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种植黄瓜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发布时间:2021-06-02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教育笔记:《种植黄瓜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我们大四班种植区上的莴笋自成熟后,就一直处于荒废状态。通过三位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后,决定在种植区种植黄瓜。
孩子们兴趣勃勃地用小工具在种植区这边挖挖,那边铲铲,可是该怎么栽种呢?我们请来了阚爷爷给小朋友们做示范。在阚爷爷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挖抗、栽种黄瓜秧苗后浇水,大家兴奋地忙活了一个下午。
黄瓜秧苗栽种之后,大四班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要去种植区看看小黄瓜。从此以后孩子们就经常来看看黄瓜的变化,给它浇水、除草和记录它们发生的变化。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当孩子发现黄瓜秧苗长高了,他们还请来阚爷爷帮忙给小黄瓜搭架子,让黄瓜藤往上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持续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了黄瓜的变化。他们继续观察、照料黄瓜,直到开花、结果。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领悟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创设自主参与、自由观察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通过孩子们的细心照顾,黄瓜从黄瓜秧苗到黄瓜开花和结果。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农民伯伯们栽种粮食很辛苦,懂得不随意浪费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孩子们给我带来的动力
这个月真的好忙啊,呵呵!不过忙有忙的好处,这样可以让我自己忘记所有烦恼,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有时候我会到其他班级摩课听课,和老师们研究活动中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回来再总结,反反复复的研究展示,文状就问我:“唐老师,你在干吗啊?整天跑过来跑过去的?”我抬头看着状状,她正瞪着大眼笑着看着我,我笑着说:“亲爱的,我在忙工作啊,呵呵,我有我的工作,你也有你的工作在忙,对吗?呵呵!"状状听了,笑的更开心了,“唐老师,我的工作就是上学对吗?”我们都开心的笑了。这时候,小麒霖看到我们笑,也跑过来了,笑着说:“唐老师,你不在班里,我都想你了!”听了麒霖的话,心里好踏实,我抚摸着他们的头说:“亲爱的,我也想你们啊!”我们都开心的笑了起来,一会,孩子们都跑了过来,一会和我抱抱,有的抱着我就亲,顿时,我的压力也减轻了,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工作起来更有劲了,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工作,一定要对的起这些天真可爱我最最最亲爱的孩子们!
教育随笔:游戏,我们该带给孩子什么?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一些育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每位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儿教育经,甚至有的感觉经验比当过多年的老师都要丰富,但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时出现了偏差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特别是对待孩子“游戏”的方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大致分为盲目追逐”和“放任自由”这两种。其中的“盲目追逐”主要就是指家长根据社会的导向,社会上流行什么特长班,家长就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什么,让学龄前这些本该快乐游戏的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所束缚。几年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周的这七天,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姑娘却被她的家长安排要不停地往返于九个特长班,从京剧、绘画到英语、手脑算等等,应有尽有,每天还没到放学家长就等着要接孩子去学习,真的是一点自己游戏的时间都没有,这可真的是“不是在特长班就是在去特长班的路上。”而家长却毫不在意,反而引以为豪,我不禁想问孩子真的快乐吗?这些特长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进入小学自然要学习的东西,何必要提前让孩子学会,这不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吗?记不清是谁说的一句话:“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确实是这样的,教育本该就是一件自然的事,让孩子自然的长大,自然的获取知识,自然的经历一些事他们自然就会由懵懂渐渐变得成熟。一些功利性较强的社会教育机构会把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不自觉的产生焦虑感,家长再把这份焦虑传导给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获取各种知识,这本来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让孩子像只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肯定不是!于是,有不少的家长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由的生活、学习,但由于方法出现偏差,“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一部分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应该是被束缚的,而应该是自由的,而且他们自己也常常被电子产品所吸引,沉迷其中。所以,用各类电脑和手机游戏来代替看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手机一放,孩子自然安静,只要不妨碍家长,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看电视,闲着没事就是捧着电脑、手机挨个看,甚至现在许多家长和孩子眼中游戏就是手机、电脑的代名词,说起游戏来也都是只知道电脑游戏,可谁知,此“游戏”非彼“游戏”呀!想想我们的童年,踢毽子、翻花绳等这些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直到现在每当和同事、朋友们说起来的时候大家也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这对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也许再过几十年之后,等我们老了,也依然是割舍不掉的珍贵而美好的回忆。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以后回忆什么?自己拱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玩游戏?自己对着电脑喊打喊杀?不用说这对孩子的健康、以及性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单单就是以后回忆的时候估计也就只剩下遗憾了,孩子们会不会怨恨我们?所以,这样的自由,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游戏,而幼儿园的活动就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所以,作为幼儿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向社会以及家长宣传游戏对孩子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责任,而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从区域游戏玩教具的制作、快乐六一文艺汇报演出到民间民俗游戏的挖掘,再到各类体能游戏的设计等等,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用我们的方式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五彩的回忆,希望在我们的引领和感染之下,家长们也能够正视学龄前孩子的发展规律,放开手,耐心等待,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够过得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够自然的获得各方面的体验与进步。
愿我们的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教养笔记二: 孩子带来的惊喜
今天入园时,小朋友哭得很少,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丛优没有哭。外公陪过来的时候,虽然眼角有点泛泪花,但是没有哭出声音来,我趁机表扬了他:“哇!你今天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不哭了,真棒啊!”在我的表扬下,他和爷爷挥手告别,然后去玩了。接下来的一个上午,他都没有哭,偶有眼角泛泪珠的时候,我连忙去鼓励,眼泪始终只在眼眶,并没有流下来。宝贝,你进步了哦,明显的进步!中午睡觉的时候,虽然还是想妈妈,也哭了一下下,但是没有前两天哭得那么厉害。睡梦中,哭着叫妈妈的名字,想妈妈了,老师给他拍了一下,他就继续入睡了。下午也很安静地学本领。李丛优的进步让我们三个人都非常地有成就感。
今早入园的时候,丁依涵让我也印象深刻。由于她两天没来园了,所以来的时候一直抱着爸爸,不肯放手。我尝试去接了两次,也接不过来。最后一次,在她爸爸的协助下,我抢了过来,孩子爸爸走了。抱着她,她哭着喊:“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我说:“那我带你去找爸爸吧!”然后抱着她慢悠悠地转移注意力。后来转移到了她的哥哥身上,又转移到了小朋友身上。最后她就不哭了,跟着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除了睡觉哭了一下,其他时候都是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玩游戏。你的表现让我意想不到哦!可爱懂事的小姑娘。
今天让我颇感意外的还有李欣柔小朋友。她的年纪比较小,昨天好不容易喂了饭,但是水也没喝。今天到了吃饭的时间,我知道又要考验老师一通了,我耐着性子去喂她吃饭,但是她始终不肯张嘴巴,于是我把肉肉弄弄碎,让她自己吃。看到旁边的丁依涵吃得很欢,趁机说:“哇!丁依涵,今天的饭菜是不是特别好吃,自己动手吃也很棒哦!你看我们李欣柔也要自己吃了哦!”开朗的丁依涵听我这么一说吃得更欢了,我悄悄地走了。我想也许是开朗的小姑娘影响到了李欣柔,她竟然也拿起勺子自己吃了,而且把一碗饭吃完了。当时我那个想哭,觉得今天真值。吃饭问题解决了,喝水也是一大难题。我想总是要去尝试,不能因为之前的失败而不尝试吧!我于是又带她去水杯旁边让她认识自己的杯子,去了一次又一次,她始终还是不肯吃。下午的时候,我又带了过去,事先在她水杯里加了点水。我拿出她的杯子问她:“宝贝,你渴了吧!我们喝点水。”“咦!里面怎么有水?你是喝里面的水还是自己再倒点?”我把杯子给她,让她自己选择,结果她把水倒掉,自己倒了一点点喝。我心里窃喜。
孩子的成长有时这么突然,这么惊喜,只要大人不放弃,孩子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宝贝们,加油,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三年会改变很多很多,我们会变得非常非常棒哦!
最近有家长一直在问自己的宝贝怎么样怎么样
,其实我很喜欢跟家长们多交流一下,苦于时间实在太少。当家长在问的时候,是促进老师去观察去关注去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很好的机会去观察孩子,在孩子身上更用心。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场春雨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热闹起来啦!今年的种植园经过整理改建,修筑起了各种形状的种植区,有正方形,五边形,小伞形,星形,圆形,半圆形等各种形状。我们大一班分到了三角形,“吕”字形,无边形,星形四块种植区。带孩子们领取了种子和小苗后,我们一起来到了我们班的种植区。孩子们一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呼雀跃,七嘴八舌的讨论,小手指指点点的说着,我喜欢吃西红柿,我喜欢吃西瓜,我喜欢吃……
“孩子们,如果你是种子,你是小苗,你喜欢住在全是土块的家里,还是喜欢住在泥土松软的家里呢?”
“当然喜欢泥土松软的家呀!”
“对呀对呀!松软的泥土会很舒服的!”大家纷纷说。
“很对,那我们怎样才能把满是土块的种子的家整理的舒服点呢?”
“嗯……把土块弄碎!”砚砚想了想说。
“好,现在我们就用小工具把土块弄碎吧。”
孩子们围在种植区四周,一点一点把土块弄碎,我和沈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安全使用小工具。经过一阵热火朝天的努力,我们的几个种植区的泥土都被孩子们整理的松软细腻。接下来我们带领孩子们挖坑,播种,插苗,培土,浇水,一阵忙碌之后,我们的种子和小苗都在他们舒适的新房子里安家了。
正在这个时候,奇奇握着小拳头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有西瓜虫种子,你快过来看看,我种下了西瓜虫种子,秋天就会长出很多很多西瓜虫啦!”
“奥?我看看你的西瓜虫种子。”
奇奇松开他的小拳头,慢慢张开胖嘟嘟的小手,手心里有四五颗圆圆黑黑的“小种子”。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蜷缩成球的小西瓜虫。
“奇奇,西瓜虫哪里来的?”“我从旁边的草地里抓的呀!”
“你为什么要种西瓜虫呢?”我问。
他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说“我喜欢西瓜虫,它会变成小圆球,我想有很多很多的西瓜虫!”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我把孩子们聚到跟前说:“孩子们,植物的种子和小苗种到地里可以发芽、长大,可是小虫子是由它们的妈妈生的,你把它埋到土里,它会闷死的。奇奇,你的西瓜虫种到哪里了?我们快点把它们救出来吧!”奇奇带着我们找到了它种“西瓜虫种子”的地方,我们一起“拯救”出了西瓜虫,并把它们送回草地去找它们的妈妈。“老师,等它们长大了会生出很多的西瓜虫宝宝吗?”“嗯,会的”我点点头。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尝试了播种,栽培,浇水等简单的田间劳动技能。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一块小小的种植园地,为孩子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激发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小的玻璃球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快乐
吃完饭照例我带着孩子们出来散步自由活动,我发现刘烨伟和郭骏鸿他们不知是什么原因聚在一起,似乎还在争论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他们似乎在挖什么东西。“你们在做什么呢?”“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宝石’!”刘烨伟大声地回答我,并且让开了一个小缝。我好奇的探过头去,原来不知道是谁在地上埋藏了一个玻璃球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反光点在闪闪发光。他们在用小手用力的扒着,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里已经满是泥土,我赶紧问他们:“你们这样挖小手疼不疼呀?”“老师我的手疼了。”刘烨伟接着说到。“我的有点疼”“我的也是”……“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给挖出来?”“用铲子”宋振豪说道,郭俊鸿马上说到“这里没有”刘烨伟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个小石块,问道:“老师这个行吗?”我没有立即告诉他答案而是说:“你可以试一试”他用力的在地上划着,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来越大,他高兴地说“行,这个行。”其他的小朋友也争相效仿从地上捡了些小石块在地上用力的划着,我赶紧提醒他们“小心一点,不要划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们很听话的放慢了速度,避开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着他们干得这么开心,我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后便去看着那边的几个小朋友去了。
没过多久郭俊鸿就拿着那个“宝石”跑了过来,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挖出来了。”孩子们都兴奋的围着我。“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一个球吗?”我很认真的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玻璃球。”“老师我想玩玩”“老师我也想玩”“老师给我看看吧”……
“每个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却只有一个玻璃球该怎么办呢?”“老师我先玩”宇轩说到,“老师我想玩”张舒琦说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说道。我赶紧表扬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们想出了许多得玩法可以扔着玩、可以藏着玩、可以踢着玩……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
一个小小的玻璃球,一个意外的发现,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快乐,我想对于孩子而言快乐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肯发现快乐可以无处不在。
教育随笔:创新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创新带来的快乐
折纸是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折纸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手和脚以及脑部的协调能力,而且还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在折纸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一些关于折纸的秘密,从而发展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大班折纸活动《多彩纸粽》的教学活动中,当我出示美丽的粽子时,幼儿发出阵阵的赞叹声,同时我也听到几个幼儿说:“老师,我不会折”,为了鼓励幼儿,激发幼儿对折粽子的兴趣,我故意卖了一关子说,“老师,今天用新方法教你们新本领,你们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开动脑筋哦。”。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想机会来了,我就出示活动前我把折粽子步骤拍成的PPT,幼儿瞪大双眼,当看到背景是餐桌布时,林优优就问:“老师,这是你家吗?”“是的,老师把折粽子的步骤拍成照片,你们也可以呀。”“真的吗?”“当然,只要你们会折的来,老师就为你们折粽子的步骤拍照,这样你也可以教弟弟、妹妹折粽子了”。这时,李承宇大声地说:“老师,你要第一个给我拍照。”接着,我出示折粽子第一步骤的PPT,幼儿就跟着折起来,在此过程,幼儿都很认真,生怕这步骤没折好,就到下一步骤。幼儿很快折出了三个“书签”。
最后的拼插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书签比喻成鱼,第一只鱼张大嘴巴,吃第二只鱼的一个角,第二只鱼吃第三只鱼的一个角,最后,第三只鱼吃第一只鱼的一个角。经过形象生动的提示,孩子很快就拼插出粽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给老师们一个启示和感悟:只有老师不断创新,幼儿也才能更快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本次活动我改变传统的折纸方式都是老师带领幼儿折纸,老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折的过程中幼儿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幼儿不仅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而且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索精神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清楚的看到图示的每一个步骤,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折纸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大多数幼儿也改变了以前那种依赖老师的怠惰消极思想,认真的看图尝试起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马上给他们正确的答案,利用更直观和更形象的图示积极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了解来解决其中的困难,给孩子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孩子对折纸的兴致更加高涨。
教育笔记:美好的种植愿望
冬日里的一天,下午加点结束后,姜豪神神秘秘地走到我面前打开手掌心,我一看是几粒苹果种子,他悄悄地跟我说:“老师,我想把它种起来,这样就可以结出很多很多的苹果了”。姜豪的眼睛里充满了憧憬。
孩子们对小种子的爱很美好的种植愿望感动了我,可是天气那么冷,种子一般是不会发芽的。我想孩子的美好种植愿望需要我们的珍视和呵护。于是,我决定支持他把苹果种子种起来,其他孩子们一听我同意种植都特别的高兴,可是外面很冷,我们便决定把种子种在花盆里,种好后,孩子们还给它浇了水,凯婧还给小种子唱了歌,她说《梨子小提琴》中的种子就是因为听了音乐才快快发芽的,她希望苹果种子听到音乐也能快快发芽、长大。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有几个早来的小朋友围着小种子说话,艺霖却说:“我妈妈告诉我冬天种子不会发芽”。我听到后便顺势引导孩子们讨论:“艺霖妈妈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你们是怎么想的?”凯婧说:“反正我们已经种好了,再等等吧,说不定小种子会发芽呢。”鑫瑞说:“对呀,万一发芽了呢,我们再等等吧”。大家决定再继续观察小种子。
孩子们每天细心地照料小种子,给它浇水,陪它聊天,还给它唱歌。。。。。。两个周过去了,种子还没有发芽,孩子们悄悄的议论着:“因为冬天很冷,小种子可能冬眠了,等它醒了一定会发芽的。”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照料种子,我非常的高兴,我们一起查阅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在慢慢的了解中知道种子发芽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阳光和空气,我们还知道了冬天过于寒冷并不适合播种,虽然知道了苹果种子在这个冬天不会发芽,但孩子们坚信明年春天苹果种子一定会跟我们见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