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应对孩子的泛灵心理

发布时间:2021-09-25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导读: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

问题1:“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欢你,所以跟着你走。”这样的回答,总比你对孩子说“你还太小,爸爸告诉你,你也不懂”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问题2:“鱼为什么会有鱼鳞?”

“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问题3:“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工作计划之家 fZ76.CoM)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动力学原理来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的上述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睡觉了。”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应的心理满足。

对策二:培养宝宝的爱心与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搞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你可以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孩子听了以后,一定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这样,孩子爱护物品、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很容易形成。

再比如,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其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人或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使其爱护他人和物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提醒:

平时不要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泛灵心理影响,它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或形象和现实生活混淆,对恐怖的画面内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视节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幻觉。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被伤害的内容外,还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进而有益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注意:

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带孩子的成人往往会一边抚慰孩子,一边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条。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条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因为事实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条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条。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孩子不洗澡如何应对?


导读:洗澡盆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盆子特别滑,而所有的洗澡盆又特别坚硬,如果洗澡盆里放上水,孩子滑倒后,后脑勺着地将是很危险的。

洗澡都是我和孩子一块洗,我先洗,让她玩水,我洗好了再给她洗,那天我正在洗所以没能及时避免摔跤。在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一进洗手间就开始哭、尖叫,不愿意洗澡,怎么说都没用。这两天都是在哭叫中强行洗的。以前孩子是很喜欢进去玩水的(不过不愿意洗脸洗头),现在怎么办呢?家里地方小,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地方洗澡啊!

关键是,换个地方肯定可行吗?

答人类的成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0~6岁儿童的发展将人类文明的发展整个重复了一遍,从水生到爬行然后到直立行走,从单音节和表情以及动作表达到用固定的单词,然后发展出简单的句子,一直发展到有深刻内涵的语言体系的表达都是这样。大自然让人在年龄越小的时候力量也越小,个子也越矮,走路速度也很慢,容易摔跤和磕碰,这时,由于个子矮,体重轻,摔倒了也不会摔得很疼,由于速度慢,力量小,就是磕碰到什么地方,也不会危及生命,所以人在这个年龄是一辈子摔跤和磕碰最多的时候,大自然让人在伤害程度最小时获得了最多的关于伤害的心理承受力,为一生要经历的伤害打下了基础。人一辈子必须生活在各种物质和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物质发生冲撞,跟各种人发生冲撞,如果在童年,没有经历足够的肢体冲撞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冲撞,人的内心承受力就特别脆弱,略有冲撞就显得无法承受,受到一次磕碰,就恐惧到要远离磕碰的地点和事物,那一辈子下来人就没有地方可去了。所以在孩子童年时要放手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大的伤害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只要不受伤,如盆子边、墙边、已经打磨圆了的桌子角等地方,碰一下,只是碰疼了是没有关系的。

不知道案例中的孩子是否由老人和保姆带大,他们带孩子容易为了孩子安全而限制孩子自由,使孩子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他们以为不让孩子磕着碰着是养育者最大的责任,根本不知道人的成长需要经历和体验这一事实。孩子在过分的看护之下,过少地经历磕碰,于是磕碰一次孩子就显得特别紧张。如果在磕碰时,大人表现得也特别紧张的话,孩子就会非常害怕。

温馨提醒

一般磕碰后,大人不要大声地呼叫,不要马上离开磕碰的场所,等孩子不哭了再离开;下次再进澡盆时,成人应该非常放松,先不要急于把孩子放进去,哄孩子在旁边玩一会。如果孩子每次都只是玩,不愿意进去洗澡,就可以采取在旁边用湿毛巾擦一擦的方法,待孩子对洗澡盆不那么恐惧了,再和孩子一起进去,不要让孩子离开成人的身体,尽快地给孩子洗完抱出来,给别人看着,成人自己再洗。

洗澡盆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盆子特别滑,而所有的洗澡盆又特别坚硬,如果洗澡盆里放上水,孩子滑倒后,后脑勺着地将是很危险的。再者,虽然水放得很少,孩子摔倒后水猛地被掀起来碰到脸上或吸入鼻子都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惊吓。所以五岁之前的孩子洗澡,成人一定要单独给孩子洗。成人最好不要跟孩子一起洗澡,更不要让孩子在成人的澡盆里自己走动玩耍,应该先给孩子洗完,处理好孩子后成人再洗。

案例中的妈妈,还可以试一试给孩子换一个其他颜色和其他质量的洗澡盆,也许孩子就会接受。

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言行?


导读:孩子有自己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如果确实发生问题,也不能任由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帮助。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不是正常现象了。也许,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查看是不是因为健康的原因导致他反常的变化。

怎么办?作为妈妈,面对一个尖叫着说“不”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其实,你只要记住,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这样你心里会好受些,能比较坦然地面对乖孩子的变“坏”。两岁是个转折点,许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抗大人的安排,想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情,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学会说“不”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这个时候,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父母除了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还要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

什么样的表现是“正常”的

孩子的抵触行为有很多种表现,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拒绝父母的要求;

与父母对着干;

不理睬父母;

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是有意识和父母对着干。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父母的感觉里,孩子是和他们过不去,对着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变得合作,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为孩子提供帮助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和自己度过孩子的反抗期。

情绪紧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不要教他学习新东西或者强迫他做任何事情,让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家里换了新保姆,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孩子再去幼儿园,让他慢慢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如果孩子开始表现得烦躁不安,可以给他一个新玩具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生病的时候通常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理解孩子转变的脾气,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纵容他一些。

保护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有些行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父母应该立即制止他的危险行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如果不想引起孩子的抵触,父母提的要求就要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闹、反抗。

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心急而发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分析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确实有问题怎么办

孩子有自己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如果确实发生问题,也不能任由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帮助。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不是正常现象了。也许,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查看是不是因为健康的原因导致他反常的变化。

孩子大哭大闹,妈妈如何应对?


导读:孩子又来劲了,哭闹个不停,把家快闹翻了。作为至亲的妈妈,应该学会各种招数加以应对。

孩子如果发脾气大哭大闹,相信你也会觉得很头疼,究竟怎么能够制止这些状况呢?看看下面这些妈妈和育儿专家推荐的方法:

假装不理

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他们基本上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这时候的情感都是由脑皮层来控制的,脑皮层同时也是做出决定和判断地方,因此这个时候跟孩子说道理经常都是行不通的。就如当孩子在呛水的时候就暂时不能够教他游泳一样,在他发脾气的时候你做什么都基本上不可以制止他。而当他哭完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跟他讲道理了。

给孩子一点空间

有时候孩子需要发泄他的情绪的话,你就应该给他空间去发泄,而你需要留意他发泄的方法对他自己和其他人并没有害处。给与他们空间去发泄情绪不但可以抒发他们的情感,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学会自控,不会去跟你吵闹。

分散他的注意力

这是一种精神转移的方法,你可以利用其他的事物或者玩具等来吸引他的兴趣,让他可以忘了自己发脾气哭闹的原因。假如你是在超市里面,孩子为了要买一件玩具而哭闹不肯离开的话,你可以跟他说:“我们要去买雪糕了,你可帮妈妈的忙选一种口味吗?等。由于孩子的注意广度十分短,也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找出原因

由于一岁至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词汇还不多,大约五十个左右,所以他们跟人的沟通是有限的,但他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和愿望要满足,所以当他们觉得其他人没有接收到他们的信息他们就会发脾气。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手语等肢体语言来跟他沟通,或者你可以通过孩子的肢体语言去了解和体会他们的需要。

抱抱

当宝宝在大哭大闹的时候,这可能是你最不想做的,但这个方法确实能够有助于孩子安静下来。抱抱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很安全,同时他们也会感觉到你是爱他的,即使你现在不同意他的这种行为。

给他食物或者哄他谁觉

疲倦和饥饿通常最容易让宝宝大哭大闹,你只需要想象一下当你觉得血糖很低或者很困的时候有多暴躁,你就能够明白孩子的感受了。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食物,然后再哄他们睡觉,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对食物和睡眠的需求就越大,这种方法就越奏效。

如何剖腹产孩子的心理训练


由于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虽然他们的智商不受影响,但容易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对于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大脑平衡功能的训练。一些剖腹产的孩子是由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体重过大等因素才无法自然生产的,这些因素会造成孩子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足、在母体内活动不足,甚至窒息,这必然影响学习注意力。孩子出生后前三个月,要适当地摇抱孩子,或让孩子躺在摇篮里,训练他们的前庭平衡能力。7、8个月时要多训练爬行,不要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再大一些要训练他们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等。

本体感的训练。剖腹产出生的孩子身体协调性差,动作磨蹭,写作业拖拉,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语言表达障碍和尿床等问题。可以训练他们翻跟头、拍球、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

触觉训练。2、3岁以前的孩子吃手,不用限制他,再大一些还吃手、咬指甲、咬笔头、爱玩生殖器等,则是孩子触觉敏感的反映。可以让孩子玩水、土、沙子,游泳,赤脚走路,骑羊角球,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身体,用电吹风微风吹身体,用毛刷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做卷蛋卷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

孩子学会了撒谎,父母应如何对待?


孩子一天天长大,经常会弄出一些趣事,有时甚至学会了撒谎。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避免孩子撒谎,以及孩子撒谎时,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

1.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像。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像,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当孩子无意的撒谎给别人带来伤害时,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这种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

2.父母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样。

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

3.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易导致孩子撒谎,还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父母就应该为之高兴和骄傲。

4.父母要学会信任孩子。

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撒谎,就认定孩子永远撒谎,否则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信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父母的充分信任会使孩子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5.要及时制止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行为。

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及时、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因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觉得有趣,家长要切忌如此,因为这种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6.父母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家长不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采取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方式易使孩子产生撒谎等不良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对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表扬,尽量不要使孩子从撒谎中得到好处。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惩罚他是因为他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犯错时应该如何去做;当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首先要表扬孩子勇于认错的行为,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则上,在惩罚孩子说谎行为的同时,应更多地奖励其诚实的行为,使诚实的行为得到强化。

相关推荐

  •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
    2020-11-17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千变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恐惧心理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1、当孩...
    2022-02-25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期”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反抗期”,每位家长都要面对这样的时刻。看到这个话题深有感触,就把之前的两篇日记找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2008年3月4日晴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件小事。现在回想或许正是眺妈使用了...
    2021-04-12 阅读全文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

2020-11-17 阅读全文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

2021-05-15 阅读全文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1、当孩...

2022-02-25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反抗期”,每位家长都要面对这样的时刻。看到这个话题深有感触,就把之前的两篇日记找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2008年3月4日晴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件小事。现在回想或许正是眺妈使用了...

2021-04-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