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会让孩子更软弱?
发布时间:2022-03-18 幼儿园灰姑娘说课稿 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分享短篇许多妈妈可能没有想到,给女孩子讲《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会影响她们将来的心理健康。
英国《卫报》报道:瑞典认知心理治疗会议发表报告指出,看《灰姑娘》过多,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受《灰姑娘》等童话故事影响深的女孩,长大后即使被自己的爱人虐待也只会保持沉默,因为她们误以为忍耐、怜悯和爱可以改变自己的另一半。
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治疗师史密茨访问了67名感情受过伤害的女性,其中有61人是连续遭受感情创伤。她们相信忍耐、同情和爱可以改变伴侣;相反,没有受过伤害的女性都认为忍耐、同情和爱不是改变另一半的积极方式,与其继续受到伤害,还不如早日离开。
史密茨通过对照两组受访者研究发现:婚姻受伤害的女性对《灰姑娘》及其他童话故事中的顺从女性角色都极其认同,总相信会有白马王子或英雄相救。女孩子如果长期以这些角色为榜样,长大后必然会受到很大伤害。她们不明白,问题的核心是自己救自己。
史密茨表示:我们在孩童时期通过故事里的人物来认识自己及与别人的关系,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弱者思想,长大之后就很难改变。她建议家长给子女讲故事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榜样,这样就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立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自救的道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从《灰姑娘解读》看美国教育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着很多的差异,并不一定美国的教育方法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
以讲一个故事为例,我们可曾试过让孩子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可曾试过将虚幻的童话和现实中的种种行动联系起来,我们可曾试过鼓励孩子超过文章的作者成为更伟大的人?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仅仅给老师,也给中国千千万万的家长们。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1.最喜欢谁和最不喜欢谁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2.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
*3.继母和姐姐自私但不是坏人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4.我们需要很多的朋友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5.要爱自己给自己机会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6.你们会比伟大的作家更棒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那么,怎样对付性格软弱的孩子呢?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能力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因此,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二、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三、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让他觉得无地自容,脸上无光而羞于见人,无形中不良刺激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如果确实需要指出孩子的缺点,应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提建议和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会乐意接受的。
让孩子更爱你更爱家
繁忙的日程安排和日常压力会影响家庭时间的质量,这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寻找家庭以外的支持、情感和建议。另一方面,与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质量可以让孩子变得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创建一个积极支持、交流环境的家庭,你可以教会孩子家的价值。
1.灌输忠诚意识
给你的孩子灌输忠诚意识。当你的家庭面临困难时期的时候,展示出你们对家庭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正经历和朋友之间关系艰难的时期,和孩子朋友的父母沟通,帮助他们缓和关系。当一个家庭成员面临个人危机的时候,聚在一起来表达你的爱和支持。这个坚定的支持可以建立孩子对家庭的忠诚度。
2.建立信任、团结的关系
和你的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和团结的关系。每周留出一定的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不管你是去参加足球比赛、去教堂或者是在自家的后院休息。家庭时间的质量能够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人的承诺。
3.倾听你的孩子
倾听孩子的抱怨,并且回答他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发现父母的支持和交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儿童健康组织解释说,当你倾听他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产生一种被爱的感觉,并且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让家庭充满乐趣
每周安排一次欢乐的家庭夜,无论是让孩子选择一部电影一起观看,参观当地的公园或者参加社区节日。你的孩子们会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里积极反应。因此,在你让家庭时间充满乐趣的时候,孩子会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5.同情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可能因为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而反应过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向孩子展示你的担忧,无论这对于你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通过童年里的那些似乎不可避免的问题支持你的孩子,并且告诉他们,你尊重他们的感情,这样能够让他们感激自己的家庭。
6.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你很容易因为日常的要求或者责任而忘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他今天参加足球赛的状况。通过在孩子们生活中可见的表现告诉他们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明白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听完老师关于自由的课,觉得给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让孩子更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的孩子才是优秀的。他会有很多创意,很多见解,能做很多大人看来很难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解放头脑,解放思想。在我看来体现在想象力,创意和对事物及现象的看法。同样一件东西,大人们因为思维固化,就看不出什么新鲜东西。然而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能联想到许多的东西。记得和儿子在乡下,我们一起看火烧云,他能把那些云彩看成许多他喜欢的卡通人物,我怎么看都不像,可他说起来有模有样。让我刮目相看。
对于解放双手,我则有更深的体会。我九岁时,看到妈妈的缝纫机,就特别好奇,总是在旁边看。妈妈怕我乱动,用完就收起来。有次趁妈妈不在家,我就把缝纫机给架起来了。穿皮带,穿针引线,完了还缝一个沙包。妈妈回来后,特别惊讶,看我做的这么好,就没拦着,还教我很多小技巧。上初中,我就会用不穿的牛仔裤,花布做成漂亮的布包。到大学时,还设计很像样的包包,钱包。背到学校,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是我自己做的,比外面卖的还漂亮。邻居家要做裤脚,换拉链,还有爸爸的衣服全是我包办。甚至,自己出嫁用的布兜,盖头都是自己缝制。妈妈也特别骄傲我会这些。如果当时,妈妈管着我,或许我就学不了这么多了。现在,对儿子,我也放开手脚。一年级的他,在周末早上会烧上壶开水,温好牛奶,煮好鸡蛋。能帮妹妹穿戴整齐,整理好房间。我则放心的去上班。晚上,洗漱完能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启动好。还能榨果汁,泡药.....做很多的事。再他的榜样作用下,连2岁半的妹妹,下班时都会给爸爸妈妈换拖鞋。在家只有小棉袄,小火炉,没有小皇帝,小公主。有时真让人感动到不行。
当然,孩子需要教的内容太多了。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可学习只能在课堂吗;老师是授业解惑的人,但这个人只是老师嘛?当然不是。家长也是老师,大自然也是课堂,社会更是大学校。想要成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人。就必须走出家,接触更多的,更大的地方。这就需要解放孩子,扩大孩子活动的空间。而不是把孩子像金丝鸟一样关在笼子里。大自然的花,草比书本里的更直观,更漂亮。还有图书馆,博物馆里有课堂上看不到,学不全的知识。再有旅行,一次旅行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有爱,有画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见闻,有感悟。让孩子更自由的享受这一切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有,解放孩子的嘴巴。这点是我忽略的一项。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深圳的小姑娘。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海阔天空的聊。聊历史,聊生活,聊想法。她的口才,敏捷清晰的思维让观众和评委们惊叹。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她在外人眼里是个“小话唠”,可在她家人眼里是个演说家。她的偶像是李白,长孙皇后。把易中天,纪连海,于丹学得有模有样。再她的家里,她言论自由。姥姥甚至不看京剧,陪她看百家讲坛。再家人的鼓励下,走上电视,展现她的才华。试想,如果当初家人把她的“话唠”当做毛病,制止她的这种行为,她会有今天的表现吗?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一个孩子就要多开口,多说,多读。他的逻辑思维就会得到很大的进步。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而想要解放前几样,有样东西是前提。那就是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玩,去说,去探索。可想想我们,让孩子成天泡在习题,补习班里,那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是呢。如果,一个孩子合理的分配时间,家长再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那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去做她喜欢的事,看她喜欢的书,那孩子还会抵触学习,不想长大吗?知道重要性,就要付诸行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在这点做的就不够充分。制定的时间表,总是因为家里没有协调好,而不能严格执行。在家人的这方面,还需要磨合。这是我目前比较苦恼的事。但我会分阶段的引导孩子,慢慢的改善。
最后,不管是时间表,奖惩规则或是其他的一些家庭制度,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讨制定。一方面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认同,自觉自愿的遵守规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教育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再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做有心人,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