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春晓》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10-10 最新的小学英语教案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人们常说:冬去春来,春回大地。春天来了,草儿青了,花儿红了,大家都喜欢春天,你们喜欢吗?
春天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季节(出示挂图)她给大地带来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诗人都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春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学:晓
问:是什么意思?那”春晓”是什么意思?
那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一种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写的。
2、范读古诗,再让学生试读。
3、教学:眠 闻 觉 蹄
4、自读,猜猜是讲什么?哪些你懂了,哪些你还不懂?
5、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思:
春天的早晨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充当一下诗人,好吗?
老师描述:
在这样美的春天,你看到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你这样诗人读书写诗累了,就睡了,好,现在就请你伏下,双手合在旁边,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外面刮风,呼呼地,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坐起睁开眼一看,啊!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的唱歌,你这位诗人可高兴了,哼出了两句诗: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从昨夜的风雨声,你又想到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当诗人,把3、4行读一下)
6、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先写早晨,天亮了春天早晨的美景,后回想夜里的风雨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
7、齐读。
8、进一步从诗的语言中体会诗的意境,问:
⑴ 春天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们你是在睡觉?
⑵ 春天早晨你在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眼告诉我们天亮了?
⑶ 当你醒来了,听见了叽叽的鸟叫声,哪个字告诉我们是听到了?
⑷ 你仔细听鸟叫声,发现是好几处同时有鸟叫声,谁能说说“处处闻啼鸟”?
⑸ 这两行写了春天睡觉的香甜,悦耳的鸟啼声,春天的早晨,处处充满了生机,也可看出诗人喜爱之情,所以应读出喜悦,兴奋的语气。(指导朗读)
⑹ 诗人又想到昨夜的风雨声,想到许多的花儿,不知道要落下多少,这两行应该怎么读?
(担心,对花木的担忧)
⑺ 指导朗读:
齐读全诗。
⑻ 这首诗你懂了吗?(指名说诗意,同桌互说)
⑼ 请小朋友回家向奶奶讲述一下诗意:
师:哦!我们班已经有一位小朋友等不及了,那我就先来充当一下你的奶奶。
生:奶奶,我们今天又学了一首诗。
奶奶:什么题目?
生:是《春晓》。
奶奶:你会背了吗?背给我听听。
生:(背古诗)
奶奶:什么意思?什么不觉“小”什么“大”啊?
生:(说前两行的诗意)
奶奶:说了鸟的叫声,怎么又说风啊雨啊的?
生:是诗人看到早晨的美景想到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想到这一阵风雨,不知道又吹落多少美丽的花儿,这就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奶奶:好!学的不错。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Yjs21.Com更多小学语文教案扩展阅读
最新教案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最新教案2 雨点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 和老师一起写“雨”,你能帮“雨”找找好朋友吗?
3、 板书:雨点。今天我们就要和小雨点一起作一次有趣的旅行。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 检查自学效果。
(1) 认读生词(小小火车谁来开)
(2) 认读生字(小小老师在哪里)
3、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你和小雨点落到了哪些地方?
(1)指名答。(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四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说话。)
4、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
5、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句式,说清了诗的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用“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句式的转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同一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池塘
(1)看,这就是池塘。(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2) 雨点宝宝轻轻地落下来,(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它在池塘里干什么呢?(板书:睡觉,读准字音)
(3) 小雨点为什么一到池塘就睡觉了?
(4) 是啊,平静的池水一动不动,小雨点就是在这样的池塘里睡觉的。不知道它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呢?你有过这样舒服的感觉吗?
(5) 小雨点睡的好香啊,我们不要吵醒它,轻轻地读好吗?
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小溪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
(1) 小溪和池塘有什么不同吗?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2) 雨点宝宝落进小溪里还在舒服地睡觉吗?(板书:散步)
(3) 你散过步吗?了、上来试试,感觉怎么样?
(4) 为什么小雨点来到小溪里就散步了呢?
(5) 是啊,溪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就跟着小溪水一块儿散步呢,你看它多悠闲自在啊!
(6) 指导朗读。
(三)讲读第三句。★ 江河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1) 江河与小溪又有什么不同呢?
(2) 雨点宝宝来到江河里,又有什么活动呢?(板书:奔跑)
(3) 奔跑与散步有什么不同吗?
(4) 你能读一读让大家感觉小雨点是在江河里奔跑吗?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评读。齐读第3句。
(四)讲读第四句。★ 海洋
(1) 多媒体出示,这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边无际,小雨点落进大海中,又在忙碌些什么呢?(板书:跳跃)
(2) 你能做一下跳跃的动作吗?
(3) 小雨点为什么会在大海中跳跃呢?
(4) 你能读出这种跳跃的感觉来吗?
3、 小结:今天我们也跟着小雨点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就读好它。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
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
“洋”这个字怎么记呢?
4、师范写“落”、“海”、“洋”。
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
最新教案《 j q x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声母的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能准确拼读j、q、x与i、ü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3.从小朋友看到妈妈洗衣服、自己也学着洗手帕的情境图中,渗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
教学准备
情境图,表音表形图,以教材第24页的图为素材制成的多媒体课件,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乐曲,彩塑纸和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情境,感受字母发音
1.大家看:图上画的是星期几?妈妈在干什么?女儿在干什么?
2.这位小朋友真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们一起来念首儿歌:洗衣机,嗡嗡响,星期天,洗衣裳,妈妈洗衣我帮忙。(可以让学生多念几遍“洗衣机”、“星期天”。)
二、借助表音表形图,学习字母音和形
1.学习j。、
(1)教师出示“小朋友搭积木”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出示卡片j,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这个字母读音很像“积木”的“积”,把“积”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了。谁会念?(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同学念一念。)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可以分组“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提示发音要领:发j时,舌面前部紧贴上齿龈和硬腭的前端,然后气流冲开一条窄缝,摩擦而出。。也可以用“积”来提示发音。)
(4)教师用彩塑纸剪成的笔画拼出j,引导学生对照表音表形图记忆字母的形:你觉得j与图上什么地方很像?你觉得j还像什么?
(5)教师请学生根据j的读音、形状,自己编句顺口溜记住它。
2.同样方法学习q、x。
三、利用书写教材,自主练习写字
1.学生认读j、q、x卡片。
2.指导学生自己看书写教材。根据红色箭头和蓝色数字,用手比划,看看每个字母怎么写的,几笔写成的,再看看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教师请学生做小老师,讲述字母的笔顺笔画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老师用红色粉笔在四线格中板书,然后再用白色粉笔描红。一边描一边讲述描红要求:不来回涂,不描出红线。
4.教师播放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摆好写字姿势,认真描红。先描书上的两个,再描习字册上的。描一个,仿写一个。写完注意自我对照,再仿写一个。教师巡视、评点、反馈。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复习j、q、x
二、讲故事。引出j、q、x与ü的拼写规则
“一天,小熊üü穿着漂亮的带有u字图案的衣服,戴着一副墨镜出去玩。不一会儿,遇见了好朋友狐狸jj、小猪qq和小猫xx,小熊连忙摘下墨镜,拉着好朋友的手一起去玩了。”
1.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将小熊üü与狐狸jj拉手的情景定格,在图的下方出示:j—ü,问学生:他们俩组成的音节怎么写呢?
教师板书:ju。提示学生ü上两点就像墨镜一样被拿掉了。
2.教师请学生尝试拼读这个音节。
3.教师用同样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拼读音节qu、xu。在拼读音节上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组织学生尝试着自由拼读,老师多多给予鼓励。
三、看图拼读音节
1.教师出示“机器”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音节jī
qì,让学生自己试着拼拼读读,然后请一人来读给大家听,并请他告诉大家jī是怎么拼出来的。教师板书:j—ī—jī,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读。
3.教师出示“圣诞老人”像,引导学生观察:“看,圣诞老人长着白白的胡须。谁会读读这个音节?”教师板书:x一ǖ—xū,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读。
4.教师出示音节词hú xū请学生练习拼读。(可个别读、齐读或“开火车”读。)
四、动手操作,复习b、d、p、q
1.教师出示彩塑纸剪成的竖(i)和半圆(c)两个笔画,请学生用这两个笔画摆出学过的几个声母。
2.
学生带领大家摆个字母读一读,其他同学边看边想,有什么好办法将这几个字母区别开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区别字母,可以自己编顺口溜,可以与同学合作,用身体摆造型。)
教学随笔
近来,拼音教学中,有这样一种倾向,不是说游戏、图画能构筑孩子们拼音学习的快乐天堂吗?于是课堂中充斥了缤纷的画面、热闹的游戏。
殊不知,凡事都得有个度。尤其对于注意的分配和调控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容易“喧宾夺主”。关键还得把握好这“主”究竟是什么!
比如这课教学,要让学生明白j、q、x与ü拼写规则,这是个难点。为此,用童话故事形式、用小熊摘墨镜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但如果把小熊怎么和好朋友去玩的情景加以渲染,就适得其反了。还有用彩塑纸剪成的i、c两个笔画来摆字母,目的是帮助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b、d、p、q。因此,重点不光是让学生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激活形象思维,使学生能联想出更多办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另外,拼音教学中字母发音和音节的拼读练习始终是重点,要在课堂中营造注意倾听、认真发音的习惯。切不可只满足于某些游戏的热热闹闹。
最新教案《口耳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等12个字。
2.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初步了解识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口”、“耳”等6个字。
2.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初步了解识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识字,读准字音
1.我们许多小朋友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今天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出示汉字:口、耳、目、羊、鸟、兔
请你拿出笔,在纸上圈出你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这些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
2.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重点认读课前学生认识不多的字。
3.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二)探求象形字规律,了解形与义的联系
学“口、耳、目”
1、出示:口、耳、目、
我们祖先最早造出来的汉字并不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古文字)你能通过观察给它们配成对吗?
2.交流反馈
“口”
(1)理解字义。“口”是指什么? (课件出示嘴巴图片)是呀,“口”就是指人的嘴巴。
(2)了解字形。(课件出示古文字“口”)你发现了什么?
(3)了解汉字的演变。(课件出示:将古文字与事物进行重叠)随着人类的进步,为了书写的方便,“口”的字形就逐步发生了变化。(出示“口”变化的系列字体
“耳”“目”的学习同“口”
3、小结:我们的祖先真聪明,造出这么有趣的汉字。我们把根据事物的形状或者样子造出的这类汉字叫做象形字。我们一看到这类字,就会想到这一事物,从而也就知道了字的意思了。
4、分别给“口、耳、目”找朋友,聊聊“口、耳、目”。
例:我们来聊聊“口”,说说班中谁的小嘴巴很美?怎样说话大家喜欢听?
5、读儿歌。
hǎo hái
zi
zhēn cōng minɡ
好 孩 子, 真 聪 明。
xiǎo zǔi
ba
yǒu
lǐ mào
小 嘴 巴, 有 礼 貌。
xiǎo ěr duo
zhūan xīn tīnɡ
小 耳 朵, 专 心 听。
xiǎo yǎn jing
liàng jīng jīnɡ
小 眼 睛, 亮 晶 晶。
(1)跟师读儿歌。
你能从儿歌中找到生字宝宝的影子吗?
(2)用各种形式读儿歌
学习“羊、鸟、兔”
师:“口、耳、目”习是象形字,“羊、鸟、兔”也是象形字。
1、看书上:羊、鸟、兔、
观察图读读字,你觉得哪个字很有趣?看看图和字有什么像的地方?
2、反馈交流“羊、鸟、兔、”
(例羊:比较图与字,给“羊”字找朋友,说说你解到有关“羊”的知识)
3、读儿歌:
xiǎoniǎo xiǎoniǎozhāzhājiào
小 鸟 小 鸟 喳 喳 叫。
xiǎo tùxiǎo tùbèngbènɡtiào
小 兔 小 兔 蹦 蹦 跳。
xiǎo shān yānɡ miēmiējiào
小 山 羊,咩 咩 叫,
ɡāoɡāoxìnɡxìnɡchīqīnɡ
高 高 兴 兴 吃 青 草。
dònɡ wù yánɡ lǐ zhēn rè nào
动 物 园 里 真 热 闹。
(四)课堂小结,激发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1.今天我们认识6个象形字,齐读“口、耳、目、羊、鸟、兔”,
2、师:看了这些古代和现在的汉字,喜欢哪一种写法?
师小结:古代的字很像这些实物,现在的字又十分简单、好记,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千姿百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
3、再来认识几个象形字:人、大、鱼
4、作业设计:
小朋友回去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五)板书
口 耳 目 羊 鸟 语 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