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发言要举手
发布时间:2021-05-2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在幼儿园内除了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孩子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养成发言要举手的好习惯也是常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
日常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心举手发言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大部分孩子总是抢着说,或者举手时总会说老师叫我,老师叫我。而那些举手发言的幼儿有时就会去提醒那些说叫我的孩子。不能这样,这样很不礼貌。那么这样的课堂总是在强调纪律中,是没有任何教学效果的,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首先,告诉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的重要性,其次,在提问问题前,我会下意识的告诉幼儿,我要请和我一样举手的幼儿来回答问题,并且做出规范的举手动作。与此同时,我还对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于表扬和鼓励如:贴画、卡片等,以激发孩子们透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从而到达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举手这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能够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开学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月了,孩子们也都互相熟悉,在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发言也变得积极了许多,不像刚开始说话都不完整,一句话没有中心意思。但是,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随着语言能力地不断发展,孩子们爱说、会说,但是这也造成了活动中最大的难题——插嘴。
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虽然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个问题教师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回答,这让许多很想说的小朋友来说有点不够,于是他们便忍不住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说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孩子,不仅都听不到真正回答问题的孩子所说的话,也使得活动显得有些乱,许多孩子乘机开始“讨论”。为了让孩子改正这个坏毛病,我们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园”,让孩子在模仿老师上课的过程中体会他人插嘴的感觉,而且在活动中,我还会有意地问“小老师”:“你觉得你的小朋友这么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除此之外,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把声音放低一点,这样孩子们发现听不到故事了,他们就会慢慢地不讲话,认真地听故事了。只有孩子们能够养成耐心听讲的好习惯,这比任何精美的课件都要有用!
自从进行了那一次活动之后,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慢慢改掉了喜欢乱插嘴的坏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提醒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了!”在每次看到孩子们举手时,我也都会进行鼓励表扬,渐渐地孩子们都养成了耐心听讲的好习惯。
大班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可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郑以乐了。”我表示很伤心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唐嘉琪马上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高唐俊雨,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有趣的一次晨间谈话。
本以为两天不见,小朋友们上课也会比以前乖一点的,可是没想到啊,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现在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应该有上课的样子,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说话。所以,面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婷婷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子,她的接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好,而且每天都能听到她那甜甜地笑声。每次教学活动,她总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最近上课时发现她总是无精打采,并且很少举手,而且对我好像很疏远,我很纳闷,我哪里做得不好呢?难道孩子有委屈吗?
这天,她照样子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我见到她,就亲切的说“婷婷,早上好”,还搂着她和她一起聊天,我悄悄地对她说“婷婷,老师发现你好像不太高兴,发生什么事吗?”她摇摇头说:“没有,”可老师最近很少见你举手呀!是没听清楚问题,还是觉得老师最近不请你呢?”她有点害羞地说“不,老师,我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而且喉咙有点痛,所以……”哦!原来是这样。我坦诚地对她说“最近这段时间,老师很少请你回答问题,以为你和老师赌气呢?其实,老师很喜欢你,也很想请你回答问题。可是,我们班有那么多小朋友,有时,老师也想让其他小朋友都有表现的机会啊!”她受宠若惊地说“老师我知道了”露出羞红的脸,转身就跑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谢谢你!老师错怪你啦!从这以后,每天都能见到孩子灿烂的笑容。
这件事对我的感触颇深,我很庆幸,能及时发现这孩子的变化,坦诚地对待孩子,感化孩子,使孩子能和老师融洽地交流,化解不应该的误会,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使老师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朋友。
教育随笔:我会举小手
进入小班下学期了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起来,集中教学活动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回答问题很是积极,可是就是不会举手,只要老师说:“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就会听见接二连三的回复:“我!”“我!”“我!”要不就是都在那七嘴八舌的说答案。这让我在教学的时候非常的苦恼。起先,我觉得孩子还小。可是,我发现我教了很多次,这种情况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改善,幼儿还是说:“我!"“我!”“我!",难以保证活动秩序。我想可能我的方法不对,于是,我就在每次提出问题时,表扬那些举手嘴巴没有声音的小朋友。起先这个措施还是有用的,可渐渐的,孩子们又恢复到了老样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
有一次,我发现孩子对于这种:“小手放在膝盖上,小眼睛看老师。”这种一问一答的句子说的很好,很整齐。于是我就想,在教学上也可以试试看。我问幼儿:“我请谁”,幼儿回答:“你请我”。慢慢的,我发现这个方法越来越有用了,活动秩序也好了许多。
我想:教学也需要很用心。只有用心,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举酸了的小手
一次,在离园活动时,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离园前的小活动,请小朋友到前面带大家做手指游戏,采用自告奋勇的方法,孩子们都很积极,纷纷举手。我在后面看到我们班的xx小朋友,从老师一开始组织就很积极的举手,她把手举的很高,但叫了几个小朋友还没有叫到她,于是每当一个小朋友表演完她就使劲的把手举得很高,直到老师选出下一个小朋友她才把手放下,当这个小朋友表演完,她又高高的举起手来,但老师似乎一直没看到她,没有叫她。甚至在这期间,老师还处理了几个小的纠纷,xx的手就那样一直举得高高的,老师也没注意到,或者示意孩子先把手放下,我瞬间心疼起这个孩子来了,我感觉这个孩子那个积极参与的心没被老师及时的发现与鼓励,孩子的手一定都举得又酸又痛了。
我们每天似乎在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进行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程序,是不是我们就不太善于思考和观察细节了呢,其实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小细节需要我们去关注:比如,晨检时去发现孩子有没有带不安全的物品来幼儿园,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保证一天的饮水量;每个孩子的手是否都洗干净了再吃水果,孩子这一天在幼儿园的情绪是不是很高涨,孩子之间的纠纷我们是不是弄清楚了来龙去脉等等。
幼儿教育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我们有责任用我们的细心、爱心还有耐心呵护每个孩子。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看见你举起手来
这个学期过半了,我慢慢开始洞察我们班级孩子的情况也和家长加强了交流,在一次交谈中,我听到宋雨乐的妈妈一直问“我们家宋雨乐上课举手么?”“为什么宋雨乐说自己举手了,老师不让我回答”“他在班级里是不是没有朋友?为什么不愿意讲话”,因为刚刚接手这个班级,所以我并没有对这个不起意的男孩子过多的关心。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真的是异常羞涩,心里也在想着针对这个情况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首先,我是主动的提问。每一次的集体活动提出问题后,我会主动邀请宋雨乐回答问题,这时候他会流露出几分惊讶和诧异,站起来后也是用微弱的声音会回答,甚至有时候词不达意。虽然这种境地很尴尬,但是我仍然坚持主动提问,因为给了他机会,让他开始张开了嘴巴。
其次,及时邀请。看到他已经开始张开了嘴巴开始回答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我珍惜每一次宋雨乐的举手,上课的时候,只要看到他举起手来,我就会立马邀请,他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最后,一视同仁,及时反馈。慢慢的,课堂上分散给他的精力也不是很多了,开始一视同仁,举手了就让他回答问题,不举手也不去强制,但是,看到他渐渐融入集体教学的新状态,我真的很开心,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哈哈哈~
我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看见你举起手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长。
教育随笔:孩子变得爱举手了
教育随笔:孩子变得爱举手了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心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张心瑜、王子嘉、刘晨啸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貌。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像格格、宁宁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对翔翔、一为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忙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忙他们获得更多自信。与此同时,我还对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奖以社会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透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
经过了一段时光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班级里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
教育随笔:一举多得
户外活动时,我带小朋友从大厅的镜子前走过,我请了四五名孩子站在大镜子前,从镜子中找出自己,佳佳小朋友指着镜子里的"他"说:"这是我!"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小朋友是你?"只见他比划着说:"镜子里的小朋友穿蓝色的衣服,我也穿蓝色的衣服,镜子里的小朋友长的也和我一模一样的"然后我就对他说了声:"你看的真仔细"我转向其他幼儿:"豆豆,你是怎么认出自己的?""我穿黄色的衣服,梳着小辫子,我这样,她也这样"她边说边对镜子做怪样。
很快的,孩子们都讨论开了,都能仔细的观察找出自己身上的一些特征,我又让他们对着镜子做一些动作,如:扭腰、招手、眨眼睛、笑一笑…幼儿对着镜子自由愉快的做着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而且有些孩子的动作很新颖很有趣。
这样子一来,即复习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技能,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以后我们应该多从孩子的教学融入生活,贴近生活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掌握起来更轻松,真正的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