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

发布时间:2021-11-17 小朋友互动小游戏 幼儿园互动游戏规则 幼儿园室内游戏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互动呢?怎样增进他们的感情呢?幼儿园小朋友每天的课程之一就会有互动游戏,可以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一)

游戏名称:老鹰抓小鸡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排头幼儿扮母鸡,撑开两臂做“翅膀”保护后面的小鸡。后面幼儿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做小鸡。

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来来来,来游戏。”接着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我做一只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吃白米。”接着老鹰念:“我做老鹰转个圈,一把捉住你。”念完儿歌后,老鹰即设法从两侧去捉排尾的小鸡。母鸡可用两臂阻挡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捉住。小鸡可两边躲闪协调地逃跑。小鸡被老鹰捉住,离开场地暂停一次游戏。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的运动量,若幼儿连续奔跑超出一分钟,老鹰还捉不到小鸡,教师(猎人)即发出“碰”的枪声,老鹰听到枪声后,即原地蹲下,表示被猎人吓跑,其余小鸡拍手,表示高兴。游戏可调换角色,重新开始。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二)

游戏名称:钓鱼

准备: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玩法:

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然后将它们剪下来。

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注:可以从硬纸板盒子中钓鱼,或者干脆就从地上钓鱼。给自己记时,看看在五分钟之内可以得多少分。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三)

游戏名称:手指游戏

开门关门的游戏。5个手指依次合在一起,并说关大门(大拇指)、关小门(小拇指)、关前门(食指)、关后门(无名指)、关中门(中指)。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大门开开进不来,(大拇指分开)小门开开进不来,(小拇指分开)前门开开进不来,(食指分开)后门开开进不来,(无名指分开)中门开开老师走进来,(中指分开后,将两手再交叉抱在一起,将食指相对竖起,其余指头仍然抱紧。食指就代表老师。)全体起立,(所有手指都竖起,但是仍交叉在一起不分开)齐步走,(两边手指交替做抱紧和竖起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速度比较慢)跑步走,两边手指交替做抱紧和竖起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速度比较快)立定(所有手指都竖起,但是仍交叉在一起不分开),解散(双手分开背在身后)。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四)

游戏名称:我不怕

简单好玩的互动小游戏,听名字就知道可以鼓舞士气,通过游戏可以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士气高涨,带动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

游戏人数:不限游戏道具:乒乓球Yjs21.Com

游戏规则:

1、首先,选一人当天气预报员,其他参与者面对着他,站成一排,相距2~3米远;

2、游戏开始,当天气预报员发出各种气象预报时,全体游戏者要作出相应的反应,如:

“刮大风!”-“我不怕!”;

“下大雨!”-“我不怕!”;

“有大雾!”-“我不怕!”;

“下大雪!”-“我不怕!”;

3、当听到“下冰雹咯!”时,所有参与者必须赶快转身抱头蹲下,此时天气预报员手拿一个乒乓球,击打反应迟钝的人,要是动作迟缓被预报员用乒乓球击中了就算失败;

4、需要和天气预报员互换角色,然后接着游戏,谁失误三次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或接受一个惩罚哦。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玩游戏要守规则


今天下完课,我带宝贝们在操场上“开火车”,本来想让他们玩大型玩具的,忽然想今天还是带宝贝们玩个游戏吧,玩什么游戏好呢?玩吹泡泡的吧,这游戏上次玩的时候他们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就是不守游戏规则,玩的时候没有达到目标,玩的失败。这次呢,我先给他们说好了要守游戏规则,要怎样玩,没有守住的呢就不可以玩这个游戏,游戏开始拉小手时邱上浩宝贝就拉着他旁边小伙伴使尽往后退使得有几个小朋友摔倒了(邱上浩宝贝是我们班很调皮的孩子,但又非常聪明,做事没耐心),我当时心里就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我只说了一句,邱上浩不能玩这个游戏了,第二次玩的时候刘鹏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当然他也不能玩这个游戏了,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看到他们因犯错而不能玩这个游戏也变的认真多了,生怕自己犯错了不能玩游戏,这样一来宝贝们玩的都很认真,都守规则了,当然他们也玩得更开心,宝贝们边说边玩:“泡泡、泡泡变大了”他们围成了一个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他们又相聚在一起了。是啊,任何游戏都有它的规则,只要他们遵守了,每个宝贝都是最棒的一员。

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变差了


今天孩子们对游戏很期待积极性也很高,每个店的生意都很好。但出现了有些幼儿擅自离开岗位去其他角色区玩的现象。小雨玩的是“牛宝宝自助”的游戏,游戏开始他还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但十分钟以后,他就跑到隔壁的理发店去玩了。我介入到角色中,“我想吃牛排,老板去哪了?”小雨听到以后,马上跑过来“刚才你人怎么不在啊?我来都没有人。”小雨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变差了。虽然游戏前强调过,但幼儿还是不能自觉地遵守。但在游戏角色的扮演上幼儿还是驾轻就熟的,一下子就能适应了,角色区的分工很明确。在最后的评价中幼儿还是可以分清对错,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正确评价的。

因为好久没玩角色游戏了,幼儿显得很兴奋所以对游戏中的规则有些忽视,只要在之后坚持强调幼儿一定能很快地调整好。但随着孩子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增长,应该对其的要求更加高些。要一步步规范游戏玩法,例如:在菜场买菜不可以像以前一样随便给钱了,要设定好价格,收取相应数目,让幼儿真正体验角色职能。。

幼教笔记:游戏规则的制定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能够在孩子选取了“这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能够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能够一个一个套在一齐,幼儿能够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透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取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取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主角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用心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四个游戏教宝宝守规则


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可还一点儿规则意识都没有,家长们虽然着急却不一定知道正确的方法,其实,只要方法适宜,哪怕是游戏,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 一、如果他老是无视你的“不”

当淘气的宝贝直冲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会,当好奇的宝贝拿起拿案板上锋利的尖刀,尽管你在一旁快要吓死了地“不不不”,对他来说却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战”欲望……必须承认,当“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时候,它们便无异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1 、游戏一: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儿这个游戏:随着音乐,大家做各种事情,看书、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关掉音乐,并喊“冰棍儿”,此时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下的状态不能动,就像冰棍儿冻住了一样。在他们喜欢并习惯这样的“速冻”之后,我尝试去掉音乐,直接喊“冰棍儿”来“速冻”他们。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因为“冰棍儿”而保持不动。于是,我把“不行”“不许”这样的词留给那些非紧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块饼干或者他在玩闹的时候抓我的头发。而“冰棍儿”则变成了我们的安全词——因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为它和有趣的游戏联系在了一起。每当我喊“冰棍儿”的时候,果果就不会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这使得我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他企图触碰的危险爆发出来。

2、解析: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也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二、如果他不太喜欢分享

孩子不喜欢分享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分享”或者“轮流”通常出现在他们正在拥有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不愿意松手,因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现了“该×××玩儿一会儿了”的情形……

2、游戏二:

我们拿出果果爸爸那条很牛仔的腰带,向全家宣布,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戴一会儿这个腰带,但向别人要的时候,一定要说:“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这样的话。于是,爸爸先戴着。一会儿果果就会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他就戴上了。过一会儿我去找果果:“宝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果果很高兴地把腰带解下来给我。没有几分钟,他就跑过来用同样的话请求,我也欣然地还给他。我们还会选用属于我的一条围巾,或者属于果果的一个毛绒小熊来做这样的游戏。后来,当果果在幼儿园或者小朋友聚会的时候,当遇到“轮流”问题时,尽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经能够给出去,并且知道他喜爱的东西还能“轮流”回他的手里。

2、解析:分享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情怀,但是不要急于强求孩子。因为分享对孩子来说还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分享会给他带来不舍、犹豫、酸楚、挣扎、忍耐、克制和坚持等复杂情绪,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却姗姗来迟,当看到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时,他担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引导分享还要适度,不要还没做到分享,就让孩子谦让。

三、如果他好奇心太强

家里有孩子,当然,我一定会把消毒液、洗涤剂这类东西锁在柜子里。但像锅啊、面粉啊、调料啊这类东西,它们虽然不是因为危险而必须要锁起来,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宝贝乱动。而且,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锁起来,那也太夸张了。孩子喜欢去发现、去“挖掘”,怎样能够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够不让人头疼、不乱糟糟,不让我们因为孩子只是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1、游戏三:

当果果再次趁我不备冲向厨房的抽屉时,我叫住他,领着他,走到刀具的抽屉前对他说:“这个,果果不能动!”然后转向后面搭着几块抹布的绳子对他说:“这个,果果可以动,可以用来擦桌子。”指着装放碗筷的柜子告诉他不能动,指着存放一些草稿纸的整理箱告诉他可以动,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书桌抽屉不是果果的,告诉他书架上任何一本书他都可以拿。整个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当他再走向某个封闭的抽屉或门时,就会顿下来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词“果果可以动”或“果果不能动”。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样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当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数目的许可——介绍给他,什么他可以动,什么他不能动。这可以为你节省很多为了把他从他不该触碰的东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2、解析:很多儿童非常喜欢问“为什么”,诸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人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等等。其实,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四、如果他出手过于鲁莽

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孩子去看展览,那3岁的男孩儿顽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结果拧掉了。可你知道吗,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着、坐着专用飞机从比利时运来的……想起来,就让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纠缠了很久……

1、游戏四:

要避免这类严重的绝对不该发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们看过的一个动画片,那里面的仙女为一只受伤的小兔子疗伤,用她的手指轻轻地点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乱跳了。于是,我们外出到某个地方,我就会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为小兔疗伤一样轻轻地、轻轻地、只用一个手指触摸的东西指给他,并随时提醒他:“这个,要用仙女的手指摸!”开始孩子还会有兴趣,可需要他小心的东西太多了,他就会腻烦了——因为这样太累!不符合他们粗鲁的“风格”。这样,他就会转移其他的关注点,而不会再有兴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们“摸坏”的东西了。

2、解析:3-5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您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就请把家里鹭的东西收藏好,给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的玩具,让他好好研究研究吧!

教育随笔:让大班幼儿自己定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彤彤小朋友在选择区域时悄悄走到我身边说:“孙老师,我能不能还去建筑城玩啊?”我问:“你昨天不是已经玩过了吗?”她立即解释道:“是啊,昨天搭的房子还没建好呢?我还想去玩。”看到她期待的眼神,我又问道:“别的区域也很好玩,你不想去玩吗?”她立即摇摇头说:“我只想玩那个。”我只好答应了,她立即高兴地去盖高楼了。游戏一会儿后,琦琦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彤彤又去搭房子了,昨天她已经去过了。”我看看她,说到:“她跟我说了,她很想继续盖房子。所以我就同意了。”琦琦听完有些诧异的表情,然后就走开了。

每次玩区域游戏都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为了让孩子们不在某一个区域长时间玩,而忽视其它区域游戏内容,我们班级教师和孩子约定好了每天去不同的游戏区玩。这样孩子们才能关注到更多的游戏内容。但近来我总是发现有些孩子会选择相同的游戏区,像彤彤这样主动跟老师商量的不多,很多孩子都是悄悄地又去那个游戏区玩了。可能他们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存在侥幸心理。孩子们不敢跟老师商量,主要是知道我们约定好的规则是不能重复玩同一个区域。当然这是主要依据教师的意愿制定的游戏规则。当孩子们的需求与规则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要反思。反思是否是规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反思如何在其中取舍。纲要和指南中一直强调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要体现幼儿为发展主体。因此,思虑再三之后,我决定和孩子们商量重新制定我们班的区域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我跟孩子们讨论起来:如果你最近就喜欢搭建游戏,你们能不能每天都选建构区游戏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以每天都去,这样别的游戏就玩不到了。有的说我的作品没搭好不可以多玩两天吗?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语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对待事情已有自己的思考,能积极把自己想表达的说出来。最后,我引导孩子们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决定到底能不能连续玩的问题。最终大部分幼儿决定可以连续玩,于是我们的规则就有了新改变。通过这次游戏规则的新调整,我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思索与表达,作为教师一定要支持与肯定孩子们的成长。

教育随笔:利用游戏规则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


桌上两个小朋友正在玩跳棋,周围一圈小朋友在观看,不时发出一两声议论。其中一个小朋友跳的明显要快很多,胜券在握。另一个小朋友有些着急了,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连续跳了好几个格,在场的小朋友把这个问题指了出来,这个小朋友理直气壮的回答:“在家妈妈就让这么做”,其他小朋友也毫不示弱,立即指出妈妈这么做也是不对的。该小朋友生气地把棋盘掀翻在地,并且说再也不玩跳棋了,引起小朋友们的一片混乱。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该幼儿能这么做除了本身缺乏规则意识之外,还与家长长期的娇生惯养给孩子带来的任性行为是分不开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初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家长在与幼儿的接触过程中过分宠爱,百般迁就,会导致幼儿的骄横无礼,遇事任性而为。同样若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缺乏统一性,全凭自己一时的意念,而不考虑后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儿缺乏一种做事的标准,从而缺乏规则意识。

通过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分析,结合学前期幼儿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规则来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实践证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更易于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在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讨论什么样的规则是合理的,我们该怎样遵守?以前面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这么做,对吗?我们玩跳棋时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玩跳棋的规则都有哪些?这样,幼儿要想和别人玩游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在引导孩子们制定了自己能接受的规则之后,还应对这些规则进行积极强化。幼儿的任性行为,会促使他们对外界的规则特别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规则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往往老师越是强调,违反的次数越多。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表扬能够积极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不仅能对其他幼儿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还有利于所有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守。

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促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3个方法


1.教师对规则教育要有意识、够重视

幼儿教师在活动的开展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应该提前了解游戏中的各项规则,在告诉幼儿游戏的开展和规则中,需要教师准确的表达清楚要点,保持讲述中的合理语速;为幼儿提供活动示范时,尽量做到亲自示范不走过长,另融入趣味性的语言加以示范会更加的使幼儿记忆犹新,并且不脱离示范的重点:使幼儿的游戏开展中遵守各项规则。最后,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对有意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要及时予以帮助和纠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容易情绪化,教师在照顾到幼儿情绪化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性而是要发现问题并体现活动的严密性,指导幼儿去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进行。

2.结合情境游戏来培养规则意识

孩子们喜欢游戏,而且孩子们喜欢带情境的游戏。因此,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把规则蕴含在情境游戏中,则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也轻而易举。在开展体育游戏时,我们非常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通过游戏情境创设来渗透规则意识。

比如在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活动中,鸡妈妈领着可爱的鸡宝宝们到草地上捉虫吃,正在这时一只老鹰突然出现,鸡妈妈奋力保护自己的鸡宝宝们,可是还是被可恶的老鹰捉走了两只鸡宝宝。鸡妈妈好伤心啊,她决定去救自己的鸡宝宝。但是第一次当鸡妈妈去救鸡宝宝时,因其它鸡宝宝大声喊叫惊动了老鹰,营救失败了。第二次鸡妈妈去救鸡宝宝时,因其它的鸡宝宝想帮助妈妈,差点被老鹰抓走,营救又失败了。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们讨论失败的原因,然后得出了以下游戏规则以保证安全:游戏时扮演鸡宝宝的人不能太多,要在空旷平坦的场地里游戏,这样能保证游戏时的安全性,进而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例如马路上的斑马线、110标志的警示等,都是起到图示的作用。同样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有趣的创设和采用各种图示,都可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大班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攻占领地》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进行快走和慢走,教师在左边的场地上画上了黄颜色的、较大的箭头,用以指导幼儿练习快走的位置,而在右边的场地上画上了橙色的、较小的箭头,用以表示慢走的符号。为了让儿直观的感受到快慢的速度变化,教师在快走和慢走连接的地方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图画:如乌龟代表最慢的,猴子等代表最快的。幼儿看了图示后,就得到了相应暗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学会了接受和领悟活动的规则,提升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游戏


一、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很大的难度。有人曾经让体育健将模仿新生儿的动作,结果运动员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婴儿不觉得累,婴儿是在活动当中身体得到发展的。所以让小孩子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对他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很困难的。现在孩子的游戏变得认知性比较强,其实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二、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比如,幼儿滑滑梯。刚开始,他也害怕,他爬到上面战战兢兢、规规矩矩地滑下去,这是一种动作性的学习,熟练了以后,他会改变这种游戏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游戏方式,可能会变换各种动作玩滑梯。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多样性探究。三、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四、满足幼儿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岁的孩子搭积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下面,大积木在上面,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觉得很快乐。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亲子游戏规则 幼儿园亲子游戏规则 游戏1你来做我来猜----游戏规则 大家想不想做游戏,------想、-------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现场呀,好、举手示意一下,下面我请出三组家庭来做游戏,游戏获胜的家庭我们...
    2020-10-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玩法和规则 1、游戏名称:蛋盒涂色游戏玩法:提供装鸡蛋的蛋盒,引导幼儿参照老师的范例,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蛋盒上用涂色。游戏规则:不要将颜料滴在操作台上,并且用完一种颜色后要将画笔洗净后再去用另一种颜色。2、...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互动亲子游戏5则 互动亲子游戏5则 1.玩绳圈 玩法:学小鸭走路。先教孩子将绳两端各打一个结成绳圈,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人两个绳圈,双脚各踩住一个圈,双手各拉一个绳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鸭摇摇摆摆向前走路。父母做鸭妈妈鸭爸爸。...
    2020-09-16 阅读全文
  • 互动亲子游戏4则 互动亲子游戏4则 1.兜兜水果 准备:围裙、玩具水果(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场地上划两条线,线与线之间间隔2~3米。 玩法:孩子站在线后面向自己的父母的围裙里扔水果,爸爸或妈妈系上围裙,双手拉起裙角站在...
    2020-09-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6则中班语言互动游戏 一、捉蜻蜓(听说游戏)目标:1、能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2、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儿歌: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玩法:一幼儿...
    2019-12-17 阅读全文

幼儿园亲子游戏规则 游戏1你来做我来猜----游戏规则 大家想不想做游戏,------想、-------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现场呀,好、举手示意一下,下面我请出三组家庭来做游戏,游戏获胜的家庭我们...

2020-10-16 阅读全文

1、游戏名称:蛋盒涂色游戏玩法:提供装鸡蛋的蛋盒,引导幼儿参照老师的范例,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蛋盒上用涂色。游戏规则:不要将颜料滴在操作台上,并且用完一种颜色后要将画笔洗净后再去用另一种颜色。2、...

2019-12-16 阅读全文

互动亲子游戏5则 1.玩绳圈 玩法:学小鸭走路。先教孩子将绳两端各打一个结成绳圈,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人两个绳圈,双脚各踩住一个圈,双手各拉一个绳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鸭摇摇摆摆向前走路。父母做鸭妈妈鸭爸爸。...

2020-09-16 阅读全文

互动亲子游戏4则 1.兜兜水果 准备:围裙、玩具水果(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场地上划两条线,线与线之间间隔2~3米。 玩法:孩子站在线后面向自己的父母的围裙里扔水果,爸爸或妈妈系上围裙,双手拉起裙角站在...

2020-09-16 阅读全文

一、捉蜻蜓(听说游戏)目标:1、能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2、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儿歌: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玩法:一幼儿...

2019-12-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