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蜈蚣竞走

发布时间:2021-06-01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幼儿园案例游戏

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游戏,而大班的幼儿更喜欢玩竞赛性游戏。在游戏中,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有的孩子紧张得小心翼翼,有的激动得面红耳赤,有的输了还会哭鼻子。看着他们那活泼可爱、幼稚天真的举动,我也仿佛找回了童年的时光。

今天,我带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蜈蚣竞走”。就是在两块扳子上钉上一些带子,像是一双大木鞋,几个人共同穿上,后面的人扶着前面的人一起抬脚走,步调要一致,就像长长的蜈蚣爬一样。像往常一样,在玩之前我交待了游戏的名称、玩法,还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就是说在大家一齐“走”的时候步调要一致,只有这样“蜈蚣”才能走得好,走得快。

游戏开始时,我先请两名幼儿给大家演示一遍。由于这两名幼儿是班上能力较强的孩子,所以,他们走得很好,还博得了小朋友们的掌声。“真好玩!”底下有些幼儿开始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先请了那些认为“太简单”的小朋友,又请了几个举手的其他孩子每组两名先走走看。只听见有的小朋友告诉自己的伙伴说:“咱俩先迈右腿。”结果这几只小“蜈蚣”走得还蛮像样的。

我接着说:“小蜈蚣长大了,要变成大蜈蚣了,怎么班呢?”小朋友们踊跃地说:“再多加几个人吧。”这回每个“大蜈蚣”都由六七名幼儿组成。孩子们可高兴了。我喊:“预备……开始!”这下可热闹了,“蜈蚣们”怎么也走不出去了,还有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家开始着急了,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他踢我了。”有的说:“老师,他走得太慢了。”于是,我赶紧追问:“你们迈了同一条腿吗?”“是呀!可是怎么还不齐呢?”我问:“那为什么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却很齐呢?”王小峰说:“因为两个人走的时候,后面的小朋友能跟上前面的小朋友。可是人一多了就跟不上了,就乱了。”我赶紧说:“想个什么办法使人多也能走开呢?”一个小朋友说:“让老师喊口令。”我说:“那好,咱们试一试。”果然,在我有节奏的口令声中,两条“大蜈蚣”走得整整齐齐,同时到达了终点。这时,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你喊口令我们走得都一样了,分不出谁赢谁输了。”我说:“好,这回你们自己来喊,由谁喊、怎么喊,自己商量决定。”我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了一名小组长当“蜈蚣头”,然后“蜈蚣头”和“身体”们共同商量,决定怎样喊口令。

比赛开始了,每组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是由“蜈蚣头”喊“左、右、左、右”,有的喊“一、二、一、二”,有的全体一起喊口令,还有的是“蜈蚣头”大声喊口令,其他做身体的“蜈蚣”们小声附和着。一条条“大蜈蚣”相继走到了终点。我真为他们的聪明而高兴!

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还不懂事,做师长的就要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什么差错。细想想,一个小小的尝试换来的是思索、是比较,我们怎能不给予必要的支持呢!

评析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幼儿体育活动案例。教师的引导、提问既适时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

幼儿的思考。每个问题就像是给幼儿铺就的一个台阶。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赵老师让幼儿充分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合作……这种组织游戏的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们自由体验的机会,但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游戏,而大班的幼儿更喜欢玩竞赛性游戏。在游戏中,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有的孩子紧张得小心翼翼,有的激动得面红耳赤,有的输了还会哭鼻子。看着他们那活泼可爱、幼稚天真的举动,我也仿佛找回了童年的时光。

今天,我带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蜈蚣竞走”。就是在两块扳子上钉上一些带子,像是一双大木鞋,几个人共同穿上,后面的人扶着前面的人一起抬脚走,步调要一致,就像长长的蜈蚣爬一样。像往常一样,在玩之前我交待了游戏的名称、玩法,还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就是说在大家一齐“走”的时候步调要一致,只有这样“蜈蚣”才能走得好,走得快。

游戏开始时,我先请两名幼儿给大家演示一遍。由于这两名幼儿是班上能力较强的孩子,所以,他们走得很好,还博得了小朋友们的掌声。“真好玩!”底下有些幼儿开始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先请了那些认为“太简单”的小朋友,又请了几个举手的其他孩子每组两名先走走看。只听见有的小朋友告诉自己的伙伴说:“咱俩先迈右腿。”结果这几只小“蜈蚣”走得还蛮像样的。

我接着说:“小蜈蚣长大了,要变成大蜈蚣了,怎么班呢?”小朋友们踊跃地说:“再多加几个人吧。”这回每个“大蜈蚣”都由六七名幼儿组成。孩子们可高兴了。我喊:“预备……开始!”这下可热闹了,“蜈蚣们”怎么也走不出去了,还有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家开始着急了,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他踢我了。”有的说:“老师,他走得太慢了。”于是,我赶紧追问:“你们迈了同一条腿吗?”“是呀!可是怎么还不齐呢?”我问:“那为什么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却很齐呢?”王小峰说:“因为两个人走的时候,后面的小朋友能跟上前面的小朋友。可是人一多了就跟不上了,就乱了。”我赶紧说:“想个什么办法使人多也能走开呢?”一个小朋友说:“让老师喊口令。”我说:“那好,咱们试一试。”果然,在我有节奏的口令声中,两条“大蜈蚣”走得整整齐齐,同时到达了终点。这时,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你喊口令我们走得都一样了,分不出谁赢谁输了。”我说:“好,这回你们自己来喊,由谁喊、怎么喊,自己商量决定。”我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了一名小组长当“蜈蚣头”,然后“蜈蚣头”和“身体”们共同商量,决定怎样喊口令。

比赛开始了,每组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是由“蜈蚣头”喊“左、右、左、右”,有的喊“一、二、一、二”,有的全体一起喊口令,还有的是“蜈蚣头”大声喊口令,其他做身体的“蜈蚣”们小声附和着。一条条“大蜈蚣”相继走到了终点。我真为他们的聪明而高兴!

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还不懂事,做师长的就要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什么差错。细想想,一个小小的尝试换来的是思索、是比较,我们怎能不给予必要的支持呢!

评析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幼儿体育活动案例。教师的引导、提问既适时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每个问题就像是给幼儿铺就的一个台阶。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赵老师让幼儿充分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合作……这种组织游戏的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们自由体验的机会,但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防走失》教案(范例)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或许"《防走失》教案(范例)"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走失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十分担心的问题。孩子在外活动时,如果不注意自身安全,很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孩子走失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一定的防范措施,让他们在外出活动时更加安全。下面,本文将给家长们介绍一些《防走失》的教案,给予大家在孩子成长中提供保障。

一、目的与意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防止走失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课旨在提醒孩子们在外出活动时要提高对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了解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内容介绍

1.认识走失:介绍孩子走失的原因,让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

2.防止走失:针对孩子走失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如:通过设置标志物、父母陪伴等方式防止走失。

3.如何寻找走失的孩子:介绍孩子走失后应该如何寻找,告知孩子们在孩子被走失的情况下,应该立即报警及联系家长。

三、教学方法

1.前置知识讲解:让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引起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2.讲解案例:通过讲解一些被走失的例子及其后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高他们自我防范的意识。

3.互动式教学: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让孩子们自我意识到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流程

1.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

2.介绍如何防止走失。

3.介绍走失后应该如何寻找。

4.实践操作:组织孩子们在饭堂、教室、操场等场所寻找标志物,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依托物品也是可以节省寻找孩子的时间。

5.问答环节:通过问答的形式,佐证扩展孩子们所学知识。

6.总结回顾: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五、温馨提示

在孩子走失的情况下,如果家长不知道该做什么,可以考虑立即报警,以便能够及时找到孩子。此外,在孩子出门前,家长应该教导他们多注意安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行走道路。

总的来说,让孩子们养成高度安全防范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们应该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保障,既要注意人身安全,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成长。通过以上《防走失》的教案,我相信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更加安全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安全地成长。

案例:我把孩子放走啦!


现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越来越小,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家长希望孩子更早的增强社会交往、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可一部分家长却不愿意送孩子上幼儿园,觉得孩子可怜,年龄又小,自理能力较差,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准动就是不能动。家长觉得孩子的整个个性都被压抑,不能释放。我想真正的幼儿园教师是不会这样做的!同时,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培养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是幼儿老师一日工作的重点,培养孩子这种习惯,对幼儿入小学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老师的工作日程中,各个环节总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充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潜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满足幼儿好奇心,让幼儿放手去做,让幼儿放心去想,让幼儿放眼去看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孩子天生爱玩水,尤其是在夏天就更爱玩水了,针对孩子的这种兴趣,我特意设计了一次关于水的常识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让孩子玩水,还知道更多的玩水方法,了解水的秘密,并且节约用水。

活动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当孩子听说要带他们玩水,一个个欢呼雀跃。大家来到水池边,看到往日空空的水池里多了许多的玩具,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满眼疑问。我按活动环节一一进行,无意之中我发觉孩子们对这次活动相当感兴趣,活动进行10分钟后,平常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力力依然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我的操作。

当活动进行到玩自制的小型喷泉时,孩子对那弯弯的水柱产生了好奇“水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变成一座桥呢?”孩子们开始发问了,看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真的庆幸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一次活动。孩天生是好奇的,在好奇中,他们会感知更多的东西,这些有益的生活、社会经验就促进他们探索,促进他们创新。

最后我请孩子们自己来玩喷泉,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小手举的老高,大声喊:“张老师,可不可以请我?”就连平常不大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东东也举起了手,看她小脸憋得通红,一副可人样儿,真的好乖。我想这不是锻炼他的一次好机会吗?于是我首先请起了她,她害羞的走到我面前,一双手很想伸出手来玩水可是又不好意思,于是我牵起她的手说:“来,我们一起来!”。在帮助下她很成功的玩了第一次,当我看到她脸上露出自然、满意的笑容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无比的满足。于是我让她单独来了一次,这一次她很顺利就完成了,我希望:这次游戏能让她迈出第一步,迈出放手去做的第一步,迈出放心去想、放眼去看的第一步;也迈出她愿意探索和学习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用刚才的新花样玩水,孩子们很遵守规则,看到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样子,听到孩子们喊着:“老师,你看这水怎么啦?”一会而又是:“老师我知道啦!”…..欢叫声不绝于耳。

开始很有顾虑的一次活动很成功的进行了,最开始我怕孩子们毫无节制的玩水,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我感到意外。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那种意愿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精神。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开发这片领土,让儿更加大胆的主动探索,主动求知!

我绝不捆住孩子、绑住孩子,绝不象机器人一样遥控孩子的行为,我会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而且善于利用身会自然资源拓宽孩子的活动范围。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让我们的提问具有“开放性”,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考虑问题,并且注意发挥幼儿、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个别指导,让整个活动形成师生活动、亲切融洽的饿良好氛围。此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那样的让人感到惊奇、意外。

孩子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我只想放走他们,让他们放心去做、放心去想、放眼去看!

案例:让生活走进课堂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幼儿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将《纲要》的精神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是我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中最大的感触。

案例一:

学期初,班上妍烨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几只蚕宝宝。刚开始,孩子们对于这些陌生的小客人非常关注,纷纷簇拥在蚕宝宝的周围,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咦,妍烨带来的这是什么呢?怎么这么可怕。”

“是毛毛虫吧,它们有眼睛吗?”

“哇,真可怕,这些虫子会不会咬人呢?”

“这种也不是虫子,它是蚕宝宝,我姐姐说它们以后会变成蝴蝶的。”孩子们困惑着、争执着。看到孩子们对蚕宝宝这么感兴趣,我顺势捕捉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蚕宝宝”的图片资料。然而结果却出乎我们的预料,第二天全班只有两三位幼儿带来了相关的资料。没过几天,关注“蚕宝宝”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兴趣开始转移到别的事物上,不再谈论蚕宝宝的事情,只是偶尔到自然角去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探索“蚕宝宝”的活动已无法延伸下去了,那些“蚕宝宝”每天依旧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家”里,默默地等待着、期盼着……

那么,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是什么呢?小班幼儿对蚕宝宝的兴趣在哪里?有什么具体的表现?主题的内容选择到底要如何把握呢?我们困惑着、思考着……在研讨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可能准确地判断幼儿的真实兴趣与需求。而要判断幼儿的真实兴趣和需求,就必须认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幼儿。

案例二: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倾听孩子的谈话。在这当中我们果真有了新的发现:一断时间,中二班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足球比赛”,赛场上小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深深地吸引着班上的孩子们,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呐喊、助威。看到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情急之下,干脆让他们也去试一试,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都想上场参赛。虽说幼儿不懂得踢足球的技能、也不知道赛场上的比赛规则,可是孩子们依旧玩得那么开心、那么忘我。就这样,“球宝宝”的主题活动在这次无规则的赛事中产生了。紧接着,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球宝宝,在玩球的过程中,他们又自发生成了一系列的探索、学习活动。孩子们给“球宝宝”取了许多好听的名字;为球宝宝请来了“打气筒医生”;跟球宝宝玩各种好玩的游戏;并且建立自己喜爱的“球宝宝娱乐馆”;当“球宝宝”遇到困难时,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尝试应用不同的工具去帮助它们、救助它们……这种种表现,是我们成人所始料未及的。在玩球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各种球的玩法,有的还能创造性地玩出一些新的花样。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探索与创新、学会了合作与分享。主题虽然结束了,可是我们似乎还沉浸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形态各异的玩球姿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创意表现、孩子们的童真话语依然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就是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成就感。

从以上两个活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它们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都是取决于幼儿的兴趣,但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却大不一样。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主题的选材定位上没能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是凭自己的想像和主观臆断去判断孩子的兴趣,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从而导致了第一主题活动无法延伸。“蚕宝宝”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离幼儿的生活很远,平时孩子与蚕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有的甚至从来没见过。而且由卵-蚕―茧―蛹―蛾这一复杂的演变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孩子们在一时间是无法感知到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的小班幼儿来说,那就更为远之了,最终导致活动无法继续延伸,只能以“夭折”而告终。

过后教师在反思、探讨、观察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活入手,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及时捕捉良好的教育契机,调整教育策略,力求活动内容更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事实证明,“球宝宝”的主题活动之所以能得以延续,顺利开展。主要因素是这些“球”就生活在孩子们的周围,在幼儿园、在家里、在游戏场他们每天都在接触,他们喜欢拍球、滚球、抛球、踢球……在玩球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的产生便会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因此,我认为,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应时刻以幼儿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需要,特别是小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考虑到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入手,选择一些真正贴近孩子生活的,且具有一定价值的内容进行教育。从而让生活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空间。

《扶爷爷奶奶走路》案例分析


《扶爷爷奶奶走路》是一个小班音乐游戏活动,让孩子在音乐中感知老年人是如何走路的,学会怎样照顾老人。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身子女,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他们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和周围的事物,甚至还要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抱着走路,还要爷爷奶奶喂饭。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先用图片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让幼儿看看爷爷的头发白了,爷爷奶奶走路都不方便,要用拐杖。接下来,我还用两种不一样的音乐,一种是小朋友走路欢快的音乐,还有一种是慢慢的爷爷奶奶走路的音乐。通过音乐让幼儿进一步体会爷爷奶奶走路的不一样,提高幼儿对于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爷爷奶奶走路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知道要弯腰,捶捶背,走的慢慢的。最后就是游戏,首先我请幼儿做小朋友,我做老奶奶,让他们想一想怎么扶爷爷奶奶走路的,然后再请幼儿个别表演。小班音乐活动只有15分钟,在下午的游戏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加游戏的机会,我把小朋友们做成两排,一排当爷爷奶奶,学着他们走路的样子,另一排当小朋友,去扶爷爷奶奶走路,这样小朋友们就有足够的空间活动。这样不仅巩固了幼儿对爷爷奶奶的认识,还让幼儿多次重复听音乐,提高他们音乐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

  • 大班体育活动《蜈蚣走路》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体育活动《蜈蚣走路》》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计划意图:大班幼儿玩过很多多人互助的游戏,如炒蚕豆、套花瓶、老鹰抓小鸡等,有肯定的互助本领,同时他们也喜好挑衅有难度的行动。《...
    2021-09-2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蜈蚣走路》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玩过许多多人合作的游戏,如炒蚕豆、套花瓶、老鹰抓小鸡等,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同时他们也喜欢挑战有难度的动作。《蜈蚣走路》是多人合作走的动作游戏,要求步调一致,需要有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再...
    2019-12-12 阅读全文
  • 蜈蚣踢球故事 1、蜈蚣踢球的故事 蜈蚣同学因为脚太多而被同学们嫌弃,更不被看好加入足球社,但是蜈蚣同学非常喜欢足球,最终加入足球社的蜈蚣同学成了替补队员,但是蜈蚣同学没有因为这样气馁,而是勤加练习。 就在没有准备的...
    2021-02-22 阅读全文
  • 蜈蚣的溜冰鞋 蜈蚣的溜冰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滑冰场上的热闹气氛,让幼儿养成朋友互相关心的好习惯。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活动准备 蚂蚁、蛐蛐、蟋蟀、蜜蜂、瓢虫、蜻蜓、蝴蝶和蜈蚣的...
    2020-03-09 阅读全文
  • 蜈蚣请医生的故事 1、蜈蚣请医生的故事 蜈蚣为什么请医生呢?后来它请到意思了吗?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一天,虫儿们开碰头会。蜒蚰、蚯蚓、蜗牛、青虫、磕头虫、蜈蚣和鼓虫都来了。大家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突然,青虫叫了起来...
    2020-09-29 阅读全文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大班体育活动《蜈蚣走路》》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计划意图:大班幼儿玩过很多多人互助的游戏,如炒蚕豆、套花瓶、老鹰抓小鸡等,有肯定的互助本领,同时他们也喜好挑衅有难度的行动。《...

2021-09-2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玩过许多多人合作的游戏,如炒蚕豆、套花瓶、老鹰抓小鸡等,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同时他们也喜欢挑战有难度的动作。《蜈蚣走路》是多人合作走的动作游戏,要求步调一致,需要有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再...

2019-12-12 阅读全文

1、蜈蚣踢球的故事 蜈蚣同学因为脚太多而被同学们嫌弃,更不被看好加入足球社,但是蜈蚣同学非常喜欢足球,最终加入足球社的蜈蚣同学成了替补队员,但是蜈蚣同学没有因为这样气馁,而是勤加练习。 就在没有准备的...

2021-02-22 阅读全文

蜈蚣的溜冰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滑冰场上的热闹气氛,让幼儿养成朋友互相关心的好习惯。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活动准备 蚂蚁、蛐蛐、蟋蟀、蜜蜂、瓢虫、蜻蜓、蝴蝶和蜈蚣的...

2020-03-09 阅读全文

1、蜈蚣请医生的故事 蜈蚣为什么请医生呢?后来它请到意思了吗?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一天,虫儿们开碰头会。蜒蚰、蚯蚓、蜗牛、青虫、磕头虫、蜈蚣和鼓虫都来了。大家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突然,青虫叫了起来...

2020-09-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