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分享:高考期间考生如何科学养生饮食范文
发布时间:2022-07-10 健康饮食宣传标语 健康饮食的句子 小雪节气养生问候语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值得分享:高考期间考生如何科学养生饮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考期间考生如何科学养生饮食
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的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相信家长们在这几个月孩子的复习迎考期间,都找到了这样那样的饮食妙方,为孩子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那么,家长在给考生准备饮食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营养要如何搭配呢?
一、高考期间饮食要注意食品安全
注意食品安全
安全是膳食与营养的基础。在考前给孩子准备饮食时,家长要选择新鲜的食物,在贮存、烹饪的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考前和考试期间,考生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不吃或少吃冷饮。家长可在家中准备绿豆汤、凉白开或新鲜的水果等供孩子解渴。吃东西前,考生要将手洗干净,注意卫生,以免引起肠道传染病。
不吃主食是误区
主食包括米、面、薯类和杂粮。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肉、蛋、奶营养高,考试期间要多吃这些,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是错误的。主食是葡萄糖最好的来源,而葡萄糖是大脑活动的唯一能量来源,体内的葡萄糖不足会出现脑袋发懵等状况,影响学习和考试。
考生要食用充足的主食,以保证能量供应。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标准粉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维生素B1能增进食欲。一方面,维生素B1可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另一方面,不断变换食物品种花样也可增加食欲。
二、高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
切忌盲目进补
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很多家长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可谓用心良苦。但看似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过多食用反会抑制大脑活力。高考期间,家长不要给孩子盲目进补。
有些家长只要听说对孩子有益的保健品就购买,这种做法不一定有帮助。有些保健品要长期食用才会有效,家长选择前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注意细节。
别打乱饮食规律
复习、考试期间的膳食原则有两条,一是增加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二是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铁。
营养的供给和分配要按时定量;不要打乱生活规律,特别是饮食规律;烹调要求清淡,脂肪不宜过高,但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食物要求少而精,蛋白质要多用优质的;还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
三、高考期间一天饮食安排
早餐:一定要吃Yjs21.COm
在一天的饮食中,早餐最重要。考生早餐一定要吃好,切不可空腹,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晕厥现象。由于早晨起床后,大脑皮层仍处在抑制状态,很多孩子食欲较差,进食量少,薛玉珠建议考生早餐最好进食体积小、质量高、热量高、耐饥且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蛋糕、粥、豆浆、荷包蛋、火腿肠及香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午餐:吃饱吃好
午餐是学生一日中的主餐,经过一个上午的用脑,考生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
大,因此,薛玉珠建议考生午餐一定要吃饱吃好,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她建议考生中午可吃些肉类、豆制品、鸡蛋、西红柿等能量较高的食品,为下午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能量准备。 此外,对于一些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买些鲑鱼、鲳鱼等鱼类食品,它们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而且富含钙、铁、DHA等营养元素;一般家庭买些带鱼吃也可以,虾类也可以适当吃些。
晚餐:适当清淡
“由于晚饭过后,大部分考生的能量消耗较小,因此,晚餐可适当清淡。”薛玉珠建议考生的晚餐可以以干饭或小米粥、红枣粥等作为主食,副食以鱼类和豆制品为主,还可以适量加一些豆角、牛肉、青菜等,这些食物既好消化,又可以满足考生身体所需。
四、高考期间怎样安排饮食
合理安排三餐
由于高考复习及考试期间天气较热,加上学习的劳累、紧张等原因,多数考生的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表现为食欲降低。此时,家长应参照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爱吃的食物,食物多样,变换花样,使饭菜更加可口。
要做到三餐合理。早餐丰富,可选择含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稀饭、馒头、包子、绿豆粥、牛奶、鸡蛋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不能光吃蛋白质不吃淀粉类的。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所以,适当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吃好早餐可充足供给大脑必需的能量,对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好的考试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午餐是考生一日中主餐,不要凑合、应尽量丰盛。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该吃饱吃好,可吃些肉类、鸡蛋等含能量较高的食品,为午后考试活动做好准备。主食如馒头、芝麻酱花卷、白菜猪肉包子、红豆包、软米饭、面条等;炒菜如炒猪肝、虾皮烧油菜、清蒸鱼、芹菜炒肉丝、白菜烧豆腐、肉片烧豆角、拌绿豆芽、肉末炒鸡蛋等;汤菜有排骨冬瓜汤、虾皮白菜汤、骨头白菜汤、紫菜汤等。饭后可吃一个西红柿(或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晚餐不要过于油腻。与休息时间迟早有关,即使是睡眠较迟,也不该吃过多的食物,尤其是不应该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考试。晚餐还不易吃得过饱。科学家研究发现,吃得过饱后大脑中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加,会使大脑节奏减慢,效率降低。
加餐的量为正餐1/3 ,学生如果晚上学习得比较晚,也有必要加餐,加餐时间最好是睡前一两小时左右,加餐的量只能是正餐的'1/3左右,具体可以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品,比如牛奶、果汁加饼干等等。
一般来说,考生一天的膳食应吃主食(米、面)400—600克,肥瘦适中的猪肉100克,牛奶250克,一个鸡蛋,食油10克,蔬菜500克,水果200克。也就是说,每天需摄入热量2600千卡,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如把餐次安排为一日五餐,五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20%,课间餐10%,午餐和晚餐各30%,晚点10%。
充分补水
高考期间,正值夏季,在气候炎热的条件下,人们出汗多,不但损耗大量体液,还消耗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无机盐类,如不及时补充,可发生体液失调,代谢紊乱;考生宜补充水份,喝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或桔子汁、橙汁、苹果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特别是新鲜的原汁,更富含多种维生素、糖类以及矿物质。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煨、炖的汤类食品,来补充孩子身体的消耗,提高考试效率,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百合银耳汤等,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解毒。
有些考生希望通过喝咖啡来提神,适量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要喝特别浓的咖啡,尤其是晚饭以后,建议不要喝咖啡。由于天热,不要过食冷饮,以免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其他如汽水、冰水等,也应少饮,以免影响食欲。
食物健脑调情绪
另外,适当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饮膳,能够调整考生的心理。香蕉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忧郁的情绪;葡萄柚可以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大蒜吃了不易疲倦、焦虑、发怒;南瓜能把身体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供给大脑能量;全麦面包含有微量元素如硒,能提高情绪,有如抗忧郁剂等等。
适当选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改善脑的供应,能抗疲倦,清醒脑细胞的自由基。可吃蓝莓、深海鱼、胡萝卜、香蕉、无花果。其他健脑食品也可多选:如黑米、黄花菜、菠萝、莴苣、豆芽、洋葱、生姜、核桃。同时多吃补脑增强大脑的记忆力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猪肝、鱼类、豆制品、牛奶、花生米、葵花籽、芝麻、桃仁等。
缺乏B族维生素会使人记忆力减退,考生可多吃一些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玉米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维生素B1可增进食欲,还能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维生素C缺乏,也会使人智力水平下降,可吃刺梨汁、番茄等。卵磷脂所含的胆碱能维持脑细胞膜健全,增进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吸取,能增强记忆,如大豆、牛奶、蛋黄等。
有的学生睡不好,则可选些既补脑益智,又能安神的食物,如酸枣仁、柠檬、牡蛎、小米、莲子、牛奶、龙眼、百合、玉米等食物。睡前半小时还可以喝点加醋的温开水或牛奶,也有助于睡眠。睡前不要喝茶。失眠者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理:(1)临睡前吃几块饼干,喝一杯牛奶,(2)睡前进食小米粥;(3)用适量的莲子、桂圆和百合煎汤饮;(4)取核桃仁25克,茯神15克,酸枣仁10克,冰糖少许,加水适量,共煎成糖水,晚饭后服用。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高考考场答题技巧 高考考试如何控制时间
又到一年的高考季,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因此大家要做好各方面考前准备。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高考考场答题技巧以及高考考试如何控制时间?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考场答题技巧
1、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在考场遇上难题时候,不要过多纠结,要先把会做先做,难题留在后面。或许在前面答题后,会把你的思路打开,可能之前有难度的,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
2、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尤其是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要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3、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在这要注意,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4、审题别偷懒用时别吝啬
“不集中精力仔细审题,一不留神就丢分。”对此大家不要小看题干中的每个隐含条件和细节,审题一定要非常仔细。
“要留意题目的所有条件。”比如物理题有时会给出很多物理量。这时不妨把已知的物理量都圈起来,做题时如发现所给物理量没用,肯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一定要重新思考。
5、相信第一感改动需谨慎
“做听力的第一感觉很重要。”,英语听力一般是一步到位,很难有机会检查,除非是自己完全瞎猜,否则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感觉选出的答案。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作文写作时,应该打草稿,一旦确定了基本框架和思路,就一路写下去,不要做大段修改。
6、步骤写清楚分分要计较
在理综里面,大题的时候,考生一定要写好每一步,写好步骤也有的高分的机会,正可谓答案不会,步骤要会。
7、答题看规则草稿要规范
“打草稿也应注意技巧。”特别是理科考生打草稿千万不要马虎。最好也排好顺序并在草稿边写上题号,同时也要简单写下计算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检查时,考生能更快速检查答题思路。
8、字迹要工整
高考除了心态,书写也是最容易导致非智力失分的因素。特别是文科考生,答题书写量很大,有时字迹潦草不清,如果涉及到得分点,很可能因此而扣分。
9、积极暗示多发挥易超常
考生进入考场无法平静,一定要多做点放松式的心理暗示。“遇到难题就告诉自己做过。”这也能给自己加油鼓劲。总之,碰到难题时,先深呼吸三秒,可回忆平时有关的训练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0、保持好的心态平常心对待
高考前,考生肯定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统考、模考了,临场不要慌乱,保持好的心态。用平常心对待最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高考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1、不能错位答题
考生答的是第一题,但是答题卡上却做在第二题的位置上,由于高考实行网上分题阅卷,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所评试题区域内的答案,所以答错位的题评卷老师无法正常阅评,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对准答题卡的位置。
2、字迹不清影响判卷
考生答题时,字迹不清晰或者涂选择题的时候涂得太轻,都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另外,考生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
3、勿忘写作文题目
有的考生有先写作文、最后总结作文题目的习惯,高考时候由于紧张,容易忘了题目,但是在高考评卷时,如果没题目直接扣3分,建议考生写完语文和英语作文时一定要重点检查题目,以免无谓失分。
4、要“踩”到给分点
政治、历史的论述题或者物理、化学的大题都是按照得分点给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点作答,层次清晰地表明各点内容,不要整体一大段地回答一个面。
5、按题目要求答题
考生在看到自己熟悉的题目时容易疏忽,如数学考试中要求写概念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还有,在英语考试的改错题中也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不按照试题的要求正确标出错误内容,这样就算答对了也不能得全分。
6、解题格式要规范
考生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老师建议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学会用学科术语答题,不能随心所欲地用口语作答。
7、能做的步骤一定做
解答题给分方式是“踩点给分”,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考试中,很多大题是按照步骤给分,而且大题的前一、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看到不擅长的内容就放弃,这样不合理。
8、答题卡涂写要规范
按照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过重过轻都有可能影响得分。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另外,建议考生在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首先将答题卡涂完。
9、回答完整选考模块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涂写选做题的序号。有的考生看到第一模块的某道题简单,答完后又看到第二个模块中的某道题简单,每个模块都答一部分,却又没有回答完一个完整的选考模块,这样几乎是无效劳动。
10、根据分值多答要点
高考评卷时,解答题是根据考生的答题要点“踩点给分”。建议考生根据分值多回答一个要点,因为高考阅卷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题目最好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出现“踩分点”不全。
高考考试如何控制时间
高考考场上,面对综合科目考试的超大题量,答题时间分配很重要,比如在理综答题时:
第一,根据学科分配时间
(1)生物学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机动时间约需要15分钟。
(2)Ⅰ卷约需要50分钟,Ⅱ卷约需要85分钟,机动时间约需要15分钟。
(3)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二、根据状态分配时间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一般在考试10分钟到60分钟之间。但这段时间思维的活跃度并没有达到顶峰,适合做中低档题目。
60分钟到90分钟之间有一个疲劳期,身体不适和心智劳累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出现,这段时间失误率最高,可适当将节奏放慢调整一下。
90分钟到120分钟又可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这段时间思维的活跃度最高,适合做较难的题目。
120分钟到150分钟是个慌乱期,考生容易因为时间不够而产生慌乱情绪,要争取在这个时候稳住阵脚。
建议:与其全做而都错,不如少做而全对。
值得分享:离职信范文_离职申请范文如何写
尊敬的医院领导:
你好!我出于个人各种原因,认真冷静地思考后,郑重地向医院提出了辞职申请。感谢医院给我机会进入这个团体。通过一年多的医院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同时,感谢领导和同事们这段时间给我的辅导和帮助,使我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各种康复工作。我很重视在医院的这段经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医院康复组的一员。我确信这段经历和经历会给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利益。我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很满意,但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我不得不向医院申请辞职。
现在提交辞职申请报告,期待在一个月内正式离职。因此,对医院造成的不便感到非常抱歉。但是同时,我期待医院能够同情我个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批准我的申请。这个敬礼!
值得参考!科学教学设计范本
活动目标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与物品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是否搅拌的关系。
2.学习记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的杯子(标记:绵白糖、白砂糖、方糖)、小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记录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盆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糖、洗衣粉、药等)
2.如果把这些东西(指幼儿说的)放在水里,哪些化的快,哪些化的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一些呢?
(二)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认识实验材料:块糖、2杯凉水、搅拌棒。
并猜测: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块糖在哪杯水中化的快?
2.填写记录表。幼儿2人一组,每人一份记录表,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上数字2,第三个化完的写上数字3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用小勺取一平勺绵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子中开始搅拌,看看谁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并填写记录表。
4.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的化得快,不搅拌化得慢。
(三)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认识实验材料:绵白糖、白砂糖、方糖、3杯水、搅拌棒。请幼儿观察其不同,并猜测:三种糖分别放进水里,那种糖溶解的速度快些,为什么?
2.填写记录表。幼儿3人一组,每人一份记录表,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上数字2,第三个化完的写上数字3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将用小勺取一平勺绵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子中开始搅拌,看看谁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填写记录表。
4.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幼儿边说老师边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物体的溶解速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可溶于水的物体越是颗粒小的溶解速度越快
(四)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块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说出材料的名称:块糖、凉水、热水、搅拌棒。
猜想:哪一杯水中的块糖溶解速度快?并填写记录表。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
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并一起轻轻搅拌,看哪一杯水中的块糖溶解速度快?填写记录表。
3.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一下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幼儿边说老师边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水温度越高,物体的溶解速度越快。
活动延伸:
从冰箱里拿出鱼来做菜,怎样做能让鱼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开呢?
值得参考!科学培训感悟感悟范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值得参考!科学培训感悟感悟范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月11日-4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州师范学院组织的小学教师培训。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只有4天,但是我感觉收获却很深。
小学实验室管理培训,老师主要从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教学仪器保管帐的管理、教学仪器管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孙老师对3---6年级的实验,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保持好实验室周围环境的整洁;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布局要合理;仪器柜合理放置;营造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实验室的保管帐要建立账簿、增减有据、账物相符;教学仪器要摆放整齐,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二、课堂教学应以探究为主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三、有了深刻的体会,就要把它付诸于行动。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使课堂“回归生活和社会”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