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侮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12-08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一天,我带着儿子去公园玩,听见一个小朋友远远的叫我老师,我回头看了看,并不认识。她是一个挺活泼、开朗的女孩,她拉着妈妈的手说,这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奥,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路同行,便聊了起来,这位妈妈说,她一段时间以来很苦恼。她向我讲述:我的孩子叫妍妍,很听话,从小就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她抢玩具,她总是放手,自己去玩别的,从没有跟别的孩子争过玩具,也没有见过她动手打过别的孩子。别的孩子打她,她总是怯怯地站着,从不知道躲闪,打疼了就哭。原以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总有一天她会学会面对,最起码学会躲开,结果并非如此。这几天,她座位后边的一个男孩老打她,她告诉了老师,老师只是简单批评,过后那个孩子还是欺侮她,她都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我很苦恼,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孩子还会被打,于是我告诉孩子:别人再打你,你就要还手,你还手了他就不敢打你了。说是这样说,可心里总觉得不对,让孩子还手,就是让孩子相互伤害,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是啊,幼儿园里往往就有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攻击力强,喜欢欺侮比他弱的孩子。没有一个妈妈看到孩子被欺负不心疼的,所以妈妈有这种想法,也是很符合情理的,但我觉得孩子还是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分析、处理这整个事情比较好。毕竟,老师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同样的事情,家长说了孩子不一定听,可换做老师来说,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孩子都是无心之过,不是处心积虑针对某一个人,因此,对打人的孩子,经过教育有可能改掉坏毛病,这样他也就过得了进步,孩子之间,彼此也许还会成为朋友,这总比互相伤害要好。可是,如果打人的孩子无论我们说什么,都改不掉打人的坏毛病,怎么办呢?各位老师,谁能给我支个好招,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给人感觉是“好欺负的”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没有“自我权利”的概念
经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别人打后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我是很愤怒的”,甚至没有让对方明确感觉到你不能侵犯我,对方会觉得这个孩子本身是很容易在攻击下屈服的,要么逃避、退缩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能会经常欺负他。或者被打的孩子受到欺负以后,没有还击,也没有想其他的策略使对方受到一个处罚。或者对方的样子很凶、很厉害,所以这样的孩子经常处在一种劣势,会经常被对方攻击。
孩子弱势是家长要求过严或过于溺爱
有些家长总是以一种严厉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压制他,他就习惯退缩了,一见到别人强势,他就退缩。要么就是家里总是迁就他,他一哭就有了或者一闹就有了,但是出去以后想以这种方式要求别人,别人根本不买他的账。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处理?
孩子在群体中经常被人欺负或者经常欺负别人,都是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孩子经常被欺负家长很心疼,有时会发狠告诉孩子:“如果他再打你,你就打他!”这种处理方法合适吗?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权利范围 对父母来讲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懂得自己的权限范围,对方不可以超越这个界限。孩子是不断地在冲突中学习划分与对方的权力范围,或者合理的相处界限。在不清楚自己权利范围的前提下,会经常被对方侵犯都没有反应。反过来说,因为他不清楚权限范围,可能在无意识中侵犯到对方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权限范围是孩子首先需要学习的。
教孩子“打回去”的做法可以,但可操作性差 当对方有不合理的行为,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被侵犯,“打回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但经常被欺负的孩子这么做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不敢侵犯对方,或被打得严重愤怒后只会还击对方一两下。打回去的同时大声呼叫震慑住对方,也会引起周围人关注。如果冲突得很厉害,我不反对教孩子把对方推回去,如果打的话有难度。最后一个策略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孩子需要保护自己,可以离开。
被欺负后,家长要帮他把情绪发泄出来 当孩子被欺负后,家长应该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否者长期这样下去一些潜在的信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某天再有比较重大的事件与此相关的话,孩子要爆发就是一次性的大爆发,破坏力会很大。
不赞成一发生冲突就向老师求助 实在没有办法时也可以向老师求助,但是我不赞成一开始就找老师,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在产生攻击时,老师不清楚事情的前后经过,如果孩子描述得很清楚,那没有问题,如果描述得不清楚,老师可能会产生误解,处理的结果可能不是很得当。
家长出面帮孩子打架,会让他丧失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人替代孩子处理冲突是不合理的,虽然成人帮助孩子争取回权力了,但他自己下次再单独遇到这种冲突时还是没有能力处理,他们第一个反应是我要向大人求助,因为他们能帮我处理这个问题,在这种前提下我建议成人不要出面。
当孩子没有策略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他打你,你生气吗?你知道他为什么打你吗?”听他解释后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但是建议最少是两个以上,不能只提供一个,比如“打回去”或“把它抢回来”,孩子这时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他完全听从你的指挥。
打人的孩子该怎么办?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去分析,而不是一刀切的去阻止孩子打人这种表面行为的现象,这样子对于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尽管孩子的认识是错的,打人也是错的,这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去认知这件事情而已。小孩都是很善良的,当他知道别人被打也很痛苦的时候,他会立刻收敛这种行为。
打人的孩子也是无辜的
孩子打人后,要教会他正确的表达情绪
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父母在场可以看得很清楚起因,可以这样表达:“你是想跟弟弟玩吗?那你打了他,他会不开心。所以你说对不起,弟弟喜欢握手的方式,咱们再握握手吧。那样弟弟就很开心了。”教会他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情绪就可以了。
发现孩子要动手,先把他的手轻扶一下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打人的习惯,就要特别注意。当发现他动手或者预测到有情绪要发泄的时候,要立刻把孩子的手稍微轻轻扶一下,避免他把手伸起来打人。另外要立刻问他,刚才什么让你生气了?让他马上把情绪说出来,因为当人的情绪被表达出来以后,能够立刻释放,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火。
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孩子打人”
孩子打了人把自己孩子当场暴揍一顿,是非常不可取的,那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做的。我们不要认为被打的孩子是弱者,其实打人的孩子也是无辜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告诉他,什么方法是别人能接受的,什么方法不仅使他不成功,并且可能别人不理他或不喜欢他了。当你跟他说清楚后,并让他学会用其它方式时,他就会改变。
孩子经常“迟到”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里来园的时间都比较宽松,因此“迟到”现象时有发生。
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节课到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增加,神经系统负担加重,幼儿会有疲劳、消瘦感。
有的幼儿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
所以,入学前就开始增强幼儿准时入园(上学)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给孩子时间经验的准备。
我们在大班活动中让孩子认识时钟,借助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时间单位: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等,和时间赛跑以及钟表的滴答声,让孩子感知时间的存在经验。
在同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增加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游戏内容,让孩子制作一日计划表。
每天早上来园后看看谁没有迟到等,这些均有利于培养孩子在时间观念。
所以,这次“总是迟到的嘟嘟”图一,让孩子孩子看嘟嘟起床时几点钟了,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看到钟面的时间已经是7点了,起来晚了。
让孩子找到迟到的原因
为了解决迟到现象,不仅要从种种具体问题入手,更要从认识和态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
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某个具体问题往往是幼儿容易产生的想法。
因而,活动中,我们都应抓住认识和态度这一关键,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使幼儿体会到: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当嘟嘟说出是“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不是我的错,是爸爸喊我太晚了,不是我的错,是闹钟太轻了。
”的一系的推脱,让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嘟嘟一开始的行为确实不对,还把责任推给爸爸、妈妈和闹钟,没有想想自己的原因。
后来他照着老师的话尝试了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最后真的没有迟到,体会到了不迟到的感觉真好。
以故事的形式转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以故事的形式转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玩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如与孩子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玩具摆放得又快又准、活动结束后可以利用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服比赛,以训练他们的速度。
让幼儿更有积极性比比谁最棒!幼儿园的规定是:“早操前来的幼儿都算没有迟到”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有没有迟到过的,讲出原因为什么迟到、与没有迟到过的事件原因。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怎么办?
也许是因为工作原因,或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会把很小的孩子送去上幼儿园。但是,送孩子去幼儿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不愿上幼儿园是个普遍现象,但每天又哭又闹的孩子还是让妈妈觉得很心烦。
上幼儿园的最佳时期和孩子对幼儿园的接受程度,因每个孩子的发育水平而不同。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也愿意听老师的话;可有些孩子很大了还是吵闹着不愿意去。虽然时间先后存在些许差异,但通常满3岁后就可以离开妈妈去幼儿园了。小一点的孩子不愿意离开妈妈而哭闹是很正常的。还有就是,男孩儿的发育相对晚一点,4岁前不愿上幼儿园都是属于正常范围的。
孩子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妈妈
如果孩子3岁以后还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就应该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原因了。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分离焦虑阶段。这时候,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经常强迫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可这样会让孩子的焦虑感更强烈。孩子会把去幼儿园和再也见不到妈妈联系到一起,因此顽固地表示拒绝。
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以前去过幼儿园,但因为不适应又回来了。妈妈总是希望孩子能多和外人交流,但孩子如果一时难以适应,自然就不愿意再去了。还有就是生性胆小的孩子,不太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所以也不愿意去幼儿园。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还有很多。可能是对妈妈过于依恋,或者是不善于处理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应该正确判断真正原因,并立即着手解决。
不去幼儿园也是可以的
幼儿园不一定是孩子最好的选择。特别是个别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最好是在家里由妈妈照顾,以后直接上学。孩子没做好心理准备就被父母强行送到幼儿园的话,不适应集体生活的经历和记忆会不断累积,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经历太多失败对孩子没好处,成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为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可以逐渐延长孩子和妈妈分开的时间。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或者去亲戚家串串门,创造一些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一开始孩子会比较关注妈妈是否在身边,当他确认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不会不安全后,就会逐渐变得独立起来。
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大人可以多陪陪孩子,适应1~2周后再逐渐引导孩子自己玩。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可以事先告诉老师,请老师特别留意。去幼儿园大约1个月左右后,如果孩子能够适应最好,实在无法适应,也没必要强求。适应期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即便不能适应,也不要责怪孩子。让孩子在家调整一段时间,找机会再送就是了。
另外,亲兄弟间或者比较熟悉的孩子之间没必要做比较,不是说大的适应了,小的就一定没问题。一定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到处乱涂乱画怎么办?
孩子往往喜欢到处乱涂乱画,不仅在纸上、书上、门上、墙上、甚至床单上也如此。家长发现后会有以下几种反应:1、加以训斥,甚至打一顿,警告今后不准乱涂乱画。2、不当一回事,听之任之,反正只是涂涂画画,总比在外面“闯祸”好。3、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并及时给孩子创造画画的条件。家长的表现哪一种正确呢?肯定的回答是第三种。那么如何因势利导,为孩子创设画画的条件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就有表现欲。一般说,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就喜欢涂涂画画。孩子画画的随意性很强,家长要及时提供给孩子画画的纸和笔,或在墙上贴上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还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还想画些什么。尽管孩子的画十分幼稚,甚至根本不像,家长都要给以必要的肯定和夸奖,并鼓励他再画。2、可在孩子常看得见的墙上贴些儿童画、幼儿故事画片等。一方面可扩大孩子知识面,让幼儿仿照,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更不要在书上、床单上画,只有画得好的画才可以贴在墙上。如果孩子认真画出了好的画,家长可以把它贴在墙上,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
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应该学什么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内容,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因此,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关注点应该放在以下方面进行。
锻炼生活能力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培育学习兴趣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应该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之后
今天,我们班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金涛和鹏涛的家虽离的很近,两家的家长却因为孩子在一起时经常打闹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时尽量让他们离的远一些,怕因为孩子吵架而惹来家长的抱怨。
没想到两人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孩子们来园后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会儿,却传来了鹏涛的哭声,他一边哭着一边向我告状:“金涛抓我了。”我一看,在鹏涛的手腕和脖子上有两个清晰的、完整的牙印。当我转过头去看金涛时,他正嘟着嘴一副我没有错的样子,顿时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但看到他倔强的小脸,我才想到不能光凭鹏涛的一面之词就定他的罪。于是,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始了解事情的始末。这时我才明白,是鹏涛错在先,抢了金涛的玩具。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幼儿在一起游戏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难免会发生一些跌伤、碰上、划伤之类的事故。一个班往往只有一两位老师,一两双眼睛要去盯三十几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兴致勃勃、满头大汗的幼儿,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一丁点儿外伤事故。家长乍见到孩子“受伤”了,一定要稳定住情绪,千万不要大惊小怪,高声惊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惊恐的心理。这时应做的是仔细检查伤处,搞清楚受伤是由于孩子太顽皮呢还是在游戏中有推搡现象等,并趁机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要一味责怪老师不当心,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爱护的,孩子受伤,老师心里更着急。
作为教师,孩子在你当班时受伤,一定要做好放学时的家长解释工作,在何处,什么情况下受伤,受伤情况怎样,如何处理的,都要详细告诉家长,必要时还要做自我检讨,态度要诚恳。另外,要尽量杜绝幼儿园中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儿安安全全来园,高高兴兴回家。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
午睡对于小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幼儿园的小孩子,在中午的时候却不肯睡觉,其实这不代表孩子就没有午睡的需求,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那么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一)
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刚接这个班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好多孩子不睡觉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有个女孩的家长竟然没给孩子带被子,他说让孩子中午坐着就在行了。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不断的我发现确实有几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中午不怎么睡,不睡觉的时候有的抽被子上的线头,有的就手里弄点东西不断的玩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甚至会顶着被子到地上爬,看到这个人状况我行必须帮他们改过来才行。一中午休息孩子下午有精神,中午还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二以免孩子不睡觉中午偷着拿东西忙耳朵什么地方塞容易出危险,所以必须让他们养成一个睡觉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求中午睡觉要保持安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睡觉条件,这样没人说话有一小部分孩子就会自然的睡着,这个时候还有几个没睡的,宸小朋友我答应她睡醒以后会给他个小贴画,这个孩子喜欢别人表扬她,所以就乖乖的睡着了,这事就剩奥跟周逸了,奥早晚自己的袜子,把袜子套在手上,所以给他拿下来放在我这答应他睡觉起来给他,过来不久他也睡了,就剩下从来不睡觉的逸了。
这时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就是睡不着。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抱着他,不让他动,过来不久他就受不了了,让我放了他,并且一个劲的说能自己睡着,要睡会觉,看他这样我就放了他,并且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还真的睡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要耐心,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二)
我班的XX小朋友每回到午睡课时,就和我大眼瞪小眼比赛,我常常败下阵来,不盯着他了,顺其自然,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幼儿就行了。
细细想来,他的午睡课在小班阶段就睡得比同龄孩子少,在中班阶段睡着得时间越来越少了,我观察到他在被窝里老动个不停,当他与同伴说话,我会制止,鼓励他俩进行比赛,常常是同伴睡了,他还没睡。他的入睡点比同龄的孩子晚,精力旺盛。就拿一次他带病来园上课来说吧,在午睡课时,他翻来覆去地动个不停,我说:",你今天上午呕吐了,现在赶快睡,休息好了才玩得动。"他点头答应了,可最终仍没睡着。今天我盯着他,看他哈欠连连,我就悄悄巡视其他幼儿了,结果当然是没睡着。有时剩他一人没睡,我盯他看,整个午睡室静悄悄的,我的眼皮都重了,想睡了。有时我发现他也很努力地睡,可就是睡不着,看着他烦恼的样子,我就放手让他管住自己,叮嘱他不能影响同伴睡觉。
在平时我也会和他家长联系,让他早上早点起床,跟全班孩子讲讲午睡的益处,他有点滴进步,适时表扬。
幼儿园孩子不午睡应该怎么办(篇三)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每天中午的午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每次中午看午睡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孩子能够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老师的常规的难题。孩子很难午睡,这可怎么办?
我想:这也许与孩子在家不同的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我想,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睡觉前,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安静的小游戏,还可以讲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等来让孩子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午睡房的光线变暗一点,有一个安静睡觉的氛围。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不耐烦的大声批评,要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发出声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的。
以后在睡觉前,我都会看看是哪个小朋友表现的最好,尽量多用鼓励的方式来让他们睡觉。现在,这几个孩子睡觉都比以前好多了,我想这种方法适合他们吧,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摸索方法,让孩子们都能安静入睡,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
幼儿园家教案例:孩子“犟嘴”怎么办?
幼儿园家教案例:孩子“犟嘴”怎么办?
班级乐乐(2)班
背景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是有原因的,有可能家长真的误会他了,有可能是孩子害怕承认后会得到严厉的惩罚。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实录
放学后,由于有些孩子们的爸妈没有准时来接孩子,于是我把孩子们带回了教室。孩子们便在音乐区里玩了起来。突然悠悠哭着告诉我,亮亮把她的玩具弄坏了,这时正好被前来接亮亮回家的亮亮爸爸听到了。亮亮爸爸叫来亮亮问到:“是不是你弄的?”亮亮立刻否认:“不是我,不是我弄的。”悠悠不依地哭着说:“是亮亮弄的。”在旁的一些小朋友也证明道:“是亮亮弄的!”“我看见是亮亮弄的。”……可是亮亮依然否认:“不是我,就不是我!”亮亮爸爸对亮亮说:“你还说谎,这么多小朋友多说是你弄的,你还不承认。快跟这个小朋友道歉。”可是亮亮还是“犟嘴”,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亮亮爸爸生气地说:“你不听话,看我回家不揍你!”这时亮亮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看到这一幕,我马上阻止了亮亮爸爸,并蹲着跟亮亮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摔坏的,对吗?亮亮委屈的点点头。“没关系,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只要你跟悠悠认个错,道个歉,我们不会责怪你的,悠悠是不是啊?爸爸说对不对?”于是一场小小的风波就平息了。
反思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的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