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司马光》教学设计的教案
发布时间:2021-10-04 画风教学设计 小学有关单位认识的数学教案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检查字词。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司马光,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司马光。(强调“司”书写)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出来和你们打招呼来了。复习生字词:(爬山游戏)古人常说:学习如爬山,爬山必有难,难中必有苦,苦中也有甜。山顶,有一颗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等着我们去摘呢(摘苹果游戏)努力过后才能收收获甜美的果实。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3、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这节课作铺垫。】
二、初步感知,做好铺垫。
1、师: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一:(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读第一段。
预设二:(你从哪里知道的?)花园里有水缸,水缸在假山的下面。随机指导朗读第二段,读出水缸大,水缸里的水很满。
2、同学们都很会读书,齐读第一二段。
【设计意图:理清故事脉络,初步渗透朗读技巧,为故事发展留下悬念,为后面的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三、对比朗读、体会机智。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教师板书“一不小心”,齐读。
点击课件: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忽然被石头拌倒;一个小男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咬着舌头了;奶奶洗碗时,一个碗掉到地上摔破了。
学生看完场景后后用“一不小心”说话。
读一读这一段,把“一不小心”的感觉送到句子中去。yJs21.CoM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里面又装满了水,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呢?想象说话。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
3、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水缸外的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图画)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板书(哭、叫、喊、跑、找)
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板书:慌)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设计意图:文字永远应该生动地活在故事里。教师通过换词练习、直观理解词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言。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儿童化的评价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品出朗读的韵味。】
5、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
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
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 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是啊 ,当别的小朋友们都慌了,引读:司马光司马光……..;当别的小朋友都哭了,叫着,喊着,司马光……;当别的小朋友跑去找大人,司马光……..。
6、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感受如何?
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设计意图: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感情地读”的目的。】
四、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1、小朋友被救了,大人们会这样夸:司马光,你真是个
_________的孩子!同伴们会这样夸:司马光,我真______
2、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3、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自谈收获。
1、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写字:观察、范写、评价、再写,自评。
2、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自评、互评是提升写字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对课堂的总结,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又可以升华课文主旨。】
yJS21.com更多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阅读
最新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作者:戴志强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作者:戴志强 (125001) 文章出处:辽宁葫芦岛市连山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 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 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 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 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 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 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 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 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 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 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 (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 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 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 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最新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是一种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使学生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有关《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阳光")孩子们,阳光有什么作用啊 (给我们带来温暖,光明等)今天咱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叫做《棉鞋里的阳光》(板书:棉鞋里的),齐读课题(着重指导"鞋" 的读音).哎,阳光怎么会跑到棉鞋里去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
(二)过程: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27页,听老师的两个要求: 一,标出自然段;二,圈出生字条中的生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拼拼音,问老师,问同伴.)
2,师:课文读完了,看这些生词朋友你认识了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
自读 开火车读 齐读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指名开火车(每人三个) 男女生读
(3) 生字宝宝从生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指名读(两个)
你看这些字咱们都认识了,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它吗 谁想介绍给大家.
① 猜字谜的方法.如"棉""合"
②部首加熟字的方法.如"被"等
③类比法.如"午""牛"
你瞧,识字多有趣呀!
3,(出示空白幻灯片)哎 生字宝宝那里去了 奥,原来它们都跑到课本中去了.刚才咱们已经数过了,共有几个自然段 (8个)咱们请八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看谁读得字音准确,声音响亮.其他小朋友可有个小任务呢!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 他们都在干什么
4,谁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指名说,相机板书妈妈晒棉被,小峰晒棉鞋.
4,(出示课本27页插图)师: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妈妈在晒棉被,小峰在和妈妈说话)
5,师:小朋友们,课文1——4自然段就是写的这幅图画,自己读一读,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检查指导读,注意指导读出小峰问的语气,指导孩子观察妈妈的表情,由此想象妈妈的心情,读出妈妈高兴的心情.指导完后再请一组读.
师:谁还想读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啊,咱们一起来读吧!男生读小峰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老师读剩下的.
6,师: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啊
(晒了棉被,奶奶盖上会更暖和.)
7,师:奶奶盖上这晒得暖暖和和的棉被,感觉怎么样啊
(奶奶感觉很舒服.)
8,师:是啊,这棉被真舒服啊(加动作)!这一段我们应该怎么读啊
(指导学生读出舒服的感觉)
师小结:孩子们,正是由于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奶奶才会感觉这么温暖,这么舒服.
9,师:小峰看到奶奶这么舒服,他是怎么想的
(他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鞋,如果把奶奶的棉鞋晒一晒,奶奶一定会很暖和.)
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读6——8自然段,想一想.
生读"小峰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指名读)
师:小峰为什么要轻轻地放棉鞋
(因为他怕吵醒奶奶)
师:小峰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
10,师:奶奶穿上这暖和的棉鞋是怎么说的
(咦, 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
奶奶怎样地问
(奇怪地问)
应该怎么读啊 (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小峰笑了笑,说——(生接读)
11,师:小朋友们,课文咱们已经学完了,大家看:(指着板书)
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他们对对奶奶怎么样啊
(很关心)板书:关心老人
12,孩子们,请大家端起书来,咱们从头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妈妈和小峰对奶奶的关心.
(三)课下作业
观察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看他们是怎样关心老人的,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做一件关心老人的事.
教后记:本课主要通过写小峰母子俩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上,我主要注重了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上多下功夫.注重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指导学生读,在读熟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效果不错.但是,本课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过渡语处理不够恰当等.
最新教案《司马光》教后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5
《司马光》教后
这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它的起因,经过以及解决的方法。那么我也主要是从心理活动方面作为切入点。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水缸为什么会危险?学生们往往只是抓住一个特点:大或者是装满水。很少有人能够一次就将两个特点全都讲出来,练习起来看。这个就是他们目前的分析课文的一个很大的毛病,总是比较片面的看问题,不会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从整体看问题。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先从单一的一方面看,只有“大”,小朋友掉进去才会淹没,才有危险;只有又“装满”,水缸才显得那么危险。这样一说,他们都会有恍然大悟的表情。
接下来,我们又主要围绕个个人反映来读书。我问其他小朋友的都做什么啦?孩子们也是对单独的表现找的比较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我又问书上用了一个此概括是什么呀?这下子就瞎找了,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慌”。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现在,全班分析课文的能力相差的比较大。有的能力很强的,他们喜欢愿意动脑筋去想我提出的问题。而同时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思考,有时喊到他们回答问题就会很木呐的站在那,有时是不会,有时看得出来就是不愿去想了。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人大积极性调动起来。
转载http://www.mlxx.cn/blog/user1/252/archives/XX/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