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借皮筋
发布时间:2021-05-2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小班孩子刚入园,每天午睡时老师都会特别忙碌其中有一项就是帮小女生去头上的皮筋方便孩子们更好的入睡,去下来的皮筋都会集中放到一个小筐子里,今天还像平时一样起床后小女生们都会从筐子里找自己的皮筋。
刘**是我们班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生,在找皮筋时因为她的皮筋特别小不容易找,而且容易断,在找皮筋时她不小心把皮筋弄断了,于是她说“老师老师我的皮筋断了怎么办?”我想到我们班有的女生带了一盒皮筋于是对刘**说:你去问问曦曦可不可以借你两根皮筋?这时刘**回答说:好……于是刘**展开了她的借皮筋之路(因为刚入园刘**还认不清谁是曦曦)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曦曦,她说:曦曦你可以借我两根皮筋吗?我的皮筋断了,这时曦曦说:可以。刘**兴高采烈的拿着皮筋,老师我借到了,你给我梳头发吧。
借到皮筋的孩子脸上充满了自信,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孩子的交往能力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起加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顽皮“AB”猜
离园时分,孩子们看到桌上放的新到的《幼儿画报》纷纷要求我讲故事,故事快讲完了,最后有几道是智力测试题,几个调皮鬼一会儿猜东,一会儿猜西,毫无头绪。这时,陈哲敏给我一个极好的建议:“陈老师,要不你给我们两个答案,像鞠萍姐姐主持的‘顽皮AB猜’那样玩,好吗?”
“顽皮AB猜”?!好主意!我也看过这档节目,既缩小了孩子们寻找答案的范围,又能寓教于乐,真是两全其美。于是,我宣布了规则:活动室的左右边分别是“是、非”的终点,由在场的孩子自由选择。
游戏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题目出了一题又一题,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陈老师再来一题!”的呼声特别热烈,个别调皮鬼还称我为“鞠萍姐姐”呢!
由此看来,电视上精彩的节目对孩子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孩子们渴望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员,但现实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愿望,作为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上很好地借鉴电视等媒介的做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孩子!
教育随笔:调皮大王
调皮大王
我班的一群可爱的孩子有的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那里就说说我班的"调皮大王"田增晖吧,因为他太调皮,很少有人喜欢他。
做操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拍拍同伴的肩,一会儿又拉拉同伴的辫子,一会儿又乱蹦乱跳的。在户外玩呼啦圈时,他总是去抢别的小朋友的呼啦圈;并且还把小朋友的呼啦圈折断好几个;就连午睡时他也常常恶作剧,睡不着觉,他就一会儿拉拉棉絮,一会儿抓抓同伴的脚底,常常气的我头皮发麻。于是,渐渐地我觉得田增晖很不讨人喜欢,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次吃点心时,李欣菲小朋友没拿到饼干,坐在座位上哭,是因为她来晚了,点名时没点到她的名字,我连忙走到李欣菲身边,安慰她说:"不哭,老师请阿姨到食堂里去拿给你。"正哄着她呢,这时,田增晖快步走到李欣菲身边说:"不要哭了,你吃我的点心吧。"李欣菲不要,他又认真地往李欣菲嘴里塞,还嘟囔着:"没关系,我妈妈经常给我买这样的点心吃,你吃吧。"
看着田增晖的举动,我有点激动了,我把田增晖抱到自我腿上亲着他的小脸,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调皮简单的理解为破坏纪律,与老师或同伴作对,更不能全盘的否定他们,在感情上冷落他们,我们要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调皮,其实调皮的孩子很可爱,就像我们班的田增晖。
教育随笔:玩橡皮泥
今天上午我组织小朋友们玩橡皮泥,让小朋友们喜欢捏什么就捏什么,看着小朋友们认真的样子真的是很可爱,我一个个看过去,有些小朋友在捏苹果,而有些在捏动画片中的人物。虽然他们还只是小班的幼儿,但捏出来的橡皮泥像还真有几分相似,走到胡城小朋友的旁边,我迷茫看,看不懂他捏的是什么,便问:“胡城,你捏的是什么呀,告诉老师。”“老师你说像什么?”我假装说“老师猜是一只小猫。”“是的,就是只小猫。”“也像苹果”,“对对对,就是个苹果。”我一时不接,又问:“那到底是什么呢?”“嗯...嗯...嗯...”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旁边有幼儿说道:“老师,他乱捏的。”
顿时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泥。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捏的呀,老师相信胡城小朋友一定很棒的,能够捏出很多漂亮的东西,对不?”只见他坐着不肯动手。
经过反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要做到老师的要求和家长所要求,确实不易,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而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教育随笔:顽皮的孩子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老师们都会尽快地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班里每个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的各种习惯、爱好、性格等方面。而每个孩子在接触新老师的时候也会通过各种表现试探老师的反映,做出一些试探性的行为,来了解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不,刚接手大班没几天,孩子们就开始给我“眼色”看。第一次点名,晋毓阳小朋友就试着给我“眼色”看了。点名之前,我像以往一样,跟孩子们说,我想听到小朋友好听的声音,晋毓阳便说:“我就不说‘到’。”让我第一个记住了他的名字,和这个有个性的小家伙。于是,我看着他一脸的“坏”笑,也笑着说:“不会说‘到’是吧,那老师只能在你的名字下面画上‘*’了,等会老师把人数告诉厨房的阿姨,到时候没有你的饭,你可别哭鼻子呀。”小家伙眼珠一眨:“我会说了。”转得还挺快。受他的“启发”,班里几个顽皮鬼,也开始试探着“捣乱”。该洗手吃午饭了,冯明国坐着不动,“冯明国,怎么还不去洗手?”“我不想洗了。”“你不怕生病?”“我很勇敢的,不怕。”“那好,你以后就不用洗了,就让细菌、灰尘都跑到你的肚子里去吧,让他们在你的肚子里安家,再生下许许多多的小细菌,在你身体里钻来钻去,你不怕,我们可怕,一定会很难受的。是不是呀,小朋友们。”“是,我原来就肚子疼过,可疼了。”其他的孩子跟着议论开了。在我分饭的时候,冰冰悄悄地“溜”进了洗手间,我想他一定洗得很仔细。
在此之前,孩子们做得不尽如人意时,我多数时候是批评孩子,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虽然也是讲道理,但孩子们接受得却不是很情愿,甚至有时还会生气地大声批评,可效果却依然不理想。而现在,这些爱玩闹剧的孩子们,让我不断反思以前的许多做法,重新思考并不断改变、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不断地教育着我,改变着我,我愿为孩子们继续改变着。
教育随笔:调皮的孩子
昊昊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昊昊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昊昊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状: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昊昊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昊昊小朋友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昊昊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
教育随笔:“赖皮”的孩子
如果你第一次认识文君,那你一定会被他可爱、活泼的模样和个性所吸引,但如果你再一次与他接触,又或者注意观察他与伙伴游戏的状况,你不免会有一些小小的失望。不服输本应该是称赞男子汉的常用语,可是用在文君身上,就成了可爱的小“赖皮”。
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在户外玩游戏,大家都玩的很开心,但在游戏中,我时而会听到人家喊:“老师,文君耍赖,他一直抢人家的玩具”,那时,我也没太在意,我只是轻轻走过去,和他说:“不是你的你就不能抢,还给人家吧。”他还给人家之后,我悄悄地看着他,猜想他会怎样,不一会只见他插着腰,“哼”了一声后,走去篮筐里拿了一个球。慢慢的,他就一个人玩起来,我看他一个人还玩的很开心,一会拍球、一会踢球的。很快游戏时间就要结束了,我带着一些试探一些好奇慢慢接触着、观察着,我提醒着孩子们快快收玩具,大部分孩子很听话,也照着做,但是偏偏争执声又出现了。只见文君和阳阳争抢着一一个球和圈,“我去送”,“不行,我来送。”四只小手你拉我扯着篮子,球都掉了、圈也都变了形,随着争吵声,我走了过去,本想借此状况来引导小朋友们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当时我就用以前惯用的方式引导道,“你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去放?”可是事情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文君输了,可是他不服输,还要来,几次下来我发现了状况,因为规则的不掌握,他总会后出手,纠正其方法的不对,可是他就是改不掉,谁和他玩这个游戏他都如此,于是“赖皮”的嫌疑就被小朋友、老师套在了他的身上,文君一听到说自己赖皮,就哇哇大哭,嘴里还念叨着“我讨厌你!”,这时再怎么和他讲道理都是行不通的。
后来我才想到,有时候对待孩子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法去引导,比如“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当不了解孩子是否会玩的情况下还是避免使用,换个角度,换种方法可能会更好的解决此类矛盾,于是我灵机一动这样引导道“大家合作一起送,你们都是好朋友!”简单的一句引导获得了文君和小宝的一致赞成,两人笑着把球送回了“家”。
教育随笔:“调皮鬼”变了
戴戴是班里的最调皮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朋友告状说:“老师,戴戴打我!”“老师,戴戴抢我的玩具!”“老师,戴戴又打我了”无论怎样和他谈话都不能制止他,每天戴戴都制造着不同的问题让老师们着实头疼,看着这样知错不改的“调皮鬼”,我想:如果不帮助它改正这些坏习惯,对他的成长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于是我和戴戴的互动变得特别多,他是我观察最多,谈话最多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戴戴的“不同”来自家庭。他自小跟随奶奶,父母忙于工作陪伴他的机会特别少,偶尔的见面对他的要求又严格,甚至会因为尿床挨打,被罚关在小黑柜子,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他得到的却是冰冷,他的心寒了。我想温暖这个孩子,于是戴戴的身边经常出现拿着小椅子坐在他身边的我,我陪他玩游戏,鼓励他主动和小朋友玩,教他怎么和小朋友表示喜欢,告诉他不应该打人...渐渐地,戴戴笑容更多,酒窝更深了。
一次机会,凡凡告状说:“老师,戴戴抢我东西了”,我一看,是一块即时贴,已经被抢的皱皱巴巴的,看起来脏兮兮,可两个孩子谁也不想撒手。我询问详细的过程后知道了是早上老师做完手工掉在地上的一块边角料,两个人都看到了,可是凡凡先捡了起来,于是戴戴问凡凡能不能给自己一点,凡凡不答应两个人就抢了起来。听过之后我告诉两个人:“现在请你们俩冷静一下,把即时贴交给我,我来告诉你即时贴应该给谁。”
我首先叫来凡凡,告诉他:“既然你捡到了这个东西而它不是你的,你应该先交给老师不是吗?老师会帮你们找到东西的主人呀。这样不是很好嘛?”凡凡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接着我又告诉戴戴:“既然凡凡先捡到的,你就不应该去抢别人的东西了,而且你应该告诉凡凡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老师,老师帮你们找到它的主人,这样才好你说是不是啊?”戴戴低下了头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头低的很低我看不到他的表情,我以为他会向往常一样,听过之后也不会有变化。凡凡也若有所思的样子,不一会,戴戴的脚挪动了一下,他转向凡凡,声音压得很低,几乎都听不见:“额...对不起...我不该抢...”。虽然话说的并不完整,可是这个只有四岁的孩子鼓起了多大的勇气首先承认错误呢,我多想给他一个拥抱。凡凡看到这样的戴戴,也羞窘的搓着手,说:“我也对不起...”。气氛有些僵硬,我鼓励两个人拥抱一下再回自己的座位。
戴戴回去之后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我看到他在掉眼泪,也看见了凡凡眼里的失落,我知道他们是很想要一张即时贴作为玩具的,于是我拿来了两块即时贴递给他们:“这样你们就都有了,这是奖励你们敢于承认错误的!”凡凡和戴戴很惊喜,拿着一块即时贴乐不可支,我以为事情会这样结束了,可是,发生了让我更意想不到的事……凡凡说自己的贴纸太小了,一脸的失落,这时戴戴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的撕开一大半递给了凡凡说:“给,这样我们就都有了”!戴戴的举动让我的瞳孔为之一震,他勇于认错,懂得改正,更乐于分享,这个“调皮鬼”变了!
两个人大笑起来,阳光铺洒在他们的笑脸上,美不胜收!
教育随笔:“小调皮”的故事
教育随笔:“小调皮”的故事
三岁的孩子年龄小,不会去关心别人,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近来我班时常有打架事件发生,可每件事都与”调皮鬼”浩浩有关,现在班上老师也警惕起来。
今天是我的课,我对“调皮鬼”特别注意,事事“盯”着他,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我紧张了一上午还好一切顺利。正在我放松警惕的时候,我不经意的一个回头发现了让我吃惊的一幕……“调皮鬼”他手拿抹布在给一位小朋友擦桌子上洒的水。那位小朋友很高兴的说“谢谢你,”。他羞涩的说:“没关系”听完他俩的对话我感动得不得了,没想到小班刚入园的小不点会去主动帮助别人。我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连忙跑到他们俩的面前说“你太伟大了,他俩好像对我这异常的一举不屑一顾,都挣大眼睛看着我。我笑着拍拍“调皮鬼”的头说:“你真棒!”我这简单的一句表扬,使“调皮鬼”兴奋了一天。而且他一天都与同伴和睦相处,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一次无意的发现,一句简单的表扬,却给我们老师带来了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们改变了许多观念,使我们了解到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