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
发布时间:2021-10-08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电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交流,在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语 文 课 堂 网)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一只忙于搬粮食的蚂蚁,和一只在大树下悠然自得地在大树下乘凉的蝈蝈,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语文 课 堂 网)趣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学习课文中,我将“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设成中心句,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是傻瓜?(2)蚂蚁到底是不是傻瓜?围绕“傻瓜”一词读课文,找句子,展开讨论。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通过这样填空式的说话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后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训练:转眼间,夏天又到了,如果你是那些活下来的蝈蝈,你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由于在读课文、找句子讨论这一环节中,学生发挥得有些过,教师没有及时地收住,教学环节不够及凑,因此课堂上的背诵表演这一环节只能放弃了。有些遗憾 ()
w ww.y w kt.com
说话训练中把规范的句式传授给学生,引领他们学会使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力手段。当堂练习背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因为文本相对简单,又充满童趣。而孩子们又喜欢读这些文章,加之他们的积累很少,就更显得背诵的必要了。当堂背诵,既是引领孩子掌握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YjS21.com
(语 文 课堂网)
YJS21.cOm更多小学语文教案小编推荐
最新教案《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谈余惠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
谈教材的理解:
一读课题,就觉得有文章可做。五个字中,四个是同偏旁的,且都是形声(语 文 课 堂 网)
字。这可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的好机会。通过课题的观察和复习,使 www.y wt.com
孩子对于这两种昆虫有初步的了解。
(语 文 课堂网)
www.y wt.com ()
再读课文。两个场景——夏天与冬天,两种做法——搬粮食与唱歌睡觉,
两个不同的结局——满(语文 课 堂 网)头大汗地劳动,在冬天就能享受充足的食物;自由 ()
自在的下场,只能是又冷又饿,真是鲜明的对比!勤劳与懒惰,幸福与痛
苦,都一览无遗了。谁取笑谁?(语文 课 堂 网)谁能笑到最后?谁该向谁学习?其中蕴含 ()
的道理,不言而明。
接着让我们再聚焦课文中的插图。这几幅插图可以说是教学中的得力辅助(语文 课 堂 网)
手段。课文前的两幅插图,是结局——蚂蚁们其乐融融,在温暖的洞中愉
快进食;蝈蝈们又冷又饿,是痛苦,是后悔,都已来不及了。而后面的插 ()
图,则十分形象地再现了课文,蚂蚁们干得满头大汗,几只蝈蝈躺在树下 www.y wt.com
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
且慢掩卷,继续往下移动目光,直至练习七的读读背背:“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 ()
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
起来了。”这不就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吗?蚂蚁在夏天搬粮食准
备过冬,不就是“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吗?这些抽象的成语,在这个
故事得到了具象化,融入到课文的教学当中,学生会理解地更透彻。
根据自己的课文的理解,相应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我想在这节课中采
用整合的策略,将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引用进来,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
采用朗读与想象结合的方法,拓展句子空间,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入情入
境地读;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中体会文中角色的感受,促进
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引发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的感
叹。
课堂上,我的预设不断地获得精彩的生成:
(一)
听写完上节课的词语后,我请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看我写这一课的课题
(我先写上“蚂蚁 蝈蝈”)。
师:小朋友们看着这四个字,有什么发现吗?
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高举双手:“我,我!”
生1:我发现,这四个字都带有虫字旁。
师:能说说为什么都是虫字旁吗?
生1:因为蚂蚁和蝈蝈都是昆虫。
生2:我发现,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去掉虫字旁,读音基本上相同。
师(趁机帮孩子梳理字理知识):那就说明,虫字旁表示他们的意思,
叫——(生:形旁)另一边就代表他们的读音,叫——(生:声旁)
师接着在他们中间补上“和”:那么,蚂蚁和蝈蝈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发
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做到
不添字,不漏字。
生开始起劲地读了起来。
(二)
读完后,生纷纷举手。
师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相信小朋友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已经会
读了这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了。现在,谁能不用看书,就把这一课的生字
大声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这个要求有点难,说实在地,大部分孩子只在认读的层面上,不易达到熟
记的程度。所以,没有一个举手。
师:只有六个小生字。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它们全记住,看谁记得
快!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初读课文之后,师出示生字,引导孩子学习。这是
“要我学”,今天,我换了一种比赛的方式,让他们记生字,再报生字,
轻易地变成了“我要学”。)
很快,学生举手了。我根据他们报的生字,一一板书于黑板上。在板书的
同时,还请小朋友们注意听报生字的孩子读,判断出前后鼻音,平翘舌
音,再告诉老师,让老师给生字戴上正确的拼音帽。接着,我抽查了几个
学困生,几个小生字就轻松地解决了。
(三)
师出示图2,指导孩子们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指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在孩子的表达的基础上,引出第一段的教学:
指名读第一段。师:“是啊,夏天真热。一提起夏天,你们就想起什
么?”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太阳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大火炉!”
师:这么热的天气,我们在家享受空调的冷气,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多痛
快啊!可是蚂蚁在干什么?
生读: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什么?
生:蚂蚁很勤劳。(板书:勤劳)
生:蚂蚁干得很累。
师:咦,蚂蚁干吗不在家好好休息,这么热的天还跑出来搬粮食?
生:它们现在搬粮食,是为了自己在冬天能吃饱。
生:如果现在不准备粮食,那么冬天到了,他们就没有吃的了。
师:是啊,蚂蚁在夏天就开始准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即使是在寒冷的冬
天,他们也会有充足的食物吃了。这就叫——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板
书 ,让孩子跟着读)
师:多勤劳的蚂蚁啊,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读出蚂蚁搬粮食的辛
苦。
(四)
蚂蚁的辛勤劳动,蝈蝈看在眼里,他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小朋友
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生读后发言:“蝈蝈笑蚂蚁是傻瓜。”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几只蝈蝈的表情,展开想象:蝈蝈会怎
么笑话这群辛辛苦苦运粮食的蚂蚁呢?
生:这些蚂蚁真傻!这么热的天,不去乘凉,不去睡觉,搬什么粮食呢?
生:离冬天还远着呢!还是好好享受享受吧!
生:这些傻蚂蚁!像我们这样,乘凉,唱歌,睡觉,多自由自在!
师:于是,蝈蝈们——
生齐读第二句。
师:读了这一句,你觉得蝈蝈怎样?
生:蝈蝈真懒惰!(板书:懒惰)
师:时间很快地一天天过去了,一转眼,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了。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几只蝈蝈是怎么过冬的?
(师指图)这只蝈蝈正张着嘴巴大哭,它会哭些什么呢?
生:我又冷又饿,怎么过冬啊!
师:这一只蝈蝈低着头,好象在想什么。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看来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对的呀。可是,我们那时还笑话它们,真是
不应该。
生:明年夏天,我也要去搬粮食准备过冬了。
师:还有一只蝈蝈,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它怎么了?
生:它已经奄奄一息了!
生:它可能已经饿死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个句子——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
不起来了。
师:像蝈蝈这种只会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他的忧愁和痛苦也来
临得快。这就叫“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指导孩子读。
师:那么蚂蚁呢?请大家看这幅图,能用上“有的......有的......”来说说
蚂蚁是怎么过冬的吗?
生:到了冬天,蚂蚁在洞里,有的吃食物,有的围着火炉取暖,个个都
很快乐。
生:蚂蚁有的煮食物,有的吃食物,多幸福啊!
师:蚂蚁为什么会这么幸福?
生:因为蚂蚁在夏天辛勤劳动。
师:说得真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五)
第二年夏天,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讨论今年夏天该怎么做。现
在,小朋友们就是那些蝈蝈了,你们也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反馈,请一组上台:
老蝈蝈:今年夏天,我们可不能只顾唱歌乘凉了,我们也要去搬粮食准备
过冬了。
其他几只蝈蝈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我故意提反对意见了:我才不呢!夏天这么热,就应该乘凉、唱
歌、睡觉,搬什么粮食啊!
学生一听,不依了,他们“群起而攻之”:
生1:夏天不搬粮食,到了冬天,你吃什么呢?
生2:去年冬天,我们家族就有几只蝈蝈饿死了!
我:夏天过去了,不是还有秋天吗?时间还早着呢!我不想搬!
生3:我告诉你,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一定要做个勤劳的蝈蝈,别偷懒。
有关《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的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6
《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
转载自http://sx.051188.net/content.php?mid=228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执教者: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 孙佑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在黑板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只小动物,看,他们是谁呀?想和它们做朋友吗?你了解他们吗?谁能把你了解的知识向大家做个介绍?)
生课外知识汇报。(你是怎样知道的?)
看课外书:你真爱学习,其实啊多读课外书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上网查的:你更了不起,还会上网查资料呢,真棒!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板书:蚂蚁和蝈蝈。
二、齐读。(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三、生轻读课文,师提求。(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自己轻轻的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千万不能添字、漏字、读错字,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四、检查生字词。
1、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会吗?自己先读读看!
2、指名读。(你来读一读)
3、师:有哪些字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带大家读一读。
4、去拼音读: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5、我们来开火车。
6、齐读。
过渡:看来呀,小朋友们的生字词掌握的真不错!现在,你把生字词带到课文里,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五、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太阳花草图”。(小朋友们,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你感觉怎样?
2、出示蚂蚁搬粮食的图。(这么热的天,小蚂蚁们在干什么?)(课文中的第几段写了它们搬粮食?一起去读一读。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
4、生评。
指导读:b、再请一好生读(你把背、拉、满头大汗这三个词读的很好。
c、齐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如过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评价:读的真不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满头大汗的小蚂蚁。)
5、过渡:那么,除了这几只蚂蚁,还有的蚂蚁会怎样搬粮食呢?
(生:抬、扛、合作…….)(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这真是一群什么的蚂蚁?生汇报。夸夸它?
6、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呢?(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勤劳的蚂蚁)板书:勤。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咦,这个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呀?
出示蝈蝈图,指名生说。他们……,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请小朋友们试着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读。
生评。
你来试试好吗?(看来,你真把自己当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蝈蝈。)
问:蝈蝈会怎样笑话蚂蚁呢?
生:真是傻瓜,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也不知道休息休息………..
问:你觉得蝈蝈怎么样?板书:懒。
(三)、第三自然段。
过渡:蚂蚁和蝈蝈就这样各自渡过了一个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冬天到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呢?
1、引读。(手势)出示。
你们看:(图)瞧,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指图)。这只小蚂蚁是怎样在吃东西呀?(躺)对了,文中有没有这个字?那我们一定套把它读好。
(生:开心舒服 暖和 有食物吃 )
(对呀,此时的蚂蚁是多么的开心、幸福呀。)
蝈蝈怎样了呢?
齐读句子,看图:(是呀,你们看!如果你现在是这只又冷又饿的蝈蝈,你想说什么?)(你能读好这一段吗?)
a、 指b、 名c、 生读。(他读的象又冷又饿吗?,d、 还有谁来试试?)
e、 (鼓掌)
3齐读课文。(好,现在我们从头开始,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去体会一下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好不好?)
4读的真不错。学到了这儿,你想跟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三、表演。
1、分小组表演。
师: 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一起来表演一下怎么样?那好,在四人小组里,你们分角色演一演。先商量好谁演蝈蝈,谁演蚂蚁,谁说故事,开始!)
2、指名生表演。(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在下面当小老师)
(生评价)
师:今天,小朋友们不仅课文读的好,表演的也很棒,老师忠心的希望你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你们更甜蜜的生活!
3、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作业。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四、扩展课文。
转眼间又到了第二年夏天,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今年夏天该怎样做。现在小朋友们就是小蝈蝈,你们四人一组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现在老师就是这只老蝈蝈,我想来听听你们的打算,谁愿意来说一说?
最新教案幸福是什么?——《蚂蚁和蝈蝈》教学建议-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
幸福是什么?(语文 课 堂 网)——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教学建议w w w.y w k t.com
幸福是什么?夏天真热,蝈蝈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他们以为,那就是幸福。(语 文 课 堂 网)
烈日下的蚂蚁在搬运粮食,个个满头大汗,蝈蝈们说,那是傻瓜。(语 文 课 堂 网)
幸福是什么?冬天真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又冷又饿的蝈蝈们却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简洁明快的故事告诉我们很朴素的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教材的对象是一年w w w.y w k t.com级的小朋友,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说,简单而有效,文中横纵对比,不难让孩子们领悟文字中的真谛:()
(语 文 课堂网)
夏天的蝈蝈的自由自在与夏天的蚂蚁的满头大汗对比;
冬天蝈蝈的又冷又饿与冬天蚂蚁的“躺”着过冬对比;
夏日、冬日的蚂蚁、蝈蝈的纵向对比。w w w.y w k t.com
课文一共7个生字,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地渗透到课堂中,使我们的课堂能动手又动嘴,可以设计如下包含了5个生字的板书:
蚂蚁 和 蝈蝈(语文 课 堂 网)
夏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 躺 装满粮食 又冷又饿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像低年级的课,一定要把理解定位到恰当的程度,不能喧宾夺主,我以为,低年级的理解也同时体现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之上,学生能把课文读好了,就是理解了课文内容,此外,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教者的教学来达到这一目标,值得关注。()
正如教材说明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我们必须把这三项任务落实到位,尤其是识字、写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课课都要落实的任务。
有关《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与评析的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0
《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与评析
禧僖
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要求的第一条。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使学生在读的语言实践中展开想象,体会文中语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课文
1、(出示蚂蚁和蝈蝈的图片)问:小朋友还记得这两位昆虫朋友吗?
2、口头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
夏天,蚂蚁-----------,蝈蝈----------------;
到冬天,蚂蚁--------------,蝈蝈--------------------。
3、那么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具体描写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蚂蚁和蝈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评析:
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请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而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无疑又是一次写字的言传身教。
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情境一:贴出太阳火辣、知了满树的图片同时配上知了叫声的录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气真热。)
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个别读、齐读。
2、看,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说(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齐读。
3、我们瞧,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
4、你也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的场面,好吗?(小组内表演)
(1)指名戴头饰表演,老师叙述: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
(2)请生再试,其他学生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5、你认为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
6、说的真好,能向你说的那样读出来吗?
评析: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声音、图片等直观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形象场景,能引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情趣;结合理解内容,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适时进行朗读训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别小看头饰的作用,它能把儿童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课文产生共鸣。
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热了,读时强调“满头大汗”,有学生强调“有的,有的”,他认为这样可以看出小蚂蚁搬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学生把重音放在“个个”上,强调蚂蚁没有偷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表演中既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又体会到了小蚂蚁的辛苦;指名读时,既充分体现了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了的语感。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这是几只什么样的蝈蝈?指名说。
2、(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那蝈蝈会如何享受生活呢?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请和你的小伙伴,一个读句子,一个表演,好吗?生练习读、表演。指名同桌读。
4、这几只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呢?谁也能用“自由自在”来说一句话?谁在哪里自由自在地做什么?
5、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
评析:
挖掘教材的空白,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这一环节通过在表演中理解蝈蝈的自由自在,在练习说话中对“自由自在”的体会更深刻,从而为学生的个性朗读奠定了基础。
情境二:出示图片,播西北风呼呼的声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
评析:
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作了准备。)
2、看图,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3、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愿意先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的感觉。)
6、我想请各小组合作演一演,看哪个小小组合作好,很快就能分配好角色,看谁把刚才小朋友们想象的话都用上。
7、请1——2小组上台表演。
评析:
此处着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表演,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就象小蚂蚁一样,我们唱首歌赞美一下它们吧。唱《黑蚂蚁》。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出示:成语歌)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读成语歌。
评析:
新课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处教学安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后面“熟记成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_。我想对蝈蝈说_____。
4、对,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出示句子)齐读。
5、学到这儿,你认为到底谁傻呢?(此时的课堂达到高潮,学生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评析:
此问题的抛出,引发了学生探究、争论的兴趣。我们说,要向孩子们灌输一个统一的结论并不难,可贵的是孩子们所经历的思索、探究问题的过程以及这种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向书本挑战的能力,这种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真正的思考,充满了创新精神。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充分展示每个生命个体的风采,我们的课堂才会涌动生命的活力。
四、想象作画,延续热情。
6、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 ,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课后用你的画笔画出来,并讲给周围的人听一听,好吗?
评析:
讨论会情境的设置,加强了本文的教育意义。画一画,既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同时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内化。
转载自思敏博客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87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