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在意老师的话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5-18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宝宝好不容易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了,妈妈们的烦恼又来啦:天呐,宝宝太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了,不论老师提什么要求,宝宝都会当100%的“执行偏执狂”。当老师和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呢?
当宝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时,妈妈照老师叮嘱的错一点儿,宝宝就会急得直掉眼泪,仿佛天要塌下来了。妈妈一抱怨老师要求得太细,宝宝就不惜与妈妈顶牛。妈妈们都担心,宝宝这样刻板地理解和执行老师的要求,不只性情上日趋胆小和急躁,在行为方式上是不是也丧失了灵活变通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过来人是怎么处理这一矛盾的。(zfw152.COM 趣祝福)
故事1易拉罐的悲喜剧
琳琳这天回来说,班级要办植物角,老师要每个宝宝带一个易拉罐去幼儿园栽种水养或土养的植物。琳琳妈就从阳台上找了一堆易拉罐的空罐子让琳琳挑。琳琳说不对,老师说了不要可乐罐也不要雪碧罐,要八宝粥的罐子,琳琳妈就找出两个八宝粥的罐子给她看,一个是银鹭桂圆八宝粥,一个是VC芦荟果纤粥的罐子,琳琳急得说,不对,不对!老师要亲亲八宝粥。琳琳妈只得摸黑去超市买,可巧,超市里也没有,跟琳琳商量说,别的八宝粥罐子也是一样的,琳琳很固执,说不行不行,老师手上拿的就是亲亲八宝粥罐子。害得琳琳妈只得驾车跑到仓储大超市去买,心里忍不住抱怨:不就拿个废罐子种植物嘛,至于要求得这么细?
●真相:老师是要求过不要带碳酸饮料的罐子,这是因为这种易拉罐只能拉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口子,如果要“全开口”用来种植物,就要用剪刀剪去顶盖,而剪出来的敞口边缘锋利,容易划伤小朋友的手;而八宝粥的空罐子顶盖是一次性拉开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妈妈经验:有些时候,与老师的电话沟通是必要的。
故事2让人为难的“复印计划”
毛毛上大班之后,毛毛妈就有了一项额外的经济支出:为毛毛班上的全体同学免费复印数学题和小故事。但全班有40个同学,毛毛老是非常积极地将复印任务拿回来让妈妈执行,妈妈也受不了呀。妈妈曾经尝试在公司的作废资料背面复印;也曾尝试在一张A4纸上复印两份小讲义,这样,在外面文印社复印的费用就要少一些,结果毛毛又哭又闹,说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复印应该一人一张大白纸,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还说,他好不容易从其他同学那里把复印的任务抢了来,老师是看他表现好,才把这“光荣”任务交给他的,“就你小气,不就是花个二三十块钱吗?”毛毛还说:“人家爸妈复印都是不花钱的,怎么你连这点儿事也办不成呢?”很看轻毛毛妈在公司地位的样子。
●真相:幼儿园老师其实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大班小朋友的这种教学任务,属于“自愿加料”,是没有文印方面的经费保证的,为了几次复印收钱的话,有些家长又会抱怨。所以老师让“有条件”的家长义务奉献一下。
●妈妈经验:让宝宝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为班级做贡献”是不需要攀比的。
故事3假传圣旨与撒谎
小明这两天跟爷爷闹脾气,妈妈一下班,爷爷就诉苦说,孙子嫌弃他了,嫌他老,嫌他记不全老师交代的功课,嫌他把老师要求带的东西给忘了……孙子一定要父母去接送他放学。小明妈妈一问儿子,才知道是老师对孩子的父母总不露面有意见,老人的记忆力不好,讲话比较啰嗦,与老师沟通不力,孩子第二天上课用的东西总是没有带齐,一来二去,老师对小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心生不满。小明的妈妈与老师商议,让老师费点事将每天交待的事用短信群发家长,或者在小明的“家园联系簿”上写上明日要带的东西,老师也同意了,可第二天,小明还是对爷爷去接他的事实心生不满,还说,“老师说的,要是妈妈不来接,以后宝宝就不要评小红花学员了!”
妈妈避开儿子打电话给老师证实这一说法,老师很惊讶地说:“只有犯了严重错误的小朋友,才会在某一个阶段评不上小红花学员。谁来接送宝宝都可以,要看家长的时间安排。我哪有说过爷爷接送就不能评小红花学员?”小明妈妈一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儿子不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还学会“假传圣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这还了得?
●真相:如果你问才4岁的小明,老师是不是说过“爷爷接送就不能评小红花学员?”小明一定极其真诚地、眼泪汪汪地点头!
这说明孩子的“假传圣旨”与有意说谎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在哪里,他们往往将自己推理想象的东西,当作真的。我们不妨称之为“真真真相”;还有一些属于老师没做具体要求,但显而易见会讨老师欢心的选择,我们称之为“假假真相”。“爷爷接送就不能得小红花”就属于“假假真相”,完全是孩子从老师对谁来接送的态度上推断臆想出来的,最终,连孩子自己也认为,老师是做过这样的要求,讲过这样的话了!
●妈妈经验:从孩子的角度讲,“假传圣旨”与说谎有着本质的不同,家长要理解孩子,必要时另开辟沟通渠道。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小孩子太懂事了怎么办(精选)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孩子太懂事了怎么办(精选),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孩子太懂事了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孩子过早地懂事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让他们丧失童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过早地懂事”。过早地懂事指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已经开始表现出一些成年人的特质,比如太过于理智、思考问题过于深入、为家人承担过多的责任等。孩子之所以会过早地懂事,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我们需要分析“过早地懂事”带来的问题。过早地懂事的孩子,容易因为过多的责任和压力而感到疲惫和压抑,容易失去快乐和童真。同时,这种状态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家长需要调整过多的期望。家长可能因为自己的期望过高而让孩子承担过多的责任,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很累。家长应当适当地减少对孩子的期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玩耍和学习。
其次,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过早地懂事的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语言,所以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走走或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并且从中获取快乐和满足感。
最后,家长需要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心。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注,还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家长可以通过多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样孩子也会更加有安全感和信心。
总之,过早地懂事并不是一件好事,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力。
孩子说粗话家长怎么办
1、学着说粗话。
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2、被迫骂人。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听话”的孩子,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有出息。家长们都觉得,孩子听大人的话,这自然是应该的。可是,孩子偏偏有些时候不大听话,甚至是很不听话,这使许多做父母的十分伤脑筋。
应当怎样看待和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听话”?这几乎成了许多做父母的难题。
孝顺,孝顺。我们的老祖宗们也总是把孝与顺连在一起。“不听父母之言就为不孝”,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
尽管现在人们对传统都在作有分析地继承,在提倡学敬父母的同时,并不认为事事都要一成不变地按爹妈的要求办。可是轮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却都又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听到孩子嘴里那个“不”字。
孩子“顶嘴”了,你说一,他偏说二。这时候你是气不打一处来呢,还是先平静下来,听听他说的这个二是否真有道理?
也许,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说得不对。可是,他为什么不对?是由于天真无知,还是有意给你找麻烦?
是不是在同孩子争执时,自己的确不对了,却又不肯认错;自己对了,孩子依然不听时,是否会怒火中烧?这里面是否缺乏一点平等的精神?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同孩子平等不起来的。
怎样看待和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听话”,这里既有方法问题,更有观念问题。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很值得思考。
对“不听话”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压服,是对孩子的自信和个性的压抑,除了引起更大的逆反之外,只能为社会制造“驯良”的庸才。许多哲人都讲过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