

呀,我们今天又学了一招,还可以这样来创作旋律的呢。你也来试着创编一句?

二、 解决大跳音程、附点与切分节奏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如何?那我可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行。当然我要用音乐的方式。

听一组音,记下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并用“LA”唱出来。

6 1 2 3 | 5 — || 3 5 6 5 | 3 — || 5 6 5 3 | 2 — || 1 6 5 3 | 2 — ||

(需要有速度的变化)

再来听一听这一旋律的节奏?(第一乐句)

出示:A、2/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B、2/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你能拍出A的节奏吗?

你真厉害的!能跟大家说说你的诀窍吗?怎么能拍的如此准确?

再来听听(第二乐句),这句的节奏是?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好方法总是这么流行,掌握的真快哦!那谁能哼唱出刚我弹奏的旋律呢?

三、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歌》是一首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A歌曲结构为二段体,B段由四个规整的乐组成,段为副歌,有三个乐句。全曲旋律起伏较大,四至六度音程的跳跃贯穿始终,加上以八分、十六分音符为主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附点节奏的使用,整首歌曲显得轻快、跳跃,具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少年儿童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的可爱形象和立志为祖国攀高峰的决心和勇气。

1、范唱:

师:那让我为大家来演唱这首《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吧,看看大家和我是不是心灵感应的,听听从我的歌声中,你感受到我什么样的心情?

2、磁带哼唱

师:唱唱想想,这首歌的旋律可以从哪里划分成两部分?

3、演唱形式的设计

4 解决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5、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交流如何演唱好?)

四、 总结下课

师:我们用歌声来表达了《中华民族歌》的心情,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安全小常识: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主音感,调式感。

2、通过创编的练习,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创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中华民族歌》。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连音线的出现使歌曲情绪变得舒展,但短暂的三拍后旋律又恢复了跳跃的节奏,这一情绪的变化非常细腻生动,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幸福甜蜜的情感,学唱是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乐句的处理可在前两小节稍作渐强,随后渐弱,唱好跳音,演唱回显得更加生动,

3、采用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二、创设情境

师:(看《樱桃小丸子》片段)大家喜欢小丸子吗?今天小丸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哦!小丸子,你来做什么的呀?

三、选择恰当的音填入括号中

师:小丸子,别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会帮助你的是吗?

小丸子:音乐老师让我在音乐课之前,在黑板上抄写一条旋律,可现在变成这样了哦(出示)有两小姐看不见了,这可要怎么办那,要被骂了哦。 (别急、别急。。)

好象是DO ;好象是LA ;好象是RE ;又好象是SOL 。

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丸子,好吗?

1、 视唱旋律:怎么你们一唱到最后都唱DO呀?!

2、 选择恰当的音

师:小丸子,瞧,还差一小节了,大家加油哦!这里是个什么音呢?那就把这些音都填进去唱唱,看看哪个音最合适?

3、小结:

师:小丸子,看,这不就完整了嘛!快去上音乐课了,不然真的要被骂了。

小丸子:我真是太谢谢大家了,大家和我一起去上音乐课吧。

四 、创编旋律

小丸子老师:谢谢小丸子同学。我们把这一旋律来唱一唱。(小丸子偷笑)

下面呢,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节奏创编旋律。

1、出示节奏

师:这样的创编旋律我们也做过,我们也来创作吧。看谁作的好听。2、 自由创作,师巡视。

3、先来听听小丸子她创作的旋律吧。(评价)

4、我们中有没有同学比小丸子创作好的旋律呢。(学生作业)

五、总结下课

小丸子:大家真棒,我要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师:还有什么要跟小丸子说的,快抓紧说哦。(交流)

安全小常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骗上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我爱你,中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华》,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能该手但段曲式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动作等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音乐形象,段落变化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这有两幅画,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交流)

那么,根据展示厅的要求,要为这两幅画选择音乐,就请我们来设计下,找一找用什么样的音乐。

二、欣赏分析:(略)

1、听《我爱你,中华》

师:听到乐曲后,你是怎样想的?(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2、听《我爱你,中华》

师:再来听一听《我爱你,中华》,感受水草轻盈的舞蹈。

1) 唱,师弹奏

听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唱一边用手划出旋律。这一旋律是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那么你觉得老师的弹奏到位吗?(交流评价)

2)听A段(多听)

仔细听听,还有哪里也是描绘水草摇曳的形象?当你听到之后,立刻举手示意老师。

3)听B段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 听全曲

三、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综合复习八孔竖笛曲。

二、常规练习

1、 师生礼仪。

2、 发声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我爱你,中华》。

2、 复习《中华民族歌》。

3、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奏。

四、作业 :全面复习八孔竖笛。

安全小常识:时时刻刻做到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做危险游戏。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9】

教学准备:CD音乐、CD机、练功服

教学目的: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习俗,生活环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进而掌握该民族舞蹈,达到自如展示

教学难点:民族感觉,重点动作的掌握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节课将要接触的民族

2、对该民族舞蹈进行赏析并提问学生该民族的动作特点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 学生单独展示

教学内容: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作业: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小结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学生二声部训练还有待提高,多加训练,唱多几次明显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要求老师带唱,请学生下课之后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四、课后反思

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1】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二、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音程基本训练:

手势进行操作,教师随时调整学生的音高,使之谐和后再换手势进入下一个音程。在万不已时才用钢琴校音。在人声二部训练前,先可听钢琴弹一下,先有一次听觉体验,然后再唱。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

(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反映“幻想”的主题。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寻找代用品,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器材来。

3、教师引导:

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2】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喜欢上音乐课的同学请举手,喜欢听音乐的同学请站起来。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音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播放宋祖英的一段音乐录像)猜猜看是谁唱的?知道在哪儿唱的吗?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维也纳)

(2)提示课题。(板书)

(3)想不想看看音乐之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下面就请欣赏。

(4)听了音乐,看了录像,你有何感受?作者又是怎样用自己的笔赞美这迷人的城市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己快速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分层次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下面,我们就从这3个方面(24小节)来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2至4自然段中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边学边想,将你学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别人。

5、(课件出示)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集中成的问题超市。自选问题相机指导学习。

(三)、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A、学生自学,放舒缓的轻音乐

B、小组交流

C、集体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2)摇篮是什么意思?(最初成长的地方)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看音乐家图片。师:是的,维也纳曾是这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从这儿我们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音乐底蕴是多么深厚啊!)

(3)理解后练习填空: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师:汤山小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作者的依据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用音乐装饰这个词的?(音乐的氛围很浓)

(3)师:边点击,边解说: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4)、课件出示归纳性习题: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

可以看到,

还可以看到

师:看见了吗?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他真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3、交流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小节内容。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几乎

(2)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3)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4)为什么说更有趣的是?这更说明了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5)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同学们读的真是太好了。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3】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课件

三、解决难点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最近的天气可谓是春光明媚,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非常的舒服。你能模仿一下春风的声音带给我们一丝凉意吗?

师用WU范唱:︱26–︱35-43︱2345︱4. 师:这是一阵柔和的春风,让我们一起模仿春风的声音吧。唱歌要注意坐姿,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四、学唱歌曲

1、师: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将出发到远方……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朋友们出发远行的欢乐情怀吧。

2、师: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第二次听全曲)

师:田野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郊游的队伍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呢?

学生说一说。(合唱)

师: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

1 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第三次听全曲。

3、解决难点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吧。

出示:︱26–︱35-43︱2345︱4.生学唱代词唱一唱。

师:让我们告诉田野,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就来了。

出示:︱︱35-43︱︱3--0‖学唱曲谱。

4、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唱时做到声断气不断的状态,教师要示范给学生听,换气记号等。)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及换气记号

2 的作用。(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A、学唱高声部曲谱

师:唱得真不错,让我们试试第二段吧。引导出第二段跟第一段结尾的不同之处。

B、学唱低声部前半部分

师:真不错。这首歌不但旋律优美,歌词写得也很美呢。学唱歌词代词唱全曲。

3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唱游活动,使学生能有表情的2边唱边表演歌曲。

二、 指导学生用轻松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三、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做事认真细心动脑,不能粗心大意。

教材分析:《十只小猪过河》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七声音阶歌曲。歌曲由四分、八分、二分这三种节奏组成,简单易学。歌曲内容风趣幽默,描绘了一只自称大哥在数数上出洋及笨拙的样子;两段歌词采用了问答形式。

教具准备:苹果树一棵 苹果卡片若干 录音机 大副歌单一张 小猪头饰若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律动

要求:让学生学着小鸟自由地飞进音乐室。飞的动作听音乐即兴创作,当音乐停下时自己摆个动作造型。

二、 师生问好座下 课堂座位设计:留出一些空间供学生自由活动

三、 节奏拼卡游戏(略)

四、 情境教学

1、 听音乐模拟过河

2、 回忆过河时的情景

五、 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学习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3、歌曲律动

A、采取学生自己创编的形式进行

B、老师根据学生创编的动作作选择性归类

C、歌曲表演:

要求:

⑴、 动作幅度要大,有力度

⑵、 尽量做到动作不影响歌唱

⑶、 表演带上小猪头饰,使形式更加丰富

六、 课堂小结

七、 下课 学生随着音乐声走出音乐室

如果要写五年级音乐教案,可以到网络上搜索相关教案。网络上有很多可以提供参考的优秀教案,没有人一开始就会写优秀教案,所以不用太担心写不好怎么办。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磁针等。

16磁铁玩具

教材简介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1.交流玩磁铁玩具时观察到的现象。2.认识磁铁。先找出磁铁玩具上的一种特别物体——磁铁,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3.探究“磁铁能吸铁”的特点。教材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用实物照片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材料实验过程中,还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填入表格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磁铁能吸铁这类物体”的结论。4.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磁针等。

会分析试验记录,并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个磁极等特点。

能做探究磁铁特点的实验,并且会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与同学合作,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个磁极等特点。

教学难点

能做探究磁铁特点的实验,并且会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几种磁铁玩具。

2.(教师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杯子、水。

3.(小组准备)刀片、曲别针、裁纸刀、铁钉、大头针、铁夹等铁制品,

曲尺、橡皮、纸条、塑料纽扣、铝钥匙、铜钥匙等非铁制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任务:完成前三个部分)

一说一说

1、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带的磁铁玩具,给大家说说是怎样玩的,玩时观察到的现象。完成《课堂作业》P52第一题。

2、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后开始交流。

二看一看

1、师:刚才我们所玩的玩具中都有一样东西——磁铁。磁铁是什么样子的呢?见过磁铁的同学根据磁铁的形状描绘给大家听,好吗?

2、生:描绘磁铁的形状.

3、师:教师展示四种常见的磁铁,并给同学们介绍.

三做一做

1、师:刚才我们从外形上认识了磁铁,那磁铁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请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材料,然后用磁铁靠近这些材料,看看有什么发现?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课本》P53的表格里。

2、生:分小组实验。把磁铁吸得住的材料放在一起,吸不住的材料放在一起。

3、师:各小组交换磁铁试试上述试验结果是否一致?

4、生:小组再次实验。

5、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实验记录,想想磁铁有什么特点?

6、生:思考交流。(磁铁能吸铁)

第2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完成第四部分)

四用一用

1、师:拿出装满水的杯子,将一枚曲别针放入杯中。谁能取出别针而水不溢出来?

2、生:思考后演示。

五想一想

1、师: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的应用让我们知道了磁铁有吸铁的特点。请同学们想想磁铁还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平时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推测。每提出一个推测就可涂亮一颗智慧星。

2、生:思考交流。

3、师:用准备的材料做演示实验。

4、生:观察现象并记录,完成《课本》P54表格。然后小组讨论:磁铁吸物体有什么特点?记录讨论的共同结论。

5、师:小结(磁铁两端吸铁最多。吸曲别针最多的两端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

六试一试

师:平时放在铅笔盒里的橡皮,在使用时经常会滚掉和遗失,大家能不能运用我们这两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动手试一试吧!

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二、三、四题。

板书设计

磁铁玩具

磁铁的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磁针

磁铁的特点:能吸铁,两端吸的铁多(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教学后记

最新小学四年级pep教案十五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四年级pep教案十五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PEP英语四年级Unit 2 What time is it?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来说说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地位。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几个词组和一个句型。其中,有些单词和本堂课所教的这个句型,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都已经接触过。有些话题建立在之前所学过的数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新旧知识结合,不断积累。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所学语言用于生活,并且进一步懂得“Time is gold, money can’t buy time”。

2、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分析

对于时间的表达方式,教材在编排上还是第一次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这个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而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符合四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是能接受的。本课在设计时将时间与事件及地点相结合,呈现给了学生一个个短小的事件体系。将简单的时间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学生在本课学习上不感到单调。同时,也给予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及本人对教材的一点理解,结合我们班 学生实际情况,我把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听、说、认、读breakfast lunch dinner English class music class class

2)学会问答时间“What time is it ?” It is ……

3)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校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学会问答时间:(1)、What time is it? It is …../It is time for …..(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1)针对学生好唱、好动、好玩的特点,我设计了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实物直观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活动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进行活动交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表达。

2)在practice这个环节中,我则会出示一些课件(有关时间的),如果生能够准确、大声说出时间,我将会给他们一个“very good、great、wonderful ”等标志的小贴纸,采用竞争的方式,学生这样则会情绪高涨,学习的兴趣将会迈入一个高阶段。

3)小组活动、分组比赛法

按学生的座位,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课堂活动均以组活动为主要形式。

例如,当课件上显示一个时间的一幅图片,小组内交流、讨论、表演,之后老师发出命令,让他们比比看看哪组说的又快又准。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数学知识,以及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些有可能会邀请老师一起参加,真是所谓其乐融融。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用英语师生相互打招呼

2)趣味歌曲,激发兴趣

歌曲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所以,这个环节中,我选择播放三年级时学过的“Ten Little Candles Dance”.二)合作交流、探讨新知

1)整体感知

看课件询问:What time is it?

设计这个意图,请同学们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What time is it?”生利用手中的手表将听到的几点在手表中调好,会的教不会的,培养生的爱帮、乐于请教的学习态度。

2)学习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nine o’clock.这里让学生听老师的自问自答的对话,让生猜猜几点了,用英语怎样表达。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此时师出示课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生答对了,会有奖品的。这里检测完了之后,师再次出示课件,巩固这个句型的问答。

3)学习句子: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A、.教师出示课件

T: What time is it?Ss:It’sseven /twelve/six o’ :It’s time for I’m hungry.出示吃早餐、吃午饭、吃晚饭的时间,教学 breakfast lunch dinner。

B、教师接下来说:Now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you doing?

Ss:我在上英语课。

T::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让学生接下来找到我们班的课程表,看看星期三有什么特殊课,或者老师做出相关的动作让学生们猜猜是什么类型的课。这样学习music class

三)Practice1、Play a game(出示课件 幻灯片15——17张)

师出示课件6、9、13这几张。What time is it?

教师说出游戏规则,各组成员互相用英语问,并做相关的动作。

教师有TPR教学法教授使学生在做动作中,自然掌握句型,以扩展学生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

2、情境游戏

师出示课件(幻灯片15——17张),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做动作,让队员们猜,他们是在干什么。师生互动。

四)总结

教师出示课件(幻灯片第19张)

直观、一目了然,加深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作业

1、教师出示课件(幻灯片第20张)这样的作业,既能检测出学生本堂课掌握的情况,也能提高生的判断能力,听力能力。作业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

另外,在这堂课英语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远程教育设施,根据有利的设施,电脑、电视等辅助教学。例如,在这堂课中,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个句型时,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直观,有可看、可讨论性,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在无形中,让学生有这样的感慨:科学真的太发达了,太便捷、神奇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也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将来也可以好好的利用电脑。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来创设情境的,以它为主导,生则根据它的提醒进行发散行的思维,动口、动手、动脑,突出了生的主动性。整堂课的教学,都以幻灯片为主,在视、听、说等方面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课件也给教学留有自主活动的空间,课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这样使教师更为灵活的授课,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根据本堂课的特点以及需要,精心选择材料,使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

反思:

莫旗西瓦尔图中心校

授课教师:王琦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2)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6 Part A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六个单词;能够听懂指示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能力目标:能够听懂句型What are they?作出简单的回答They are…。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掌握有关农场常见牲畜的名称hen、lamb、sheep、cow、horse and goat及复数形式的表达。

2)本课难点:horse,sheep,goat的复数形式表达。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2.图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and talking T:I like animals,do you like animals S:Yes,趣味游戏 复习旧知 listen and guess 设计理念:听动物的声音能让学生心情愉悦,营造了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起到了热身的作用,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Step2.创设情景,呈现新知 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These animals are at a are many animals at the you want to know their name.播放视频,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感兴趣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听动物声音的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自然的呈现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齐学新知,循序渐进。幻灯片呈现动物图片及所要学习的新单词:hen、goat、horse、cow、sheep and lamb。

利用看图片导出单词,以各种游戏讲授单词,并且边学边板书,边学边评价。设计理念:利用大量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当小老师、听声音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比赛等)。通过数动物引出单词的复数,再从单词过渡到句子,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参考时间:15分钟)Step 3:Pratice

1、Pair work。看课件

教师先示范,同桌用句型What are they ? They are….进行描述。

设计理念: 此活动不但操练了What are they ? They are….而且也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利用形象生动的情境,突破了教学难点。

2、Group ask group

3、Let’s PK every group choose two students,one read the words,the other point the words or put up the ’s 让学生看图片,再播放,跟读,并做出相应动作。 say you do.(S stand up) work 设计理念:Let’s do是一项TPR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它的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孩子们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在学习了新单词之后,采用Let’s do这一TPR活动,加深记忆,巩固所学。(教学参考时间:10分钟)Step4:趣味情景 拓展延伸 Visiting.创设师生互动参观农场情景。

老师先做示范,再让学生分别饰演游客和导游,进行表演练习。---A : Welcome to my I help you?---B :Yes.---A :What are they ?---B :They are …..设计理念: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对所学的句型进行充分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教学参考时间:10分钟)

Step5、Consolidation and homework 归类总结,布置作业 a.总结:运用归类法总结新知。

B.作业:Design your favourite farm and label your parents about your design in English.设计理念:设计主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家校联合,培养学生养成语言交际的好习惯。(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五、说板书设计:

上层是: hen、lamb、sheep 下层是: cow、horse goat

设计理念:板书直观明了、运用归类法总结新知。培养学生从小规整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3)

Unit 4 At the farm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通过农场里各种动物以及农作物的学习,从而展现了农场中缤纷多彩的生活。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但其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要求学生能用本单元的句型与单词进行有关农场里各种动物和各种农作物的表达。

2、单元教学重点:单词:sheep, hen, cow, horse, goat, lamb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四会单词及四会句子的掌握。

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or在单词中的发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农场上常见的牲畜和蔬菜,如:goat, sheep, horse, donkey, tomatoes, potatoes.2、能够运用句型,如:What are they? Are they„?How many„?询问动物和蔬菜的名称及数量等。

3、能够根据图画,出一些农场常见的畜牲和蔬菜的名称。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复述同学的 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2、对于学习还不错,但是不愿或害怕发言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动请他们表达其意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还可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五、单元计划用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主要语言结构:What are these? Are these...?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略回答。

2、能够准确朗读对话。教学重点:

句型What are these? Are these„?及其简略回答。教学难点: these的发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和学生聊一聊每个人喜爱的蔬菜。(I like„Do you like„?)

2、教师说谜语,引导学生用Are they„?来猜猜是什么蔬菜。

a、They are red.They look like apples, but they aren’t apples.What are they?

b、They are tender and green.What are they?

c、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What are they? d、They are round, pink and white.What are they?

e、They are brown.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them.What are they?

学生猜对了,教师回答Yes,they are.并拿出相应的单词卡片请学生拼读,如果猜错 了,教师回答No, they aren’t.再请其他人猜, 直到猜对为止。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请学生将装有蔬菜卡片的盒子盖好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到同学们中间,随意指着几个盒子问:Are these„?,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用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回答。如果学生回答的是No, they aren’t.教师要继续问:What are these?并引导学生用They are „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句型框架。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蔬菜卡片分别放在几个盒子里,请几个学生过来边摸边问:Are these„?或What are these?教师做出相应的回答。

3、学生两人一组运用黑板上的句型互相猜猜对方盒内的蔬菜。

4、播发Let’s talk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后跟读、模仿。

5、分小组做对话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et's play部分,操练句型: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四、布置作业

听第38页的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tomato、green beans、potato、carrot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

2、通过说唱B部分的歌谣巩固所学单词的复数形式。教具准备:

1、相关的单词卡片。

2、所学蔬菜的实物。

3、Let’s chant的录音。教学重点:

单词:tomato、cucumber、potato、onion、carrot 教学难点: potato和tomato的复数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请学生欣赏Let’s chant部分歌谣。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手举一个西红柿,说:I like tomatoes.Do you like tomatoes?引导学生用I like „或I don’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

2、教师再拿起一夹青豆,边说边完全呈现:Oh,it’s long and green.They are green beans.Do you like green beans? 让学生在回答中学习单词。

3、出示土豆:Do you know it?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it.It’s a potato.Do you like potatoes? 学生根据用I like „或I don’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情况表达。

4、请学生猜谜语: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 What are they? 学习单词carrot。

5、教师将四种蔬菜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然后说单词,请学生指出相应的实物。

三、巩固练习

1、教师请学生看着书听歌谣。

2、让学生观察歌谣中like后的蔬菜单词和Let’s learn中的单词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说出like后的名词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教师适当强调tomato和potato的复数形式拼写的变化,carrot的复数形式读音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第39页并背诵 Let's chant。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or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2、能听、说、读、写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教学重点:

能听、说、读、写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四个词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What are these?

B: They are...A: Are the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二、教学新课

1、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Read, listen and number 的录音,让学生给单词排序。

4、听音后反复读四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ook, 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抄本课单词3+1模式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 “What are those? Are they...? How many...?”,并能在情景运用。

2、进一步巩固名词复数及读音规则。

3、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句型What are those? Are they„?How many„do you have?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

名词复数及其读音规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欣赏本单元歌曲。

2、提问:What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 学生说出在歌中听到的动物的单词。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拿起几支笔握在手中,不要露出笔尖。引导学生用Are they来猜猜是什么笔, 教师根据实际回答: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教师随手拿起几个笔袋:Are they pencil-boxes? 学生回答:Yes, they are.或No, they aren’t.然后教师说:They are not pencil-boxes.They are pencil-cases.3、组织学生分组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问答 A:Are they „? B: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4、学生汇报练习情况,当学生对话后,教师要接着问:How many„do you have?引导学生答出相应的数量。

5、打开Let’s talk部分课件,学生观看1-2遍,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语句。

6、教师就对话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7、跟录音朗读对话,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8、小组分角色表演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启发学生替换有关动物单词,创新对话。

A:Are they „?

B:Yes,they are./ No, they aren’t.(They are.„)

A:How many „ do you have?

B:I have.„

四、布置作业

向同伴、朋友或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上的动物的知识。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heep,hen,cow,horse。

2、了解单词sheep,hen,cow,horse的复数形式。教学重点:

单词:sheep,hen,cow,horse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

句型:What are they?和Are they„?的问答。教学难点:

horse,sheep,goat的复数形式表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教师提问:I love animals very much.Do you love animals?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单词,一旦学生说出本课涉及到的单词,教师要及时拿出卡片,请这位同学来教大家读。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说:Do you know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 at a farm.Let’s go and have a look教师出示Let’s learn(A),说:Look,it is a farm.So many animals.What can you see?

2、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指图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farm的内容,教读farm。

4、让学生观看课件2遍,教师只点击有关单词部分,学生跟读。

5、教师出示单词卡:sheep,hen,cow,horse,goat,lamb,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将一些发音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如:ee在sheep中发[i:]ow在cow中发[aU],oa在goat中发音等等,也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每个单词。(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6、巩固单词:a、教师说单词,学生指图。

b、教师指图,学生说单词。

c、一个学生说任意一个单词,其他学生举起相应的图片。

三、巩固练习

1、请一位同学拿一张卡片(复数形式的图片)站在前面,不让全班看到正面是什么,其他人用Are they„?来猜图片内容。猜错了,该同学要说:No,they aren’t.猜对了,说:Yes, they are.2、学生两人一组做猜卡片的游戏。

四、布置作业

将Let’s learn部分的图讲给家长听。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These/Those are...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重点句子:“These/Those are...”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These/Those are...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日常口语交流。A: What are these/those?

B: They are...A: Are these/tho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练习运用These/Those are...练习说句子。

2、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在让学生书写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练习

1、读短文并打勾。

2、听录音并打勾。

3、看一看并连线。

4、唱Let’s sing 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Story time 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唱第40页的歌曲给家长听;

2、听录音并跟读Story time。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4)

四上Unit Two   My Schoolbag   2010.8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并说出书包中物品的名称,主要指书和学过的文具用品。二是数量词和字母的学习。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容易打动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如: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 My schoolbag is heav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说、认读Chinese book, math book, schoolbag, story-book, notebook, twenty-one, thirty, thirty-one, forty, forty-one, fifty,并能结合句子进行使用。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能听、说、读、写字母Jj,----Rr,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九个字母为首的单词。 5.  能听、说、读、写单词bag, pencil, pen, book, ruler, pencil-case . 6.  通过学习chant,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7.  学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并通过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8.  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9.  让学生了解课本的重要性并教育他们要爱护课本。 10.  了解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50的历史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语句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和书包中的物品。 2.数量词的学习。 难点:文具以及书本数量的表达方法。 三.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chant  C Story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Group work C Let’s check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C Let’s play  Task time   四上U2A1(词汇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和schoolbag。 2.能够听懂Let’s do 口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以及掌握under, on, in, near的运用和判断 3.欣赏跟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教学重点:掌握书包及各种教材图书的名称:schoolbag, Chinese book, math book, Englis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 教学难点:根据指令熟练的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及掌握under,on,in,near的运用和判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笔记本、故事书各一本,常见的文具和一个书包。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书、文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Books and Pencils”。 2. Free talk. (1)教师利用自己准备的文具和学生自由对话。 T:How many pens can you see ? S1: …….. T: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 ? S1: …….. (2)教师询问两三位同学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文具自由操练。 二、Presentation A、教学单词 1.教学English book. (1)(接上一环节)教师检查一两组同学后接着说 T: I have some books too. Look,教师出示英语课本 What’s this? Yes, this is an English book. (2) 教读English book--an English book-- This is an English book.然后板书让学生认读。 (3)词句链接。用句型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学生回答I have…先师生练习再生生练习。 2.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Chinese book, math book”. 3. 教学story-book  (1)T:(拿着一本数学课本)Is this a math book ?   S: Yes.   T:(拿着一本故事书)Is this a math book ?   S: No. T: Good job! This is a story-book.  (2) 教读、板书、认读story-book.并做词句链接练习。 4. 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notebook” 5. 教学schoolbag 教师把所有的书都集中到一起然后说Oh, I have so many books. So I need schoolbag to put all these books in it. 教师出示书包实物,教读单词、板书教学生认读单词。 6. 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7.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单词特点,例如,首字母的大小写、单词之间所空的字符、间隔符等。 8. 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 words in groups. (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B、Let’s do 1.导呈  T:(把英语课本放到自己的头上)Look! The English book is on my head. 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head. Ss按照老师的指令把英语课本放到头上。 T:用其他书籍进行替换练习。Put your Chinese book on your head / Put your math book on your head Ss: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T: 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schoolbag / Put your note book in your schoolbag / Put your story- book under your math book/ Put your math book near your schoolbag 三、Practice. 1. 看封面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书,让学生快速说出书名。如:a math book、Two story-books. (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复数。) 2. 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 幸运星。 教师把各种书都放进书包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抓住一本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代替老师做,其他同学猜。 4. 同桌合作说做Let’s do中的动作,然后听录音,边说,边做。最后分小组操练、展示。 四、Production. 1. 简单描述、展示自己书包内的.学习用品。 使用句型I have a Chinese book ………….and …. 2. 听录音,学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五、Progress.  1. 做一些听力题或是单词归类题。例如:圈出不同类的单词 (1)  A Chinese book B. pencils C. a math book (2)  A. schoolbag  B. English book  C. notebook  (3)  A. desk  B. story Cbook  C. chair 2. 做资料中的同步练习。 Homework.  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和同伴一起做Let’s do部分,还可以适当改变句子中的文具及其所在的位置。 3.把学到单词和歌曲说唱给爸爸妈妈听。   四上U2A2(对话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What colour is it ? It’s …… ”   2.了解书是由纸做成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颜色的句型:“What colour is it ? It’s …… ”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笔记本、故事书各一本和两个不同颜色的书包。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书、文具、书包。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Colour Song 2.教师出示颜色卡片,让学生说出其相应的颜色。 3.利用课本和词卡复习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和schoolbag。教师首先出示课本或者书包,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然后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单词。   二、Presentation 1. 教学What colour is it?It’s ……. (1)复习完单词之后,教师顺手拿起我们的英语课本说,This is our English book. It’s yellow. 板书句子It’s yellow.教学生认读句子。 (2)接着第一步的话题,Our English book is yellow. Then look at our math book. What colour is it? 学生很清楚教师问的是什么,他们能根据刚才所学的It’s…很容易就得出答案。此时教师把句子What colour is it?板书到It’s yellow.的上方,让学生再次体会上下语境的关系。 (3)使用其他物品对What colour is it? It’s ….进行操练。 2.帮助学生理解a fat panda等其他对话内容 (1)猜谜。教师出谜学生猜,There is an animal in the zoo, it is black and white. What is it? 学生回答It’s a panda.教师此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只较胖的熊猫,And it’s a fat panda.教师可以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fat的意思,也可以引出thin与其进行比较帮助理解。 (2)在原有简笔画的基础上缓慢画出两条书包的背带,Look carefullu, the panda is changing. Oh, it is changing into a schoolbag. What colour is the schoolbag? 学生回答It’s black and white. (3)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这个熊猫书包是你的What do you have in it?帮助学生使用句型I have…,…, and….来回答。学生作出回答是教师可以顺势询问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这是三年级所学的句型,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Sure, here you are.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What colour is Amy’s schoolbag?  A. black  B. white  C. black and white 2.听音正音。要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 四、Production 1. Let’s play.(P17) 教师请一名同学和自己一起做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文具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2. Good to know. a. 帮助学生了解书是由纸做成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b.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五、Progress. 1.做本课时的同步练习题。因为本课时是对话课,所以最好有具体情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5)

Unit 6 Meet my family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四会单词:family parents uncle aunt baby brother 教学难点:

理解parents uncle aunt baby brother等词的含义。教学准备:Family tree,本课时单词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第二册学生用书Unit 2《Father and mother》的歌曲,让孩子边唱边表演。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family tree,请孩子把father mother等贴在family tree相应的位置上,大声读一读。

3、教师出示课件(自己的家庭照片),用This is my„.She/He is.„进行介绍和描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课件说:“Do you know this is my family? 教师把family这个单词贴在黑板上family tree的顶端。教师:I have a big family.How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 学生回答。再问: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鼓励孩子回答。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father.They are my parents.教师带读,学生练词。教师把parents贴在family tree上相应的位置。教师指自己的家庭成员说:“This is my uncle.This is my aunt。”并把两个单词贴在family tree上,说:“My uncle is my father’s or mother’s brother.My aunt is my father’s or my mother’s sister.”

2、播放课件:教师说:“This is Amy’s family.How many people in Amy’s family.Who are they? ”指课件中的单词认读。

3、教师分别出示Amy的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孩子说说单词。让孩子扮演Amy。其他孩子表演Amy的家庭成员,孩子用“This is my„.” 介绍家庭成员。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isten to a song 《Come and see my family 》

2、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相互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同组同学根据描述画出来。看看描述的是否准确。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边看视频边学唱《Come and see my family 》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Let’s talk Let’s count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进行替换练习。3.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句型How many „are there„?的用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教学难点:

理解Let’s talk中句子的含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运用。教学准备:Let’s learn图片,本课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Sing the song(上节课扩展练习的中的歌曲)鼓励孩子边唱边演

2、单词抢答: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快速抢答

3、教师少拿一张卡片,让孩子猜猜。“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教师将卡片码成一沓,问:“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教师将卡片藏在身后,问:“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上一课Let’s learn部分的课件。说:“This is Amy’s family.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 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my aunt ,„”

2、猜一猜:

教师分别请几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大家试着猜一猜,用句子:”There are „people in the picture.They are my„.”来回答。

3、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照片:(把照片在孩子面前晃一下)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学生说:“There are 6 people in your family.”教师说:“My family has 6 members.”

4、教师提问一些学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再请孩子用My family has „ members.的句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问答练习。

5、教师指着人数较少的家庭说:“That’s only 3”学生跟读练习。

6、教师出示课件:

播放课件,让孩子边听边看。但学生在最后一组对话发生疑问时,教师说:“But, that’s only 6.”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指着小狗说:“Gee, and my little puppy.”puppy的含义。让孩子跟读课文。

7、Let’s count(本节课授课中,根据各小组回答问题和听讲情况,教师为每组设立一个苹果树,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贴苹果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问:“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on the tree?”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看书中的练习,孩子两人一小组作问答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Who are they? 教师快速出示Amy 的家庭成员照片,让孩子猜猜Who are they?

学生小组游戏。

2、猜一猜

一学生蒙上眼睛,几组学生分别clap hands、step feet、knock at the door, 让孩子猜一猜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运用句型: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My family has „members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spell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读词,复习几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2.能正确判断所听到的单词中包含的元音字母的发音,并选择出正确的单词。

3.能正确规范的在四线三格中进行单词的书写。教学重点:

观察回忆元音字母在每个单词中的发音并总结出规律,本课几个单词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观察元音字母在每个单词中的发音并总结出规律以及听单词进行选择。

教学准备:Let’s spell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 让学生背诵字母表或唱字母歌。2. 复习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 呈现单词,学生自读。

1)自己读词。2)小组读词。

3)观察每个词中不同颜色的字母是什么? 4)每个词的发音有什么规律? 5)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2.全班总结

1)学生发言 2)学生补充 3)教师强调 3.听力练习4.书写单词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小组比赛书写

书写完之后小组评一评写的最规范最漂亮的是谁。

游戏2:看谁记得快

写完单词,进行单词的记忆,看哪个小组最先全都完成单词记忆。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B/Let’s talk Let’s play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doctor,nurse,driver,farmer和baseballplayer,并能介绍人物的职业。

2.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s your father?My mother is a doctor.并能做替换练习。

3.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教学重点:

词汇: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句型:What’s your father? My father is a doctor.教学难点:

单词发音:baseball player My father is a doctor.中的“a” 的强调。教学准备:B Let’s learn 单词图片,本课时课件。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做游戏:教师出示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让学生认读。2.教学歌谣:可爱的home。Home是我可爱的家,墙上的picture美佳佳。

右边的woman是mother, 左边的man是father.可爱的friend是谁呀?

是我student 人人夸。

3.Sing a song《Come and see my family》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Talk about the famil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2.模仿老师说句子,做连锁游戏:My mother is thin, she likes music.What about your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3.教师指着自己说:I’m a teacher.再指着一名学生说:He is a student.然后自问自答:What’s he? He is a student.教师问学生:What’s he? 引导他们说出:He is a student.4. 教师出示画有医生、护士和农民的图片,问学生:What’s he/she?引导他们说出:He/ She is a doctor/nurse/farmer.并教读这三个单词。

5.教师分别出示画有football player和driver的图片,启发学生通过提问What’s he/she?来得知答案。并学习football player, driver.6.看教学视频课件做对话练习。可参考的对话内容:

What’s your father? My father is a doctor.He’s tall.He likes sport.What’s your brother? He’s a football player.He’s strong.He likes sports.What’s your mother? My mother is a nurse.She’s thin.She likes music.What’s your father? My father is a driver.He’s fat.He lik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What’s your grandpa? He’s a farmer.He likes painting.7.跟读课文。

8.看B/Let’s learn的课件,学习单词。

9.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从事各种职业的动作,教师发指令“Act like „” 10.两人一组操练Let’s play的内容,一人发指令,一人做动作。教师可适当告诉学生一些其他职业的词汇。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猜猜看。教师请一个学生上来表演人物,要求表演出人物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其他学生猜:He is a„/ He’s „/He likes„ 2.计时猜词竞赛

每个小组5-6人,小组之间进行计时猜词比赛。

比赛规则:教师准备好写有英文单词doctor, farmer, nurse, driver, teacher, student, baseball player的单词卡。每个小组依次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比赛前,小组内的第一名学生坐在椅子上,其他学生面对该名学生蹲在地上。教师站在这名学生的椅子后面,手拿单词卡放在他的头上。比赛计时3分钟,教师最好指派一名学生帮忙计时。比赛开始,教师出示第一张单词卡,蹲在地上的学生要看着这个单词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述出此单词的含义。(如用语言表达则不能直接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如果说出,视为犯规。)坐在椅子上的学生要根据组内同学的表述来说出英文单词。猜对计分并换人。第二名学生坐在椅子上,继续猜词。如有学生没猜对单词则不能换人,教师出示下一张单词卡让该学生继续猜,直到猜中单词时才可换人。按此规则小

组内的学生轮流坐到椅子上进行猜词,直到计时停止,比赛结束。最后看哪个小组猜对的词最多,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B/Draw and say 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mother? He looks strong.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3.理解会说Read and write 部分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句型Is this your„? What’s his/her job? 教学难点:

句型: Are they farmers?的运用 教学准备:Read and write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让学生认读单词:baseball player, driver, doctor, farmer, nurse 2.Look and

write:

Act

like

a teacher/doctor/nurse/farmer/driver/baseball player.(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提问:What’s your mother/father? 学生回答问题后,继续问其他学生。

2.教师指着一学生家庭照片上的人物问:Is this your mother/father? 启发学生回答:Yes, she /he is.No, she/he isn’t.3.教师指着一学生照片上的两位老人说:They look old.Are they your grandpa and grandma?引导学生回答:Yes, they are my grandpa and grandma.教师再继续问:Are they workers ?鼓励学生用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来回答。

4.教师分别出示Amy的叔叔,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图,问学生:Who are they? 5.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后回答问题。

出示uncle的图片问:Who’s this man? What’s his job? 出示aunt的图片问:Is this Amy’s aunt? What’s her job? 出示father的图片问:Is this Amy’s father? What’s his job? 出示mother的图片问:What’s her mother? What’s her job? 出示grandpa和grandma的图片问:Who are they? Are they farmers? 6.跟读课文。

(三)趣味操练(Practice)猜猜看

1.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父母的照片,分别出示给全班学生看,让他们用句型Is this your„?来猜照片上是谁的父母。

2.教师每次找三至四个学生到前面来,小声告诉他们一种职业,让

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

来。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动作表情,用Are they„?来猜他们所表演的是哪种职业。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B/Let’s check Story time.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正确完成Let’s check等的练习。2.学会唱英文歌曲。

3.通过自己阅读,小组交流,教师解疑等方式,能理解Story time.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完成Let’s check等的练习。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阅读,小组交流,教师解疑等方式,能理解Story time。教学准备:Let’s check 动画课件,Let’s sing 动画。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 指教室中的各个事物复习单词。

2. 游戏:教师念单词的前一个或两个字母,学生迅速从指出并读出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练习。1)自己做 2)组内交流

3)班内回报 2.Let’s check 1)做练习2)朗读句子 3. 学唱歌曲 Let’s sing 4.Story time 1)自己阅读 2)小组讨论交流 3)回答教师问题 4)跟读句子 5)尝试表演

(三)趣味操练(Practice)游戏1:看谁敲得快

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等可以用来敲打物品的东西,教师说单词学生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敲击与所听相符的单词或图片,最快最准的获胜。

游戏2:猜字母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在另一个学生的后背上用手书写字母,让他凭着感觉来猜出书写的是哪个字母。然后相互交换。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6)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A.Let’s learn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Unit6.Meet My Family AB部分的Let’s learn,Let’s play本单元围绕“家庭”这一题材开展,使学生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及人员。“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1、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的是准确和明确,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能力目标: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如:This is my dad / uncle /......He is strong and tall.(2)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cousin, parents, uncle, aunt, baby brother.(3)情感.策略等有关目标: A.情感态度: 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B.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

2、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英汉语言差异,我以为对五个单词及交际性语言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教学方法(一)、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语言的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我把班级学生按照座位分成8个小组,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荣辱与共”的学习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由于本课时是以家庭有关系的内容,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操练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戴上饰演家人的头饰,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活动的保障,所以,我的课堂评价主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加上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性评价,课上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一)、培养兴趣,歌曲导入。

播放三年级下册歌曲《Father And Mother 》。学生在欢快的歌曲中边演边唱,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最大的放松,等待着英语课的开始。

(二)、复习旧知,巩固知识。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称呼的单词: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和一些介绍人物的形容词: tall, short, strong, thin,让学生快速认读。

(三)、创设情景,呈现新课

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要介绍给大家一个新朋友,以认识新朋友和她的家庭开始。我创设的这个情境是把自己放在学生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自己把准备好的人物头饰AMY戴在自己头上,说: I am Amy now.Nice to meet you.和大家用英语打招呼,让学生把我当成Amy,更好的进行下面的对话。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我把单词在句子中呈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让学生在句子中体会所学单词的含义。本课重点是对五个单词的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忆单词上,所以教授单词时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了拆词法,例如:family ,我把它拆开,拆成学生认识的单词,爸father 和and 妈mother 我I 爱love 你you,爸妈我爱你等于家庭,这么教学生不但感兴趣,还可以很形象的把这个单词记住,而且还很有意义。猜迷法,例如:教授uncle, aunt 时,我会让孩子猜谜语,Your uncle is your mother or father’s brother.Your aunt is your mother or father’s sister.孩子经过思考应该可以猜出单词 uncle ,aunt 的含义。这两个词有好几个意思,所以我也会告诉他们怎么记住他们,我把一个儿歌教给学生:uncle uncle本领大,叔伯舅舅没叫差,aunt aunt也不差,姨婶姑姑都用它。孩子在顺口的儿歌中把这两个词记住了。

(四)、操练单词,巩固新知

1、单词的语音语调我会采取让学生听我说初步感知单词读音,再通过听录音,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在操练单词方面,我采取了游戏教学,因为我知道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在孩子喜欢的游戏中操练单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几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单词。

A、猜失踪单词。就是我们经常做的“What’s missing?”的游戏,给学生看一组单词,数秒后,随意抽掉一张,让学生猜 “What’s missing?”,培养学生的瞬间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B、看口型猜单词。教师做示范后找学生来读单词,但不发音只做口型动作,其余同学猜单词。

C、“啄木鸟医生”给出一些拼写错误的单词,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找出“虫子”,分组比赛,看哪组捉的虫子多。

2、利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小组间用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向老师介绍。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对话中来。

总而言之,在这节课上,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我设置了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有实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创设出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please ? It’s …

2、能运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 了解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

课前准备:

2、Sing a song 《This is the way 》

3、Free talk围绕本单元句型交谈。

4、Say the number before .

5、迅速记电话号码。

a.迅速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b.认读老师出示的号码。

Step 2 Review .

师拿出教具钟,边拨边问:What’s the time,please?

先由师生对话,转向生生对话,如男女生之间,小组之间,排与排之间。

Step 3 C Ask and answer .

1、出示挂图,生明确图意。

2、Practice in pairs .生口头操练。

3、指名到前面表达。

在学生回答完时间后,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用It’s time to …的句型作补充回答,进行自编对话。

4、指导学生书写。

Step4 D Work in groups .

1.Review .

a.生听口令做动作。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watch TV go to bed .

b.认读这些动词词组。

2.填表,每小组发给一张表格。

a.师示范第一栏: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go to school …?

S: I get up /go to school …at …

b.小组内完成。

c.交流、反馈。

What’s the time ,please ?

It’s …

练习设计:

用What time do you …的句型了解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8)

一、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将所读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二、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 选出您所听到的单词)

( ) 1. A. where   B. who    C. what

( ) 2. A. forty    B. fifty    C. thirty

( ) 3. A. nose    B. nurse   C. noodles

( ) 4. A. wall    B. ball   C. floor

( ) 5. A. bathroom  B. bedroom   C. classroom

三、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 选择正确的答语)

( ) 1. A.It’s near the door.    B. There is a picture.

( ) 2. A. I can see 9.      B. I have 9.

( ) 3. A. It’s black and white.   B. It’s yellow

( ) 4. A. Her name is Amy.   B. His name is Zhang Peng.

( ) 5. A. I’d like some fish and bread. B. I like fish.

四、Listen and number(根据录音顺序用1. 2. 3…, 给下列活动标序号)

( ) 1. Watch TV.

( ) 2. Listen to music.

( ) 3. Open the door.

( ) 4. Act like a driver.

( ) 5.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

1.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twenty thirty).

2. She has (long hair short hair) and big eyes.

3. Go to the (living room bathroom). Watch TV.

4. —What’s your mother?

—She is (farmer driver).

5. —What would like for breakfast?

—I’d like two eggs and some (milkwater).

1. I’d like some    and chicken for dinner.

2. My father is a   . He’s tall. He likes sports.

3. Welcome to my   . It’s nice.

4. Mike is a   . Amy is a girl.

5. Mr Lin is my English   .

七、Look and write(根据大写字母提示,按字母表顺序写出其对应的小写字母)

八、Read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找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单词)

( ) 1. A. study     B. kitchen   C. sofa

( ) 2. A. sister     B. brother   C. fish

( ) 3. A. vegetable    B. noodles    C. shelf

( ) 4. A. strong     B. sports   C. quiet

( ) 5. A.window    B. wall     C. water

九、choose and write(用所给单词填空,每个单词只用一次)

1.    is she?

2.    is his name?

3.    are you?

4.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5.    is your seat?

十、Read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单项选择)

( ) 1. —We have a new computer.  —Really?   .

A.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B. Let’s go to school.

C. 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 ) 2. —Where is my schoolbag?  —   .

A. It’s a panda.B.It’s yellow. C. It’s a panda. It’s on the desk.

( ) 3. —How many notebook do you have?  — I have   (52).

A. fifteen   B.fifty-two  C. fifty

( ) 4. —What is your pen?  —It’s red.

( ) 5. She  long hair, big eyes and ears.

( ) 6. —Who are they?  —They are my   .

( ) 7. What would you like  dinner?

( ) 8. What   you like for dinner?

( ) 9. Everything  ready.

( ) 10. Are they near the phone?

A. No, they aren’t.  B. Yes,there is.  C. No, there isn’t.

1. Let’s sweep the floor.

() 2.May I have a look?

() 3.Where is my book?

() 4. Who’s this girl?

() 5. How old is your father? A.36.

B.She’s my friend, Amy.

C.It’s in the schoolbag.

D. OK.

E.Sure. Here you are.

十二、Read and Write “T” or “F”(读短文, 判断正“T”误“F”)

Hello! Come and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He likes painting.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doctor, too. She has long red hair. That woman is my aunt. She has short hair and big eyes. The big boy is my brother. He likes music.

( ) 1.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 ) 2. My aunt has long red hair.

( ) 3. My mother is a doctor.

( ) 4. My father likes painting.

( ) 5. My brother is a driver.

1. who  2. thirty 3. nurse 4. floor 5. classroom

1. Where is my seat?

2.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3.What colour is it?

4.What’s his name?

5.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1. Open the door.

2.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

3. Listen to music.

4. Watch TV.

1.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twenty.

2. She has long hairand big eyes.

3.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4. —What’s your mother?

—She is driver.

5. —What would like for breakfast?

—I’d like two eggs and some milk.

1. I’d like some rice and chicken for dinner.

2. My father is a doctor. He’s tall. He likes sports.

3. Welcome to my home. It’s nice.

4. Mike is a boy. Amy is a girl.

5. Mr Lin is my English teacher.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9)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上Unit Six Meet My Family 单位:郑山镇沙店完小  主备人:郇超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介绍自  我的设计 己的家庭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学习中易于创设情景,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  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uncle. 2.  能够简单描述家庭成员,如:He’s a baseball player. He looks strong.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Act like a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能熟练听、说、读、写。 2.认读、理解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及Let’s chant部分的句型。 3.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3.文化目标: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2.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和简单运用。 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count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Task time  Let’s sing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Story time  Let’s check  Let’s find out 四上U6A1(词汇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单词family的发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单词卡、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Let’s chant. (三下p34)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father? Who plays mother? Who plays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father. I am mother. We are brother and sister. 2. Game: Who is he/she?  (1)教师描述班内一名同学的外貌爱好等,让学生猜猜是谁? (2)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其他同学猜是谁。猜对的同学接着上来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以此循环2---3组。 二、Presentation A、单词导呈 1. Learn: parents (1)(接上一环节)T:(简单描述自己父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father. T:(简单描述自己母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she? Ss: … T: She is my mother. 教师把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一起,指着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 (2)板书、教读parents---- They are my parents. 2. Learn: uncle (1)T:(教师展示一张照片的背面,)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uncle. He’s my father’s brother. (2)板书、教读uncle--- He is my uncle. 3. 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aunt. 4. Learn:baby brother (1)T;(出示一张班内有弟弟的学生的全家福)Look!This is XXX.然后指着上面的弟弟说:This is her baby brother. (2)板书、教读baby brother---baby brother。 5. Learn:family (1)T:(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Look! What is this? Ss: … T: 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2)板书、教读family---This is my family. B、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C、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s in groups. (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Practice. 1. 看照片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称呼。如:uncle. 2. 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 幸运星。 教师把准备好的单人照片放到信封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猜。 4. Sing a song. 教师播放三年级下册第15页“Father and Mother”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唱第一遍时把father、mother换成parents和family。第二遍时换成uncle 和aunt。第三遍时换成parents和baby brother. 四、Production. 1. Group work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strong.  2. Good to know.   教师介绍C部分Good to know的内容,学生跟说mom, mommy, dad, daddy, papa.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口语。 五、Progress.  (一) 检测题。 1. 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 A. father B. mother  C. uncle (2)  A. family B. baby brother  C. brother  (3)  A. uncle  B. aunt C. sister 2.选词填空。 A. parents B. uncle C. aunt D. family E. baby brother (1)My father and mother is my (  ). (2) My father’s brother is my ( ). (3)This is a picture of my (  ), my mother 、my father and me. (4)My mother’s sister is my (  ). (5)Look! He is my (  ),  a clever(聪明的) boy. 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基础训练中的相关题目。 (二)Homework.  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试着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上U6A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ou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进行替换练习。 3.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How many …are there …? 教学难点:句子“My family has seven members.”的认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One、Two、Three、Four、Five(三年级下册P26) 2.快速认读人物称呼词卡: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3. Let’s chant.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uncle? Who plays aunt? Who plays grandma and grandpa? I am uncle. I am aunt. We are grandma and grandpa.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baby brother? Who plays baby sister? Who plays father and mother? I am baby brother. I am baby sister. We are parents. We are parents.   二、Presentation 1. My family has ….members. (1)T:(用事先准备好的文具提问)How many …can you see? Ss: … (2)T:(询问一两组后,出示自己的全家福)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Ss: … T: Good! 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3) 板书教读members-----My family has…members. (4)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全家福进行练习: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1)T: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s:(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  …. (2) T:My family has… 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 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t1: …. T:Who are they? St1: … (3)教师板书、教读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操练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3. But that’s only six puppy (1)T: My family has six members. My parents, my brother, my sister and me. 教师说的同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 Ss: ….. T:(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But that’s only five. Oh, and my little puppy! Gee! (再在简笔画上添上一只小狗。) (2)教读But that’s only six !  And my little puppy!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Chen Jie’s family?  A. three B.  six 2.听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 . (2) Listen and repeat. 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 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 四、Production 1. Let’s count. (P71) 教师先做好示范和要求,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2. Make a surve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Name   How many?   parents   brother   sister   uncle                                                 &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0)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介词或介词词组 in front of

beside between behind above;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ere is the ball? It’s in front of the dog.3.完成Find and say.教学重点:

Let’s learn 部分出现的单词:in front of

beside between behind above等。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进行替换,在情景中学习新词,并达到听说读写5个四会单词或词组。教学难点:

1.能够使用有关家居物品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单词或词组,并能简单介绍自己的房间。2.名词单复数的用法 课前准备

1.两只不同的毛绒玩具和一个球 2.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复习B Let’s talk 的对话

二、Presentation 1.教师引导学生用there be 结构和已学的方位词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关系。

教师说: I have a balloon but I can’t find it.Where is the balloon?教师板书 Where is the balloon?并带读。教师请几名学生帮忙找气球,猜测气球可能的位置:Is it...? 教师将被吹起的气球分别放在一个纸袋的里面、上面、下面和旁边,请同桌学生就气球的位置展开问答。(1)教学above 教师将气球抛向正上方的同时询问学生:Where is tne balloon now?教师出示above 的单词卡片。引导学生说:It’s above you.教师板书above,带读单词。(2)教学beside 教师问一名学生:Who’s beside you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beside,带读单词。(3)教学between 教师指着同组前后相邻吧的三名学生,说:...is in front of...,...is behind...教师板书in front of 和behind,带读单词。2.阅读和朗读

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

引导学生完成书中Read and write部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短文内容。并完成练习。

三、Practise 活动设计1 学生打开教材,听录音跟读核心词汇。然后,教师板书单词,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

活动设计2 教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朗读单词。活动设计3 做Find and say 的活动。

四、Home work 1.用所学单词描述自己的房间 2.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 2.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

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难点:,掌握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教学过程 一.Warm up 运用单词卡片复习上节课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1.Let’s check部分的学习

播放两边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2.Let’s wrap it up部分的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be动词和名词单复数的搭配原则。请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和写句子的活动,然后师生一起评价 3.Storytme的学习

出示Storytme部分的教学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分小组表演故事,然后教师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三.Consolidation 1.给出任务:小组内改编对话利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表演展示。2.带领学生在小组内简单说说,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四.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句型: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Yes,there is./No,there isn’t.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2.了解Let’s talk 的含义,并能听懂Let’s try的内容。教学重点:

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难点:,掌握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教学过程 一.Warm up 运用单词卡片复习上节课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1.Let’s check部分的学习

播放两边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4.Let’s wrap it up部分的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be动词和名词单复数的搭配原则。请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和写句子的活动,然后师生一起评价 5.Storytme的学习

出示Storytme部分的教学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分小组表演故事,然后教师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四.Consolidation 3.给出任务:小组内改编对话利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表演展示。4.带领学生在小组内简单说说,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四.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lake,mountain,hill,river;2完成Draw and ask的内容。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上述单词就自然公园展开回答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日常口语练习二.Presentation 1.Let’s learn部分的学习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单词图片。说We all like nnature parks.Let’s enjoy some picturea.然后,教师问:What’s in the nature park?学生分小组运用there be结构描述自然公园的景物。教师请一组同学汇报的时候,把相应的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词汇。(1)教学forest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对话后提问:Where will the children go?引导学生回答:They’ll go to the forest.教师板书forest,然后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单词。(2)教学lake 教师问:Is there a lake in the forest?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lake并带读单词。教师提问:Is there a lake in...?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3)教学river 教师拿出一条河流的图片,背面朝向学生提问:Is there a lake?请同学们猜测后把卡片翻过来,引导学生回答:No,it isn’t.It’s a river.教师板书river并带读。(4)教学hill和mountain 教师说:There is a lake,a river and a forest in the nature park.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自然公园的轮廓,把lake ,river和forest的卡片贴在里面。教师问:What else?同时出示mountain的卡片,把它贴在公园轮廓里并带读单词。

教师出示一个小山丘的图片,问Is this a mountain?引导学生回答:No,it isn’t.It’s a hill.教师板书hill并带读。2.完成 Draw and ask 三.Home work 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活动手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A部分的Let’s talk的对话。2.听说读Let’s spell中的习题。教学重点:

听说并正确拼读Let’s spell中的内容 教学难点:

四会句子的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日常口语练习2.听录音读单词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1.做Let’s spell中的习题

2.讲Let’s spell中的语音知识。3.完成Look,listen and write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让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书写四会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句型: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2.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building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学重点: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 Are there any...?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核心句型就自然公园展开问答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Let’s chant 二.Presentation 1.学习Let's talk

教师出示 village 图片,注意在出示图片时动作要快,给学生很短的时间来观看,然后收起图片说:This is my village.What's in it? Guess, please!教师提问:Are there any „ in the village? 板书并带读问句。此种快速看图的方法还可以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教师尽量就图画多问一些句子,让学生掌握答句的同时熟悉问句,如:“Are there any buildings in the village?”当学生回答没有时,引导他们说:No, there aren't.从而引出肯定回答:Yes, there are.同时板书此内容。

让学生根据记忆,向老师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Are there any „ in your village? 听录音,跟读Let’s talk部分内容。给学生2—3分钟,自己读书。

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然后选几组在班上说一说。2.Let's practice(趣味操练)(1)游戏----让硬币来回答(2)轻松一刻----Sing a song

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游戏----眼疾嘴快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教师依次出示剪出轮廓的图片反面(bridges, small houses, tall buildings, trees, roads, mountains等12张景物图片),问:What’s in my village/city? 学生猜:Are there any „ in your village/city? 猜得又快又正确的小组得分。教学资源的利用:图片、挂图、硬币、录音机与录音带

三.Home work 完成本节课配套完成手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village, house, bridge, building, tree;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village, city.3.能够运用句型:There are „ in„„; 教学重点:

Let’s learn 部分出现的单词:village, house, bridge, building, tree等。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进行替换,在情景中学习新词,并达到听说读写5个四会单词。教学难点:

1.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运用语言的状态。2.名词复数的运用和读音.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和课件; 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Warm up 复习B Let’s talk 的对话 二.Presentation 1.呈现教材情境并教学village 教师呈现Let’s learn板块的图片,指着村庄的位置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village.教师出示villag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

教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illage?引导学生回答:It’s small/quiet/beautiful/nice/clean/...2.教学house和tree 教师说:Many of you say the village is beautiful.Why?引导学生回答,如Because there are many trees.Because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houses.教师依次出示tree和hous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3.教学building和bridge 教师说:Miss White and her students are in the village.Can you find them?Where are they?Where are ZhangPeng and Miss White?教师指着Miss White和张鹏的位置,引导学生回答:They’re in front of a building.教师出示building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教师说:The building has two floors.教师呈现一栋三层楼房的图片,问:What about this building?引导学生说:This building has there floors.教师可以呈现更多高楼的图片,让学生表达:This building has...floors.教师问:Where are Chen Jie and Amy?引导学生回答:They’re on a bridge.教师出示bridg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五、Practise 活动设计1 学生打开教材,听录音跟读核心词汇。然后,教师板书单词,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

活动设计2 教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朗读单词。活动设计3 完成Write and say

六、Home work 3.用所学单词造句子 4.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句型:Are there any„„.?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及单词:mountain;

2、能用“There be„..”句型(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等形式)介绍山村并描述其特征;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句型:Are there any „ in the „?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单词: mountain 及在情景中理解并掌握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 单词fish 的复数与其单数形式相同,mountain一词的认读和书写,以及句型:Are there any „ in the „? 的书写都是本课时的难点内容,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水彩笔,胶水,剪刀等绘画工具;

2、教师准备景物单词卡和B Read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Warn-up(热身)

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1)Read and write

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挂图,左右两张图画分别标为图1和图2。教师说一个句子,学生迅速找到图画并报出图片号码。如:教师说: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学生说:Picture 2.教师给3—4分钟的时间,学生自学本部分的内容。

自学过程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是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是认读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在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词句掌握情况,哪些认识、哪些不会。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看挂图,说说挂图中的内容。如: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in picture 2.There are many rivers in the village.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阅读。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的语音语调,试读词句。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再次巩固词句的读音。

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质疑的同时掌握知识内容。(2)评你评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相互评判,有两个人分别扮演Sarah和Chen,另两个人作评委,评判个角色的扮演情况。之后,俩俩交换。(3)Finish the sentences 教师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sentences 的练习。完成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填写内容和书写规范。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3、Let’s practice(趣味操练)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三.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1)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6 Meet My Family 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属单词教学课,它围绕家庭话题展开,此话题学生已在三年级下册中接触过,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称呼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家庭成员称呼: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句型This is my.......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likes 对家庭成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所以教师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也乐于学习,并易于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et’s learn,这部分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幅较为形象的图片来教授五个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第二部分,Group work,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从而巩固第一部分所学的五个四会单词。此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活跃课堂和培养兴趣而设置的。

二、说学习目标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及基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 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This is my„.He/She has„.He/She likes„.He/She is„.”等英语正确、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技能目标: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父母的情感。

三、说学习重难点

Learning key points(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词:family, parents, uncle, aunt, baby brother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学习难点):能用英语正确、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事先用动物或者水果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荣誉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兴趣,在单词和句型操练中使用家人或者教师提供的照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平、黑板评价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五、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课堂热身——新知导如入——趣味操练——拓展巩固

StepⅠ 课前热身

1.Sing a song for our father and mother:《father and mother》 2.Family tree:look,how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复习以前学过的家庭称呼。

StepⅡ.Presentation(呈现新知, 交流展示)

,I want you to come to meet my family ,ok ?Teach the word:family,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the picture: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father and mother,we can call them parents.Teach the word: parents然后引导学生说I love my parents.3.CAI出示一张男士的图片,并做介绍: He is not my father.Who is he? 引出单词uncle.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叔叔。4.CAI出示一位女士的图片,并介绍:“She is the family member.She is not my mother.Who is she?”引出单词aunt,用同样的方法巩固单词。

5.CAI展示自编的chant(uncle---uncle---He is my uncle.aunt---aunt---She is my aunt.I love them.They love me.)和学生一起朗读,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情感。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英语四年级Book 3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 parent, uncle, aunt 和baby brother并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及成员,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能够掌握5个生词,并能交换简单的家庭信息。

首先,课前的热身活动。上课前我就播放歌曲《father and mother》,以帮助学生慢慢进入英语的环境,在不自觉当中接触到今天所学的一些单词,同时在新课过程中,渗透旧知的操练和复习。在学习人物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和介绍,引导学生运用句型“This is „.He is „.He has „.He likes „.”来介绍家人,达到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掌握,促使单词教学不仅仅是单词的单独教学,而是利用句型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扩展,最后的综合巩固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进行描述和介绍,完成新课后的操练和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设计和授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在教学环节上,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够自然,有些环节甚至有些突兀,直接转移到下一环节。在备课时应该想的更细,句句考虑,课件出示liu xing's family,让学生模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其实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难点,程度好些的学生能够说下来,但是有些学生进行描述时时还是结结巴巴的。完全可以示范之后,全班一起来读一遍,效果可能会更好。

2.一节课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评价,挖掘学生的心思,最好能体现在黑板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本节课上口头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比较多,而没有采取一些奖励机制和小组竞赛活动。

还有,在拓展环节的设计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抓住这个对照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好机会,虽然同学在组内互相介绍了,但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是本节课的失误,可见,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会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外,作好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一节课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评价,挖掘学生的心思,最好能体现在黑板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本节课上口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比较多,对黑板的黑板评价总结不及时。总而言之,在这节课上,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2)

Recycle 2 学习内容 Recycle2 课时安排 共 3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会说故事中的新句型Merry Christmas!How beautiful!

2、理解短文大意,会听懂、跟读故事,并尝试表演故事。

评价方法 针对目标1、2,通过指名提问、观察学生的口型、学生互评,来达到能清晰、正确说出单词或句子、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对话交流、检测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学材分析 本节课是将4-6单元的中心语言融为一体的一个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在具体情景中自然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表演。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后三单元的主要句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故事,细节稍有变化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以前所学句型来表演对话,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

学生分析 只要让学生开始将后三单元的句型复习扎实了,在语言输出时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了。教师给学生准备好道具,鼓励大家创新大胆,学生的热情一定比较高,情绪比较高昂。可通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会话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对话的能力。教学难点: 新句型:Merry Christmas!How beautiful!新词汇Father Christmas、turkey、singer 教学法 跟读法、对话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和歌曲录音、布置教室的道具(布置圣诞节的场景)、小礼物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复习4-6单元所学单词。

2、做游戏Listen and do.教师把单词图片摆放在讲台桌上,让一个学生到讲台桌前看图发布相关的指令,另一个学生根据他的命令来做动作。看看哪组的学生表现更优秀。

3、复习第四至六单元的Let’s do 部分: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动作或请学生发指令,其余学生边听边作。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Free talk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s your father/mother? Is your father/mother a singer? 师生,生生间做自由问答What would you like ?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卡片(包括turkey beef potato等单词),学生根据爱好选择回答“I’d like some potatoes.” 教师说:“I’ d like turkey.Would you like it?”学生回答:“Yes, I’d like the turkey.No ,I wouldn’t like the turkey.”

2、Merry Christmas!

教师带着孩子们参观教室中的布置,师生问答What day is it today? Today is Christmas Day.Who’s he? He is Father Christmas.So many gifts!播放《A Merry Christmas》的歌曲,让孩子们伴随着歌曲拍手。教师对学生们说:“Merry

Christmas to you!”分别向学生问好。学生回答:“The same to you.”学生也试着说说,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3、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师生就内容进行讨论: Who are they? Where is Mike? How many people in the story? What can you see?

4、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练习。观看课件,进行分角色对话配音。

5、学生分角色分小组表演故事。

6、教师提供各种道具,各小组利用道具进行表演展示活动。三 趣味操练(Practice)扮演圣诞老人

学生轮流扮演圣诞老人,见到同学问候:“Merry Christmas!”

学生答“The same to you.”“Here’s a gift for you.”“Thank you.” 师生一起数一数收到礼物的数量 教师播放歌曲“A Merry Christmas”录音,让学生熟悉旋律并适当渲染课堂气氛。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会话练习。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 What’s your father / mother ? Is your uncle / aunt a singer ? 教师简单介绍圣诞节的文化背景。教师提供头饰、圣诞老人的帽子等道具,让学生表演对话(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对于表演得好的学生,教师可奖励给他们小礼物,并说:Merry Christmas,引导学生回答:The

same to you.目标检测 小组结合表演对话

课堂巩固:

Make a Christmas Day card.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圣诞节贺卡或礼物送给朋友 板书设计 Recycle 2

Merry Christmas!How many gifts are there? He is Father Christmas now.Here’s the turkey.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Recycle 2 课时安排 共 3 课时,第 2 课时 1.学习目标 1.能利用学过的单词进行听力,选择分类、填空等。2.2.能根据学过的句型进行问答,达到实际运用。

3.能熟练掌握后三单元的主要句型,能进行相关句型的问答。

评价方法 针对目标1、2、3,通过指名提问、观察学生的口型、学生互评,来达到能清晰、正确说出单词或句子、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对话交流、检测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学材分析 本节课是练习课,教师可以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语音习题训练。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活泼的环节让学生不感到枯燥。对于用学过的词组描述人物的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

学生分析 在复习熟练的基础上,孩子们会更好的发挥能力,语音练习,语句描述。可通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练习,适当复习前面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用所学句子自由问答;能准确听懂并完成书写。教学法 跟读法、对话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课件、教学录音带

学习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Sing the song:《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2、教师出示表示职业的卡片,学生抢答读一读

表演不同职业的人。

3、Free talk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s your father/„? Is he/she a nurse/..? 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师生问答,生生问答。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Look ask and anawer.学生看图自由问答。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family? Is this John’s „„? What’s herhis job?

2、课件出示Listen and number the rooms 教师与学生就图片进行问答: How many rooms? 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picture? Listen and number the rooms 听录音完成。

3、Look ,listen and write.学生看图,看填空。听音填空 核查。教师讲解

4、Play a game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组,哪组回答对问题那组加分,看看最后谁胜利 从这些问题中找出后四单元的重点句型。三 趣味操练(Practice)猜词比赛

请一个孩子到前面说:“The word has seven letters.They are n-o-o-d-l-e-s.”,其余的学生仔细听,看谁最快猜出单词。猜对的同学必须把单词拼读一遍。

目标检测 看书上的图片自由问答对话 课堂巩固:

读一读后三单元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Recycle 单元(章)主题 Recycle 2 任课教师与班级 四年级

本课(节)课题 Recycle 2 第 3课时 / 共3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练习,适当复习前面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听音,正确的涂色;在游戏活动中,正确的拼读单词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房间、物品、食物等的单词卡片

配套的教学课件

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歌曲录音Color song 颜色转盘

食物单词的头饰

教 学 过 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Sing the Color song

学生一起演唱彩虹歌,边唱边出示相应的彩笔。

2、教师用颜色转盘复习学过的颜色,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3、教师在教师四周分别贴上房间及房间内家具、食物的图片。

教师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学生就所见到的词说一说。

4、Listen and do

“Point the noodles/run to the living room/„”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听一听、做一做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课件出示Listen and color的课件。

教师与学生就图片进行问答:

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shelf?

教师最后出示sink的图片,教学生认读单词。

2、小组学生之间利用书做问答的练习。

生生之间提问:“What’s this? Where is the phone?”

回答:“It’s in the bedroom./。。”

3、Listen and point

小组之间学生互相发出口令:“ Find the living room and point.”

4、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loring.5、学生两人一组,以问答的形式讨论图的内容。

What color is the shelf?

Is it red?

6、教师将一些食物的贴在厨房和客厅的大图片中,问:“What would you like ?”

学生说:“ I like some beef./..”说对的孩子发给一个相应的头饰。

请说对的同学到前面做成一圈,教师说出一个单词“turkey”, 带头饰的孩子必须迅速拼出单词。否则就站在前面出题。

7、把学生分为食物、房间、家庭成员等若干组,各个小组分别游戏。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找朋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主题。组长发给每人一张词卡(允许几个孩子拿的相同),组长出示单词,有相应词卡的孩子必须马上走到组长面前。错的孩子走到前面出题。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猜词比赛

请一个孩子到前面说:“The word has seven letters.They are n-o-o-d-l-e-s.”,其余的学生仔细听,看谁最快猜出单词。猜对的同学必须把单词拼读一遍。

请26个孩子带上不同的字母卡片,教师说单词,带相应字母头饰的孩子迅速组成一组。按顺序站好。学生一起拼出单词。

快速反应:教师说职业名称,全体学生做能体现各种职业的动作。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会话练习。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s your father / mother ?游戏:从教室的两个角落分别往后传一个盒子,音乐盒,拿盒子的两个学生分别从盒子中抽出一张卡(如grandpa , doctor),然后一起用卡上的两个词进行对话:What’s your grandpa ? My grandpa is a doctor.教师把单词贴在黑板上。继续传盒子做游戏,直至盒子中的8个人物和8种职业图片全部贴在黑板上为止。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3)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BOOK 3 本册书共六单元,课本内容共分六部分: Unite 1 My Classroom Unite 2 My Schoolbag Unite 3 My Friends Unite 4 My Home Unite 5 What Would You Like? Unite 6 Meet My Family!

二、教材分析

为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新内容时要强调听准,辩清,观察,模仿,练习运用。即: 听音——仔细静听;辩音——辨清发音;观察——注意观察;模仿——认真模仿;

练习——积极练习;运用——实际运用; 课堂练习

A----活动手册

它是本套教材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课本同步进行。B----单元练习

每单元课后用一课时巩固前面内容。

录音带,投影片和教学挂图,音标卡片,字母卡片,教学图片。这些辅助材料,均为配合课本的系列辅助材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

1、对于有一年学习基础的学生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儿童对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英语。

2、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根据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

四、重点难点:

1、“四会”单词的教学。

2、每一课的会话的表演。

3、四会单词的拼写。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主要内容 1

Unit 1 2

Unit 1 3

Unit 1 4

Unit 2 5

Unit 2 6

National Day 7

Exam(unit 1-2)8

Unit 3 9

Unit 3 10

Recycle 1 11

Unit 4 12

Unit 4 13

Exam(3-4)14

Unit 5 15

Unit 5 16

Unit 6 17

Unit 6 18

Recycle 2 19

General revision 20

Terminal exam Unit 1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window 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floor classroom computer wall teacher’s desk fan what in the we have new go where

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的单词和词组:

many our seat near classmate clean have a look good idea all right good job

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classroom, classmate, computer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出现的词组和短语如have a look, good job的掌握。

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教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Lesson 1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window, classroom, floor, light, door, board, and picture.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2.Teaching Aids A bloom, a piece of cloth, a picture A board-wiper and a tape-recorder.3.Important points Picture, classroom, window, board, and blackboard 4.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The teacher asks the question : “What day is it today?” The student answers : “Today is Monday.”

Then the questi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2)New content

The teacher reads the words like that the classroom, the windows, the door, the floor, the board and the lights in English one by one.Then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im.He asks:” What’s in the classroom?” Choose several students who knows the answers to answer by using the words they’ve just learned.The teacher shows the cards of the word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answering.Then the teacher points at the card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er one by work One student asks the question and the other answers.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groups to show the work.Practice The teacher hands the cards of the bloom, the piece of cloth, the picture and the board-wiper to the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read after her.Then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the teacher is doing the actions: opening the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and clean the board.Then the teacher does the actions again and asks students to follow.After that, choose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do it like her.During this period the teacher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verbs like open, turn, sweep, clean and put.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5.Homework Ask the student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fter class and try to imitate the American accent.Listen to the tape.6.Teaching notes

Lesson 2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recognize and read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classmate, seat, and have a look)and use the dialogue freely.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some pictures some cards 4.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Say “Hello” to each other.-What day is it today?-It’s Tuesday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 today.(2)Revision The teacher hands the cards and asks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 one by one as quickly as they can.Listen to the music and do the action“开门,开灯,擦窗,擦黑板”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say them in English.(3)New content.The teacher shows the text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using the computer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ask who can read them.Let the student who can read them to read and then choose 2 or 3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im.After that the teacher reads the sentences and let them follow him.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Practice Divide them into some small groups and let them practice in groups and then asks some of them to show the text.Chan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imitate.Then practice the chant in pairs by clapping hands.After that, choose 2 groups to play this game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4.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fter class and try to imitate the accent.Read the text smoothly.5.Teaching notes

Lesson 3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letters A , B , C , D, E.Rememb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mputer, wall , fan and the teacher's desk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pictures cards 3.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Says “Good morning!” to everybody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 date.(2)Revision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 sentence by sentence.Then all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together.Next, ask some ones to read the text.At last, ask some questions and let them answer.(3)New content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board while he writes “Aa Bb Cc Dd Ee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m on their exercise-books.Then ask some ones to come to the board and write the letters to them.Next, let others see wether there is mistake.“Fill in the blank”.A: The teacher gives the students several letters of a word.B: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 the word is.Then ask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Do exercises about the 6 words.3)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e students’ book.Then the teacher checks the answers.Bingo

Let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Bingo” in the book and the teacher explains it to them.Then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cross it.Choose the students who do it very quickly and finally be winner.4.Homework Let the students to memorize the words.Recite the whole dialogue.5.Teaching notes

Lesson 4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word clean(verb and adj.)and the expressions “Good job, Good idea, All right” and use them freely.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sentence “Let’s do… ” and “Let somebody do… 2.Teaching aids A clean paper, a dirty paper, a table cloth and some pictures.3.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Say ”Good morning” to the class and ask them “ How are you?” After getting the answer the teacher talk about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2)Revision Ask one student to say the furniture in his house and describe its colour in his house.(3)New content 1)

The teacher reads the text first.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er sentence by sentence.When the students arereading the text themselves, the teacher writes” clean, Good idea, Good job, All right” on the blackboard.Then explain th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When the teacher explain the word “clean”, she shows the clean paper and the dirty one to the class.And then use the tablecloth to wipe the dirt on the paper.Tell them clean is not only an adj.but also a verb)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After that,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several groups.Let them practice the story in groups.Then choose 2 or 3 Groups to act it.Game Choose 1 student to come to the teacher’s desk.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one by one and let the student guess what the picture is.Play the game some times.4.Home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memorize the text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fter class and try to imitate the tape.5.Teaching notes

Lesson 5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letters(Ff Gg Hh Ii)and the handwriting.They can fill the blanks when some letters of a word, which they’ve just read, have given.Let them master the song.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four plates, a tablecloth 3.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Say ”Hello” to one of the students.Talk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 date.(2)Revision Ask one student to wipe his table with the tablecloth.Choose another student to speak the action of the first student.Then ask the monitor to Prize him ”Good job!”(3)New conten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he tape.The teacher writes ”Ff, Gg, Hh, Ii”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m on the notebook.Then let them check in pairs and write the letters carefully again.Let the students 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textbook.Then draw the very picture on the “plates”.This is a competition.Listen to the tape.The teacher sings the song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follow her.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sing together.Then ask a little “singer” to sing to the whole class.4.Homework Let the students write the letters on their homework-notebook.Listen to the tape and sing the song after class.5.Teaching notes

Lesson 6 1.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2.Teaching aims Review the last unit.Check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3.Teaching steps(1)Greet to each other.And talk about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2)Review A: The teacher let some ones to write the letters on the board and check their homework.B: Divide the students in to several groups.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hey’ve painted.Then choose 2 or 3 groups to describe their ideal classroom.C: Each of the groups can make up a dialogue by using the pictures on the textbook and the bag and the ball that the teacher gives them.Then choose 4 groups to act.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it in groups.Ask some one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nd let him show the main idea to the students in Chinese.Then read the story together.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is a bee.At last,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points and let them remember them.Greeting sentences “Thank you.Excuse me.After you.” Tell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sentences to the whole class.Then ask them to make up a dialogue with these sentences.Let some groups to act out their plays.Next, listen to the story.4.Homework Let the students remember all the word and expressions that appeared in the text.Memorize every text in this unit.5.Teaching notes

Unit 2 单元分析 1、教学内容

A: 本单元的对话句型

How many … … do you have? I have … ….What colour is it? It is … ….B: 本单元有关学习用具的单词,要求学生做到听懂、bag pencil pen book ruler pencil-case 2、教学要求

A: 能听懂、会说每一课会话;

B: 能听懂、会说每一课出现的常用单词; C: 能听懂 put on,put in and put ……under.并做出正确反应。

3、教学重点难点 A: 会话的熟练听说 B: 常用单词的熟练听说

put on, put in ,put ……under.较难学,注意区分

4、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每一课约用1课时,共记6课时,两周完成。Lesson 7

1、Teaching Aims A: How many …… do you have? B: I have…….put on / in / ……under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storybook, a notebook and a math book.3、Important points

put……on ……./in……/ under…….4、Steps(1)Greetings After the greetings and let them sing a song with the teacher.(2)Revision.“What is in our classroom?”

会说。Let the students answer it.They can say the words like that, Desk, chair, light, window and so on.(3)New content The teacher hands out a schoolbag with many books in it, and asks the students what are in the bag.“Can you read them?” Let some ones to read them and then asks others follow him.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more.Then, asks them read them as quickly as they can.(4)Phrase The teacher picks up a ruler and put it in the desk / put it on the desk / put it under the book.Next, ask what they can see.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They can know the words of in, on under and so on.Let them 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do the actions : put in put on put under.Practice more and more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remember them well.(5)Homework Master the new phrases.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accent.(6)Teaching notes 本文的重点句型是I have a 和单词math/Chinese/English book and schoolbag, notebook and so on.Let’s do 部分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下能很有节奏地做出来。Lesson 8

1、Teaching Aims A: Let them master the sentences: & quot;What color is it?“ ”It is …… “ B: Using the sentences freely.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 schoolbag with some books in it 3、Teaching Steps(1)greetings Greetings and then practice the chant “ work and play” with the students clapping hands together.(2)Revision Review the question “How many … can you see?”

The teacher say the phrase and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s.Put the book in the desk.Put the pen under the book.And so on.(3)new contents Use a question ”Do you have a new schoolbag?“ to show the dialogue to students.Then let students read after you one by one.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it.4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dialogue.Make a new dialogue.5 Notes

Lesson 9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numbers that after 20.(thirty…forty….fifty)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nd some cards.3.Teachings Steps 1)

Greetings Say “Good morning” to everybody and sing a song together with them.2)

Revision All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3)New content The teacher shows some card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what they are.Let some ones to answer.Then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new words to them.And let them listen to the tape.Give them some minutes and let them practice by themselves.4)Practice The teacher asks “How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How many windows in our primary school? Teach the number 21—50.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whole dialogue, then act it out.5.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accent.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write them.6.Teaching notes Lesson10 1.Teaching Aims A: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dialogue B: Act a short dialogue in pairs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story-book, crayons, sharpeners, erasers and a picture-book 3.Important sentence What is in it? 4.Steps 1)Organization Say ”Hello“ to everyone, and then chant “ work and play” with the students clapping hands together.2)Revision.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Revise the numbers in this way.3)New words

Show the teacher’s schoolbag to the students and do the actions that make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g is too heavy.Then say “I have a new bag, but it’s too heavy.” Ask them what’s the meaning of heavy.Then take out the things in the bag and then say” Now it’s light!~” Write heavy and light on the borad.Tell them the new words heavy and light.4)Learn the dialogue Then let students see what’s in it.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it.Then ask them to see the dialogue in the book.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5)Group work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many small groups and let them practice in groups “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 5.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2.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6.Notes

Lesson 11 1.Teaching Aims A: Remember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letters and words well: Oo Pp Qq Rr book ruler pencil-case B: Solve the problem with the new words in this unit, for example fill the blank, ect.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some cards 3.Keys and difficulties 1)

4-skill letters and words: Oo Pp Qq Rr book ruler pencil-case 2)

New words: queue rice quiet 4.Steps 1)Organization

Say ”Hello“ to everyone, ”Let's begin our class." 2)Revision

Revise the new words that they’ve learned in this unit.3)Shopping game

The teacher ask the students” Whether there is someone who like go shopping with his mother in the market.Stick the card on the board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act “ON SALE 50% OFF”.4)

Do the exercise Let them look at the book at page of 23 and listen to the tape.Then let them see the second part and see what they are, and fill blank with the words.At last, the teacher check them..5.Class work and homework 1)listen、read and write the letters and words:

Aa Bb …… Oo Pp Qq Rr book ruler pencil-case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ster the dialogues what they’ve learned.6.Notes

Lesson12 1.Teaching Aim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ccording to seeing the pictures.Sing a song named “Books and pencils”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 some pictures.3.Difficulty and Key points 1)Some phrases are difficult :

Be made of the inventor of paper put away 2)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phrases: Put away have a good dream take out 4.Steps 1)Organization A: greetings B: songs and chant 2)Good to know Ask students whether they know who invented paper.Tell them the knowledge about invention of paper.4)Story

First ask the students to see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 main idea.Choose 3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And then the teacher tell the story.Let them read after the tape.5)Song

A: read the sentences of the song.B: 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arn to sing the song.C: sing the song with clapping hands 3 times.5.Homework 1)Revise the dialogues of this unit.2)Sing the songs.5.Teaching notes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4)

Unit4 At the farm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通过农场里农作物以及各种动物的学习,从而展现了农场中缤纷多彩的生活。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但其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要求学生能用本单元的句型与单词进行有关农场里各种动物和各种农作物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农场上常见的蔬菜和牲畜,如: tomato, potato, green beans, carrot, horse, cow, sheep, hen

2、能够运用句型,如: ——Are these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How many„ do you have?

3、能够根据图画,用英语说出一些农场常见的畜牲和蔬菜的名称。

三、教学重点:

1、单词:tomato, potato, green beans, carrot, horse, cow, sheep, hen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

2、句型: ——Are these „?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How many„ do you have?

四、教学难点:

1、单词复数形式的表达 –s 和-es ;

2、字母组合 or 在单词中的发音。

三、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物、图片、录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2、对于学习还不错,但是不愿或害怕发言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动请他们表达其意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还可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主要语言结构: What are these?Are these…?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略回答。

2、能够准确朗读对话。

二、教学重点: 句型 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及其简略回答。

三、教学难点: these 的发音。

四、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教师和学生聊一聊每个人喜爱的蔬菜。(I like…Do you like…?)(2)教师说谜语,引导学生用 Are they…?来猜猜是什么蔬菜。

①They are red.They look like apples, but they aren’ t apples.What are they? ②They are tender and green.What are they? ③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What are they? ④They are round, pink and white.What are they? ⑤They are brown.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them.What are they? 学生猜对了,教师回答 Yes,they are.并拿出相应的单词卡片请学生拼读;如果猜错了,教师回答No, they aren’ t.再请其他人猜, 直到猜对为止。

2、New step(1)教师请学生将装有蔬菜卡片的盒子盖好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到同学们中间,随意指着几个盒子问: Are these…? 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用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 t.如果学生回答的是No, they aren’t.教师继续问:What are these? 并引导学生用 They are …回答,适时板书句型框架。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蔬菜实物分别放在几个盒子里,请几个学生过来边摸边问: Are these…?或 What are these? 教师做出相应的回答。

(3)学生两人一组运用黑板上的句型互相猜猜对方盒内的蔬菜。(4)播发 Let’ s talk 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后跟读模仿。(5)分小组做对话练习。

3、Consolidation

1、完成 Let' s play 部分,操练句型: 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六、Homework

1、听读第P38的A Let’ 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 tomato、green beans、potato、carrot 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

2、通过说唱 B Let’s chant的歌谣巩固所学单词的复数形式。

二、教学重点: 单词: tomato、cucumber、potato、onion、carrot

三、教学难点: potato 和 tomato 的复数形式。

四、教具准备:

1、Let’ s learn B 部分的课件和录音。

2、相关的单词卡片。

3、所学蔬菜的实物。

4、Let’ s chant 的录音。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回顾上节课所交句型

(2)请学生欣赏 Let’ s chant 部分歌谣,教师要根据歌词适时举起相应的图片。

2、New step(1)教师手举一个西红柿,说:I like tomatoes.Do you like tomatoes?引导学生用 I like …或 I don’ 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2)教师再拿起一夹青豆,边说边完全呈现: Oh,it’s long and green.They are green beans.Do you like green beans? 让学生在回答中学习单词。

(3)出示土豆:Do you know it? French fries are made of it.It’s a potato.Do you like potatoes? 学生根据用 I like …或 I don’ t like…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情况表达。

(4)请学生猜谜语:They are long and orange.Rabbits like eating them? What are they? 学习单词 carrot。

(5)教师将四种蔬菜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然后说单词,请学生指出相应的实物。

3、Consolidation(1)教师请学生看着书听歌谣。

(2)让学生观察歌谣中 like 后的蔬菜单词和 Let’ s learn 中的单词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说出 like 后的名词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教师适当强调 tomato和 potato 的复数形式拼写的变化,carrot 的复数形式读音的变化。

六、Homework(1)读课文第 39 页并背诵 Let' s chant。(2)抄写新单词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 or 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2)能听、说、读、写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 四个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听、说、读、写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 四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horse, fork, homework, world map 四个词语。

四、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T: What are these? Ss :They are„T: Are these„? Ss: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 t.(2)请学生表演 A 部分 Let’ s talk 的对话。

2、New step(1)播放 Read, listen and chant 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 Read, listen and number 的录音, 让学生给单词排序。

(4)听音后反复读四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3、Consolidation 完成 Look, listen and write 部分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听A Let’s spell 录音。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What are those? Are they...? How many...?”,并能在情景运用。

(2)进一步巩固名词复数及读音规则。

(3)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句型 What are those? Are they…? How many…do you have? 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名词复数及其读音规则。

四、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欣赏本单元歌曲。

(2)提问: What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 学生说出在歌中听到的动物的单词。

2、New step(1)教师拿起几支笔握在手中,不要露出笔尖。引导学生用 Are they 来猜猜是什么笔, 教师根据实际回答:Yes, they are./No, they aren’ t.(2)教师随手拿起几个笔袋: Are they pencil-boxes?学生回答: Yes, they are.或 No, they aren’ t.然后教师说: They are not pencil-boxes.They are pencil-cases.(3)组织学生分组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问答 A: Are they …?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 t.(4)学生汇报练习情况,当学生对话后,教师要接着问: How many…do you have? 引导学生答出相应的数量。

(5)打开 Let’ s talk 部分课件,学生观看1-2遍,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语句。

(6)教师就对话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显示课件的插图)Are they sheep? / goats? / horses? / donkeys? /hens? / cows? How many …?

(7)跟录音朗读对话,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8)小组分角色表演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3、Consolidation 启发学生替换有关动物单词,创新对话。A: Are they …? B: Yes,they are./ No, they aren’ t.(They are …)A: How many … do you have? B: I have „

六、布置作业:向同伴、朋友或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上的动物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sheep,hen,cow,horse。

(2)了解单词 sheep,hen,cow,horse 的复数形式。

二、教学重点:

(1)单词: sheep,hen,cow,horse 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

(2)句型: What are they? 和 Are they…?的问答。

三、教学难点: horse,sheep,goat 的复数形式表达。

四、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教师提问: I love animals very much.Do you love animals?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单词,一旦学生说出本课涉及到的单词,教师要及时拿出卡片,请这位同学来教大家读。

2、New step(1)教师说: Do you know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 at a farm.Let’ s go and have a look 教师出示 Let’ s learn(A)部分挂图,说: Look,it is a farm.So many animals.What can you see?(2)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指图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 farm 的内容,教读 farm。

(4)让学生观看课件 2 遍,教师只点击有关单词部分,学生跟读。(5)教师出示单词卡: sheep,hen,cow,horse,goat,lamb,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将一些发音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如: ee 在 sheep 中发[i: ]ow在 cow 中发[aU],oa 在 goat 中发音等等,也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每个单词。(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6)巩固单词:a、教师说单词,学生指图。b、教师指图,学生说单词。c、一个学生说任意一个单词,其他学生举起相应的图片。

3、Consolidation(1)请一位同学拿一张卡片(复数形式的图片)站在前面,不让全班看到正面是什么,其他人用 Are they…?来猜图片内容。猜错了,该同学要说:No,they aren’ t.猜对了,说:Yes, they are.2、学生两人一组做猜卡片的游戏。

六、布置作业 :将 Let’ s learn 部分的图讲给家长听。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These/Those are...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 Let’ 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重点句子: “These/Those are...” 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 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These/Those are...四、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and reviewing(1)日常口语交流。A: What are these/those? B: They are...A: Are these/those...?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 t.(2)复习A、B 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2、New step(1)让学生练习运用 These/Those are...练习说句子。(2)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在让学生书写这样的句子。

3、Consolidation(1)读短文并打勾。

(2)听录音并打勾。(3)看一看并连线。

(4)唱 Let’ s sing 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 Story time 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唱第 40 页的歌曲给家长听;(2)听录音并跟读 Story time。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篇15)

Unit 4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phonebedsofashelf

fridgetable

it’s=it isaren’t=are notthey’re=they are

heythey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in the door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

出现的介词短语如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in the door的掌握。

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卧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Lesson19

1.Teaching aims

To act quickly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Master the sentences: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New words: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

Practice: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s

Do some oral work and sing a song.2)New contents

At first, the teacher shows Amy’s house using the computer.“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study.”

“I can see a bedroom.”

…….5.Homework 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cite the new words.1.Teaching notes

Lesson20

1.Teaching content

1)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2)Let them master the sentences

1.Teaching aims

Master the phrases: in the living room, in the study, in your desk, in your hand…

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Sing an English song.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s.2.Revision

Learn the drills and practice the drills.T: What’s this?Ss: An eraser.T: yes, what does it like?S: It looks like a fish.T: Where is my eraser? Is she in the…?

Ss: Yes, she is.(No, she isn’t.)

Show them several pictures.T: Oh, how beautiful!Where is it?

S: This is my bedroom.(This is my

Living-room.This is my bathroom.)

T: Is this your..?S: Yes, it is.(No, isn’t.)

Game.-Where is my pen?-Is it in the …?

-No, isn’t.-Is it in the …?

-Yes, it is.Tell th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s it…?” and “Is sh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Practice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Recite the dialogue and listen to tape.2.Teaching notes

Lesson 21

1.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words :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 writing)

And the sentences

Welcome to my ……home ……

This is my ……room ……

When they see the picture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cards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4-skill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2).Revision

A:Act the dialogue of lesson 21

B: Review these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3).Presentation

Read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after him or her.4).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s.Read and spell the words.5.Homework

Spell the words , then write them: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1.Teaching notes

Lesson22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 :

phonebedshelffridgetablesofa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 these drill:

Sit on …Make …

Watch TV.Answer…Open…Set…

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cards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Learn to say the words: phoneshelffridgetablesofa

When they see the subject,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 song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Review these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3).Presentation

The teacher shows the phone of the room and points at somethingone by one, and the students say it in English.In this way, learn to say the new words:

phoneshelffridgetablebedsofa

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read after him.4).Play a game:

Passing the eight words between eight groups, and then checking which group did quickly and right.5).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words:phone…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6).Let’s do

Sit on the sofa.Make the bed.Watch TV.Answer the phone.Open the fridge.Set the table.5.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 and drill.2.Recite “Let’s do”.2.Teaching Notes

Lesson23

1.Teaching content

1)Drills

A: Are they on the …?A: Are they near…?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2)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3).Let’s chant.2.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short sentences:

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

Learn the new drills.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1).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2).A: Are they on the …? B: Yes, they are.(No, the are

aren’t)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2).At first, the teacher talk to the students.T: Where are the key(book…)?

S: It’s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Where are the keys(books…)?

S: They are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Are they on the table?S: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n learn to say the drills.And practise the drill with the Ss.From “the T asks, the

S answers” to “the S asks, the S answers.”

3)Then practise these drills smoothly.Play a game.S1:Where are the keys? S2:Are they in he …?

S3: No, they aren’t.S2: Are they in the …?

S3: Yes, they are.Tell them the different of “Is it…?” or

“Are they…?”

Listen to the recorder and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3.Teaching notes

Lesson 24.Teaching Aims

1)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four-skill words :

Windowdeskdoorchairbed

2)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se sentences:

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3.Difficult words and emphasis:

4-skill letters and words:

Windowdeskdoorchairbed

4.Teaching steps

1)Organization

Chant together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Spell the word: Windowdeskdoorchairbed

Phrase: w_nd_wd_ _rd_skch___

b_d

3).Presentation

When the teacher point at the subject, the students say the word and spell it.Then write these

words.Read the drills smoothly: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Read and choose: Listen to the T and choose A,B,C or

4).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read..5).Game

The teacher asks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tell him/her a word, then asks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word.5.Homework

Spell and write the four-skill words :

相关推荐

  •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幼儿教师教育网根据您的需求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我们期待大家能够多多阅读收藏分享我们的内容!...
    2024-07-11 阅读全文
  • 2025五年级音乐教案十四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五年级音乐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21 阅读全文
  •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磁针等。...
    2022-03-19 阅读全文
  • 最新小学四年级pep教案十五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四年级pep教案十五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2024-08-18 阅读全文
  • 五年级的教案(9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五年级的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5-2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根据您的需求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我们期待大家能够多多阅读收藏分享我们的内容!...

2024-07-11 阅读全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五年级音乐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21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磁针等。...

2022-03-19 阅读全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四年级pep教案十五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2024-08-18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五年级的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5-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