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3岁幼儿离不开妈妈是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2-03-15 幼儿故事3岁 适合3-6岁小朋友的故事 幼儿故事6岁

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如果母子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形成,或者做得不好,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蒙上阴影。

因此,对于2岁前的孩子,他们可以把母亲当作安全港湾,但如果3岁以后的孩子还是强烈拒绝除母亲外所有人的亲近,那么就属于过度依恋。因为,3岁以后的孩子应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他家人的亲近之情虽有差别却绝不应拒斥,造成过度依恋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对其他人照顾孩子都不放心,事事亲力亲为,与孩子形影相随,从而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爸爸以及其他亲人亲密接触,这样在孩子眼里、心里自然就只有一个妈妈了。

现在往往有许多母亲,虽然被孩子缠得直喊累,希望有人帮自己一把,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因为,孩子的眼里只有她,对妈妈来说这是种极大的幸福,而没有想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态度也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这种过度依恋如不加以控制,便会严重影响孩子自立能力、独立生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会减少孩子和父亲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触机会,不利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学习勇敢、坚毅、果断等男性性格,过多地具有阴柔、娇弱、细腻等女性的性格特征,有碍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其成年后对异性的情感以及婚姻生活。这些后果绝非危言耸听。

因此,要改变3岁以上幼儿对妈妈的过度依恋,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

1、让爸爸参与育儿

要改变孩子过度依恋的一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家庭成员协商一致,刻意在一段时间内减少母子相处的时间,由父亲或其他亲人多承担一些教养责任。尤其是父亲应该尽可能地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惊险、刺激的游戏,而游戏往往母亲是不会和孩子一起玩的,而这些孩子会感受到与爸爸一起玩竟然也是那么地开心,甚至比和妈妈玩更有劲。让孩子体会到即使妈妈不在,同样也很快乐。

2、分散孩子的依恋

但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只能由妈妈(单亲或工作原因)一个人带孩子时,妈妈也应尽量带孩子和更多的人在一起,比如带孩子到公园或楼下的花园,引导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从而分散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3、送孩子去幼儿园

到了孩子入园的年龄,妈妈一定得送他去幼儿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而且在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中,孩子较易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乐趣,虽然在入园开始的一段时间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但只要坚持,孩子会逐渐习惯的。

值得注意的是:别看孩子年龄小,他们其实深谙妈妈们的这一心理弱点,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重要的是母亲的坚持和果断,绝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从某种角度看,做得了狠心母亲,才能成就一个坚强的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幼儿思维训练题: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整理了关于幼儿思维训练题,希望对宝贝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解析:

年龄差的问题对孩子来讲,有时会有不小的迷惑,有些小朋友就会想当然用3+5=8来解决这道题,这样的答案显然易见是错误的。对于此类比较抽象的问题,家长朋友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形象的方法进行解决。题目中妈妈的年龄30岁,比较大,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入手。

假设哥哥今年5岁,妹妹3岁,我们如果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表示的话,可以在第一列画5个圈来表示哥哥的年龄,在第二列画3个圈来表示妹妹的年龄。这样可以非常容易的看书哥哥比妹妹多2个圈,也就是大2岁。那2年后,哥哥长2岁,再画2个圈,妹妹也画2个圈,哥哥还是比妹妹多2个圈,还是大2岁。那5年后,10年后该如何表示呢?可以让孩子自己试试,最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相同的部分永远相同、多出来的部分永远多出来。所以同时增大或者减少,差是永远都不变的。

简单的问题如果能从本源上进行理解,再换到妈妈跟爸爸的年龄差问题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

除了刚才提到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如果孩子计算能力好,也可以先把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算出来,再算出5年后的年龄,再进行相减,不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会耽误孩子比较长的时间,而形象思维则可以让孩子从数字多少比较的本源上进行理解。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有一位妈妈从不说一些令孩子泄气的话,也不会去抱怨孩子,责骂孩子。她在找不到适当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长,孩子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下,最后交出优秀的成绩。

这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位妈妈也在思索这个问题:难道我的儿子脑袋真不够聪明吗?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他,平时已经够辛苦了,在我这里还要给他一次打击吗?最后这位妈妈还是依然保持沉默,因为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就这样2年过去了,儿子也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也一直在提高。再后来这个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那年我小学毕业,妈妈带我去看大海,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母亲指着前方对我说,儿子,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但是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和拓展,让孩子健康地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一切必须以宽容为基础!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锻炼自己宽容的能力,少打少骂,多包容,多鼓励,孩子才会在一个平和积极的环境中健康长大!

在陪孩子读诵经典也一样如此,我们都要去学海鸥的笨拙,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有时我们做家长要慢慢的陪着孩子长大。不可急躁,奢求一步登天,套用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守护神,让我们用足够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孩子,言传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我是个好妈妈吗《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


上网浏览之际,读了周振华的《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不觉也愧疚万分,马上关了电脑去陪儿子。

最近,儿子要参加华罗庚杯数奥决赛了。要知道,他能在初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甚为欣喜,希望他能继续有好的表现吧,故而总时不时地提醒他多抽时间学习、思考、练习一下,许是他听烦了,总说:“你又说这了。”这不,今晚我还是催了。过去一看,他正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想来这一看又不知到什么时侯。

“儿子,今天妈妈陪你一起学习数奥,好吗?”没想到他爽快地说:“好啊!”又疑惑地问道:“你今天怎么不忙啊?有空陪我?”听着觉得很难为情,总不好意思说怕自己不是好妈妈吧,只是应声是。

一本正经地端了个凳子,坐在他旁边,也向他要了本草稿本备用。因教了语文

,对数学的东西渐渐就淡忘了,脑子也没有读书时好使了。更何况数奥的内容都需要超常规思维,而我这人又常常正而八经惯了,所以水平和儿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我们研究的是图形的面积。凑着脑袋读题、解题、画辅助线、说思路,时间飞快地溜走了。和儿子一起研究,其实真的蛮幸福的,也会为终于弄懂了来龙去脉而兴奋着。

时间已晚,儿子也说脑袋发胀了,便准备休息。

忍不住在他起身之时问了一句:“你觉得我是个好妈妈吗?”

“是。”儿子毫不犹豫地答道。

暗喜之时又像孩子似地追问着:“为什么呀?”

“因为你陪我做数奥。”

“啊?就这点?”我惊得差点叫出来。言下之意岂不是以前就不是好妈妈。

“不是,还有很多。也说不上来,反正是个好妈妈。”儿子赶紧补充道。

哦,我不由幸福地抱了抱他。

笑眯眯地看着他做着睡前的准备。他大概觉得我很反常,又关切地问了一声:“你的《青铜葵花》课件做好啦?”因为先前我正略做修改。

真懂事的儿子,像大人一般体贴我,情不自禁地又抱了抱他。

等着他上了床,可他又缠着看会儿书。我乘机又打开电脑敲起了字。

我是个好妈妈吗?是,又不是。

记得他出生不久,我就开始了漫长的8年的边工作边读书的日子。那时,我是个好妈妈。每天一下班,总是先陪儿子,直到他睡着了才偷偷地再起床看书。有的时侯,不知不觉也睡着了。所以,往往是半夜12点左右起床,看到凌晨2、3点,最晚的到凌晨4点。那时侯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决不亏欠儿子。也算是仗着年轻力盛才熬过来了。

他读幼儿园开始,我就不太称职了。原因是我开始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而后又进了教导处。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的事

,各种各样烦杂的事接踵而来。渐渐地,就好像自己不是单单属自己了。常常会因着这样那样地理由少陪儿子了。因此,儿子在读二幼的时侯,我不是个好妈妈。因常是奶奶去接的,又不识字,故而不能将儿歌、曲子等抄回来让他练习,再加上他总不爱午睡,便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小红花很少,也渐胆小起来,也不怎么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为了他,我也落了不少眼泪,也想了些办法。大班时,每周用录音机让他讲故事录下来,拿到幼儿园放,提高他的自信,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觉得很无奈。其实,也是我不称职的托辞罢了,只想着自己的工作。

入附小的第一天,他代表全体新生做了发言。(为了这费了不少口舌,总算让小小的他应下。我知道,抓住这个机会让他成功一回,可找回自信与阳光。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他背下了内容,在家里将楼梯、凳子、餐桌,甚至是床当成了学校的司令台翻来覆去地练习。终于在开学的第一天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之后

2岁女儿不让妈妈上班 解决分离焦虑别骗孩子


【频繁更换照顾人,2岁宝宝太黏人】

杜女士今年32岁,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大概在两个月前,孩子被送到平山县城,由孩子的姥姥带。因为姥姥有事,一个月前孩子被接回石家庄,奶奶从老家秦皇岛过来带孩子。虽然孩子之前奶奶也带过,但因为年龄小早就忘了,所以对奶奶十分认生。这次,自从奶奶接手带孩子,孩子就闹个不停,尤其每天早上上班,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总是哭闹不停。小手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开,哭得实在叫人不忍心去上班。

如此哭闹发生了好几个早上,而且父母走了之后,孩子还不喜欢吃饭。无奈,杜女士只好请年休假,陪了孩子七八天。原以为这样,孩子便能和奶奶熟识了。没想到,杜女士休完年休假,早上再去上班,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孩子不停地念叨着,作为父母真是心酸。

但是又不能因此放弃工作,于是杜女士常常“欺骗”孩子,“妈妈去给你买酸奶喝,一会儿就回来好不好!”随后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摸摸地离开。

这样做虽然能顺利上班,但孩子哭闹得变本加厉了,每天早上不离开妈妈的怀抱,生怕妈妈突然之间又不见了。妈妈强行将孩子放下,但小家伙哭得更凶。如此这样有一个月了,早上上班成了杜女士的心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解决分离焦虑,千万别欺骗孩子】

记者询问了几位年轻妈妈,她们的孩子多数是两到四周岁,都发生过孩子“黏人”的情况。“我家孩子也是不让我去上班,有时候强行走开了,孩子甚至上火生病。”有的妈妈心肠软甚至选择辞职,专门照顾孩子。不过,大多数妈妈还得想办法应对,每天早上就像是在打仗,“因为不放心孩子,白天上班都没心思。”

在网络上许多父母发帖求助,“孩子还小心疼啊,但又不能不去上班,我到底该咋办才好?”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孩子缠着父母是正常的现象。而老缠着成人不放的孩子往往比较胆小,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提供逐步锻炼的机会,不要强行甩开或打骂他们。事实上,造成“依恋过度”的局面,往往与父母的照看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不提供让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其结果必然会形成孩子的“依恋过度”。也就是说,孩子过度地缠着父母是由于父母过度地“缠”着孩子造成的。为了避免或克服这一状况,平时,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图书,并提供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可逐步地拉大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使孩子逐步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

此外,要注意别让孩子形成痛苦的分离经验,因为孩子一旦经历过痛苦分离,便会增强分离时的焦虑。最常见的痛苦经验来自父母的欺骗,这样的经验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结果,孩子变得更加缠人了。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多多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多多

为了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选择当“全职妈妈”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全职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过度,不少人成了“全职保姆”。

为了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选择当“全职妈妈”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全职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过度,不少人成了“全职保姆”。

在妈妈的过度呵护下,不少孩子表现出了很多问题,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过于女性化等表现得都很突出。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800多名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理能力差。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甫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他说,对这些孩子行为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过于女性化也是表现最突出的。课题组成员程燕说,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干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此外,由于整天围着妈妈转,不少男孩在言谈举止上女性化倾向非常明显,缺少男孩应该有的阳刚气概,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性格、心理都有影响。

谈到问题的根源,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张志甫说,这些“全职妈妈”已不单单是妈妈的角色,还扮演着保姆和教师的角色,也可以把她们看做孩子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全职保姆”,她们在这些角色中的共同点就是呵护、包办,时间长了,孩子就成了一个被圈养的宠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当然,也有一些“全职妈妈”带出了好孩子,但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案例

15岁男孩吃饭还要妈妈喂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经适应了夏令营的生活,吃饭、刷碗、叠被子、洗衣服我都会干了……请你们放心。”在军事化夏令营即将结束的时候,来自临沂的段清逸和其他营员一样,给父母写了一篇个人汇报。

15岁的段清逸,到济南参加军事化夏令营前吃饭还需要妈妈喂。“从小就是妈妈喂我,我都不知道应该自己盛饭和吃饭。”段清逸说,他的妈妈就是“全职妈妈”,他没上过幼儿园,上小学前一直由妈妈教他认字、读书、学画画,每天吃饭时都是妈妈把饭端到他跟前然后喂他,刷碗、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活他从来没干过。这种生活,妈妈坚持了15年。

虽然自理能力差,但段清逸的学习成绩很好。今年7月,他顺利考取了临沂一所知名高中。高中离家比较远,中午没法回家吃饭,妈妈这下急了:总不能整天端着饭去学校喂孩子吧。她开始考虑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后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把孩子送到济南参加军事化夏令营。

段清逸的带队老师说,孩子刚来时都不知道排队打饭,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行动起来。经过十多天的训练,自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打饭、洗衣服、叠被子都能干了。

专家

孩子3岁后别当“全职妈妈”

专家认为,“全职妈妈”带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3岁后,如果还自己带,弊就会大于利。

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云昌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妈妈有条件成为“全职妈妈”。本次调查就发现,“全职妈妈”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都比较好。一些妈妈之所以选择自己带孩子,除担心老人或保姆对孩子照顾、教育不好外,还想通过和孩子的长期接触培养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个出发点是对的。

但孩子3岁之后,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际圈,需要跳出家长的陪同式呵护,否则不但易导致性格变异,而且会造成视野狭隘。此外,3岁之后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家长再包办一切,就会使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慢慢丧失。大部分“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无形中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孩子越大,背负的压力越大。

学习育儿知识,相信自己比幼儿园老师教得好。不少“全职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颇为自信。曹云昌说,调查也证明,很多“全职妈妈”为了教孩子,都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学了一些育儿方法,但大多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些人甚至在刻意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这很可怕。

他说,孩子3岁以前由妈妈养育,好处还是比较多的,3岁后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带孩子时,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实验品,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和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要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

相关推荐

  • 妈妈,不是我不想上幼儿园 昨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幅漫画:“妈妈,不是我不想上幼儿园,是我不敢去那个幼儿园,因为老师会脱我裤子。”四岁的鹏鹏(化名)一想起一个月前被幼儿园的老师脱裤子罚站的事情,心里就害怕。每次,妈妈一...
    2020-09-24 阅读全文
  • 妈妈不要偷偷离开孩子 导读:妈妈临走时要抱抱孩子,对孩子说“再见”。即便是孩子听不懂,也要给他讲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要去上班了,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 孩子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伤心啊!上...
    2021-08-09 阅读全文
  • 幼儿思维训练题: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整理了关于幼儿思维训练题,希望对宝贝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解析: 年龄差的问题对孩子来讲,有时会有不小的迷惑...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有一位妈妈从不说一些令孩子泄气的话,也不会去抱怨孩子,责骂孩子。她在找不到适当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长,孩子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下,最后交出优秀的成绩。 这个孩子对一个问题...
    2021-01-27 阅读全文
  • 我是个好妈妈吗《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 上网浏览之际,读了周振华的《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不觉也愧疚万分,马上关了电脑去陪儿子。 最近,儿子要参加华罗庚杯数奥决赛了。要知道,他能在初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甚为欣喜,希望他能继续有好的表现吧,...
    2020-08-07 阅读全文

昨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幅漫画:“妈妈,不是我不想上幼儿园,是我不敢去那个幼儿园,因为老师会脱我裤子。”四岁的鹏鹏(化名)一想起一个月前被幼儿园的老师脱裤子罚站的事情,心里就害怕。每次,妈妈一...

2020-09-24 阅读全文

导读:妈妈临走时要抱抱孩子,对孩子说“再见”。即便是孩子听不懂,也要给他讲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要去上班了,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 孩子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伤心啊!上...

2021-08-09 阅读全文

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整理了关于幼儿思维训练题,希望对宝贝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解析: 年龄差的问题对孩子来讲,有时会有不小的迷惑...

2021-05-04 阅读全文

有一位妈妈从不说一些令孩子泄气的话,也不会去抱怨孩子,责骂孩子。她在找不到适当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长,孩子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下,最后交出优秀的成绩。 这个孩子对一个问题...

2021-01-27 阅读全文

上网浏览之际,读了周振华的《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不觉也愧疚万分,马上关了电脑去陪儿子。 最近,儿子要参加华罗庚杯数奥决赛了。要知道,他能在初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甚为欣喜,希望他能继续有好的表现吧,...

2020-08-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