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发布时间:2021-06-1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近来,A特别兴奋,在教室里总是惹是生非,连以前我们最拿手的戴高帽子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今天天气不好,早上来后孩子们就在教室里玩玩具。由于有几筐玩具消毒后还没有干,孩子们就拿了两筐玩具在玩。B来的特别晚,跑到C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他已经搭好的飞机,我急忙抓住A的手把他一把抓到身边就是一顿训话:“你怎么又抢小朋友的玩具了!如果大家来抢你的玩具,你生不生气?”我原以为我的教育是很到位的,没想到A的表情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把我惹火了,我怒气冲天地对着大家说:“来,我们把积木全拿过来,不要给A玩了。”当孩子们全响应了我的号召后,我才发现A正拿着那个积木飞机瞪着眼看着我,委屈地眼泪含在眼眶里。我的脸霎时红了。
我真后悔我当时的做法,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有时我们老师应该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还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得会更好。
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我们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学会控制好情绪
教育随笔:学会控制好情绪
一、学会控制好情绪
情绪能够很快的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班主任的情绪也会很快的传染给学生,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学生也能够及时的察觉并受到暗示。班主任就应用怎样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学生呢?我觉得班主任的情绪就应是用心的、向上的、阳光的,一种能温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自信,带给学生快乐的一种情绪体验。情绪往往伴随着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人高兴的时候往往拍手或大笑;生气的时候身体会发抖;悲哀地时候身体会蜷缩一团。我们的眼睛、语言、动作都是传递和表达情绪的载体,一个眼神、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是心理活动的表现。身为班主任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用心正确的一面。身为班主任的我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偶尔也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情绪失控,每遇这种状况我总是陷入深深的自责,于是经常提醒自己不就应这样貌处理,就应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我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要一时性起,怒发冲冠、劈头盖脸的批评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大脑持续清醒,让情绪恢复平静,当理智说服自己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
二、学会和学生商量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简单直接的一些做法,身为班主任应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做法。批评甚至是惩罚并不能增加学生对你的信服和支持,相反只能增加学生对你的厌烦和憎恨。很多班主任都存在这样的心理包括我在内: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我教你怎样做,你就怎样做。俨然一副将军上战场指挥千军万马把敌人消灭的一干二净的磅礴气势,孰不知我们做班主任没有将军那样指哪打哪的权利,我们应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可爱的学生,他们还不明白为什么违反纪律要扣分,不明白为什么一扣分就会挨老师的批评,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做了一件十分搞笑的事儿竟被老师痛斥一顿……孩子们很痛苦,班主任们很上火。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担心孩子会犯错,犯错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关键是犯错之后怎样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消化吸收改掉错误。举一实例:一天我带着全体同学在宿舍洗衣服,突然舍长急匆匆的找我来说,张同学把曹同学的暖瓶打破了。张同学是从不轻易承认错误的一类,经常把自己的职责推的一干二净,都是别人的错。我问张同学怎样回事?张同学立刻反驳道:是王同学打破。王同学着急的说:是张一推我才打破暖瓶的。我没有再和张同学理论下去,我叫了同宿舍一块洗衣服的同学说:打破
暖瓶这件事和张和王同学都有职责,我们来讨论一下谁的职责更大一些。认为王同学职责大的请举手,(一个举手的也没有)认为张同学职责大的请举手。(全都举起了手)结论:张同学赔曹同学一个暖瓶。张同学没再多说什么,我告诉张同学如果你认为老师处理的不公平能够和你的爸爸妈妈继续讨论。
三、个性的你给你个性的爱
做班主任的会都会遇到一些性格鲜明的学生,有的脾气个性暴躁,有的个性不爱说话,有的思想早熟,有的个性自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环境下,注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每一位同学,我们还务必关注到那些个性的学生,对于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个性的管理方法,给予个性的爱,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被动,才不会忽略那些个性的学生。对于脾气暴躁的同学班主任切记不能以暴制暴,这样可能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于个性不爱讲话的同学要经常给他制造机会,让他大胆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对于思想早熟的同学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不断修正思想的偏差。对于个性自私的同学老师要经常地进行点拨,多让他参与到群众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了解自己,认识他人,体会和他人相处的快乐。
教育随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随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画妈妈,孩子们边听边画可认真了,月月独自一人却迟迟不动笔,我问:“你为什么不画呢?”
孩子说:“老师,我不会。”其实,其他的小朋友画的也是“乱七八糟”,但是他们仍然专心的画着,我走过去,对他说:“没关系,大胆的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画的很棒!”终于,所有的孩子都认真的画着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妈妈”。
细想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穿衣服的时候有些孩子静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帮助,妈妈不来我不穿;在幼儿园不主动找凳子,而是习惯性地问老师:“我坐哪儿?”其实,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可有时候我们还是在包办代替,“小心,我来!”“快,妈妈帮你穿衣服,不然要迟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只会剥脱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与锻炼的机会。
今天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路要自己走,那么,作为老师、家长要做的,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教育随笔:然然的“小情绪”
教育随笔:然然的“小情绪”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区域,自由活动。然然选了美工区玩彩泥,瑶瑶选了建筑城进行游戏。没过一会,只听见瑶瑶跑来告状:“老师!然然跑到建筑城来了,把我的纸杯拿走了!”我迅速走了过去,只见然然手里拿着建筑城的纸杯。我问道:“然然,你今天选的不是美工区吗?你怎么不在美工区里面玩?还拿走了其它区的东西?”然然红着脸半天不说话,在我的询问下,他终于告诉我说:“彩泥不好玩,我不想玩了。”我看了看他的作品,是一团团看不清形状的彩泥团,有的还被切的粉碎。我继续问道:“你不是喜欢玩彩泥吗?”然然说道:“我就是不知道做什么嘛!”于是我要想办法帮助他获得成功。我问他:“你想捏个什么呢?”“我喜欢小汽车”。他说道。“那这样,今天我们先捏小汽车的车轮,捏好了以后,如果你还想捏就继续捏;如果不想的话,明天我们再捏好吗?”然然点了点头。“那我们先捏什么部位呢?”孙雨辰想了想,最后决定捏了汽车轮子。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停的捏啊捏,搓啊搓,慢慢地,四个轮子捏出来了。我夸奖他:“很不错!你还想继续捏吗?”然然获得了成就感,信心来了:“好!”
回应策略:
然然是个动手能力一般的孩子,做事情依赖性较强,有畏难情绪,对美工区的活动很感兴趣。幼儿能否坚持参加活动,和活动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当幼儿缺乏毅力放弃时,教师要了解其原因。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当发现幼儿是因为难度过高放弃时,可以拆分任务,把大任务变成若干个小任务,降低任务的难度,帮助幼儿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循序渐进的完成接下来的任务,逐渐提高幼儿的毅力和坚持性。
教育随笔:不再随便闹情绪
小班幼儿刚刚开学,难免会有闹情绪的,可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可以说班里所有的幼儿应该都已经没有这种消极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班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上幼儿园,早上都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她,发现她平时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相比别的幼儿她的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的,而且特别的独立,想想,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妈妈来送她,很少看到她的爸爸,可能是因为太过依赖她的妈妈了。
在平时,我尽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事,并且在她做的很好的时候表扬她,这样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而且让她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她每次来很少出现闹情绪的现象了,不过,相比以前的她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结果,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机会,孩子最终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教育随笔:不会掩饰的情绪
小朋友的告状,在中班是最明显的时候,但是大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小朋友的告状会帮助我的教学管理,但是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每个小朋友都告状的话,老师就会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好意”。我们有个别小朋友是不会告状的,只有个别小朋友会这样做。
我们班的翊轩小朋友,从入园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告过状,我以为他是那是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并不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办公室,对我说了一句“她欺负我”。我就用非常吃惊的表情看着他,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复了一边:“老师,他欺负我。”我才意识到,哦,他在告状啊,我就装作很生气的态度对他说:“是谁啊?谁敢气我们的翊轩啊!”我冲出办公室问小朋友是谁欺负我们的翊轩啊,小朋友指着董懿萱说:“是她,她往孙翊轩的本子上画画,还撕烂了孙翊轩的本子。”董懿萱的是一个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对董懿萱说,你自己说,你有没有这样做啊,她却用一种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么都没有说,最后,我又问了几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给董懿萱说道理,“这样做事是不对的,”说完之后,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来,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孙翊轩说:“你别哭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实在是很感动啊。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小班幼儿刚刚开学,难免会有闹情绪的,可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有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可以说班里所有的幼儿应该都已经没有这种消极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班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上幼儿园,早上都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她,发现,他平时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相比别的幼儿她的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的,而且特别的独立,想想,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妈妈来送她,很少看到她的爸爸,可能是因为太过以来她的妈妈了。
在平时,我尽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事,并且在她做的很好的时候表扬她,这样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而且让她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她每次来很少出现闹情绪的现象了,不过,相比以前的她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结果,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机会,孩子最终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教育随笔:不会演示的情绪
小朋友的告状,在中班是最明显的时候,但是大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小朋友的告状会帮助我的教学管理,但是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每个小朋友都告状的话,老师就会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好意”。我们有个别小朋友是不会告状的,只有个别小朋友会这样做。
我们班的轩轩小朋友,从入园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告过状,我以为他是那是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并不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办公室,对我说了一句“她欺负我”。我就用非常吃惊的表情看着他,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复了一边:“老师,他欺负我。”我才意识到,哦,他在告状啊,我就装作很生气的态度对他说:“是谁啊?谁敢气我们的轩轩啊!”我冲出办公室问小朋友是谁欺负我们的轩轩啊,小朋友指着晓冉说:“是她,她往轩轩的本子上画画,还撕烂了轩轩的本子。”晓冉的是一个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对晓冉说,你自己说,你有没有这样做啊,她却用一种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么都没有说,最后,我又问了几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给晓冉说道理,“这样做事是不对的,”说完之后,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来,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轩轩说:“你别哭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实在是很感动啊。
教育随笔《找自己》
承承小朋友是在中班上学期来到班级里的,刚来幼儿园常常对小朋友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周围的新同学抱有极大好奇心,面对同学也常常是微笑以对,即使对于其他小朋友的捉弄他也一点不在意,认为他是喜欢自己的、是在跟自己玩游戏,慢慢的这种情况便出现的越来越多。
直到有一次承承与他所认为的好朋友发生了激烈的“游戏”,小衡将手握拳先是轻轻地敲承承的头,承承以笑回应,接着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重,直到承承即将笑不出来,都没有还手,这时我能感受到承承心中对他的好朋友有了怀疑,我过去问他俩,“你俩在干嘛?”他看了小衡一眼,两人相视一笑,“承承,他打你疼不疼?你为什么不还手?”小衡听见捂嘴偷笑,承承看见小衡在笑便也应和着笑了起来,此时我心里的疑惑有了一点答案,是否程程心中一直以别人(他所谓的好朋友)为中心,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失去了自我。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家长的教育偏向于引导孩子事事让着别人、不争不抢、与人为善,以让孩子不受欺负为标准,我顿时感受到了承承的处境之难,在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刻硬要孩子事事为别人考虑,出发点是善良的可是却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如果孩子幼儿时期在社会交往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这位妈妈所担心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这学期承承学习了跆拳道,还练到了白黄带,当他为小朋友们展示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眼中光芒的坚定。承承你已经慢慢找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