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孩子负责
发布时间:2021-12-01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 大班孩子认字游戏 今天下午,我在园门口碰到了新入园幼儿的一位家长,我问起孩子这几天怎么没上学,这么一问不要紧,她哭诉起来,真拿我老人没办法,孩子说累,老人就舍不得让孩子来了,这几天在家玩呢。子晗,她儿子今年4岁,是本学期新入园的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飞了。这几天集体生活下来,在老师的精心照看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老是担心孙子在园玩不好,而且怕他不习惯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的日子,最后逼着孩子的爷爷最后一个来送,最早一个来接。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和所知道的情况对她说:听他老师说:与同龄幼儿比较,思维、语言、动手能力发展有些缓慢,但整天生龙活虎的比较好动,但是呢,这两天,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旭旭的妈妈就接着埋怨起来:还还不是旭旭爷爷奶奶惯的,从小啊,这孩子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家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什么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作为幼教工作者,不得不提醒家长,在抓经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对孩子负责。曾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孩子能自己带就自己带”。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家长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孩子的许下的承诺要满足,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在孩子的心里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理的伟大的形象不被损失。
那是一个孩子们将要离园的时候,班上非常吵闹,而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发的新书上。所以,我就将计就计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安静下来,老师就把新书发给你们,好不好?”当我的话一落音,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就急着去开门去了,因为班上有几个孩子是坐车回去的,所以得先去送他们,当我在等着开门的时候,突然凯凯对我说:“老师,今天怎么不发书啊?”我对他说:“你觉得自己做到我的要求了吗?”“老师,我很乖的,我喜欢书,想要书!”“是啊,老师,你要不得,讲话不算数,你撒谎,”当时,我一愣,怎么回事?不就是几本书嘛,居然对我大喊大叫,还让我变成了撒谎的老师,不过,那时候我却没有在意,而当我回到教室的时候,我蒙了,所有的孩子都很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就连以往最调皮的邹文韬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动,他们齐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们乖吗?”“老师,发书啊!”“老师,我想要新书!”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晕了,因为书我现在还不想发,想等到国庆节的时候给孩子当礼物,那时侯孩子多开心啊,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再等等好吗?等到放假的时候老师再给你们,好吗?”这时,我发现孩子的眼神马上暗淡下来了,我听到有个孩子嘟哝地说:“说不发就不发嘛,干吗骗我们啊?”我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为了让孩子们重新展露那可爱的笑容,我马上把书发给了他们,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也觉得非常开心。
幼儿入园在孩子的眼里,老师一直是他们非常重视而又非常尊敬的一个群体,而我也一直为自己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而感到自豪,每当清晨孩子们开心地和我拥抱,我就觉得每天都是新的,跟孩子们在一起,永远是那么快乐,而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带给孩子的永远也是快乐,可就在那一次,我的承诺失效了。
事情过去了很久,但每次当我想和孩子们说承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件事情,这让我告诉自己: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次承诺!
只有自己实现了许给孩子的承诺,孩子才可能实现许给你的承诺,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家长或老师们注意下这样的情况。为孩子的未来之路打好基石。
让孩子为后果负责
每个孩子都处在逐渐成长的阶段,对孩子们来说,生活中有太多未知的东西,他们需要认识和学习的东西非常多。
在每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有的错误是孩子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有的错误是来的比较突然的。
很多时候,孩子不太清楚自己所造成的后果。
我们教师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一不能够用迁就的态度,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为自己造成的后果负责。
在《我心中的小学》这节美术课上,孩子们通过观看小学的图片等,都开始画“我心中的小学”,庞庞和佳佳一开始先用记号笔画好小学的轮廓,他们两个画好轮廓以后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涂颜色。
不一会,只看到佳佳跑过来向我告状:“老师,你看,庞庞把我的画涂得乱七八糟。
”他一边说,一边很难过的样子,还差点要哭出来。
我仔细看了看他的画,轮廓都画得很好,就是有两个地方被庞庞用金黄色的油画棒画了好多椭圆形的圈圈,把整个画面都给破坏了。
我看了也很生气,看看旁庞的样子他却显得很不在乎。
我想:应该让幼儿自己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我严肃地问旁旁:“你看,现在这副画好看吗?”他摇摇头。
为什么不好看了?听了这话,他没有发出声音,而是低下了头。
我又问:“现在你说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让画变成原来的样子?”他又摇摇头,他也知道油画棒是不能擦干净的。
我严厉地说:“你得帮他重新画一副。
”接下来的游戏活动时间,庞庞就在桌子上重新画图画,他的游戏的时间取消了。
这是他乱涂乱画的结果。
这件事情以后,庞庞每次画画的时候非常认真,再也没有出现捣乱的现象。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关注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行为造成的后果,让幼儿自己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去负责。
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质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当孩子对的行为果实给自己造成消极后果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归咎于它物,不要责怪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去选择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好多家长却在自觉不自觉的帮孩子推卸着孩子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很冷,还飘着雪花,有个孩子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说都是因为妈妈没叫他,他迟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来的爸爸竟也连声说;都是他妈妈今天早上没早叫他,所以起来晚了。
平时很多这样的事情,就从这个例子看,它的特点是错误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责任心,是过分保护型家教。过分的保护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劳了太多不应该代劳的事情,其实质是溺爱。后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缺乏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应有的责任心。
在一种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极现象,其实都是家‘教’给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亲情、轻法理,重私利、轻功德的‘劣根性’传染给孩子。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从小指导孩子在自己行为的选择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例如,让孩子理解按时起床上幼儿园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能按时起床去幼儿园,迟到了应‘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妈妈,总之,家长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家教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责任观,用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对待孩子要平等
今年我班里来了个东北小男孩,孩子刚来时,衣服很脏,鞋子也是破的,就连他坐的小椅子也都是泥土,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玩。那孩子刚开始很少说话,但是他的普通话讲的很好。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老师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下课后我就和孩子聊天,问他的家乡,问他的父母爷爷奶奶。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聊天,其他孩子看见也纷纷跑过来围着老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话题扯开了,我话题一转,你们家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孩子们有的说是楼房,还有的说是大屋子,我说:你们的房子装饰的漂亮吗?我们班齐烁的父母就是做装饰工作的,他们能把我们住的房子造成各种各漂亮的图案,你们说齐烁的父母巧不巧,他们的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们都要尊敬他们。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和小朋友玩时挺爱说话的,于是我就利用他和小朋友的谈话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齐烁讲话多好听,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对待班里的每个孩子我都是一律看待,我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的父母工作好,而优待他,也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父母没能耐,而慢待他,不管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要把孩子送到我手里,在我的眼里,都是小天使。
对孩子不要太苛刻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对孩子要多一些表扬
自开学以来,钦浩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时,都表现的不高兴,不愿意进来,看到他这样,我都会想办法把他哄进来,问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找不出具体的原因,我自己认为也许刚开学的原因,等时间长了就好了,也就没再去认真的无观察他。
可是,有一天他爸爸来送他说:“老师,钦浩说他不愿意画画,还说画画的时候,小朋友们说他画的不好看,就不愿意来幼儿园了,也许您多表扬一下他会好的,“听了他爸爸的话,我回想了一下他自开学来的表现,每次画画钦浩小朋友都不愿意动手,即使画了也是用简单的颜色画一画,但有的小朋友画得很好,我都表扬了他们,并把他们的画贴到活动墙上,对于钦浩我也没表扬也没有给他贴到活动墙上,可能是小朋友见我没有表扬他,也没贴到活动墙上,就说他画的不好。我为我自己的失察而向钦浩的爸爸道歉,同时也告诉他爸爸,在家的时候,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让他对画画产生兴趣,这样孩子就不会再为画画犯愁了,我也在幼儿园里多关注一下。以后每次画画,我都会去耐心的教他画,并且对他的画进行了表扬,并且把他的画贴到活动墙最显眼的地方。他脸上终于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还对小朋友说老师说我画的很好,还说墙上也有我的画了。从那以后,我每发现钦浩的进步,都会表扬他、鼓励他,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钦浩变了,他不仅愿意上幼儿园了,同时也爱上了画画,他爸爸也高兴地说不用再为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不爱画画犯愁了。
看来,作为幼儿教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才不至于使那些在某些方面差的孩子失去信心和前进的勇气。
对孩子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一个个小故事都曾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有时候我们做得不是那么好。
书中提及“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几乎都有特殊儿童,有的野性十足,桀骜不驯;有的沉默寡言,四处游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这么难管?”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和这些特殊的孩子再来一次亲密接触。
骏骏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你想要找到他?很难!因为他总是离开小椅子,在活动室的角落里东摸摸、西碰碰。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是大声地呼喊他“骏骏,回到你的小椅子上!”读了这本书,我想我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当发现骏骏不在小椅子上的时候,先不动声色地找到他,耐心地观察他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这么吸引着他。然后轻轻地摸摸他的头,用亲切的眼神暗示他“你应该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再找时间和他聊一聊,对于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是好事情,但是应该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多和骏骏有几次这样的亲密对话,也许,他的规则意识会变得好一点,也会变得更愿意与老师亲近一些。
微微是个内向的小女孩,但是内向得有些过了。刚和微微接触的时候,我们的交流仅限于我说,她只是低着头,连最起码的点头或者摇头的回应都没有。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的交流稍有改善,我说,她愿意对着我看了,但是还是没有回应。两个月过去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似乎没有明显的进展。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当时的处理不够好,虽然努力地想要和微微交流,但是所做的努力不够。如果和微微的交往可以重新来一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门家访。走进孩子生活,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喜好以及她与人交往的方式,或许,微微会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我这个新朋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也可以制造一些机会,让她主动与人交往,逐渐变得开朗一些。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让我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非正常”表现都有着一个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在今后与孩子交往的日子里,我要向孩子张开怀抱,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
对内向的孩子要多给予
我班的伦涵月小朋友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别说课上就连平时你问他,他也总是两眼盯着你,一言不发,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知道他是个性情比较孤僻的孩子。
为了培养他开朗的性格,我采取很多办法,比如:让全班的小朋友都背诵一首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