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她真的肚子痛吗?
发布时间:2021-05-1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她真的肚子痛吗?
每次我上早班,我都满脸笑容地迎接每一位幼儿的到来。记得一天早上,我在教室门口远远地看到我们班的涛涛来了,可到了教室门口,他却不愿进教室了,嘴里嘟囔着,说肚子不舒服,肚子很疼,他的妈妈看到我来了,就把我拉到一边说:“老师,我们阿龙今天装肚子疼,不肯到幼儿园来上学。因为昨天身体不好,拉肚子,在家休息,今天好了,可是他还不想来,就装肚子疼。老师你的帮我想想办法吧。”我说:“你先回家去吧,这里交给我了。”说完,涛涛的妈妈走了。我走向他,牵着他的手进了教室,可是他还是往后缩。我蹲下来说:“涛涛,妈妈刚才和林老师说好的,今天你如果在幼儿园里肚子疼得很厉害,就打电话给她,她带你到医院里去,现在你的肚子不痛,就要跟老师学本领。”我又说:“涛涛,如果你的肚子真的很痛就要和老师说,老师会通知你妈妈带你到医院去看医生的,医生给你打针,明白吗?”我特意把医生给你打针说得重一些,果然,一直到放学他动没有说一声肚子痛。涛涛真的肚子痛吗?不是。他是有时侯厌恶上幼儿园,是因为他享受着另一个愉快的刺激。涛涛的刺激就是在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平时习惯了讲脏话,习惯了上幼儿园就得用买零食做替换条件,久而久之,若家长不顺从,他便会想出各种理由拒绝上幼儿园。所以家长在家不能过分地宠爱孩子,更不能以买零食或玩具来换取自己孩子上幼儿园的条件。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真的有农民伯伯吗
今天的活动《菜从哪里来》。我先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吃过的菜,接着引出课题,这些菜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说是从菜场买的,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接着观看一副副图片,让小朋友了解农民伯伯种菜的过程,锄草、松土,撒种,浇水,除虫等过程。小朋友都能够感兴趣,并能根据图片以及老师的提醒说出画面内容。当时,我就觉得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比我预期想象得好。接着,引导小朋友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农民伯伯辛苦了,有的说送给农民伯伯一顶帽子等等。活动在顺利中结束。结束后,一个小朋友冒出一句:“老师,真的有农民伯伯吗?”这是什么话,当然有农民伯伯啊,刚才他还回答得很好啊。我马上回答:“当然有啦。”小朋友笑了,去解小便……
“老师,真的有农民伯伯吗?”这句话始终在我脑海里,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呢?难道小朋友刚才说的都不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吗?突然一下子明白,也许有些家长无意中给孩子讲过,孩子记住了,然而在喧闹的城市中已经很少再能看见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场景,在小朋友生活中,身边出现的“农民伯伯”的影子是没有的。所以,暂时出现了人物形象概念的模糊。我想,在我们的学习中,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接触生活,让孩子融入社会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就如了解热闹的市场,如果单只是靠一些图片,孩子又怎能了解市场的热闹呢,这时课前让孩子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真正地去趟菜场,有目的的观察,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原来市场是这番热闹啊!生活的一点一滴,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教育随笔:妈妈,我肚子疼........
小哈前段时间身体不舒服请假在家,可能再来幼儿园有点适应不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昨天小哈就喊肚子疼,让爷爷来接回家,今天上午又出现了这情况,她吆喝肚子疼无奈之下打通了小哈妈妈的电话。小哈妈妈让小哈接过电话说:“宝贝你肚子还疼吗?”小哈在这边小声答应着,在电话那头小哈妈妈温柔的说:“宝贝,如果疼的不是很厉害,妈妈希望你可以坚持下,因为你在幼儿园不能一点小事就接你回来,如果疼得很厉害,那我就让爷爷接你回来然后我们去医院,该检查检查,该打针打针。”小哈在这边不说话,过了一小会她说:“那我坚持一下吧!”小哈妈妈接着说:“哈宝贝,妈妈相信你。”从这后,小哈也没喊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的性格以及好的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长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对于孩子不正确的做法,家长可以进行说服教育。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教育随笔:头痛的种子选手
头痛的种子选手
他,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像只小耗子,性格也跟小耗子似的,整天东窜窜西钻钻,从不消停。有小朋友从他身边走过,也会伸长手去阻挡,或拍打一下别人……老师正在组织活动时.有时会突然听到一阵大声叫喊,不用说,这时你肯定会看到他正蹲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每天被投诉率最高的就是他,或把小便尿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或争抢别人的玩具,或撕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书……就是没有小朋友理睬他,他也会主动去招惹别人。
诸如此类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他每次犯错给出的理由,永远都是:我太高兴了,控制不了……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该如何是好?
遇到这样的孩子的确很令老师头痛,通过教师欲哭无泪的状态,可以看出教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捣乱分子”也无济于事。我以前班上也曾经有过相似的孩子,通过近两年多的时间循循善诱,终于不再令教师头痛了,回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尝试。
这种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制力较差。要教育好他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了解其优缺点、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更好更全面地教育他。俗话说:“久旱之苗,不可强浇;久病之人,不可强药。”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要慢慢等待他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进步,切忌急于求成。
这样的特殊孩子需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做三点准备。
第一,鉴定他是属于什么类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观察他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检查他的营养是否均衡?(因为含铅量高的孩子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特点。)还是喜欢用“恶作剧”的方式唤起别人的关注?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环境?等等,寻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包括性格爱好、家庭隋况、优缺点等,甚至要追溯到是否是“早产儿”或“剖腹产”的孩子,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根据他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做好以上三点后,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实施教育。
1.尊重不放纵
通过案例看出,他不光令教师感到头痛,还令班上的孩子们讨厌,他的身上已经被大家贴着“问题孩子”的标签,教师要先选择冷处理,淡化他是“坏孩子”的意识。“尊重”就是要正确对待“问题儿童”,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让他和班级里的孩子感觉到他是“问题儿童”。
尊重但不放纵,可以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教师最近的位置。以方便随时观察关注,当发现他有不良行为时,不要当众批评,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去提醒或阻止。做操或匕下楼梯等外出时,可以由教师牵着他的手,这样他既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又没有机会去影响他人。
教师对幼儿,尤其是对“问题孩子”,首先做到尊重不放纵,将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体,积极争取和他成为朋友。
2.期望不失望
教师不能对他失望,要始终抱有期望。“期望”通过跟他谈话商量,共同制订一个整改目标,并真诚地期望他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使期望变成现实。当然,对他的要求不宜太高,应循序渐进,注重量变,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教师可以和他一起做个许愿瓶,把希望改掉的习惯写到瓶子里,然后埋在幼儿园的小树林里,等过段时间再把许愿瓶挖出来检验下是否已经改掉,这样的游戏孩子很喜欢,同时也让他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的坏习惯正一个一个地被埋掉了,潜意识里他就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
3.激励不近利
他的每一滴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可以折个他最喜爱的恐龙奖励给他,也可以承诺和他玩一次喜爱的游戏,还可以跟家长联系,带他去大自然中探索或游玩,或送他玩具等,但物质奖励要|真用,以免降低教育目标、影响人格的形成。
通过激励使他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并积极引导,使之扬长避短,诚心改过,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性地运用赞许、表扬、奖励等方法,不时肯定他已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能满足其积极向上、追求成功和赞美的心理需求。
4.宽容不纵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呢?在一位教育专家的学术随笔中我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宽容孩子身上的缺点。
但宽容并不是纵容,教育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次或几次教育就达到你所期盼的效果。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不仅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感到高兴,宽容之余还要用规则约束他,可以设计一个统计表,用积分制去教育他,每一点进步就加分,犯一次错误就扣分,每周总结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处罚。
5.积极不消极
教师还要利用各项活动,让“问题孩子”在活动中“露一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自我表现是“问题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或活动中,发挥其特长,为他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有意地安排他完成某项任务,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央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相信他必定会逐渐地走向正路,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教育随笔:快乐还给她
教育随笔:快乐还给她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呢?
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
奕奕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奕奕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来表演,没想到奕奕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奕奕不会,他肯定不会表演。”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奕奕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他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他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他。现在,奕奕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教育随笔:是他扔的吗?
又到吃午饭时间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开始吃饭。但没过多久,第四组的小朋友就开始说:“老师,地上有肉肉。”果然在桌子底下躺着一块肉,我怒气冲冲地质问是谁干的,立刻,第四组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是洋洋……”于是,我把洋洋“叫”到了我的身边,可谁知不管我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说:“不是我扔的,是涵涵?”,而孩子们却说是洋洋扔的。到底谁扔的?为什么小朋友会认为肯定是他?于是,我让洋洋继续吃饭,开始留心观察。
终于,在没过一会,地上又被小朋友扔了一块肉肉。我故意间:“是谁又把肉扔在了地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是洋洋。洋洋听了,急急地说:“不是我,我没扔。”此时,我想该把事实真相告诉孩子们的时候,我就说:“确实不是洋洋扔的,你们错怪他了,老师知道,洋洋虽然不喜欢吃肉,但是他不会做错了事情不承认。”孩子们急着询问老师是谁干的?老师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说是谁干的,而是说:“我知道是谁干的,因为我已看到他又扔一次了,到时老师会和他谈话”。同时,告诉孩子们并不是做错了一件事,这件错事就永远会是他做的。洋洋小朋友很开心,高兴地说:“老师,我说不是我就是不是我,现在你相信了吧。”
是啊!孩子是敏感的,教师对一个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该孩子在别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正因为洋洋以前将肉肉扔在地上,被教师当众批评,所以,在孩子们心目中就形成了他肉肉都是他扔的这一个事实,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少在孩子面前批评孩子。
教育随笔:我尿裤子了吗?
今天一大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观看木偶剧,孩子们听后兴奋不已,由于孩子们都没有看过木偶剧,总是围着老师问着“老师,木偶剧是电影吗?我想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着。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终于出发了,一路上孩子们高兴极了。
木偶剧的舞台搭建在学校的后操场,孩子们就坐在新建的塑胶场地上,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木偶剧就开始了,首先由主持人报幕,当木偶一上场,孩子们高兴地直鼓掌,在精彩部分孩子们还呐喊助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的津津有味。木偶剧在孩子们的掌声中结束了,孩子们陆续排队离开,这时,涵涵突然叫了起来“老师,点点尿裤子了”,我转头一看,点点的裤子上湿了一大块,我对点点说:“小便怎么不跟老师说呢?”点点很委屈的看着我说:“我没有小便身上”。这时,许多小朋友都叫了起来“老师,我也小便身上了”。孩子们都摸着裤子,有的孩子们的屁股上湿了一大块,有的湿了一小块,我走过去摸了摸塑胶场地,原来都是塑胶场地惹的祸,早几天下的雨,塑胶场地还是湿的,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其实里面还有水,当孩子们坐上去就都被吸进了裤子里。中午休息时,我让孩子们把外裤脱下来晒一晒,等起床后就能穿了。
经过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事要仔细、谨慎,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老师的“肚肚”痛
每一位幼儿都是天使,他们有纯真的言语,纯洁的心灵…………。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强撑着给孩子们打饭,我对沈老师说:“今天肚子疼,这句话大概被孩子们听到了……打完饭,走过娜娜的身边,她招招手,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外面有卖药的地方。我笑笑点点头。”“中午很难受就没有吃饭,沈老师喊我吃饭,由于当时难受,所以也就没有理会,这时的孩子们很奇怪,因为平时的我都会和他们一起进餐,可是今天却只是趴在办公桌上。当我起身时,静静的眼神正好对上我了眼神,对她无力的一笑说:“静静,快点吃饭吧”。她点点头,嗯。正当她吃了一口又转过来看着我,我又对她无力的一笑,:“静静,快点吃饭吧,饭要凉喽。”就这样,静静在边吃边看我的同时度过了吃饭了时间。孩子们陆续吃完饭
,准备饭后漱嘴,刘子忆也吃完了,跑到我的跟前,“老师,肚子痛好点了没?”我站起来了,摸摸他的头,老师没事儿。这时的静静的站在我的身边,眼睛里噙着泪水,我以为她怎么了,静静你怎么哭了?抽泣的声音回答了我:“老师,我怕你不吃饭肚子会饿。”我震撼了,好感动,好体贴的小女孩儿,抱着她,“静静,老师没事儿,老师坐会儿就好了……今天中午的散步时间出奇的安静,没有孩子在那里打闹。孩子们很懂事,觉得好感动,谢谢他们能够这么体谅老师。
下午,身体好多了,午睡起床时间也到了,孩子们起床了,回到教室有的孩子问:“老师,你的肚子还疼吗?”“谢谢你,老师好多了。”这时,出现了一件让我觉得好有意思感觉好好笑的事情。娜娜问:“老师,为什么你会肚子痛?是不是肚子痛就要生宝宝了?有些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就哈哈哈的笑了,(生宝宝?)也有些孩子就立刻反驳娜娜说:“老师又不是大肚子,大肚子才要生宝宝呢!感觉挺好笑的就问他们:“小朋友,你们知道除了肚子痛要生宝宝之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导致肚子痛?孩子们陆续的说:“着凉、吃错东西”那你们觉得老师上午身体不好,肚子痛是什么原因?“老师肯定是衣服少,着凉了。”嗯“是的,老师着凉了”生病了很难受,老师以后会多穿点衣服,小朋友你们也要,尤其是现在的天气时好时坏,我们一起保护自己的身体,好不好?“好”。心底的一个声音告诉我,“谢谢你们,我的孩子,”老师会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成长……
教育随笔:凳子真有趣
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非常快乐,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凳子,也能发现乐趣,那么的好玩、逗乐和开心。
“抢凳子”游戏是个在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小朋友依然玩的很开心,游戏开始了,几个小朋友围在少于他们总人数的凳子面前不停地走动,当老师节奏拍重时,他们像只大象;拍轻时,他们又像只小猫;拍快时,他们就端起小胳膊,像个小丑似的扭来扭去;拍慢时,又像只有病的唐老鸭,一晃一晃的。还有的小朋友,眼睛就直盯着小凳子,恨不得抱在怀中;有的小朋友不敢直腰,好像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抢到小凳子;有的小朋友边转边用手在旁边指控着,好像这个就成了自己的一样,有的……总之,一帮孩子可爱极了,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活动中,有的孩子没抢到,有的抢到很多次,有的抢到几次,就如同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竞争,我们必须得去做,去争,才能生活下去。期间,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还有的人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觉得生活对他不公平。
我们一直倡导幼儿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想,幼儿教育要从小让孩子收点挫折,小小的困难,就像抢不到凳子一样,然后学会去面对,去克服,去承受。我想这对他今后的生活也会有帮助有好处的,因为生活本不可能一帆风顺。