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性格如何适应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05-3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笔记问:睿下个月就满3岁了,是男孩,上中班,平时性格偏内向吧,和熟悉的小朋友之间话比较多,玩的很疯,幼儿园老师也说: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在学校不怎么爱说话,和熟悉的小朋友话多,上学放学还是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放学后带他在户外玩,玩了一会,睿就去擦黑板上写的通知,他用小手擦粉笔字(当时家长在不远处正和别人说话),这时,有一个叔叔就喊他不要擦(家长这时才注意到这边)。那叔叔的态度有点严肃吧,也不是很凶,只喊了一句,结果孩子在那呆了2秒,一下子就大哭起来,和睿一起擦黑板上粉笔字的还有另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听到大人喊,就只是看了下那个大人,然后走开了,并没哭,我家宝宝却是哭了好久,而我并不了解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虽然劝他,可能没劝到位,宝宝还是哭了好久。我想,专家见证过很多孩子的成长,麻烦专家帮忙分析一下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而那个没哭的孩子是因为自尊心不强还是抗挫折能力太强呢?
还有一次:睿也是和上面提到的那个男孩一起玩爬栏杆,我看他们玩的挺好,就没关注他们了,这时一个保安没看到我,那保安就经过他们爬栏杆的地方,同时呵斥了他们一句,态度应该是有点凶,我就听到宝宝哇的大哭,我马上过去,那保安看到我就道歉说他是呵斥的那个一起玩的小朋友,并不是喊我家睿。我想,睿可能是认为那个保安是在呵斥他,所以才哭的,而另一个小朋友还是没哭。我想问专家:我家宝宝算不算受挫能力不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宝宝平时出去玩也不爱和大人打招呼,我也没勉强过他,有时他遇到瓶子打不开这些小事情,就马上开始哼哼唧唧的,这是不是因为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原因呢?
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家宝宝属于比较敏感那类型的,所以对别人的态度会很在意,并且会反应比较激烈。建议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多地去哄他,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事情上,导致他的情绪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建议适当跟他共情:“叔叔声音有点大,吓着你了吧!”然后通过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问:本来从送的第三周开始已经不哭闹了,上周好几天还主动要求上幼儿园,但是上周末感冒咳嗽,从这周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次去的时候都哼哼唧唧说:我不上幼儿园,不过好在交给老师的时候,还能平静的跟我们(我和婆婆)说再见。可是今天早上,一起来就跟我们说不去幼儿园,而且还把我给准备的老师让带的做体操用的瓶子(小饮料瓶,里面装了些黄豆)狠狠的扔到地上,说“我不要,说不去幼儿园”,他说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可是今天咱们还是得去,还没到休假的时候呢,休假了就可以不去了”。最后终于同意去但要求我抱着送他去幼儿园。但是交给老师的时候哭的很伤心,也不跟我们说再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老师进去了,看得我很难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每次问老师的时候,老师都说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可是今天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这周咳嗽,每天都给带一顿中午的药,坚持送园)
答:孩子生病的时候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生完病之后在家住几天,他也不会喜欢去幼儿园。毕竟幼儿园跟家还是不一样,他多少要受到一些约束,并且,在幼儿园他也不会像在家一样受到那样的关注,他可能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当他不想去的时候,建议跟他共情,但是不要说太多别的必须去幼儿园的道理,共情之后,他就会变得比较配合,也许就不会跟你那么纠缠了。
问:儿子已经三岁了,还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与年龄相符的刺激,会影响他的全面发展?报名的时候不满三岁,被分到小小班,当时说可以转小班的,但是现在小班名额已经满了,就不好转过去了。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儿子比较喜欢追着和大孩子一起玩。我现在很矛盾,到底上小小班还是上小班?如果我们强烈要求转的话,应该也可以的,关键是我有些犹豫:由于儿子是9月16号的生日,以后上小学可能会因为差半个月晚上一年,就是说现在如果上小班,三年后大班毕业,差半个月不够上小学的年龄,可能还得在大班多上一年。这多出来的一年到底应该上小小班还是多上一年大班。我该怎么办呢。最担心的是现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而延迟他各方面的发展。
答:上小小班和小班实际上差别也不是很大,跟大孩子在一起有跟大孩子的好处,跟小孩子在一起也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事情过于焦虑。毕竟幼儿园只是提供给孩子一个与家庭不一样的环境,他的生活圈子也不完全局限于幼儿园,还有家庭以及外部的其他环境,只要让他的生活变得个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他一样是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况且,幼儿园虽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教育的重心还是在家庭,只要家长自己做好了,一样不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如何从颜色看孩子性格
如果我告诉您要了解一个儿童,只需要从他喜爱的颜色,便可判断出儿童们的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等,也许会有许多人会露出怀疑的神色或不同意,但请别否定我的话,不妨听听我多年所得的经验。不过,这项试验只适合年龄在三岁至八岁之间的儿童。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用我的方法来观察您自己的宝宝。以下分别说明儿童们喜爱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喜欢红色系列儿童:好奇心特别强,喜爱追根究底、研究到底,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因此,若不能满足他的心理,他绝不罢休。同时,喜欢会动的玩具,如电动汽车、小火车等。此外,也爱好户外活动,而且也很会博取他人的欢心,是一个豪爽型的儿童。
喜欢青色系列儿童:
成长的很快,身体健康,有大人的风度,做事有责任,有始有终,处事时不喜欢拖泥带水。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很强。凡事好恶分明,重感情但有理智,虽然年纪小但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有构想力,是属于有计划、有原则型的儿童。
喜欢灰色系列儿童:
无论跟任何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以大哥或帝王自居。拥有见义勇为、好打不平的性格,富有领导能力,而且了解力相当强。不过,如果他是属于长男或长女,家长必需特别注意。这一类型的儿童出外时,显得和和气气听话,但一回到家,整个样子都变了,很会向家长们撒野,这便是这类儿童的特征。此类儿童属领袖性的孩子。
喜欢黑色系列儿童:
有积极和好斗的性格。无论对自己亲人或别人,都不服或不认输,好胜心强,样样都要胜人一等,一天到晚静不下来,不喜爱文静的游戏,一有机会就往外跑,不喜欢呆在家里,喜爱到外头与小朋友们玩。不过,此类型的儿童最爱与人较量长短,撕打殴斗,因此,身为父母们,对于这类的儿童,必须加以教导与注意。此类型的儿童属野性型的孩子。
喜欢白色系列儿童:
喜欢孤独,木纳不轻易开口,即使他开口,也只是简单几句话,不好群,有叛逆的性格。喜欢独处一角,看看书报,听听唱片或收音机。有时也玩玩小娃娃,而且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整天没有听到他的声音,性格怪僻,很难与人沟通,有时会感受到他很骄傲。此类型的儿童属孤独与内向型的孩子。
喜欢黄色系列儿童:
好客、喜欢团体生活,对人热情。爱好各种活动,无论是静或动的活动都喜爱。在热闹的场所,与人交往自如,不拘束,谈吐大方、性情爽朗、活泼伶俐,能随时随地的和各种类型的小朋友攀交,很有交际手腕,而且聪明,是人见人爱的孩子。此类型的儿童属外向型的孩子。
以上所述,并非一成不变,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环境都可改变一个儿童或一个成年的性格。只要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好环境,不管他的性格是好是坏,坏的性格会变好,好的性格会变得更好。因此无需担心,也不要因上述而影响到您的心境。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分享)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分享),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标题: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有效方法
导言:孩子初次进入幼儿园,常常面临着适应困难。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文将分享几种有效方法,以期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
1. 提前沟通和预期: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之前,与孩子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将要去幼儿园的好处,并向他们解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同时,通过阅读与幼儿园有关的书籍,观看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视频,并与其他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幼儿园,以帮助孩子预期即将到来的情况。
2. 慢慢适应:在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时,家长可以逐渐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首先,父母可以留下来陪伴孩子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少在幼儿园的陪伴时间。这样,孩子将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并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联系。
3. 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初期,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有一个可靠的地方来安心休息和恢复精力。建立家庭规律和稳定的作息时间,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以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
4. 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赞扬。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职责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此外,与孩子一起玩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建立自信和社交技能的机会。
5. 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与孩子的老师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定期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老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建议,并共同制定措施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
结论: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沟通、逐渐适应、稳定的家庭环境、培养自信和与老师良好沟通等措施,可以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如何对待孩子的急躁性格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想亲自去用自己的小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若不让他做,就会又哭又闹。但由于孩子年幼,其表现不够成熟,有些行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败,不合家长的意愿,如果父母强行阻止、责备乃至惩罚,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出现反抗心理,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即使是历来温训的孩子到了此时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和调皮。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若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的态度,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一味地退让,长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为控制局势的最佳手段,就会常常施展出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形中促使孩子养成常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强的。如果父母动辄火冒三丈,勃然大怒,当着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也常常发脾气。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应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婴儿时期,孩子哭闹是饿了,母亲会给孩子喂奶。那么,5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即使不满意孩子做的,也要避开孩子的面再重新做,以免使孩子不高兴,而失去动手的兴趣。
2~5岁儿童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不要事事对孩子管教过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只有在必要时或有出格的情况下才给予限制或制止。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现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要尽量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如果坏脾气已经形成,注意不要采用强硬、粗暴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其故意不理、不问,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然后通过说服引导,将怒气中的合理成分转化为自我鼓励。再者,父母和老一辈人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要一个批评,另一个袒护。对同一件事,不要今天一个态度,明天又是一种态度。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增加反抗性和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