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2021-05-25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今年我带的是托班,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只有提供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陈语默做的真端正”“看!金卓希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待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养成午睡好习惯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
昨天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文文和靖靖两个小朋友却怎么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一定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幼教随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教随笔:幼儿教育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孩子学会学习,除了“五步学习法”之外,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http://">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三、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四、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五、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以上谈了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教育随笔:幼儿习惯养成
这一学期吃饭一度曾当作常规来教育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眼睛要看着自我的菜碗,不要剩下饭菜……这一系列的“规矩”天天挂在嘴上,絮叨起来没完没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饭菜该剩下还是剩下,话该说还是说,有时候一顿饭要吃上大半个小时,这天突然有了转机。
这天吃饭前,我又讲述了一次“吃饭要则”,刚要吃,一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看谁先吃饱!”“好”办理的小朋友都兴奋起来,我趁机说:“行是行,我们不光要比赛谁先吃饱,还要看谁的桌面、碗里最干净,而其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行!”大家齐声说,于是,一场避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透过比赛,大家一致认为潘廷晟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们都念念不忘这场比赛。我明白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偶尔搞几次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教育随笔:排队习惯的养成
教育随笔:排队习惯的养成
一转眼孩子们入园已经快两个月了,通过这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看着孩子们排队洗手、喝水,排队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一个多月前的场景。
一个多月前,孩子们的情绪刚刚稳定,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正是对幼儿园充满好奇的时候。每当叫孩子们排队洗手,他们总是乱成一团,推挤着走进盥洗室。喝水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记在水桶旁边,倒好水的孩子就在原地喝水,经常发生把水撒到衣服上的事情。玩滑滑梯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孩子们看到滑滑梯兴奋极了,完全不顾老师的提醒和要求,一个劲的想往上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决定尽快帮助孩子们养成排队的习惯。
每次餐前洗手的时候,我按照不同的小组,依次叫每一组的孩子按座位顺序排好队,然后才能到盥洗室洗手。如果有孩子没有排好队,那就请一组小朋友帮助他,等大家都排好了才能去洗手。每天吃点心、吃饭之前都这样反复的进行,现在孩子们一听到洗手,都会主动按照顺序排好队。
给幼儿建立喝水排队的秩序难度很大,因为孩子们往往在户外活动回来后最想喝水,这时候水桶前的孩子也最多。他们从室外回来,没有按照小组排队的意识。因此我尝试在水桶前贴上小脚印,让孩子们沿着小脚印站好,主动排队。但这样一来,水桶两侧拿杯子的孩子就很不方便,中间的路别排队的孩子堵住了。由于队伍太长,很多孩子会排到午睡室里。因此,我改变了小脚印的方向,并且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我先请幼儿坐下休息,然后请幼儿按照小组顺序去喝水。
玩滑滑梯的排队和在教室的排队有所不同,滑滑梯都在户外,孩子们都比较兴奋。我们按照做操的顺序,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列长长的小火车,又两位老师和保育员分成三组,让孩子们分别从不同的入口登上滑滑梯。既有顺序,又不会拥挤。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在洗手、喝水还是滑滑梯的过程中,都能有意识的主动排队。希望孩子们能在幼儿园里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随笔
幼儿养成教育的资料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讲卫生、懂礼貌、礼貌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
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会书写数字,背诵唐诗,认识汉字,学习书面上的知识。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进入中班后,我们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状况:有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状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状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饭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幼儿明白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仅让人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段时间,班级有些小朋友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课发现一个小朋友很自觉的就坐好了听课。我立刻表扬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学习。那天大部分上课都十分的认真,用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的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个”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等等,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家长要指出幼儿出现的问题。比如:动作慢。你衣服叠的真整齐,如果叠的在快一点就更好了。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正确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好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春天干燥,孩子们更加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下午离园时,也有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问孩子今天喝水没?可是有些孩子平时不爱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时候,才想起来喝,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并且一个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这个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保温桶,内盛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每个孩子都会配备一个专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说白开水不好喝没味道,也有的孩子说有种消毒过的味道。还有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与本班老师商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动喝水。也为了让孩子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时喝水的时间,如:早上来园要喝一杯水;集体教学后喝一杯水;早操户外活动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戏前喝一杯水;户外活动前喝一杯水;离园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让孩子知道和养成"自己渴了,会主动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时喝水时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为了保证孩子的喝水量,教师就亲自把足够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刚开始由老师监督,孩子适应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的行为。因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在培养孩子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其实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孩子对水的需求,如果他们能随渴随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动中、游戏中我们就针对性地提醒他们随渴随喝。
为落实这一计划,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们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们再给孩子们以鼓励和肯定,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会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发现家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来越不重视了。
有的家长竟然说:“树大自然直”。
我却不这样认为,请家长们不妨听一听我的几点建议。
有一位外国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
孩子的心田,
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为的种子,
就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
就收获命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古往今来,这是一条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铁的规律。
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道德习惯等等。
如果好的行为习惯不注意培养,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注意矫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一点一滴的教他们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扫房间、自己整理书包等。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要半途而废。
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反复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幼儿勤劳的行为习惯。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根本。
只有勤劳,才能艰苦奋斗,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扫地、倒垃圾、洗碗筷等,当孩子劳动以后,家长要给予检查、评价,适当给予表扬批评,鼓励他们积极劳动,乐于劳动。
切忌给孩子泼冷水,挫伤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3、培养孩子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逛商店,孩子执意要买一件昂贵的玩具,母亲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闹,躺在地上不走。
最后家长还是以给孩子买了玩具而告终。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习惯,只要大哭大闹,家长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就养成了。
因此我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从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顶嘴、说粗话脏话。
总之,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本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