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发布时间:2021-09-14 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导读: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决定中国早期教育成败的核心因素之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素质、预防精神疾病的最佳时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将会增长50%,精神疾病将成为儿童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残和致死的原因之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世界越来越重视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不是在中、小学时期产生的,而是产生于7岁前的幼儿期,甚至3岁前的婴儿期。孩子的生存环境,如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等,特别是家长的行为、语言、生活习惯、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因素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二十余年的婴幼儿教育工作中,每天我们都会为看到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矫治而感到痛心。我们知道,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除了极少数是因为父母的遗传因素所致,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得到心理安全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的家长已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中国早期教育的一个飞跃。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国早期教育的质量。那就是: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问题,家长缺乏最基本的儿童心理学常识,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请专家矫治。许多家长常常把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交往障碍、学习障碍认为是孩子不懂事、淘气、任性,以为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另外,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也因为严重缺少心理专家的指导而不能有效承担起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决定中国早期教育成败的核心因素之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素质、预防精神疾病的最佳时期。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优势早教的前提我们创立的以培养未来杰出人才素质为教育目标的优势早教体系,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全素质开发和能人所不能素质的培养。而要顺利完成这个教育目标,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因为,如果一旦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无论是孩子的智能开发、知识学习、甚至日常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孩子各种能人所不能的潜质更是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是绝不可能成为具有能人所不能素质的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早期教育的前提因素。

我国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许多家长由于缺乏儿童心理学知识,不知道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成人有所不同。许多家长甚至认为,婴幼儿不会有心理问题。因此,没有重视孩子在婴幼儿期显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到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后,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发展的十分严重,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3种左右,有些需要专门的心理学工作者的测验和评定。以下介绍几种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观察到的幼儿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

学习障碍问题: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不愿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喜欢玩一些单调的、重复的、低智力水平的玩具和游戏。严重时常表现为:偏执地长时间喜欢某一特定物品或某一段特定故事或某一特定游戏。

情绪障碍问题:孩子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常哭闹不止,常表现出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暴力倾向,对某一人、某一物表现出特定的情绪反应。陌生的环境和人等都能引起他长时间的情绪失控,甚至会毫无原由的表现出情绪波动。

交往障碍问题:孩子常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甚至很难与父母沟通,表现出叛逆和反抗,或者不愿意与某一特定人群交往,常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有些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语言、动作和思维失常。

较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儿童孤独症、儿童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等是较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一般发病率比例较低,除了进行心理矫治外,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我国婴幼儿心理问题的4大成因遗传因素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父母双方或一方有心理问题,很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因此怀孕前的父母心理健康测量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孕前检测,甚至比身体检验更重要。(Www.zFw152.coM 趣祝福)

生存大环境因素孩子的生存大环境是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生活的社区里的各色人群的行为、语言,各种建筑物、广告牌,尤其是电影、电视、图书等因素的长期交互影响,对孩子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因素许多家长经常问我们一个同样的问题:“我的孩子3岁多非常不喜欢学习”、“我的孩子4岁多非常不喜欢学习”。其实我们的研究发现,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许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只是不喜欢成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果成人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孩子学习的心理和学习能力倾向,尤其不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应该学习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内容。这种教育不但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是孩子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但父母的语言能够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父母的行为、表情、神态,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意识、人际交往意识,无不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意外伤害因素意外伤害因素也是一个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且,常常可能是促使孩子形成严重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意外伤害主要包括对孩子的严重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例如:

交通事故、锐器伤害、某些疾病等,不但造成孩子身体的严重伤害,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许多严重的身体伤害所带来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有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按现在的医学水平终生难以治愈。

另外一种意外伤害是对孩子心理的直接伤害,如孩子遭遇的恐怖经历,他人严重的虐待、羞辱、嘲笑,长期的冷漠环境,父母离异、亲人去世或伤病等,都能造成对孩子心理健康最直接的伤害。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具有优势心理健康素质孩子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在心理发展关键期培养孩子优势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如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孩子心理健康标准


导读: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测试: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适度掌控孩子心理健康


导读: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可是生活中孩子的心理总是很容易出问题。于是,平日里家长要谨小慎微,从各方面培养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


导读: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开辟和探索家庭周围的乐趣所在,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对他们人格发展的良好培养方式。

为人父母,难免都会为孩子多操一份心,尤其是在孩子还处于学龄前或上小学时,往往因为担心他们的安全,不许孩子独自出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外玩耍而无大人监督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在将来,也更善于交际。

调查中,研究人员在330名8—11岁的孩子身上装上了卫星跟踪系统,并根据孩子腰部的感应器,记录下他们玩耍时的运动速度、方向转换,以及消耗掉的热量。结果显示,没有大人监督的孩子不仅更活跃,燃烧掉的热量更多;这样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也更加独立、自信、勇敢。

然而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没有足够自由的空间,尤其是8—11岁的孩子,一半左右都没有单独出过家门,只有1/5的孩子是在大人看护下才出去玩。另外,1/4的孩子出门时需要有伙伴或者哥哥姐姐相伴才行。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开辟和探索家庭周围的乐趣所在,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对他们人格发展的良好培养方式。

相关推荐

  • 让孩子睡个健康觉 “睡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和其智力及健康状况的比例。法国科学家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时者,61%的人功课较差,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
    2022-02-07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幼儿心理的健康与其社交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关注幼儿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社交技巧,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11-07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理健康标准 导读: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
    2021-09-14 阅读全文
  • 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10个禁忌 相信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关注的,在关注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不少家长也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朋友们想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下面的10件事。 伴随着社会...
    2021-11-23 阅读全文

“睡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和其智力及健康状况的比例。法国科学家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时者,61%的人功课较差,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

2022-02-07 阅读全文

幼儿心理的健康与其社交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关注幼儿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社交技巧,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11-07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导读: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

2021-09-14 阅读全文

相信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关注的,在关注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不少家长也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朋友们想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下面的10件事。 伴随着社会...

2021-11-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