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的逆反心理需要家长的善待

发布时间:2021-08-30 幼儿园家长玩的游戏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 幼儿园心理说课稿

导读: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

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

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

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唠叨、打骂都会使孩子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WWw.yJS21.CoM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宝宝的八种心理需要,家长应关注


导读:你家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吗?全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关注孩子的各方面需求,给孩子以健康的成长环境。

1、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常规

常规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达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5、鼓励

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因为缺乏鼓励是造成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原因。所以说,有偏差行为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责任

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7、认同的楷模

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的更多关注


导读:孩子的心理其实是很复杂的,当然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长应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解决,莫让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儿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有的爱和他人交往,可称之为社交型的(sociable),有的不爱和他人交往,可称之为非社交型的(non-socialte)。这两类儿童都是正常的,你的孩子可能属于第二类,这类孩子并不“坏”。

儿童有先天秉赋的一面,但出生以后,在社会化进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你可以创造一些环境,使他的社会化过程“走”得更好,愿意和他人交往。比如:

1、他已经四岁了,可以与他讲和小朋友玩的道理了。多说,有好处,但如果短时间内效果不大,也不要批评和责怪,性格一旦养成,改变比较困难,批评和责怪会使他更退缩。

2、在假日,可以带他到亲友家去串门,和亲友的孩子一块玩,你也参加,他也许会愿意,次数多了,也会改变不合群的性格。

3、和成人打照呼,叫声“老师好”是有礼貌的表示,但如果孩子不这样做,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我有两个同事的孩子,五六岁以前从不和人打招呼,也不是什么大错误。这些孩子再大一点会好一些。不要以为孩子不叫人,自己没面子,是否可以放松些,不强迫他这样做?有时你一定要他叫人,他就是不叫,反而会使自己很尴尬。

4、和幼儿园老师经常联系,希望老师常讲些合群、有礼貌的儿童人人喜欢的故事,对他会有好处。

5、有时可以和他一同看有性格开朗主人翁的图画故事书,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让他学习活泼的性格。

6、孩子在你们和别人讲话时不高兴,甚至用石头砸人家,是不愿意你们冷落他,要用激烈的行为“找回”你们对他的注意,你们知道他有这个“毛病”(当然,这种独占爸爸妈妈的心理也不是对的,这是独生子女常有的问题),就应该事先和他讲:“爸爸妈妈要和叔叔阿姨谈点事,你一个人玩一会儿积木(或他喜欢的玩具),等一会儿叔叔阿姨走了,我再和你玩”,“大人讲话的时候,你不要打人家,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等。孩子已经四岁了,这个道理他是能懂的。

7、常和孩子玩游戏,激发他的欢乐情绪,这对于培养他有开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好处。

蜜罐长大的孩子需要锻炼心理


导读: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想过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以及丰富的内心生活,他们并不是大人的附庸和支配的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力量。

大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因为物质很丰富。在一个家里,爸爸负责外出工作赚钱,妈妈负责洗衣做饭,他们齐心协力照顾孩子的生活。正因为这样,他们认为,孩子一直以来享受着最好的照顾,住起来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却觉得自己并不幸福。

孩子是什么呢?孩子只是父母创造出来的物品,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丝毫不容他人侵犯。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意愿。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奴隶能像孩子被父母拥有那样被奴隶主完全拥有,也没有一个仆人像孩子服从大人那样必须永远服从主人的指示。他们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行动,一切都被父母给代替了。他们盲目地服从父母的命令。至少工人也有下班的时候,还可以找个地方消遣,而他们却不能!

确实如此,大人们总是用错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说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所谓的“蜜罐”只不过是指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可是在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却是苦的。虽然他们生活好了、吃苦少,可奇怪的是自由少了、内心的幸福感少了。他们看上去似乎拥有了很多很多,事实上他们的心灵仍一无所有,他们仍十分“贫穷”。大多时候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因为他们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幸福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想过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以及丰富的内心生活,他们并不是大人的附庸和支配的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力量。

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真烦”、“真没劲”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变得神情冷漠,整天不愿说一句话,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拒绝与他人来往;小小年纪即有自杀念头;在压抑中成长,变得抑郁消沉、离家出走或厌学厌世……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终生。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所受教育不当造成的。实际上,那些看似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心却是苦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并向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保证他们毫无障碍地自我发展和成长。

关于孩子的心理需要


导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并且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健康地成长。

1、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常规

常规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达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5、鼓励

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因为缺乏鼓励是造成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原因。所以说,有偏差行为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责任

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7、认同的楷模

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三四岁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常常会听到年轻的父母抱怨孩子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幼儿...
    2021-09-06 阅读全文
  • 怎么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怎么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人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
    2021-09-06 阅读全文
  • 孩子逆反家长需要正确面对 导读: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孩子成长之路的必经阶段。这个时候,家长要正确面对,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逆反期。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
    2021-09-24 阅读全文
  • 缓解逆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张大生说,表面上看,孩子很极端,很逆反,实质是家长长期以来高高在上过分专断,不尊重孩子造成了恶果。 张大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逆反的形成:首先,中国传统历来讲究“孝顺”,这是大家广泛认同的标准,让孩子从小规...
    2022-02-26 阅读全文
  • 家长改正儿童逆反心理的办法 家长改正儿童逆反心理的办法 正确看待儿童逆反心理 1、不要抱有成见 预想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
    2021-09-02 阅读全文

如何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三四岁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常常会听到年轻的父母抱怨孩子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幼儿...

2021-09-06 阅读全文

怎么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人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

2021-09-06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孩子成长之路的必经阶段。这个时候,家长要正确面对,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逆反期。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

2021-09-24 阅读全文

张大生说,表面上看,孩子很极端,很逆反,实质是家长长期以来高高在上过分专断,不尊重孩子造成了恶果。 张大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逆反的形成:首先,中国传统历来讲究“孝顺”,这是大家广泛认同的标准,让孩子从小规...

2022-02-26 阅读全文

家长改正儿童逆反心理的办法 正确看待儿童逆反心理 1、不要抱有成见 预想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

2021-09-0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