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泥土里有什么》课件

发布时间:2021-12-27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教案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教案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 . 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 .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 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 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 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 . 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 . 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yjs21.cOM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 . 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 .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 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 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 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 . 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 . 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雨是什么》课件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泥鳅》课件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 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 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 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 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 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 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 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这样?

5、 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彩泥顶起来》课件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中能发现问题并乐意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棒子有PPR管、筷子、铅笔、吸管;球类有乒乓球、海洋球、丁丁球、玻璃球;线有金丝线、牛筋、毛茛、松紧带等。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幼儿记录用的铅笔和记录纸。

3.音乐、字卡“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用几根彩棒能把橡皮泥顶起来

1.师:“今天叶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两样东西,是什么?”(彩棒和橡皮泥)

2.教师顶球,激发幼儿兴趣。

“我想把彩球顶起来,怎么都不行。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

3.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请小朋友分别用不同根数彩棒去试一试,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屈,老师.教,案,网"(出示记录纸)上面一行是你用了彩棒根数,你觉得可以用1根彩棒可以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你就在上面写上“1",再试一试,如果成功了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可以打“∨”也可以画笑脸。试一次,记一个,这样小朋友就不会漏记了。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放音乐)

4.展示记录纸

5.师:“你是用几根彩棒把橡泥顶起来的?”分别请幼儿试一试。

( 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怎么橡泥顶起来的?)

二、寻找最方便最稳固的方法三根彩棒去把球顶起来。

1.请小朋友观察演示桌上不同将球顶起来的方法,问“小朋友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球顶起来。看了这些方法后,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用最少根数的是最科学、最方便的)

2.幼儿一起尝试用三根彩棒顶起球的方法。(放音乐)

3.小结:都成功了吗?你们都用了又方便又稳固有科学的3根彩棒把橡皮泥牢牢的撑在桌子上。其实我们只要把彩棒围绕一个中心,然后将彩棒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撑起东西了。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

1.“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三角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PPT)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四、做一做三脚架,把各种球顶起来

1.“这些三脚架真神奇。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个三脚架吗?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棒子有PPR管、筷子、铅笔、吸管,和金丝线、牛筋、松紧带,想办法做一个三脚架将乒乓球、海洋球、羊角球、丁丁球、玻璃球顶起来。”“有信心吗?”

2.幼儿操作再次尝试,教师指导。(放音乐)

“你成功了吗?你在做三角架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展示三脚架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自己做了三脚架,回家我们再找找用其他材料来做有用的三角架,好吗?”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相关推荐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

2021-10-28 阅读全文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

2022-03-0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

2022-01-15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

2022-02-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中能发现问题并乐意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活动...

2022-01-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