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11月教育随笔——搬椅子
发布时间:2021-12-06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小班 教育随笔 我们小一班有一群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有时上语言活动时,我们都会让他们把小椅子排成马蹄形来进行活动,而操作活动时就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甚至有调皮的孩子趁这个“机会”进行捣乱。每次气得我都大声吆喝:慢点啊!轻点啊!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今天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闭上眼睛,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们开始搬椅子。当我睁开眼睛时,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子边上了。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是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轻轻地搬,轻轻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声音……。面对孩子们正确的回答我又趁机问: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我、我……。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了。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抢椅子
教育随笔:抢椅子
集合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忙着搬起椅了一坐下来。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满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还在与别人争抢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抢一张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着:“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强调是他先拿到的,谁都不肯放手。最后小朋友建议他俩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为什么孩子们时常会发生抢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当集合的音乐声响起时,有些孩子会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则会搬自己原先坐过的椅子,因此就产生冲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们缺乏谦让意识或灵活性,要么执意争抢一张椅子,要么看不到其他椅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边上有没有多出来的椅子。”有的说:“可以采用游戏‘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抢椅子的事又发生了,怎么办?我又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讨论,于是我们又开展了“我为椅子穿新衣”的活动。为了使孩子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椅子,我.们还开展了“我为椅子洗个澡”(学习擦小椅子)等活动。争抢椅子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活动,不但有效地制止了争抢椅子的现象,还让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物品,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育随笔:班级的花椅子
每次的区域游戏孩子都很期待,区域游戏时间快结束了,孩子们忙着收拾阅读吧的游戏材料。阅读吧传来萱萱和洋洋开心的笑声,我过去一看看,他俩居然在椅子上贴满了黏纸。“哪来的黏纸?”我问。萱萱用手指:“书里面的。”原来阅读吧的画报里有供孩子们操作用的黏纸。“为什么要把黏纸贴在椅子上呢?”“好看啊!”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阿姨看到了说了一句:“贴画贴到椅子上,擦不掉,会很脏的”。说实在的,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抓狂。可是今天,孩子嘴里的那句“好看”却让我改变了想法,我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于是,我平静地对阿姨说:“没事,我来问问是怎么回事。”
游戏结束了,我把那把椅子放在活动室中间。和孩子们聊聊“花椅子”。我想了解孩子们多他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我觉得挺漂亮的”“椅子上不能贴贴画”“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我觉得蛮好看的,因为,我妈妈就是用这种办法缝补衣服的,有贴画遮住这些地方。”看来孩子们的想法与成人确实不一样。瑞瑞说:“但是他们把就贴纸全贴在椅子上了,其他小朋友就不能用这些黏纸在画报上操作了。瑞瑞的话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洋洋和萱萱也点头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时,我对大家说:“是的,以后我们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是否会影响别人。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把椅子呢?”有部分孩子表示墙壁上、桌子上、椅子上都不能乱涂乱画乱贴,应该叫洋洋和萱萱把椅子清理干净。也有的孩子则认为“花椅子”挺特别的,不用洗干净,就把它放在活动室。
下午自主游戏时,几个孩子将“花椅子搬到了数学区,我帮助他们设计了统计图纸,可以数数椅子上不同图案的黏纸的数量,并用点卡操作。过一段时间我组织小朋友讨论“怎么样能比较容易地去除粘纸”,我们找了一个方法,用吹风机去除。在我们一起努力的的情况下,干净的椅子出现在我的眼前。
事实证明,让孩子在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担当,远比劈头道脑的批评教有有用得多。只要教师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事情也许就能解决得更圆满。
小班随笔:请扶起小椅子
今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时候,我看到洋洋的旁边有一个椅子倒在了一旁,他看了看,大概他认为椅子不是他弄倒的,所以他走开了,我轻轻叫住了他,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又看看倒在地上的椅子,他忍不住问我干吗,我说:“你看到了地上的椅子倒了,你可以把他扶起来吗?这样别人也不会摔交了。”他说好就把椅子扶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对全班的小朋友说:如果你看到别人的东西倒了,你也可以帮助别人扶起来。今天有个小朋友就这样做了,我觉得他很棒。说完,洋洋忍不住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是他做的,那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小班幼儿还属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己本身很关心,关心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椅子,蜡笔,而对于别人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关心,有时候教室里东西倒了,书掉到了地上,他们走过路过都不会主动把它捡起来。对于这时候的幼儿,我用了提醒加鼓励的方法让他们引起重视,这样,久而久之,慢慢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意识,让他们真正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小小班2月份教育随笔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通过几个活动是不够的,它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因此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每周一节的安全教育课。内容很多,二月份开展的内容是有关幼儿园安全的。例如:利用听故事"我等妈妈来接我",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睡觉安全比一比"通过故事及图片,让幼儿纠正不良的睡姿。而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等。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活动,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搬椅子
我们小一班有一群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有时孩子们上午的语言活动,我们都会让孩子们把小椅子排成马蹄形来进行活动,而操作活动时往往是让孩子们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甚至有调皮的孩子趁这个“机会”进行捣乱。每次气得我都大声吆喝:“慢点啊!轻点啊!”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天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时我不想听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老师闭上眼睛,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们开始搬椅子。当我睁开眼睛时,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子边上了。我装做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是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轻轻地搬,轻轻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声音”……。面对孩子们正确的回答我又趁机问:“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我”“我”“我”……。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了。
教育随笔:玩具“搬家”了
区角活动结束了,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发现部分玩具“搬家”了。开始我认为是孩子们没有收拾好就离开了,想查一下是谁干的,但孩子们谁也不承认,后来有孩子告状,才知道是王伯轩干的。
我强压住心中的火,心想:“王伯轩是班上最听话,平时表现最棒的孩子,他今天为什么不敢承认错误?摆放玩具要整齐,这是我经常强调的呀。”于是我问他原因,谁知他怯生生地说:“老师,这些玩具,我们在美工区已经玩够了,所以才搬到了娃娃家玩。”我看见“搬家”的红色珠子,明白了许多,顺势问他;“在娃娃家里用它干什么?”王伯轩赶紧解释说:“我给我的娃娃戴在头上,很漂亮的。”我恍然大悟,多亏我冷静处理了这件事,否则孩子的聪明才智就会被抹杀在萌芽之中……
这件小事,让我印象很深。是呀,平时我们总是提倡放手给孩子,不过多限制孩子,可是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为了完美、整齐,而去过多地要求孩子。在活动中,我们为了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把材料适当重新组合也是完全可以的呀。
十月教育随笔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最让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朋友们,你们猜,我们班的小宝贝最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分别是什么?一猜出来了吗?大部分孩子的心声是:“最开心的事”是家人带自己出去玩(宝贝们的快乐真的是很简单很纯朴,你们觉得呢);“最不开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师不高兴了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来孩子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而是父母和老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景影响。
作为老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来自己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当走进幼儿园时,都应该要收拾起自己的坏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抛开。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四月教育随笔
今天我们去了户外活动里的涂鸦区,孩子们都很开心。纷纷走到了玻璃的凉亭下,先在一起议论看到了什么?原来哪里有上一次去过这个区域里的大班和小班的朋友留下来的画作。从我们小班的年龄特点出发,我选择了用树枝蘸一些颜料在玻璃墙面和管道上作画,画一些秋天树枝的痕迹。根据我们的秋叶飘的主题,进一步感受秋天树木的变化。孩子们都很乐意捡一些小的大的树枝,蘸蘸颜料在玻璃墙上,白色的管道上,画自己眼中树枝的样子。可我发现柳语悦小朋友动作比较慢点,开始我以为她不会作画,后来我观察到她是思考自己想要画什么,然后再慢慢开始作画。而和她同组的小朋友都在相互炫耀自己的作品,只有柳语悦在很认真的慢慢画。无论别的小朋友说什么,她都在慢慢完成自己的作品。
现在我们的主题是《秋叶飘》,根据现在天气的变化和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树木和捡落叶的活动,加深幼儿对秋天感受。我请幼儿捡树枝作画,出现不一样的情况的柳语悦,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个体差异不一样的幼儿,除了要在幼儿面前多鼓励,也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过程。
教师在设计幼儿活动的时候,除了考虑活动的目标和准备的材料,更多的是应该多多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方式方法。除此以外需要经常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之间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