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表情娃娃》
发布时间:2021-06-02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游戏活动:表情娃娃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中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中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
中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计算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表情娃娃》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表情娃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百科:表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iǎoqíng,意思是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现代年轻人聊天多用图片类表情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并衍生出海峡两岸表情大战等年轻文化交流事件。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表情娃娃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泥娃娃分家家》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泥娃娃分家家》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帮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泥娃娃分家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帮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感受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泥娃娃图片,PPT,音乐“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泥娃娃来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听:谁来了?
2、交流:到底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泥娃娃是一个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脚,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会动。
[价值分析:直入主题,让孩子先对泥娃娃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二、介绍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个泥娃娃,看:泥娃娃来了。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样子,交流:泥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小结:泥洼娃是胖胖的,十分可爱。
3、是谁做出了那么漂亮的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中国无锡特有的民间艺术品,也叫大阿福,是只有我们中国有的,他们是外国式没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个泥娃娃图片:看,今天老师把泥娃娃请到了我们的中间,瞧,一共来了几个泥娃娃?
2、他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过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
3、老师想把他们放在教室里展览,这里有一个两层的架子,该怎么把5个泥娃娃分别放到2个架子里呢?
4、请幼儿按特征分类,教师在旁作记录示范。
[价值分析:通过观察尝试进行不同的分类。]
5、幼儿操作两人一组,观看泥娃娃的图片,商议如何根据泥娃娃的特征分成两家,可为两家命名,并把他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帮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记记录哦!
2、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的记录,并在以后的操作中继续尝试。
小结: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泥娃娃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把相同特征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价值分析: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巩固根据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幼儿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